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淀粉生产
- 格式:ppt
- 大小:13.71 MB
- 文档页数:63
淀粉厂工艺流程淀粉厂工艺流程淀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和化妆品等行业。
淀粉厂是专门从植物中提取淀粉的工厂。
其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原料准备、清洗、粉碎、浸泡、分离、过滤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是淀粉生产的第一步。
淀粉可以从多种植物中提取,如玉米、木薯和小麦等。
在淀粉厂中,这些原料需要经过清洗和去皮等处理来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物质。
接下来,清洗工序是将原料进行清洗,除去表面的泥土、残留农药和杂质。
清洗后的原料将被送往粉碎工序。
粉碎工序是将清洗后的原料进行粉碎成细小颗粒,以便后续的浸泡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破碎机或者磨粉机进行。
浸泡是淀粉生产中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提取淀粉的关键。
在浸泡过程中,粉碎后的原料将与水混合,并加热至适当的温度。
这个步骤可以使淀粉颗粒膨胀,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淀粉。
分离工序是将浸泡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取得淀粉颗粒。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筛选和沉淀。
通过这些方法,淀粉颗粒可以从杂质和水中分离出来。
过滤是淀粉厂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分离后,淀粉颗粒会与水形成浆状物。
通过过滤,能够去除浆状物中剩余的杂质,使淀粉纯净。
最后一步是干燥。
在这个步骤中,经过过滤的淀粉浆状物会被送入干燥机进行烘干。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水分,使淀粉达到适当的含水量。
以上就是淀粉厂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当然,实际生产中,还有其他次要的辅助工序,如脱脂、脱色和筛选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和质量,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淀粉。
总之,淀粉厂工艺流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从原料准备到最终的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以确保生产出优质的淀粉。
初中生物《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
本节课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最后,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的呼吸作用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我主要围绕"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一部分来进行说课。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之前的学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学生没有建立完整的概念,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通过实验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培养爱绿护绿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列为本节重点内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作为本节的难点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将采用讨论法、讲述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
请学生复习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和结论,并且阐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1.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海尔蒙特---实验结论: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英格豪斯 ---实验结论: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释放气体萨克斯---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P69步骤:暗处理(目的:消耗叶片中的淀粉)→遮光→光照→脱色(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染色(加碘液,目的是为了检验淀粉)3、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4、叶的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叶肉:分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是叶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
分成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
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
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筛管输导叶肉细胞制造的有机物。
5、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白色或黄色。
6、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叶绿体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产物:淀粉、氧气③条件:光④场所:叶绿体⑤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同化作用)⑥两种变化: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⑦植物增产的措施:①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增加光照时间。
③增加光照强度。
④昼夜温差大。
7、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合理密植(课本80页)8、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线粒体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第五章淀粉生产技术本章重点和学习目标玉米、薯类等淀粉的工业提取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淀粉生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变性淀粉制备的工艺原理、工艺方法和操作要点。
淀粉是食品的重要组分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
淀粉又是许多工业生产的原、辅料,其可利用的主要性状包括颗粒性质;糊或浆液性质;成膜性质等。
由于天然淀粉并不完全具备各工业行业应用的有效性能,因此,根据不同种类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应用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可使其改性,得到各种变性淀粉,从而改善了应用效果,扩大了应用范围。
淀粉和变性淀粉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医药、化工、建材、石油钻探、铸造以及农业等许多行业。
淀粉经水解作用可制得若干种类的淀粉糖产品,如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葡萄糖、功能性低聚糖。
葡萄糖经异构化还可以生产高果糖浆。
淀粉经水解、发酵作用可转化成酒精、有机酸、氨基酸、核酸、抗生素、甘油、酶、山梨醇等若干种类的转化产品。
第一节淀粉的原料及理化性质一、淀粉分类1、按来源分◆禾谷类淀粉: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燕麦、荞麦、高粱等的淀粉存在于胚乳、糊粉层、胚(玉米 25%含量)中。
◆薯类淀粉:甘薯、木薯、葛根的淀粉存在于块根中;马铃薯、山药的淀粉存在于块茎中。
◆豆类淀粉;蚕豆、绿豆、豌豆、赤豆等的淀粉存在于子叶中。
◆其他淀粉:香蕉、白果等存在于果实中;菠萝等存在于基髓中。
2、按化学成分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一般地讲,直链淀粉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膜强度,支链淀粉具有较好的粘结性。
大多数植物所含的天然淀粉都是由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
也有一些糯性品种,其淀粉全部是由支链淀粉所组成,如糯玉米、糯稻等。
3二、淀粉原料1、生产淀粉原料的条件◆淀粉含量高、产量大、副产品利用率高◆原料加工、贮藏、销售容易◆价格便宜◆不与人争口粮2、原料含淀粉量◆甘薯 19-29.5% 玉米 50-66.5%◆甘薯干 68.08% 高粱 58.11%◆马铃薯 15-29.7% 豆类 54.60%◆马铃薯干 63.48% 小麦 58-76%◆木薯 20-31.5% 粳米 77.64%含淀粉的作物种类很多,根据原料的来源、性质、用途及经济可行性,用于工业提取淀粉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其次还有马铃薯、木薯、甘薯等。
淀粉生产作业指导书浸泡工段一、工艺流程:玉米皮带输送机提升机除尘器尘土双层清理筛大杂小杂计量称除石罐玉米输送泵循环泵浸泡罐二、操作规程:1.打开浸泡罐顶部进料阀门2.打开浸泡罐底部回水阀门,同时关闭放料阀及自动循环阀门,及自身循环阀门,作好上料的准备工作。
3.检查水泵冷却水是否畅通,水泵转动是否灵活,润滑系统油位在规定位置,然后准备开机。
4.启动输送水循环泵,同时启动玉米输送泵,使玉米输送水与浸泡罐形成循环,并调解回水阀门,使循环水循环平稳。
5.启动计量器自动装置,设定计量数据,一般玉米输送量调整为:(28-35吨/小时)6.启动清理筛及除尘设备,然后启动提升机及带输送机。
7.打开筒仓底部的放料阀门,调整放料速度为28-35/小时8.每罐投料100吨。
9.停机,从前往后停,关闭筒仓底部的放料阀门,待皮带机上的玉米全部进入提升机后,停皮带机,同样停提升机,停玉米整理筛,停除尘风机,关闭浸泡罐底部回水阀门,循环泵及玉米输送泵。
10.输送水为稀玉米浆,送完料后打入稀玉米浆储存罐11加H2SO3,浓度为2.2-2.5%12.打开浸泡罐底部省力循环阀门,同时启动循环泵进行自动循环13.玉米浸泡采用逆流浸泡,临罐加酸的浸泡工艺。
14.以上操作采用自动加手动相结合进行操作。
三、工艺参数1.H2SO3 浓度0.22-0.25%2.浸泡温度48-52C°3.浸泡时间48-50小时4.稀玉米浆干物含量4-6%5. PH值 3.9-4.16.浸后玉米水份42-45%7.含可溶物≥2.5%8.稀玉米浆含SO20.03%制酸工段一、工艺流程工艺水清水循环水尾气大循风机人吸收塔降温气体硫磺燃烧室取样检测H2SO3中间罐环H2SO3储存罐送酸泵换热器蒸汽浸泡罐二、操作规程1.检查水泵运转及冷却、润滑情况是否正常2.向燃烧炉内添加硫磺并点燃3.打开工艺水阀门,并启动引风机4.调整工艺水量为12-15m³/小时,如浓度过低时应关闭工艺水阀门,打开循环阀门,启动送酸泵大循环来提高H2SO3浓度。
第1篇一、引言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淀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淀粉提取、淀粉精制和淀粉改性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选择: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为谷物、薯类、豆类等富含淀粉的植物。
常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土豆、红薯等。
2.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清洗、破碎、浸泡等步骤。
清洗可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破碎可提高原料的出粉率;浸泡可软化原料,有利于淀粉的提取。
三、淀粉提取1. 溶解: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形成淀粉乳。
2. 沉淀:将淀粉乳在搅拌条件下进行静置,使淀粉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淀粉浆。
3. 洗涤:将淀粉浆进行洗涤,去除淀粉颗粒表面的蛋白质、脂肪等杂质。
4. 滤饼干燥:将洗涤后的淀粉浆进行过滤,得到滤饼。
然后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湿淀粉。
四、淀粉精制1. 精制目的:提高淀粉的纯度、降低杂质含量、改善淀粉的物理性能。
2. 精制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制方法。
常见的精制方法有:(1)湿法精制:将湿淀粉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加热,使淀粉颗粒充分溶解,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2)干法精制:将湿淀粉进行干燥,得到干淀粉,然后通过研磨、筛选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3)化学法精制:利用化学试剂对淀粉进行精制,如酸法、碱法、氧化法等。
五、淀粉改性1. 改性目的:提高淀粉的稳定性、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拓宽淀粉的应用范围。
2. 改性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
常见的改性方法有:(1)酸改性:利用酸对淀粉进行改性,如醋酸、硫酸等。
(2)碱改性:利用碱对淀粉进行改性,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氧化改性:利用氧化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4)交联改性:利用交联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交联剂A、交联剂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