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经典小故事
- 格式:pdf
- 大小:370.95 KB
- 文档页数:5
古代清廉故事典故篇一:古代清廉故事典故如下:1. 介子推守诺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得力助手,曾在晋文公被困时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其充饥。
后来,晋文公继位,介子推却隐居在绵山之中。
晋文公为了找到他,下令火烧绵山,然而介子推却不肯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故事的典故出自《左传》,表达了介子推对诺言的坚守和对晋文公的忠诚。
后世也常用“介子推守诺”来形容一个人对承诺的坚守。
2. 子路拯溺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官员,他在河边看到有人溺水,立即跳入水中将人救出。
原来,这个人是当地一位富豪的儿子,他因为被父亲宠爱而奢侈浪费,被子路所救。
后来,这个富豪感念子路的恩情,为他在朝廷中谋取了一个职位。
这个故事表达了子路救人于危难中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仁爱”和“感恩”的价值观。
3. 范仲淹苦学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始终坚持学习。
为了赚取学费,他白天上学,晚上去当铺当东西。
即使生活如此艰辛,他仍然坚持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也为宋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个故事表达了范仲淹对学习的坚定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求,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勤奋”和“毅力”的价值观。
4. 伍子胥谏吴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劝谏吴王不要攻打齐国,然而吴王不听,最终攻打了齐国,结果吃了败仗。
伍子胥因此建议吴王处死自己,以警示大家,但是吴王仍然不听,最终伍子胥自杀而死。
这个故事表达了伍子胥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忠诚”和“责任感”的价值观。
这些故事典故表达了古代清廉的价值观,同时也展示了这些官员的高尚品德和对国家的忠诚。
篇二:古代清廉故事典故如下:1. 介子推守孝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谋士,他在晋文公逃亡期间曾经为他提供过帮助。
后来,晋文公复位后,想要报答介子推的恩情,但介子推却不愿意接受封赏。
他在隐居期间,一直守孝,直到自己死去。
这个故事表达了介子推的忠诚和廉洁,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清廉的象征。
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经典佳话1、羊续:“悬鱼太守”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
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
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
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
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
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着名清官。
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
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
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
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
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
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
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
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
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
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5、袁律修:“五代清郎”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
古代官员清明廉洁的故事《古代官员清明廉洁的故事篇①:《羊续悬鱼》东汉时,有个叫羊续的官员。
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天,羊续的属下给他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鲜鱼。
下属满脸堆笑说:“大人,这鱼新鲜得很,您尝尝。
”羊续一看就明白这是下属想巴结他呢。
但他不想当面驳了下属的面子,就暂时把鱼收下了。
等下属走后,羊续把鱼高高地悬挂在大厅的大梁之上。
过了几天,那个下属又来送鱼,羊续就指着大梁上已经风干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我还没吃呢,都已经成这样了,你这次送来的鱼我也不会要的,请你拿回去吧。
”下属听了,满脸羞愧地离开了。
这羊续啊,就像一只坚守自己原则的老黄牛。
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坚决不为所动。
他知道如果接受了小利,那日后就可能会成为一个贪婪的官员。
孩子们啊,羊续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坚守原则,面对外界的诱惑,要像他一样坚决拒绝。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比如作业自己做,不动歪脑筋抄别人的,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呢。
篇②:《刘宠一钱》刘宠是东汉时期一位贤能的官员,他为官期间非常爱护百姓,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他被调走时,当地的几位老人一起凑了一些钱,想送给他作为纪念。
老人们说:“大人,您这些年为我们做了太多好事,这几个小钱就当我们的一点心意。
”刘宠看到老人们诚恳的样子,知道如果直接拒绝会伤了老人们的心。
于是他只从这些钱中拿了一文钱。
他说:“这一文钱我收下了,当做纪念,但其余的请你们拿回去吧。
”随后,他便离开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赞刘宠品德高洁,甚至把那一文钱看得无比珍贵。
这就像是一群善良的小蚂蚁为感恩而送出香甜的食物,刘宠就像聪明的啄木鸟,只取一点,不贪多。
这告诉孩子们啊,要像刘宠一样懂得感恩也要清廉。
生活里,小朋友有朋友送自己小礼物时,我们可以接受一小点作为心意,但不能贪心要很多东西。
对了,就像分糖果,大家合理分配就好,不要贪多,这种品德可是很难得的。
篇③:《包拯拒礼》包拯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清官,号称“包青天”。
古代廉洁官员的故事《古代廉洁官员的故事》篇①:《羊续悬鱼》东汉时期有个官员叫羊续,他这人性子刚正廉洁。
羊续到南阳郡做太守的时候,当地的风气很不好,经常有人给他送礼拉拢关系。
有一天,一个下属送了他一条活鱼。
羊续呢,本想立刻拒绝,可又怕扫了下属的面子,就让人把鱼挂在庭堂前。
过了几天,这个下属又送鱼来,羊续便指着那干枯的鱼对他说:“你上次送的鱼还在呢,我不会收你的鱼的,你拿回去吧。
”下属大为惭愧,灰溜溜地走了,从此再也没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点评:羊续的故事告诉我们,廉洁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就像羊续一样,坚决拒绝不正当的馈赠,不会因为一点小利益就违背原则。
孩子们呀,要像羊续一样,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做个正直廉洁的人。
篇②:《刘宠一钱》刘宠在会稽郡做太守的时候,把地方治理得那叫一个好,老百姓安居乐业。
他为人很清廉,不喜欢苛捐杂税,时刻想着为百姓减轻负担。
后来刘宠被调走,有几位老者特意从山里出来送他。
这几位老者手里拿着一百文钱想送给他。
刘宠感动之余坚决不肯收,老人们执意要他收下,说这只是一点心意。
刘宠没办法,就从一百文钱里拿了一文钱收下,算是接受了他们的心意。
从那以后,这“刘宠一钱”就成了清官廉洁的象征。
点评:刘宠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廉洁和对百姓心意的尊重。
他不愿收取百姓过多的钱财,但又尊重老人们的感情。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既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又能照顾到别人的情感。
小朋友们要学习刘宠,清正廉洁,尊重他人的善意。
篇③:《子罕弗受玉》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想把它献给当时宋国的贤臣子罕。
子罕看到美玉后,拒绝接受。
献玉的人说:“这块玉已经请玉工雕琢过了,是一块稀世珍宝,给您这么贤能的人正合适。
”子罕却说:“我把不贪婪当作珍宝,你把美玉当作珍宝。
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人都失去了珍宝;不如各自保留自己的珍宝吧。
”献玉的人听说后,连忙拜把子罕为师,学习他的品德。
点评:子罕是真正明白什么是宝贵的东西。
古代清廉的官员典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廉政的国家,对于官员的廉洁度非常重视。
清廉的官员在古代社会中非常受人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对民众负责,为人民谋福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古代清廉的官员和他们的典故。
1. 五岳大夫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将领,也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他一生行事正直,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是传说中的忠臣。
他不仅为国家缔造了军功,而且还协助宋高宗维护朝纲,让朝堂上的贪污腐败和损公肥私的行为得到了遏制。
岳飞因为他的廉洁和公正,被后世赞誉为“五岳大夫”。
2. 三侠五义之冯敬冯敬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朝廷官员,因为他行事正直和公正,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为官期间,曾经发现一些官员捞取私利和贪污受贿,他毫不畏惧地揭发了官员的罪行,让士林和民众得到了极大的赞颂。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三侠五义》中,冯敬也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廉洁官员的代表。
3. 明朝名臣徐阶徐阶是明朝中期的名臣,他曾经为朝廷做了很多事,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清理朝廷贪污受贿的行为。
他行事正派,不惧权贵,经常谏诤皇帝,为百姓争取利益。
但是,徐阶并不是一位活在封闭的官场里的官员,他非常善于区分什么是正义的,他希望自己行事正派,把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徐阶曾经说过,“举贤任能是君子之道,行清廉正派是为官者之大端”。
4. 明朝宰相吕震吕震是明朝著名宰相,他在历史上被尊为“明朝第一清官”。
吕震为政期间,打击了大量官员和豪商的贪污受贿行为,使得明朝的政治生态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除此之外,他还大力发展农业和水利建设,为百姓谋利益,使得明朝社会变得更加繁荣和丰富。
5. 清朝名臣张之洞张之洞是清朝的一个名臣,他在为政期间,打击了大量的贪污受贿行为,使得当时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他也非常注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认为,官员应该尽量多地为民众做好事,为百姓谋福利,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华夏文化历程悠久,古代中国清廉官员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清廉历史典故一、羊续悬鱼1.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呢。
地点就在羊续所任职的地方。
人物那当然就是羊续啦。
起因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太好,官场中贪污腐败的现象比较严重。
2. 有一天,羊续手下的一位府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
羊续看到这条鱼啊,就知道这府丞肯定是有求于他或者是想讨好他。
羊续可不想被这种歪风邪气沾染,但是他也没有直接拒绝府丞,而是把鱼收下了。
府丞看到羊续收下鱼,心里还挺高兴呢,觉得自己的事情有着落了。
3. 可是呢,府丞不知道的是,羊续把鱼收下后,并没有吃,而是把鱼悬挂在厅堂的大梁之上。
过了几天,那位府丞又来给羊续送鱼了。
羊续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把他带到厅堂,指着大梁上已经风干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还在那儿呢,我都没吃,你怎么又送来了呢?”府丞看到这一幕,顿时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走了。
4. 这个故事的哲理就是,廉洁需要坚决抵制诱惑,从自身做起。
羊续就用这种很巧妙的方式,既给了府丞面子,又表明了自己清廉的态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就像羊续面临着府丞送来的鱼一样。
我们应该像羊续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要被利益所驱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二、子罕弗受玉1. 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地点就在宋国。
人物是子罕和一个献玉的人。
起因是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美玉,他觉得这块玉太美了,自己拥有都觉得不合适,他觉得只有子罕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才能配得上这块玉。
2. 于是他就带着这块玉去献给子罕。
这个献玉的人见到子罕后,就恭恭敬敬地把玉捧到子罕面前说:“大人,我得到一块稀世美玉,我觉得只有您才配拥有它,请您一定要收下。
”子罕看了看玉,又看了看这个献玉的人,他知道这块玉价值不菲,但是他并没有心动。
3. 子罕对献玉的人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意思就是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贝,你把玉当作宝贝。
如果把玉给了我,我们两个人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
中国古代廉洁故事
1. 包公审案:包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官之一,他一生坚持廉洁公正,不受贿赂。
有一次,他审理一起官员受贿案,被告人贿赂了包公的手下,但包公不为所动,最终依法严惩了罪犯。
2. 赵盾拒礼:赵盾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在位期间一直保持廉洁,拒绝收受贿赂。
有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拜访,带着一份厚礼,但赵盾坚决不受,最终老朋友只好空手而归。
3. 范仲淹还书: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坚持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
有一次,他的一个同僚送给他一本名贵的书籍,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赞赏,但范仲淹坚决不收,还将书籍原样归还给了同僚。
4. 李时中拒礼:李时中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他在位期间一直保持廉洁,拒绝收受贿赂。
有一次,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拜访,带着一份厚礼,但李时中坚决不受,最终老朋友只好空手而归。
5. 王阳明还银: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坚持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
有一次,他的一个部下送给他一批银子,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但王阳明坚决不收,将银子原样归还给了部下。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小故事15个廉政小故事(一)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政小故事(二)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政小故事(三)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小故事(四)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廉政小故事(五)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小故事(六)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分清廉。
之后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之后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所以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政小故事(七)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斤相赠。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清正廉洁、廉洁奉公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德,也为我们今天树立了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
一、包拯的故事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曾有一位亲戚来找他帮忙,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儿子谋取一个职位。
包拯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说:“我的地位是人民赋予的,我只能为人民服务,不能为亲戚谋私。
”这位亲戚听后十分生气,便去找皇帝告状。
皇帝听闻此事后,十分欣赏包拯的品德,便下令表彰了他。
二、海瑞的故事海瑞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清廉官员,他以刚正不阿、清廉公正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海瑞在审查一起案件时,发现涉案人员是当地的豪强,他们贿赂了官员,企图逃避惩罚。
海瑞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他不仅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还将那些收受贿赂的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这一行动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皇帝下令嘉奖了海瑞的品德和行为。
三、于成龙的故事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于成龙在赴任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哭诉说,她的儿子因为欠了豪强一笔钱无法偿还,被迫卖身抵债。
于成龙听后十分同情老妇人的遭遇,他决定帮助老妇人。
于是,他假装成一位商人,前往豪强的家中谈判。
在谈判中,于成龙以诚恳的态度和清廉的形象赢得了豪强的信任,最终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赎回了老妇人的儿子。
老妇人对于成龙的帮助感激不尽,而于成龙也因为此事名声大振。
四、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和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郑板桥在赴任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哭诉说,她的儿子因为欠了当地豪强一笔钱无法偿还,被迫卖身抵债。
古代清廉故事典故篇一:古代清廉故事典故示例如下:1. 包公断案:包公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廉洁正直的官员,他任职于地方政府,负责处理案件。
他不畏权势,公正廉明,经常断狱执法,使得社会风气得以好转。
据《清史稿》记载,包公断案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故事。
2. 陶渊明治国: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主张以廉洁正直的官僚制度治理国家。
他曾担任州官,但他不愿为权势所驱使,而是选择了隐居。
他的廉洁正直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氛围,成为了许多官员的楷模。
3. 卢梭清廉:卢梭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和文学家,他非常注重廉洁正直的品德。
他曾经担任过法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但他始终保持着廉洁的生活方式,拒绝了一切贿赂。
他的廉洁正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典范。
4. 关羽自律: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名将,他非常注重自律和廉洁。
他曾经担任过将军和郡守等职务,但他始终保持着廉洁的生活方式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他的自律精神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氛围,成为了许多人的楷模。
这些古代清廉故事典故都体现了当时的官员们对于廉洁正直的品德的追求和自律精神,它们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赞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二:古代清廉故事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清贫、廉洁”的代表。
他曾在朝廷中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不喜欢繁琐的官僚事务,最终选择离开朝廷,回归乡村隐居。
他在隐居期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拒绝接受朝廷的赋税和官费,只吃简单的食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的这种廉洁和清高的品质,被后人传颂不衰。
2. 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他被誉为“忠义”的象征。
他曾经因为忠诚而得到了“关云长”的称号,同时也因为廉洁和正直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相传,有一次关羽被曹操派去追杀一个逃亡者,逃亡者的妻子为了救他,请求关羽放过他。
10个廉洁故事简短1.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曾多次担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送他一条活鲤鱼。
面对下属的好意,羊续左右为难,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此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当地的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2.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衣服耕田,鲁国国君派人封赠他一座城邑,请他用城邑的收入来修饰仪表。
曾子不接受,使者回去再回来,他还是不受。
使者说:“不是先生向人索要,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何不肯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有所畏惧别人,给人家东西容易有优越感。
纵然鲁君赏赐没有优越感,但我怎能无所畏惧呢?”最终没有接受。
孔子听说后感叹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3.压舱廉石三国时陆绩为政清廉,他从郁林太守离任返乡时,行李少得可怜,船家怕船载太轻容易翻船,不敢起航,陆绩就与船家、家人商议,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压船,但船吃水还是很浅,而银子已所剩无几,只好从岸边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
有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如今仍保存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
4.裴侠反讥北周裴侠为官清俭,堂弟伯凤等嘲笑说,“人生做官,应当名利双收,你这般清苦,究竟图什么?”裴侠说:“清是为官之本,俭是修身之基。
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能成就美名,应当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
我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恩遇,安于穷困并非追求虚名,而在于加强自修,只怕有辱先人。
这样做反被讥笑,还有什么话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5.玉璧无瑕西汉司马迁担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派人送给他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见到玉璧晶莹透亮,非常喜欢,司马迁开导她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6.忍穷免祸北宋范仲淹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人微言轻之际,都坚持清廉守正、忧国忧民、自甘清贫,曾经为了把母亲从苏州接到广德,卖了一匹马才凑够路费。
清正廉洁历史小故事60则引言概述: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清正廉洁的人物和故事。
本文将为您介绍60则清正廉洁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对清廉正直的追求。
正文内容:一、政治家的清正廉洁1.1 诚信为本- 中国古代政治家孔子在担任官职时,始终秉持诚信为本的原则,以身作则,深受人民敬仰。
- 孔子的学生曾子在担任官职时,坚守原则,清正廉洁,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1.2 勤政为民- 古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地方官员时,勤勉工作,关心民生,为百姓办实事,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 清代政治家纪晓岚在担任官职时,勤勉公正,为民众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
1.3 廉洁奉公- 古代政治家贾谊在担任官职时,坚决抵制贪污腐败,以廉洁奉公的态度处理政务,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 清代政治家杨度在担任官职时,清廉自持,不受贿赂,为政务清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军事将领的清正廉洁2.1 忠诚国家- 古代将领岳飞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敌,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 近代将领黄继光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忠诚,为国家争取了胜利,成为英雄的代表。
2.2 公正无私- 古代将领李广在军队中以公正无私的作风治军,严明纪律,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信任。
- 近代将领赵云在战场上以其公正无私的品质和军事才能,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2.3 勇敢无畏- 古代将领关羽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称为“武圣”。
- 近代将领叶挺在革命战争中英勇无畏,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文化名人的清正廉洁3.1 崇尚道德- 古代文化名人杨雄崇尚道德,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被尊称为“清高先生”。
- 近代文化名人鲁迅以其清正廉洁的品质和对社会不公的声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
3.2 坚守原则- 古代文化名人王安石在官场中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以清正廉洁的品质影响后世。
古代清廉故事典故篇一:古代清廉故事典故如下:1. 介子推守孝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官员,他在担任宰相时,非常注重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安危。
在他母亲去世时,他因为在山中守孝,无法亲自下山为母亲送葬,因此非常愧疚。
后来,他决定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用于赡养山中的老人和孩子,直到自己去世为止。
2. 廉洁自律的晏子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宰相,他非常廉洁自律,从不滥用自己的权力。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一直坚持用自己的私人财产来办公,不占用国家的任何资源。
晏子还非常注重教育,为了让百姓得到更好的教育,他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使得齐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和画家,他非常热爱书法艺术,因此在家中建立了一个墨池,用来练习书法。
据传说,王羲之在墨池中蘸墨后,会将毛笔浸泡在池中,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 范仲淹救灾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非常注重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安危。
在他担任宰相时,有一年南方遭遇洪涝灾害,他立即派遣军队前往灾区救援,并自己拿出家财用于救济灾民。
他还建议在灾区实行免役制度,使得灾民能够安心度过难关。
5.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非常注重家庭和教育。
据传说,他在年幼时,经常会将自己的食物让给其他孩子,而自己则吃剩下的东西。
他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成年,因此被誉为“让梨之贤”。
篇二:古代清廉故事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1. 介子推守孝: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谋士,在晋文公逃亡期间,他曾经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晋文公吃,帮助他得以存活。
后来,晋文公归国继位,介子推却隐居在绵山。
晋文公为了找到他,下令焚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死。
介子推的忠诚和廉洁在历史上备受赞誉,并成为廉洁自律的象征。
2. 白居易不受赠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过宰相,但他始终保持廉洁自律。
古代廉洁十个经典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廉洁的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了智慧和真诚,成为历代人们学习和颂扬的对象。
下面介绍10个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1. 让位于贤徐福舍己成全徐福是汉代一位地理学家和农学家,为了帮助皇帝探索东海之谜,他毅然放弃了家族和财富,离乡启程。
在路途中,他和船上的官员们饿得很厉害,于是他把自己的枕头给了他们。
后来,他发现船只受到了海盗袭击,为保全皇帝命脉,他毅然舍身成全,跳入海中自杀。
2. 贪赃枉法项羽批示项羽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面对贪官污吏不择手段腐败,他毅然抽刀斩断自己的帐篷,向贪腐和奢侈豪华宣战,并且在每年祭祖的时候,注重给下属普及廉政知识,他的训词“观廉明”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3. 舍弃部属李元霸严肃纪律唐代李元霸是一位宽厚而又坚定的皇帝,他一旦发现手下的部属饮食和服饰过于奢侈、糜费,即便是给他打响亲兄弟,也会毫不犹豫地处之以刑罚,这种严格的纪律极大地震慑了他的手下。
4. 不畏权贵毛遂自愧不如臣节毛遂是春秋时代一个寡廉鲜耻、势利小人,但在面对臣节时,他却愤然说出了“我是个小人而您是个正人,我自愧不如”,并且甘愿陪着臣节去面对危险。
5. 清白正直徐安贞清白自察徐安贞是明代一位知名的名士,他的清白正直素以闻名,当场中官员设局让他跳进蛮花池时,他坚定地腾空退缩,牢记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让那些恶人瞠目结舌。
6. 讲信用* 范松以信立身范松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讲信用,这种廉洁的品德也让他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名声。
7. 替天行道司马迁跳崖自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代一位参谋,他的廉洁和忠诚性格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思想,终身执著于了解历史的真相,他生前一直受到当时反动的政治势力的压迫,最终在沛县曲阜山上自杀。
8. 打虎英雄童罕显大公无私童罕显是明代中后期出名的将领,他特殊的一个地方就是顾全国家大局,为人民立心的广阔胸怀,而在应对妓院业者进行情节反复的挑战时,他高举廉洁的铁杖,没有给他们丝毫的机会,这种大公无私的品质令人钦佩。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1. 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尤其难以容忍贪污的行为,他处政从不搞特殊化,正直廉洁,他以自己的行动,刻苦克俭,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办公桌上只有几升麦粉,一壶墨水,破旧的竹床和几件破衣。
有一天,当他看见卖鱼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出现了忧虑。
人家问他原因,他说:“食欲之念,人是无法断绝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羊续这样居高位、食厚禄的人,能时时刻刻注意生活小节,其精神何等难能可贵!对今人也是一面镜子。
2. 包拯:公正廉明的“包青天”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包青天”。
3. 诸葛亮:清廉谨慎的宰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清廉、谨慎、勤勉著称。
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接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宰相狄仁杰是唐代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宰相期间,不畏权贵,直言敢谏,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5. 海瑞:刚直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打击贪污腐败。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海青天”。
6. 于成龙:清廉爱民的“于青菜”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爱民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以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7. 况钟:克己奉公的清官况钟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吏,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爱护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苏州任知府时,对百姓和孤苦无靠者极富同情心,自己每天只吃两顿薄粥,但拿出薪俸的一部分资助百姓搞生产,因此苏州地区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是“况青天”。
古代反腐倡廉及清官的故事篇一:11个公廉古代故事公廉故事墙——古代故事排序:1、子罕不收宝玉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
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
” 献玉的人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
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
”于是子罕让玉工雕琢宝玉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2、妻贤夫祸少后汉人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拿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
妻子说:“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
我听说,有志气的人连泉叫“盗泉”的水都不喝,廉洁的人不随便接受别人送的食物。
如果你为了贪图小利,把这块金子留下了,就丢失了诚实守节、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行。
” 乐羊子听了觉得非常惭愧,就把金子扔到野地里去了。
乐羊子在外求学,妻子在家辛勤操持家务,奉养婆婆。
一天,邻家的鸡跑到她家的院子,婆婆竟然把鸡抓住杀了。
乐羊子妻流着泪说:“是因为我没把家务操持好,让大家贫穷,要是儿媳有能力的话,您也不至于去吃别人家的鸡啊。
”婆婆听了,满面羞愧,悄悄地把鸡肉倒了。
娶妻当如乐羊子妻,这样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3、为政清廉的诸葛亮诸葛亮功劳盖世,毕生廉洁自律。
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