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边坡破坏类型及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4.02 MB
- 文档页数:68
生态边坡破坏类型
生态边坡破坏类型
边坡的地形型态本身就存在了许多的不稳定因素,通常边坡滑动破坏为其边坡内部某处土层的剪力强度不足以承受当时的载重或外力,造成不平衡状态出现而发生破坏,破坏后即会恢复平衡状态。
由于一般边坡的地质条件不同,因此边坡的破坏也有许多的模式,其中分为两大类的即为1.自然因素破坏;2.人为因素破坏,此二类的破坏又以自然因素的破怀最为广泛及频繁。
1边坡各种破坏因素:
自然因素破坏:地震、降水侵入、地层节理、张力裂缝、土石流冲击、土石崩落
人为因素破坏:切削、水土保持不良、挡土工不良带来连锁破坏效应
2边坡破坏类型:
土坡:平面滑动破坏、流动破坏、旋转滑动破坏
岩坡:楔型破坏、圆弧破坏、平面破坏、倾倒破坏。
边坡的类型及其破坏特征边坡是地表和地下水体的交界处的地质工程现象,主要由于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而导致边坡破坏。
边坡的类型和破坏特征与地质条件、坡面形态、土壤与岩石性质等相关。
一、边坡类型:1.自然堤坡:河流或湖泊的水平线高于周围地面,形成的由软土和石块构成的边坡。
其破坏特征主要包括流失、坍塌、滑动和侵蚀等。
2.地貌边坡:由自然地貌形成的边坡,包括丘陵、山坡和山脚。
破坏特征表现为松散土层坍塌、滑动和碎屑流等灾害。
3.人工边坡:由人工开挖和填筑形成,如交通沟渠、割台和堆填区。
其破坏特征常包括土方坍塌、滑动、沉降和表面裂缝等。
4.岩质边坡:由坚硬岩石构成的边坡,常见于峡谷和悬崖。
其主要破坏形式是岩石崩落和滑动。
5.异常边坡:由于地震、洪水、水位变化等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边坡破坏,破坏形式多样,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
6.塑性黏土边坡:主要由于土体中黏性较强的塑性黏土层引起的边坡问题。
破坏特征包括表层下滑、底部滑移和侧向变形等。
二、边坡破坏特征:1.坡顶溜岩:陡坡顶部岩石或土块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滑动,并沿坡面下滑。
2.滑坡:边坡上部土体沿滑面滑动,有时伴随大量土石体的位移,形成隆起部分和低洼部分。
3.倒塌:在挖掘或加装土质量作用下,边坡上土块的坍塌引起整个边坡的破坏,尤其是边坡顶部。
4.嵌塌:在震动或冲击作用下,边坡中的土体嵌塌,导致边坡失去稳定性。
5.滑动:边坡上的土体沿倾斜面滑动,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液化和饱和。
6.单体滑移:边坡上的单个大岩块沿倾斜面滑动,通常是岩质边坡发生的破坏形式。
7.侵蚀:由于水流冲击和侵蚀作用,边坡上的土壤或岩石被剥蚀,逐渐失去稳定性。
8.沉降:边坡的整体或局部沉降,常见于填筑边坡和软土边坡。
9.裂缝:边坡表面出现不均匀的裂缝,是边坡变形和破坏的早期迹象。
总之,边坡的类型和破坏特征与地质条件、土壤岩石性质、水位变化、人为开挖和填筑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边坡的类型和特征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评估边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理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