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多不多
- 格式:docx
- 大小:47.41 KB
- 文档页数:5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现象的学科,而气候类型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地球上的气候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我们可以将地球表面的气候分为11种类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11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特点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年温差小,季节变化不明显。
2.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季风区和大陆内部,特点是降水适中,温暖干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3.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内陆地区,特点是温暖干燥,极度干旱,降水稀少。
4.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西欧、东亚等地区,特点是温和多雨,冬暖夏凉,气候稳定。
5.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降水少,干湿明显。
6. 冷带亚寒带性气候冷带亚寒带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特点是严寒干燥,气温极低,降水稀少。
7. 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高原和山地地区,特点是气温随海拔和地形变化大,降水分布不均匀。
8. 冰川气候冰川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极地地区,特点是气温低,降水较少,冰雪覆盖,气候寒冷严酷。
9.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东部和南美洲东部沿海地区,特点是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10.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周边地区,特点是冬暖夏凉,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干燥。
11. 大洋洲气候大洋洲气候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特点是温暖湿润,降水分布不均匀,气候多样。
以上就是地理学中的11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而这些气候类型又直接影响着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通过对气候类型的研究和了解,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描述
高原山地气候是指受高度和地形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包括:
1. 低氧分压: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气分压较低,导致氧气供应相对不足,容易引发高原反应,如头痛、头晕、呼吸急促等。
2. 寒冷干燥:高原山地地区气温较低,日夜温差大,且相对湿度较低,气候干燥。
这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导致气候干燥。
3. 强风:高原山地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容易形成强烈的风。
这些风不仅带来寒冷,还可能对植被和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4. 日照强:由于高原山地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较弱,因此阳光直射地面的强度较大,紫外线辐射也较强,需要注意防晒。
5.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会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少。
6. 独特的生态系统:高原山地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如高山草甸、高寒灌丛、高山荒漠等。
这些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总之,高原山地气候具有低氧分压、寒冷干燥、强风、日照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该地区的生物、农业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立体分布特征1. 引言1.1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纬30°至39°,东经75°至105°之间。
青藏高原地势复杂,山地起伏变化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青藏高原等组成。
高原东南部地势较低,地形多为山地和峡谷,地势逐渐变平缓。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受到大陆性气候和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独特,对气候形成和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也成为研究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区域之一。
高原地理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青藏高原成为地球上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1.2 青藏高原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丰富多样的气候特点。
高原气候明显。
由于海拔较高,气压低,温度降低较快,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
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极低,是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
阳光辐射强烈。
青藏高原云量少,平均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使得气温剧烈变化。
降水不均。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青藏高原的气候独特多变,显示出高原特有的气候特征,是一个气候系统极为复杂而有趣的地区。
2. 正文2.1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分布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分布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
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和横断山脉北段之间,地势高低不一,山峰耸立,峡谷纵横,形成了复杂的地形格局。
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该地区可以划分为高山、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类型。
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温低,气压低,氧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山地地区海拔在2000-4000米之间,气候较为温和,冬季较冷,夏季较凉爽;而丘陵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立体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山地之一,其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海拔高差大,气温、降水量等气候要素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立体分布特征,下面将介绍其主要特征:
一、气温立体分布特征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温和海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的气温紊乱度较大,由于地形和海拔的不同,同一区域不同高度测量得到的气温有较大的差异。
以四川西昌为例,平地气温约为20℃,而在海拔3500m的芒山山顶气温仅为-10℃左右。
同样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通常情况下,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以雨季和旱季为主,降水大多分布在夏季,多数来自东南方向的暴雨和台风,降水强度较大、频率较高;而冬季则往往干燥,少有降水,或者集中在晨曦和夕阳时分的“霧凇”气象现象。
云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与气温相似,海拔越高云量越大。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云层较厚的区域主要是高山山脉,例如峨眉山、剑门关、夹江山等。
同时,由于地形复杂,云量也存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分布,同一高度不同地点的云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的风向主要受到地形和季节的影响。
春季和夏季,高原上大气层内西南风和南风强劲,东南风也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大气真实纬向风变得较为强劲,同时也会有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侵入,在高海拔地区引起较大的气温跌落和降雪等天气现象。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气候的立体分布特征体现在气温、降水、云量和风向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这个地方独特而美丽的景观提供了自然基础。
高山高原气候的特征高山高原气候是指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地和高原上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高山高原气候与平原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温度高山高原气候的温度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季节温差小。
由于高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往往超过10℃,而季节性温差较小。
在高山高原地区,白天阳光照射强烈,夜晚又缺乏暖气,因此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
同时,高山高原地区的气温还受到海拔和纬度的影响,海拔愈高,气温愈低,纬度愈高,气温愈低。
二、降水高山高原气候的降水特点是降水量少、分布不均。
高山高原地区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大气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主要发生在山顶和山脚之间的中间地带,因此山顶和山脚地带的降水往往较少,而中间地带的降水则较为丰富。
此外,高山高原地区的降水还受到季节和纬度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纬度越高,降水量越少。
三、风高山高原气候的风特点是风向多变、风速大。
由于高山高原地区地形的复杂性,大气运动受到地形的阻挡和转向,风向多变,风速大。
同时,高山高原地区的风还受到季节和地形的影响,夏季风向多为西南风,冬季风向多为东北风,山地和峡谷地带的风速大,山顶和山脚地带的风速小。
四、辐射高山高原气候的辐射特点是辐射强度高、辐射平衡不稳定。
由于高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日照强度高,辐射强度也相应增强。
同时,高山高原地区的山体和地表反射和辐射能量不均衡,导致辐射平衡不稳定。
总之,高山高原气候具有独特的特征,昼夜温差大、季节温差小,降水量少、分布不均,风向多变、风速大,辐射强度高、辐射平衡不稳定。
这些特征对于高山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高山高原气候的特征,加强高山高原地区的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高山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特点秦为胜.高山高原气候是由于地形地势因素,形成具有特殊性的非地带性气候,由于光、热、水随海拔而变化,而产生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如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植被、农业分布具有明显垂直变化明显。
一、高山高原气候主要气候要素分布规律:高山高原气候主要特点有:①气温和热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在对流层内,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大约是0.50C/100米;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大约是10C/100米。
在比较潮湿的山地迎风坡,基本按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到山顶,而在干燥、气流下沉的背风坡则按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从山顶向下气温递增至山麓,因而在山区,有时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天气现象,受干绝热递减率影响,在高山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股干燥而炎热的下沉气流,使农作物干枯或者死亡,甚至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气象上称这种气流为焚风,称这种现象为焚风现象。
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
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
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
②光照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光照强度一般随海拔每升高100m,增加4~5%。
③在迎风坡,降水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半山腰降水最多,形成最大降水高度,过了最大降水高度后,又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减少,总体上往往是迎风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山地地形也影响降雨量的日变化,一般山脉顶部、山坡上以昼雨为多,而河谷盆地则以夜雨为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这些诗句不但是言情佳句,还揭示一种天气现象。
云南气候类型复杂高原山地与热带气候并存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云南的气候类型非常复杂。
高原山地与热带气候并存,给这个地方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气候景观和资源。
本文将会介绍云南的气候类型,并探讨其对当地生态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云南的气候主要有四种类型: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山寒冷气候。
这些气候类型在云南的不同地区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气候景观。
首先,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长,降水分布不均匀。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云南的高原地区适宜种植高山作物,如高原蔬菜和茶叶。
此外,高原山地气候还为云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丽江、香格里拉等。
其次,云南的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里的气温较高,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云南南部的农业和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是云南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农作物种类繁多,有米、糖、草果等。
此外,亚热带季风气候还为南部地区的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石林、元阳梯田等。
云南的西南部地区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的气温高、降水丰富,湿度较大,植被繁茂。
热带雨林气候为这一地区的热带农业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气候条件。
热带水果产业在这里十分发达,如橡胶、榴莲等。
同时,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因为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而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最后,云南的西北部和边境地区属于高山寒冷气候。
这里的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较少。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高山作物的种植,如燕子瓜、杂粮等。
高山寒冷气候还为云南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的牧场可以放养牦牛、羊等牲畜。
云南的复杂气候类型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也对当地的生态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云南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同时,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也需要得到科学的开发和保护,以促进云南的可持续发展。
高原山地气候特点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着,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气温低、气压低。
多露、多风。
由于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
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使人易于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露在外的表皮易于。
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于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
降雨之际多冰雹。
高山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
非地带性气候指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高山气候)。
该气候区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相类似,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以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其基带与水平地带性决定的自然带一致,雪线高度与气温称正比,与降水成反比。
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夜间有效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因坡向不同,阳坡和阴坡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并因此影响气温和气流的分布。
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
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
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
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初中地理12种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5.地中海气候;6.季风性湿润气候;7.温带海洋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9.温带季风气候;10.寒带气候;11.高原山地气候;12.热带海洋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显著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温差小。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
自然景观为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
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其特点为年平均气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该气候带在沙漠广泛分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
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灌木丛分布。
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候类型的一种。
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云南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
山地季风气候的特征1、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有什么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本区位于北纬25°~35°之间,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1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mm~1200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mm(屯溪1507.8 mm,黄山2263.9 mm).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1800 mm.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长江中下游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山地气候山地气候(mountain climate)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气候.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和地形.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夜间有效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阳坡和阴坡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并因此影响气温和气流的分布.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坡向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特别是高大山脉两侧,雨量的巨大差异造成植被景观的很大变化.例如,北美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中南部处于温带西风带,迎风的西侧为森林景观,而背风的东侧为荒漠或半荒漠景观.山地地形也影响降雨量的日变化.一般山脉顶部以日雨为多,而山谷盆地则以夜雨为主.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山顶、山脊以及峡谷风口处风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风处风速小.高山上风速一般夜间大,白天小,午后最小,而山麓、山谷则相反.山地还能产生一些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布拉风、焚风、坡风、冰川风等(见地方性风).⑤在湿度(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方面,水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山地上部因气温低、云雾多,相对湿度高于下部,但冬季高山区也有相反情况,山顶冬季云雾较少而相对湿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对湿度日变化大,夜高而昼低,午后最低.山顶相对湿度日变化一般很小.2、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B.季风气候显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居百各大洲第二位,南极洲的平均海拔最高,居各大洲之首,A项错误;度亚洲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问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三种类型,没有寒带季风气候,B项错误;亚洲地势中部高、答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呈放射状奔流入海,注入的海洋有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并没有直接注入大西洋内,C项错误;亚洲地域辽阔,湖泊众容多,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故D项正确.故选:D.3、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气候类型降水气温1、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是什么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初一地理高原山地气候特征解析高原山地气候特征解析地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气候类型,即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是指位于高原地区的山地气候特征,它与低地气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将对初一地理中的高原山地气候特征进行解析。
一、海拔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首先受到海拔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变得寒冷。
这是由于海拔增加时,大气压降低,导致温度下降。
因此,高原山地气候的绝对温度通常较低。
二、降水的分布高原山地气候的降水分布特征也与海拔有关。
一般来说,高原山地气候的降水量较多,主要在山脉的 windward(风ward)一侧。
这是由于湿空气被推升至较高的海拔,冷凝形成云和降水。
然而,一旦湿空气越过山脉,降水量就会显著减少,形成rain shadow(雨阴)效应,windward(风ward)一侧是多雨的一侧,leeward(不受风向影响的)一侧是干燥的一侧。
三、温度的日变化高原山地气候的日温差一般较大,即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差异较大。
白天,阳光辐射增加,山体受热,导致温度升高。
夜晚,山体辐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
因此,在高原山地气候区域,人们经常经历到了晚上就感觉到了寒冷,而白天却很炎热的天气。
四、植被的分布高原山地气候中的植被分布也是非常独特的。
由于气候的寒冷和降水的分布,高原山地气候地区的植被通常呈现出具有海拔层次感的分布特征。
在较低的海拔上,一般有着低矮的草原,而在较高的海拔上,则存在着针叶林。
这是由于较低的海拔地区气温较高,降水相对较多,适宜草原的生长;而较高的海拔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多,适宜针叶林的繁荣。
综上所述,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海拔的影响、降水的分布、温度的日变化和植被的分布。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特点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高原山地的气候环境。
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多不多
1、高原山地气候较沿海地区降水稀少,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高原山地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所以高原山地较沿海地区降水稀少!
2、高原山地气候特征
高原山地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比较冷,年降水量比较少,集中于夏季。
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周围的高大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形成大面积的高原山地气候。
这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五道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3、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最简单的回答:高寒,垂直差异明显
(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原
海拔高,气候干燥寒冷;高原边缘及山地随海拔的变化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
4、我国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其原因是?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复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气温低、气压低。
多露、多风。
由于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
将四周制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使人易于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露在外的表皮易于。
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于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百空气流动的现象。
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
降雨之际多冰雹。
高山度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
非地带性气候
指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高山气候)。
该气候区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相类似,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以及所处的纬度有关。
其基带与水平地带性决定的自然带一致,雪线高度与气温称正比,与降水成反比。
5、高原山地气候特征是什么
因为山地的气候的特征是什么,高原山地,一般来说它当地的气候是不一样的,都是由于海拔越高它的气温就越低,这就是一种正常的山地高原现象。
6、高山高原气候特征
高原高山气候的总体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在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
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在
中纬度地区的高原高原地区,如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
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
较差大。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
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由于气候的垂直分布明显,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异
常显著,它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特别明显。
高山高原气候表现出气温低、气压低。
//自海平面起,每升高
1000公尺,温度则下降大约6度。
因此,虽在度热达摄氏30度,高达4000公尺的高山,如玉山,却只有摄氏10度左右。
气压则反比。
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在标准状况下,每升高100公尺,气压降低10毫巴。
为750毫巴时,4000公尺高山顶约460毫巴。
而
多露、多风是其又一明显特征。
//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
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
的世界里。
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
高山多风是因为高山上地形
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於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
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7、高原山地气候的成因及分布?
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
了垂直气候带结构。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
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
山等地
8、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主要是: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
不大。
年降水量比较少,夏季降水略多一些。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和帕米尔高原有大面积高原山地气候。
9、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征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专,湿度大、多雾、降水属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山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受海拔和纬度影响。
气候的垂直分布,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很特别的气候类型,其他气候都是受纬度的高低影响,而高原山地气候则不然,它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
高原山地气候日温差则不超过10℃。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