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不确定性)【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37.66 KB
- 文档页数:4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记第1章市场1.1 复习笔记1最优化和均衡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
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保留价格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
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3)市场需求曲线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4)市场供给曲线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1)竞争市场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
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只对两个“静态”均衡做比较,而不关心市场从一种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如何,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分析。
第38章不对称信息1.考虑本章二手车市场的模型,由市场均衡时的交易产生的最大消费者剩余数量是多少?答:最大消费者剩余介于0到10000之间。
理由如下:因为消费者只知道市场上好车和次车各占一半,却并不清楚每辆车的具体情况,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0.5×1200+0.5×2400=1800(美元)这样好车的所有者将不愿意出售自己的汽车,所以好车被次车挤出了市场,结果市场上就只有次车出售,所以买者和买者的总剩余为:(1200-1000)×50=10000(美元)至于双方各自的剩余是多少,取决于买方和卖方势力的强弱,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则卖方的生产者剩余就是10000美元;反之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买方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0000美元。
2.在同样的模型中,通过把汽车随机地分配给出售者而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和第1题相比,哪种方法可以产生较大的剩余?答:(1)在本章二手车市场的模型中,通过把汽车随机地分配给销售者,消费者剩余介于0到30000之间。
这是因为:如果汽车是随机的分配给销售者,则销售者也不知道汽车的质量,从而卖方和买方对汽车的信息是一样的,于是卖方的最高要价就是0.5×1000+0.5×2000=1500(美元),而买者的出价是1800美元,所以买者和买者的总剩余为:(1800-1500)×100=30000(美元),至于双方各自的剩余是多少,取决于买方和卖方势力的强弱,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则卖方的生产者剩余就是30000;反之如果市场上卖方占优,买方的消费者剩余就是30000美元。
(2)第2题的方法可以产生较大的剩余。
特别是此时的总剩余和信息完全时的总剩余相同。
3.一个工人能够以c (x )=x 2/2的成本生产x 单位产品。
他在别处工作可以实现的效用水平是u _=0。
这个工人的最优雇佣劳动计划s (x )是什么?答:这个工人的最优雇佣劳动计划为:s (x )=x -1/2,理由如下:工人在给定的工资下最大化其收入,雇主则最大化其利润,即: (),max w K x s x - ①()21..max 2x s t s x x -②()21 2s x x u -≥(参与相容约束) ③把s (x )=wx +K 和u _=0代入②式,由 21max 2x wx K x +- 得:x =w ,将此式连同s (x )的表达式代入③式中,并令③式中的“≥”取“=”,得到:K =-w 2/2,将x 和k 关于w 的表达式一同代入①式中,解得:w =1,于是K =-1/2,所以s (x )=x -1/2。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第17章 测 度
1.当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男性船员和女性船员的幸存率都高于三等客舱乘客的幸存率。
然而,三等客舱乘客的整体幸存率高于船员的幸存率。
我们将这个现象称为什么? 答:辛普森悖论(Simpson’s paradox )是指在某条件下的两组数据,尽管分别讨论时都满足某种性质,没有明显的偏差,但整体考虑时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从而给出了存在偏差的印象。
显然,本题中的现象就是辛普森悖论。
2.假设你想检验在你投掷硬币时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等于1/2的假说。
你投掷了5次硬币,每次都出现硬币正面。
如果出现硬币正面的真正概率是1/2,你能看到连续5次投掷硬币都出现硬币正面的可能性有多大?
答:如果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是1/2,那么第一次投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1/2,第
二、三、四、五次投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均为1/2,“连续5次投掷硬币”是独立重复实验。
所以,连续5次投掷硬币都出现硬币正面的概率=(1/2)5=1/32=0.03125。
3.假设我们估计的需求函数的形式为x =e c +bp ,其中,p 表示价格,x 表示消费量,b 是参数。
这种函数形式被称为什么?
答:对估计的需求函数形式x =e c +bp 两边分别取对数,得:ln (x )=c +bp 因此,x =e c +bp 为半对数函数ln (x )=c +bp 的单调变换,也称为半对数函数。
第38章 不对称信息一、判断题1.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人们买了房子火灾保险后放火烧房的可能性,这就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 )【答案】T【解析】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
因此,它有时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
购买保险后放火烧房属于隐藏行动问题,是道德风险的典型例子。
2.人们选择的汽车总是没有所述的那么好,这种情况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这样一种情形,因此,它有时被称为隐藏信息问题。
购车者无法知道汽车的所有质量信息,售车者总是或多或少隐藏汽车的真实质量信息,购车市场是逆向选择的典型例子。
3.人寿保险公司必须考虑买人寿保险的人们比没有买的容易得病的可能性,这是逆向选择的例子。
( )【答案】T【解析】在购买保险时,人们并没有提供容易得病的可能性,即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隐瞒了相关的信息,是隐藏信息问题,即逆向选择。
4.在具有分离均衡的市场里,不同种类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种类的行为。
( )【答案】T【解析】在分离均衡的市场中,信号能够成功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为人,即不同类型的行为人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行为。
5.买者较少知道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会出现劣质品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
( )【答案】T【解析】因为买者主要是根据自己对该市场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计算自己的出价,而这一价格一定低于高质量产品卖者所意愿的价格,因此高质量的产品不会在该市场上出售,市场上只有低质量产品,即劣质品驱逐出优质品。
6.逆向选择一定是由事先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 )【答案】T【解析】事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称隐蔽型式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即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又称隐蔽行动问题。
7.道德风险是由隐蔽信息引起的。
( )【答案】F【解析】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因此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
第1章 市 场1.假设25个人的保留价格为500美元,第26个人持有的保留价格为200美元,需求曲线呈什么形状?答:此时需求曲线呈阶梯状。
具体的讲,当价格高于500美元时,需求为0,价格介于200美元到500美元之间时,需求为25套,当价格小于等于200美元时,需求为26套。
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0 500[0,25]50025 20050026 200p p Q p p >⎧⎪=⎪=⎨<<⎪⎪≤⎩相应的需求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租赁房屋的需求曲线2.在第1题中,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如果有26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又是多少?如果有25套住房可出租,均衡价格是多少?答:(1)假如只有24套住房可以出租,那么均衡价格为500美元。
这是因为:均衡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的纵坐标对应的就是均衡价格,如图1-2的A点所示。
特别的,图1-2中的需求曲线和图1-1相同。
(2)如果市场上有26套住房出租,均衡价格为0美元(含)到2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C点所示。
(3)如果只有25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为200美元(不含)到5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
理由同(1),如图1-2的B点所示。
图1-2 租赁房屋的供给和需求3.假定人们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答:保留价格是指对消费者而言,在此价格水平上,购买与不购买某一单位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它是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在此价格之上,消费者选择不购买,在此价格之下,购买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
假定消费者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对于某一特定的价格p,只有保留价格等于或高于p的消费者会购买有关商品,而保留价格低于p的消费者选择不购买。
价格p越高,保留价格大于p的消费者也越少;当价格p降低时,保留价格大于或等于p的消费者逐渐增多,购买的也就越多。
因此,当价格p下降时,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
第33章 生 产1.椰子的竞争价格是每磅6美元,而鱼的价格是每磅3美元,如果社会放弃1磅椰子,能够多生产多少磅鱼?答:包含两种物品的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的必要条件是:111222i i i i u x p T x p u x T x ∂∂∂∂==∂∂∂∂u i 是第i 个人的效用函数,i =1,…,N ,T (x 1,x 2)是产品的转换曲线(转换曲线就指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约束下,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集的边界)。
如果椰子和鱼的均衡价格分别是p 1=6,p 2=3,则:211122d 623d p x T xp x T x∂∂====∂∂ 这就是说社会放弃1磅椰子可以生产2磅鱼。
2.如图33-1中描述的厂商决定支付较高的工资,会发生什么情况?图33-1 利润最大化答:厂商提高工资会破坏市场均衡。
如图33-2所示,较高的工资会形成一条较陡的等利润线,这意味着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低于均衡产出水平,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比均衡时的低,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也更加陡峭,从而对椰子的需求高于均衡时的需求,劳动力的供给也比均衡时的高(这是因为高工资刺激了劳动的供给),所以整个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图33-2 非均衡的经济3.从何种意义上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或是件坏事?答:(1)从效率的角度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
原因如下:达到竞争性均衡时,在均衡价格和初始禀赋的分配的条件下,每个个体都实现了利润或效用的最大化,所以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同时这也表明经济中不存在使任何人的情况改善而不影响其他任何人境况的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讲竞争性均衡对一个经济是件好事情。
(2)从公平和社会福利的角度讲,竞争均衡对一个经济未必是件好事。
比如说,可以通过对初始分配的调整,使得市场达到均衡时,少数人拥有整个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其余的大多数人只占有全部资源的一小部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同时对于给定的社会福利评判标准,所有帕累托有效分配构成的集合——契约曲线上的点,并不都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第4章效用1.一个效用函数自乘奇数次是单调变换。
那么该效用函数自乘偶数次还是单调变换吗?(提示:考虑f(u)=u2这种情况)答:一个效用函数自乘偶数次后还是不是单调变换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取值。
分析如下:通常情况下,u=u(x1,x2)≥0,因此f(u)=u2是(正的)单调变换,也就是说f(u)=u2是单调递增的函数。
但是,也有可能存在u=u(x1,x2)≤0的情况。
比如,给某消费者两种商品,但这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在这种情形下,他的效用不可能为正,即u=u(x1,x2)≤0。
所以,该情形下f(u)=u2就不是(正的)单调变换。
根据分析需要,不考虑负单调变换的情形。
2.下面哪些是单调变换?(1)u=2v-13;(2)u=-1/v2;(3)u=1/v2;(4)u=lnv;(5)u=-e-v;(6)u=v2;(7)u=v2,v>0;(8)u=v2,v<0。
答:(1)是(正的)单调变换。
(2)在v>0时是单调变换,v<0时不是单调变换。
(3)在v>0时不是单调变换,v<0时是单调变换。
(4)是单调变换(此题暗含着v>0的假设,否则u=lnv无定义)。
(5)是单调变换。
(6)在v>0时是单调变换,v<0时不是单调变换。
(7)是单调变换。
(8)不是单调变换。
总结:单调变换的函数应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单调变换分为正单调变换和负单调变换,正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能同样代表原偏好,负单调变换后的效用函数不能代表原偏好;单调变换不影响效用函数的边际替代率。
3.如果偏好是单调的,经由原点的射线与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只会相交一次。
你能严格地证明这一点吗?(提示:如果它同某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两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证明:采用反证法,假设经过原点的射线方程为f(x)=ax(a>0),它同某无差异曲线相交于两点(x1,x2)和(y1,y2),由于(x1,x2)和(y1,y2)同在直线f(x)=ax 上,所以在x1>y1,x2>y2和x1<y1,x2<y2之中,必有其一成立,不妨假设是x1>y1,x2>y2,根据偏好的单调性,这就意味着(x1,x2)≻(y1,y2),这就和(x1,x2)与(y1,y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相矛盾。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记第1章市场1.1 复习笔记1最优化和均衡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
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保留价格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
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3)市场需求曲线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4)市场供给曲线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1)竞争市场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
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比较静态分析只对两个“静态”均衡做比较,而不关心市场从一种均衡状态达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如何,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分析。
第37章 公共物品一、判断题1.考虑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无法确定。
( )【答案】F【解析】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的必要条件是:各消费者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提供该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确定与每个人的偏好无关。
2.如果消费者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每个人都会同意公共物品的恰当数量。
( )【答案】F【解析】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每个人都会同意自己所认为的公共物品的恰当数量,但是每个人认为的公共物品数量是不同的。
3.根据投票表决决定的公共物品供给量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
( )【答案】F【解析】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最终选择出的结果是中位数支出水平,而这一支出水平未必是公共物品的恰当数量。
4.为促使污染人有效地减少污染而向污染人征收的税收叫做克拉克税。
( )【答案】F【解析】为促使污染为促使污染人有效地减少污染而向污染人征收的税收叫做庇古税。
5.边际利益—边际成本分析法通常在实践中难以直接应用,因为存在外溢作用的情况下很难计算公共产品所带来的全部利益或成本。
( )【答案】T【解析】公共产品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因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收益增加,私人收益无法弥补私人成本,因此衡量全部利益和成本的困难程度增加,从而导致边际利益‐边际成本分析法难以直接应用。
6.在克拉克机制下,诚实是行为人的最佳选择。
( )【答案】T【解析】公共物品决策使用的格罗夫斯—克拉克机制,行为人希望决策者最大化他自己的真实效用和旁支付的总和,行为人确信,当报告自己真实的效用时,决策者就会作出最大化上述总和的选择。
既然每个行为人都希望最大化自己的真实效用,因而每个行为人也就希望报告自己的真实效用,因此诚实是行为人的最佳选择。
7.公共物品的提供,如果没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是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的。
( )【答案】F【解析】公共物品的提供并非一定要有政府出钱或者出面组织才可以有效解决。
第3章偏好1.如果在(x1,x2)和(y1,y2)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却选择了(x1,x2),那么,能否得出(x1,x2)≻(y1,y2)的结论?答:不能得出(x1,x2)≻(y1,y2)的结论。
理由如下:从最优化原理,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够买得起的最佳商品束,就性状良好的偏好而言,即如果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严格凸性的,此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束是唯一的,消费者在(y1,y2)可以消费得起的情况下选择了(x1,x2),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x1,x2)≻(y1,y2)。
但就一般的情况而言,消费者的最优商品束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消费者在(y1,y2)可得的情况下选择了(x1,x2)时,消费者也可能对二者是无差异的。
因此,对于一般的情况只能得出结论(x1,x2)≻(y1,y2)。
2.考虑一下包括A、B、C的一组人,以及“A至少与B一样高”中的“至少一样高”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吗?是完备的吗?答:(1)这种关系是传递的。
比如说A至少与B一样高,B至少与C一样高,这就是说A不会比B矮,B不会比C矮,所以A肯定不会比C矮,即A与C至少一样高。
(2)这一关系也是完备的,因为任何两个人的身高都具备可比性。
3.取同样一组人,然后考虑一下“的确比……高”这样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是传递的吗?反身的吗?完备的吗?答:这种关系是传递的,但不是反身的和完备的。
分析如下:在消费者理论中,对消费者的偏好有三个公理性假设,完备性(任何两个商品束之间都是可以比较的);反身性(任何商品束与同样的商品束相比至少是同样好的);传递性(如果消费者喜爱X消费束胜过Y,喜爱Y消费束胜过Z消费束,那么可以认为消费者喜爱X消费束胜过Z消费束)。
易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满足传递性但不满足完备性与反身性。
因为不能说一个人“自己的确比自己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反身性;同时,并不是任意一个人的身高都高于另一个人,有可能它们两个一样高,所以“的确比……高”这种关系不满足完备性。
第34章福利1.假定一个配置x被认为比另一个配置y更为社会所偏好,仅当每个人都偏好x胜过偏好y。
(有时这被叫做帕累托顺序,因为它同帕累托效率概念密切关联。
)它作为社会决策的规则有何不足之处呢?答:这一规则的不足之处在于有许多配置不能相互比较,换言之,这一比较规则不具有完备性。
例如:有甲,乙,丙三人,他们对A,B,C三种物品的偏好顺序如表34-1所示(数字越小表明此人越偏好该商品)。
表34-1 社会偏好的不完备性显然,按照这一规则,物品A和B之间就不能相互比较。
2.罗尔斯福利函数只计算境况最差的行为人的福利水平。
与罗尔斯福利函数相反的是所谓的“尼采”福利函数——一种表明配置的值只取决于处境最好的行为人的福利水平的福利函数。
“尼采”福利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答:“尼采”福利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就是:W(u1,…,u n)=max{u1,…,u n}。
3.假定效用可能性集是个凸集,消费者只关心自己的消费。
哪种配置能代表尼采福利函数的最大福利?答:因为尼采福利函数只关心境况最好的那个人。
所以当把所有的资源都配置给某一个人时,就可以使这个消费者群体的效用最大化。
4.假定一种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率的,每个个人只关心自己的消费。
按正文描述的意义证明必存在某些不妒忌他人的个人。
(这个问题要动一番脑子,但是值得。
)证明:采用反证法。
对于一个帕累托有效的经济系统,如果每个人都“妒忌”其他某个人,创建一个“谁妒忌谁”的名单。
例如A“妒忌”B,B又“妒忌”C,我们最终要找到那个出现在名单最前列的人,假定循环为“C妒忌D,D妒忌E,E妒忌C。
”再假定有以下交易:C得到了D的东西,D得到了E的东西,E得到了C的东西。
这样循环中的每个人都得到了他偏爱的组合,于是每个人的境况都得到了改善,但这显然与最初的分配是帕累托有效相矛盾。
5.安排选举日程的能力常常是一笔很可观的资产。
假定社会偏好由成对方式的大多数投票决定,且表34-2所示的偏好成立,通过制定一个导致配置y取胜的选举日程来证明这个事实。
第29章博弈论1.考虑重复囚徒博弈中的针锋相对策略。
假设当一个参与人意在采取合作策略时却因疏忽而选择了背叛策略,如果接下来两个参与人继续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结果会怎么样?答:针锋相对的策略是指博弈双方的每一方都采取另一方在前一局的策略。
所以如果博弈双方之前一直采取合作策略,而在某一局,第1个参与者在他打算采取合作策略的时候出了差错而采取了背叛策略,那么第2个参与者在下一局将以背叛策略作为对第1个参与人在本局采取背叛策略的反应。
然后第1个参与人又以背叛策略作出反应,因此每个参与人都不断地以背叛策略作为对另一个参与人采取的背叛策略的反应。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博弈中某个选手不慎犯错,他应该及时沟通,否则大家将一直背叛到底,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下,以牙还牙不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2.占优策略均衡总是纳什均衡吗?纳什均衡总是占优策略均衡吗?答:第一问正确;第二问错误。
在静态博弈中,一个参与人采取占优策略(行动)时不用考虑其对手的策略(行动),这样如果所有参与人都采取占优策略,将会出现给定对方的策略,他采取的正是最优策略的情况,从而形成纳什均衡。
不过并非所有的纳什均衡都是占优均衡,一个反例如表29-1所示。
表29-1 非占优均衡的纳什均衡该博弈有惟一的纳什均衡(0,0),对A而言,“上”并非其占优策略,同样,“左”也不是B的占优策略。
3.假定你的对手没有采取纳什均衡策略。
那么,你还应该选择纳什均衡策略吗?答:不一定选择纳什均衡策略。
因为一个人的纳什均衡策略,只有在其对手采用纳什均衡策略时才是最优的,但是如果对手不这么做,那么,己方就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4.我们知道,一次性的囚徒困境博弈所实现的占优纳什均衡策略是帕累托低效率的。
假设允许两名囚徒在服刑期满后可以相互进行报复。
正式地,这将影响到博弈的哪个方面?它会导致帕累托有效率的结果吗?答:如果允许囚徒报复,则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有可能导致帕累托有效的结果出现。
内容简介知择学习⽹网的范⾥里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范⾥里里安所著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行了了整理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和相关资料料对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行了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知识考点。
为了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了国内外的⼤大量量相关试题、作业和习题,精选了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行了了延伸和归纳。
第2章预算约束2.1 复习笔记1 预算约束(1) 预算线假设市场上有 n 种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可以消费的该商品的数量量和当前的收⼊入分另 p i、xi和 m,i=1,…., 则此消费者的预算线为假设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因为我们常常把其中的⼀一种商品看作是消费者除另外⼀一种商品外想要消费的其他⼀一切东⻄西的代表,此时的预算线为:p1x1+p2x2=m。
整理理可得:其斜率为-p1/p2, 它的经济学含义是:市场愿意⽤用商品 1 来“替代”商品 2 的⽐比率。
预算线的斜率也可以⽤用来度量量消费商品 1 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即为了了多消费 1 单位的商所必须放弃的商品 2 的数量量。
因为在市场条件的约束下,消费者如果要增加⼀一单位商品 1 的消费,则必须减少 p1/p2单位商品 2 的消费或潜在消费。
(2) 预算集预算由在特定价格和收⼊入下能够负担的所有消费束组成,即消费者在当前收⼊入条件和价格⽔水平下,可以消费的各种商品的组合,表达式为:可以看出,预算线是预算约束的外边界。
(3) 预算线的变动图 2-1 所示的是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增加收⼊入会增加横纵截距⽽而不不会影响预算线斜率,即预算线向外平⾏行行移动。
第27章要素市场
1.垄断厂商决不会在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地方生产,买方垄断厂商会在要素供给无弹性的地方经营吗?
答:可以,因为买方垄断厂商可以在任何供给弹性水平上生产。
理由如下:对于买方垄断的市场,恒有:
MR·MP=MC=w(x)[1+1/εS]
所以在买方垄断的市场上对要素供给弹性无限制。
但是由于εS>0,MP>0,所以MR >0,因此厂商必须在边际收益大于零的地方生产。
2.在最低工资的例子中,如果劳动市场由买方垄断厂商支配,并且政府规定的工资高于竞争性工资,那么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总的来讲,这会引起失业。
具体分析如下:
如图27-1所示,假设政府的最低工资是w g,如果w c≤w g,由于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这会引起失业;而且此时社会的总就业的工人数有可能小于买方垄断厂商支配时雇佣的工人数。
图27-1 最低工资引起买方垄断市场失业
3.在对上游垄断厂商和下游垄断厂商的考察中,我们推导出了总产量的表达式。
均衡价格p和k的合宜表达式又是什么呢?
答:由于产量为:y=(a-c)/(4b),则产品的价格为:
p(y)=a-by=3a/4+c/4
又因为要素的需求函数是x=(a-k)/2b,以及y=x(这是下游厂商的生产函数),就得到:
k=a-2bx=a/2+c/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x=(a-c)/(4b)。
第35章外部效应1.产权的界定消除了外部效应问题,是对还是错?答:这个说法正确。
理由如下:之所以会产生外在性是因为一个消费者或企业的行为影响到了另一个消费者或企业,而这种影响又不能通过价格机制(交易)发生作用,而在明晰产权的同时,也就对初始禀赋进行了分配,从而使得价格机制发生作用,整个经济系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帕累托最优,进而消除了外部效应。
2.拟线性偏好消除了划分产权的分配后果,是对还是错?答:这个说法错误。
一般来讲,只要产权界定明确,行为人之间的交易就能导致外在性的有效配置,尽管如此,有效解中产生的外部效应的数量,还是与产权的分配有关的,但一个特例是,当行为人的偏好是拟线性的时候,每个有效解都会有相同数量的外部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效解中其他商品的分配与产权的分配无关。
如图35-1所示。
图35-1 拟线性偏好的帕累托有效配置集是一条直线图35-1中,由于两个吸烟者各自的无差异曲线都是水平地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的,所以相互间切点的轨迹——即帕累托有效配置集是一条水平线。
这意味着在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中,吸烟量都是相同的;但是在不同的产权分配下,行为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却是不同的。
3.列举其他一些正、负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外部效应的例子。
答:例如,一个人晚上睡觉时打鼾,影响了别人的休息,这就是一个负的外部消费效应。
一个人经常打扫寝室卫生,使大家生活舒畅,就是一个正的外部效应。
生产方面,化工厂的生产污染了河流,影响了下游养鱼专业户的鱼场,这就是负的外部效应。
4.假设政府要控制公地的使用,有哪些办法可以实现有效的使用水平?答:方法一:出售放牧权。
假定放牧权的价格是T,则对每个牧民而言,只要f(c)/c -a-T/c≥0,即f(c)-ac-T≥0,他就会不断地增加牛的数量,所以令T=f(c*)-ac*,这样当c≠c*时,每个牧民都会亏损。
只有c=c*时,才会获得零利润。
所以最终的牛的数量是c*。
方法二:征税,每头牛的税率是t,并假设牛的有效数量是c*,则只要f(c)/c-a-t >0时,牧民就会不断的增加牛的数量,所以为了达到有效数量,令t=f(c*)/c*-a即可。
第12章不确定性
1.在图12-1中,如何才能达到禀赋点左边的消费点?
答:禀赋左边的点意味着在好的状态下有更多的收益,而在坏的状态下遭受更大的损失。
与购买保险以规避风险相比,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可能是保险的出售者。
也就是说,在好的状态下,他将收到保费,而在坏的情况下,他将赔偿别人的损失。
图12-1 购买保险时的预算线
2.下面哪一个效用函数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
(1)u(c1,c2,π1,π2)=a(π1c1+π2c2)(此处应该有a>0的条件);
(2)u(c1,c2,π1,π2)=π1c1+π2c22;
(3)u(c1,c2,π1,π2)=π1lnc1+π2lnc2+17。
答:(1)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可将u(c1,c2,π1,π2)=a(π1c1+π2c2)看
成由标准期望效用函数经过正仿射变换u(z)=az+b而得到(只不过此处b=0)。
(2)不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因为它不是标准的期望效用函数,也无法从某期望效用函数经过正仿射单调变换得到。
(3)具有期望效用函数的性质,可将u(c1,c2,π1,π2)=π1lnc1+π2lnc2+17看成由标准期望效用函数经过正仿射变换u(z)=az+b而得到,其中a=1,b=17。
如果效用函数u(x)满足u(c1,c2,π1,π2)=a[π1v(c1)+π2v(c2)]+b,就说u(x)具有预期效用函数的性质,这里v(x)是普通的效用函数。
根据这个定义,容易得到(1),(2),(3)的结论。
3.一个厌恶风险的人要在以下两种情形之间进行选择:他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有75%的概率得到100美元;或者,他可以确定地得到325美元。
他将怎样选择?
答:此人会选择第二种情形。
因为第一种选择给消费者带来的预期收入为1000×25%+100×75%=325美元,但是对风险规避者而言,确定性收入带来的效用要大于在不确定的条件下相同的预期收入带给消费者的效用,即E u<u(E x)。
因此他不会选择第一种情形。
如图12-2所示,其中B点是325的固定收入对应的效用,A点是风险收入对应的效用,显然A点的效用低于B点。
图12-2 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
4.在第3题中,如果消费者可以确定地得到320美元,他又会如何选择?
答:在第3题中,如果消费者可以确定地得到320美元,那么他的选择与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有关。
这是因为此时消费者面临的是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问题,如果参与赌博,虽然面临更高的风险,但会有更多的收益,如果不参与赌博,虽然没有风险,但是只能得到较低的收益。
因此具体消费者如何选择取决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即消费者对风险的具体偏好形式)。
5.请绘制出这样一个效用函数,对于小额赌博,它显示的是偏好风险的行为。
而对于大额赌博,它显示的则是厌恶风险的行为。
答:风险偏好者的效用函数图形为凸向原点,而风险厌恶时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图形为凹向原点。
因此,对于小赌博时风险爱好、大赌博时风险厌恶的消费者,其效用函数如图12-3所示。
图12-3 小额赌博显示出偏好风险,大额赌博显示出厌恶风险的效用函数
6.为什么相对于火灾来说,在洪灾的情况下,相邻而居的人们更难以相互提供保险?
答:相对于火灾来讲,在洪灾的情况下,相邻而居的人们更难以相互提供保险是因为:对火灾来说,相邻而居的人同时遭受火灾的可能性较小,而在洪灾的情况下,相邻而居的人都会同时受损,因此在火灾的情况下,相邻而居的人可以通过损失的分摊实现自我保险;而面对洪灾,他们之间无法通过损失的分摊来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