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剧《草船借箭》
- 格式:docx
- 大小:14.14 KB
- 文档页数:3
课本剧《草船借箭》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课本剧《草船借箭》优秀3篇课本剧《草船借箭》篇一佚名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课本剧人物:小乔、周瑜、蒋干、曹操、诸葛亮、鲁肃、吴国士兵、吴国水手二人。
道具:众人服装,诸葛亮鹅毛扇,船桨(可用木棍代替)。
古筝(可以不用,无实物表演。
)茶杯1、酒杯2(可以无实物表演。
)(周瑜席地而坐,抚琴。
小乔托茶上。
)小乔:周郎,窗外已是夕阳西下,你弹琴已有半日,喝杯茶吧。
(周瑜没听见,继续弹琴。
)周郎,请用茶。
(周瑜没听见,继续弹琴。
)周郎——周瑜:(猛然回过神,停止弹琴。
)啊?哦。
(起身,接过茶喝。
)小乔:(笑)周郎琴声之中分明有靡靡之音,莫非周郎有心事?周瑜:哦,没有,没有。
弹琴解闷而已。
小乔,你什么时候也懂音律了?小乔:我虽不懂音律,可我略懂茶道。
弹琴如饮茶,需守心如一。
周郎刚才琴声散漫,分明是心神不定。
我听说曹操率兵八十万屯兵江北,虎视我东吴,大战将至,莫非周郎是惧怕曹操?周瑜:胡说!曹贼那八十万人马在我看来如同蝼蚁,有何惧哉!我担心的是那诸葛亮——小乔:诸葛先生?他不是刘玄德的军师吗?眼下孙刘联盟,诸葛先生也是我东吴的朋友,为何惧怕?周瑜:唉,眼下虽然是孙刘结盟抗曹,但那刘备岂是池中之物?倘若日后刘备与我刀兵相见,那诸葛亮足智多谋,必是我东吴之大患!不如及早除之……小乔:万万不可!周郎,大战在即,需与盟友同心协力。
若斩诸葛先生,刘玄德岂能与我军同心破曹?周瑜:哎——我几时说要斩诸葛亮了?我自有妙计,要让他自掘坟墓。
小乔:周郎不可,不可呀!周瑜:哎——妇道人家不要妄自议论军国大事。
我意已决,不要再多言了。
(把茶杯递给小乔。
)这茶不好。
来人,与我再煮一壶,我要请诸葛先生听琴品茶。
哈哈哈哈。
(边笑边下台。
)小乔:周郎……(小步跟下。
)蒋干上。
蒋干:有请曹丞相!曹操上。
(蒋干持扇子跟着曹操脚步,不停为曹操扇风。
)曹操:(唱)自起义兵把贼来讨,为国家除残暴不辞辛劳,破黄巾诛董卓把吕布尽扫,美髯公斩颜良显示他的青龙刀,灭袁术除袁绍又平刘表,只杀的桃园弟兄败当阳投夏口,十万百姓哭嚎啕,江东九郡多粮草,水陆三军战法高,统领着八十三万人马江东到,何惧那周郎孺子小儿曹,铜雀台已造好,缺少大乔和小乔,连锁战船准备好,我笑指着周郎尔往那里逃。
草船借箭课本剧剧本篇一:草船借箭课本剧剧本范乔可旁白: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话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帮助作战。
第一幕:周瑜(恼怒):诸葛孔明这小子一到东吴就抢热度,害得我天天掉粉,得想个办法收拾收拾他。
(思考)有了!来人,请孔明先生前来商议军事。
(诸葛亮上场)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挥扇):用弓箭最好。
周瑜(点头,满意地笑):Yes,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先生可不要推却哟。
诸葛亮(镇定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啥时候要?周瑜(高兴):十天ok?诸葛亮(皱了皱眉头):马上就要交战了,十天造成,岂不误了大事?周瑜(疑惑):先生可以几天造成?诸葛亮(挥扇,肯定地说):三天。
周瑜:Rearly?先生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好!(两人击掌,诸葛亮退场)周瑜:哼,到时候他拿不出十万支箭,叫他死啦死啦滴。
(周瑜退场)旁白:诸葛亮请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鲁肃答应了,按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完毕。
前两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二幕:(诸葛亮、鲁肃上场)鲁肃(打呵欠):这大半夜的,要是组队打怪也到明天再说。
诸葛亮:哪里哪里,咱们一起去取箭。
鲁肃:取箭?这黑灯瞎火的,去哪里取?诸葛亮:别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鲁肃:哼!神神秘秘的。
旁白: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曹营方向开去。
诸葛亮(挥扇,捂鼻子):天气预报说是有大雾,可这明明是雾霾呀!(鲁肃默默取出一次性口罩戴上,又取出一个递给诸葛亮)诸葛亮:还是子敬准备周全,thankyou!thankyou!旁白: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五下草船借箭课本剧写作文一说起这事儿,那真是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为了演好这出戏,同学们那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先说演诸葛亮的那位同学,那小扇子一扇,眉头一皱,还真有点神机妙算的味道。
不过他那故作深沉的样子,有时候让人觉得他像是在装大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演周瑜的同学也不含糊,整天皱着个眉头,好像谁欠了他几百万似的。
一看到诸葛亮,那眼神,仿佛要把人给吃了,活脱脱一个嫉妒心爆棚的大都督。
还有那鲁肃,一脸的老实相,说话慢慢吞吞的,把鲁肃的忠厚老实演得那叫一个绝。
最搞笑的要数曹操了。
那同学为了表现曹操的多疑,一会儿摇头,一会儿摆手,嘴里还不停地念叨:“不可轻举妄动,不可轻举妄动!”那模样,就像个不知所措的老头子。
到了草船借箭的那天,同学们拿着自制的道具,什么纸做的箭啦,塑料布当的船帆啦,虽然简陋,但是大家的热情那是相当高。
当“箭”纷纷射在“草船”上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又混乱又有趣。
有的“箭”飞偏了,有的“箭”掉地上了,大家一边笑一边捡,好不热闹。
草船借箭课本剧5篇第一篇:草船借箭课本剧草船借箭课本剧五年级六班石仪琳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旁白、背景、诸葛亮的小童、吴国士兵、曹操手下旁白: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一日,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军事。
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思量片刻)用弓箭最好。
周瑜:(阴险的笑了笑)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想了想,算了算)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好奇)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扇一扇扇子,微微一笑,用手指了个“三”字)只要三天。
周瑜:(吃惊)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笑了笑)哈……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高兴地大笑)快,取文书来。
诸葛亮:(写完军令状,想一想)今天来不急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周瑜:哈哈哈……拿酒来!孔明先生,请!【诸葛亮喝了几杯酒,扇扇扇子,就走了。
】鲁肃:(充满了疑问)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的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轻蔑地笑)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是!【鲁肃离开了,来到了诸葛亮身边】诸葛亮:(摇摇扇子笑着)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无能为力的样子)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草船借箭》课本剧
《草船借箭》课本剧第一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周瑜和诸葛亮正在商量与曹操水军作战之事)
周瑜(轻蔑地):诸葛亮,水战急需弓箭,本都督限你10天造10万支箭。
诸葛亮(气愤):竟对本相公如此无礼,你小子欠揍呀你,10天,你想打败仗啊!3天就够了!
周瑜(目瞪口呆):3天,诸葛先生,你发热了吗?
诸葛亮(得意洋洋):你才发热了呢,咱们来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打你的屁股,你赢了,打我的屁股。
周瑜(怀疑):行,好吧。
;;;;;第二幕
地点:诸葛亮的帐篷
人物:鲁肃、诸葛亮
鲁肃(责备):我的诸葛先生吆,你夸下那么大的海口,是不是想被人打屁股呀!
诸葛亮(胸有成竹):你以为我胸无成竹呀,告诉你我的秘密----气象卫星。
鲁肃(惊呆了):没想到你有这玩意儿!
诸葛亮(得意):我早已知晓,后天晚上有雾,我设计:将20只船上扎满稻草人,敌军以为我军来袭,夜晚雾大定不敢冒进,便会放箭,这样10万支箭不就轻而易举地自己来了,不是吗?
鲁肃连声夸奖(心里十分佩服):诸葛先生真行,令人敬佩!
诸葛亮(谦虚):夸奖了,夸奖了。
《草船借箭》课本剧1角色: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足智多谋,精通天文地理,对局势有敏锐洞察力,忠诚且有担当。
周瑜:东吴大都督,才华横溢,但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试图刁难陷害他。
鲁肃:东吴谋士,为人忠厚老实,顾全大局,敬佩诸葛亮的智慧,在诸葛亮与周瑜之间尽力周旋调和。
曹操:东汉丞相,雄才大略,奸诈多疑,在军事上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经验。
士兵甲、乙、丙等(东吴):参与军事行动,听从指挥,对诸葛亮的计划充满好奇与疑惑。
士兵丁、戊、己等(曹魏):负责守卫曹军水寨,警惕性较高,但被大雾迷惑。
第一幕:商议军事时间:上午地点:东吴都督府议事厅场景:周瑜坐在主位上,表情严肃,诸将分列两旁。
诸葛亮应周瑜之邀前来议事。
周瑜:(看向诸葛亮,皮笑肉不笑)孔明先生,如今曹操大军压境,水上交战,用何兵器最佳?诸葛亮:(拱手行礼,淡定地)都督,大江之上,自然以弓箭为先。
周瑜:(微微点头)先生所言极是。
只是我军此刻箭支短缺,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十日之内可否完成?诸葛亮:(沉思片刻,自信地)曹操大军将至,若等十日,必误大事。
只需三日,亮便可得十万支箭。
周瑜:(心中暗喜,表面却故作惊讶)三日?先生莫要玩笑,这岂是轻易能办到之事?诸葛亮:(坚定地)亮怎敢玩笑,愿立军令状,三日不成,甘受军法处置。
周瑜:(立即命人拿来纸笔)好,那就立字为据。
先生可不要后悔。
(心中想着终于有机会除掉诸葛亮)诸葛亮:(挥笔立下军令状,递给周瑜)都督放心,亮定当如期完成。
第二幕:鲁肃相助时间:立军令状后,中午地点:都督府外庭院场景:诸葛亮刚走出议事厅,鲁肃迎面走来,满脸忧虑。
鲁肃:(拉住诸葛亮,着急地)孔明先生,你为何如此草率答应三日造箭?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之事啊!诸葛亮:(微笑着,轻声说)子敬莫急,我自有妙策。
只是还需你帮我一个忙。
鲁肃:(连忙点头)先生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做到。
诸葛亮:(靠近鲁肃,低声)你需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布两边。
课本剧《草船借箭》(优秀6篇)课本剧《草船借箭》篇一师: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知道“四大名著”是指什么?作者分别是谁吗?生1: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生2:施耐庵写的《水浒传》、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师: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蔡皓: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
师:从哪里知道这么多?生:看书。
师:真了不起!你看,看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描述了将近400个不同的人物,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周瑜的阴险狡诈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草船借箭。
师:听说过这个故事吗?那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吗?(学生摇头)那你想不想知道呢?请认识听(师简介故事背景)。
听完背景,咱们先来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生:用草船借箭。
师:还想知道什么?或者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谁向谁借?生2:为什么要草船借箭?生3: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生4:怎样借?师:(将生1、生2和生4的问题写于黑板上)提了这有价值的问题,想如何解决?曹奔:我想看书来解决。
师:对,这是个好办法。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除了将字词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外,还要看看谁最先解决这几个困扰我们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并思考。
)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生1:第一个。
是诸葛亮向曹操。
师:能不能将题目用上去说完整?生1:(接着说)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生2:周瑜看到诸葛亮非常有才干,心就很妒忌他,于是让他造箭。
师:说得真好。
那诸葛亮是怎样借呢?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生3: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暗地向鲁肃借船,利用大雾天向曹操顺利地借到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师:箭最后借到了没有?生:(齐答)借到了。
(对照;黑板让学生说出前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思路。
)师:每一个故事都有它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这个故事才有它的完整性。
课本剧剧本范文草船借箭五下英文回答:In the textbook drama script "Borrowing Arrows with Boats" from the fifth lesson, the story revolves around the protagonist, Zhuge Liang, who comes up with a clever plan to borrow arrows from the enemy. The script is set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story begins with Zhuge Liang, a brilliant strategist and advisor to Liu Bei, the ruler of the Shu Kingdom. Liu Bei is facing a formidable enemy, Cao Cao, who has a much larger army. Zhuge Liang devises a plan to weaken Cao Cao's forces by borrowing arrows from him.Zhuge Liang orders his soldiers to build wooden boats and cover them with straw to make them appear like ordinary fishing boats. He then sends the boats downstream towards Cao Cao's camp, making it seem like the Shu army is retreating. Cao Cao falls for the trick and orders hissoldiers to shoot arrows at the boats.Unbeknownst to Cao Cao, Zhuge Liang has previously made arrangements with the local fishermen to collect the arrows. As the boats float downstream, the fishermen quicklyretrieve the arrows and return them to Zhuge Liang. This process is repeated several times, allowing Zhuge Liang to accumulate a large number of arrows.With a sufficient supply of arrows, Zhuge Liang then devises another plan. He orders his soldiers to attachstraw to the arrows and set them on fire. At night, they launch a surprise attack on Cao Cao's camp, shooting the flaming arrows into the enemy's camp. The chaos caused by the fire and the surprise attack leads to a significantloss for Cao Cao's forces.In the end, Liu Bei's army successfully borrows arrows from Cao Cao and gains a strategic advantage in the war. Zhuge Liang's intelligence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re highlighted in this story, showcasing his ability to outsmart and outmaneuver the enemy.中文回答:在课本剧《草船借箭》中,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诸葛亮展开,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从敌人那里借箭。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剑课本剧
简介
《草船借剑》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本剧。
这篇剧主要讲述了南京抗战时期,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在战火中勇敢地去草埋设在家乡的东西,最终成功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的故事。
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南京。
小明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志愿军战士。
在家乡的一座湖边,小明收到一封父亲给他的信,信中说到湖边有一把重要的剑,需要尽快草埋起来以避免被敌人夺走。
小明决定带上他的好朋友小丽一起前往湖边,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包括敌人的追击和天气的不利。
然而,小明和小丽并没有放弃,他们一直坚持着,并且找到了剑的所在地。
他们用草将剑埋好,确保了剑的安全。
剧终时,小明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他说抗战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而小明和小丽的坚持与努力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主要角色
- 小明: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他勇敢地参与到了抗战行动中。
- 小丽:小明的好朋友,她对小明的决定充满支持并一起完成了任务。
- 敌人:代表日本侵略者的角色,在剧中追击小明和小丽的行动。
主题与教育意义
《草船借剑》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故事,传达了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抗战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意愿。
这篇剧还教育了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价值观。
它提醒孩子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
《草船借剑》是一篇鼓舞人心的语文课本剧,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故事展示了抗战时期的英勇与坚持精神。
这个故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历史,还激发了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热情。
《草船借箭》课本剧时间:东汉末年地点:东吴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军士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就是刘备派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的。
周瑜担忧蜀汉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将来会成为东吴大患,因此想借机铲除诸葛亮。
第一幕周瑜军帐中旁白:三军帐外,兵列罗森,战士们站在帐外,眼神坚毅,盔甲在日光下闪闪发光。
天空浓云密布,朔风渐起,旗帜在风中翻飞,一股肃杀之气悄然而至。
营帐内大家都似乎被一种莫名的东西压着,喉管发不得声。
曹操大兵压境,誓要一举荡平东吴,大家各怀心思。
周瑜:(面色凝重,严肃道)曹操号称百万大军,誓要侵伐我东吴,这可怎么办?我们势单力薄,以卵击石,我们还是投降吧,大家意下如何?旁白:众军士一阵沉默,接着你一言我一语。
将军甲:都督怎么能长大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我们誓死不降,众人异口同声。
周瑜:(见众人士气高涨,微笑道)我也是誓死不降。
曹贼百万大军,侵伐我东吴,百姓保家卫国,民心在我。
长江天险,纵有插翅也难飞渡。
曹贼久习陆战,不习水战,我们久习水战,经验丰富。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胜。
周瑜:(微笑看着诸葛亮,试探道)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呢?诸葛亮:(羽扇轻摇,捋着胡须笑道)短兵相接,一寸长一寸强,当然是弓箭最好。
周瑜:(有些得意)对,孔明与我想到一块去了。
(话锋一转,嘴角冷冷一笑)现在军中缺的就是弓箭,我想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赶造十万之箭。
军情紧急,希望先生不要推辞哦。
诸葛亮:(一脸淡定,不紧不慢道)都督说的话,当然照办。
(微笑道)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心想诸葛亮已进入我预料之中,得意追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疑惑追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自信,一字一定)只要三天。
周瑜:(眉头一皱,且惊且疑,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课本剧《草船借箭》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手下的人(包括弓弩手)若干军士若干举牌子的人道具:羽毛扇、草把子(稻草人)、竹弓箭、酒杯(一次性杯)、船(泡沫做的纸船)、鼓、鼓棒、小黑板。
【第一幕】布景:东吴大都督周瑜帐中周瑜:(上,叹一口气)唉,诸葛亮挺有才干,真是羡慕嫉妒恨啊!怎么才能让他出丑呢?(背着手踱着步,突然猛一抬头)有啦!(圆场,下)【第二幕】布景:东吴大都督周瑜帐中,诸葛亮:(与周瑜同上)都督,想和我商议什么事?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连连点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装作为难的样子)可是眼下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拱手)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轻轻摇摇头)既然两军马上就要交战了,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低头思索片刻)只要三天。
周瑜:(暗暗吃惊,皱起眉头)军情紧急,先生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急忙拱手)亮怎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脸上露出喜色)好,咱们现在就立下军令状吧!(递给诸葛亮纸笔)诸葛亮:(微微一笑)好!(拿笔签下名字)周瑜:(对手下的人)来人,为诸葛先生摆酒席!手下的人:是!(圆场,端杯子上)都督、先生请慢用!(下)周瑜:(面带微笑)先生今天就开始吗?诸葛亮:(摇摇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等到了第三天,请都督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喝几杯酒,下)【第三幕】布景:东吴大都督周瑜帐中鲁肃:(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上,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春风得意)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交不出来箭,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课本剧《草船借箭》剧本人物角色: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士兵1、士兵2、士兵3、士兵4
场景:草船借箭前线
(诸葛亮、周瑜、鲁肃、士兵1、士兵2、士兵3、士兵4在前线布阵)
周瑜:孔明,我们的箭都快用完了,曹操的大军即将来袭,我们该怎么办?
诸葛亮:这个问题不用担心,我有一计,可以借箭以应敌。
鲁肃:借箭?这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我有一计,可以用草船借箭。
我们可以在船上绑上空箭袋,到曹军的箭营边上去,借箭回来。
周瑜:好计策,我们赶快行动吧。
(士兵1、士兵2、士兵3、士兵4推着草船出发,到达曹军箭营)
士兵1:这里就是曹军箭营了。
士兵2:我们开始行动吧。
(士兵3、士兵4在草船上绑上空箭袋,士兵1、士兵2拖着箭袋往船上运)
士兵3:慢慢来,别着急。
士兵4:快点,曹军马上就要来了。
(士兵1、士兵2将箭袋拉到船上,草船开始借箭回去)周瑜:(远远地看到草船)快看,他们借箭回来了。
曹操:(看到草船)什么?他们居然用草船借箭?不可能!
(草船到达前线,诸葛亮、周瑜、鲁肃迎接)
诸葛亮:好,我们成功了。
周瑜:(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孔明,你真是神机妙算啊。
鲁肃:(鞠了一躬)谢谢诸葛先生,我们能够成功,全靠您的计策。
诸葛亮:(微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努力。
(全体合影)。
《草船借箭》课本剧剧本 4篇《草船借箭》课本剧剧本一第一幕(中军大帐中)白:周瑜邀请诸葛亮来帐中商议军事,诸葛亮一口爽快的答应了。
瑜:(故作疑惑,请教姿态)即与曹贼水上交战,依先生之高见,以何兵器为先?亮:(胸有成竹,自信地)江上两军甚远,应以弓箭为先。
瑜:(装作满口附和)先生所言极是,瑜甚是佩服。
但军中无箭,请先生十日内督造十万支箭?亮:(自信地拱手)必然效劳,交战要紧,十日必然误了大事,三日即可造出十万支箭。
瑜:(试探)军中无戏言,先生可否立下军令状。
亮:(胸有成竹,大声)三日不办,甘受重罚!白:周瑜心中大喜,叫人摆酒席款待诸葛亮。
第一幕(大江上)亮:(挥挥手)鲁先生,请调二十草船与草人数十个,明日来船中见我。
鲁肃心中疑惑,但还是照办了。
第二日亮:(神秘)我们去曹操那,走,上船!鲁肃:(愤怒)先生为何去曹寨,难不成是要投降曹贼?亮:(平静)先生误会了,去了,不就知道了?白:诸葛亮让曹操以为大军来袭,于是向下射乱箭,随后他们带着二十船的箭回去了。
瑜:(心服口服)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课本剧剧本二人物:旁白:妈妈,诸葛亮:张鹏鹏,周瑜:爸爸。
时间:三国时期地点:蜀国人物:周瑜,诸葛亮。
背景:客厅正文:旁白: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周瑜:(假装若有所思)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想了想并不假思索地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认可地点点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皱皱眉)可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支箭,(故作严肃的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明白周瑜的意思,为了联合抗曹大计镇定地说)嘟嘟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10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故意试探)十天造的好吗?诸葛亮:既然就要交战,(提高语调)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惊叹不已)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铿锵有力地说)只要三天。
周瑜:(感觉诸葛亮在开玩笑,严肃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五年级下册语文纸船借箭课本剧
介绍
本文档是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纸船借箭课本剧的说明和指导。
简介
《纸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短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和理解。
剧本安排
下面是《纸船借箭》课本剧的剧本安排:
人物角色:
- 孔明:准备纸船和箭的主要人物
- 孟德:敌人,需要箭的人物
- 杰哥:孔明的助手
- 其他演员根据剧情需要补充
情节:
1. 孔明发现了孟德需要箭支的消息
2. 孔明设计纸船借箭的计划
3. 孔明和杰哥开始制作纸船和箭,安排队伍
4. 演员们进行对话和互动,演绎孔明和孟德之间的交锋
5. 最后,孔明成功地借到了箭,战胜了孟德
舞台布置:
1. 舞台中央摆放一艘纸船和一堆纸箭
2. 舞台两侧可以摆放一些道具,增添战场氛围
3. 舞台后方设置一个简单的后台,方便演员上下场
剧本要求:
1. 演员需要背熟对应角色的台词,在演出时保持轻松自然的表
演风格。
2. 按照剧本安排,确保整个剧情顺利进行。
3. 注意舞台布置和动作细节,以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
总结
通过表演《纸船借箭》课本剧,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
事情节,并通过表演的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的
扮演和舞台的布置,也能增加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希望这份文
档对你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内容来源于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纸船借箭》一课,仅供参考,请勿引用无法确认来源的内容。
草船借箭课本剧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有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大雾漫天,长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亮时,曹操兵败。
诸葛亮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立下了奇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国演义》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机的智勇敢,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1.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猴王出世》,了解了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草船借箭》,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2.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出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理解并掌握字词的含义。
3. 说说诸葛亮是哪个时期的人物?三、精讲细读,体会感情1. 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边读边思考:周瑜为什么嫉妒诸葛亮?(2)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为什么还让他造箭?(3)诸葛亮为什么立下军令状?2. 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诸葛亮需要什么?(2)诸葛亮为什么派鲁肃去借船?3. 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在大雾天借箭?(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敢胸有成竹地说“三天造好”?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2.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学到了要团结合作。
2.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草船借箭》课本剧》-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草船借箭》课本剧时间:公元208年冬地点:东吴人物:诸葛亮刘备军师周瑜:吴国水军大都督【幕启。
周瑜:把诸葛亮请到帐下。
】周瑜:(上,叹一口气)唉,诸葛亮挺有才干,真是羡慕嫉妒恨啊!怎么才能让他出丑呢(背着手踱着步,突然猛一抬头)有啦!(圆场,下)诸葛亮:(与周瑜同上)都督,想和我商议什么事?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用弓箭最好。
周瑜:(连连点头)对,先生跟我想得一样。
(装作为难的样子)可是眼下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拱手)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轻轻摇摇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低头思索片刻)只要三天。
周瑜:(暗暗吃惊,皱起眉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急忙拱手)亮怎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脸上露出喜色)好,咱们现在就立吧!(递给诸葛亮纸笔)诸葛亮:(微微一笑)好!(拿笔签下了名字)周瑜:(对手下的人)来人,为诸葛先生摆酒席!手下的人是!(圆场,端杯子上)都督、先生请慢用!(下)周瑜:(面带微笑)先生今天就开始吗?诸葛亮:(摇摇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都督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喝几杯酒,下)鲁肃:(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上,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春风得意)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圆场,下)【诸葛亮上】鲁肃:(见了,急忙迎上去)先生有何打算?诸葛亮:三天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剧《草船借箭》
时间:三国时代
地点:东吴都督周瑜军帐、草船上
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
第一幕
[幕启。
东吴大都督周瑜军帐中,周瑜坐主帅位,诸葛亮、鲁肃一旁坐陪议事。
]周瑜:诸葛军师,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你看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不假思索)弓箭最好!
周瑜:对!先生跟我想到一起来了。
可是,现在军中缺箭,我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
这是公事,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要用?
周瑜:十天可以造得好吗?
诸葛亮:既然要交战,十天才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那么先生预计要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只要三天。
周瑜: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啊!
诸葛亮: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
(写军令状,交付。
)
周瑜:摆上酒来,我要同诸葛军师、鲁大夫痛饮一番!哈哈哈哈……
诸葛亮:大都督,到第三天,请派五百军士到江边搬箭。
亮告辞。
(诸葛亮下,鲁肃略送急回。
)
鲁肃:都督,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出来呢?诸葛亮不是在说假话吧?
周瑜: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还有什么话说。
你去探听探听,来回报我。
(周、鲁同下。
鲁肃、诸葛亮从不同方向复登场。
)
诸葛亮: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你可要帮我的忙喽!
鲁肃:(不解地)都是先生自己惹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
诸葛亮:其实,我也不要你帮什么大忙,只不过向你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二十个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人,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用。
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请你不要让都督知道就是了。
鲁肃:这一切,按先生吩咐的照办,保证不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鲁肃下。
)
——幕落
第二幕
(画外音:第三天。
天未亮,江上大雾弥漫,对面什么也看不清。
)
诸葛亮:鲁大夫,请您和我一起到船上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到哪儿去取箭?!
诸葛亮:不用问了,去了就知道了。
(诸葛亮、鲁肃做上船状。
)
(画外音:船上军士把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向江北曹营开去,擂起战鼓,发出进
攻呐喊……把船头向西,一字摆开……)
鲁肃:(吃惊地)诸葛先生,你这是叫我同你一起送死去?这样,曹军杀过来,怎么得了?!
诸葛亮:江上雾这么大,曹军一定不敢出来。
来,来,我们饮酒。
(鲁肃战战兢兢。
)
(画外音:曹丞相有令:江上雾大,敌人突然来攻,其必有诈。
我军看不清虚实,不得轻举妄动,弓弩手们一起向敌船射箭,不让敌军近前!)
诸葛亮:军士们,这边箭已满了,掉转船头,继续擂鼓、呐喊……
(画外音:天渐渐亮了,雾还没全消,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鲁大夫,有劳您大驾!(令军士)向曹营喊话:谢谢曹丞相的箭!
鲁肃:哪里,哪里!(二人同大笑)哈哈哈哈……
[画外音:(周瑜)诸葛亮神机妙算,岂吾可比哉!]
——幕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