青海省西宁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84.50 KB
- 文档页数:11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3分)估计÷﹣1的值应在()A.4.5和5之间B.5和5.5之间C.5.5和6之间D.6和6.5之间3.(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D,∠OAD=55°,则∠OCD的度数为()A.35°B.40°C.45°D.50°4.(3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于点E,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6,则BE=()A.2B.3C.4D.55.(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BC=CD=8,过点B作EB ⊥AB,交CD于点E.若DE=6,则AD的长为()A.6B.8C.10D.无法确定6.(3分)将a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A.B.﹣C.﹣D.7.(3分)下列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8.(3分)若x+1与x﹣1互为倒数,则实数x为()A.0B.C.±1D.±9.(3分)制造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是每件2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低成本,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162元,则平均每次降低成本()A.8%B.10%C.15%D.20%10.(3分)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C=∠ADC,∠BAD=∠BCD B.AB=BCC.AB=CD,AD=BC D.∠DAB+∠BCD=18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1.(4分)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12.(4分)方程(x﹣3)(x﹣9)=0的根是.13.(4分)已知(x2+y2)2+5(x2+y2)﹣6=0,则x2+y2的值为.14.(4分)若a是方程3x2+2x﹣1=0的解,则代数式3a2+2a﹣2019的值为.15.(4分)若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为16.(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P是AB的中点,PO=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17.(4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相交于点O,AB=AD,添加一个条件:,可使它成为正方形.18.(4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它的面积就增加44cm2,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9.(8分)(1);(2).20.(8分)解方程:(1)x2﹣7x﹣1=0;(2)x(2x﹣5)=4x﹣10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2.0分)21.(8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菱形外一点,DE∥AC,CE∥BD.(1)求证:四边形DECO是矩形;(2)连接AE交BD于点F,当∠ADB=30°,DE=4时,求AF的长度.22.(8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邻边AB、AD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0的两个实数根.(1)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2)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23.(8分)阅读下面的例题:例:解方程x2﹣2|x|﹣3=0解:(1)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0,解得x1=﹣1(舍去),x2=3(2)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0,解得x1=1(舍去),x2=﹣3.综上所述,原方程的根是x1=3,x2=﹣3.解答问题:(1)如果我们将原方程化为|x|2﹣2|x|﹣3=0求解可以吗?请你大胆试一下写出求解过程.(2)依照题目给出的例题解法,解方程x2+2|x﹣2|﹣4=024.(8分)如图,有长为30m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0m),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平行于AB)的长方形花圃.(1)设花圃的一边AB为xm,则BC的长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m;(2)当AB的长是多少米时,围成的花圃面积为63平方米?25.(10分)观察下列运算过程:…请运用上面的运算方法计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此选项正确;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此选项错误;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此选项正确;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此选项正确.故选:B.2.(3分)估计÷﹣1的值应在()A.4.5和5之间B.5和5.5之间C.5.5和6之间D.6和6.5之间【分析】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得出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1=﹣1,∵7<<7.5,∴6<﹣1<6.5,故选:D.3.(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D,∠OAD=55°,则∠OCD的度数为()A.35°B.40°C.45°D.50°【分析】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到四边形ABCD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求出∠DAB=90°,AB∥CD,求出∠OAB=∠DAB﹣∠OAD=35°,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OA=OD,∴AC=BD,∴四边形ABCD是矩形,∴∠DAB=90°,AB∥CD,∴∠OAB=∠DAB﹣∠OAD=90°﹣55°=35°,∠OCD=∠OAB=35°,故选:A.4.(3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于点E,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6,则BE=()A.2B.3C.4D.5【分析】作BF⊥DC于F,如图,易得四边形BEDF为矩形,再证明△ABE≌△CBF得到BE=BF,S△ABE=S△CBF,则可判断四边形BEDF为正方形,四边形BEDF的面积=四边形ABCD的面积,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BE的长.【解答】解:作BF⊥DC于F,如图,∵∠CDA=90°,BE⊥AD,BF⊥DF,∴四边形BEDF为矩形,∴∠EBF=90°,即∠EBC+∠CBF=90°,∵∠ABC=90°,即∠EBC+∠ABE=90°,∴∠ABE=∠CBE,在△ABE和△CBF中,∴BE=BF,S△ABE=S△CBF,∴四边形BEDF为正方形,四边形BEDF的面积=四边形ABCD的面积,∴BE==4.故选:C.5.(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BC=CD=8,过点B作EB ⊥AB,交CD于点E.若DE=6,则AD的长为()A.6B.8C.10D.无法确定【分析】作BF⊥AD与F,就可以得出BF∥CD,就可以得出四边形BCDF是矩形,进而得出四边形BCDF是正方形,就有BF=BC,证明△BCE≌△BAF就可以得出AF=CE,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作BF⊥AD与F,∴∠AFB=BFD=90°,∵AD∥BC,∴∠FBC=∠AFB=90°,∵∠C=90°,∴∠C=∠AFB=∠BFD=∠FBC=90°.∴四边形BCDF是矩形.∵BC=CD,∴四边形BCDF是正方形,∴BC=BF=FD.∵EB⊥AB,∴∠ABE=∠FBC,∴∠ABE﹣∠FBE=∠FBC﹣∠FBE,∴∠CBE=∠FBA.在△BCE和△BAF中,∴△BCE≌△BAF(ASA),∴CE=F A.∵CD=BC=8,DE=6,∴DF=8,CE=2,∴F A=2,∴AD=8+2=10.故选C.6.(3分)将a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A.B.﹣C.﹣D.【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a的符号,进而变形得出答案.【解答】解:a=﹣=﹣.故选:B.7.(3分)下列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分析】将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本选项不合题意;B、,本选项不合题意;C、,本选项合题意;D、,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8.(3分)若x+1与x﹣1互为倒数,则实数x为()A.0B.C.±1D.±【分析】首先根据倒数定义可得:(x+1)(x﹣1)=1,再去括号,两边同时开平方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1)(x﹣1)=1,去括号得:x2﹣1=1,移项得:x2=2,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故选:D.9.(3分)制造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是每件2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低成本,现在每件产品的成本是162元,则平均每次降低成本()A.8%B.10%C.15%D.20%【分析】设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率为x的话,经过第一次下降,成本变为200(1﹣x)元,再经过一次下降后成本变为200(1﹣x)(1﹣x)元,根据两次降低后的成本是162元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平均每次降低成本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200(1﹣x)(1﹣x)=162,解得:x=0.1或1.9(不合题意,舍去)即:x=10%故选:B.10.(3分)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同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一张,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C=∠ADC,∠BAD=∠BCD B.AB=BCC.AB=CD,AD=BC D.∠DAB+∠BCD=180°【分析】首先可判断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且两条纸条宽度相同;再由平行四边形的等积转换可得邻边相等,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用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地放在一起而组成的图形,∴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边相互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过点D分别作BC,CD边上的高为AE,AF.则AE=AF(两纸条相同,纸条宽度相同);∵平行四边形ABCD中,S△ABC=S△ACD,即BC×AE=CD×AF,∴BC=CD,即AB=BC.故B正确;∴平行四边形ABCD为菱形(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ABC=∠ADC,∠BAD=∠BCD(菱形的对角相等),故A正确;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故C正确;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该等式成立.故D不一定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1.(4分)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5.【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方程求解.【解答】解:∵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3a=15,解得:a=5.故答案为:5.12.(4分)方程(x﹣3)(x﹣9)=0的根是x1=3,x2=9.【分析】先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解答】解:(x﹣3)(x﹣9)=0,x﹣3=0,x﹣9=0,x1=3,x2=9,故答案为:x1=3,x2=9.13.(4分)已知(x2+y2)2+5(x2+y2)﹣6=0,则x2+y2的值为1.【分析】先设x2+y2=t,则方程即可变形为t2+5t﹣6=0,解方程即可求得t即x2+y2的值.【解答】解:设x2+y2=t,则原方程可化为:t2+5t﹣6=0即(t+6)(t﹣1)=0∴t=﹣6(舍去)或t=1,即x2+y2=1.故答案是:1.14.(4分)若a是方程3x2+2x﹣1=0的解,则代数式3a2+2a﹣2019的值为﹣2018.【分析】利用a是方程3x2+2x﹣1=0的解得到3a2+2a=1,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3a2+2a﹣2019的值.【解答】解:∵a是方程3x2+2x﹣1=0的解,∴3a2+2a﹣1=0,∴3a2+2a=1,∴3a2+2a﹣2019=1﹣2019=﹣2018.故答案为﹣2018.15.(4分)若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为a≤4且a≠﹣2【分析】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且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解答】解:依题意得:4﹣a≥0且a+2≠0,解得a≤4且a≠﹣2.故答案是:a≤4且a≠﹣2.16.(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P是AB的中点,PO=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32.【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B=BC=CD=AD,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OP,进而得到AB长,然后可算出菱形ABCD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B=BC=CD=AD,∵点P是AB的中点,∴AB=2OP,∵PO=4,∴AB=8,∴菱形ABCD的周长是:4×8=32,故答案为:32.17.(4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相交于点O,AB=AD,添加一个条件:∠BAD=90°,可使它成为正方形.【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即可得结论.【解答】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所以▱ABCD是菱形,如果∠BAD=90°,那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答案为:∠BAD=90°.18.(4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它的面积就增加44cm2,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cm,根据面积相应地增加了44cm2,即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cm,根据题意得:(x+2)2﹣x2=44,解得:x=10.故答案为:10cm.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19.(8分)(1);(2).【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进而结合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2﹣3×﹣2﹣1×=2﹣﹣2﹣=﹣2;(2)原式=[3+4×﹣(﹣)]×=(3+2﹣+)×=(2+3)×=6+3.20.(8分)解方程:(1)x2﹣7x﹣1=0;(2)x(2x﹣5)=4x﹣10【分析】(1)可用公式法进行求解;(2)观察原方程,方程的左右两边都含有2x﹣5,因此可先移项,然后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求解.【解答】解:(1)a=1,b=﹣7,c=﹣1;b2﹣4ac=53;x=;x1=,x2=;(2)原方程可化为:x(2x﹣5)﹣2(2x﹣5)=0;(2x﹣5)(x﹣2)=0,x﹣2=0或2x﹣5=0;解得:x1=2,x2=.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2.0分)21.(8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是菱形外一点,DE∥AC,CE∥BD.(1)求证:四边形DECO是矩形;(2)连接AE交BD于点F,当∠ADB=30°,DE=4时,求AF的长度.【分析】(1)先证四边形DECO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DOC=90°,即可得出结论;(2)证△AFO≌△EFD(AAS),得OF=DF,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D=AO=4,则OF=OD=2,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F即可.【解答】(1)证明:∵DE∥AC,CE∥BD,∴四边形DECO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DOC=90°,∴四边形DECO是矩形;(2)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O=OC,AC⊥BD,∵四边形DECO是矩形,∴OC=DE=4,∴AO=4,∵DE∥AC,∴∠F AO=∠DEF,在△AFO和△EFD中,,∴△AFO≌△EFD(AAS),∴OF=DF,∵∠ADB=30°,∴OD=AO=4,∴OF=OD=2,∴AF===2.22.(8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邻边AB、AD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0的两个实数根.(1)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2)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分析】(1)根据题意△=0,构建方程,解方程即可.(2)把m=1代入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BCD为菱形,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m)2﹣4(﹣)=0,即m2﹣2m+1=0,解得m=1,所以当m=1时,四边形ABCD为菱形.(2)把m=1代入原方程得x2﹣x+=0,解得所以菱形的边长为.23.(8分)阅读下面的例题:例:解方程x2﹣2|x|﹣3=0解:(1)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0,解得x1=﹣1(舍去),x2=3(2)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0,解得x1=1(舍去),x2=﹣3.综上所述,原方程的根是x1=3,x2=﹣3.解答问题:(1)如果我们将原方程化为|x|2﹣2|x|﹣3=0求解可以吗?请你大胆试一下写出求解过程.(2)依照题目给出的例题解法,解方程x2+2|x﹣2|﹣4=0【分析】当绝对值内的数不小于0时,可直接去掉绝对值,而当绝对值内的数为负数时,去绝对值时,绝对值内的数要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本题要求参照例题解题,要先对x的值进行讨论,再去除绝对值将原式化简.【解答】解:(1)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0,解得x1=﹣1(舍去),x2=3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2+2x﹣3=0,解得x1=1(舍去),x2=﹣3.综上所述,原方程的根是x1=3,x2=﹣3.(2)当x≥2时,原方程可可化为x2+2x﹣4﹣3=0,解得x1=﹣1+(舍去),x2=﹣1﹣(舍去).当x<2时,原方程化为x2﹣2x+4﹣3=0,解得x1=x2=1综上所述,原方程的根是x1=x2=1.24.(8分)如图,有长为30m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0m),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平行于AB)的长方形花圃.(1)设花圃的一边AB为xm,则BC的长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30﹣3x)m;(2)当AB的长是多少米时,围成的花圃面积为63平方米?【分析】(1)设AB的长为xm,则平行一墙的一边长为(30﹣3x)m,该花圃的面积为x (30﹣x)m2;进而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C即可;(2)令该面积等于63平方米,求出符合题意的x的值,即是所求AB的长.【解答】解:(1)BC的长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为(30﹣3x)m.故答案为:(30﹣3x);(2)依题意有x(30﹣3x)=63.解得x1=7,x2=3.当x=7时,30﹣3x=9<10,符合题意;当x=3时,30﹣3x=21>10,不符合题意,舍去.故当AB的长是7米时,围成的花圃面积为63平方米.25.(10分)观察下列运算过程:…请运用上面的运算方法计算:.【分析】先分母有理化,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
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1-2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45°B.55°C.65 D.70°2.若a>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a﹣5>b﹣5 B.<C.a+5>b+6 D.﹣a>﹣b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等式x<5的整数解有无数多个B.不等式x>﹣5的负整数解集有限个C.不等式﹣2x<8的解集是x<﹣4D.﹣40是不等式2x<﹣8的一个解4.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A.x>﹣B.x<﹣C.x>D.x<5.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3cm,那么AE+DE 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6.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3 C.x<﹣1 D.x>﹣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7.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的形状是.8.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是.9.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的解集是.10.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11.当代数式﹣3x的值大于10时,x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PB、PC,若∠A=70°,则∠PBC的度数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3.解不等式15﹣9x<10﹣4x,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4.已知: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求证:AD平分∠BAC.15.已知不等式5﹣3x≤1的最小整数解是关于x的方程(a+9)x=4(x+1)的解,求a的值.16.已知y1=2x+4,y2=5x+10,当x取哪些值时,y1<y2?17.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5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18.在某校班际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1分,如果某班要在第一轮的28场比赛中至少得43分,那么这个班至少要胜多少场?19.如图,在△ABC中∠ABC=∠ACB,BO平分∠ABC,CO平分∠ACB.若过点O作直线EF和边BC 平行,与AB交于点E,与AC交于点F,则线段EF和EB,F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0.如图,在Rt△ABC的斜边AB上取两点D,E,使AD=AC,BE=BC.当∠B=60°时,求∠DCE的度数.21.如图,C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三角形ACD和等腰三角形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相交于点P,连接PC.求证:△ACE≌△DCB.五、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2.如图,在Rt△ABC中,∠ACB=90°,∠A=22.5°,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点F在A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CF,连接BF,DE.线段DE和BF在数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六、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23.目前节能灯在城市已基本普及,今年山东省面向县级及农村地区推广,为响应号召,某商场计划购进甲,乙两种节能灯共1200只,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售价如下表:进价(元/只)售价(元/只)甲型2530乙型4560(1)如何进货,进货款恰好为46000元?(2)如何进货,商场销售完节能灯时获利最多且不超过进货价的30%,此时利润为多少元?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1-2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1.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45°B.55°C.65 D.7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顶角为7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它的一个底角的值.【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它的一个底角为÷2=55°.故选:B.2.若a>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a﹣5>b﹣5 B.<C.a+5>b+6 D.﹣a>﹣b【考点】不等式的性质.【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可得答案.【解答】解:A、两边都减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A符合题意;B、两边都除以5,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两边加不同的数,故C不符合题意;D、两边都乘以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等式x<5的整数解有无数多个B.不等式x>﹣5的负整数解集有限个C.不等式﹣2x<8的解集是x<﹣4D.﹣40是不等式2x<﹣8的一个解【考点】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正确解出不等式的解集,就可以进行判断.【解答】解:A、正确;B、不等式x>﹣5的负整数解集有﹣4,﹣3,﹣2,﹣1.C、不等式﹣2x<8的解集是x>﹣4D、不等式2x<﹣8的解集是x<﹣4包括﹣40,故正确;故选C.4.不等式ax+b>0(a<0)的解集是()A.x>﹣B.x<﹣C.x>D.x<【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移项、系数化成1即可求解.【解答】解:移项,得ax>﹣b,系数化成1得x<﹣.故选B.5.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3cm,那么AE+DE 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D=EC,计算即可.【解答】解:∵BE平分∠ABC,DE⊥AB,∠ACB=90°,∴ED=EC,∴AE+DE=AE+EC=AC=3cm,故选B.6.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3 C.x<﹣1 D.x>﹣1【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直接利用函数图象结合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当y=﹣2时,x=﹣1,则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x<﹣1.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7.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进行答题.【解答】解:∵AB=AD,∴△ABD是等腰三角形;又∵∠BAC=∠CAD=30°,∴∠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边三角形.8.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是4:3.【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相等,估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与△ACD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设△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分别为h1,h2,∴h1=h2,∴△ABD与△ACD的面积之比=AB:AC=4:3,故答案为4:3.9.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的解集是x≤2.【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该不等式的解集是指2及其左边的数,即小于等于2的数.【解答】解:由图示可看出,从2出发向左画出的线,且2处是实心圆,表示x≤2.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为x≤2.故答案为:x≤2.10.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CD,再求出△ABC的周长.【解答】解:∵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又∵AD⊥BC于点D∴BD=CD∵AB=6,CD=4∴△ABC的周长=6+4+4+6=20.故答案为:20.11.当代数式﹣3x的值大于10时,x的取值范围是x<﹣4.【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再依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解答】解:根据题意得:﹣3x>10,合并同类项,得:﹣x>10,系数化为1,得:x<﹣4,故答案为:x<﹣4.12.如图,△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PB、PC,若∠A=70°,则∠PBC的度数是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P,由MP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P=BP,同理可得AP=CP,等量代换可得AP=BP=CP,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P=∠BAP,∠PAC=∠ACP及∠PBC=∠PCB,由已知的∠BAC的度数求出∠BAP+∠CAP的度数,等量代换可得∠ABP+∠ACP的度数,同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P+∠PBC+∠PCB+∠ACP,进而得到∠PBC+∠PCB的度数,再根据两角相等,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解答】解:连接AP,如图所示:∵MP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P=BP,∴∠ABP=∠BAP,又PN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P=CP,∴∠PAC=∠ACP,∴BP=CP,∴∠PBC=∠PCB,又∠BAC=∠BAP+∠CAP=70°,∴∠ABP+∠ACP=70°,且∠ABP+∠PBC+∠PCB+∠ACP=110°,∴∠PBC+∠PCB=40°,则∠PBC=∠PCB=20°.故答案为:20°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3.解不等式15﹣9x<10﹣4x,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解答】解:移项,得:﹣9x+4x<10﹣15,合并同类项,得:﹣5x<﹣5,系数化为1,得:x>1,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14.已知:如图,点D是△ABC内一点,AB=AC,∠1=∠2.求证:AD平分∠BA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1=∠2得出BD=CD,再由SSS定理得出△ABD≌△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2,∴BD=CD,在△ABD与△ACD中,∵,∴△ABD≌△ACD(SSS),∴∠BAD=∠CAD,即AD平分∠BAC.15.已知不等式5﹣3x≤1的最小整数解是关于x的方程(a+9)x=4(x+1)的解,求a的值.【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分析】解不等式求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把最小的整数代入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解不等式5﹣3x≤1,得x≥,所以不等式的最小整数解是2.把x=2代入方程(a+9)x=4(x+1)得,(a+9)×2=4×(2+1),解得a=﹣3.16.已知y1=2x+4,y2=5x+10,当x取哪些值时,y1<y2?【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y1=2x+4,y2=5x+10,当y1<y2时,2x+4<5x+10,解得x>﹣2,当x>﹣2时,y1<y2.17.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5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如图,在△ABC中,AB=AC,且AD=BD.设AB=x,BC=y,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在△ABC中,AB=AC,且AD=BD.设AB=x,BC=y,(1)当AC+AD=15,BD+BC=12时,则+x=15,y=12,解得x=10,y=7.(2)当AC+AD=12,BC+BD=15时,则+x=12, +y=15,解得x=8,y=11,故得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0,10,7或8,8,11.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18.在某校班际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1分,如果某班要在第一轮的28场比赛中至少得43分,那么这个班至少要胜多少场?【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设这个班要胜x场,则负(28﹣x)场,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出至少要胜几场.【解答】解:设这个班要胜x场,则负(28﹣x)场,由题意得,3x+(28﹣x)≥43,2x≥15,解得:x≥7.5,∵场次x为正整数,∴x≥8.答:这个班至少要胜8场.19.如图,在△ABC中∠ABC=∠ACB,BO平分∠ABC,CO平分∠ACB.若过点O作直线EF和边BC 平行,与AB交于点E,与AC交于点F,则线段EF和EB,F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BD为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EF与BC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出∠EBD=∠EDB,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EB=ED,同理得到FC=FD,再由EF=ED+DF,等量代换可得证.【解答】解:EF=EB+FC.理由:∵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EBO=∠OBC,∠FCO=∠OCB.又∵EF∥BC,∴∠OBC=∠BOE,∠OCB=∠COF,∴∠BOE=∠EBO,∠COF=∠FCO,即EB=EO,FC=FO,∴EF=EO+FO=EB+FC.20.如图,在Rt△ABC的斜边AB上取两点D,E,使AD=AC,BE=BC.当∠B=60°时,求∠DCE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3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D=∠ADC==75°.推出△BCE是等边三角形,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CB=90°,∠B=60°,∴∠A=30°.∵AD=AC,∴∠ACD=∠ADC==75°.∵BC=BE,∠B=60°,∴△BCE是等边三角形,∴∠BCE=60°,∴∠DCE=∠ACD+∠BCE﹣∠ACB=75°+60°﹣90°=45°.21.如图,C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三角形ACD和等腰三角形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相交于点P,连接PC.求证:△ACE≌△DC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已知可得∠ACE=∠DCB,然后根据SAS即可证明△ACE≌△DCB【解答】证明:∵∠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在△ACE和△DCB中,,∴△ACE≌△DCB(SAS).五、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2.如图,在Rt△ABC中,∠ACB=90°,∠A=22.5°,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点F在A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CF,连接BF,DE.线段DE和BF在数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连接BD,延长BF交DE于点G,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BD,求出∠CBD=45°,证明△ECD≌△F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DE=BF,DE⊥BF.理由如下:连接BD,延长BF交DE于点G.∵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AD=BD,∴∠ABD=∠A=22.5°.在Rt△ABC中,∵∠ACB=90°,∠A=22.5°,∴∠ABC=67.5°,∴∠CBD=∠ABC﹣∠ABD=45°,∴△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DC.在△ECD和△FCB中,,∴Rt△ECD≌Rt△FCB(SAS),∴DE=BF,∠CED=∠CFB.∵∠CFB+∠CBF=90°,∴∠CED+∠CBF=90°,∴∠EGB=90°,即DE⊥BF.六、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23.目前节能灯在城市已基本普及,今年山东省面向县级及农村地区推广,为响应号召,某商场计划购进甲,乙两种节能灯共1200只,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售价如下表:进价(元/只)售价(元/只)甲型2530乙型4560(1)如何进货,进货款恰好为46000元?(2)如何进货,商场销售完节能灯时获利最多且不超过进货价的30%,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商场购进甲型节能灯x只,则购进乙型节能灯只,根据两种节能灯的总价为46000元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设商场购进甲型节能灯a只,则购进乙型节能灯只,商场的获利为y元,由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y与a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设商场购进甲型节能灯x只,则购进乙型节能灯只,由题意,得25x+45=46000,解得:x=400.∴购进乙型节能灯1200﹣400=800(只).答:购进甲型节能灯400只,购进乙型节能灯800只进货款恰好为46000元;(2)设商场购进甲型节能灯a只,则购进乙型节能灯只,商场的获利为y元,由题意,得y=(30﹣25)a+(60﹣45),y=﹣10a+18000.∵商场销售完节能灯时获利最多且不超过进货价的30%,∴﹣10a+18000≤[25a+45]×30%,∴a≥450.∵y=﹣10a+18000,∴k=﹣10<0,∴y随a的增大而减小,∴a=450时,y最大=13500元.∴商场购进甲型节能灯450只,购进乙型节能灯750只时的最大利润为13500元.。
2021-2022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湟源一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1.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2cm,3cm,5cmB. 7cm,4cm,2cmC. 3cm,4cm,8cmD. 3cm,3cm,4cm2.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A. B.C. D.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 13cmB. 6cmC. 5cmD. 4cm5.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7B. 8C. 9D. 10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 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 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7.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C是△ABC和△ABE的高B. DE,DC都是△BCD的高C. DE是△DBE和△ABE的高D. AD,CD都是△ACD的高8.如图所示,△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CD⊥AB,与∠1互余的角有( )A. ∠BB. ∠AC. ∠BCD和∠AD. ∠BCD9.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10.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_________.11.△ABC中,∠A:∠B:∠C=1:2:3,则△ABC是______三角形.12.如图,则∠1+∠2+∠3+∠4=______.13.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则化简|a−b−c|+|b−c−a|+|c+a−b|=______.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15.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已知AD=5cm,CE=6cm,则△ABE和△ABC的面积分别为______.16.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5,7,10,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5,3x−2,2y+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的值是______.17.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第三边与前两边中的一边相等,求三角形的周长.18.如图所示,在△ABC中:(1)画出BC边上的高AD和中线AE.(2)若∠B=30∘,∠ACB=130∘,求∠BAD和∠CAD的度数.19.在△ABC中,∠A的度数是∠B的度数的3倍,∠C比∠B大15∘,求∠A,∠B,∠C的度数.20.如图,B岛在A岛的南偏西40∘方向,C岛在A岛的南偏东15∘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东80∘方向,求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21.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且AD=4,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为多少?22.如图,EF=BC,DF=AC,DA=EB.求证:∠F=∠C.23.如图,△EFG≌△NMH,EF=2.1cm,EH=1.1cm,NH=3.3cm.(1)试写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求线段NM及HG的长度.2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其中a 和b 满足方程{4a +2b −18=04b −3a +8=0,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整数,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依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解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C【解析】解:BC上有3条线段,所以有三个三角形.故选C.根据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只要数出BC上有几条线段即可.很明显BC上有3条线段,所以有三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中应注意“首尾顺次连接”这一含义.3.【答案】C【解析】解:选项中只有选项C是三角形组成,故具有稳定性的图形是三角形.故选:C.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基础题,需熟记,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4.【答案】B【解析】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应大于两边之差,且小于两边之和,即9−4=5,9+4=13.∴第三边取值范围应该为:5<第三边长度<13,故只有B选项符合条件.故选:B.此题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值.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一定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牢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对角线的条数公式(n−3)求出边数即可得解.【解答】解:因为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7条对角线,所以n−3=7,解得n=10.故选:D.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以及在三角形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以及在三角形的位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只有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C【解析】解:A、AC是△ABC和△ABE的高,正确;B、DE,DC都是△BCD的高,正确;C、DE不是△ABE的高,错误;D、AD,CD都是△ACD的高,正确.故选:C.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8.【答案】C【解析】解:因为∠1+∠BCD=∠ACB=90∘,所以∠1与∠BCD互余;因为CD⊥AB,所以∠CDB=90∘,所以∠1+∠A=90∘.所以∠1与∠A互余.故选:C.由CD⊥AB,得∠CDB=9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角的和差和差关系,寻找∠1与∠BCD、∠A、∠B中哪个角的和是90∘.本题考查了互余的概念、外角和内角的关系.互余:若两个角的和是90∘时,这两个角互为余角.9.【答案】1800∘【解析】解:∵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0∘,∴n=360∘÷30∘=12,则内角和为:(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边数等于360∘除以每一个外角的度数,然后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内角和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外角求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方法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度.10.【答案】8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能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CD=∠A+∠B是解此题的关键.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C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CD=∠A+∠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E=60∘,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D=2∠ACE=120∘,∵∠ACD=∠A+∠B,∠B=35∘,∴∠A=∠ACD−∠B=85∘,故答案为85∘.11.【答案】直角【解析】解:∵∠A:∠B:∠C=1:2:3,∴可设∠A=x,∠B=2x,∠C=3x,∵∠A+∠B+∠C=180∘,∴6x=180∘,∴x=30∘,∴∠A=30∘,∠B=60∘,∠C=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结合已知条件求出∠A,∠B,∠C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分类,熟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280∘【解析】解;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1+∠2=180∘−∠A=180∘−40∘=140∘,∠3+∠4=180∘−∠A=180∘−42∘=140∘,∴∠1+∠2+∠3+∠4=140∘+140∘=280∘.故答案为:2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1+∠2)的和,(∠3+∠4)的和,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式的性质.13.【答案】3c+a−b【解析】解:∵a,b,c是△ABC的三边的长,∴a+b>c,a+c>b,b+c>a,∴a−b−c<0,b−c−a<0,c+a−b>0,∴|a−b−c|+|b−c−a|+|c+a−b|=−a+b+c−b+c+a+c+a−b=3c+a−b.故答案为:3c+a−b.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a−b−c<0,b−c−a<0,c+a−b>0,然后去绝对值,化简即可求得.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与绝对值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符号.14.【答案】7【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意,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根据题意,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外角和等于360∘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n−2)⋅180∘=2×360∘+180∘,n=7.故答案为:7.15.【答案】15和30【解析】解:S△AEC=12×CE×AD=12×6×5=15,∵AD是△ABC的中线,∴S△ABC=2S△AEC=30,S△ABE=S△AEC=15,故答案为:15和30.先利用面积公式求出△AEC,再根据AD是△ABC的中线,求出△ABE和△ABC的面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中线把大三角形面积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6.【答案】7.5或7【解析】解:∵两个三角形全等,∴3x−2=7,2y+1=10或3x−2=10,2y+1=7,解得:x=3,y=4.5或x=4,y=3,∴x+y=7.5或7,故答案为:7.5或7.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分3x−2与7对应和2y+1与7对应两种情况计算,得到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解:当第三边为5cm时,此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cm,5cm和12cm,∵5+5<12,∴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第三边为12cm时,此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cm,12cm和12cm,∵5+12>12,∴能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5+12+12=29(cm),故三角形的周长为29cm.【解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周长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难度不大.18.【答案】解:(1)如图:(2)∵∠B=30∘,∠ACB=130∘,∴∠BAC=180∘−30∘−130∘=20∘,∵∠ACB=∠D+∠CAD,AD⊥BC,∴∠CAD=130∘−90∘=40∘,∴∠BAD=20∘+40∘=60∘.【解析】(1)延长BC,作AD⊥BC于D;作BC的中点E,连接AE即可;(2)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BAC=20∘,由外角性质求∠CAD=40∘,那可得∠BAD=60∘.此题是计算与作图相结合的探索.考查学生运用作图工具的能力,以及运用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答案】解:∵∠A的度数是∠B的度数的3倍,∠C比∠B大15∘,∴∠A=3∠B,∠C=∠B+15∘,∴∠B+3∠B+∠B+15∘=180∘,∴∠B=33∘,∴∠A=3∠B=99∘,∠C=33∘+15∘=50∘.【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答案】解:如图,由题意得:BE//AD,∠BAD=40∘,∠CAD=15∘,∠EBC=80∘,∴∠EBA=∠BAD=40∘,∴∠BAC=∠BAD+∠CAD=40∘+15∘=55∘,∴∠CBA=∠EBC−∠EBA=80∘−40∘=40∘,∴∠ACB=180∘−∠BAC−∠ABC=180∘−55∘−40∘=85∘,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的度数为85∘.【解析】由题意得:BE//AD,∠BAD=40∘,∠CAD=15∘,∠EBC=8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CB的度数.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方向角是表示方向的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来描述物体所处的方向.21.【答案】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BP⊥AC时,BP最短,此时S△ABC=12BC⋅AD=12BP⋅AC,∵BC=6,AD=4,AC=5,∴BP=BC⋅ADAC=6×45=4.8.∴BP的最小值为4.8.【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BP⊥AC时,BP最小,利用三角形的等面积法即可求出此时BP 的长.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证明:∵DA=BE,∴DE=AB,在△ABC和△DEF中,{AB=DE AC=DF BC=EF,∴△ABC≌△DEF(SSS),∴∠C=∠F.【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属于中考基础题目.欲证明∠F=∠C,只要证明△ABC≌△DEF(SSS)即可;23.【答案】解:(1)∵△EFG≌△NMH,∴EF=NM,EG=NH,FG=MH,∠F=∠M,∠E=∠N,∠EGF=∠NHM,∴FH=GM,∠EGM=∠NHF;(2)∵EF=NM,EF=2.1cm,∴MN=2.1cm;∵EG=NH,EH+HG=EG,EH=1.1cm,HN=3.3cm,∴HG=EG−EH=HN−EH=3.3−1.1=2.2(cm).【解析】(1)根据△EFG ≌△NMH ,∠F 与∠M 是对应角可得到两个三角形中对应相等的三边和三角;(2)根据(1)中的对等关系即可得MN 和HG 的长度.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比较线段的长短,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是解此题的关键.24.【答案】解:由{4a +2b −18=04b −3a +8=0,解得{a =4b =1, ∴3<c <5,∵周长为整数,∴c =4,∴周长=4+4+1=9.【解析】解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整数c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8题,总分24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3.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玻璃店,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4.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可增加的条件是()A.∠ABE=∠DBE B.∠A=∠D C.∠E=∠C D.∠1=∠25.如图所示,则下面图形中与图中△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A. B.C.D.A.AB=A′B′,BC=B′C′,∠A=∠A′B.∠A=∠A′,∠B=∠B′,AC=B′C′C.∠A=∠A′,∠B=∠B′,∠C=∠C′D.A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7.如图,如果△ABC≌△FE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EC=BD B.EF∥AB C.DF=BD D.AC∥FD8.如图,△ABC≌△ADE,AB=AD,AC=AE,∠B=28°,∠E=95°,∠EAB=20°,则∠BAD等于()A.75°B.57°C.55°D.77°二、填空题题(3分×10=30分)9.我国国旗上的五角星有条对称轴.10.已知△ABC≌△DEF,∠A=80°,∠C=75°,则∠E=°.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2.如图,∠ABC=∠DCB,要用SAS判断△ABC≌△DCB,需要增加一个条件:.13.把两根钢条A′B、A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为厘米.14.已知:如图,AB=AC,AD⊥BC于D,点E在AD上,图中共有对全等三角形.15.如图:已知,∠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40°,则∠EAC=°.16.如图:作∠AOB的角平分线OP的依据是.(填全等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17.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个.18.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96分.)19.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20.沿网格线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试一试.21.如图,△ABC≌△DEF,∠A=25°,∠B=65°,BF=3cm,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22.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B≌△DOC,且∠A=80°,∠DOC=30°,BO=23,AO=18,求∠DC0的度数和BD的长度.23.如图,AC=AD,BC=BD,求证:AB平分∠CAD.24.已知:如图,AB=DC,AB∥DC,求证:AD=BC.25.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A=∠D=90°;求证:AB∥DE.26.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右图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求证:△ABE≌△ACD;(2)指出线段DC和线段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7.如图,小明用三角尺画∠AOB的平分线,他先在∠AOB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OD=OE,然后,连接DN和EM,相交于点C,再作射线OC,此时他认为OC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认为他的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8.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90°.操作:小明取直角梯形ABCD的非直角腰CD的中点P,过点P作PE∥AB,剪下△PEC(如图1),并将△PEC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到△PFD 的位置,拼成新的图形(如图2).(Ⅰ)思考与实践:(1)操作后小明发现,拼成的新图形是;(2)如图图3中,已知AB∥CD,类比图2的剪拼方法,画出图3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Ⅱ)发现与运用:小白又发现:在一个四边形中,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就可以剪拼成平行四边形.(1)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E是CD的中点,EF⊥AB于点F,AB=5,EF=4,求梯形ABCD的面积.(2)如图5的多边形中,AE=CD,AE∥CD,能否沿一条直线进行剪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若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8题,总分24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B、C、D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考点】全等图形.【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应该是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故选:C.3.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玻璃店,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解答】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选:B.4.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可增加的条件是()A.∠ABE=∠DBE B.∠A=∠D C.∠E=∠C D.∠1=∠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以添加条件∠1=∠2.【解答】解:条件是∠1=∠2,∴∠ABE=∠DBC,理由是:在△ABE和△DBC中,,∴△ABE≌△DBC(SAS),故选D5.如图所示,则下面图形中与图中△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A. B.C.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逐个验证,做题时要找准对应边,对应角.【解答】解:A图有两边相等,而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B图与三角形ABC有两边及其夹边相等,二者全等;C图有两边相等,而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D图与三角形ABC有两角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故选B6.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A′B′C′的是()A.AB=A′B′,BC=B′C′,∠A=∠A′B.∠A=∠A′,∠B=∠B′,AC=B′C′C.∠A=∠A′,∠B=∠B′,∠C=∠C′D.AB=A′B′,BC=B′C′,△ABC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可得当AB=DE,BC=EF,AC=DF可判定△ABC≌△DEF,做题时要对选项逐个验证.【解答】解:A、满足SSA,不能判定全等;B、不是一组对应边相等,不能判定全等;C、满足AAA,不能判定全等;D、符合SSS,能判定全等.故选D.7.如图,如果△ABC≌△FED,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EC=BD B.EF∥AB C.DF=BD D.AC∥F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AC,∠E=∠B,∠EDF=∠ACB,FD=AC,推出EF∥AB,AC ∥DF,EC=B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EFD,∴DF=AC,∠E=∠B,∠EDF=∠ACB,ED=BC;∴EF∥AB,AC∥DF,FD﹣CD=BC﹣DC,∴EC=BD,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故选C.8.如图,△ABC≌△ADE,AB=AD,AC=AE,∠B=28°,∠E=95°,∠EAB=20°,则∠BAD等于()A.75°B.57°C.55°D.77°【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D=28°,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DAE=57°,然后根据∠BAD=∠DAE+∠EAB即可得出∠BAD的度数.【解答】解:∵△ABC≌△ADE,∴∠B=∠D=28°,又∵∠D+∠E+∠DAE=180°,∠E=95°,∴∠DAE=180°﹣28°﹣95°=57°,∴∠BAD=∠DAE+∠EAB=77°.故选D.二、填空题题(3分×10=30分)9.我国国旗上的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直接求得结果.【解答】解:过五角星的五个顶点中任意一个,与所对的两边的交点可作一条对称轴,∴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故答案为:5.10.已知△ABC≌△DEF,∠A=80°,∠C=75°,则∠E=2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和∠F,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ABC≌△DEF,∠A=80°,∠C=75°,∴∠D=∠A=80°,∠F=∠C=75°,∴∠E=180°﹣∠D﹣∠F=25°.故答案为:25.1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 11.【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清对应边,结合全的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长度为2的是对应边,x应是另一个三角形中的边6.同理可得y=5∴x+y=11.故填11.12.如图,∠ABC=∠DCB,要用SAS判断△ABC≌△DCB,需要增加一个条件:AB=D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条件是AB=DC,根据SAS推出即可.【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AB=DC,理由是:∵在△ABC和△DCB中∴△ABC≌△DCB(SAS),故答案为:AB=DC.13.把两根钢条A′B、A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为5厘米.【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首先利用SAS定理判定△AOB≌△A′OB′,然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AB=5cm.【解答】解:连接AB,∵把两根钢条A′B、AB′的中点连在一起,∴AO=A′O,BO=B′O,在△ABO和△A′B′O中,∴△AOB≌△A′OB′(SAS),∴A′B′=AB=5cm,故答案为:5.14.已知:如图,AB=AC,AD⊥BC于D,点E在AD上,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已知易得△ABD≌△ACD,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证明△BDE≌△CDE,△ABE≌△ACE.【解答】解: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3对.∵AD⊥BC,∴∠ADB=∠ADC=90°,在Rt△ABD与Rt△ACD中,,∴Rt△ABD≌Rt△ACD(HL),∴BD=CD,∠BAD=∠CAD,在△BDE与△CDE中,,∴△BDE≌△CDE(SAS),∴BE=CE,在△ABE与△ACE中,,∴△ABE≌△ACE(SSS).故答案为:3.15.如图:已知,∠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40°,则∠EAC=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C=90°AD=AC,求证△CAE≌△DAE,∠CAE=∠DAE=∠CAB,再由∠C=90°,∠B=40°,求出∠EAC的度数,然后即可求出∠AE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在Rt△CAE与△RtDAE中,,∴Rt△CAE≌Rt△DAE(HL),∴∠CAE=∠DAE=∠CAB,∵∠B+∠CAB=90°,∠B=40°,∴∠CAB=90°﹣40°=50°,∴∠EAC=10°.故答案为:10.16.如图:作∠AOB的角平分线OP的依据是SSS.(填全等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作法可知OC=OD,PC=PD,OP=OP,故可得出△OPC≌△OPD,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OPC与△OPD中,∵,∴△OPC≌△OPD(SSS),∴OP是∠AOB的平分线.故答案为:SSS.17.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4个.【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能画4个,分别是:以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以E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分别于D,E连接后,可得到两个三角形.以D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以E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两点(DE上下各一个),分别于D,E连接后,可得到两个三角形.因此最多能画出4个【解答】解:如图,可以作出这样的三角形4个.18.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利用这些关系可解此题.【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96分.)19.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的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使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四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3×4﹣×2×1﹣×2×1﹣×3×1﹣×2×2(2)S四边形A1B1C1D1=12﹣1﹣1﹣﹣2=.20.沿网格线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试一试.【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图形.【分析】观察图形发现:这个正方形网格的总面积为16,因此只要将面积分为8,即占8个方格,并且图形要保证为相同即可.【解答】解:如下图所示:21.如图,△ABC≌△DEF,∠A=25°,∠B=65°,BF=3cm,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ABC≌△DEF,可知∠E=∠B=65°,BF=BC,可证EC=BF=3cm,做题时要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解答】解:△ABC中∠A=25°,∠B=65°,∴∠BCA=180°﹣∠A﹣∠B=180°﹣25°﹣65°=90°,∵△ABC≌△DEF,∴∠BCA=∠DFE,BC=EF,∴EC=BF=3cm.∴∠DFE=90°,EC=3cm.22.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B≌△DOC,且∠A=80°,∠DOC=30°,BO=23,AO=18,求∠DC0的度数和BD的长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O=AO,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DCO,BD=BO+DO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OB≌△DOC,∴∠D=∠A=80°,DO=AO=18,在△COD中,∠DCO=180°﹣∠D﹣∠DOC=180°﹣80°﹣30°=70°,BD=BO+DO=23+18=41.23.如图,AC=AD,BC=BD,求证:AB平分∠C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已知两对边相等,加上公共边AB=AB,利用SSS得到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CAB=∠DAB,即可得证.【解答】证明:在△ABC与△ABD中,,∴△ABC≌△ABD(SSS),∴∠CAB=∠DAB,∴AB平分∠CAD.24.已知:如图,AB=DC,AB∥DC,求证:AD=B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欲证明AD=BC,只要证明△ACB≌△CAD即可.【解答】证明:∵AB∥CD,∴∠BAC=∠ACD,在△ACB和△CAD中,,∴△ACB≌△CAD(SAS),∴AD=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5.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A=∠D=90°;求证:AB∥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分析】欲证明AB∥DE,只需证得∠B=∠FED.由Rt△ABC≌Rt△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知该结论即可.【解答】证明:如图,∵FB=CE,∴FB+FC=CE+FC,即BC=EF.又∵∠A=∠D=90°,在Rt△ABC与Rt△DEF中,,∴Rt△ABC≌Rt△DEF(HL),∴∠B=∠FED,∴AB∥DE.26.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右图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求证:△ABE≌△ACD;(2)指出线段DC和线段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BAC=∠EAD=90°,由等式性质得:∠BAE=∠CAD,根据S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两锐角为45°,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CD=∠B=45°,所以∠BCD=90°,则CD⊥BE.【解答】证明:(1)∵△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AD=AE,∠BAC=∠EAD=90°,∴∠BAC+∠CAE=∠EAD+∠CAE,即∠BAE=∠CAD,在△ABE和△ACD中,∵,∴△ABE≌△ACD(SAS);(2)CD⊥BE,理由是:∵△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45°,∵△ABE≌△ACD,∴∠ACD=∠ABC=45°,∴∠BCD=∠ACB+∠ACD=45°+45°=90°,∴CD⊥BE.27.如图,小明用三角尺画∠AOB的平分线,他先在∠AOB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OD=OE,然后,连接DN和EM,相交于点C,再作射线OC,此时他认为OC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认为他的做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别得出△MOE≌△NOD(SAS),△MDC≌△NEC(AAS),△DOC≌△EOC(SSS),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他的做法正确;理由:在△MOE和△NOD中∵,∴△MOE≌△NOD(SAS),∴∠OME=∠DNO,∵OM=ON,OD=OE,∴DM=EN,∴在△MDC和△NEC中,∴△MDC≌△NEC(AAS),∴DC=EC,在△DOC和△EOC中,∴△DOC≌△EOC(SSS),∴∠DOC=∠EOC,∴OC就是∠AOB的平分线.28.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90°.操作:小明取直角梯形ABCD的非直角腰CD的中点P,过点P作PE∥AB,剪下△PEC(如图1),并将△PEC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到△PFD 的位置,拼成新的图形(如图2).(Ⅰ)思考与实践:(1)操作后小明发现,拼成的新图形是矩形;(2)如图图3中,已知AB∥CD,类比图2的剪拼方法,画出图3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Ⅱ)发现与运用:小白又发现:在一个四边形中,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就可以剪拼成平行四边形.(1)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E是CD的中点,EF⊥AB于点F,AB=5,EF=4,求梯形ABCD的面积.(2)如图5的多边形中,AE=CD,AE∥CD,能否沿一条直线进行剪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若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分析】思考与实践:(1)根据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进行判断即可;(2)取AD的中点P,过点P做PE∥BC交AB于E,交CD的延长线于F,根据旋转后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四边形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平行四边形.发现与运用:=S□ABGH即可;(1)过点E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G,交AD的延长线于点H,得出S梯形ABCD(2)分别取AB、BC的中点F、H,作直线FH,分别交AE、CD于点M、N,将△AMF与△CNH一起拼接到△FBH位置即可.【解答】解:(Ⅰ)(1)如图2所示,△PEC绕点P逆时针旋转180°到△PFD的位置,易知PE与PF在同一条直线上,∴EF∥AB,又∵在梯形ABCD中,AD∥BC,∠C+∠ADP=180°,∴∠FDP+∠ADP=180°,∴AD和DF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构成的新图形是一个四边形,又∵AD∥BC,∴四边形ABEF是一个平行四边形,∵∠A=90°,∴拼成的新图形是矩形.故答案为:矩形;(2)如图所示,取AD的中点P,过点P做PE∥BC交AB于E,交CD的延长线于F,△PEA绕点P逆时针旋转180°到△PFD的位置,易知PE与PF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EF∥BC,由于图中AB∥CD所以图中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Ⅱ)(1)如下图所示,过点E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G,交AD的延长线于点H,∵AH∥CG,∴∠H=∠CGE,∵E是CD的中点,∴DE=CE,又∵∠DEH=∠CEG,∴△DEH≌△CEG(AAS),∴S△DEH =S△CEG,∵AH∥BC,AB∥HC,∴四边形ABGH是平行四边形,∵EF⊥AB于点F,AB=5,EF=4,∴平行四边形ABGH的面积=AB×EF=5×4=20,∴梯形ABCD的面积=五边形ABGEDD的面积+△CEG的面积=五边形ABGEDD的面积+△DEH的面积=平行四边形ABGH的面积=20;(2)能.如图5,分别取AB、BC的中点F、H,作直线FH,分别交AE、CD于点M、N,将△AMF与△CNH 一起拼接到△FBH位置即可.。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范围: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涂满)1.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A. 0.7米B. 1.5米C. 2.2米D. 2.4米2.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则化简√a2+|a+b|的结果为()A. 2a+bB. −2a−bC. bD. 2a−b3.若式子√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A. x≥1且x≠2B. x≤1C. x>1且x≠2D. x<14.关于√8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数轴上不存在表示√8的点B. √8=√2+√6C. √8=±2√2D. 与√8最接近的整数是35.已知△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ABC的面积是().A. 24cm2B. 36cm2C. 48cm2D. 60cm26.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能与点C重合.若BC=5,AC=6,则BD的长为()A. 1B. 2C. 3D. 47.若a=√7+√6,b=√7−√6,则a2021⋅b2022的值等于()A. √7−√6B. √6−√7C. 1D. −18.若√45n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A. 4B. 5C. 6D. 79.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A. 12mB. 13mC. 16mD. 17m10.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12cm2B. 15cm2C. 144cm2D. 306cm21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月考一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如下右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A.ACAB= B.CADBAE∠=∠ C.DCBE= D.DEAD=2.如上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3.如图,已知∠1=∠2,要得到△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A. AB=ACB. DB=DCC.∠ADB=∠ADCD.∠B=∠C4.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5,6,10B. 5,6,11C. 3,4,8D. )0(8,6,4>a a a a5. 如果限定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在下面的正多边形中,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的是( )A. 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D.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7.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 把一个六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内角和是( )A. ︒540B.︒720C. ︒900D. ︒︒︒900720540或或9. 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2n +B .44n +C .44n -D .4n……第1个 第2个 第3个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0.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340°,它的边数是;它的外角和等于。
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分)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为()A.B.C.D.2.(3分)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7B.6,8,10C.4,6,8D.1,1,23.(3分)下列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4.(3分)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12B.13C.144D.1945.(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B.C.D.6.(3分)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 B.AB=CD,AD=BCC.AB∥CD,AD∥BC D.∠A=∠C,∠B=∠D7.(3分)若实数x、y满足,则x+y的值是()A.1B.C.2D.8.(3分)如图,一只蚂蚁从棱长为1的正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表面爬到B点,那么它所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A.B.C.D.2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3分)=.10.(3分)比较大小:.(填“>”、“=”、“<”).11.(3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2.(3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BO的周长为17,AB=6,那么对角线AC+BD=.13.(3分)如图,在△ABC中,AB=AC,BC=6,高AD=4,则AB=.14.(3分)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元.15.(3分)如果两个最简二次根式与能合并,那么a=.16.(3分)观察并分析下列数据,寻找规律:,,3,,,,…,那么第10个数据是.三、解答题(共72分)17.(12分)计算(1);(2);(3).18.(6分)一旗杆离地面6m处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m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19.(6分)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DO=1.5cm,AB=5cm,BC=4cm,求▱ABCD的面积.20.(6分)如图,在▱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DAE=∠BCF.求证:AE=CF.21.(6分)先简化,再求值:,其中x=.22.(6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23.(6分)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是直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24.(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ABC.若每个小方格边长均为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ABC中BC边上的高.25.(8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BC=,CD=8,AD=10.(1)求∠BCD的度数;(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6.(8分)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1)求证:△ABC≌△DEF;(2)连接AD,求证: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下第一次月考试卷2017八年级数学下第一次月考试卷数学集中并引导我们地精力、自尊和愿望去认识真理,并由此而生活在上帝地大家庭中。
正如文学诱导人们地情感与了解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地想象与推理。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2017八年级数学下第一次月考试卷,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y= x,y=2x﹣1,y= ,y=2﹣3x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2.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 )A.y=﹣3x+1B.y=2x﹣1C.y=x﹣1D.y= x﹣53.一次函数y=x+1不经过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的符号( )A.k<0,b>0B.k>0,b>0C.k<0,b<0D.k>0,b<05.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2x+3的图象上( )A.(﹣5,13)B.(0.5,2)C.(3,0)D.(1,1)6.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A.一,二,三B.二,三,四C.一,二,四D.一,三,四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A.y=﹣x﹣2B.y=﹣x﹣6C.y=﹣x+10D.y=﹣x﹣18.已知关于x的方程mx+x=2无解,那么m的值是( )A.m=0B.m≠0C.m≠﹣1D.m=﹣19.下列方程中,是二项方程的是( )A.x3+2=0B.x3+2x=0C.x4+2x3+1=0D. +5=010.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Q(升)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 )A. B. C. D.二、填空题11.一次函数y=4x﹣3的截距是.12.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13.函数y=﹣2x+4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14.直线y=3x+2是由直线y=3x﹣5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的.15.如果一次函数y=(2m+3)x+1的函数值y随着x值增大而减小,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6.函数y=﹣ x+1的图象经过第象限.17.已知点A(﹣1,a),B(2,b)在函数y=﹣3x+4的图象上,则a 与b的大小关系是.18.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k 0,b 0.19.在关于x的方程2ax﹣1=0(a≠0)中,把a叫做.20.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mx﹣1=0是二项方程,那么m= .三、简答题21.在实数范围内解下列方程(1)x2﹣9=0(2)8(x﹣1)3﹣27=0.2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a2x+x=1;(2)b(x+3)=4.2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若底边长为y cm,一腰长为x cm.(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4.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1,3)和B(2,5).求:(1)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x=﹣3时,y的值.25.已知函数y=(2m+1)x+m﹣3,(1)若函数图象经过原点,求m的值;(2)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且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求m的取值范围.26.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1)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2)当x 时,y>0;(3)当x<0时,y的取值范围是;(4)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7.某移动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月通话时间x(分钟)与相应话费y(元)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月通话为100分钟时,应交话费元;(2)当x≥100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月通话为280分钟时,应交话费多少元?2015-2016学年上海市宝山区XX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y= x,y=2x﹣1,y= ,y=2﹣3x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y= x属于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属于一次函数;y=2x﹣1,y=2﹣3x符合一次函数的定义,属于一次函数,y= 属于反比例函数.综上所述,一次函数的个数是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注意: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2.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 )A.y=﹣3x+1B.y=2x﹣1C.y=x﹣1D.y= x﹣5【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y=kx+b(k≠0)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y=﹣3x+1中的k=﹣3<0,∴在y=﹣3x+1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即在y=kx+b(k≠0)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3.一次函数y=x+1不经过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直接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一次函数y=x+1经过的象限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x+1中,k=1>0,b=1>0,∴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知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b>0时函数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的符号( )A.k<0,b>0B.k>0,b>0C.k<0,b<0D.k>0,b<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确定k,b的取值范围,从而求解.【解答】解:由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又有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故知k>0.再由图象过而、四象限,即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所以b>0.则k、b的符号k<0,b>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 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0时,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5.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y=﹣2x+3的图象上( )A.(﹣5,13)B.(0.5,2)C.(3,0)D.(1,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计算题.【分析】把每个选项中点的横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判断纵坐标是否相符.【解答】解:A、当x=﹣5时,y=﹣2x+3=13,点在函数图象上;B、当x=0.5时,y=﹣2x+3=2,点在函数图象上;C、当x=3时,y=﹣2x+3=﹣3,点不在函数图象上;D、当x=1时,y=﹣2x+3=1,点在函数图象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当点的横纵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时,点在函数图象上.6.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A.一,二,三B.二,三,四C.一,二,四D.一,三,四【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直线解析式知:k<0,b>0.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答案.【解答】解:∵y=﹣5x+3∴k=﹣5<0,b=3>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C.【点评】能够根据k,b的符号正确判断直线所经过的象限.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A.y=﹣x﹣2B.y=﹣x﹣6C.y=﹣x+10D.y=﹣x﹣1【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待定系数法.【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函数关系式.【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方程组,解得:,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由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得其解析式;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8.已知关于x的方程mx+x=2无解,那么m的值是( )A.m=0B.m≠0C.m≠﹣1D.m=﹣1【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分析】根据方程无解可得出m的值.【解答】解:假设mx+x=2有解,则x= ,∵关于x的方程mx+x=2无解,∴m+1=0,∴m=﹣1时,方程无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方程中,是二项方程的是( )A.x3+2=0B.x3+2x=0C.x4+2x3+1=0D. +5=0【考点】高次方程.【分析】根据二项方程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x2+2=0为二项方程;x3+2x=0为三次方程;x4+2x3+1=0为四次方程; +5=0为分式方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高次方程:通过适当的方法,把高次方程化为次数较低的方程求解.所以解高次方程一般要降次,即把它转化成二次方程或一次方程.也有的通过因式分解来解.10.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Q(升)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 )A. B. C. D.【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由已知列出函数解析式,再画出函数图象,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得函数解析式为:Q=40﹣5t,(0≤t≤8)结合解析式可得出图象.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中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决定图象的画法.。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 .3B .6C .11D .122.如图,是ABC V 的高的线段是()A .线段BCB .线段EC C .线段BDD .线段CD 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A .72︒B .60︒C .58︒D .50︒4.如图,△ABC 中,∠A=50°,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则∠1+∠2的大小为()A .130°B .230°C .180°D .310°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 .7B .8C .9D .106.如图,ABC V 与DEF 的边BC ,E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且BE CF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EF ≌△△,全等的依据是“ASA ”,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 .A F ∠=∠B .AC DF =C .AC DF ∥D .AB DE=7.如图,已知AE AC =,C E ∠=∠,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ABC ADE △≌△的是()A .B D ∠=∠B .BC DE =C .12∠=∠D .AB AD =8.如图,在ABC V 中,90C ∠=︒,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6cm AB =,则DEB 的周长是()A .6cmB .7cmC .8cmD .9cm二、填空题9.十边形的外角和是°.10.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此多边形是边形.11.如图,木工师傅做好一门框后钉上木条AB ,CD ,使门框不变形,这种做法依据的数学原理是.12.如图,在△ABC 中,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B =40°,∠ACD =120°,则∠A =.13.如图,AD 是ABC V 的中线,已知ABD △的周长为16cm ,AB 比AC 长3cm ,则ACD 的周长为.14.如图,射线OE 是AOB ∠的平分线,C 是射线OE 上一点,CF OA ⊥于点F .若D 是射线OB 上一点,且4OD CF ==,则ODC 的面积是.15.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线段AB CD 、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则12∠+∠=︒.16.如图,在ACB 中,90ACB ∠=︒,AC BC =,点C 的坐标为()1,0-,点A 的坐标为()6,3-,则B 点的坐标是.三、解答题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外角和多72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8.如图,AD 、AE 分别为ABC V 的高线和角平分线,30B ∠=︒,50ACD ∠=︒,求EAD ∠的度数.19.如图,点E 、F 在BC 上,BE =CF ,AB =DC ,∠B =∠C .求证:∠A =∠D .20.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AD BC =,90C D ∠=∠=︒.(1)求证:AC BD =;(2)若35ABC ∠=︒,求CAO ∠的度数.21.已知:在ABC V 中,AB AC =,①AD 是BC 边上的高线、②AD 为BC 边上的中线、③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请从①②③中任选一个作为条件,其余两个作为结论进行证明.(1)你选择的条件是,结论(只填序号)(2)证明过程:22.【阅读理解】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王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在ABC V 中,7AB =,5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AD 的取值范围.智慧小组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①延长AD 到E ,使ED AD=②连接BE ,可证得ADC EDB ≌△△③在ABE 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E 的取值范围为AB BE AE AB BE -<<+,从而得到AD 的取值范围.(1)求证:ADC EDB ≌△△.(2)请写出AD 的取值范围是.。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36a a a +=B .339a a a ⋅=C .235a a a +=D .326()a a = 3.如图,由AB =AC ,∠B =∠C ,便可证得V BAD ≌V CAE ,其全等的理由是( )A .SSSB .SASC .ASAD .AAS4.已知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的距离为10,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Q >10B .PQ≥10C .PQ <10D .PQ≤10 5.如图,在ABC V 中,90ACB ∠=︒,CD 是高,60B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12BD CD =B .12CD AD =C .13BD BC = D .14BD AB = 6.如图,AB ⊥CD ,且AB =CD ,E ,F 是AD 上两点,CE ⊥AD ,BF ⊥AD .若CE =4,BF =3,EF =2,则AD 的长( )A .3B .5C .6D .77.计算2024202512()2⨯-的结果为( ) A .−2 B .2 C .12- D .12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BC=2,D 是AB 的中点,过点D 作DF ⊥AC 于点F ,过点F 作EF ⊥BC 于点E ,则BE 的长为( )A .1B .32C .54D .439.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且AE =a ,EF =a ,BF =b ,则AC 的长为( )A .a +bB .2bC .1.5bD .b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 、B 、C 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 的周长最小时,点C 的坐标是( )A .(0,0)B .(0,1)C .(0,2)D .(0,3)二、填空题11.点P (2,-5)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线段AB 、CD 的端点为格点,则12∠+∠=o .13.57()()x x -⋅-=.14.如图,在ACB △中,90ACB ∠=︒,AC BC =,点C 的坐标为()2,0-,点A 的坐标为()6,3-,则B 点的坐标是.15.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点D ,且OD =4,△ABC 的面积是.16.如图,在ABC V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是D ,E .AD ,CE 交点H ,已知3EH EB ==,5AE =,则CH 的长是.17.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 18.如图,等腰ABC V ,AB AC =,120BAC ∠=︒,AD BC ⊥于D ,点P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OP OC =,下面结论:①APO ACO ∠=∠;②90APO PCB ∠+∠=︒;③PC PO =.其中正确的有.(填正确结论序号)三、解答题19.计算:(1)()33628x x x ⋅⋅; (2)()()2332422a a a a +⋅+. 2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 ∆(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画出ABC V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不写画法);(2)若网格上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 V 的面积.21.如图,90A D ∠=∠=︒,AC ,BD 相交于点E ,BE CE =.求证:ABC DCB △△≌.22.(1)已知1020a =,10050b =,求26a b ++的值.(2)若m ,n 为正整数()m n <,且22464m n ⨯⨯=,求mn 的值.23.如图,ABC V 中,P 为AB 上一点,Q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PA CQ =,过点P 作PM AC ⊥于点M ,过点Q 作QN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N ,且P M Q N =,连PQ 交AC 边于D .求证:(1)APM CQN ≌△△; (2)12DM AC =. 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连接BD ,点E 在BD 上,连接CE ,若∠1=∠2,AB =ED .(1)求证:BD =CD .(2)若∠A =120°,∠BDC =2∠1,求∠DBC 的度数.25.已知,在△ABC 中,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D ,E ,且AD=CE . (1)求证:∠ACB =90°;(2)点O 为AB 的中点,连接OD ,OE .请判断△O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6.甲乙两位同学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过程中得出两个结论.甲的结论:直角三角形中,60︒内角的两夹边长是2倍的关系.乙的结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60︒内角的两夹边长是2倍的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甲的结论.(填写“正确”或“不正确”)(2)乙的结论正确吗?如果你认为正确,请你利用图1给出证明.如果你认为不正确,请给出反例.(3)如图2,若等边ABCV边长为5,点E从点A出发沿边AC运动,点F从点C出发沿边CB 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E点到达C点时停止运动.请问当运动时间是多少秒时,△是直角三角形?请你给出解题过程.CEF⊥于N,BM (4)在问题(3)的前提下,点E,F运动过程中AF,BE交于M点,作BN AF与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青海省西宁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5八下·灌阳期中)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两邻边的长分别为4和7,那么它的周长为()
A . 11
B . 18
C . 22
D . 28
2. (2分)(2019·广州模拟)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 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 . 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 (2分)(2018·哈尔滨模拟)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若AC=8,BD=6,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A . 48
B . 24
C .
D . 20
4. (2分) (2018八上·惠山期中)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A . 3
B . 4
5. (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P是线段AD上的动点,PE⊥AC于点E,PF⊥BD于点F,则PE+PF 的值为()
A .
B . 4
C . 2
D .
6. (2分)(2013·河池)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则以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A . 6cm
B . 12cm
C . 18cm
D . 36cm
7. (2分) (2016九上·平潭期中) 如图,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B=8cm,OC⊥AB于点C,则OC=()
A . 3cm
B . 4cm
C . 5cm
D . 6cm
8. (2分)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①单项式-πmn的次数是3次;
②-a表示负数;
③任何实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④近似数7.30所表示的准确数a的范围是:7.295≤a<7.305.
C . 3
D . 4
9. (2分)(2016·深圳模拟) 马大哈做题很快,但经常不仔细思考,所以往往错误率很高,有一次做了四个题,但只做对了一个,他做对的是()
A . a8÷a4=a2
B . a3•a4=a12
C . =±2
D . 2x3•x2=2x5
10. (2分) (2017七上·上杭期中) 下列各数中负数是().
A .
B .
C .
D .
11. (2分)估算的值是在()
A . 2和3之间
B . 3和4之间
C . 4和5之间
D . 5和6之间
12. (2分) (2019八下·汕头月考) 如图:一架5米长的子AB斜赢在一竖直直的墙壁AO上,此时AO为4米。
如过梯子的顶塔A沿墙壁下滑1米,那么梯子底端B应向外移动()米。
A . 3
C . 1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13. (2分) 1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___.
14. (1分)(2017·山西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B,C在x轴上,A,D两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x<0)与y= (x>0)的图象上,则▱ABCD的面积为________.
15. (1分)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相互平分,再加一个条件使这个四边形为菱形,那么这个条件是________.
16. (1分)若△ABC的面积为8,则它的三条中位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
17. (1分) (2019八下·芜湖期中) 在ΔABC中,AB= ,AC=5,若BC边上的高等于4,则BC的长为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18. (5分)计算:+20150+(﹣2)3+2×sin60°
19. (5分) (2017九下·六盘水开学考) 计算:+|1﹣ |﹣2sin60°+(π﹣2017)0﹣.
四、解答题 (共6题;共30分)
20. (5分)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4;
(2)1+(x﹣1)3=﹣7.
21. (5分)在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中,AB=12,BC=13,CD=4,AD=3,AD⊥CD,求这个四边形ABCD的面积.
22. (5分)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CD为∠ACB的平分线,DE⊥BC于点E,DF⊥AC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23. (5分)如图,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求直线DE的解析式.
24. (5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连接AD、CF.
(1)求证: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是菱形?为什么?
25. (5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E,垂足为F,连接CD、BE.
(1)求证:CE=AD;
(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
(3)若D为AB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13-1、
14-1、
15-1、
16-1、
17-1、
三、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18-1、
19-1、
四、解答题 (共6题;共30分) 20-1、
21-1、
22-1、23-1、24-1、
25-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