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适配器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7
适配器模式---双向适配器今天做了双向适配器的实验,花了两个⼩时的时间,最终成功运⾏程序,也了解了双向适配器模式的优点和双向适配器的模式原理。
下⾯是要求以及我做实验的步骤:要求:实现⼀个双向适配器,使得猫可以学狗叫,狗可以学猫抓⽼⿏1. 画出对应的类图;代码部分:public class adpter implements Cat,Dog {Cat cat;Dog dog;public adpter(Cat cat, Dog dog) {this.cat = cat;this.dog = dog;}public adpter(Cat cat){this.cat=cat;}public adpter(Dog dog){this.dog=dog;}@Overridepublic void Catcay() {dog.DogCay();}@Overridepublic void DogCay() {cat.Catcay();}}public interface Cat {public void Catcay();}public interface Dog {public void DogCay();}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at cat = new adpter(new sanny());cat.Catcay();Dog dog=new adpter(new Tom());dog.DogCay();}}public class sanny implements Dog { @Overridepublic void DogCay() {System.out.println("汪汪汪。
"); }}public class Tom implements Cat {@Overridepublic void Catcay() {System.out.println("喵喵喵。
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的区别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都是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不同类、不同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但是,虽然二者的主要目的相同,但是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却有所不同。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的作用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
当一个类的接口与系统的需求不匹配时,就需要使用适配器模式来进行接口转换。
适配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改变原有类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适配器将其接口转换为其他需要的接口。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一个旧的音频播放器,但是我们需要用它来播放新的MP3格式的音乐文件。
由于旧的音频播放器只支持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适配器来将MP3文件转换成WAV文件,使得旧的音频播放器能够播放MP3格式的音乐。
适配器模式有三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和接口适配器模式。
其中,类适配器模式是通过继承原有类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对象适配器模式则是通过组合原有类和适配器类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接口适配器模式则是通过抽象类来实现适配器功能的。
相比之下,桥接模式则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它的作用是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开来,以便能够独立地变化。
桥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抽象与实现解耦,从而使得两者可以独立演化。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接口的不同实现封装成一个桥接类,让客户端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有一个手机品牌,我们希望让它可以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和iOS。
我们可以采用桥接模式来实现这个功能。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手机品牌的抽象类,然后为每种操作系统定义一个实现类,最后再定义一个桥接类,将手机品牌和操作系统连接起来。
这样,在需要使用手机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类,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
总的来说,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都是常用的设计模式,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主要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类之间的兼容性,常常用于旧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实验7—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实验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java2班实验日期:2015 年4月3日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课程:体系结构与设计实验名称:适配器模式和桥接模式
学号:123012012137 姓名:张超红
实验目的:加深对适配器模式和桥接设计模式原理的理解
实验环境:C#.Net/VC++.Net或MyEclipse(Java)等
演示内容:算法适配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和查找方法search(int[],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类BinarySearch的binarySearch(int[],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算法,现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源码的情况下将类QuickSort和类BinarySearch的方法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
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⑴实验过程:
①、构建实现场景,画出UML类图
②、实现代码,见演示源码
实验内容(一):
修改实例仿生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可以像鸟一样叫,并像狗一样的跑,请绘制类图并
编程实现。
⑴实验过程:
①、构建实现场景,画出UML类图
②、实现代码
⑵实验讨论(效果分析):
实验内容(二):
如果系统中某对象有三个维度,如某日志记录器既可以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还可以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输出方式。
请使用桥接模式设计该系统。
⑴实验过程:
①构建实现场景,画出UML类图
②实现代码
⑵实验讨论(效果分析):。
第1篇1. 介绍PHP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场景问题:PHP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编程语言?它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场景?答案:PHP是一种开源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主要特点包括:- 跨平台:PHP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上,如Windows、Linux、Mac OS等。
- 嵌入HTML:PHP可以与HTML、JavaScript、CSS等网页设计语言混合使用。
- 简单易学:PHP语法简洁,易于学习和使用。
- 强大的数据库支持:PHP与MySQL、Oracle、SQLite等多种数据库系统兼容良好。
- 开源免费:PHP是免费的,且具有丰富的社区支持。
PHP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网站开发:PHP常用于开发动态网站,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内容管理系统等。
- 企业级应用:PHP可以用于开发企业级应用,如ERP、CRM等。
- 云服务:PHP可以与云计算平台集成,用于开发云服务。
2. 解释PHP的变量类型问题:PHP中有哪些变量类型?请举例说明。
答案:PHP中有以下几种变量类型:- 整型(Integer):用于存储整数,如`$age = 25;`- 浮点型(Float):用于存储小数,如`$pi = 3.14;`- 字符串(String):用于存储文本,如`$name = "张三";`- 布尔型(Boolean):用于存储真(true)或假(false),如`$isLogin = true;`- 数组(Array):用于存储多个值,如`$colors = ["red", "green", "blue"];`- 对象(Object):用于存储类实例,如`$user = new User();`- 资源(Resource):用于存储数据库连接、文件句柄等,如`$handle =fopen("file.txt", "r");`3. 比较require和include的区别问题:require和include有什么区别?答案:require和include都是用于引入外部文件,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require:如果引入的文件不存在,会抛出致命错误并停止脚本执行。
第4章结构型模式实训4.3 实训练习4.3.1 选择题1. 某公司开发一个文档编辑器,该编辑器允许在文档中直接嵌入图形对象,但开销很大。
用户在系统设计之初提出编辑器在打开文档时必须十分迅速,可以暂时通过一些符号来表示相应的图形。
针对这种需求,公司可以采用()避免同时创建这些图形对象。
A. 代理模式B. 外观模式C. 桥接模式D. 组合模式2. 下面的( )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并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A. 组合(Composite)B. 桥接(Bridge)C. 装饰(Decorator)D. 外观(Facade)3. 已知某子系统为外界提供功能服务,但该子系统中存在很多粒度十分小的类,不便被外界系统直接使用,采用( )设计模式可以定义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A. Facade(外观)B. Singleton(单例)C. Participant(参与者)D. Decorator(装饰)4. 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可采用( )设计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A. Facade(外观)B. Singleton(单例)C. Participant(参与者)D. Decorator(装饰)5. ( ①)设计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相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下图为该设计模式的类图,其中,( ②)用于定义实现部分的接口。
① A. Singleton(单例) B. Bridge(桥接)C. Composite(组合)D. Facade(外观)② A. Abstraction B. ConcreteImplementorAC. ConcreteImplementorBD. Implementor6. ( ①)限制了创建类的实例数量,而( ②)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实验(上机)六适配器模式实验(上机)目的1、练习使用结构型设计模式;2、练习使用适配器模式的设计思路;3、练习使用适配器模式实现“教务学生成绩排序查找”案例的实现。
实验(上机)课时2学时实验(上机)环境JDK1.8\Eclipse Mars预备知识1、结构型模式;2、适配器模式概述;3、适配器模式的结构与实现;4、适配器模式的应用实例;5、缺省适配器模式;6、双向适配器模式;7、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与适用环境。
实验(上机)内容在为某学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时,开发人员发现需要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和查找,该系统的设计人员已经开发了一个成绩操作接口ScoreOperation,在该接口中声明了排序方法Sort(int[])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int),为了提高排序和查找的效率,开发人员决定重用现有算法库中的快速排序算法类QuickSortClass和二分查找算法类BinarySearchClass,其中QuickSortClass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BinarySearchClass的BinarySearch (int[], 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
由于某些原因,开发人员已经找不到该算法库的源代码,无法直接通过复制和粘贴操作来重用其中的代码;而且部分开发人员已经针对ScoreOperation接口(自己开发的接口)编程,如果再要求对该接口进行修改或要求大家直接使用QuickSortClass类和BinarySearchClass类将导致大量代码需要修改。
现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已有代码的前提下将类QuickSortClass 和类BinarySearchClass的相关方法适配到ScoreOperation接口中。
新建解决方案,新建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编写适配器模式类实现代码,实现以上需求的案例,要求编写为控制台应用程序,并能调试运行。
适配器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的应用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也经常被使用。
跨平台应用程序是指能够运行在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设备上的应用程序。
由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设备具有不同的接口和功能,所以在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时,需要进行接口适配。
例如,假设我们要开发一款跨平台的音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支持不同的音频格式,比如Windows可能支持WMA格式,而Mac可能支持AAC格式。
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使得我们的应用程序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不同的音频格式。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统一的音频播放器接口,然后为每个操作系统创建适配器,将特定操作系统的音频播放器接口转换成统一的音频播放器接口。
这样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就可以使用统一的音频播放器接口来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关心不同操作系统的细节。
其中一个适配器的实现可能如下所示:```javapublic class WindowsAudioPlayerAdapter implements AudioPlayerprivate WindowsAudioPlayer windowsAudioPlayer;public WindowsAudioPlayerAdapter(WindowsAudioPlayer windowsAudioPlayer)this.windowsAudioPlayer = windowsAudioPlayer;}public void play(String audioFile)windowsAudioPlayer.playWindowsAudio(audioFile);}public void pauswindowsAudioPlayer.pauseWindowsAudio(;}public void stowindowsAudioPlayer.stopWindowsAudio(;}```在应用程序中,我们可以通过创建适配器实例,使用统一的接口来播放音频文件,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操作系统:```javaAudioPlayer audioPlayer;//判断操作系统if (currentOS == "Windows")WindowsAudioPlayer windowsAudioPlayer = new WindowsAudioPlayer(;audioPlayer = newWindowsAudioPlayerAdapter(windowsAudioPlayer);} else if (currentOS == "Mac")MacAudioPlayer macAudioPlayer = new MacAudioPlayer(;audioPlayer = new MacAudioPlayerAdapter(macAudioPlayer);audioPlayer.play("music.mp3");```适配器模式在跨平台应用程序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处理不同的接口,还可以用于处理不同的数据格式,不同的网络协议等。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案例详解基本介绍适配器模式将某个类的接⼝转换成客户端期望的另⼀个接⼝表⽰,主要⽬的是兼容性,让原本因接⼝不匹配不能⼀起⼯作的两个类可以协同⼯作。
适配器模式属于结构性模式,主要分为三类:类适配器模式、对象适配器模式、接⼝适配器模式。
类适配器模式什么是类适配器模式类适配器模式介绍:Adapter类,通过集成src类,实现dst类接⼝,完成src>dst的适配。
应⽤实例案例以⽣活中充电器的例⼦来讲解适配器,充电器本⾝相当于Adapter,220V交流电相当于src(即被适配者),我们的dst(即⽬标)是5V 直流电。
思路分析代码实现1//被适配的类2public class Voltage220V {3//输出220V的电压4public int output220V(){5int s rc=220;6S ystem.out.println("电源电压="+src+"伏");7return s rc;8}9}1//适配接⼝2public interface IVoltage5V {3int output5V();4}1public class VoltageAdapter extends Voltage220V implements IVoltage5V {2@Override3public int output5V(){4int s rcV =o utput220V();//获取220V的电压5int d stV =s rcV /44;//进⾏处理6return d stV;7}8}1public class Phone {2//充电3public void charging(IVoltage5V i Voltage5V){4if(iVoltage5V.output5V()==5){5S ystem.out.println("现在电压为5V,可以充电");6}else if(iVoltage5V.output5V()>5){7S ystem.out.println("现在电压⼤于5V,可以充电");8}9}10}1public class Client {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rgs){3P hone p hone =new P hone();4p hone.charging(new V oltageAdapter());5}6}类适配器模式注意事项和细节Java是单继承机制,所以类适配器需要继承src类这⼀点算是⼀个缺点,因为这要求dst必须是接⼝,有⼀定局限性。
《C#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中/英文):C#设计模式/C# Design Patterns3、课程类别:专业课4、学时/学分:32/2.05、先修课程: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6、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教材、教学参考书:[1] 刘伟, 胡志刚. C#设计模式(第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2]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Addison-Wesley, 1995.[3] James W. Cooper. C#设计模式.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C#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设计模式基础知识、UML类图、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和行为型设计模式。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设计模式的动机、定义、结构、实现、使用效果以及应用实例,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C#项目设计与开发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首先学习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和UML类图;接着介绍常见的七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然后重点介绍使用频率较高的设计模式,包括五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六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代理模式)和七种行为型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适配器是什么适配器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
它允许不兼容的类能够一起工作,从而增加了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适配器模式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通过将一个类的接口包装成另一个所期望的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协同工作。
适配器模式主要涉及两个角色:目标接口和适配器。
目标接口是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适配器通过实现目标接口,将对应的方法调用转发给被适配的对象。
适配器的作用就是建立目标接口与被适配对象之间的桥梁。
适配器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况,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应用场景:1. 类适配器:通过继承适配器类与被适配类关联,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
2. 对象适配器:通过关联适配器类与被适配类,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
3. 接口适配器:当需要实现一个接口时,可以使用一个抽象类作为中间层,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并提供默认的空方法。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能够一起工作。
同时,它可以将改变封装在适配器中,对客户端代码无感知,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除了上述优点,适配器模式还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适配器需要实现目标接口,并额外关联一个被适配的对象,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其次,适配器模式只能解决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对于不兼容的类之间的适配需要其他的解决方案。
适配器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插座适配器。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插座标准可能不同,通过使用插座适配器,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插头连接到同一个插座上,实现电器的正常运行。
另一个例子是音频适配器。
过去,CD机和MP3播放器都有自己的音频接口,为了连接这两种设备,我们可以使用一个适配器将MP3播放器的音频输出转换成CD机所需的音频输入。
适配器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第三方库或者组件,但其接口与我们的系统不兼容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其包装成符合我们系统需求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