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树人工林生长衰弱的现状和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及改进方法摘要对青杨人工林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包括稀植、补植以提高密度、营造混交林、改造小老树、加强管理等方面措施,以提高青杨造林成材率。
关键词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改进方法一是过分强调纯林。
现有青杨人工林纯林居多,抗逆性较差,易染病虫害,且染病后传播速度快,从而造成林分大面积生长不良或死亡。
二是树种选择不当,种苗质量低劣。
加上造林技术不当,产生露根、下窖、窝根等。
三是过度修枝,不适当间伐,乱砍滥伐。
四是整地质量不高。
互助县一般在秋季提前整地,且整地质量偏低,影响青杨造林成活率。
五是栽植粗放。
当地多数在春季突击造林,加之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落后,质量监督和管护不善,不利于青杨的后期生长。
六是土壤有坚实的沉积层或土壤过于贫瘠。
七是造林密度过大,林木间对水、肥、光照的竞争加剧,导致形成“小老树”,影响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八是抚育不及时。
未适时进行修枝和间伐,林木间对光、热、水、肥的竞争加剧,制约了林木的生长[1-2]。
2 改进方法2.1 提倡稀植目前青杨栽植,无论是四旁植树,还是营造片林,普遍密度过大,单株林木生长空间较小,不利于水、肥、气、热等条件的协调发展,从而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因此,在青杨栽植时,适当稀植是速生丰产的关键。
尤其是土壤条件愈差愈要适当稀植。
2.2 加强抚育管理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加强对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为苗木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是保证苗木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1)浇水。
苗木栽植后要及时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6—7月是杨树幼苗生长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长量要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以上,因而要在保证供给足够水分的基础上,随水追施氮肥112.5~150.0 kg/hm2。
8月上旬以后,要停止浇灌,以防苗木徒长,冬季形成干梢,降低苗木质量。
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以便保墒。
在松土的同时,消灭杂草[3-4]。
(2)修剪。
造林后2年,修去过密枝和徒长枝。
科尔沁沙地杨树防护林衰退原因探讨闫德仁【摘要】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林业建设中具有主导地位,随着造林规模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杨树人工林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10年来大面积死亡、枯萎等更是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杨树生理性衰退、持续干旱、过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重造轻管、造林密度过大、更新改造滞后等政策因素分析探讨了科尔沁沙地杨树防护林衰退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衰退杨树防护林改造、政策机制、调整树种结构以及衰退成因研究等对策.【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年(卷),期】2016(042)00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科尔沁沙地;防护林;衰退原因【作者】闫德仁【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科尔沁沙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地,大部分分布于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上,面积为5.06万km2,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343~500 mm,最大年降水量为606.5 mm,最少年降水量136.9 mm。
降水集中于7、8、9月,占全年降水量70%~80%,冬春季仅占20%左右。
呈现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丰水年水涝成害,枯水年干旱为灾的特征。
杨树在科尔沁沙地栽培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是人工造林的主要栽培树种,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杨树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容易、生长迅速、效益显著、用途广泛、甚受群众喜爱。
其中,在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有杨树人工林面积68.662万hm2,占全市人工林面积的67%,占内蒙古自治区人工林面积的1/3还多,占全国杨树人工林面积的1/10,号称“杨树之乡”。
在赤峰市有杨树人工林50.733万hm2,占全市人工林面积的1/3。
所以,通辽、赤峰等重点地区的杨树人工林在林业建设中始终占有主导和骨干地位。
然而,随着造林规模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杨树人工林有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大面积死亡、枯萎更是史无前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濮阳市杨树人工林现状调查分析作者:程国华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0期程国华(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河南濮阳 457000)平原农区是杨树速生丰产林的主要产区,这里的杨树林地一般质量尚好。
河南省濮阳市,现有10万hm2杨树人工林,多数曾经间种或正在间种小麦和玉米。
小麦单产可以反映立地的肥力和质量。
在濮阳市,亩产小麦在150~250kg的次等林地约占50%左右,亩产小麦在250~350kg的中等林地约占30%左右,亩产小麦在350~500kg的上等林地约占20%左右。
这说明大部分杨树林地立地条件和肥力是不差的,只要实施集约栽培模式,实现高产是没有问题的。
杨树试验林和示范林,大径材年均亩蓄积生长量可以达到1.5m3/667m2·年,中径材年平均亩蓄积生长量可达1.8m3/667m2·年,小径材年平均亩蓄积生长量可达到2m3/667m2·年。
以这样的高产标准来衡量,濮阳市多数杨树林都达不到,处于中产水平,(年均667m2蓄积生长量1.0m3/667m2·年左右)和低产水平,(年均667m2蓄积生长量0.7m3/667m2·年左右)。
我们经过对濮阳市五县两区210个有代表性的杨树专业户进行了调查。
另外对23片近熟林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
划分林分产材量水平标准为:年均亩蓄积生长量在1.5m3以上为高产,1.0~1.5m3为中产,1.0m3以下为低产。
表1的统计说明,杨树中产林占70 %左右,高产林占 20 %左右,低产林占10%以下。
濮阳市是发展杨树的先进地区,这些数据代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的杨树生产水平,有的地区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那里的低产林所占比例更大。
我们还对23片杨树近熟林的投入和产出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列于表2。
高产的林分有6片,占26%,年平均亩蓄积生长量1.5~1.87 m3/亩·年。
在农林间作停止后,水肥管理没有停止。
有的农户在林分行间挖沟,每年在沟中掩埋落叶和玉米秸,并浇水和施化肥,效果很好(表1.2)。
浅谈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人工林建设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我国在人工林面积上占据优势,但是在管理方式上受到一定传统模式的制约,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文就当前我国人工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国;人工林;质量;问题;对策人工林是以人工措施形成的森林,营林目的明确,所选用的树种或繁殖材料是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群体结构合理,林木生长整齐且竞争激励。
我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之最,人工林的建设,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但当前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有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1 当前我国人工林存在的质量问题1.1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就当前我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稳定性较差,尤其是病虫害问题比较严重,防治力度和有效性较低。
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多,其中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为严重,年爆发面积较大。
与此同时,人工林生态系统在地狱不正常气候的能力较弱,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风雪灾害的威胁,并且极易遭受大气污染危害。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连作生产力较低,地力退化严重,在育林措施以及育林方式上也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低。
1.2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问题一般认为在中国由于天然林破坏后,建大面积人工纯林,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适生的物种变得十分稀少,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都发现,人工林比天然林支持更少的鸟种和更低的鸟密度。
我国的研究也发现,在大面积的人工林区,鸟鸣明显减少。
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而:一是树种组成单一。
人工林常由一个树种甚至一个无性系组成,这在我国表现得十分突出。
迄今为止,从南到北主要为杉木、按树、马尾松、杨树、湿地松、火炬松、华山松、云南松、泡桐、刺槐、日木落叶松等10多个树种大面积栽培。
略论人工杨树林的栽培史及其资源现状作者:冯岩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4期摘要:杨树林是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杨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人工杨树林的自然种、粗放栽培阶段,无性系、粗放栽培阶段,无性系、集约栽培阶段。
关键词:人工杨树林;两黑一白;无性系;人工杨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杨树,尤其是其中的优良栽培品种杨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以及容易繁殖等很多特点。
所以,它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的造林树种之一。
世界上有不少工业发达,但森林资源少的国家,都把集约栽培杨树优良品种,作为解决木材不足的重要手段。
我国也都对繁育优良的杨树品种及其扩大其造林规模给以高度重视。
杨树品种繁多,在生态、生长特性上,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很多个性。
吉林省有计划、大规模地进行人工造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当时,主要造林树种是小叶杨和小青杨。
1980年统计,全省共有人工林249616hm2,立木蓄积6613704m3,分别占全省人工林总面积和总蓄积量的34.3%及30.6%。
根据杨树的生态、生长特性,吉林省主要使用杨树营造防护林。
按照经营强度,吉林省栽培杨树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然种、粗放栽培阶段;无性系、粗放栽培阶段;无性系、集约栽培阶段。
现将人工杨树林的栽培历史及其资源现状介绍如下:1 人工杨树林的自然种、粗放栽培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吉林省中、东部地区,除了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庭院以外,很少栽培杨树。
在长春、吉林、四平等城市栽培的杨树主要是小叶杨和小青杨。
由于它们是自然分布于省内中、西部地区的树种,所以称之为自然种,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栽培品种,或称为无性系。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15年当中,主要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风沙干旱地区的沙丘、沙地、轻盐碱地、岗地以及丘陵地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和小青杨用材林和农田防护林。
河北坝上杨树退化的原因及改造技术求索河北坝上地区是中国杨树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多年来,杨树在这里的生长状况逐渐变差,呈现出明显的退化现象。
杨树的退化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破坏、病虫害的侵袭、人为因素等。
土地质量下降是杨树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过度开发和滥伐,导致杨树生长的土壤质量逐渐恶化,土壤的养分透支严重,再生能力下降,对杨树的生长不利。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杨树退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农业化、工业化的进展,大量的化肥、农药、废水等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杨树的生长环境。
过度放牧、滥伐和无序开垦等行为也对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导致坝上杨树退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一些病虫害在坝上地区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大面积暴发,导致杨树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杨树退化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政府和农民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大规模滥伐杨树,造成了森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枯竭,而没有进行适当的补植和保护。
杨树的退化也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有关,如过度开垦、轮作不当等。
面对坝上杨树退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改造技术来寻求解决之道。
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工作,采取合理的施肥、翻耕、添加有机质等方式,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为杨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限制滥伐、无序开垦等破坏性行为,加强对农业化、工业化等活动的监管,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的持续供应。
要加强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减少病虫害对杨树的侵害。
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监管,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坝上地区杨树的保护和补植力度,加强农民的生态意识,提高杨树种植的管理水平。
河北坝上杨树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病虫害侵袭和人为因素等,要通过加强土壤改良、生态环境保护、病虫害防治以及加强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坝上杨树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杨树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面积大、数量多,有限的林业科技推广力量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要求,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且不稳定。
生产中需要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
一、杨树造林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1、自然因素⑴阴雨天气过多,苗木光照不足。
2003年夏秋季节,灵璧县的阴雨天气较多,光照时间、强度严重不足,此时正值杨树苗木的速生期;同时雨水过多,苗地积水多,苗木根系受害,尤其是新形成的根系,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烂根。
苗木在冬春季节极易遭受冻害、干旱失水等,从而诱发枝干,根的病害发生,苗木栽植后易死亡,降低造林成活率。
⑵冬春干旱。
2003年冬2004年春,全县干旱少雨,属于较干旱的年份,杨树苗木秋季速生期生长的新梢由于木质化程度较低,冬春干旱少雨造成苗木体内严重缺水,引起冻害和病害的侵染;而且苗木未形成较饱满的侧芽和顶芽,有些苗木芽眼在树液流动前已经干死,残留雏形干芽(这种情况在很多造林小班均有发现),从而降低了造林成活率。
⑶干旱高温。
2004年3月底,全县的造林工作基本结束,4月中旬初步调查,绝大部分造林小班杨树发芽率较高,成活率总体好于往年。
但4月中旬至5月初持续干旱高温(最高温度超30℃,是多年未出现过的天气),苗木蒸发量大,又未能及时地进行浇灌给苗木补充水分,致使苗木刚抽的新枝和幼根萎缩枯死,从而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
2、技术原因⑴杨树育苗连年重茬。
由于多数育苗户杨树育苗连年重茬,致使苗地肥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和杨树病虫害连年滞留在土壤里,遇到不利于苗木生长的条件,苗木就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使苗木带病虫出圃。
苗木移植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病害致使苗木死亡,从而影响苗木成活率。
⑵育苗密度过大。
在部分苗圃地,杨树育苗密度每亩为6000株以上,有些每亩则高达10000株以上。
由于苗木过密,导致苗圃地通风透光条件较差(部分苗木会因光照不足而自然死亡),易遭受冻害和病害,降低苗木质量,影响苗木成活率。
⑶杨树苗期土杂肥、有机肥少,速生肥过多。
互助县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青杨是互助县著名的国土绿化树种之一,是落叶乔木,高达30 m。
树冠宽卵形。
树皮灰绿色平滑[1]。
枝叶均无毛,叶卵形、椭圆状卵形,长5~10 cm,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叶缘细钝锯齿,无毛或微有毛,下面白色;长枝的叶叶柄圆。
青杨在该县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2]。
但是,目前青杨人工林普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森林病虫害较多、树势衰退、生长缓慢等,严重影响了互助县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低产林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技术。
1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1.1经营粗放青杨是互助县乡土树种之一,在全县均可种植且生长良好。
当前青杨主要是工程造林和农民种植(主要是四旁植树)相结合,主要以植苗造林为主、插杆造林为辅的青杨造林模式,造林地主要在乡村。
由于管理粗放,甚至是缺乏管理,不能适应造林的要求,为青杨的后期生长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因素。
1.2造林密度过大应对青杨造林的密度进行合理地控制,可综合考虑经营目的、自然条件、生物学特点等。
如造林的密度过大,则不仅会导致造林成本的增加,还会加剧林木对光、水、肥等条件的竞争,导致了“小老树”的提早形成,从而对青杨林分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若造林的密度过小,则会降低出材率,同样影响林木的产量[3]。
1.3管理不到位“三分造七分管”,可见造林后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其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若管理不到位,如未进行必要的除草、浇水、施肥等,未及时进行间伐、修枝等,均会造成林分中光、热、水、肥等条件的不足,对林木的生长产生制约,进而直接对林木的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
1.4提前整地质量不高互助县呈现出高原大陆性的气候特征,即两季性明显、热量差、气温日较差大、水热同期。
因此,在互助县的气候条件下,特别是在干旱的地区,应选择在秋季提前进行整地,其是造林成活率提高的关键措施,可起到消灭杂草、改善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和通气性等作用。
移植树木长势衰弱,常见六大问题解析树木移植后,常见问题一:叶片失绿、无光泽、芽不萌动、新枝出现萎缩原因解析:树体缺水而导致出现以上表现。
为了防止树体失水萎焉,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增加树体的水分,减弱树体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救治办法:1、向叶面和树干喷水保湿,在喷叶片时,重点喷叶片的背面,且所喷水要求的雾化状要高,才能避免每次喷水时根部积水,喷雾时以喷湿不滴水为度,一天可喷5-7次,保持空气较高的湿度,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
2、向树体输液:根据人体输液的原理给树干吊注大树激活液,能及时、持续不断的给树体补充养分、水分,激发树体活力。
3、加强修剪:可通过枝条回缩修剪,集中树势,减少枝冠对水分的消耗,保持树体水分平衡。
4、搭建遮阳网:在夏季,搭建遮阳网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5、向树体喷施抑制蒸腾剂,减弱树体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树木移植后,常见问题二:枝叶干枯却不落原因解析:这种情况多是根部的土质问题,土壤污染等,如:建筑工地栽树,树坑内水泥、砖块等滞留过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或使用污染的河水浇树造成土壤严重污染,致使树体中毒。
救治办法:树木移植后,常见问题三:移栽后的大树先长势很快恢复,枝叶茂盛,但到了第二年开始出现回芽衰弱现象原因解析:这些情况说明移栽后的树木因根系受损,还没有恢复正常生长,不能很好的吸收营养,前期树木靠自身的营养发了芽,经过一段时间自身营养耗尽,根部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就产生了回芽现象。
救治办法:1、促生新根:松土、透气,防止土壤板结,根部浇灌沃菌宝和树木移栽生根液,改良土壤,促使新根系的大量萌生。
2、补充营养:树干输入大树邀活液快速补充营养,在最短时间内争取最快的速度,对树体进行营养调节。
3、减少水分散失:减少枝叶量,降低水分蒸腾,采取搭建遮阳网或使用抑制蒸腾剂减少叶部蒸腾量。
树木移植后,常见问题四:叶黄、手摇动树干落叶原因解析:这些情况说明根部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水。
排水措施有:救治办法:1、深挖沟:在土球外围横纵深挖排水沟,且沟比土球底部至少深出30cm,并保持沟内排水畅通。
浅谈杨树人工林生长衰弱的现状和原因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林业生产中一项重要产业,在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生产木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在经营杨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存在着因未能“适地适树”,生长密度不合理,不合理的修枝打杈,病虫害泛滥等原因造成的生长衰弱,乃至中途废弃的损失,本文探讨了造成损失的原因和经营预防对策。
杨树是一个具有许多品种组成的大家族,它具有栽培容易,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的特点,又在生态建设方面发挥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杨树的木材有造纸、制造胶合板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许多林业经营者,希望通过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造林初期(第1、2年)生长旺盛,再经过3~5年,杨树的生长势头就明显下降,停滞不前,进而演变成为不死不活的“小老树”。
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通过不间断地调查了解,认为杨树生长衰弱是一个普遍存在、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造成杨树生长衰弱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杨树造林未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使杨树达到速生丰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土壤质地,速生杨在沙壤土,轻壤土生长较好,但较好的土地多用于农田耕作。
以辽宁省宽甸山区为例,林木经营者从降低成本和容易占有造林用地的观点出发,多选择废弃的河边地(以砂子、碎石为主)或山脚下的粘重泻涝地(终年向外渗水)栽植杨树,这些地方土壤多呈酸性,土
壤板结、僵硬,通气透水性能差,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直接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营养功能,河边沙砬土栽植的杨树,遇水时下渗过快,无法保持水、肥的均衡供给。
二、杨树栽植未能满足“速生丰产”的肥水需求
据笔者在多块杨树林观察,由于根系吸收的肥水量不足,营养上供减少,生长量受到抑制,林木定植后第一年,对土壤中肥分的吸收量较少,一般不表现缺肥症状;第二年,根系开始向四周伸长,根系的吸收肥分量逐渐增加,而土壤中的肥力仅能够维持树木的一般生长,不能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树木表现出轻重不同的缺肥症状,例如侧枝仅仅能催出枝叶,而不能继续放粗生长。
第三年,土壤中的养分,已经不能支持树木生长的需求,开始显示出严重的脱肥症状,如高生长、粗生长明显减少,生长趋于衰弱。
从树木所需的水分来看,也是制约“速生丰产”的重要因子,即使肥力较充足,树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水分,营养物质也无法转化成干物质,据测算,杨树每生产1g干物质,要消耗170-344g 水,根系脱水,直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叶片发黄脱落。
三、杨树生长密度不合理造成生长弱化
某些林木经营者片面认为株数与高产是正比例关系,盲目地追求高密度经营。
我们看到,杨树初植苗木个体所占的空间小,而造林密度过大,随着树木的生长,对肥、水、光照条件、通风条件的竞争日趋激烈,当林间郁闭度达到0.7以上时,就会出现主梢细高徒上,粗生长弱化,这样的林木非常容易遭受风害袭击。
同时也是
多种病虫侵害的首选目标。
反之单位面积上林木过分稀疏,干形生长失去约束,树木衰现为干矮杈多,树冠上的大侧枝无限制地增长,使径生长加快,而高生长弱化,形成矮粗树形,不能形成圆满通直的高大树干,木材的工艺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不按照树木的生长规律控制合理的密度,不及时间伐,是不能取得高产和大径木材的。
四、不合理的修枝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在经营杨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一是“有苗不愁长”,放任杨树个体自由生长,不进行侧枝修剪,结果是材质大大降低;二是急于获得较高的主干,进行过度的修剪,枝、叶数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径粗长弱化,过量的修剪,使枝叶减少,光合作用能力有限,明显影响木材生长量。
五、病虫害泛滥,严重影响杨树生长
大多数杨树品种都有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快,材质松软的特点,因此成为多种病虫害侵袭攻击的目标,一种杨树同时受到食叶害虫(如舞毒蛾、杨毒蛾、杨二尾舟蛾、剌蛾、天幕毛虫、美国白蛾、杨金花虫等)、蛀干害虫(如杨干象鼻虫、木蠹蛾、柳扁蛾、杨透翅蛾、青杨天牛、黄星象甲等)、烂皮病、杨叶锈病、褐斑病、日灼病等多种病虫危害。
杨树病虫害在杨树有限的生长季节里能迅速繁殖,造成一代、二代或多次重复危害。
杨树发生病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造林人轻易相信苗木输出单位“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的宣传,急于引种栽培,完全忽视苗木携带病虫害的危险性,常常是病虫成灾后,再进行补救,同时也造成了一个地区
森林植物的安全隐患。
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量,远远超过生长量,不少杨树在未成材以前,就因病虫害中途而废弃。
如上所述,要达到杨树速生丰产,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坚持集约经营,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的树种,进行必要的引种、试种,掌握各种杨树品种不同的生物学习性,采取相应的全方位管理措施,选用适地适树、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在引种和经营中,实施再筛选,果断地淘汰低产落后,易衰老退化的品种,在引种和经营中,实施再筛选,果断地淘汰低产落后,易衰老退化的品种,从土壤水分、肥力、病虫害防治、检疫、合理的林分密度,正确的修剪等多方面综合管理措施入手,为杨树的速生丰产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
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各种杨树的特性,总结和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素荣.杨树腐烂病特征及防治.中国林业,2008(04):20
[2] 冯慧想.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