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9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模板
一、处方基本信息
1. 处方编号:
2. 处方日期:
3. 处方医生:
4. 处方药名:
5. 处方用量:
6. 处方用法:
7. 患者信息:
二、诊断信息
1. 诊断疾病名称:
2. 诊断依据及病情概述:
3. 治疗方案及目的:
4. 预后评估及注意事项:
三、处方用药合理性评价
1. 药品适应症与诊断是否相符:
2. 药品用法用量是否合理:
3. 药品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是否考虑周全:
4. 药品使用是否符合安全性原则:
5. 是否有重复用药情况:
6. 是否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况等因素:
7. 是否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特殊风险因素(如过敏体质、药物过
敏史等):
8. 是否考虑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9. 是否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注射速度、滴注时间等参数:
10. 是否考虑中药注射剂的特殊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项:
四、药学干预建议
1. 是否需要修改药品用量、用法或配伍禁忌:
2. 是否需要提醒医生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
3. 是否需要建议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药品:
4. 其他建议:
五、签名与备注
1. 处方医生签名:
2. 药师签名(如需):
3. 备注(如需):。
中药注射剂点评模板一、药品基本信息药品名称:XXX注射液批准文号:XXX生产企业:XXX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产品批号:XXX药品规格:每支XX毫升二、适应症与用法用量适应症:用于治疗XXX疾病。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XX毫升,分XX次注射;或遵医嘱。
三、安全性评价1.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建议首次使用时进行过敏试验。
2. 心血管系统: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停药。
3. 肝肾功能: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4. 其他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四、有效性评价该中药注射剂在治疗XXX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部分患者可能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五、药物经济学评价该中药注射剂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价格仍高于同类西药。
建议生产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价格,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六、综合评价及建议该中药注射剂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建议生产企业加强质量控制,提高药品质量,确保安全有效;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药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七、处方及使用注意事项1. 处方开具: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适应症开具处方,并告知患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使用前检查:使用前应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等信息。
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3. 注射方法:注射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深度,避免皮下渗漏或肌肉注射刺激过大。
注射后应观察局部反应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药并就医。
4.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如有必要需告知医生并遵医嘱。
同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药。
6.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本药时需根据体重和年龄等因素调整剂量和使用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
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
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我院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结果分析目的:了解作者所在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每月按比例随机抽取所在医院门急诊含中药注射剂的处方进行点评,对2014年第一季度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62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648张,占4.0%。
主要表现在混合配伍、联合用药、超剂量使用等方面。
结论:作者所在医院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需引起医务人员关注,共同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
中药注射剂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剂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疾病的急救及感染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的治疗,疗效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是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事件被频繁报道,其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孕妇使用中成药原则”、“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对我院中药注射剂进行专项点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利用医院HIS系统,按品种标记所有含中药注射剂的门急诊处方,每月按10%比例随机抽取。
抽取2014年1-4月处方,逐月点评并填表。
1.2 方法统计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溶媒、给药途径、频次、联合用药及患者年龄、诊断等相关信息。
分析中药注射剂处方的使用情况,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我院中药注射剂进行专项点评。
2 结果2014年1-4月,共点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1620张,其中不合理处方648张,占4.0%。
作者所在医院门急诊使用中药注射剂共26个品种,涉及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补气脑益和醒脑开窍四类。
其中使用清热解毒类和活血化淤类处方较多,占98.3%。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
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
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肾内科8-10月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的结合,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等优点,对于一些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有较好的疗效,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肾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每月按照抽样方法附1从肾内科当月出院病人病历中抽取20份,由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按照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附表1和药品说明书,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
现将8、9、10月中药注射剂评价分析结果通报如下:1.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情况按照院中药注射剂专项评价工作方案,8、9、10三个月共抽取肾内科出院病历60份,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药品名称分类药品使用频次药品使用率 %(药品/60)8月9月10月冠心宁注射液心脑血管类 2 3 4 15%银杏达莫注射液心脑血管类 2 5 5 20%注射用川芎嗪心脑血管类9 2 2 21.7% 肾康注射液肾脏专科0 1 0 1.6% 参附注射液急救药品0 2 1 5%热毒宁注射液抗感染0 1 0 1.6% 总计13 14 12 65%肾内科3个月60份出院病历共涉及中药注射剂6种,主要以心脑血管类药物(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银杏达莫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为主,其次是中药的急救药品(参附注射液)、肾脏专科用药(肾康注射液)和中药抗感染药品(热毒宁注射液)。
样本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65%,同时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的比率为3.3%,药品使用频次相对比较平稳,无较大波动。
2.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评价分析肾内科60份出院病历中有39份使用了中药注射剂,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附表1,依次从适应症、辩证用药、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中西联合、中药联合)、用药适宜性等方面对39份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的评价,结果如下:肾内科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药物治疗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或有循证医学证据,无超功能主治用药,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浓度配制不当住院号:1091646 姓名:李效异年龄:78 诊断:乙肝相关膜性肾病医嘱: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120mg +5%GS100ml 静滴 qd 8.2—8.6 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川芎嗪单次剂量为80-120mg,5%GS或0.9%NS250-500ml 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一日一到二次,10-15天为一疗程。
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尚丛笑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6(0)S2
【摘要】目的:对本院2015年门、急诊679张中药注射剂处方进行抽样点评和统计分析,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含中药注射剂的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点评门、急诊处方679张,不合理处方97张,占14.30%,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用药)、不必要的联合用药(门诊近90%联合用药)、溶媒选择不合理等。
结论: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要医务人员共同关注,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总页数】2页(P552-553)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用药分析
【作者】尚丛笑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8
【相关文献】
1.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分析 [J], 吴小红;谢根英;陈欢;苏艳清
2.我院2016年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J], 李燕伟
3.我院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J], 周秋峰;刘洋;王秀云
4.中药处方专项点评中用药配伍合理性的分析 [J], 茅莉萍;
5.我院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J], 孙彦超;孟菲;李峥嵘;胡园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我院于近期开展了专项医嘱点评工作。
本次点评主要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精神类药品等高风险药品的医嘱进行审查,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二、点评内容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本次点评重点关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通过审查病历,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医嘱未严格按照适应症开具,存在过度使用或滥用现象。
(2)部分医嘱未进行病原学检查,存在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部分医嘱未按规定进行个体化用药,存在剂量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2.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作为临床常用药品,也存在一定风险。
本次点评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医嘱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存在超剂量、超疗程使用现象。
(2)部分医嘱未进行过敏试验,存在潜在过敏反应风险。
(3)部分医嘱未对用药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存在不良反应发生未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情况。
3. 精神类药品精神类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依赖性和成瘾性。
本次点评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医嘱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存在超剂量、超疗程使用现象。
(2)部分医嘱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存在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导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问题。
(3)部分医嘱未对用药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存在依赖性、成瘾性等问题。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2. 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
3. 加强医嘱审查,杜绝不合理用药。
4. 定期开展专项医嘱点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四、总结通过本次专项医嘱点评,我们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但同时也为我院临床用药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临床用药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常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质量分析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经中药提取、加工、制备成溶液或粉针剂等剂型,最终以注射方式给予患者用于治疗疾病的中药制剂。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药效强大,是许多疑难病症的救命药物。
然而,如何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质量,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
一、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1、毒性学评价:中药注射剂的毒性和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甚至一些中药注射剂存在于严重的毒性反应,比如说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和病变,因此必须要进行毒性学评价。
2、药效学评价:中药注射剂药效评价是衡量其临床疗效的重要依据。
药效学评价一方面包括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中药注射剂的实验室和临床药效研究。
3、质量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需要遵守GMP规定,并且必须对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贮存、输送,以及药液对人体的反应都进行质量控制。
4、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注射剂与其他医用药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现象。
因此,对于患者将进行多种药品治疗,且同时应用中药注射剂者,需要评估其安全性和对药效的影响。
二、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1、残留有害物质:中药注射剂中的残留有害物质,如酚、硫酸铵等,有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细菌感染:由于中药注射剂是无菌制剂,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免细菌或霉菌侵入造成细菌感染。
3、配方不符:由于药材来源、加工工艺等方面问题,中药注射剂的配方会存在一些变化,导致药物的量、品质和成分与处方不符,从而影响疗效甚至引起中毒现象。
4、稳定性:中药注射剂在制剂后会经过输液管道输送输到患者身体内,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贮存和输送过程,稳定性是保证中药注射剂药效的重要保障。
三、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质量评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质量评价包括理化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毒性学评价、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
1、理化检测:毒物的含量、细菌的数量和毒素的成分都可以通过理化检测的方法获得。
2、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血药浓度、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指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
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
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制剂的一种新形式,以中药为原料,经提取、浓缩、纯化、稳定处理等工艺制成,具有剂型方便,用药迅速,疗效明显等特点。
处方点评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评估中药注射剂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展开讨论。
一、患者情况的评估在进行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体质、合并症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适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种类和剂量等。
二、病情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
包括确定病因、病机、病位等,以便选择适宜的中药注射剂。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三、疗效评估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医生需要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一方面,需要参考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了解该中药注射剂在治疗特定疾病上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判断该中药注射剂是否适合当前患者的病情。
四、安全性评估五、剂量评估六、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时,医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个体化: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防止滥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临床指南和规范,不得滥用或超量使用。
3.注意监测: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重视用药安全:医生需要了解中药注射剂的药物安全性,尽量选择安全性好的中药注射剂。
5.合理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需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同时,也要注意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之,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患者情况、分析病情、评估疗效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剂量等步骤,医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对于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肾内科8-10月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分析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的结合,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等优点,对于一些危急重症、疑难杂症有较好的疗效,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肾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每月按照抽样方法附1从肾内科当月出院病人病历中抽取20份,由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按照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附表1和药品说明书,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
现将8、9、10月中药注射剂评价分析结果通报如下:1.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情况按照院中药注射剂专项评价工作方案,8、9、10三个月共抽取肾内科出院病历60份,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药品名称分类药品使用频次药品使用率 %(药品/60)8月9月10月冠心宁注射液心脑血管类2 3 4 15%银杏达莫注射液心脑血管类2 5 5 20%注射用心脑血9 2 2 21.7%川芎嗪管类肾康注射液肾脏专科0 1 0 1.6%参附注射液急救药品0 2 1 5%热毒宁注射液抗感染0 1 0 1.6% 总计13 14 12 65%肾内科3个月60份出院病历共涉及中药注射剂6种,主要以心脑血管类药物(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银杏达莫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为主,其次是中药的急救药品(参附注射液)、肾脏专科用药(肾康注射液)和中药抗感染药品(热毒宁注射液)。
样本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65%,同时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的比率为3.3%,药品使用频次相对比较平稳,无较大波动。
2.肾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评价分析肾内科60份出院病历中有39份使用了中药注射剂,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附表1,依次从适应症、辩证用药、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中西联合、中药联合)、用药适宜性等方面对39份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的评价,结果如下:肾内科在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药物治疗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或有循证医学证据,无超功能主治用药,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1.)浓度配制不当住院号:1091646 姓名:李效异年龄:78 诊断:乙肝相关膜性肾病医嘱: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120mg +5%GS100ml 静滴 qd 8.2—8.6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川芎嗪单次剂量为80-120mg,5%GS或0.9%NS250-500ml 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一日一到二次,10-15天为一疗程。
本医嘱中药注射剂配置浓度偏大,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稀释溶媒未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或剂量住院号:1089173 姓名:袁颖超年龄:22 诊断:肾病综合征医嘱:银杏达莫注射液 20ml+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滴 qd分析:未按药品说明书选择溶媒。
中药注射剂溶媒一般选择5%-10%GS,使用生理盐水后常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用法用量不合理住院号:1098643 姓名:王茂民年龄:42 诊断:肾病综合征医嘱:冠心宁注射液 30ml+0.9%NS 100ml 静滴 qd 8.9—8.15 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冠心宁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GS 500ml稀释后使用,qd。
该医嘱药品用量较大且未按说明书选择溶媒。
(4.)选药不符合辩证施治的原则,仅有诊断而无辩证住院号:1098089 姓名:梁自学年龄:73 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医嘱:参附注射液 40ml+5%GS 200ml 静滴 qd 9.22—10.2 分析:参附注射液功能主治是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是一种急救药品,临床常经验性的用于休克的治疗。
本医嘱选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仅有诊断而无辩证。
(5.)超说明书用药住院号:1092717 姓名:郭伟年龄:19 诊断:功能性蛋白尿医嘱: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120mg+5%GS 100ml 静滴 qd 8.8—8.13 分析: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患者诊断为功能性蛋白尿,使用注射用川芎嗪治疗,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有待于商榷。
住院号:1092814 姓名:吴日德年龄:52 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医嘱: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120mg+5%GS 100ml 静滴 qd 8.12—8.17分 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患者年龄偏大52岁且肾功能异常,应选择说明书给药剂量范围中的最小值。
川芎嗪的给药剂量范围是80-120mg ,建议调整给药剂量为80mg 。
(6.)中西药联合不合理住院号:1094859 姓名:李先勤F 年龄:34 诊断:肾病综合征 医 嘱:银杏达莫注射液 20ml +5%GS 100ml 静滴 qd 8.22—9.5潘生丁 50mg 口服 tid 8.22—9.5 分 析:银杏达莫注射液主要成份是银杏总黄酮和双嘧达莫,20ml 银杏达莫注射液含双嘧达莫7.2-8.2mg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潘生丁属于重复用药。
通过对肾内科临床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专项点评,发现肾内科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思路比较清晰,处方比较合理,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应该严格掌握注射剂的使用指征,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液给药。
应该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
说明书中未明确疗程的一般在指征改善后两天停药。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严禁与其它药物混合配伍使用,若需联用应谨慎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对于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酌情调整给药剂量,加强用药监测,特别是用药开始时的30min 。
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处方点评制度控制了药品使用,规范了临床用药行为,达到了安全、经济、有效、适当合理用药的目的。
附1:抽样方法:从医院病案系统统计当月肾内科出院病人数目和基本信息(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按照出院时间先后顺序,从本月第一个出院病人开始按照抽样间隔,依次抽取样本数目20份。
抽样间隔=)抽取样本数目(当月科室出院病人数目20附表1中药注射剂处方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合理不合理1、适应症1、符合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或有循证医学证据并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批准的适应症无理由超功能主治用药2、有注射剂使用指征无注射剂使用指征2、辩证用药1、有辨认、分析疾病的证侯没有2、根据证侯确定治法没有3、治法与药物一致。
不一致4、辨病(中医或西医)与中医辩证结合用药仅有诊断无辩证3、用法用量1、符合说明书(或药典)推荐的用法用量不符合2、老年人使用剂量取偏小值偏大或偏小3、说明书(或药典)未明确小儿剂量时的推荐剂量:3岁以下1/4成人量;3-5岁1/3成人量;5-10岁1/2成人量;10岁以上取成人量。
偏大或偏小4、用药疗程1、符合说明书(或药典)疗程范围不符合2、说明书(或药典)未明确疗程的一般在指征改善后两天停药未及时停药3、出现可疑ADR立即停药。
5、联合用药1、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药物叠加使用;药性峻烈或含毒性成份的药物重复使用2、各药物间无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有配伍禁忌或体内产生不良相互作用3、两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联用时单独使用混合使用4、两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联用时间隔两小时未间隔时间5、两种或以上中药注射剂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时同时共用一条通道6、中西药联用1、中西药物成份间无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有配伍禁忌或体内产生不良相互作用2、两种或以上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单独使用混合使用3、两种或以上中西注射剂联用时间隔两小时使用未注明间隔时间3、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用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用7、用药适宜性1、无对该药或某一成份的药物过敏史有药物过敏史2、无用药禁忌症违反用药禁忌症3、无诱发或加重原发疾病的药物副作用药物副作用诱发或加重原发疾病4、过敏体质者但无同类可替代其他药品(含西药)过敏体质者且有同类可替代其他药品(含西药)5、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初次使用者用药开始30分钟密切观察未观察附2说明书分解表药品成份适应症/功能主治禁忌症/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脉养心。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新生儿、婴幼儿、孕妇禁用。
过敏体质者禁用。
肌注:一次2ml,一日1-2次。
静滴:一次10-20ml5%GS500ml稀释,qd银杏达莫注射液(10ml)银杏总黄酮9.0-11.0mg双嘧达莫3.6-4.4m g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静滴:成人一次10-25ml,0.9%NS或5-10%GS500ml,bid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盐酸川芎嗪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它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脉管炎等。
过敏,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脑水肿者应慎用,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0.9%NS250-500ml,80-120mg,qd,bid10-15天一疗程肾康注射液大黄、黄芪、丹参、红花降逆泄浊、益气活血、通腑利湿。
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1.急性心功能衰竭者慎用;2.高血钾危象者慎用;3.过敏体质者禁用;4.有内出血倾向者禁用;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静滴:100ml,qd10%GS300ml,疗程4周参附注射液红参、附片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也可用于阳虚所致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对本品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肌注:一次2-4ml,1-2次/日静滴:一次20-100ml,5-10%GS250-500ml。
静推:一次5-20ml,5-10%GS20ml稀释热毒宁注射液青蒿、金银花、栀子清热、疏风、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咳嗽、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对本品过敏者,或有过敏史者禁用。
不宜与其它药物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控制滴速。
静滴:成人一次20ml,5%GS或0.9%NS250ml,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