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69.41 KB
- 文档页数:2
马铃薯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栽培,能够提供人们更充足的食物,但如何提高其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为此,我们探讨一种新技术大垄密植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大垄密植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把土地种植同时种植大量的马铃薯,大大提高了种植密度。
这一技术在栽培马铃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并使其产量更大、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
首先,大垄密植需要改善土壤质量。
在大垄密植栽培前,要进行土壤分析,以确定土壤养分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改良措施。
在大垄密植过程中,还要加入足够的氮素、磷、钾肥料和有机肥料,使土壤营养充足,土壤有机质增加,肥力和发育持久,从而有利于马铃薯大垄密植的发展。
其次,大垄密植形式要选择合适。
大垄密植的形式可以按不同的穴距和种植密度分为多种形式,这对马铃薯的产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得当的种植形式是马铃薯大垄密植成功的关键。
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土壤质量,区域气候和马铃薯品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种植形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而且,栽培要注重细节。
在实施大垄密植的过程中,对种植苗的处理要加以重视,种植苗应当新鲜、大小一致,苗高适中,叶片色绿,抗病力强。
而灌水等养分和土壤管理等细节要做好,才能使土壤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有效改善土壤,帮助马铃薯长势良好,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最后,马铃薯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也需要采用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由于种植密度大,大垄密植的马铃薯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综上所述,大垄密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使用土地资源更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从而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但这项技术实施起来也有其复杂性,必须仔细谨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密植形式和施肥,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发挥技术的优势,收获更多的高产。
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我旗马铃薯主产区采用大垄80厘米密植的栽培方式,平均产量每公顷达到6万千克,马铃薯大垄栽培,可有效地解决小垄距种植带来的畸形薯偏多,病害发生严重等不利因素,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一)选地整地施肥1、选地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块。
马铃薯忌重茬、迎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
应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忌与茄科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轮作。
2、整地在耕层化冻10厘米时及时用灭茬机灭茬,要求将地上部茬管打碎,播种前用旋耕机或大型整地机疏松耕层20厘米左右,作到耕层土壤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无根茬、无坷垃。
3、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出苗后追肥为辅。
农家肥必须经过腐熟后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增加发病率。
每亩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公斤,做种肥沟施,配合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亩用量20-25公斤。
注意化肥做种肥时不能和种薯接触,化肥做追肥时尽可能靠近根系周围,并开沟、覆土10厘米。
(二)播前物质准备1、准备种薯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如延薯4、冀张薯8、冀张薯12、荷兰7、荷兰15、大西洋、吉薯1号等。
脱毒种薯级别在良种以上级别,每亩需种薯125-150千克。
2、种薯处理(1)种薯出窖与挑选播种前30天左右将种薯从窖内取出,在阳光下晒种2-3天,打破种薯休眠,并杀死种薯表面病菌。
同时精选种薯,淘汰畸形、尖头、病烂薯。
(2)催芽催芽能提早发育,延长生长期,促进早出苗10天左右。
催芽温度10-15℃,时间15-20天,催芽标准为0.5厘米长紫绿色短壮芽。
(3)种薯切块切块时间是播前1—2天,切块重量40—50克,每块带1个芽眼。
要利用顶端优势,切成立块,多带薯肉,切到病薯时立即更换切刀并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3%来苏尔、0.2—0.5%高锰酸钾、75%酒精或煮沸的10%以上的盐开水浸刀消毒5—10分钟。
最好将薯块拌上草木灰,使伤口很快愈合,防止病菌感染,又起种肥作用。
克新13号马铃薯80cm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是黑龙江省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粮豆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广马铃薯80㎝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采用机械作业,合理施肥、分层培土、预防病虫害等措施,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产品畅销省内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现将克新13号马铃薯80㎝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种薯选择选用脱毒种薯,质量达到一级良种以上标准。
2选地选茬2.1选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旱能灌溉、涝能排水的平岗地块。
不选低洼地、脊薄地和盐硷地。
2.2选茬宜选用玉米、大豆、谷子、小麦、高粱茬。
不选重茬和迎茬地块;不选施用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的地块,后茬3年内不能种植马铃薯;施用莠去津、西玛津、二氯喹啉酸的地块,后茬2年内不能种植马铃薯;施用氟磺胺草醚、唑嘧磺草胺、绿磺隆的地块,后茬1年内不能种植马铃薯,以防发生病害和药害。
3整地施基肥3.1整地在上1年秋季进行深翻整地,采用翻、耙、起、压连续作业的方式,深翻35cm,起宽80cm、高15cm的大垄。
达到垄平、土细、上实下暄的标准。
3.2施基肥结合秋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t /hm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播前种薯处理4.1种薯用量按2300kg/ hm2计算用种量,并按播种面积准备种薯。
4.2种薯挑选选择薯形规整、薯皮细致光滑、薯个整齐一致的做种薯。
挑除病薯、烂薯、裂痕薯、表皮粗糙和畸形薯。
4.3种薯催芽在播种前30d,将种薯放到15~18℃的室内或棚内散射光照下催芽,平铺3层,每隔3~4d翻动1次,使光温均匀一致,当芽长0.5~1cm呈紫绿色时即可切块。
4.4种薯切块在切块前将木柄切刀放到0.5%高锰酸钾或75%酒精溶液器皿中消毒。
切块时从种薯脐部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
切块呈三角形,块重30g左右,带有1~2个芽眼。
切块不能切成小块或薄片,大小应均匀一致,便于机械播种。
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食用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适应性强,既可做蔬菜也可做淀粉、饲料等用途。
而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马铃薯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栽培密度,增加施肥量等方式,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
一、土地准备和肥料施用(一)土地准备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要求土地肥沃、不漏水、通气性好等条件,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注意这些条件。
在进行土地准备时,首先要进行深翻,在翻耕前要施足底肥,尤其是有机肥。
此外还需要在翻耕后进行整地,使土层平整,以方便后续种植作业。
(二)肥料施用马铃薯是肥量大、需要充足肥料的作物,因此在施肥方面要有全面、科学的思路。
一般来说,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部分。
基肥一般在春耕前施用,以尿素、复合肥、有机肥等为主,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等综合因素来合理掌握。
追肥主要是在生长期间进行,以钾肥、磷肥、氮肥等为主,用量也要结合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大垄高台的建立和培育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的核心就是大垄高台,它不仅能够提高土温,加速作物生长,还能够增大作物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大垄高台一般采用机械建垄,在建垄时要注意垄高、垄距,一般建成高1米、宽1.2米的高台即可。
建垄后要及时进行培育,使垄土细腻、松软,便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
一般在距离种植10~15天左右开始进行培育,培育时要注意不要把马铃薯地里的杂草连根拔起,否则会影响后期管理工作。
三、密植栽培(一)种植密度马铃薯密植栽培是指在单位面积内增加株数,从而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密植栽培最好在10万株/亩以上,具体栽培密度要根据品种、地块、土壤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整地、开沟与种植整地时要做到绵密不支,开沟时沟宽要适中,不宜太窄也不宜太宽。
种植一般采用宽幅育苗、插芯、插种等方式进行。
种植时要注意放好种、掩好土、定植规整等细节问题。
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栽培技术,采用高台式植物梯度施肥方式搭建,在单位资源基础上能够增产,提高品质,节约成本并减少营养成分流失,是节水灌溉重要措施之一。
①土壤改良:改造台地夯实土壤,促进土壤气孔及水分的流动,减少植物的土壤容器,提高植物的施肥效果;改良表土,减低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养分的营养;除去土壤中对植物有害的微生物,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②建设高台:为保证土壤结构,加强马铃薯大垄表土栽培,高台构筑是十分必要的,应选垛高度可以比植株的茎高10厘米以上,构度隔断水体或表较,确保植株泥土不被淹没,提供充足的氧气供植株正常生长。
③留植穴:对台地植物种植,要在台地四周细留植穴,使植物便于取水,防止曝晒;穴深5-10厘米,可以保持叶片状态良好,防止强光照射直接照射病株,有效降低叶病发病率。
④施肥:采用分区施肥,一般在栽种前,分别在植株间隔处、植株环绕区和其他表土密植区施肥。
在植株间隔处施肥,可以增加根系的活力,增加马铃薯产量;在植株环绕区施肥,可以作用于叶片、茎的施肥,使叶片和茎充满营养,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在其他表土密植区施肥,以保持均匀的肥力分布,减少肥料浪费。
⑤灌溉:因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合理的灌溉管理是改善植株生长状况的关键,以免灌溉不够或过度造成土壤板结。
采用滴灌或累均适正常,在植株生育期间灌溉量逐步增加,根据季节变化修正,避免灌溉过量和淋失。
⑥植株管理:植株的重要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植株的正常发育,提高植株的效率。
马铃薯农业应科学定植,注意减少窨穴数,保证株距,以及精确施氮磷钾;同时要注意集中抗病虫害,有效控制马铃薯病虫害,减少植株生理营养功能受损,促进植株生长健康发育,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
马铃薯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是将良好的土壤、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穴定等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的高效的栽培技术。
在把握各项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灵活应用它们,可以使施肥以及节约资源兼容,从而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优质的护卫,提高马铃薯的质量,提高产量,实现节约经济的理想。
一、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剖析1、土地选择相比普通的马铃薯栽培,大垄栽培技术的应用对土地的要求极高,因此为确保预期栽培目标的实现,黑龙江省海伦市基层农技机构和种植户需从根本上提高对土地选择的重视度,即选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以及粘土性较强、富含有机物质、保水性能强以及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
在播种前,种植户还要进行深耕操作,耕作深度在30cm左右,并在深耕后做好起垄施肥作业,以此来满足后期马铃薯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2、提高对茬口选择的重视度在大垄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茬口选择对于栽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在进行选择时,最佳的选择是玉米茬和禾本科作物,之后是没有使用过氯嘧磺隆类、米唑水杨酸类的豆茬、高粱、麻类。
3、种子的选取和处理为实现“高产”的栽培目标,海伦市基层农技机构和种植户还要提高对品种选择的重视度,即通过尽量选择脱毒种薯进行栽培,以此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常见的品种主要有克新13或克新18。
在播种前种植户还要对种子做好处理工作,即播种前一个月将种子放置于10℃的区域环境中,用草帘子和外围草席进行包围处理,来解除种子休眠状态,并剔除病种和烂种。
在播种前一周当种薯萌芽时,预备消毒剂和刀片进行种薯切割,当切到病种薯时对刀片进行消毒处理(置于消毒水5秒钟左右),一般切出的种薯在30g左右,每个带1到2个芽眼。
种薯在储藏时需要严格控制储藏环境的温度(12℃左右)和湿度(80%左右)。
4、播种作业剖析为全面提高马铃薯栽培产量和品质,海伦市农技机构和种植户还要严格控制播种期,即通常来讲需保证深度10cm左右的地表温度维持在10℃左右即可进行播种,一般海伦地区的播种期是在每年4月下旬和5月上旬。
在进行播种时,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是常用的两种方式,在进行人工播种时,种植户需将原垄打碎起新垄,此外为防止跑墒还要做好及时的镇压,至于机械播种,则主要适合大面积播种,施肥播种是一次成垄的。
在进行播种时,播种密度对栽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种植户需根据品种以及区域肥力情况进行合理密植,早熟品种和肥力较低的地区适合密植,反之适合稀植。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技术简介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对马铃薯种植状况而开发的一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通过使用地膜,形成高垄覆土的种植方式,提高马铃薯土壤湿度和保湿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种植。
适宜生长季节为温暖季节,最适生长温度为15°C-25°C。
三、技术原理1. 地膜覆盖:在种植前,铺设地膜,覆盖在土壤表面。
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温度波动,提高土壤温湿度。
2. 高垄种植:在地膜上形成高垄,将马铃薯种薯插入高垄上,保证种薯和土壤的有效接触。
3. 覆土增温:在种植后,对马铃薯高垄进行覆土,可以增加土壤温度,促进种薯发芽和幼苗生长。
四、技术步骤1. 地面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犁地、平整和杂草清除等准备工作。
2. 地膜铺设:铺设地膜,将地膜边缘埋入土壤中,保证地膜贴合土壤表面。
3. 高垄形成:在地膜上进行高垄的形成,间距约为60-70厘米。
4. 种薯插植:将预处理过的马铃薯种薯插入高垄上,保证种薯和土壤接触紧密。
5. 覆土增温:在种植结束后,对高垄进行覆土,厚度约为10-15厘米。
6. 管理与保护:进行适时的灌溉、施肥、除草、农药防治等管理措施。
注意及时处理害虫和病害。
五、技术要点1. 地膜选用:选择厚度适宜的黑色地膜,质地柔软,透光性好。
2. 地膜铺设注意事项:地膜边缘要埋入土壤中,避免风吹松动;保持地膜表面清洁,避免覆土压垮和灌溉排水不畅。
3. 高垄形成:高垄高度约为20-30厘米,保证种薯与土壤有效接触。
4. 种薯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薯,进行适当的处理消毒。
5. 覆土注意事项:覆土厚度要适中,过厚会影响马铃薯发芽和幼苗生长。
6. 灌溉管理: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避免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
7.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
8. 采收与贮藏:适时采收马铃薯,并进行贮藏管理,防止腐烂和损伤。
Z i f u j i n g y a n一、选择高产优良品种马铃薯种植人员要充分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和气温等条件,科学选择种薯品种,严格把关种薯的质量,切记选择颜色偏暗、失水过多、病害、破伤的薯块,要尽量选择色泽鲜亮、个大并且没有病症的种薯。
为了有效提高薯苗的免疫力还要进行脱毒处理,保障长出的薯苗壮实。
二、处理种薯对种薯进行拌种,每100k g种薯拌20m l高巧和50m l 海因,加水至1L,然后摇匀将其喷洒在种薯上面,并晾干进行播种。
于播种前15d从窖中把种薯取出,挑选无任何病斑、色泽鲜艳的薯块作为种薯,并于室内进行催芽。
三、整地和种植马铃薯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排水灌溉方便、黏度适中以及土质疏松的土地上,切记与萝卜、西瓜、甜菜进行连作。
把土地的深松控制在40c m左右,耙细,起80-90c m大垄,当土壤15c m处能够保持3d地温7℃就可以进行播种。
播种时要保证土壤水分至少在40%左右,如若土壤水分比40%要低,则应选择水种。
将播种深度控制在5-10c m,株距为16-18c m,垄距为90c m,要确保株距相同,并合理控制漏播率。
深耕起垄可以加厚松土层,增大接受日光的面积,增强排水性,大大提升地表的温度,保证土壤的肥力,以免土壤板结造成水分流失,降低土壤的透气性。
起垄栽培还可以使薯块膨大,多结薯,一般深耕可比浅耕的薯田增产20%左右。
起垄时要要保证土壤的湿度,垄间距均匀,垄沟深且窄,保障马铃薯的质量。
四、田间管理首先,待苗出齐后,进行马铃薯苗的移植,将密植区域适当拔出,对于苗稀区域进行补苗,以确保马铃薯苗的分布均匀性。
加强对幼苗的管理工作,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容易滋生杂草,要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工作,清理幼苗周围的杂草,以免与幼苗争抢阳光、水分等必要的营养。
其次在进行除草时,要做好中耕工作,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中耕培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使马铃薯根系发达,块茎膨大。
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技术背景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光合作用效果,促进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二、技术内容1. 地膜覆盖:在田间选择适当的地膜进行覆盖,覆盖时间一般为马铃薯种植季节的最早或最迟一段时间,具体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而定。
2. 地垄建设:在地膜下面,按照一定距离和宽度进行高垄的建设,高度一般为15-20厘米,宽度一般为60-80厘米,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覆土:在地膜下面的高垄上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以增加土壤的保温性能,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
4. 花芽控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花芽进行摘除,以防止花芽竞争营养,保证地下茎的膨大和块茎的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四、技术效益1. 增加产量:采用地膜高垄覆土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2. 节省水资源: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能够减少蒸发,提高土壤湿度,节省水资源的利用。
3. 提高品质: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光合作用效果,促进马铃薯的养分吸收和积累,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4. 减少病虫害发生: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能够降低土壤温度波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实施要求1. 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栽培,土壤pH值要在5.5-7.5之间,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2. 配合科学施肥,供应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养分。
3. 注意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4.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的实施方案。
六、技术推广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栽培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马铃薯的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技术,是现在推广的最新型种植方法,具有增产效果显著、通风性效果良好、降低病害发生几率、中小薯率提升等优势,并为整薯播种带来了一定的可行性。
挑选种植区域在挑选种植位置时,应优先考虑土壤质地肥沃、疏松性、排水、通气的效果都是优秀的区域,同时还可选择,漫川漫岗的地域之中,与弱酸性中性的沙土壤,以上地区较为适宜农作机器进行种植劳作,在确保作物高产的同时,还能够减轻人的劳动负担。
整地技术要求在确定种植范围之后,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作,翻动的深度要在28-32厘米之间,要对土壤进行紧密的处理。
如果该区域之前种植的作物扎根相对较浅,就要进行45厘米左右层次深度较大的翻动,同时间距还要保持在30厘米前后。
在水资源储存量相对较少的区域,可在秋天的时候进行整理,第二年的春天再进行播种。
种薯品种选择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抗病能力强悍、种子条件优秀、抗逆性较强等。
在选择好使用的种子类型后,需要对其进行催芽环节。
在播种之前的20-25天内就要将其拿出地窖,适应外界的温度环境。
并在其下面平铺2-3层的垫子,放到13-15度之间的空气中,让其逐渐适应太阳光,2-3天将全体种薯翻动一次,使马铃薯充分享受到阳光之后,会逐渐长出紫色的嫩芽,当长到0.5-1厘米左右时,便可以进行切块。
在进行切割种薯之前,需要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
可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或是5%的来苏进行消毒杀菌。
选择出其中最为健康的嫩芽进行竖向切割,确保每块马铃薯上都要具有2-3个的健康芽眼,如使用机器进行播种的话,需要将每份的重量稳定在40-50g之间为最佳,为避免发生病毒传染,建议使用整体的薯种进行栽培工作。
在切割工作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搅拌、闷种,和包衣的处理,每一百公斤的种薯要使用0.1kg百菌清、与1kg富含多种物质的滑石粉进行搅拌,放在通风处1-2天之后便可播种。
还可使用包衣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可能会发生的烂种、杀菌、减少发病率等问题,具备良好的预防作用双行播种技术在进行马铃薯的大垄双行播种技术时,可使用相应的机器辅助劳作,大多数会选择使用90cm与110cm的机器,进行垄上种植。
Z a i p e i j i s h u马铃薯是海伦市的主栽作物,常年播种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年生产马铃薯4万吨以上,种植马铃薯已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海伦市采用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保障马铃薯高产高效。
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该技术改变传统的60~65厘米小垄栽培模式为大垄、高台、密植的栽培模式,垄上播种双行,具有疏松土壤结构、供采用肥能力强、利于根系发育,实现多层结薯;通风透光保壙提墒、抗旱防涝,减轻早、晚疫病发生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抗逆性和丰产性。
二、配套技术要点1、地块选择与整地标准(1)选地。
马铃薯属于最典型的地下块茎作物,是生长在地下面的横生茎,地下茎节节间短缩,肉质膨大,形成马铃薯,贮藏碳水化合物有淀粉、糖类等。
由于在地下生长,对地块选择相对其他作物要求比较严格,要选择具有深厚的土层,质地比较肥沃,土壤本身的团粒结构及涝能排除积水、干旱年份能保障灌溉且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防止地下块茎腐烂,造成减产。
(2)选茬。
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还可以选用大豆、高梁、麻类作前茬,不能选用于马铃薯同科属的作物作为前茬,否则病虫害加重。
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地块。
(3)整地。
提倡秋季深松整地。
秋整地土壤熟化时间长,土壤经过冬春冻融交替,耕层下沉,疏松透气,保墒较好,能保障马铃薯出苗整齐,苗匀、苗齐、苗壮。
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35~40厘米,打破犁底层,浅翻15~20厘米。
机械起垄。
单行栽培,垄底宽90厘米,垄台宽40厘米,垄体高25厘米;双行栽培,垄底宽110厘米,垄台宽80厘米,垄体高25厘米。
2、品种(1)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选用高产、抗病、质佳的马铃薯专用品种。
鲜食薯:克新13、尤金、克新18、克新19、早大白、黄麻子、中薯5号等。
原料薯:大西洋、克新1号、克新17号、克新18号、克新26号、克新27号、东农307、黄麻子等。
马铃薯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马铃薯生产国,以大垄密植高产技术为主的栽培技术是加强马铃薯增产的重要技术,为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为拓宽马铃薯发展的新范式,本文就中国大垄密植高产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1.地基备耕制备地基备耕制备是一个重要环节,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栽培操作。
大垄密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保证地块内土壤良好均匀,充分耕整,使土壤平整,腔体良好。
当地块内土壤有过度肥沃、水分不足、地表坚硬,需要采用松土培肥或后台培肥等改良技术,同时还应采用碾压或正常犁耕缓冲,减少地表坚硬,促进植株根系生长,使土壤水分得到有效保存,更好实现马铃薯高产。
2.栽植与补苗马铃薯大垄密植技术,要求在划种前,首先将已栽种的地块进行耕作平整,然后将植株经苗床培肥等处理后,按规定栽植间隔,进行种植。
当出现马铃薯植株多少畸形空株等缺失时,要及时憋补苗补空,补苗必须选用健康,幼壮,自根苗,并要将苗插在农田中,被补苗后及时施用肥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3.施肥施肥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马铃薯高产。
为了增强植株马铃薯的营养供给,每亩土地上可施磷肥7公斤,钾肥20~25公斤。
施肥建议以波磷酸钾为主,并结合其他一般水分肥料如尿素液,硫酸钾,无机钙肥等使用,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充分的营养供给。
4.保苗灌水为了增强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应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经常地给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马铃薯的灌水管理应遵循“有水,搅动土壤-少水,挖取沟槽-多水,用来浇灌”的原则,及时进行灌水时应使土壤不变性,不土球,以保证作物新陈苗能正常生长。
二、结论中国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从耕地备制,到植株保补以及施肥,灌水等技术操作的掌握,都是不可或缺的,是实现马铃薯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
大垄密植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推广,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便达到最佳生产效果。
通过完善技术措施和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国内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发展,提升马铃薯种植业的效率和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