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的报告制度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的报告制度,以确保幼儿园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相关情况,保障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
报告的目的1. 提供及时的信息共享,以便快速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疾病的传播和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的恶化。
2. 强调幼儿园的责任,确保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得到适当的处理和管理。
3. 促进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报告的内容和要求1. 传染病报告:- 当发生任何传染病病例时,立即向幼儿园管理人员报告。
管理人员应记录病例的详细信息,并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隔离患病儿童、通知相关人员等。
- 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传染病病例,并依法配合相关调查和处理。
- 幼儿园应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供传染病发生情况的统计数据和报告。
2. 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报告:- 当发生任何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时,如疫情、自然灾害等,立即向幼儿园管理人员报告。
管理人员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 在24小时内向当地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状况,并依法配合相关调查和处理。
- 幼儿园应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供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报告的统计数据和报告。
报告的流程和责任1. 幼儿园管理人员负责接收和记录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2. 幼儿园与当地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建立紧急联系机制,确保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3. 幼儿园应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其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4. 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幼儿园能够有效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报告的保密性和准确性1. 幼儿园应对报告信息进行保密处理,确保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2. 报告信息应准确无误,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
结论制定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的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报告流程和加强并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幼儿园能够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紧急状况,保障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确立园长为幼儿园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
责任人。
2.保健医为报告人。
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每天要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査;负责幼儿晨午晚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和传染病的防治及各消毒、食品监督等工作。
3.保健医掌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4.幼儿园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等。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例文为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特制定以下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设置1. 幼儿园园长作为本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首要责任人,需全面负责相关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2. 卫生保健教师被指定为幼儿园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门报告人,负责具体执行报告工作。
3. 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及时向园长及疫情报告人提供相关信息。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1. 在园长领导下,疫情报告人需具体承担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疑似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2. 每日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及健康状况进行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以及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卫生消毒、食品监督等各项工作的实施。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机制,教职工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向园长报告,园长与疫情报告人随后向上级相关部门(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等)报告。
2.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时,疫情发现人与报告人需第一时间向园长报告,并在规定时限内(具体时限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信息,同时协助完成幼儿病因排查登记。
3. 若同一班级内一天内出现3例或连续多日(具体天数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出现3例以上学生患病,且伴有相似症状或共同用餐、饮水史,疫情报告人应在规定时限内(具体时限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报告,并协助完成病因排查登记。
4. 遇以下情形之一,需按规定程序与时限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
5.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进行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违者将依法依规处理。
四、报告方式在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形下,疫情发现人应采用最便捷、快速的通讯方式向园长及疫情报告人报告。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告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是为了更好地防止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扩散而制定的。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特制定了以下报告制度:
一、对于各种传染病,应早发现、早报告。
二、班主任是本班幼儿传染病报告和登记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在晨午(晚)检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登记和隔离,并上报。
三、上报时间应及时,不迟报、不漏报。
四、如果有幼儿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向幼儿园报告,并采取一定措施,联系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确诊是否为传染类疾病。
五、如果在幼儿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除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外,还应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与本级传染病防治中心联系对幼儿进行医治。
六、如果发生突发性事件,应在15分钟内向上级有关部
门报告。
七、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应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统计人数,做好专册登记,包括患者名单、发病时间、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8篇】第1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预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根据《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姓名:刘某某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协助本园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期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g?/p>4、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
5、负尙幼儿园传病度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6、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隔离。
7、协助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对幼儿园发生的传染病情等突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对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二、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某某,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三、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2篇: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根据学校《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健康事件报告制度1. 背景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可能对幼儿园带来风险和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报告制度。
2. 目的本报告制度旨在及时掌握幼儿园内传染病疫情和相关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动态,确保幼儿园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3. 报告内容幼儿园应每日进行人员健康情况的监测,并在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有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传染病症状;- 有幼儿被确诊为传染病患者;- 幼儿园内出现集体性传染病暴发;- 幼儿园内发生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如水源中毒等。
4. 报告流程4.1 幼儿园内部流程幼儿园内部应设立报告工作组,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信息。
具体流程如下:1.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健康事件的工作人员立即向报告工作组负责人报告;2. 报告工作组负责人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并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3. 幼儿园负责人根据情况制定应对方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告;4. 幼儿园全体员工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4.2 幼儿园与相关部门的流程幼儿园应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报告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处理。
具体流程如下:1. 幼儿园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2. 当地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启动调查和处置工作,并向幼儿园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3. 幼儿园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定期沟通,共享最新的疫情和事件信息;4. 幼儿园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和防护措施。
5. 相关措施为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健康事件,幼儿园应采取以下措施:- 健康监测: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幼儿;- 卫生防护:加强幼儿园内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教育宣传:加强幼儿和家长的卫生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紧急处置:建立应急预案,提前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告规范
1. 简介
本文旨在规范幼儿园在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报告流程,避免因报告不及时或不规范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2. 报告范围
幼儿园发生的所有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需要及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幼儿或员工发热,咳嗽,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 幼儿或员工被诊断为传染病患者;
- 幼儿或员工的家庭成员为传染病患者;
- 幼儿或员工曾去过疫情高发区域。
3. 报告流程
当发现有幼儿或员工出现上述情况时,需立即执行以下报告流程:
3.1 报告对象
- 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 所属幼儿园的教育行政部门;
- 相关家长或监护人。
3.2 报告方式
报告应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 电话报告;
- 邮件或传真报告;
- 线上报告。
3.3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 儿童或工作人员姓名;
- 幼儿园名称;
- 患病症状及基本情况;
- 疫情发生时间及地点;
- 相应防控措施;
- 通讯信息及报告人。
4. 总结
为了保障幼儿健康与安全,规范疫情或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流程对于幼儿园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该及时发现并报告事故,共同维护好公共安全。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篇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教职工和幼儿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以下制度。
X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开展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二、成立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小组,指定校医/保健老师(专职或兼职教师)担任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开展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三、疫情报告工作组工作职责1、卖力建立、健全本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闹事件的发觉、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3、协助医疗单位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区教育局与卫生局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4、卖力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5、学校园长(大概托幼机构首要带领)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闹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监测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记录。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扩散,保障全体师生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规定,特制定本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疫情报告人设置:幼儿园指定保健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教职员工及学生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有责任向责任疫情报告人通报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园长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幼儿园内传染病疫情及疑似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园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3、指导并实施全园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间限制:1、若同一班级在____天内出现3例或连续____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且症状相似(如发热、皮疹、黄疸等)或有共同饮食、饮水史,责任疫情报告人需在____小时内上报。
2、幼儿园内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疫情报告人应立即上报。
3、若个别学生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或腹泻等症状,疫情报告人应在____小时内报告。
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在____小时内完成报告。
四、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采取最便捷的通讯方式向中学疫情报告人报告。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机制:幼儿园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
教师在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病例或因病缺勤时,应立即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需进行进一步排查,并记录排查结果。
1、晨检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每日到校的每位学生进行观察和询问,了解出勤和健康状况,并在班务日志中记录晨检结果。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
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需了解其患病情况和可能病因,如有疑虑,应立即报告给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病因,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例的早期发现。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篇【篇一】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一、幼儿园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
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
对因病缺勤的幼儿,主班教师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主班教师和其它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管理中心,2小时内,管理中心应该立即报告丰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丰都县教委。
幼儿园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1、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篇为了准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师生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安全,按照有关要求,特制定我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xx 主任为我园责任疫情报告人,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幼儿发觉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和园长提供状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园长的领导下,详细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安康状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准时限1、在同一班级, 1 天内有 3 例或者间断 3 天内有多个幼儿(5 例以上)患病,并有相像病症(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在 2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该立刻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浮现不明原由的高热、呼吸急促或者强烈呕吐、腹泻等病症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该在 2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由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该在 24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当浮现合乎本制度规定的报告状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该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镇教办报告。
五、幼儿园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幼儿园建设幼儿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幼儿园的教师发觉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病症、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状况时,应准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准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状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者当班老师对清晨到园的每一个幼儿进行观看、问询,了解幼儿出勤、安康情况,并做好晨检记录。
如发觉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病症(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该准时告诉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觉、早报告。
2、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状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该了解幼儿的患病状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疑惑,要准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一、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制度为确保幼儿园中幼儿的健康与安全,及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建立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幼儿园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内容:2.传染病报告流程:发现幼儿患上传染病的情况,首先要确保幼儿的及时隔离和治疗;然后,立即通知责任人并填写传染病报告表;最后,及时将报告表交给相关部门。
3.传染病报告表内容:报告表应包含以下内容:患病幼儿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患病时间、临床表现及确诊情况,关键的防控措施,以及疾病传染源的可能性。
4.传染病报告时间要求:发现幼儿患上传染病后,应在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表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疫和控制。
5.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幼儿园应建立传染病报告记录的档案,并保存至少3年时间,以备查阅和参考。
除了传染病之外,幼儿园还需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以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内容: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首先要迅速评估和判断事件的危害程度;然后立即通知责任人,并启动应急预案;最后,及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表内容:报告表应包含以下内容: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和危害程度,事件的处理措施和结果,以及可能有用的参考信息和建议。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间要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24小时内将报告表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保存:幼儿园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的档案,并保存至少5年时间,以备查阅和参考。
通过建立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可以督促幼儿园在防控传染病和处置突发事件方面更加注重,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是指幼儿园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控传染病,保护幼儿健康,建立的一套疫情报告的制度。
1. 幼儿园建立完备的疫情报告机制,确定疫情报告的责任人和流程。
2. 幼儿园要求教职员工及时发现并报告幼儿园的传染病疫情。
3. 幼儿园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如有任何异常症状,应立即报告。
4. 幼儿园建立疫情报告记录,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症状、确诊情况等重要信息。
5. 幼儿园要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联系,及时报告幼儿园的传染病疫情,接受指导和支持。
6. 幼儿园要及时通知家长有关疫情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醒家长做好个人卫生、暂停开展集体活动等。
7. 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的调查和防控工作,如提供疫情报告资料、合作做好病情追踪等。
8. 幼儿园要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向家长和幼儿普及疾病的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幼儿园疫情报告人的设置:保健教师为我园责任疫情报告人,幼儿园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园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园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____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园里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一、传染病报告制度1.发现传染病病例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病例时,教师和保育员应立即报告给保健医生。
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初步判断,确认是否为传染病。
2.确认传染病病例保健医生在确认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向园长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同时,通知家长,告知病情及防控措施。
3.报告流程(1)教师和保育员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给保健医生。
(2)保健医生进行初步判断,确认病例。
(3)保健医生向园长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4)园长通知家长,告知病情及防控措施。
4.防控措施(1)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加强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
(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及家长防范意识。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2)事故灾害:如火灾、食物中毒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疫苗事故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1)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师和保育员立即报告给园长。
(2)园长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应对。
(3)园长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4)园长通知家长,告知事件及应对措施。
3.防控措施(1)对受灾幼儿进行安抚和照顾。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和处置。
(3)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措施。
(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及家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建立应急预案小组应急预案小组由园长、保健医生、教师、保育员等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
2.预案内容(1)传染病应急预案:包括发现病例、报告、隔离、观察、消毒、健康教育等环节。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分类,以及应对措施。
3.预案演练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培训1.培训对象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家长及幼儿。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传染病疫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给幼儿园的管理和幼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1 报告范围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疾病: - 感冒 - 水痘 - 痢疾 - 溃疡性口炎 - 传染性腮腺炎 - 甲肝 - 手足口病 - 流行性感冒 - 急性传染性胃肠炎 - 结膜炎2.2 报告程序•幼儿园工作人员在发现疫情病例后,应立即向园长或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园长或相关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情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
•同时,应当向疾控中心或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2.3 反馈和跟进•疫情病例确诊后,应当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做好疫情的防控宣传工作。
•对疫情的起因进行调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三、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3.1 报告范围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环境污染 - 食物中毒 - 突发传染病疫情 - 人为事故3.2 报告程序•幼儿园工作人员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园长或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园长或相关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处置和救助,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3.3 反馈和跟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事后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做好防范措施。
•公开透明地向社会公布事件处理情况,维护幼儿园的声誉和形象。
四、总结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和幼儿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健全的报告制度和快速的应急响应才能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希望各幼儿园能够重视这一制度建设,保障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一、制度目的幼儿园是儿童教育和保育的场所,保障幼儿安全和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
制定幼儿园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旨在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蔓延,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和安全。
二、报告内容和流程1.传染病报告:a.老师和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b.幼儿园应当建立传染病报告卡片或表格,包括幼儿的基本信息、症状、就医情况等内容。
c.当有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时,负责幼儿园日常管理的老师应当及时向园长或幼儿园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a.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爆发、环境污染等,对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
b.幼儿园应当指定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员,负责及时汇报相关事件。
c.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该报告人员应当立即向幼儿园管理层、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报告后的处理措施1.传染病报告后,幼儿园应当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2.幼儿园应当配合卫生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对疫情进行追踪,开展相关的消毒工作,并通知所有家长和幼儿有关卫生要求和注意事项。
4.传染病疫情结束后,幼儿园应当及时向有关卫生部门报告疫情的最终处理结果,并积极总结经验,加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其他相关措施1.幼儿园应当加强幼儿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2.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幼儿园的卫生清洁,预防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幼儿园应当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发现幼儿健康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总结:幼儿园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是保障幼儿园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健康教育、报告制度和后续处理措施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报告制度概述本报告旨在介绍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报告制度,以确保幼儿园的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报告并有效应对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报告机制1. 传染病报告制度- 幼儿园应设立传染病报告人员,负责监测幼儿园内传染病的情况。
- 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该学生家长应立即向幼儿园报告。
- 幼儿园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 医疗机构要配合幼儿园做好病例信息登记和报告工作,确保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 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应建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人员的职责与责任,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理。
-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和家长报告。
- 幼儿园应迅速组织应急处置措施,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幼儿园师生的安全。
- 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相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 监督人员要求幼儿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报告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评估机制-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评估,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以确保报告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论幼儿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报告制度是保障幼儿园师生健康与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建立规范的报告机制、加强监督与评估,幼儿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告制度大全
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主要成员:保教主任、后勤主任、园长助理、卫生保健主管(疫情报告人)保健医生各班主任
二、疫情报告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园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医疗单位对幼儿园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区教育局与疾控中心对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全园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卫生保健主管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人,执行园长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三、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1.监测报告流程
2.处置措施
幼儿晨午检
严格晨午检,加强日常巡查,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传染病缺勤等情况时,由班主任及时向保健医生报告,保健医生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记录及时上报。
(1)保健医生把好第一道晨检关。
对早晨入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时,应当立即告知家长带幼儿去医院确诊。
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幼儿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班级教师把好第二道晨检关。
对进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健康状况。
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时,及时报告医务室。
保健医生进行进一步排查,根据情况,及时联系家长带幼儿去医院确诊。
在家长来接之前,由保健医生带幼儿在隔离室隔离。
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幼儿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各班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了解患病情况,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幼儿的早发现。
(4)保健医生及各班班主任,应当全日观察幼儿健康状况,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午检时要对全体幼儿加测一次体温,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
传染病时,按照处置措施(2)的监测要求执行。
四、教职工晨检与健康日报告
(1)建立教职工晨检制度,早晨在门口对教职工进行红外线体温检测,异常者建议就诊,同时建立台账备查正常者可上岗。
(2)教职工自行利用钉钉进行健康情况日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1.突发事件报告流程
2.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例(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疫情报告人即刻报告执行园长,执行园长排查并批示后,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上报。
(2)当发现师生中出现ncp或疑似ncp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即刻报告执行园长,执行园长应立即逐级上报幼儿园所在社区、区(县)教育局、总园长,并配合疾控人员做好人员隔离与卫生消毒。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即刻报告执行园长,执行园长排查并批示后,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上报。
(4)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疑似食品安全事件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即刻报告执行园长,执行园长排查并批示后,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上报。
3.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或执行园长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微信、qq等)向长师附幼总园长、区(县)教育局、区疾控中心、所在社区报告。
如果出现疑似食品安全事件则还需同时报告属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教职工和幼儿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要求,开展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二、成立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小组,指定专人担任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开展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三、疫情报告工作组工作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本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疫情报告人负责本园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医疗单位对本园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局与卫生局对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园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程序
(一)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晨检、因病缺课监测制度。
带班老师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进行记录。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级保育员或带班老师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各班级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应当及时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人。
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电话方式快速向当地卫生院防保科报告,同时,向中心校领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