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使用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10
请列举几个常用的mongodb操作命令
1. 插入数据命令
`db.collection.insertOne(document)`:向指定的集合中插入一个文档。
2. 查询数据命令
`db.collection.find(query, projection)`:查询指定集合中符合条件的文档。
3. 更新数据命令
`db.collection.updateOne(filter, update, options)`:更新指定集合中符合条件的第一个文档。
4. 删除数据命令
`db.collection.deleteOne(filter)`:删除指定集合中符合条件的第一个文档。
5. 创建索引命令
`db.collection.createIndex(keys, options)`:在指定集合中创建索引。
6. 聚合数据命令
`db.collection.aggregate(pipeline)`:执行聚合操作,根据指定条件对数据进行聚合操作。
7. 删除集合命令
`db.collection.drop()`:删除指定集合及其所有文档。
8. 查看集合命令
`show collections`:显示当前数据库中的所有集合。
9. 切换数据库命令
`use database`:切换当前使用的数据库到指定数据库。
10. 查看数据库列表命令
`show dbs`:显示当前MongoDB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库。
请注意,以上命令中的"collection"和"database"需要替换为实际使用的集合和数据库名称。
mongo的常用运维指令
- `use admin`:切换到管理员数据库。
- `db.runCommand({closeAllDatabases: 1})`:在线释放内存,该命令在 3.2 版本中已经被移除。
- `rs.status()`:查询复制集状态。
- `db.stats()`:查询指定库的状态,包括内存和磁盘的使用情况统计。
- `.stats()`:查询指定集合的具体信息。
- `db.version()`:查看数据库版本。
- `db.getCollectionNames()`:列出数据库中的所有集合。
- 集合数据的导出/导入。
- 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
- `db.serverStatus()`:查看服务器状态。
这些指令可以帮助你管理 MongoDB 数据库,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使用这些指令时,请确保你对 MongoDB 有足够的了解,并严格按照官方文档中的指导进行操作。
mongodbtemplate aggregates语法MongoDBTemplate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式来使用聚合操作。
它使用了聚合管道的概念,可以按照一系列的阶段操作对文档进行处理。
以下是MongoDBTemplate中使用聚合操作的一般语法:1. 定义聚合管道:Aggregation aggregation = newAggregation(stage1, stage2, ...);2. 当然,聚合阶段是可选的,你可以指定任意数量的聚合阶段。
比如:Aggregation aggregation = newAggregation(match(Criteria.where("age").gt(25)),group("gender").count().as("total"),sort(Sort.Direction.DESC, "total"));3. 执行聚合操作并获取结果:AggregationResults<OutputType> results = mongoTemplate.aggregate(aggregation, collectionName, OutputType.class);OutputType可以是任何你的结果document需要映射成的类。
聚合阶段(stage)是根据文档提供的API来创建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聚合阶段的例子:- match(Criteria criteria):用于筛选符合条件的文档。
- group("field").count().as("alias"):用于根据指定字段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组中文档的数量,并将结果存储在别名为"alias"的字段中。
- sort(Sort.Direction direction, String field):用于对文档进行排序,根据指定字段和排序方向进行排序。
mongo命令用法Mongo命令用法Mongo(全称为MongoDB)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开源数据库系统,它使用文档存储模式,能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Mongo 命令用法是使用Mongo时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Mongo命令用法。
一、连接数据库要使用Mongo命令与Mongo数据库进行交互,首先需要连接到Mongo 数据库。
可以使用mongo命令来建立与Mongo服务器的连接。
1. 打开终端窗口。
2. 输入命令mongo,按回车键。
这样就成功连接到了Mongo数据库。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学习更多与Mongo数据库交互的命令。
二、数据库操作Mongo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又可以包含多个集合(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操作命令。
1. 显示所有的数据库:show dbs这个命令将显示Mongo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库。
2. 切换到指定的数据库:use [database_name]这个命令将切换到指定的数据库。
如果该数据库不存在,Mongo将自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3. 显示当前所在的数据库:db这个命令将显示当前所在的数据库。
三、集合操作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集合,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集合操作命令。
1. 显示所有的集合:show collections这个命令将显示当前数据库中所有的集合。
2. 创建一个集合:db.createCollection("[collection_name]")这个命令将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新的集合。
3. 删除一个集合:db.[collection_name].drop()这个命令将删除当前数据库中指定的集合。
四、文档操作在Mongo数据库中,数据以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
每个文档都是一个键值对的有序集合。
1. 插入一个文档:db.[collection_name].insertOne({[field]: [value]})这个命令将在指定的集合中插入一个新的文档。
MongoDB_使用手册-中文版MongoDB 使用手册-中文版1:简介1.1 MongoDB 简介1.2 MongoDB 的优势1.3 安装 MongoDB1.4 启动和关闭 MongoDB2:数据库操作2.1 创建数据库2.2 切换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2.4 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2.5 数据库的访问控制3:集合操作3.1 创建集合3.2 删除集合3.3 查找集合3.4 更新集合3.5 排序和限制集合结果4:文档操作4.1 插入文档4.2 查询文档4.3 更新文档4.4 删除文档4.5 索引和性能优化5:聚合操作5.1 聚合管道5.2 查询优化技巧5.3 数据分析和处理6:数据备份和恢复6.1 数据备份策略6.2 数据恢复方法7:复制和分片7.1 复制集7.2 分片集群8:安全性和权限控制8.1 认证和授权8.2 数据加密8.3 安全配置建议9: MongoDB 驱动程序9.1 Python 驱动程序 9.2 Java 驱动程序9.3 Node:js 驱动程序 9.4 :NET 驱动程序10:性能调优10:1 集合级别的优化 10:2 查询优化10:3 索引优化10:4 内存和磁盘配置11:故障排除11.1 常见问题11.2 日志分析11.3 性能监控12: MongoDB 与关系型数据库的比较12.1 数据模型比较12.2 查询语言比较12.3 事务和一致性比较本文档涉及附件:1:示例代码文件:[附件1](附件1:zip)2:配置文件示例:[附件2](附件2:txt)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认证和授权:指通过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库的过程。
2:数据加密:指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的过程。
3:复制集:指一组 MongoDB 服务器的集合,其中包含主服务器(primary)和多个副本服务器(secondary),用于提供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支持。
mongodb的常用命令MongoDB是一款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BSON格式存储数据,具有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使用MongoDB时,常用的命令有很多,下面就介绍一些常用的MongoDB命令。
1. show dbs该命令用于显示当前MongoDB实例中所有的数据库。
在MongoDB中,一个实例中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集合。
使用该命令可以查看当前实例中有哪些数据库。
2. use db_name该命令用于切换数据库。
在MongoDB中,切换数据库的方式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需要使用use命令进行切换。
例如,use test可以切换到名为test的数据库。
3. show collections该命令用于显示当前数据库中所有的集合。
在MongoDB中,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集合,使用该命令可以查看当前数据库中有哪些集合。
4. db.collection.find()该命令用于查询集合中的数据。
在MongoDB中,可以使用db.collection.find()命令查询集合中的数据。
例如,ers.find()可以查询名为users的集合中的所有数据。
5. db.collection.insert()该命令用于向集合中插入数据。
在MongoDB中,可以使用db.collection.insert()命令向集合中插入数据。
例如,ers.insert({name:"Tom",age:20})可以向名为users的集合中插入一条数据,该数据包含name和age两个字段。
6. db.collection.update()该命令用于更新集合中的数据。
在MongoDB中,可以使用db.collection.update()命令更新集合中的数据。
例如,ers.update({name:"Tom"},{$set:{age:30}})可以将名为Tom 的用户的年龄更新为30岁。
简搭开源版使用手册简搭是一款开源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它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式来创建和部署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本手册将向您介绍如何使用简搭开源版,包括安装、配置和常用功能的使用。
1. 安装简搭开源版首先,在您的计算机上安装所需的软件环境,包括 Node.js 和 MongoDB。
然后,下载简搭开源版的安装包,并按照安装指导完成安装过程。
安装完成后,您将可以启动简搭开源版的服务器。
2. 配置简搭开源版在启动服务器之前,您需要进行一些配置。
打开配置文件,指定数据库连接信息和其他运行时参数。
确保您的配置与您的环境一致,并保存配置文件。
在配置完成后,您可以启动简搭开源版的服务器,并访问 web 界面。
3. 创建应用程序在简搭开源版的 web 界面中,您可以使用低代码方式来创建应用程序。
选择适合您需求的模板或者自定义设计,添加所需的页面和组件,并定义数据模型和业务逻辑。
简搭开源版提供了丰富的组件库和界面设计器,使您可以快速构建应用程序。
4. 部署应用程序在应用程序开发完成后,您可以选择部署应用程序到指定的服务器或云平台。
简搭开源版支持将应用程序打包成可部署的文件,并提供了部署向导来帮助您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
根据您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部署选项,按照向导的指导完成部署过程。
5. 管理应用程序一旦您的应用程序部署成功,您可以使用简搭开源版的管理界面来监控和管理应用程序。
您可以查看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并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更改或升级。
简搭开源版还支持团队协作和版本控制,使多人合作开发变得更加便捷。
总结:简搭开源版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使创建和部署应用程序变得简单快捷。
本手册提供了安装、配置、创建、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的详细指导,帮助您快速上手并发挥简搭开源版的全部潜力。
祝您在使用简搭开源版时取得成功!。
MongoDB 使用手册-中文版目录第1章MONGODB简介 (4)1.1功能特点 (4)1.2适用范围 (4)第2章MONGODB下载及安装 (5)2.1下载地址 (5)2.2安装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MONGODB语法.. (6)3.1基本命令 (6)3.1.1.启动mongodb (6)3.1.2.停止mongodb (6)3.2SQL语法 (7)3.2.1.基本操作 (7)3.2.2.数据集操作 (8)第4章JAVA操作MONGODB (10)4.1正在整理中 (10)第5章其它 (10)5.1正在整理中 (10)第1章MongoDB简介1.1功能特点官方网址:/MongoDB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开源项目。
由C++语言编写,旨在为WEB应用提供可护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它的特点是可扩展,高性能,易使用,模式自由,存储数据非常方便等,主要功能特性有:◆面向文档存储:(类JSON数据模式简单而强大)。
◆高效的传统存储方式:支持二进制数据及大型对象(如照片和视频)。
◆复制及自动故障转移:Mongo数据库支持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复制,支持主-从模式及服务器之间的相互复制。
◆Auto-Sharding自动分片支持云级扩展性(处于早期alpha阶段):自动分片功能支持水平的数据库集群,可动态添加额外的机器。
◆动态查询:它支持丰富的查询表达式。
查询指令使用JSON形式的标记,可轻易查询文档中内嵌的对象及数组。
◆全索引支持:包括文档内嵌对象及数组。
Mongo的查询优化器会分析查询表达式,并生成一个高效的查询计划。
◆支持RUBY,PYTHON,JA V A,C++,PHP等多种语言。
一、介绍mongodb的aggregate功能1.1 mongodb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旨在为WEB 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1.2 aggregate是mongodb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它可以进行数据的分组、筛选、排序等操作,还可以进行数据汇总操作,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
二、为什么需要使用aggregate进行汇总条数2.1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的情况,比如统计某个条件下的数据条数,求和,平均值等。
而aggregate功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它能够高效地对数据进行聚合操作,让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汇总数据。
2.2 使用aggregate进行汇总条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发现数据的规律,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使用aggregate进行汇总条数的具体操作3.1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聚合管道(pipeline),聚合管道是aggregate操作的关键部分,它是一系列的数据处理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分组、排序等。
3.2 在聚合管道中,我们可以使用$group操作符对数据进行分组汇总。
$group操作符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并可以对每个分组进行计数汇总。
3.3 除了$group操作符,我们还可以使用$count操作符对数据进行计数汇总。
$count操作符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计数,无需进行分组操作。
四、使用示例4.1 假设我们有一个名为"orders"的集合,其中包含了订单相关的数据,我们想要统计每个用户的订单数量。
4.2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aggregate查询来实现这一目的:db.orders.aggregate([{$group: {_id: "$user_id",totalOrders: {$sum: 1}}}])五、总结5.1 通过上述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到使用aggregate进行汇总条数是非常简单而高效的。
mongodb的配置⽂件详解()以下页⾯描述了MongoDB 4.0中可⽤的配置选项。
有关其他版本MongoDB的配置⽂件选项,请参阅相应版本的MongoDB⼿册。
配置⽂件您可以使⽤配置⽂件在启动时配置和实例。
配置⽂件包含与命令⾏选项等效的设置。
请参阅。
使⽤配置⽂件可以简化管理和选项,尤其适⽤于⼤规模部署。
您还可以向配置⽂件添加注释以解释服务器的设置。
在Linux上,/etc/mongod.conf使⽤包管理器安装MongoDB时会包含默认配置⽂件。
在Windows上,安装期间包含默认配置⽂件。
<install directory>/bin/mongod.cfg在macOS上,安装不包含默认配置⽂件; 相反,要使⽤配置⽂件,请创建⼀个⽂件。
⽂件格式在2.6版中更改: MongoDB 2.6引⼊了基于YAML的配置⽂件格式。
的仍是向后兼容性。
MongoDB配置⽂件使⽤格式。
以下⽰例配置⽂件包含可以适应本地配置的⼏个设置:注意YAML不⽀持缩进的制表符:使⽤空格代替。
复制systemLog:destination: filepath: "/var/log/mongodb/mongod.log"logAppend: truestorage:journal:enabled: trueprocessManagement:fork: truenet:bindIp: 127.0.0.1port: 27017setParameter: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 false...包括在官⽅的MongoDB包的Linux软件包init脚本依赖于特定的值,和。
如果在默认配置⽂件中修改这些设置,则可能⽆法启动。
YAML是的超集。
使⽤配置⽂件要配置或使⽤配置⽂件,请使⽤--config选项或-f选项指定配置⽂件,如以下⽰例所⽰:例如,以下⽤途:复制mongod --config /etc/mongod.confmongos --config /etc/mongos.conf您还可以使⽤-f别名指定配置⽂件,如下所⽰:复制mongod -f /etc/mongod.confmongos -f /etc/mongos.conf如果您从软件包安装并使⽤系统的启动了MongoDB ,那么您已经在使⽤配置⽂件。
Navicat for MongoDB是一个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工具,用于管理和开发MongoDB数据库。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用法:1. 安装Navicat for MongoDB:首先,您需要下载并安装Navicat for MongoDB 到您的计算机上。
安装过程通常很简单,遵循安装向导的指示即可完成安装。
2. 连接到MongoDB服务器:打开Navicat for MongoDB,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输入您的MongoDB服务器的详细信息,包括主机名、端口、认证信息等。
3. 数据库管理:通过Navicat,您可以方便地查看数据库列表,创建新的数据库,或者删除现有数据库。
还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
4. 集合管理:在选定的数据库中,您可以查看和管理集合(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
可以创建、删除集合,或者对集合进行重命名。
5. 文档操作:Navicat for MongoDB允许您查看、编辑、添加和删除集合中的文档(记录)。
这可以通过直观的界面完成,无需编写MongoDB查询语句。
6. 查询构建器:如果您熟悉SQL,可以使用查询构建器来构建MongoDB查询。
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您生成等效的MongoDB查询语句。
7. 数据导入导出:Navicat for MongoDB提供了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支持多种格式,如JSON、CSV等,使得数据迁移和备份变得更加容易。
8. 用户管理:您可以使用Navicat来管理MongoDB的用户和角色,包括创建新用户、分配角色和权限等。
9. 监控和优化:Navicat for MongoDB提供了监控数据库性能的工具,帮助您识别和解决性能问题。
10. 可视化工具:Navicat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和统计数据,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和性能指标。
Navicat for MongoDB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简化了MongoDB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任务,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得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工作。
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Mongodb 软件适配手册目录目录 (I)1概述 (2)1.1系统概述 (2)1.2环境概述 (2)1.3MONGODB 软件简介 (2)1.4MONGODB 特点 (2)1.5MONGODB 使用原理 (3)1.6MONGODB 数据逻辑结构 (3)2MONGODB 软件适配 (4)3MONGODB 常见操作 (4)1概述1.1系统概述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面向军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金融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等国家关键行业的服务器应用领域,突出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效数据处理、虚拟化等关键技术优势,针对关键业务构建的丰富高效、安全可靠的功能特性,兼容适配长城、联想、浪潮、华为、曙光等国内主流厂商的服务器整机产品,以及达梦、金仓、神通、南大通用等主要国产数据库和中创、金蝶、东方通等国产中间件,满足虚拟化、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服务器业务对操作系统在性能、安全性及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是一款具有高安全、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的自主可控服务器操作系统。
1.2环境概述1.3mongodb 软件简介MongoDB 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
由C++语言编写。
旨在为WEB 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
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json 的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Mongo 最大的特点是它支持的查询语言非常强大,其语法有点类似于面向对象的查询语言,几乎可以实现类似关系数据库单表查询的绝大部分功能,而且还支持对数据建立索引。
1.4Mongodb 特点●面向集合存储,易存储对象类型的数据;●模式自由;●支持动态查询;●支持完全索引,包含内部对象;●支持查询;●支持复制和故障恢复;●使用高效的二进制数据存储,包括大型对象(如视频等);●自动处理碎片,以支持云计算层次的扩展性;●支持RUBY,PYTHON,JAVA,C++,PHP,C#等多种语言;●文件存储格式为BSON(一种JSON 的扩展);●可通过网络访问。
mongo 参数MongoDB是一种开源的、基于文档的NoSQL数据库。
它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性能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MongoDB的一些重要参数及其功能和用法。
1. --dbpath: 这个参数指定了MongoDB数据库文件的存储路径。
默认情况下,数据文件存储在/data/db目录下。
通过使用--dbpath参数,我们可以指定一个自定义的数据库文件存储路径。
2. --port: 这个参数用于指定MongoDB服务器的端口号。
默认情况下,MongoDB服务器监听27017端口。
通过使用--port参数,我们可以指定一个不同的端口号。
3. --bind_ip: 这个参数用于指定MongoDB服务器绑定的IP地址。
默认情况下,MongoDB服务器会绑定所有可用的IP地址。
通过使用--bind_ip参数,我们可以指定只绑定特定的IP地址。
4. --auth: 这个参数用于启用MongoDB的身份验证机制。
当启用身份验证后,连接到MongoDB服务器的客户端必须提供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
这个参数对于保护数据库中敏感数据非常重要。
5. --slowms: 这个参数用于指定MongoDB慢查询的阈值。
当一个查询的执行时间超过指定的阈值时,MongoDB会将其记录为慢查询。
通过使用--slowms参数,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合适的阈值来监控慢查询。
6. --journal: 这个参数用于启用MongoDB的日志功能。
当启用日志功能后,MongoDB会将所有的写操作记录到日志文件中,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恢复。
这个参数对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持久性非常重要。
7. --replSet: 这个参数用于启用MongoDB的复制集功能。
复制集是一组相互关联的MongoDB服务器,其中一个服务器被称为主服务器,其余服务器被称为从服务器。
通过使用--replSet参数,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复制集并配置主从关系。
8. --shardsvr: 这个参数用于启用MongoDB的分片功能。
mongodb 详解
MongoDB是一个开源、跨平台、文档型的 NoSQL 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不是关系型数据库,而是面向文档的数据库。
MongoDB采用BSON (Binary JSON)格式来存储数据,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和嵌套数据结构,以及灵活的查询语言。
MongoDB的主要特点包括:
1. 高性能:MongoDB是基于内存存储,支持水平扩展,能够支持高
吞吐量和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
2. 灵活的数据模型:MongoDB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和嵌套数据结构,使得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更加方便和灵活。
3. 易扩展性:MongoDB支持水平扩展,能够通过添加更多的节点来
提高性能和可用性。
4. 高可用性:MongoDB支持自动故障转移、副本集和分片技术,提
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5. 开源:MongoDB是开源软件,社区活跃,有大量的文档和资源,
便于用户学习和使用。
6. 支持地理空间数据:MongoDB支持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和查询,能
够处理空间相关的数据,如地图、GPS等。
总之,MongoDB是一个非常强大、灵活、高效的数据存储平台,适用
于各种应用场景和行业。
它将 NoSQL 数据库带入了新一代。
mongoose手册"Mongoose" 是一个MongoDB 对象建模工具,用于异步环境。
它为MongoDB 提供了丰富的、优雅的API。
以下是Mongoose 的基本使用手册:1.安装与设置:o使用npm 安装mongoose: npm install mongooseo引入mongoose 模块: var mongoose = require('mongoose');2.连接到MongoDB 数据库:o使用mongoose.connect()方法连接到MongoDB 数据库。
例如:mongoose.connect('mongodb://localhost/test');3.定义Schema:o Schema 用于定义文档的结构。
例如:复制代码javascript`var userSchema = new mongoose.Schema({name: String,email: String,password: String});`4.创建Model:o使用mongoose.model()方法创建模型。
例如:var User =mongoose.model('User', userSchema);5.创建文档:o使用模型的create()方法创建文档。
例如:复制代码javascript`var newUser = new User({name: 'John Doe',email:'****************',password: 'secret'});newUser.save(function(err) {if (err) throw err;console.log('User saved successfully!');});`6.查询文档:o使用模型的find(), findOne(), findById()等方法查询文档。
一、介绍Morphia是一个基于Java的MongoDB持久化框架,它是用于简化MongoDB数据操作的工具之一。
在使用Morphia之前,首先需要安装MongoDB数据库,并且建立好相关的集合。
Morphia的使用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加简便地进行数据存储和检索操作。
本文将介绍Morphia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环境准备在开始使用Morphia之前,需要创建一个Java项目,并添加Morphia的依赖。
可以通过Maven进行依赖管理,在项目的pom.xml文件中添加以下依赖:```xml<dependency><groupId>org.mongodb.morphia</groupId><artifactId>morphia</artifactId><version>1.5.1</version></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mongodb</groupId><artifactId>mongo-java-driver</artifactId><version>3.12.7</version></dependency>```在项目中,还需要将MongoDB数据库的驱动包引入,并配置好数据库的连接信息。
三、实体类的定义在使用Morphia进行数据操作时,需要定义好相关的实体类,以便进行数据的映射。
可以通过注解的方式将实体类与MongoDB数据库中的集合进行映射。
例如:```javaEntity("users")public class User {Idprivate ObjectId id;private String username;private String password;// 省略其他属性和方法}```在上述代码中,使用了Morphia提供的Entity和Id注解,将User类与名为“users”的集合进行了映射。
MongoDB学习6:MongoDB的事务处理1.MongoDB的写操作事务写⼊策略 writeConcern语法:db.collection.insert({x: 1}, {writeConcern: {w: 1}})什么是writeConcern?writeConcern决定⼀个写操作落到多少个节点上才算成功,这决定了MongoDB是否成功写⼊数据。
writeConcern的取值有以下:0:发起写⼊操作,不关⼼是否成功(适⽤于性能要求⾼,但不关注正确性的场景)1-集群最⼤节点数:写操作需要被复制到指定节点数才算成功majority:写操作需要被复制到⼤多数节点上才算成功(适⽤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的场景,该选项会降低写⼊性能)all:复制到全部节点上才算成功发起写操作的程序将阻塞到写操作到达指定的节点数为⽌writeConcern的⾏为以3节点复制集为例:不做任何特定设置上图表⽰⼀个写操作进⼊后,直接写⼊主节点成功就返回了,后台会异步复制到从节点secondary1和secondary2。
但假如数据刚写⼊主节点后,从节点还没有复制数据,主节点就宕机了,此时MongoDB就可能出现丢失数据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参数 w:"majority"majority表⽰数据写⼊⼤多数(超半数)节点后才算成功。
此时如果主节点再发⽣宕机情况,那么从节点secondary1就会被选举为新的主节点,数据也没有丢失参数 w:"all"all表⽰确认全部节点写⼊成功后才返回。
这是⼀种最安全的写法,数据绝对不会丢失,但是如果有⼀个节点故障,那么就会发⽣阻塞⼀直等待参数 j:truej表⽰写⼊操作的journal持久化后才向客户端确认,取值有:true:写操作落到 journal ⽂件中才算成功false:写操作到达内存即算成功参数 wtimeout: 写⼊超时时间,仅w的值⼤于1时有效当指定{w: }时,数据需要成功写⼊n个节点才算成功,如果写⼊过程中有节点故障,可能导致这个条件⼀直不能满⾜,从⽽⼀直不能向客户端发送确认结果,针对这种情况,客户端可设置wtimeout选项来指定超时时间,当写⼊过程持续超过该时间仍未结束,则认为写⼊失败writeConcern测试以下测试在3个节点环境中db.test.insert({count:1},{writeConcern:{w:"majority"}})db.test.insert({count:1},{writeConcern:{w:3}})db.test.insert({count:1},{writeConcern:{w:4}}) # 报错:Not enough data-bearing nodesdb.test.insert({count:1},{writeConcern:{w:3,wtimeout:3000}}) # 超过3s未响应则不再等待直接返回slaveDelay:设置节点延迟时间(单位:s),延迟多久才会同步数据var conf = rs.confconf.members[2].salveDelay = 10 #设置节点3延迟10秒conf.members[2].priority=0 #设置了延迟的节点不能参与选举注意事项虽然多半数的 writeConcern都是安全的,但通常只会设置 majority,因为这是等待写⼊延迟时间最短的选择不要设置 writeConcern 等于总节点数,因为⼀旦有⼀个节点故障,所有写操作都会失败writeConcern 虽然会增加写操作的延迟时间,但并不会显著增加集群的压⼒,因此⽆论是否等待,写操作最终都会复制到所有节点上。
Nodejs后端开发技术手册Node.js后端开发技术手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应用程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Node.js作为一种基于JavaScript的服务器端框架,具有高效的I/O操作、事件驱动和非阻塞特性,成为了后端开发的热门选择。
本技术手册将为你详细介绍Node.js后端开发的相关技术及最佳实践。
一、 Node.js简介Node.js是基于Chrome V8引擎构建的JavaScript运行时环境,主要用于构建高性能的网络应用程序。
它采用事件驱动和非阻塞I/O模型,使得能够处理大量并发请求。
同时,Node.js还提供了丰富的内置模块和生态库,方便开发者编写高效、可扩展的应用程序。
1.1 安装Node.js在开始使用Node.js之前,首先需要安装Node.js运行环境。
你可以从Node.js官方网站下载直接安装包,根据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安装。
1.2 Hello World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Node.js程序示例,用于输出"Hello World"。
```javascriptconsole.log("Hello World");```通过命令行执行以上代码,你将看到输出结果为"Hello World"。
二、Express框架介绍在Node.js开发中,Express是最常用的Web应用程序框架之一。
它提供了简洁、灵活的路由和中间件管理,方便开发者构建高性能的Web应用程序。
2.1 安装Express使用Node.js的内置包管理工具npm可以方便地安装Express框架。
在命令行中执行以下命令即可完成安装:```npm install express```2.2 创建Express应用下面是一个简单的Express应用示例,用于创建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并监听3000端口:```javascript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const app = express();app.get('/', function(req, res){res.send('Hello Express');});app.listen(3000, function(){console.log('Server started on port 3000');});```通过执行以上代码,你将看到命令行输出"Server started on port 3000",表明服务器已成功启动。
云数据库 MongoDB 版运维指南··法律声明法律声明阿里云提醒您在阅读或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充分理解本法律声明各条款的内容。
如果您阅读或使用本文档,您的阅读或使用行为将被视为对本声明全部内容的认可。
1. 您应当通过阿里云网站或阿里云提供的其他授权通道下载、获取本文档,且仅能用于自身的合法合规的业务活动。
本文档的内容视为阿里云的保密信息,您应当严格遵守保密义务;未经阿里云事先书面同意,您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本手册内容或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使用。
2. 未经阿里云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公司或个人不得擅自摘抄、翻译、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不得以任何方式或途径进行传播和宣传。
3.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调整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有可能变更。
阿里云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下对本文档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并在阿里云授权通道中不时发布更新后的用户文档。
您应当实时关注用户文档的版本变更并通过阿里云授权渠道下载、获取最新版的用户文档。
4. 本文档仅作为用户使用阿里云产品及服务的参考性指引,阿里云以产品及服务的“现状”、“有缺陷”和“当前功能”的状态提供本文档。
阿里云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提供相应的介绍及操作指引,但阿里云在此明确声明对本文档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可靠性等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任何单位、公司或个人因为下载、使用或信赖本文档而发生任何差错或经济损失的,阿里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任何情况下,阿里云均不对任何间接性、后果性、惩戒性、偶然性、特殊性或刑罚性的损害,包括用户使用或信赖本文档而遭受的利润损失,承担责任(即使阿里云已被告知该等损失的可能性)。
5. 阿里云网站上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著作、产品、图片、档案、资讯、资料、网站架构、网站画面的安排、网页设计,均由阿里云和/或其关联公司依法拥有其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非经阿里云和/或其关联公司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修改、复制、公开传播、改变、散布、发行或公开发表阿里云网站、产品程序或内容。
mongodb readpreference 常规设置-回复MongoDB是一种开源、高性能、面向文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应用程序开发中。
其数据复制和读写操作的分布式特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MongoDB中,ReadPreference(读取偏好)是一个重要的设置,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优化读写操作的性能和可用性。
本文将解释MongoDB中ReadPreference的常规设置,并逐步回答与此相关的问题。
ReadPreference是MongoDB的一种设置,用于指定在读操作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服务器。
以下是MongoDB的常规设置。
1. primary(默认):只从主服务器读取数据。
这是默认设置,适用于大多数应用程序。
在该设置下,读操作只会从主服务器获取数据,确保读操作具有最新的数据副本。
但是,由于所有的读操作都集中在主服务器上,可能会导致主服务器的负载过高。
2. primaryPreferred:优先从主服务器读取数据,如果主服务器不可用,则从次要服务器读取数据。
在这种设置下,读操作首选主服务器,但如果主服务器不可用,则允许从次要服务器读取数据。
这样可以分散读操作的负载,并提高可用性。
3. secondary:只从次要服务器读取数据。
这种设置适用于对即时性要求不高的读操作,例如统计分析。
在这种设置下,读操作将只从次要服务器获取数据,而不会对主服务器造成额外的负载。
这在分布式环境中能够实现更好的读写分离。
4. secondaryPreferred:优先从次要服务器读取数据,如果次要服务器不可用,则从主服务器读取数据。
这是另一种读操作性能和可用性的平衡设置。
读操作优先考虑次要服务器,但如果次要服务器不可用,则会返回主服务器的数据。
5. nearest:从任何可用的服务器读取数据。
这种设置适用于对读操作的延迟要求不高的应用程序。
在这种设置下,读操作可以从任何可用的服务器获取数据,无论其是主服务器还是次要服务器。
MongoDB使用说明手册目录第1章MONGODB简介 (4)1.1功能特点 (4)1.2适用范围 (4)第2章MONGODB下载及安装 (5)2.1下载地址 (5)2.2安装方法 (5)第3章MONGODB语法 (6)3.1基本命令 (6)3.1.1.启动mongodb (6)3.1.2.停止mongodb (6)3.2SQL语法 (7)3.2.1.基本操作 (7)3.2.2.数据集操作 (8)第4章JAVA操作MONGODB (10)4.1正在整理中 (10)第5章其它 (10)5.1正在整理中 (10)第1章MongoDB简介1.1功能特点官方网址:/MongoDB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开源项目。
由C++语言编写,旨在为WEB应用提供可护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它的特点是可扩展,高性能,易使用,模式自由,存储数据非常方便等,主要功能特性有:◆面向文档存储:(类JSON数据模式简单而强大)。
◆高效的传统存储方式:支持二进制数据及大型对象(如照片和视频)。
◆复制及自动故障转移:Mongo数据库支持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复制,支持主-从模式及服务器之间的相互复制。
◆Auto-Sharding自动分片支持云级扩展性(处于早期alpha阶段):自动分片功能支持水平的数据库集群,可动态添加额外的机器。
◆动态查询:它支持丰富的查询表达式。
查询指令使用JSON形式的标记,可轻易查询文档中内嵌的对象及数组。
◆全索引支持:包括文档内嵌对象及数组。
Mongo的查询优化器会分析查询表达式,并生成一个高效的查询计划。
◆支持RUBY,PYTHON,JA V A,C++,PHP等多种语言。
1.2适用范围适用场景:◆适合实时的插入,更新与查询,并具备应用程序实时数据存储所需的复制及高度伸缩性。
◆适合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持久化缓存层。
◆适合由数十或数百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库。
因为Mongo已经包含对MapReduce引擎的内置支持。
◆Mongo的BSON数据格式非常适合文档化格式的存储及查询。
不适用场景:◆高度事务性的系统。
◆传统的商业智能应用。
◆级为复杂的SQL查询。
第2章MongoDB下载及安装2.1下载地址/downloads选择一个稳定的版本v1.4.5,如下图:2.2安装方法通过mongod –install命令把mongodb注册成为window service。
1)创建数据库存储目录;例如:d:\data\db2)通过命令行执行:d:\data\logs,以及添加方式记录。
数据目录为d:\data\db。
并且每个数据库将储存在一个单独的目录(--directoryperdb)】安装成功后,如下图:3)启动服务后,尝试是否可用,通过命令行进入%MONGODB_HOME%\bin下执行mongo.exe命令后出现如下图所示信息表示连接成功:第3章MongoDB语法3.1基本命令3.1.1.启动mongodbrun 直接启动:例如:mongod run--dbpath 指定存储目录启动:例如:mongod –dbpath = d:\ db--port 指定端口启动:(默认端口是:27017) 例如:mongod --port 12345。
3.1.2.停止mongodb在窗口模式中,可以直接使用Ctrl+C停止服务。
3.2SQL语法3.2.1.基本操作db.AddUser(username,password) 添加用户db.auth(usrename,password) 设置数据库连接验证db.cloneDataBase(fromhost) 从目标服务器克隆一个数据库mandHelp(name) returns the help for the commanddb.copyDatabase(fromdb,todb,fromhost) 复制数据库fromdb---源数据库名称,todb---目标数据库名称,fromhost---源数据库服务器地址db.createCollection(name,{size:3333,capped:333,max:88888}) 创建一个数据集,相当于一个表db.currentOp() 取消当前库的当前操作db.dropDataBase() 删除当前数据库db.eval(func,args) run code server-sidedb.getCollection(cname) 取得一个数据集合,同用法:db['cname'] or db.getCollenctionNames() 取得所有数据集合的名称列表db.getLastError() 返回最后一个错误的提示消息db.getLastErrorObj() 返回最后一个错误的对象db.getMongo() 取得当前服务器的连接对象get the serverdb.getMondo().setSlaveOk() allow this connection to read from then nonmaster membr of a replica pairdb.getName() 返回当操作数据库的名称db.getPrevError() 返回上一个错误对象db.getProfilingLevel()db.getReplicationInfo() 获得重复的数据db.getSisterDB(name) get the db at the same server as this onew db.killOp() 停止(杀死)在当前库的当前操作db.printCollectionStats() 返回当前库的数据集状态db.printReplicationInfo()db.printSlaveReplicationInfo()db.printShardingStatus() 返回当前数据库是否为共享数据库db.removeUser(username) 删除用户db.repairDatabase() 修复当前数据库db.resetError()db.runCommand(cmdObj) run a database command. if cmdObj is a string, turns it into {cmdObj:1}db.setProfilingLevel(level) 0=off,1=slow,2=alldb.shutdownServer() 关闭当前服务程序db.version() 返回当前程序的版本信息3.2.2.数据集(表)操作db.test.find({id:10}) 返回test数据集ID=10的数据集db.test.find({id:10}).count() 返回test数据集ID=10的数据总数db.test.find({id:10}).limit(2) 返回test数据集ID=10的数据集从第二条开始的数据集db.test.find({id:10}).skip(8) 返回test数据集ID=10的数据集从0到第八条的数据集db.test.find({id:10}).limit(2).skip(8) 返回test数据集ID=1=的数据集从第二条到第八条的数据db.test.find({id:10}).sort() 返回test数据集ID=10的排序数据集db.test.findOne([query]) 返回符合条件的一条数据db.test.getDB() 返回此数据集所属的数据库名称db.test.getIndexes() 返回些数据集的索引信息db.test.group({key:...,initial:...,reduce:...[,cond:...]})db.test.mapReduce(mayFunction,reduceFunction,<optional params>)db.test.remove(query) 在数据集中删除一条数据db.test.renameCollection(newName) 重命名些数据集名称db.test.save(obj) 往数据集中插入一条数据db.test.stats() 返回此数据集的状态db.test.storageSize() 返回此数据集的存储大小db.test.totalIndexSize() 返回此数据集的索引文件大小db.test.totalSize() 返回些数据集的总大小db.test.update(query,object[,upsert_bool]) 在此数据集中更新一条数据db.test.validate() 验证此数据集db.test.getShardVersion() 返回数据集共享版本号MongoDB语法与现有关系型数据库SQL语法比较MongoDB语法 MySql语法db.test.find({'name':'foobar'}) <==>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name='foobar'db.test.find() <==> select * from testdb.test.find({'ID':10}).count() <==> select count(*) from test where ID=10db.test.find().skip(10).limit(20) <==> select * from test limit 10,20db.test.find({'ID':{$in:[25,35,45]}}) <==>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in (25,35,45)db.test.find().sort({'ID':-1}) <==> select * from test order by ID descdb.test.distinct('name',{'ID':{$lt:20}}) <==> select distinct(name) from test where ID<20db.test.group({key:{'name':true},cond:{'name':'foo'},reduce:function(obj,prev){prev.msum+= obj.marks;},initial:{msum:0}}) <==> select name,sum(marks) from test group by namedb.test.find('this.ID<20',{name:1}) <==> select name from test where ID<20db.test.insert({'name':'foobar','age':25})<==>insert into test ('name','age') values('foobar',25)db.test.remove({}) <==> delete * from testdb.test.remove({'age':20}) <==> delete test where age=20db.test.remove({'age':{$lt:20}}) <==> elete test where age<20db.test.remove({'age':{$lte:20}}) <==> delete test where age<=20db.test.remove({'age':{$gt:20}}) <==> delete test where age>20db.test.remove({'age':{$gte:20}}) <==> delete test where age>=20db.test.remove({'age':{$ne:20}}) <==> delete test where age!=20db.test.update({'name':'foobar'},{$set:{'age':36}}) <==> update test set age=36 where name='foobar'db.test.update({'name':'foobar'},{$inc:{'age':3}}) <==> update test set age=age+3 where第4章JAVA操作MongoDB4.1正在整理中……第5章其它5.1正在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