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9
- 格式:ppt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0
第9章购买和销售1.设消费者的净需求是(5,-3),禀赋是(4,4),那么,他的总需求是多少?解:他的总需求是(9,1)。
这是因为总需求等于净需求加上禀赋,从而得到总需求为(9,1)。
2.价格是(p1,p2)=(2,3),并且,消费者的现期消费是(x1,x2)=(4,4)。
存在这两种商品的完美市场,在那里商品进行买卖是没有成本的。
消费者一定偏好消费需求束(y1,y2)=(3,5)吗?他一定偏好拥有商品束(y1,y2)吗?答:(1)消费者未必偏好该组合。
(2)消费者肯定选择拥有商品束(y1,y2)=(3,5)。
分析如下:当拥有(x1,x2)时,消费者出售禀赋的收入是2×4+3×4=20,而拥有(y1,y2)时,消费者出售禀赋的收入是2×3+3×5=21,当商品的交易无成本的时候,后者带给消费者的更多的收入也即更大的预算空间,因此他一定会偏好拥有商品束(y1,y2),但是在拥有商品束(y1,y2)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却未必还是该商品束,因此他未必偏好该商品束。
3.当商品价格为(p1,p2)=(2,3)时,消费者的现期消费是(x1,x2)=(4,4)。
现在价格变为(q1,q2)=(2,4),那么在新的价格下,消费者的境况会变得更好一些吗?答:在新的价格下,消费者的境况不一定会变得更好。
分析如下:如图9-1所示,当消费者的初始禀赋为A点时,在新的价格下,预算线变为FG,消费束(x1,x2)=(4,4)位于消费者的预算集内,所以此时消费者的境况至少和价格变化前一样好。
图9-1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如果消费者的初始禀赋为B点,价格变化后的预算线为HK,消费者的境况有可能变得更好(如图9-1中的无差异曲线S1所示),也有可能变的更差(如图9-1中的无差异曲线S2所示)。
如果消费者没有初始禀赋,只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即消费者的预算线p1x1+p2x2=m,那么在新的价格下,消费者的预算线变为ED,新的预算集只是价格变化前预算集的子集,所以消费者的境况必然变差。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第10章跨时期选择1.利率上升必然引起给定正收入流现值的减少。
()【答案】T【解析】正收入流的现值为:m/(1+r)。
当利率上升,正收入流的现值必然减少。
2.如果消费者可以以相同的利率进行借贷,那么消费者可以负担起一项消费现值等于收入现值的消费计划。
()【答案】T【解析】消费者以同样的利率进行借贷,那么预算约束方程为:c1+c2/(1+r)=m1+m2/(1+r)。
方程左边为消费的现值,右边为收入的现值。
如果消费的现值等于收入的现值,消费是可行的。
3.当利率是5%时,某消费者是一个净借款者,但利率是25%时,该消费者是一个净储蓄者。
利率从5%增长至25%可能会使该消费者境况变坏。
()【答案】T【解析】如果利率下降后,消费者从贷款者变成了借款者,那么他的情况就无法判断是变好还是变坏。
如图10-1所示,假设利率降低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为C点,此时消费者选择了在以前预算条件下无法选择的点,但这并不表明对消费者而言C点比A点境况更好,因而此时无法判断消费者的境况变化。
同理,利率上升使得消费者由借款者变成了储蓄者,消费者的境况变化也是无法判断的。
图10-1利率下降后消费者的境况变化4.如果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理性人就不会存钱。
()【答案】F【解析】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消费者跨期选择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为:MRS1,2=1+ρ,其中ρ为实际利率。
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意味着ρ<0。
但是只要1+ρ>0,那么预算线与无差别曲线的切点仍可能位于禀赋点上方,即仍然可能会进行储蓄。
5.若名义利率为3%,物价每年下降2%,则实际利率大约为5%。
()【答案】T【解析】由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则实际利率为r=i-π=3%-(-2%)=5%。
6.假设消费者在时期1和时期2拥有的货币量为(m1,m2),并且假设消费者将货币从时期1转到时期2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不生息的储蓄,则他在时期2最多只能花费m2。
第1章 市 场1.假设25个人的保留价格为500美元,第26个人持有的保留价格为200美元,需求曲线呈什么形状?答:此时需求曲线呈阶梯状。
具体的讲,当价格高于500美元时,需求为0,价格介于200美元到500美元之间时,需求为25套,当价格小于等于200美元时,需求为26套。
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0 500[0,25]50025 20050026 200p p Q p p >⎧⎪=⎪=⎨<<⎪⎪≤⎩相应的需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租赁房屋的需求曲线2.在第1题中,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有26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又是多少?如果有25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答:(1)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那么均衡价格为500美元。
这是因为:均衡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的纵坐标对应的就是均衡价格,如图1-2的A点所示。
特别的,图1-2中的需求曲线和图1-1相同。
(2)如果市场上有26套住房出租,均衡价格为0美元(含)到2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C点所示。
(3)如果只有25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为200美元(不含)到5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B点所示。
图1-2 租赁房屋的供给和需求3.假定人们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答:保留价格是指对消费者而言,在此价格水平上,购买与不购买某一单位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它是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在此价格之上,消费者选择不购买,在此价格之下,购买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
假定消费者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对于某一特定的价格p,只有保留价格等于或高于p的消费者会购买有关商品,而保留价格低于p的消费者选择不购买。
价格p越高,保留价格大于p的消费者也越少;当价格p降低时,保留价格大于或等于p的消费者逐渐增多,购买的也就越多。
因此,当价格p下降时,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
第10章跨时期选择1.如果利率是20%,那么20年后交付的100万美元在今天的价值是多少?答:如果利率是20%,那么20年后交付的100万美元在今天的价值为:100×[1/(1+20%)20]≈3(万美元)。
2.当利率提高时,跨时期的预算线是变得更陡峭还是更平坦?答:当利率提高时,跨时期的预算线会变得更陡峭。
跨时期的预算方程是:c1+c2/(1+r)=w1+w2/(1+r)。
或者也可以写作:c2=-(1+r)c1+w2+(1+r)w1。
预算线的斜率为-(1+r),当利率提高时,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增大,因此预算线会变得更加陡峭。
3.在研究跨时期的食品购买时,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是否仍然有效?答:在研究跨期食品购买时,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无效。
因为在跨期模型中完全替代即意味着:消费者既可以选择每期都消费一些食品,也可以选择只在一个时期消费食品,另一个时期不消费食品,这两种情况对他是没有区别的。
但事实上,消费者肯定不可能只在当期或只在下期消费食品,而在其他时期不消费。
所以商品完全替代的假设在研究跨时期食品购买时不再有效。
4.一个消费者,最初他是一个贷款人,并且即使利率下跌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人。
在利率变动后,这个消费者的境况是变好还是变坏?如果这个消费者在利率变动后转变为一个借款人,他的境况是变好还是变坏?答:(1)假设在利率下降前,某消费者是一个贷款者,如果利率下降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者。
那么他的境况肯定会变坏。
如图10-1所示,A点代表消费者的初始最优选择,当利率下降后,跨期预算线变得更加平坦,如果他还是贷款者,不妨假设他此时的最优选择变为B点,由于B点在原来的预算线之下,这就意味着:在利率变化前,消费者可以选择B 点的时候却放弃了它,转而选择A点,那么由显示偏好原理可知,消费者一定偏好于A点对应的消费束胜于B点对应的消费束。
所以,最优选择从A点变到B点,消费者的境况变坏了。
图10-1 利率下降后消费者的预算线更平坦(2)如果利率下降后,消费者从贷款者变成了借款者,那么他的情况就无法判断是变好还是变坏,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第31章行为经济学说明:行为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新兴学科,其相关内容并非各类考试(期末测试、研究生考试)考查的重点,纵观各高校考试很少涉及本章内容,故对于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可以了解即可。
1.路易丝和克里斯多夫·麦克林住在英国伦敦,现在一个大城市中心的公寓里租了一套房。
在麦克林谈论他的投资计划时,克里斯多夫·麦克林给了投资咨询师格兰特韦伯如下的陈述:(1)“我已经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关于房屋市场的近5年的信息,我相信现在是最好的买房子的时机。
”(2)“我不想以低于我买进价格售出我的投资组合中的任何债券。
”(3)“我不想售出我公司的任何股票,因为我了解我的公司,并且我知道它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对上述的陈述进行辨别,指出行为经济直接涉及的方面。
解释每一种影响麦克林投资决策的行为经济概念。
答:(1)知识幻觉:麦克林认为他自己是不动产市场的专家,并且能够对不动产市场动向作出准确预测,仅仅因为他已经研究过互联网上的房屋市场数据。
他或许可以获得大量的不动产市场相关信息,但是他可能并不懂得如何分析这些信息,也没有能力将这些信息应用于投资中。
过度自信:过度自信使其错误地估计了所获得的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自身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麦克林在没有试图证实它也没有咨询其他信息来源的情况下,自认为他从互联网上搜集的数据是准确无误的。
此外他还认为自己具有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技能,然而,题目中并没有暗示他具备这种能力的信息。
(2)参考点(框定偏差):麦克林为他持有的债券头寸设定的参考点就是这些债券的买入价,因为他不会以低于买入的价格出售这些债券。
将参考点固定下来,然后等待证券价格上升到这个参考点以上再卖出的行为使麦克林不能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分析他持有的资产组合头寸。
(3)熟悉:麦克林是在对公司熟悉的基础上来评估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价值的,而不是基于合理的投资和资产组合原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第32章交换1.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只对供给或只对需求的分析,而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同时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
()【答案】F【解析】局部均衡分析是探讨某一特定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仅仅考察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只探讨需求与供给是如何受所考察的特定商品的价格的影响。
一般均衡分析是探讨几个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条件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从而决定多种商品的价格。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都会同时对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对某一特定市场的分析,后者是对所有市场的分析。
2.瓦尔拉斯法则指出:在只有两种商品的市场里,如果在一个商品市场供给与需求平衡,那么另一个商品市场里供给和需求也达到平衡。
()【答案】T【解析】瓦尔拉斯法则表明总超额需求的值恒等于零,在只有两种商品的市场中,满足恒等式p1z1(p1,p2)+p2z2(p1,p2)≡0如果一个商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即p1z1(p1,p2)=0,那么p2z2(p1,p2)=0必然成立。
3.根据瓦尔拉斯法则,从初始配置出发,市场最后一定能达到竞争性均衡。
()【答案】F【解析】瓦尔拉斯法则表明总超额需求的值恒等于零。
瓦尔拉斯法则说明,如果有k 种商品的市场,只需找到一组使k-1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的价格,则意味着在商品k的市场中需求与供给将自动地相等。
因此,瓦尔拉斯法则并不能说明从初始配置出发市场最后一定能达到竞争性均衡。
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如果偏好是凸性的,那么经过初始禀赋的重新配置后的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是一种竞争性均衡。
()【答案】T【解析】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如果所有交易者的偏好呈凸性,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每一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即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性均衡。
5.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种商品配置都是帕累托有效配置。
()【答案】T【解析】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称为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记第1章市场1.1 复习笔记1最优化和均衡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
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保留价格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
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3)市场需求曲线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4)市场供给曲线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1)竞争市场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
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只对两个“静态”均衡做比较,而不关心市场从一种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如何,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分析。
第5章 选 择1.假定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商品2的需求函数是什么?答:假设完全替代的效用函数是:u (x 1,x 2)=x 1+x 2,(为了简化计算,这里只考虑替代比例为1:1的情况)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即:12120,0max x x x x ≥≥+1122..s t p x p x m +=由约束条件,解得x 1=(m -p 2x 2)/p 1,同时由于x 1≥0,则(m -p 2x 2)/p 1≥0,即:x 2≤m/p 2。
将x 1的表达式以及约束条件x 2≤m/p 2代入效用函数后,得到:22222220111max 1x m p m p x p m x x p p p ≤≤⎛⎫-+=+- ⎪⎝⎭ 从而解得: 12212212212 0 (,,)0/ / p p x p p m m p p p m p p p <⎧⎪==⎨⎪>⎩到间的任何值 如图5-1所示。
图5-1 完全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2.假设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b的直线,并且给定任意的价格p1、p2和收入m,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什么?答:如图5-2所示,比较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知,当p1/p2>b时,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为只购买商品2;当p1/p2<b时,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为只购买商品1;当p1/p2=b时,预算线上的任意消费组合都是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图5-2 完全替代偏好的最优选择3.假定一个消费者在每一杯咖啡里总是加2汤匙糖。
如果每汤匙糖的价格为p1,每杯咖啡的价格为p2,消费者花费在咖啡和糖上的总额为m美元,那么,他或她将打算购买多少咖啡和糖?答:设x1表示糖,x2表示咖啡,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min{x1,2x2},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总是满足:2x2=x1,将这一条件代入预算线方程p1x1+p2x2=m中,可以得到x1=2m/(2p1+p2)、x2=m/(2p1+p2)。
第1章市场名词:1、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2、最优化原理与均衡原理最优化原理(理性选择): 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均衡原理: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简答题:1、地方政府对公寓出租人征税,价格如何变化?靠近学校的公寓的出租数量如何变化?政府所征税款是否回转移给租赁人?•市场供给不受影响(在住房供给保持固定不变的假设下)•市场需求不受影响•因此竞争性市场均衡不受税收影响•价格和靠近学校的公寓的出租量也不会改变•出租人支付所有税款第2章预算约束名词:1、预算集、消费束与预算约束预算集:消费者所能负担的消费产品的集合叫预算集消费束:消费束包含x1单位产品1,x2单位产品2,一般用向量(x1, x2)表示当价格为(p1,p2),收入为m时能够负担的消费束的集合成为消费者的预算集预算约束:预算约束是预算集的上边界,预算约束方程为:p1x1 + p2x2 = m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2、计价物:计价物是价格限定为1的商品,其他商品的价格通过同该商品的价格相比较来计量。
把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收入限定为1,并适当调整其他商品的价格或收入不会改变预算集。
3、从量税、从价税与总额税从量税:单位商品征收t元从量税使价格从p增加到p+t从量补贴:单位商品补贴s元使价格从p减少到p-s从价税:单位商品征收t单位从价税会使所有的价格从p增加到(1+t)p,以t税率征收的从征税价税等价于对收入以税率t1+t从价补贴:单位商品补贴率是s,则实际价格是(1-s)p总额税或总额补贴:使预算线向内移动或向外移动——从量税与从价税使预算线转动4、食品券食品券:是指仅能够用来合法地交换食品的购物券5、数量折扣或数量处罚:预算约束线会弯曲(斜率改变)第3章偏好名词:1、偏好关系:比较两个不同的消费束x 和y:严格偏好: 相对于消费束y来说消费者更偏好消费束x。
内容简介知择学习⽹网的范⾥里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范⾥里里安所著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行了了整理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和相关资料料对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行了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知识考点。
为了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了国内外的⼤大量量相关试题、作业和习题,精选了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行了了延伸和归纳。
第2章预算约束2.1 复习笔记1 预算约束(1) 预算线假设市场上有 n 种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可以消费的该商品的数量量和当前的收⼊入分另 p i、xi和 m,i=1,…., 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线为假设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因为我们常常把其中的⼀一种商品看作是消费者除另外⼀一种商品外想要消费的其他⼀一切东⻄西的代表,此时的预算线为:p1x1+p2x2=m。
整理理可得:其斜率为-p1/p2, 它的经济学含义是:市场愿意⽤用商品 1 来“替代”商品 2 的⽐比率。
预算线的斜率也可以⽤用来度量量消费商品 1 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即为了了多消费 1 单位的商所必须放弃的商品 2 的数量量。
因为在市场条件的约束下,消费者如果要增加⼀一单位商品 1 的消费,则必须减少 p1/p2单位商品 2 的消费或潜在消费。
(2) 预算集预算由在特定价格和收⼊入下能够负担的所有消费束组成,即消费者在当前收⼊入条件和价格⽔水平下,可以消费的各种商品的组合,表达式为:可以看出,预算线是预算约束的外边界。
(3) 预算线的变动图 2-1 所示的是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增加收⼊入会增加横纵截距⽽而不不会影响预算线斜率,即预算线向外平⾏行行移动。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第38章不对称信息1.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人们买了房子火灾保险后放火烧房的可能性,这就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答案】T【解析】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
因此,它有时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购买保险后放火烧房属于隐藏行动问题,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2.人们选择的汽车总是没有所述的那么好,这种情况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答案】T【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这样一种情形,因此,它有时被称为隐藏信息问题。
购车者无法知道汽车的所有质量信息,售车者总是或多或少隐藏汽车的真实质量信息,购车市场是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
3.人寿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买人寿保险的人们比没有买的容易得病的可能性,这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答案】T【解析】在购买保险时,人们并没有提供容易得病的可能性,即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隐瞒了相关的信息,是隐藏信息问题,即逆向选择。
4.在具有分离均衡的市场里,不同种类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种类的行为。
()【答案】T【解析】在分离均衡的市场中,信号能够成功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为人,即不同类型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行为。
5.买者较少知道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会出现劣质品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
()【答案】T【解析】因为买者主要是根据自己对该市场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计算自己的出价,而这一价格一定低于高质量产品卖者所意愿的价格,因此高质量的产品不会在该市场上出售,市场上只有低质量产品,即劣质品驱逐出优质品。
6.逆向选择一定是由事先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答案】T【解析】事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称隐蔽型式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即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又称隐蔽行动问题。
7.道德风险是由隐蔽信息引起的。
()【答案】F【解析】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因此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章节题库第34章福利1.由阿罗不可能定理,不可能找到一个满足完全性、反身性及传递性的社会选择机制。
()【答案】F【解析】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一个满足完全性、反身性及传递性的社会选择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统治:所有的社会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
2.效用可能性边界是生产可能性集的边界。
()【答案】F【解析】效用可能性边界表示帕累托有效配置所对应的效用水平的集合;而生产可能性边界则是技术和投入数量给定的情况下两种产品可能实现的产出集合。
前者是消费者在既定效用水平的消费组合,后者是生产者既定产量下的产品组合,两者属于不同领域的概念,因此,不能说效用可能性边界是生产可能性集的边界。
3.如果某一社会福利函数是每个人效用的增函数,那么使该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配置一定是帕累托最优。
()【答案】T【解析】假设某种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配置不是帕累托最优,那么存在至少一种帕累托改善使得一部分人的效用不变而另一部分人的效用增加,从而使得社会函数增加。
这与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相矛盾。
4.对某个人来说,比初始配置更差的配置不可能是帕累托有效的。
()【答案】T【解析】如果交换后的配置比初始配置更差,对个人而言,至少存在一个帕累托改善,因此,该配置不可能是帕累托有效的。
5.来自平等分配的竞争均衡必然是一个公平配置,公平配置也必然是平等分配的竞争均衡。
()【答案】F【解析】来自平等分配的竞争均衡必然是一个公平配置,因为所有人都具有相同价值的初始禀赋,通过追求自身最大效用的过程所达到的竞争性均衡必然是一个公平配置。
但是公平配置的结果可能来自于很多过程,例如直接给予两个消费者最后的公平配置消费束,而不是将两种商品都均等分给两人并且让两人达到竞争均衡。
6.将社会资源平均分配是帕累托有效的。
()【答案】F【解析】帕累托有效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不使一方境况变坏的情况下,就不能使另一方的境况变好,它是一种无可改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