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带划分的东中西部地区各省份
- 格式:docx
- 大小:20.55 KB
- 文档页数:1
经营区域划分一、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辽宁省以沈阳、大连等城市为中心,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海港城市。
吉林省以长春为中心,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农业产区。
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中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冰雪旅游胜地。
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五个省市自治区。
这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重要城市和发达的农业、工业基地。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和旅游目的地。
天津是中国的直辖市,拥有重要的港口和经济开发区。
河北、山西和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工业基地,分别以河北经济区、太原经济区和呼包鄂经济区为核心。
三、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六个省市。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的重要城市和产业集群。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江苏、浙江和安徽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和出口基地,分别以苏南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皖江城市带为核心。
福建是中国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和经济特区,以厦门、福州等城市为中心。
江西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资源开发基地。
四、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这一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的重要城市和经济特区。
广东是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基地,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中心。
广西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资源开发基地,以南宁、桂林等城市为中心。
海南是中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经济特区,以海口、三亚等城市为中心。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自由贸易和金融特区的地位。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四个省区。
这一地区地势高低起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第一标准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划分的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
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 。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
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二标准有建国以来经济区划的各种方案,直到将东北经济区与东中西并列。
提出未来可能划分四大块,八大综合经济区。
.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认为传统的三大地带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划分方案: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该地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3个省区(今后还将包括港、澳和台湾省)。
中国四大经济行政区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3号的划分办法,为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的经济区划是指根据地理空间上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将全国分为若干个不同种类的区域,以便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还能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向更高水平迈进。
下文将对我国的经济区划进行具体介绍。
一、国家级经济区划1.东北振兴区东北振兴区是我国响应国家政策,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而设立的特殊经济区。
该区覆盖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在东北振兴计划中,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2.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带之一。
它横跨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流域最广的内陆河流,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注重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加大优势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3.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珠三角地区以及香港、澳门与周边城市在经济上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特定区域。
该区域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发展地区之一,具有先进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注重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高城市群功能。
二、省级经济区划1.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的一个重要倡议。
该协同发展的目标是以北京、天津和河北为核心,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这样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更均衡,在人口和空气质量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协调。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指江苏、浙江和上海这三个地区以及周边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和人员流动的发展模式。
旨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提升创新能力,并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3.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该区域包括西藏、新疆等地,资源丰富但相对落后。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东、中、西部划分)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其中海南省原黎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市县中的6个民族自治县(陵水县、保亭县、琼中县、乐东县、白沙县、昌江县)以及东方市、五指山市属于西部地带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其中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自治州属西部地带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重大疾病:
肾透析治疗、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癌症的放疗、化疗、镇痛治疗;糖尿病;肺心病;红斑狼疮;偏瘫;精神病;血友病;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十二种门诊特殊病种。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自治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将重庆设为中央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的范围,这样,西部地区就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正好相当于西部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均状况,与其他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目前,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另外,国家还把湖南的湘西地区,湖北的鄂西地区,吉林的延边地区也划为西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中的优惠政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