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体发育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1.人体发育学的起源是学科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2.中国残联协会小儿脑瘫康复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1992年3.格塞尔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的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哪些方面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1.适应性行为2.大肌群运动行为3.小肌群运动行为4.言语行为5.个体和社会行为4.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6.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儿童开始凭借表象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中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能进行抽象思维,依据假设推论可能性7.三山实验,容器倒水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性8.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括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吸收过程,吸收环境信息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婴儿改变自身的动作,或产生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
两者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功能的平衡,是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的或是终结,而是另一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适应达到与环境平衡9.新生儿,青春期的所属阶段及主要特征新生儿期主要特征:1.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2.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3.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青春期的主要特征:1.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2.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3.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4.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人体发育学
人体发育学是生物学里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们都知道,人类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多个发育阶段,最终变成一个成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胚胎早期发育、新生儿期发育以及儿童期发育三大部分。
人类从胚胎早期开始发育,大约在出生之前的9个月内完成,这一过程又称为“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之初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单细胞受精卵后开始的,接下来,单细胞受精卵会继续形成复分裂和肠激素作用等发育过程,最后形成胎儿体表观视图。
胎儿体表观视图包括胎儿头部,四肢,胸腹部等,以及各种器官、脏器等,并在这过程中发展出心脏、肝脏、肺、脑、血管、消化系统等,形成完整的胎儿体系。
出生后,开始新生儿期的发育,这一阶段的发育特点是体形发育有计划性,而且在孩子出生后1~6月内,每个月体重增量都很大。
在新生儿期,孩子的肌、肌肉、骨骼系统进入了青春期,所有的器官系统也完成了基本的初始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也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
最后是儿童期发育期,从7~22岁左右,小孩身高、体重会逐渐增长,肌肉发色、细胞再生等生理机能不断改善,智力也会不断发展。
此时孩子的身高、体重开始追赶成人的水准,与此同时,器官系统也不断成熟,开始发挥本职功能,生长发育走向最终阶段。
人体发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都会有不同
的发育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器官发育都逐渐趋于完善,至于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则要依赖基因、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
研究人体发育,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学中基础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长大成人。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讲解学习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发育历程的学科。
它涉及人类生命自胚胎时期至成人时期发育各个阶段的描述和研究,以及人类各期发育过程下所处的解剖、生理及心理变化状况,以及这些变化所影响的各项问题,是一门涉及细胞、生物、心理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本文将重点论述人体发育学中的基础名词。
胚胎期:胚胎期是指从受精(受精卵形成)开始,持续至出生前8周的发育阶段,是最关键的发育期。
在胚胎期,胚胎的器官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初步发展。
本期开始时,胚胎仅为0.1毫米,而到8周时大约有3厘米长度。
婴儿期:婴儿期指出生后到1岁的发育期,这段时期最明显特征是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绝大多数婴儿发育到1岁时都能走路。
在这一时期,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头围约有出生时的2倍,智能发展程度达到新生儿的水平。
幼儿期:幼儿期指1岁至6周岁的发育期,是最容易学习和注意力建立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小孩子开始学习语言能力,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幼儿期也是掌握文化的时期,小孩子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学习礼仪习惯,以及文化价值观。
儿童期:儿童期位于7周岁至13周岁,是孩子最容易受教育和形成性格特征的时期。
大部分儿童在这一时期能够掌握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学习技能,开始参加体育活动,并有较强的社交技能。
青少年期:在13周岁至20周岁的时期,人们称之为青少年期,也可以分为青春期和成人期两个阶段。
在此期间,青少年会表现出身体性发育、个性特征变化、社交关系发展、社会角色转变和个人心理发展等若干特点。
成人期:从20周岁以上开始,人类进入了成人期。
成人期不仅指肉体发育期,还指社会和心理发展期。
成人期是人类终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身体、思想和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人们实现自我的阶段。
以上就是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从书写上可以看出,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发育各个阶段的学科,从胚胎期到成人期,人体的发育过程伴随着解剖、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第一章基础理论第四节人体发育学基础一、发育学的概念1.发育是一种固有的变化过程,是身体、认知、情绪、社会等各种功能有机地统合,并伴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
发育包括成长和成熟两个过程。
(1)成长(growth):成长指体格的增大,反映了量的变化,而质的变化称之为发育。
因此,发育也是指包含成长在内的到达成熟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成熟(maturation):成熟有两层含义。
生物学意义上的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在有机结合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完全发育状态,即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心理学上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自我调节机制决定的个体发育方向、发育顺序、显露时期等一系列过程的完成状态。
2.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生的发育全过程的科学,包括发育成长各阶段人体的运动功能、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人格等特征等变化的规律。
3.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1)促进各相关学科如历史、教育、哲学、经济学和卫生科学从传统的非人体发育研究转到对人的行为的总体全面研究上,对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差异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深刻见解。
(2)把与年龄相关的人生阶段和事件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富于意义的整体。
(3)形成人体发育科学的新观点,立足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上分析整个人体结构和功能,不能局限于某一两个发育阶段,或局限于某一个层面,这也是康复医学的基本理念,是人体发育科学的新观点和传统的机械观点在生物、心理、社会发展认识上的基本差别。
(4)促进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作业疗(occupa— tional therapy,OT)以及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ST)等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
二、发育理论1.发育模式(1)主效应模式(main—effect model):孤立地强调单一因素决定人体的死亡或发育。
强调遗传因素决定论的学说有:生得说、前成说、预定说;强调环境因素的学说有养育说、后成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