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合理森林采伐量的确定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及分析森林林木采伐是指在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根据森林资源的利用需求,有计划地将林木进行伐木、砍伐等操作的过程。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是指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分析,确定森林林木采伐的方案和原则,确保采伐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和分析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森林资源调查分析、采伐强度计算、可持续采伐量确定、采伐期限制定、采伐方式选择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分析。
通过对森林的面积、树种、树龄、木材品质等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为采伐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森林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确保采伐不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需要进行采伐强度的计算。
采伐强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时间内采伐的木材量,是衡量采伐对森林资源消耗程度的指标。
通过计算采伐强度,可以确定采伐的规模和速度,避免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需要确定可持续采伐量。
可持续采伐量是指在森林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同时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的采伐量。
通过分析森林的生长速度、更新能力等因素,可以确定森林的可持续采伐量,避免森林资源过度消耗。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还需要对采伐期限进行限制。
采伐期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伐林木的限制。
通过分析森林资源的更新速度、林木的生长周期等,可以确定采伐期限,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采伐,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采伐方式。
采伐方式包括选择伐木工具、采伐技术和采伐方法等方面,通过选择合适的采伐方式,可以提高采伐效率,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损伤。
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森林调整规划一、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1.样地设置:在研究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地,样地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0m×10m或20m×20m。
2.样木调查:在每个样地内,对森林中的样木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样木的树种、胸径、高度、树冠直径等。
3.样木计量:根据调查结果,使用森林测量仪器对样木进行计量。
根据样木的胸径和高度,可以计算出样木的树干体积。
4.样地调查:在每个样地内,对森林的其他生物多样性指标进行调查,如地面植被、地下生物和鸟类等。
5.数据处理: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森林资源的数量和成熟度指标。
二、森林调整规划:1.目标确定:根据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确定森林调整的目标。
目标可以包括森林面积的增加、树种结构的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等。
2.数据分析:根据森林资源的调查数据,对现有森林的状况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森林类型、树种组成、植被覆盖度、土壤质量等。
3.问题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森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问题可能包括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林木老化等。
4.方案制定:根据问题识别的结果,制定森林调整的方案。
方案可以包括采伐、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等措施。
5.实施监测:对森林调整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监测内容可以包括植物生长情况、土壤质量变化、生物多样性恢复等指标。
6.调整评估:对森林调整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调整方案进行总结和改进。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森林面积增加情况、树种结构调整情况、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等。
总之,森林资源的数量成熟测定原理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样地设置、样木调查、样木计量、样地调查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而森林调整规划主要包括目标确定、数据分析、问题识别、方案制定、实施监测和调整评估等步骤。
这些实验内容和规划步骤有助于科学地评估和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采伐规划报告实验林场是一种重要的林业研究机构,其中人工商品林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在经营人工商品林的过程中,采伐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人工商品林经营效益、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等方面。
因此,本文将围绕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采伐规划报告进行阐述。
一、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概况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是指经营过程中通过人工栽培、管理、保护等手段培育的林木资源。
实验林场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充足的水源、土壤质量优良、气候因素适宜等,使其人工商品林能够快速生长,保证了采伐前充分的相对生长量,完全可以满足采伐需要。
二、采伐规划的必要性在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经营中,采伐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方面,合理的采伐规划能够保障人工商品林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的采伐规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三、采伐规划的编制方法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采伐规划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人工商品林资源调查评估对拟采伐的林地进行资源调查,包括林地类型、林木种类、树龄、生长量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要对林地的自然环境、生态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伐强度。
2.采伐年限的确定根据林木生长速度、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因素,确定采伐年限。
一般来说,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限一般在20年左右,但也有的需要50年以上。
3.采伐强度的确定采伐强度是指在采伐年限内应该采伐的树木数及对应的体积。
采伐强度的设定要综合考虑林木资源、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采伐强度合理。
4.采伐方式的确定采伐方式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改良式采伐、清除式采伐等。
不同的采伐方式对应的采伐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编制采伐规划时需要考虑清楚。
四、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采伐规划报告的内容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采伐规划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评估报告对拟采伐的林地进行调查评估,包括林地类型、林木种类、树龄、生长量等情况,并对生态环境、生态价值等进行评估。
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及分析森林林木采伐设计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采伐的对象、规模、方式和时间等,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实地考察和技术手段,对林地的植被、地形、土壤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数量等。
还要对林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采伐的可行性和限度。
需要确定采伐的对象和规模。
根据森林资源的调查结果和需求,结合采伐的目的和要求,明确采伐的树种、树龄、径级和面积等指标。
通过采用合理的抽样和统计方法,确定采伐的数量和比例,以保证林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经营。
然后,需要确定采伐的方式和工艺。
根据林地的自然条件和采伐的目的,选择适宜的采伐方式和工艺。
可采用选择性采伐、逐步清除、间伐调整等方式,以降低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还要根据采伐后的林地管理和恢复要求,对采伐的具体操作和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
需要制定采伐的时间和周期。
根据采伐的需求和目标,结合林地的生长特点和采伐保护规定,确定采伐的时间和周期。
可以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周期和采伐的需要,制定合理的采伐旺季和淡季,以保证林地的生态稳定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研究和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还需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采伐过程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指导和优化森林林木采伐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长丰林场森林年伐量计算确定过程与合理性分析摘要:根据长丰林场森林资源现状,按照森林类别、经营类型、林种、龄组、生长量、消耗量、郁闭度、主伐年龄、采伐方式等,分析采取相应的计算式,合理确定森林年伐量,实现森林长期经营、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年伐量;计算;确定中图分类号:s757.45 文献标识码:a合理确定年伐量是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实现森林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合理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年采伐限额的主要依据。
1 基本概况1.1 自然地理条件长丰林场位于德江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7km,东面与荆角乡相邻,南面与高山乡方家村的大顶上接壤,西面与冷溪交界,北抵务川。
场部地理位置为e108°10′12″,n26°35′27″。
林区涉及3个乡,303省道干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经营管理总面积1424.62hm2。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295d,降水量1237mm,相对湿度。
以山地为主,多属中中山。
其中:中山802.07hm2,低中山540.46hm2,低山82.09hm2。
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450m,最低海拔950m。
成土母岩主要为碳酸岩,其次是砂页岩。
土壤以石灰土、黄壤为主,另有少量耕作土,ph值在5.5~6.5之间,呈微酸性。
水湿条件好1.2 森林资源现状全场总经营管理面积1424.62hm2,林业用地1424.62hm2,其中:有林地900.43hm2,占总面积的63.20%;灌木林地161.02hm2,占总面积的11.30%,未成林造林地23.33hm2,占总面积的1.65%;宜林地339.84hm2,占总面积的23.85%;森林覆盖率为72.15%[1]。
公益林面积1270.62hm2,蓄积22387.82m3,占总面积的89.19%,占总蓄积的86.16%。
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及分析森林林木采伐是指在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中,为了获取木材等森林产品而进行的伐木活动。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及分析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过程,旨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估: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
通过采用现代调查技术和方法,不仅可以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还可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评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并确定森林采伐的限度和可行性。
二、林木生长与更新分析:为了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对林木的生长和更新进行分析。
通过对林木年龄结构、径级分布、树种组成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了解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更新情况。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采伐方案,确保森林资源的再生和更新。
三、森林经济效益分析:森林林木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还要考虑到经济效益。
通过对木材市场需求和供应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评估采伐活动对经济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到采伐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包括碳排放减少、生态保护、就业创造等方面的影响。
四、采伐技术与管理研究:森林林木采伐设计还包括对采伐技术和管理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采伐技术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采伐方式和操作方法。
还需要对采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和分析应该强调科学性和综合性。
要充分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制定合适的采伐方案和管理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森林采伐设计方案森林采伐设计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采伐设计规程》、《贵州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法规与标准,按照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根据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测算,合理确定采伐量。
通过合理采伐森林资源,达到调整、改善森林结构和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经营和长期利用的目的。
1.1森林采伐类型根据本县森林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林业发展趋势和当地森林采伐的传统习惯,本经理期内森林采伐类型主要有主伐、抚育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
主伐:为获取木材而对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分所进行的采伐。
抚育采伐:从幼林郁闭起至主伐前一个龄级止,为促进留存木的生长,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
更新采伐:为恢复、提高或改善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所进行的采伐。
其它采伐:对低产(校)林改造,以及薪炭林、疏林、四旁树的采伐。
1.2主伐年龄用材林主伐年龄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县的森林生长、资源现状和林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按经营目的分别经营类型确定主伐年龄。
全县本经理期内用材林各经营类型的主伐年龄详见表6-1。
表6-1 材林各经营类型的主伐年龄表单位:年1.2.1主伐对象与方式(1)主伐对象为了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确保阔叶林面积占有一定的比例,本经理期内对阔叶一般用材林经营类型不进行皆伐。
从表中可以看出马尾松占乔木林面积、蓄积总量的40.99%、54.31%,杉木占18.63%、25.85%,柏木占0.047%、0.019%,全县的树种主要以马尾松、杉木为主,所以全县森林皆伐的对象为马尾松、杉木、柏木。
(2)主伐方式目前全县符合择伐的天然马尾松林分面积为2663.17公顷,蓄积为19605.97立方米,即使按40%的择伐强度,10年实施进行测算,每年仅可采伐784.23立方米,考虑森林经营设计和相关政策对森林采伐的要求,以及实施成本,在本经理期内主伐方式确定采用皆伐。
林木采伐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当今社会,林木采伐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也是为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然而,过度采伐和乱伐滥伐会导致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为了在林木采伐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采伐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
二、采伐设计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采伐范围和强度,减少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提高经济效益:优化林木采伐安排,提高木材利用率和销售价值。
3.动态平衡:在林木采伐中保持林地的动态平衡,注重可持续利用。
三、采伐设计内容1.采伐区域划定:根据林地的类型、产能和生态条件等,制定合理的采伐区域划定方案。
优先考虑非敏感区域,保护敏感区域和生态功能区域。
2.采伐方式:根据林地资源的特点和林木采伐目标,选择合适的采伐方式如连续采伐、间伐、清理采伐等。
3.采伐强度:根据森林的恢复时间、生长率和种群结构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
避免过度采伐和短期内再生难的问题。
4.采伐时间:根据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采伐对象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采伐时间。
确保采伐对生态环境的最小干扰。
5.采伐规模:根据林木采伐目标和经济考量,确定合理的采伐规模。
避免盲目扩大采伐规模导致林区的过度开采。
6.采伐技术:采用高效的采伐技术和设备,提高采伐效率,减少对林地的损害。
四、采伐设计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采伐区进行详细的采伐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评估。
了解采伐区的立地条件、林木特征和采伐历史等。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采伐设计方案。
包括采伐区域划定、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时间、采伐规模和采伐技术等。
3.安排计划:根据采伐设计方案,进行采伐计划的制定和时间安排。
合理规划采伐顺序和步骤,确保采伐的顺利进行。
4.实施管理:负责组织实施采伐工作,对采伐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确保采伐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5.监测评估:对采伐后的林木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2024年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林木采伐指标分配是指根据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将林木采伐总量分配到各个森林管理单位,以实现合理利用和保护林木资源。
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当的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二、原则和目标1. 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林木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合理。
2. 公平分配原则:平等对待各个森林管理单位,考虑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3.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林木资源,促进林业的经济发展。
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分配指标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
三、指标分配方案1. 森林管理单位划分: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和管理情况,将全国分为若干个森林管理单位,并确定每个管理单位的责任范围和管理要求。
2. 资源调查和评估:进行全面的森林资源调查和评估,了解各森林管理单位的林木类型、数量和生长状况。
3. 可持续利用量确定:根据森林资源评估结果,确定各个森林管理单位的可持续利用量,即年度林木采伐指标。
4. 优化配置原则:根据各个森林管理单位的可持续利用量,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优化配置原则,确保分配指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 考虑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其采伐指标应有所限制,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 合理分配指标,使各个森林管理单位能够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特点,推动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
- 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
5. 目标管理与责任追究:建立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各个森林管理单位的采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对于未能完成采伐指标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并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其改正。
6.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林木采伐指标分配方案的理解和参与,促进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四、实施措施1. 建立统一的指标分配机制,确保指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试验4 合理森林采伐理的确定一 目的要求确定森林采伐量的理论和技术,历来是森林经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合理的森林采伐量是调整森林结构,实现永续利用的手段。
计算森林采伐量的公式很多,本 次作业只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式计算所给经营类型材料的主伐年伐量,并利用现实龄级分布材料学会确定采伐量及掌握调整现实龄级结构的方法。
二 方法步骤(一) 面积控制法 1、按面积轮伐计算年伐量 年伐面积=经营单位总面积/轮伐期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2、按林龄公式计算年伐量 (1)第一林龄公式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两个龄级的年数 年代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2)第二林龄公式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年伐面积=(中龄林面积+近数林面积+成熟林面积+过熟林面积)/三个龄级期的年数 3、按成熟度计算年伐量年伐蓄积=成熟林蓄积+过熟林蓄积/一个龄级的年数 年伐面积=(成熟林面积+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的年数 4、按各龄级面积分配计算()()()⎥⎦⎤⎢⎣⎡++++++++++=131211113121113121112111101fn f f f n f f f f f f n f (二)材积控制法 1.按法正蓄积计算年伐量 (1) 曼德尔(Mantel)公式UW 2V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式中: Vw ——现实林各龄级蓄积之和 U ——轮伐期(2) 兰多利特(Landoridt)公式年伐蓄积=经营单位现实林总蓄积/0.6×轮伐期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2、按平均生长量计算的年伐量nn n Z Z Z Z a ma m a m a m +++=++++=321332211年伐蓄积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m1、m2……mn——各龄级的蓄积量 a1、a2……an——各龄级的平均年龄 z1、z 2……zn——各龄级的平均生长量 3、按蓄积量结合生长量计算年伐量 (1)较差法aV V NW -+=W Z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ZW ——现实林平均生长量 VW ——现实林蓄积量 VN ——法正蓄积量 A ——调整期 (2)数式平分法2WW Z u V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式中:VW ——经营单位现实总蓄积 ZW-——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之和 u-—— 轮伐期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年代指标,只能作为分析和确定年伐量的依据,应注意各公式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应考虑计算出的年伐量在森林经理内可能实现的程度,因此,需要综合论证,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本身情况才能最后确定,最后确定的年伐量有可能与任何一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年伐量都不一致。
森林抚育采伐设计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意义1 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进一步掌握森林抚育采伐的基本理论、方法。
2 掌握森林抚育采伐设计工作的全过程。
3 根据林分状况,体会采伐对象确定的理论与实际间的差异,并加以系统分析。
4 通过调查和计算,找出确定抚育采伐类型和各类型抚育采伐方法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以此讨论各种强度确定方法的适用性和可变性。
二、森林抚育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 林木分级按照我国森林抚育规程规定,我国森林抚育采伐的林木分级主要采取以下两种:(1)人工林及天然林中的单层同龄纯林林木分为5级:◆Ⅰ级木(优势木):该级林木的直径最大,树高最高,树冠处于主林冠层以上,几乎不受挤压。
◆Ⅱ级木(亚优势木:直径、树高仅次于优势木,树冠形成林冠层的平均高度,侧方多少会受到挤压。
◆Ⅲ级木(中等木):直径、树高均为中等大小,树冠能伸到主林冠层,但侧方受挤压。
◆Ⅳ级木(被压木):树干纤细,树冠窄小且偏冠,处于主林冠层以下或只有树梢能达到主林冠层。
◆Ⅴ级木(濒死木及枯死木):处于主林冠层之下,生长衰弱,接近死亡或已经死亡。
(2)天然混交林或复层林林木分为3级:◆优良木:树干圆满通直,天然整枝良好,树冠发育正常,生长旺盛,有培育前途的林木。
◆辅助木:有利于促进优良木天然整枝和形成良好干形的,对土壤有保护和改良作用的及伐除后即可能出现林窗或林中空地的林木。
◆有害木:枯立木、濒死木、罹病木、被压木、弯曲木、多头木、霸王树、枝桠粗大与树干尖削度大的林木,以及妨碍优良木与辅助木生长的林木。
2 抚育采伐的对象(1)每公顷树高30cm以上幼树超过3000株,或30cm以下的幼苗、幼树超过6000株,更新频度超过60%(2m×2m样方25个以上),幼苗、幼树层的植被总覆盖度80%以上,非目的树种、残留的上一世代林木、霸王树以及杂草、灌木、藤蔓及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天然幼龄林。
采伐限额编制中合理年采伐量的确定
徐军
【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文章论述了在辽宁省"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中,采用面积控制法和材积控制法对年采伐量进行测算,确定"十二.五"期间合理年采伐量,对采伐限额的编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27-29,50)
【作者】徐军
【作者单位】辽宁省林业厅,辽宁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7.45
【相关文献】
1.重新确定合理采伐量的必要性 [J], 刘晓霞
2.辽宁省采伐限额编制合理年采伐量计算方法探讨 [J], 孙艳蓉
3.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中有关森林采伐量确定的浅议 [J], 严承高
4.辽宁省"十四五"森林合理年采伐量测算方法 [J], 姜黎黎
5.主伐合理年采伐量测算方法探讨——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为例 [J], 黄贤松;陈义堂;严洪;肖君;张晓萍;施恭明;黄以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验4 合理森林采伐理的确定
一 目的要求
确定森林采伐量的理论和技术,历来是森林经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合理的森林采伐量是调整森林结构,实现永续利用的手段。
计算森林采伐量的公式很多,本 次作业只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式计算所给经营类型材料的主伐年伐量,并利用现实龄级分布材料学会确定采伐量及掌握调整现实龄级结构的方法。
二 方法步骤
(一) 面积控制法 1、按面积轮伐计算年伐量 年伐面积=经营单位总面积/轮伐期
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2、按林龄公式计算年伐量 (1)第一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两个龄级的年数 年代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2)第二林龄公式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年伐面积=(中龄林面积+近数林面积+成熟林面积+过熟林面积)/三个龄级期的年数 3、按成熟度计算年伐量
年伐蓄积=成熟林蓄积+过熟林蓄积/一个龄级的年数 年伐面积=(成熟林面积+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的年数 4、按各龄级面积分配计算
()()()⎥⎦
⎤
⎢⎣⎡++++++++++=
131211113121113121112111101fn f f f n f f f f f f n f (二)材积控制法 1.按法正蓄积计算年伐量 (1) 曼德尔(Mantel)公式
U
W 2V =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式中: Vw ——现实林各龄级蓄积之和 U ——轮伐期
(2) 兰多利特(Landoridt)公式
年伐蓄积=经营单位现实林总蓄积/0.6×轮伐期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2、按平均生长量计算的年伐量
n
n n Z Z Z Z a m
a m a m a m +++=++++=
321332211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m1、m2……mn——各龄级的蓄积量 a1、a2……an——各龄级的平均年龄 z1、z 2……zn——各龄级的平均生长量 3、按蓄积量结合生长量计算年伐量 (1)较差法
a
V V N
W -+
=W Z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ZW ——现实林平均生长量 VW ——现实林蓄积量 VN ——法正蓄积量 A ——调整期 (2)数式平分法
2
W
W Z u V +
=
年伐蓄积 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式中:VW ——经营单位现实总蓄积 ZW-——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之和 u-—— 轮伐期
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年代指标,只能作为分析和确定年伐量的依据,应注意各公式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应考虑计算出的年伐量在森林经理内可能实现的程度,因此,需要综合论证,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本身情况才能最后确定,最后确定的年伐量有可能与任何一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年伐量都不一致。
三、作业要求
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指导指导书及教材后,在弄懂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老师所给的数据,分别用面积控制法和蓄积控制法计算年伐量,并加以简单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