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
- 格式:doc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16
二等铂热电阻的等级
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是国家级至国际级的计量器具,我国已经生产制造出此种装置,并在计量院进行定期的计量与校准。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表征二等标准热电阻温度计、检定一等标准热电阻温度计、以及温度量值传递等方面。
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由一个铂电阻温度计、一个不锈钢管、一个铜制连接端子组成。
其制造所依据的检定规程是《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JJG 130—2011),该规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11月7日发布,自2012年4月7日起施行。
其基本技术要求为:温度计长度应不小于430mm,直径应不大于4mm,内部应光滑,无锈迹或其他杂质,端面应平整,整体无缺陷;不锈钢套管应无锈蚀,且具有良好的热响应性,其热响应时间不大于15s;铜制连接端子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性能,能承受至少200N的拉力而不松动或断裂。
此外,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电阻值应在(100±0.06)Ω范围内;温度范围应在(-259.32~500)℃之间,允差不超过±(0.3℃+5×10-3℃)。
由于其等级高、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成为目前最高级别的温度标准器之一,对保证测温量值的准确统一和量值传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它的出现也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测温元件校准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于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制造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电学等,因此其制造难度较大,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
同时,由于其制造过程中涉及到贵金属的使用,因此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规模。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5 )五、环境条件………………………………………………(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6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7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8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3)十一、结论 (14)十二、附加说明 (14)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使用该装置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Pt100的热电阻在0℃重复测量10次,数据如下:单位:(Ω)序号测量值X i U =X i -U 21 100.0417 -9×10-4 81×10-42 100.0417 -9×10-4 81×10-43 100.0427 +1×10-4-41×10-4 4 100.0427 +1×10-4-41×10-45 100.0427 +1×10-4 1×10-46 100.0427 +1×10-4 1×10-47 100.0429 +3×10-49×10-48 100.0429 +3×10-4 9×10-49 100.0431 +5×10-4 25×10-410 100.0431 +5×10-4 25×10-4求和 1000.426234×10-4求平均值100.0426s =1)(2--∑n X Xi=9102348-⨯=5.10×104-(Ω)化为温度为0.0013℃。
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精密仪器,主要用于检定和校准工业铂电阻温度计。
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是温度计量中的重要标准,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保障国家温度计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 铂电阻温度计:作为测量温度的基准,铂电阻温度计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线性度好等特点。
2. 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恒温环境,保证铂电阻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3.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采集铂电阻温度计的电阻值,并将其转换为温度值。
此外,数据处理系统还可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4. 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如计算机、示波器等)进行数据交换。
5. 电源系统: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
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铂电阻的电阻值也会随之变化。
通过测量铂电阻的电阻值,可以间接地得知温度变化。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采用了比较法进行测量。
即在已知温度条件下,将待测铂电阻与标准铂电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铂电阻的温度值。
在实际应用中,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铂电阻的不确定度:包括标准铂电阻自身的精度、稳定性等因素。
2. 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铂电阻的电阻值,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3. 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包括测量设备的分辨率、测量次数、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
4. 操作人员的影响: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等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检定结果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不确定程度的描述,本文依据《JJG (气象)002-2015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检定规程》完成检定结果重复性试验,并依据《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完成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检定结果进行分析,确保气象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字: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不确定度,二等铂电阻1. 前言测量不确定度[1]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
测量结果是否可信根据测量误差来判断,但是测量误差只能体现结果的短期质量。
测量过程是否持续受控,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就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
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偏差可能越大;测量不确定度越小,表示数值可能更稳定。
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
朱乐坤[2]对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检定结果做了不确定度分析,2014年陈桂生[3]对工业铂热电阻不同检定方法的可信度进行了研究评定;2015年郑亮等[4]对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计量性能要求进行了探讨。
2. 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检定装置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由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高精密直流测温电桥、制冷恒温槽和数字多用表等组成,利用铂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对自动气象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进行检定,检定规程为《JJG(气象)002-2015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检定规程》。
2.1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标准器: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范围(-190~+420)℃;配套设备:(1)高精密直流测温电桥,测量范围0.01Ω~500kΩ,不确定度等级为0.0001级;(2)制冷恒温槽,波动度:≤±0.01℃/30min,均匀度:≤0.01℃;(3)数字多用表:测量范围100 -1000 ,测试分辨率0.1 。
Q/YDSY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企业标准YDSY.ZY.JL-02-2008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操作作业指导书受控印章2008年06月30日发布 2008年07月01日实施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YDSY.ZY.JL-02-2008前言为进一步加强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完善作业流程,规范作业操作方法,由质量保证部组织,编写了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操作作业指导书。
该作业指导书的编写遵循了我国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通用的贯标模式要求。
该作业指导书纳入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
本作业指导书由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计量所提出。
本作业指导书由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质量保证部归口管理。
本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写人:本作业指导书主要审核人:本作业指导书批准人:YDSY.ZY.JL-02-2008目录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引用标准 (1)4 支持性文件 (1)5 技术术语 (1)6 安全措施 (1)7 作业准备 (2)8 作业周期及维护 (3)9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4)10 作业流程 (4)11 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5)12 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及对策 (9)13 作业后的验收与交接 (9)14 附录:质量记录清单 (9)1 目的1.1 保证标准装置安全、正常运行。
1.2 指导检定/校准人员正确、规范的使用标准装置,防止误操作造成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损害。
1.3 保证检定/校准活动的正确、可靠。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工业用铂、铜热电阻的检定/校准。
其范围为:(0~850)℃2.2 适用于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的使用和维护。
3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
本书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电阻温度计标准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xx
建标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
填写日期2023.4.20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3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五、环境条件……………………………………………………………( 5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7 )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8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5 ) 十一、结论……………………………………………………………………( 16 ) 十二、附加说明…………………………………………………………………( 16 )
注: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