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金色的草地2
- 格式:pptx
- 大小:13.92 MB
- 文档页数:57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壶知道为您带来了10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包括资料查询,课件准备等)课件、蒲公英的图片教学过程:(包括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检查生字、初读课文1、自由读,检查生字: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
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
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学习第一自然的。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金色的)3.你们见过这样的草地吗?(没见过)4.这草地什么时候变成金色的?(蒲公英盛开时)5.一朵蒲公英能把草地变成金色的么?找相关词。
(一大片、长满)板书:蒲公英草地6.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学习语文非常好的方法,同学们要学会用用。
(再读此段)过渡:这片金色的草地是我和弟弟玩耍的乐园,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你体会到了我和弟弟怎样的心情。
(快乐)3.我和弟弟是那么快乐,找出课文中分具体描写我们快乐的句子。
4..理解“一本正经”。
5.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01我会写蒲pú(蒲扇、香蒲、蒲公英)英yīng(英雄、英俊、英姿飒爽)盛shèng(盛开、茂盛、盛气凌人)耍shuǎ(玩耍、戏耍、耍手腕)喊hǎn(呼喊、呐喊、哭天喊地)欠qiàn(哈欠、欠缺、亏欠)钓diào(钓鱼、垂钓、钓竿)而ér(而是、而且、从上而下)察chá(观察、察看、明察暗访)拢lǒng(合拢、聚拢、拉拢)趣qù(有趣、趣事、自讨没趣)喜xǐ(喜爱、喜好、喜闻乐见)睡shuì(睡觉、睡眠、呼呼大睡)02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朝zhāo(朝阳)cháo(朝上)03近义词快乐一一欢乐观察一一观测喜爱一一喜欢仔细一一认真一本正经一一不荀言笑04反义词盛开一一凋谢仔细一一马虎合拢一一分开一本正经一一嬉皮笑脸引人注目一平淡无奇05理解词语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仔细:当心、细心。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06句子解析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
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07问题归纳1.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16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能够正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金色草地上的一次奇遇,以及他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
2. 生字词: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金色草地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用词语造句。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6金色的草地2. 教学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金色草地的热爱和向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金色草地的图片或资料,进行展示和分享。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01我会写蒲pú(蒲扇、香蒲、蒲公英)英yīng(英雄、英俊、英姿飒爽)盛shèng(盛开、茂盛、盛气凌人)耍shuǎ(玩耍、戏耍、耍手腕)喊hǎn(呼喊、呐喊、哭天喊地)欠qiàn(哈欠、欠缺、亏欠)钓diào(钓鱼、垂钓、钓竿)而ér(而是、而且、从上而下)察chá(观察、察看、明察暗访)拢lǒng(合拢、聚拢、拉拢)趣qù(有趣、趣事、自讨没趣)喜xǐ(喜爱、喜好、喜闻乐见)睡shuì(睡觉、睡眠、呼呼大睡)02多音字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朝zhāo(朝阳)cháo(朝上)03近义词快乐一一欢乐观察一一观测喜爱一一喜欢仔细一一认真一本正经一一不荀言笑04反义词盛开一一凋谢仔细一一马虎合拢一一分开一本正经一一嬉皮笑脸引人注目一平淡无奇05理解词语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仔细:当心、细心。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06句子解析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
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07问题归纳1.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本课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了童真童趣,
让我们体会到了勤于观察带来的乐趣。
2.拓展延伸。
《蒲公英》诗言·花语有感
张润江
随风轻舞逸天涯,
时暮悠然伴彩霞。
胜景险峰皆过眼,
甘将春喜送千家。
六、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观察一段时间,完成自己的观察记录单。
(2)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在落实“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这一语文要素时,重点体现了通过细致观察来发现事物的变化。
课后习题第三大题和课上安排的观察实践活动,是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的。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通过想象课文的场景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
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
教学目标:1、学会“色、草、片、变、并、怎”8个生字,会认“英、钓、注、意、观、察、便”8个生字,认识偏旁“又”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第1自然段的发现与第2自然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增强观察自然的意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内容,指导书写部分生字“色、草、片、变”)第二课时一、复习引新,激趣导入1、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们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3、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读读第2自然段吧!二、自主探究,读悟质疑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2、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1)出示早上草地变化的句子谁来读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2)中午、草地颜色又是怎样变化的?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师:多有趣呀!这草地居然会变戏法。
想想看看吗?(课件演示草地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自.由畅谈感受。
(3)把1、2句连起来读读吧!师:草地会变颜色引起小男孩极大的兴趣,他开始仔细观察。
他又有什么发现?指几名学生读,相机评议,读出小男孩喜欢观察、善于发现,读出傍晚蒲公英的神奇。
(4)老师和男、女生合作读这三个句子。
3、质疑:读了句子看了画面,你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归纳问题出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齐读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草地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男孩可是个有心人呀!我们跟着他去找找答案吧!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
(1)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小组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2)词语质疑,组内尝试解决。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是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是专门的习作策略单元,在这一单元中,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且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得到提升。
习作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指向表达方法,要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学习内容,本课精读课文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留心周围的事物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以及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介绍自然之趣的文章,讲述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小朋友因喜爱这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常常在草地上玩耍,一次早上无意发现白天是金色的草地而此时是绿色的,于是留心中午和晚上草地的颜色,发现草地会变色的这个秘密,进而作者细致观察,发现了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也具备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想象“草地玩耍”的画面并不难。
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蒲公英花朵的开放、合拢的变化的理解颇有难度,也很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带着学生们多读多悟多思,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及进行细致观察的,带领他们体会观察的乐趣。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3、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草地会变色及变色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4、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草地会变色的现象及原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
2、观察身边的植物,特别注意事物的变化,并能够表达清楚。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6个生字生词,会写部分生字,扫清字词障碍。
《金色的草地》教案【教学内容】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是20世纪苏联(以前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他是个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当时还是苏联)乡下时两个小孩子的故事,在窗前的一大片草地上,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地玩耍,表达了童真的美好。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生字,巩固以前学过的字词,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理顺课文层次结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并且能够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划分层次结构。
3.带着问题阅读,体会课文中人物热爱自然和自.由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人物热爱自然和自.由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如果让选择一种最喜欢的花,你会选择什么?你最喜欢的花儿你熟悉吗?《金色的草地》一文中,作者所观察的这种花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作家,走进课文。
2.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是20世纪苏联(以前的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他是个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当时还是苏联)乡下时两个小孩子的故事,在窗前的一大片草地上,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地玩耍,他们所做的游戏就与草原上的一种植物有关,并且其中一个还对这种植物做了观察,那这种植物是什么呢,你认识它吗?请你认真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注意拼音教师领读,本课生字。
pǔ yīng shuǎ qiàn diào lǒng浦英耍欠钓拢(2)注意字形浦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2.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反复朗读,读通顺,能理解。
16 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
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16 金色的草地)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