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验报告-(已填写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2.50 KB
- 文档页数:20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方法;2.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和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任何时刻,线性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任何一个二端电阻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式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根据伏安特性的不同,电阻元件分为两大类: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a)所示。
该直线的斜率只由电阻元件的电阻值R决定,其阻值R为常数,与元件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无关;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其阻值R不是常数,即在不同的电压作用下,电阻值是不同的。
常见的非线性电阻如白炽灯丝、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1(b)、(c)、(d)所示。
在图1-1中,U >0的部分为正向特性,U<0的部分为反向特性。
(a)线性电阻(b)白炽灯丝绘制伏安特性曲线通常采用逐点测试法,电阻元件在不同的端电压U 作用下,测量出相应的电流I ,然后逐点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I =f (U ),根据伏安特性曲线便可计算出电阻元件的阻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直流稳压电源 1 台2.直流电压表 1 块3.直流电流表 1 块4.万用表 1 块5.白炽灯泡 1 只6. 二极管 1 只7.稳压二极管 1 只8.电阻元件 2 只四、实验内容1.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按图1-2接线。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 ,从0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不得超过10V ),在表1-1中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2将图1-2中的1kΩ线性电阻R 换成一只12V ,0.1A 的灯泡,重复1的步骤,在表1-2中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测量实验报告(精选15篇)测量试验报告篇1一.试验概述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需具备肯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打算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
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详细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
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
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将使同学能增加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熟悉,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把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试验要求1.熟识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把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或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角度;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试验内容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2.使用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注:依据试验时数可选1或全选)五.试验原理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3D模型车刀角度可通过CAD软件帮助作图测量得到和标注。
六.试验数据处理1.实体车刀试验数据(1)试验刀具为外圆车刀(2)试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3)实体车刀试验数据记录表(4)实体车刀角度测量标注图2.卓越班:3D模型车刀试验数据(1)3D模型车刀角度标注图(2)3D模型车刀试验数据记录表测量试验报告篇2一、试验目的把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试验内容1、每组施测一条4~6个(最好每人一个)点的闭合水准路线,假定起点高程为30.000m。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系别: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工程测量实验室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倾式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
3.练习一测站的测量、记录、计算和检核。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组实习设备为DS3微倾式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1个、铅笔、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1、水准仪的认识:(1)部件名称、位置、作用及使用方法。
(2)了解水准尺分划注记的规律,掌握读数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1)安置:要求高度适中,地面坚实稳固,架头水平,仪器连接牢固。
(2)粗平:观察左手大拇指旋转脚螺旋时的运动方向与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从仪器构造上注意观察脚螺旋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与仪器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3)瞄准水准尺:(4)精平与读数: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备注1 A-1 1.568 1.416 0.152 第1台阶2 A-2 1.568 1.265 0.303 第2台阶3 A-3 1.568 1.114 0.454 第3台阶4 A-4 1.568 0.966 0.602 第4台阶四、注意事项:1.中心连接螺旋要旋紧,防止仪器从架头上摔落。
2.每次读数前,均须消除视差和进行精确整平。
3.记录人员记录数据时,要向观测人员回报,记录以m为单位,记为mm。
4.为了人和仪器的安全,测站点和转点应选在路边。
5.仪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脚螺旋,水平微动螺旋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用时不宜旋到顶端。
五、思考题:1、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已经观测了后视点,当观测前视点时是否还要再次粗略整平及精确整平?为什么?答:不能进行粗略整平。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一、实验目的a.学习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b.进一步掌握误差、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二、实验原理:a.游标卡尺的游标有n个刻度,它的总长与主尺上(n – 1)个刻度总长相等。
设主尺每个刻度的长为y,游标每个刻度的长为x,则有nx = (n – 1) y由此求得主尺与游标每个刻度之差值为δ= y – x = y / n差值δ正是游标卡尺能读准的最小刻度值,是游标卡尺的分度值,称为游标的精度。
b.螺距为y的螺旋,每转一周螺旋将沿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y。
如果转了1 / n周(n 是沿螺旋一周总的刻度线数目),螺旋将沿轴线移动y / n的距离。
y / n称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
三、实验仪器:仪器名称组号型号量程分度值△仪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圆环、粗铜丝、细铜丝四、实验内容和步骤:.a.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内、外直径和高(在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计算绝对误差b.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细铜丝的直径(在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绝对误差五、数据记录:组号: ;姓名1、用游标卡尺R 测量圆筒的外径D 、内径d 、和高H ;卡尺零点误差: ; 卡尺的仪器误差k D ( )d ( )H (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千分尺零点: 千分尺基本误差 k 1D ( ) 2D (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六、数据处理: =∆仪器N 仪器最小刻度的一半不确定度:),max(仪器N N ∆∆=∆ 最后表示:∆±=N N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 ∆2、计算圆筒的内径d ,并计算d ∆3、计算圆筒的高H ,并计算H ∆4、计算粗铜丝直径1D 及1D ∆5、计算细铜丝直径2D 及2D ∆6、间接量2121D D D D B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答案基本测量实验报告答案引言: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施工,准确的测量结果都是确保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基本测量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时间,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进一步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方法:1. 长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 质量测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不同事件的时间间隔,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三、实验结果:1. 长度测量结果:物体A的长度为10.2 cm,物体B的长度为15.6 cm,物体C的长度为20.1 cm。
2. 质量测量结果:物体A的质量为25.3 g,物体B的质量为30.5 g,物体C的质量为35.2 g。
3. 时间测量结果:事件A的时间间隔为7.8 s,事件B的时间间隔为12.4 s,事件C的时间间隔为18.9 s。
四、数据分析:1. 长度测量误差: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与物体的实际长度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游标卡尺的刻度不够精细,或者在读数时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如数显卡尺,或者增加测量次数并取平均值。
2. 质量测量误差:质量测量结果与物体的实际质量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电子天平的精度限制,或者在放置物体时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天平,或者在测量前校准天平。
3. 时间测量误差:时间测量结果与实际时间间隔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秒表的读数误差,或者在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判断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测量实验报告
背景介绍
测量实验是物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
习到测量技巧,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测量误差以及如何进行误差
分析。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并分析实验中的误差。
实验设备和步骤
设备:弹簧、挂钩、测量尺、托盘、质量砝码等。
步骤:首先将弹簧挂在挂钩上,并让其悬挂在空中。
然后向弹簧上悬挂质量砝码,并测量相应的长度。
根据弹簧的伸长长度和
质量砝码施加的重力,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测得弹簧的弹性系数为25 N/m。
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差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首先,由于弹簧自身的质量也会对弹性系数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弹簧的长度进行修正,才能得到准确的弹性系数值。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测量尺的误差。
在测量时,我们需要保证尺子的垂直度,并且要注意读数误差。
如果误差太大,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最后,实验环境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影响。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测量技巧,还了解了测量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误差,需要进行修正和校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验的细节,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数据。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一)实验名称:测量学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 学习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精确测量;3. 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1. 游标卡尺2. 外径千分尺3. 内径千分尺4. 量规5. 直尺6. 平面镜7. 螺旋测微器8. 倍频器实验内容: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其精度;2.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圆柱体的外径,并计算其直径;3. 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的内径,并计算其直径;4. 使用量规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其与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的差异;5. 使用直尺和平面镜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平行度;6.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厚度;7. 使用倍频器对频率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2.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圆柱体的外径,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直径;3. 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的内径,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直径;4. 使用量规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5. 使用直尺和平面镜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平行度,记录测量结果;6.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厚度,记录测量结果;7. 使用倍频器测量频率,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数据: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物体1:15.2 cm物体2:9.6 cm物体3:27.8 cm外径千分尺测量结果:圆柱体直径:6.8 mm内径千分尺测量结果:孔直径:4.2 mm量规测量结果:物体长度:25.6 cm直尺和平面镜测量结果:物体长度:30.2 cm平行度:0.02 mm螺旋测微器测量结果:物体高度:12.5 mm物体厚度:3.7 mm倍频器测量结果:频率:125.4 Hz数据处理:1. 计算圆柱体的直径:直径 = 外径 / π = 6.8 mm / 3.14 =2.17 mm;2. 计算孔的直径:直径 = 内径 / π = 4.2 mm /3.14 = 1.34 mm。
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标题: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体积,并熟悉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尺子、秤、容器。
实验步骤:
1. 使用尺子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
将尺子放置在铅笔的一端,并将目视对准另一端,读取尺子上对应的刻度值。
2. 使用秤测量一块石头的质量。
将石头放置于秤上,并记录秤显示的质量数值。
3. 使用容器测量一杯水的体积。
将容器放在水龙头下,直到水满到容器的边缘,然后将容器移到称重器上,记录器显示的质量数值。
实验结果:
1. 铅笔的长度为10cm。
2. 石头的质量为500g。
3. 水的体积为200ml。
分析和讨论:
本实验通过使用尺子、秤和容器进行测量,分别得到了铅笔的长度、石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相符合,说明测量仪器和方法的准确性较高。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主要来自于读数时的视觉误差和仪器自身的精度限制。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测量实验报告测量实验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实验报告1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S 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2.实验小组由8人组成:4人操作,2人记簿,2人扶尺。
3 .实验设备: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2张,三角架1个;铅笔1根。
三、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器组合:1.望远镜2.调整手轮3.圆水准器4.微调手轮5.水平制动手轮6.管水准器7.水平微调手轮8.脚架四、方法与步骤(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1.安置仪器:先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粗略整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
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
(练习并体会脚螺旋转动方向与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的关系。
)4.水准仪的操作: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体会视差现象,练习消除视差的方法)。
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
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
5.观测练习:在仪器两侧各立一根水准尺,分别进行观测(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量学实验报告篇1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
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
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
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实验名称:测量工程基本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测量实验室实验目的:1. 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3. 学会测量工程中常用的基本测量方法。
4. 培养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其原理基于重力对水平面产生的垂直分量。
角度测量则是通过经纬仪来测定水平角和垂直角,其原理基于三角函数。
实验仪器:1. 水准仪2. 经纬仪3. 水准尺4. 三脚架5. 矩形框6. 记录本7. 计算器实验步骤:1. 水准测量:a. 将水准仪安置在三脚架上,调整水准仪至水平。
b. 将水准尺放置在需要测量的两点之间,确保水准尺与地面垂直。
c. 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记录数据。
d.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2. 角度测量:a. 将经纬仪安置在三脚架上,调整至水平。
b. 调整水平望远镜,使其指向一个已知方向。
c. 调整垂直望远镜,使其指向需要测量的目标点。
d. 读取水平角和垂直角,记录数据。
e.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1. 水准测量数据:- 第一次测量:读数1 = 1.234m,读数2 = 1.236m- 第二次测量:读数1 = 1.236m,读数2 = 1.238m- 平均值:1.237m2. 角度测量数据:- 第一次测量:水平角= 45.2°,垂直角= 23.5°- 第二次测量:水平角= 45.1°,垂直角= 23.6°- 平均值:水平角= 45.15°,垂直角= 23.55°实验结果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 通过两次测量,求得两点间的高差为1.237m,误差较小,符合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2. 角度测量结果:- 通过两次测量,求得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平均值分别为45.15°和23.55°,误差较小,符合角度测量的精度要求。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姓名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是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培养学生在独立工作、提高动手能力方面起着显著作用,是测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测■实训项目及要求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的主要参数之一。
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水准仪是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
本实验通过对微倾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使同学们熟悉水准测量的常规仪器、附件、工具,正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
一、目的和要求⑴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及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以及各螺旋名称及作用,掌握使用方法。
⑵了解脚架的构造、作用,熟悉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尺垫的作用。
⑶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和计算高差的方法。
二、仪器和工具⑴每组微倾式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纸若干。
⑵自备:2H铅笔、草稿纸。
三、方法步骤⑴仪器介绍。
指导教师现场通过演示讲解水准仪的构造、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读数方法。
⑵选择场地架设仪器。
从仪器箱中取水准仪时,注意仪器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
⑶认识仪器。
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
⑷粗整平。
先用双手按相对(或相反)方向旋转一对脚螺旋,观察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运动方向之间运行规律,再用左手旋转第三个脚螺旋,经过反复调整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⑸瞄准。
先将塑远镜对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用望远镜瞄准器照准竖立于测点的水准尺,旋转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最后旋转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位于水准尺中线位置上或尺边线上,完成对光,并消除视差。
⑹精平。
旋转微倾螺旋,从符合式气泡观测窗观察气泡的移动,使两端气泡吻合。
⑺读数。
用十字丝中丝读取米、分米、厘米、估读出亳米位数字,并用铅笔记录。
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实验,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显微镜、量筒等。
实验原理,测量实验是通过仪器对物体的尺寸、质量、体积等进行定量的测定,从而得到相关的物理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记录测量值。
2.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测量值。
3.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微观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记录测量值。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物体长度,5.23cm。
物体宽度,3.45cm。
物体质量,25.6g。
物体体积,15.2cm³。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1.68g/cm³。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微小的裂纹,这可能是导致密度偏差的原因之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测量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测量误差的可能原因,如物体表面的微小裂纹可能会导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环境,尽量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结构,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理解物体的性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总之,测量实验是物理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水准仪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 学习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观测、记录、计算和闭合差调整。
4.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水准仪观测水准尺上的读数,从而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水准测量通常分为精密水准测量和普通水准测量,其中精密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普通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1. 水准仪:DS3型水准仪1台2. 水准尺:双面水准尺2根3. 尺垫:2个4. 记录纸:2张5. 三角架:1个6. 铅笔:1根四、实验步骤1. 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调整高度,使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
- 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固连在三脚架上。
2. 认识仪器- 观察水准仪的各个部件,包括望远镜、调整手轮、圆水准器、微调手轮、水平制动手轮、管水准器、水平微调手轮和脚架等。
- 了解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3. 粗略整平- 通过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
- 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 瞄准水准尺- 调节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 通过望远镜瞄准水准尺,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5. 精平与读数- 通过微调手轮,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 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包括上、中、下三个读数。
6. 观测与记录- 在观测过程中,记录观测数据,包括观测点、读数、时间等。
- 注意记录的准确性,避免错误。
7. 计算与闭合差调整- 根据观测数据,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
- 调整闭合差,使高差计算结果满足精度要求。
8. 实验结束- 整理实验仪器,清理实验场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悉了水准仪的正确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对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使用自由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运动时,速度每秒增加的数值。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m/s²。
本实验采用自由落体法,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仪器1. 自由落体仪2. 秒表3. 刻度尺4.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自由落体仪放置在实验室内,确保仪器的水平。
2. 将秒表调零,准备开始计时。
3. 将自由落体仪上的物体释放,同时启动秒表。
4. 当物体到达地面时,立即停止秒表,记录下落时间。
5. 重复步骤3和4,共进行5次实验,记录下落时间。
6.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记录数据。
7.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下落时间(s) | 下落高度(m)------- | ------------ | ------------1 | 1.23 | 1.202 | 1.22 | 1.213 | 1.25 | 1.234 | 1.24 | 1.225 | 1.26 | 1.24六、数据处理1. 计算下落时间的平均值:平均下落时间 = (1.23 + 1.22 + 1.25 + 1.24 + 1.26) / 5 = 1.24s2. 计算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g = 2 下落高度 / (下落时间²)g = 2 1.20 / (1.24²) ≈ 1.96 m/s²七、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约为1.96 m/s²。
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 m/s²相比,实验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误差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时间的不准确性:秒表的读数误差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实验报告(长度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了解长度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长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程度,用于描述物体的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将借助一把准确的卷尺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器材:- 卷尺- 实验物体(包括直尺、铅笔、书籍、桌子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卷尺展开,确保刻度清晰可见。
2. 测量直尺的长度:将卷尺对准直尺的一端,将卷尺的起点与直尺的一端对齐,然后沿着直尺的边缘滑动卷尺,当卷尺的另一端达到直尺的另一端时,读取卷尺上的数值,即为直尺的长度。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类似的方法,将卷尺对准铅笔的一端,并沿着铅笔的长度滑动卷尺,读取卷尺上的数值,即为铅笔的长度。
4. 测量书籍的长度:将卷尺对准书籍的一侧,将卷尺放置在书籍的底部,然后顺着书籍的边缘滑动卷尺至书籍的顶部,读取卷尺上的数值,即为书籍的长度。
5. 测量桌子的长度:将卷尺紧贴桌子的一侧,然后沿着桌子的边缘滑动卷尺,当卷尺的另一端达到桌子的另一侧时,读取卷尺上的数值,即为桌子的长度。
实验结果:测量得到的物体长度如下:- 直尺长度为15厘米;- 铅笔长度为17厘米;- 书籍长度为29厘米;- 桌子长度为120厘米。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长度存在差异。
直尺的长度较短,铅笔的长度稍长,书籍的长度更长,而桌子的长度则相对较大。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如卷尺。
卷尺上的刻度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而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卷尺与被测量物体之间保持紧密接触,以避免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长度是物体重要的物理属性之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对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进行精确描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物体的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掌握了使用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长度存在差异,长度是物体的重要特性之一。
测量实验报告-(已填写答案)工程测量实验报告系别: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工程测量实验室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倾式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
3.练习一测站的测量、记录、计算和检核。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组实习设备为DS3微倾式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1个、铅笔、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1、水准仪的认识:(1)部件名称、位置、作用及使用方法。
(2)了解水准尺分划注记的规律,掌握读数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1)安置:要求高度适中,地面坚实稳固,架头水平,仪器连接牢固。
(2)粗平:观察左手大拇指旋转脚螺旋时的运动方向与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从仪器构造上注意观察脚螺旋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与仪器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3)瞄准水准尺:(4)精平与读数: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备注1 A-1 1.568 1.416 0.152 第1台阶2 A-2 1.568 1.265 0.303 第2台阶3 A-3 1.568 1.114 0.454 第3台阶4 A-4 1.568 0.966 0.602 第4台阶四、注意事项:1.中心连接螺旋要旋紧,防止仪器从架头上摔落。
2.每次读数前,均须消除视差和进行精确整平。
3.记录人员记录数据时,要向观测人员回报,记录以m为单位,记为mm。
4.为了人和仪器的安全,测站点和转点应选在路边。
5.仪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脚螺旋,水平微动螺旋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用时不宜旋到顶端。
五、思考题:1、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已经观测了后视点,当观测前视点时是否还要再次粗略整平及精确整平?为什么?答:不能进行粗略整平。
因为此项操作会改变仪器的高度,导致分别进行后、前视读数时的仪器高度不同,所测高差中引入了该高度差。
必须进行精确整平。
因为水淮测量中,水淮仪必须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要通过精确整平才能获得。
2、用脚螺旋粗略整平,若操作熟练后,只用两个脚螺旋即可整平,如何操作?实验二普通水准测量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组实习设备为微倾式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自备2H铅笔与计算器。
三、方法与步骤:1、普通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在起初水准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之间安置水准仪(注意用目估或步量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在前后视点上树立水准尺,按每一个测站上的操作程序进行观测,即:安置→粗平→瞄准后视尺→读数→瞄准前视尺→读数。
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施测,直到回到起始水准点。
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备注1 A-1 1.234 0.807 +0.4272 1-2 1.682 0.684 +0.9983 2-3 1.065 1.848 -0.7834 3-4 1.519 1.288 +0.2315 4-5 1.265 1.659 -0.3946 5-A 1.122 1.577 -0.4553、水准测量内业计算:(请按照自己小组观测的数据,进行内业计算,以下为示例)点号测站数实测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备注A 100.000 HA=100m3 +0.642 -0.012 +0.6303 100.6301 +0.231 -0.004 +0.2274 100.8572 -0.849 -0.008 -0.857A 100.000∑ 6 +0.024 -0.024 0辅助计算Fh=+0.024m,v=-fh/n=-0.024/6=-0.004m四、思考题:1、在一个测站上,若末观测完,而仪器碰动了,怎么办?若前视尺垫移动了,怎么办?若后视尺垫移动了,怎么办?答:(1)若末观测完,而仪器碰动了,该测站重测;(2)若前视尺垫移动了,根据情况,可只测前视读数或本测站重测;(3)若后视尺垫移动了,则应从前面一个最近的需要测出高程的点位开始重新观测。
2、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如何重测?(1)先认真的核对水准测量记录手薄,看记录计算有无差错;(2)通过分析观测时间、天气、成像情况判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一段或几段线路;(3)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的水准路线重新观测;(4)必要时考虑全线返工;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DJb 级光学经纬仪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2.掌握水平度盘读数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实习设备有DJb 光学经纬仪1台,2H铅笔及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1、经纬仪的使用:⑴对中:采用垂球对中器和光学对中器分别进行。
⑵整平:经纬仪的整平分粗平与精平两个方面。
粗略整平是调节三脚架腿高度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精神整平是调节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都居中。
⑶瞄准目标:先通过粗瞄准器粗略瞄准目标,制动照准部,再调节望远镜调焦螺旋,使目标成像,最后调节照准部微动螺旋,精确瞄准目标。
⑷读数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口光线明亮,再调节读数显微镜目镜,使度盘分划和测微尺分划清晰,然后找到读数指标线读数。
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则回角值备注1 左A 0 0130 68 054268 054568 0544B 68 0712右A 18001 42 68 0548B 24807 302 左A 90 0236 68 053668 0542B 15808 12右A 27002 4868 0548B 33808 48四、思考题:1、经纬仪精确整平后,圆水准气泡可能没有居中,有少许偏离,对角度测量有没有影响?为什么?答:经纬仪精确整平后,圆水准气泡有少许偏离,对角度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圆水准气泡的精度远远低于照准部水准管的精度,经纬仪精确整平,是调节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仪器的水平度盘已处于水平位置。
2、用水平度盘位置变换手轮如何变换度盘位置?答:按照测回数来确定度盘所在的位置,第一测回配置在0°稍大的位置,后面的测回则按180°/n增加,以4测回为例:则分别配置在0°、45°、90°、135°的位置,每测回增加180°/4=45°。
具体配置方法是:每测回开始时盘左位置精确瞄准角度的起始方向,用水平度盘位置变换手轮配置读数即可。
3、计算角度时,右方点读数小于左方点读数时,应如进行计算?答:右方点读数小于左方点读数时,右方点读数加“360°”后再进行计算。
实验六水平角观测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小组J6级光学经纬仪1台(附脚架、垂球)木桩3个、小钉若干。
铅笔、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1、测回法观测方法与步骤:1).在地面钉木桩A、O、B、桩顶钉小钉作为标志,在O点安置经纬仪,观测∠AOB(小于180°)。
2).盘左瞄准A点,读数为a,顺时针转为照准部,瞄准B点,读数b,则∠AOB=b-a=α左。
3).盘右瞄准B点,读数为b',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A点,读数为a',则∠AOB=b'-a'=α右。
4).检核有无超限。
上、下半测回间值之差Δα=α左-α右,若|Δα|<40'',则∠AOB该测回观测结果为:α=(α左+α右)/2。
2、测回法观测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则回角值备注O 左A 0 0106 25 394825 3945B 25 4054右A 18001 00 25 3942B 20540 42P 左C 0 0130 68 054268 0545D 68 0712右C 18001 42 68 0548D 24807 30Q 左M 0 1242 38 352438 3533N 38 4806右M 18012 54 38 3542N 21848 36四、思考题:1、测回法的应用范围?答:测回法适合于测量由两个方向所组成的单角。
2、若中心连接螺旋或轴座固定螺旋没有旋好,会出现什么后果?答:(1)若中心连接螺旋没有旋好,角度观测过程中,仪器会在三脚架头上移动,破坏了对中,导致观测的结果不是所需要的角度;(2)若轴座固定螺旋没有旋好,使用过程中,照准部会从基座中脱落,摔坏仪器或发生意外。
3、在水平角观测中,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观测时,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3、如何保证每测站工作的正确性?(1)仪器安置要稳固;(2)尽可能减小对中、整平误差;(3)目标树立必须尽可能竖直,尽可能瞄准目标下部;(4)每次读数前必须检查是否瞄准目标;(5)必须进行测站检核;(6)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组实习设备为微倾式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自备2H铅笔与计算器。
三、方法与步骤:1、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仪器安置,粗略整平后,按下列方法操作:(1)瞄准后尺--精确整平--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2)瞄准前尺--精确整平--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3)瞄准前尺--精确整平-读取中丝读数;(4)瞄准后尺--精确整平-读取中丝读数;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观测者: 记录者: 仪器型号: 成像情况:测站编号点号后尺上丝前尺上丝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K+黑-红(mm)平均高差(m)备注下丝下丝后视距前视距黑面红面视距差累积差1 2026 2217 后K1 1824 6512 -1-0.1855K1=4687 1623 1799 前K2 2009 6798 -2 K2=4787 40.3 41.8 后-前-0.185 -0.286 1-1.5 -1.52 1806 1900 后K2 1533 6321 -1-0.0975 1260 1364 前K1 1632 6317 254.6 53.6 后-前-0.099 0.004 -31 -0.53 1965 2141 后K1 1832 6519 0-0.1745 1700 1874 前K2 2007 6793 126.5 26.7 后-前-0.175 -0.274 -1-0.2 -0.7四、思考题:1、若迁站后才发现上一测站有关观测限差超限,则如何重测?答:若迁站后才发现上一测站有关观测限差超限,则应从前面一个最近的需要测出高程的点位开始重新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