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风洞试验的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研究_邓洪洲

基于风洞试验的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研究_邓洪洲

基于风洞试验的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研究_邓洪洲
基于风洞试验的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研究_邓洪洲

MS82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负责人林麒)

MS82 风洞试验技术研究(负责人:林麒) 8月27日下午地点:4层临4-10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主持人 13:30 MS82-1700-I 运输机后体舱门开启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胡汉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杨希明 13:50 MS82-0056-O 一种改进的内埋武器高速风洞弹射投放实验方法 宋威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14:00 MS82-0690-O 大长细比模型高速风洞试验支撑干扰分析 秦 汉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14:10 MS82-1330-O 翼身融合构型飞机跨声速风洞试验支撑干扰问题研究林榕婷中国商飞北研中心 14:20 MS82-1859-O 小展弦比飞翼低速大迎角支架干扰试验研究 王延灵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白鹏 14:30 MS82-1860-O 风洞节流对其高亚声速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秦红岗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4:40 MS82-2136-O 倾转四旋翼无人机风洞虚拟飞行初步验证 聂博文国防科技大学 14:50 MS82-2647-O 高速风洞中大型飞机常用支撑形式干扰特性研究 李 强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5:00 MS82-2681-O 基于映像涡系法的闭口矩形实壁风洞洞壁干扰因子计算 马洪雷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岳连捷 15:10 MS82-2761-O 弹性体模型风洞试验支撑系统虚拟振动试验研究 张 戈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15:20 MS82-1850-O 导弹滑块电缆罩气动特性风洞测力试验优化研究 朱中根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15:30 15:40 MS82-0819-O 并联级间分离自由飞风洞试验技术及相似律推导 薛 飞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8月28日下午地点:4层临4-9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主持人 13:30 MS82-1670-I 风洞动态试验中的仿真技术应用 赵俊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陈德华13:50 MS82-2868-O 不同收集口角度下风洞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高 娜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14:00 MS82-0603-O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大迎角耦合振荡气动力建模 卜凡楠厦门大学 14:10 MS82-3570-O 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压气机叶栅分离影响的仿真研究王东中航发动力所 王铁进14:20 MS82-1760-O 结冰风洞中SLD 模拟方法及其实验验证研究 符 澄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4:30 MS82-2393-O 进气道试验中管道效应对湍流度的影响研究 徐彬彬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 14:40 MS82-2994-O 结冰条件下大型民机操稳特性研究与风洞虚拟飞行验证 朱正龙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 14:50 MS82-2986-O 螺旋桨噪声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谭 啸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吴佳莉15:00 MS82-3159-O 地效飞机近波浪水面气动特性风洞试验模拟 高立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15:10 15:20 MS82-2365-O 可压缩混合层增长率的试验方法研究 王铁进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的高度也飞速增高,而且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高楼引来“风速杀手”。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而引发峡谷效应,使城市街道风速加大,以致危及行人和行车安全。这种峡谷效应还表现在某些高楼部分外墙表面因风速过大产生巨大负压,玻璃幕墙或大墙板块会像雪崩一样脱落,高档门窗等也常常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伤人事故。所以,建筑高度的增高和复杂的体型使得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要明白风对建筑的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抗风设计。风是紊乱的随机现象。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十分复杂,规范中关于风荷载值的确定适用于大多数体型较规则、高度不太大的单幢高层建筑。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测体型复杂、高柔建筑物风作用的计算方法;摩天大楼可能造成很强的地面风,对行人和商店有很大影响;当附近还有别的高层建筑时,群体效应对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也会造成危害。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大小,与建筑物体型、高度、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特性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 损失十分惨重。城市各类建筑物的损坏与倒塌是风灾直接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预测和评估城市建筑物遭受风灾后的损伤情况,对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抗风设计的实例。 197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443m高(加上天线达500m)110层的西尔斯大楼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412m,110层)只能让位,退居第二。大楼由9个标准方形钢筒体(22.9mx22.9m)组成。该结构由SOM设计.建筑师为FazlurKahn。建造到52层减少2个简体.到67层再减少2个简体.到92层再

最新土木工程结构

土木工程结构

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题目:某股份责任有限公司 办公楼一 专业:土木工程学号:*** 班级:***级本科姓名:***

2011年*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资料 (3) 第二章结构布置 (3) 第一节框架布置要求 (3) 第二节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4) 第三章荷载计算 (5) 第一节面荷载标准值 (5) 第二节线荷载标准值 (6) 第三节风荷载计算 (7) 第四节地震荷载计算 (7) 第四章 PKPM设计 (13) 第一节PMCAD框架计算结果简图 (13) 第二节LTCAD楼梯钢筋计算书 (13) 第五章基础设计 (16) 第一节常用的基础 (16) 第二节基础选型 (17) 第三节基础计算 (17) 附录 (21)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工程资料 按给定的办公楼建筑施工图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拟建办公楼位于某市市 郊,层楼四层,气象及自然条件如下: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 2、最大基本风压:0.75kN/㎡; 3、温度:最热平均温度290C; 4、相对湿度:最热平均80%; 5、平均年总降水量1300mm。 第二章结构布置 结构布置是结构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其内容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框架布置、变形缝设计以及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等。 本建筑为办公楼,共4层,建筑造型简洁,本着“满足使用要求,受力合理,技术上可行,尽可能达到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的原则,结合地基环境,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参考以上结构体系的优缺点,本建筑宜使用框架结构体系。 第一节框架布置要求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通常为刚接,有时也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半铰接。柱底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设计成铰支座。为利于结构受力,框架梁宜拉通、对直,框架柱宜纵横对齐、上下对称,梁柱轴线宜在同一竖向平面内。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在多层办公楼设计中,生产工艺的要求是厂房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平面布置主要有内廊式、统间式、大宽式等几种。与此相应,柱网布置方式可以分为内廊式、等跨式、对称不等跨式等几种; (2)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在旅馆、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柱网布置应与建筑分隔墙布置相协调,一般常将柱子设在纵横建筑隔墙交叉点上,以尽量减少柱子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柱网的尺寸还受梁跨度的限制,梁跨度一般在6~9米之间为宜; (3)满足结构受力合理。多层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柱网布置时,应考虑到结构

大跨度结构的抗风设计

大跨度结构的抗风设计 摘要:大跨度结构设计中风荷载是控制荷载之一。由于其在风荷载和结构特性方面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建立像高层建筑那样有效的风荷载分析方法。本文回顾总结国内外大跨度结构抗风设计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分析这种结构的破坏形式及有关的抗风措施。 关键字:风荷载,风压分布,风振响应,风洞试验,抗风措施 Abstract: the big span structure design stroke is one of the load load control. For the wind load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so far no set up like that effective high-rise building wind load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up big span structure wind design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analyses the structure, the destroy form of wind resistance and relevant measures. Key word: wind loading,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wind vibration response, wind tunnel test, wind measures 1. 引言 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修建大跨度体育馆(场)的热潮,出现了像“鸟巢”、“水立方”等跨度大、建筑新颖、结构复杂的建筑物。DavenPort[1]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风,结构尤其是大型结构的设计将会容易很多,造价也会低很多。这些大跨度结构受力复杂,质量较轻、阻尼较小,处于湍流度高的低矮大气边界层中,其风致动力响应较为明显,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单纯地依据规范进行设计,特别是这些结构的抗风设计几乎是无据可依。这时,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抗风设计成为衡量结构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大跨度结构抗风设计基本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风研究是个系统工程[2],在大跨度结构的抗风研究中,风工程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外形迥异的建筑形式中归纳出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规律,解释风压分布的机理,通过结构风致响应的分析获得等效静风荷载。 图2.1结构抗风研究的主要流程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对风荷载更加敏感,在不少地区,抗风研究和设计已成为控制结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根据建设规模,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结构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结构设计工作成为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抗风结构常见结构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在建筑方面高层建筑结构与低层建筑结构一样,需要同时承受结构自身自重(及其他荷载)产生的垂直作用和风荷载产生的水平作用,相对于低层建筑结构水平荷载对整个结构受力影响通常较小的状况,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风荷载会成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受力控制因素。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风压等级的确立 设计风压等级的建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结构设计风压等级给出明确定义,具体的划分原则和范围界定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风振系数的确定 我国目前确定结构风震系数时采用的阻尼比是按已建建筑在微振下所获取的阻尼比实测值确定的,而抗风设计所取的风载是30-100年一遇的大风荷载。此时,结构的振动将不是微小振动,而是有较大位移的振动,而大位移振动与微振的结构阻尼比是不同的,一般前者比后者大;而阻尼比增大,将使风振系数减小。因此目前我国进行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风设计所取的风振系数可能偏大。 3.风振舒适度的考虑 《高规》中规定重现期为10年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公共建筑0.28m/s2;公寓建筑0.20m/s2。本文认为存在如下有待完善之处:首先,重现期取为10年已不能满足要求。《建筑荷载设计规范》中对一般结构基本风压重现期已规定为50年,且对特殊结构还要进行重现期为100年的舒适度验算;其次,该规定只将民用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和公寓建筑两类,不够具体;再次,将峰值加速度限值仅定为0.28m/s2和0.20m/s2,不够精确。 三.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作业 如图所示,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截面尺寸b×h = 350mm×900mm,预应力筋线性布置如图所示(二次抛物线),且已知有效预应力为1200kN (沿全长)。(9根直径为15.2mm 低松弛1860级钢绞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MPa E c 4103.25?=,(C40混凝土),抗拉 强度MPa f tk 3=。 (1)若作用60m kN /向下均布荷载(含自重),试计算此时跨中挠度; (2)若均布荷载增加到120m kN /(含自重),此时跨中挠度是否为60m kN /均布荷载下跨中挠度的两倍?如恒载与可变荷载各为60m kN /,梁跨中需要配HRB400钢筋的面积为多少? 单位:mm 100 100 100 10000 10000 1. 预应力梁等效荷载法 由题意,预应力钢筋的轴线为二次抛物线,则有效预加力N Pe 产生一个与均布荷载作用下梁的弯矩图相似的弯矩图。预应力筋的轴线为单波抛物线,则有效预加力N Pe 在单波抛物线内的梁中将产生一个等效的均布荷载q e ,其值:

(1-1) e pn为该抛物线的垂度,即单波抛物线中点到两端点所连成直线的距离,即: (1-2)l为该抛物线在水平线上的投影长度。 对称结构选取单跨梁进行分析,其中,, ,,, ,代入式(1-1)和式(1-2),得: ,。 作用在双跨连续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如图1-1所示。 p=50.4 KN/m 图1-1:双跨连续梁等效均布荷载图 2.连续梁弯矩 等效荷载q e及恒活荷载q均为作用在双跨连续梁上的均布荷载,计算简图如图2-1所示,根据结构力学相关知识,对称双跨梁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可以等效为一半结构进行分析,约束可以简化为一端简支、一端固定,如图2-2所示,其弯矩、剪力、支座反力及挠度如下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体育场网架屋盖结构风振浅析 XXX (学校,南京,210016) 摘要:伴随着的材料科学发展和土木工程施工工艺的进步,新建的体育场看台多用外形美观、结构新颖的大跨度柔性结构方向发展,这不仅满足了结构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大跨度网架屋盖结构在风荷载下会受到强大的吸力,并引起柔性屋面的振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跨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特征,风致破坏机理和风洞试验在大跨屋盖结构的应用。 关键词:大跨网架屋盖结构;风致破坏;风洞试验 A Brief Analysis of Study on Wind 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of Long Span Grid Roof Structures XXX ( Colleg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tands of stadium are often covered with long—span flexible roof structures with beautiful shapes and new structural systems.It not noly meets the function of use,but also provide the audience with good view.When wind flows around roofs,the airflow will be separated to form a high suction zone,and the flexible roofs will suffer from wind—induced buffeting response.The article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ssue Key words:Long-span grid structures;wind damage;wind tunnel test 引言 风灾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虽然其作用幅度比一般地震荷载小,但其作用频度却比地震荷载高得多。随着结构规模的增加,风荷载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至于最后成为结构设计中控制性荷载,近年来,国内外建造了大量的重大工程建筑结构,在这些重大工程的设计中,强风作用下结构的风荷载往往决定着结构的安全性能。典型的实例是大跨度网架屋盖结构,此类结构不断出现在体育场馆、机场、文体活动中心和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国内著名的大悬挑屋盖体育场有上海虹口足球场、青岛体育中心、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以及台州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国外实例有意大利罗马体育场、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加拿大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等。此类建筑造价颇高,作为公共建筑,社会效益显著,多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此类体育场屋盖具有质量轻、跨度大、柔性大、阻尼小、自振频率低的特点,而且这类结构往往比较低矮,在大气边界层中处于风速变化大、湍流度高的区域,再加上屋顶形状多不规则,绕流和空气动力作用十分复杂,风在体育场内形成了一个大的三维空间的非定常湍流场,体育场内风流动的机理很复杂,所以这种大跨屋盖对风荷载十分敏感。风荷

土木工程专业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 二.设计资料与设计依据- 1 - (一)基本条件- 1 - (二)设计依据- 1 - 三.建筑设计- 1 - (一)办公区- 1 - (二)大厅部分- 2 - 四.结构设计- 2 - (一)结构布置- 2 - (二)荷载计算- 5 - (三)内力分析- 12 - (四)内力组合- 22 - (五)截面设计- 24 - (六)框架部分板配筋计算- 36 - (七)楼梯设计- 39 - (八)檩条设计- 41 - (九)牛腿设计- 42 - (十)柱的吊装验算- 43 - (十一)抗风柱设计- 45 - (十二)基础设计- 47 - 致谢- 54 - 参考文献- 55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大学土木馆结构试验室,包括实验大厅与办公楼两部分,总建筑面积5232.49㎡,主要建筑功能为结构试验与办公,设有150kN 中级制A2级桥式吊车。总长48m ,厂房跨度15m ,室内外高差600mm 。 二.设计资料与设计依据 (一)基本条件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55kN/m 2,基本雪压为0.4 kN/m 2。 2、设计标高 室内设计标高±0.000m,与绝对标高相当,室内外高差0.6m. 3、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0.3-1.5m ,各土层为:杂填土平均厚度1.36m ,主要成分为碎 石.坡积土;粉质粘土平均厚度1.57m ,含水量28.9%-13.0=w ,比重 2.74-2.7=s G ,重度19.6kN/m -18.8=γ,塑性指数4.185.8-=I p ,液性指数0.69--0.68=I ,承载力标准值为kPa f k 100=;中砂 平均厚度2.7m ,承载力标准值为kPa f k 85=;淤泥质粉土平均厚度7.86m ,塑性指数 9.102.6-=I p ,液性指数2.222.1-=I ,承载力标准值为kPa f k 60=;粘土在地面下13.02m ,塑性指数9.253.10-=I p ,液性指数33.031.0--=I 4、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g ,属第一组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建筑做法说明(DBJT14-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6、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建筑设计 (一)办公区 1、屋面做法 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30mm ,2%自檐口向中间找坡, 10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 ,二毡三油防水层,撒绿豆砂保护。 2、楼面做法 楼板顶面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5mm 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 色粉面层,楼板底面为15mm 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3、墙面做法 墙身为粉煤灰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

太阳能路灯抗风设计

2.3.2 抗风设计 在太阳能路灯系统中,结构上一个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就是抗风设计。抗风设计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为电池组件支架的抗风设计,二为灯杆的抗风设计。下面按以上两块分别做分析。 ⑴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的抗风设计 依据电池组件厂家的技术参数资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承受的迎风压强为2700Pa。若抗风系数选定为27m/s(相当于十级台风),电池组件承受的风压只有365Pa。所以,组件本身是完全可以承受27m/s的风速而不至于损坏的。所以,设计中关键要考虑的是电池组件支架与灯杆的连接。 在本套路灯系统的设计中电池组件支架与灯杆的连接设计使用螺栓杆固定连接。 ⑵路灯灯杆的抗风设计 路灯的参数如下: 电池板倾角A = 16o 灯杆高度= 5m 设计选取灯杆底部焊缝宽度δ= 4mm 灯杆底部外径= 168mm 如图3,焊缝所在面即灯杆破坏面。灯杆破坏面抵抗矩W 的计

算点P到灯杆受到的电池板作用荷载F作用线的距离为 PQ = [5000+(168+6) /tan16o]×Sin16o = 1545mm =1.545m。所以,风荷载在灯杆破坏面上的作用矩M = F×1.545。 根据27m/s的设计最大允许风速,2×30W的双灯头太阳能路灯电池板的基本荷载为730N。考虑1.3的安全系数, F = 1.3×730= 949N。 所以,M = F×1.545= 949×1.545= 1466N.m。 根据数学推导,圆环形破坏面的抵抗矩W = π× (3r2δ+3rδ2+δ3)。 上式中,r是圆环内径,δ是圆环宽度。 破坏面抵抗矩W = π×(3r2δ+3rδ2+δ3) =π×(3×842×4+ 3×84×42+43)= 88768mm3 =88.768×10-6 m3 风荷载在破坏面上作用矩引起的应力= M/W = 1466/(88.768×10- 6)=16.5×106pa=16.5 Mpa<<215Mpa 其中,215 Mpa是Q235钢的抗弯强度。 所以,设计选取的焊缝宽度满足要求,只要焊接质量能保证,灯杆的抗风是没有问题的。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刘桐良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刘桐良 发表时间:2019-07-19T16:03:20.7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刘桐良 [导读]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对风荷载更加敏感,在不少地区,抗风研究和设计已成为控制结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 身份证号码:41048219900729XXXX 河南汝州 467599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对风荷载更加敏感,在不少地区,抗风研究和设计已成为控制结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根据建设规模,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据比例最大的是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结构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结构设计工作成为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抗风结构常见结构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在建筑方面高层建筑结构与低层建筑结构一样,需要同时承受结构自身自重(及其他荷载)产生的垂直作用和风荷载产生的水平作用,相对于低层建筑结构水平荷载对整个结构受力影响通常较小的状况,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风荷载会成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受力控制因素。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风压等级的确立 设计风压等级的建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结构设计风压等级给出明确定义,具体的划分原则和范围界定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2 风振系数的确定 我国目前确定结构风震系数时采用的阻尼比是按已建建筑在微振下所获取的阻尼比实测值确定的,而抗风设计所取的风载是30-100年一遇的大风荷载。此时,结构的振动将不是微小振动,而是有较大位移的振动,而大位移振动与微振的结构阻尼比是不同的,一般前者比后者大;而阻尼比增大,将使风振系数减小。因此目前我国进行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风设计所取的风振系数可能偏大。 2.3 风振舒适度的考虑 《高规》中规定重现期为10年的最大加速度限值为:公共建筑0.28m/s2;公寓建筑0.20m/s2。本文认为存在如下有待完善之处:首先,重现期取为10年已不能满足要求。《建筑荷载设计规范》中对一般结构基本风压重现期已规定为50年,且对特殊结构还要进行重现期为100年的舒适度验算;其次,该规定只将民用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和公寓建筑两类,不够具体;再次,将峰值加速度限值仅定为0.28m/s2和 0.20m/s2,不够精确。 3 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 3.1 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 主体结构开裂或损坏,如位移过大引起框架、剪力墙、承重墙裂缝或结构主筋屈服;层间位移引起非承重隔墙开裂;局部风压过大引起玻璃、装饰物、围护结构破坏;建筑物的频繁、大幅度摆动使居住者感到不适;长期的风致振动引起结构疲劳,导致破坏。 3.2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的一搬设计原则 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可靠地承受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控制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保证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外形。采用较大的刚度可以减少风振的影响;圆形、正多边形平面可以减少风压的数值;尽量采用对称平面形状和对称结构布置,减少风力偏心产生的扭转影响;外墙、玻璃、女儿墙及其它围护构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并与主体结构可靠地连接,防止局部破坏。 3.3 风荷载的计算 我国规范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对荷载统计采用50年设计基准期,并且用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来描述荷载的随机过程。气流遇到建筑物时,在建筑物表面上产生压力或吸力,即形成风荷载,其大小主要与近地风的性质、风速、风向有关,也与建筑的高度、形状和地表面状况有关。根据新规范进行主体结构计算时,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 3.4 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振幅、震动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根据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响应主要作以下两方面的限制: (一)限制结构的顶端水平位移u与总高度H的比值(u/H),目的是控制结构的总变形量。 (二)限制相邻两层楼盖间的相对水平位移Δh与层高h的比值(Δu/h),一般Δu /h在结构的各层中具有不同的比值,且往往最大的Δu/h 要超过u/H的限值。限制最大的Δu/h目的是防止填充墙、装饰部件的损坏,避免电梯轨道和管道等设施产生过大的变形。 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控制对于控制风振侧移是非常重要的,结构侧移特别是层间侧移是决定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因素,因此能否将侧移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是检验抗侧力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5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加固的方法 (一)增大截面法。增大构件的截面面积,提高承载能力及截面刚度,改变自振频率,减小结构的动力风荷载效应。多用于加固结构中的梁、板、柱和钢结构中的柱及屋架以及砖墙、砖柱等。此法会减小使用空间,增加结构自重。 (二)外包钢加固法。在结构构件四周包以型钢进行加固,分干式外包钢和湿式外包钢两种形式。在保持原构件截面尺寸的同时提高构件承载力、延性和刚度,适用于混凝土柱、梁、屋架和砖窗间墙以及烟囱等结构构件的加固。但用钢量较大、维修费用较高。 (三)预应力加固法。外加预应力钢拉杆对结构进行加固。在几乎不改变使用空间的条件下,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广泛用于受弯构件以及混凝土柱、钢梁及钢屋架的加固。加固效果好而且经济,很有发展前景;不足的是增加了施加预应力的工序和设备。 (四)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增设支点或采用托梁拔柱的办法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大幅度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减小挠度、裂缝宽度。多用于大跨度结构。 (五)外部粘钢加固法。用胶粘剂在构件外部粘贴钢板。施工简易周期短,加固后几乎不改变构件的外形和使用空间,大大提高构件

风洞试验论文

低速风洞在设计和使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丛磊 汕头大学工学院,汕头515063 [摘要] 低速风洞试验作为研究结构物在风力作用下动力响应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其洞体设计和使用中需要考虑诸多内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影响低速风洞试验结果的一些相关因素,包括洞体各部分几何特性对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试验段槽道对流场方向的影响、收缩段的边界层修正、低速风洞试验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以及无线数据采集技术在低速风洞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低速风洞洞体几何特性试验段槽道边界层修正数据库系统无线材及技术 1 前言 低速风洞作为研究土木工程结构无在风力作用下动力响应特性的一种实验装置,其对测试结果的精确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但在试验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得到研究中所需要的比较令研究者满意的精确数据是许多风工程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一些国内外对风洞试验技术的改进研究,希望对现有风洞的改进与新建风洞的建设有所帮助。 2 影响低速风洞测试精确度的因素 2.1 低速洞体各部分几何特性对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 2.1.1 实验段 实验段为风洞中模拟原型流场进行模型空气动力实验的地方,是风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模拟原型流场,实验段尺寸和气流速度的大小,应满足实验Re 达到一定值的要求。此外,实验段气流应稳定,速度的大小、方向在空间的分布应均匀,原始紊流度、噪声强度、静压梯度应低。实验段气流的这些特性的好坏,总称为流场品质。实验段的尺寸由模型的尺寸来确定。 一般实验段内部沿轴向(顺来流方向)有扩散角,或沿轴向逐渐减小各截面的切角部分所切除的面积,使横截面积沿轴向逐渐增大,以减小由于壁面附面层沿轴向增厚而产生的负静压梯度的绝对值。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性能研究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性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7T11:18:27.2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白旭涛1 袁王辉2 李超然3 [导读] 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区别,且高层建筑由于整体高度,结构内部受力情况也更加复杂。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在总荷载效应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要做好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工作,提高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此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白旭涛1 袁王辉2 李超然3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18摘要: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区别,且高层建筑由于整体高度,结构内部受力情况也更加复杂。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在总荷载效应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要做好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工作,提高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此促进高层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性能 1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理论高层建筑一般具备较大的高宽比,同时其抗侧刚度较小;并且地震作用和风荷载都是其主要承担的水平荷载。相比较地震作用,风荷载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主要设计的荷载是风荷载。 1.1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主要目标是在不一样强度水平风振的影响下,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舒适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确定不同性能水准,确保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筑物,在承担可能会出现的风振作用下,其总体成本费用是最小的。 1.2结构风振性能水准 1. 2.1风振系数 作为我国目前使用得荷载规范的一个重要系数,风振系数对风载值的作用比较大。 1.2.2人体舒适度 在侧向力的影响下,高层建筑会出现振动的情况,如果振动处于某一个限值时,人们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人体得舒服度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等级,分别是无振感、轻微振感、中等振感、烦恼和非常烦恼以及无法忍受。 1.2.3结构风振性能水准 性能水准,主要是指所设计的建筑物,在可能会遭受的特定风作用下,所明确的最大容许舒服度,或者所容许的最大破坏度。主要是从舒适度和变形两个方面确定性能水准的指标。 1.3结构性能目标 性能目标,主要指的是所设计的建筑物,在设计风压等级的需求下,满足性能水准的总和。结构性能目标,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功能要求的重要性等等要素。 1.4结构抗风计算 1.4.1理论计算 在计算分析的工作中:①要充分的考量结构的线性,同时要充分的考量非线性恢复力特性,从而完成模型分析工作;②选择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模拟风场,同时分析风振的动力时程;③按照不一样的性能目标,选择有效的分析方法;④推广实用性较强和容易掌握的计算方法,降低计算量,重视前后处理软件程序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1.4.2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的主要目标,是对大气边界层风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进行测量。高楼会导致比较强的地面风,对地面的破坏作用也比较大;如果高层建筑集聚在一起,群体效应会危害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上述情况都可以利用风洞试验完成分析工作。 2提高超高层建筑稳定性的相关方法超高层建筑会有正常的摆动,顶层会有一个自动配重的装置,主要用于预防地震。这个配重装置的学名叫做风阻尼器(tunedmassdump-er)。这是一个几百吨重的悬挂在楼顶部的大铁球,它调整了房屋的共振频率,使房屋在强风,地震情况下减少震动幅度,调整振动频率避免共振。房屋在大风中引起的晃动,包括建造过程中,是主要靠地基来保证建筑的整体完整性的。超大型建筑的保险系数是很高的,比一般小高层之类的要稳得多。另外在结构较高时,风阻尼器的安装,会减少震动幅度,也是为了减少人在内部活动的眩晕感,对于建造好的建筑结构如何做抗震与抗风设计的。建造过程中,并不是抗震的最不利状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或者方法:对最不利状态进行设计。所谓最不利,就是各种情况下,对结构物危害最大的情况。一个结构物,受力状态多种多样,设计者不可能对每一个状态都进行计算,只能选择最不利的状况进行设计计算。最不利状况没有问题了,那么其他状况也就自然满足。值得指出的是,与最优化问题类似,通常也没法找到最不利(对应全局最优)的状况,只能找到若干个次不利(对应局部最优)的状况,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结构稳定设计。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在建造过程中,如果将施工辅助设施牢固的固定在建筑物上,这时候如果发生地震,似乎并不是结构的最不利状况。因为地震荷载与几个因素有关,结构物的质量,结构物的刚度,结构物的高度。在建筑物达到最高处,建造完毕时,此时结构物的质量最大,刚度最小,高度最高。这时候,似乎才是结构物的最不利状况。这时候,抗震性能满足要求,那么建造过程中的抗震性能就自然满足了。 3高层建筑结构抗风措施 3.1横向风控制 高层建筑具有高而柔的特点,其一阶自振频率往往与风荷载峰值频率比较接近,在风荷载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振效应,导致结构响应放大。从横风向风力形成以及横风向响应的特点来看,控制横风向风致响应可以采用气动措施和结构措施。气动措施包括:减小横风向风力和改变建筑周边漩涡脱落频率,改变横风向风力功率分布;结构措施包括改变结构刚度或改变结构阻尼。 3.1.1气动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加之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使得高层建筑抗风设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高层建筑抗风的研究方法 结构抗风性能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风洞试验、CFD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四种。 1、风洞试验方法 风洞试验,即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用模型试验来模拟实际结构在风的作用下静力和动力效应。常用的风洞试验方法包括刚性模型测压试验、高频动态天平试验、节段模型测力试验、节段模型测振试验和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等。刚性模型测压试验也就是按照外形几何相似的原则,以一定缩尺比例制作测压模型进行风洞测压试验。这种试验方法是一种结构表面上的所有压力测点的同步压力测试法,它要求所有测点同步测试,结构响应的计算可以考虑多模态的影响,但较多测点的同步测试需要较好的试验测试设备。 高频动态天平试验得到理想状态下的结构响应,较容易实现,在高层建筑模型的风洞试验中该方法应用较广,但是它只能考虑一阶直线型模态,不能考虑高阶模态影响,一般只能从理论上进行修正或加入一定的假定来弥补试验的不足。节段模型测力试验和节段模型测振试验一般使用刚性或弹性支座模型,通常用于桥梁结构,也可以用于其它细长形状的结构。气动弹性模型试验能够全面考虑结构和气流的相互耦合作用,较为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大气边界层中的动力响应形式,是进行结构风致响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模型制作和试验都比较复杂。 2、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 CFD数值模拟,即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场变化并求解建筑物结构表面的风荷载分布。它拥有直接模拟实际风环境的能力,但是,建筑物位于大气边界层中,气流在大气边界层中的流动状态十分复杂,往往是计算流体力学中最难模拟的内容。同时,钝体建筑物周围流场也十分复杂,它是由撞击、分离、回流、环绕和旋涡等组成的,因此就目前来说,CFD 数值模拟方法还是无法替代风洞试验。

结构抗风抗震感想

结构抗风抗震感想 结构抗风抗震是个庞大的学科,但最主要的是桥梁抗风与抗震,桥梁抗风抗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整个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而桥梁抗风抗震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力学的发现,材料的更新,不断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引入桥梁中。以前只能建在小的地方的桥,现在不仅可以建各种类型的大跨度桥,更要追求美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科学,推动了桥梁抗风抗震的发展,使其更加完美的融入结构抗风抗震中。 结构抗风抗震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桥梁抗风抗震将在人们的桥梁建设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门需要心平气和和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的专业。因为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根线条要把桥梁的每一处结构清楚的反映出来。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浮在表面上,对任何一座桥梁的结构,对要从事的事业便不可能有一个清晰、准确和深刻的认识,这自然是不行的。从事这个行业,可能没有挑灯夜战的勇气,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会被同行所淘汰。这是一个需要责任感和爱心的行业。要有一颗负责的心——我一人之命在我手,千万人之命在我手。既然选择了桥梁抗风抗震建设,就应该踏踏实实的肩负起这个责任。这更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行业。金字塔,壮观吧;长城,雄伟吧......但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追求,今天的我们或许还用那种最古老的办法来造这同样的桥梁建筑。设计一座桥梁的结构是很繁,但是这都是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涤荡,经过不断的积累,不断改良,不断创新所得到的。而且这样的追求,绝不局限于过去。试想,如果设计一座桥梁能够像计算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而易于掌握,那何了而不为呢?因此,桥梁抗风抗震大师总是在不断的求索中。一个最简单的结构,最少的耗费,最大的功用。选择研究桥梁抗风抗震,选择了一条踏实勤奋,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道路。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球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速度上也提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快速,有一定抗风险能力。这就需要对桥梁进行必要的加固。如果说桥梁主体工程构成了桥梁的骨架,那么装饰后的桥梁抗风减震则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最终以丰富的,完善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佳的桥梁抗风抗震应该充分体现各种材料的有关特性,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构思所要表达的效果。桥梁设

风洞试验

风洞实验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风洞实验 英文名称:wind tunnel testing 定义:在风洞中进行模拟飞行器在大气中运动时的空气动力学现象。 应用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飞行原理(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流体力学方面的风洞实验指在风洞中安置飞行器或其他物体模型,研究气体流动及其与模型的相互作用,以了解实际飞行器或其他物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一种空气动力实验方法;而在昆虫化学生态学方面则是在一个有流通空气的矩形空间中,观察活体虫子对气味物质的行为反应的实验。 目录

编辑本段原理 风洞实验的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根据相对性原理,飞机在静止 风洞实验 空气中飞行所受到的空气动力,与飞机静止不动、空气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吹来,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但飞机迎风面积比较大,如机翼翼展小的几米、十几米,大的几十米(波音747是60米),使迎风面积如此大的气流以相当于飞行的速度吹过来,其动力消耗将是惊人的。根据相似性原理,可以将飞机做成几何相似的小尺度模型,气流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低于飞行速度,其试验结果可以推算出其实飞行时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1] 编辑本段优点 风洞实验尽管有局限性,但有如下四个优点:①能比较准确地控制实验条 风洞实验 件,如气流的速度、压力、温度等;②实验在室内进行,受气候条件和时间的影响小,模型和测试仪器的安装、操作、使用比较方便;③实验项目和内容多种多样,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较高;④实验比较安全,而且效率高、成本低。因此,风洞实验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方面,以及在工业空气动力学和其他同气流或风有关的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编辑本段要求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的高度也飞速增高,而且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高楼引来“风速杀手”。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而引发峡谷效应,使城市街道风速加大,以致危及行人和行车安全。这种峡谷效应还表现在某些高楼部分外墙表面因风速过大产生巨大负压,玻璃幕墙或大墙板块会像雪崩一样脱落,高档门窗等也常常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伤人事故。所以,建筑高度的增高和复杂的体型使得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要明白风对建筑的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抗风设计。风是紊乱的随机现象。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十分复杂,规范中关于风荷载值的确定适用于大多数体型较规则、高度不太大的单幢高层建筑。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测体型复杂、高柔建筑物风作用的计算方法;摩天大楼可能造成很强的地面风,对行人和商店有很大影响;当附近还有别的高层建筑时,群体效应对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也会造成危害。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大小,与建筑物体型、高度、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特性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城市各类建筑物的损坏与倒塌是风灾直接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预测和评估城市建筑物遭受风灾后的损伤情况,对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抗风设计的实例。 197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443m高(加上天线达500m)110层的西尔斯大楼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412m,110层)只能让位,退居第二。大楼由9个标准方形钢筒体(22.9mx22.9m)组成。该结构由SOM设计.建筑师为FazlurKahn。建造到52层减少2个简体.到67层再减少2个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