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提取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
外泌体提取方法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对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对于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
1. 超速离心法。
超速离心法是目前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之一。
首先,将细胞培养液进行低速离心,去除细胞残渣和细胞碎片,然后将上清液进行高速离心,将外泌体沉淀下来。
最后,用洗涤液洗涤沉淀物,得到纯净的外泌体。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提取外泌体。
2. 超滤法。
超滤法是利用超滤膜对细胞培养液进行过滤,将外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不需要离心步骤,操作简便,适用于小规模外泌体提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超滤膜孔径和分子量截留率,以确保外泌体能够有效地被提取出来。
3. 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利用不同密度的梯度液体将外泌体与其他细胞成分分离开来。
首先,将细胞培养液加入密度梯度离心管中,然后进行超速离心,外泌体会沉淀在不同密度的梯度液体中。
通过调整离心参数,可以将外泌体从其他细胞成分中有效地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纯度较高,适用于对外泌体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
4. 免疫亲和法。
免疫亲和法是利用外泌体表面蛋白与特定抗体的结合来提取外泌体。
首先,将抗体固定在亲和树脂上,然后将细胞培养液与亲和树脂进行免疫反应,外泌体会与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洗涤等步骤将外泌体从亲和树脂上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选择特定的外泌体蛋白进行提取,适用于对外泌体特定蛋白的研究。
总结。
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外泌体提取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外泌体的污染和损失。
同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外泌体的提取效率和纯度,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样品。
希望以上介绍的外泌体提取方法能够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一种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一、引言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小颗粒,其直径一般在30-150纳米之间。
外泌体中富含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流程。
二、外泌体提取方法目前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超速离心法、滤膜法、沉淀法和免疫亲和法等。
其中,超速离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步骤如下:1. 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或生物体体液,如血浆、尿液等。
2. 进行一系列离心步骤,以去除细胞碎片和大颗粒物质。
一般先进行低速离心,去除大颗粒物质,然后再进行高速离心,沉淀外泌体。
3. 分离外泌体。
将高速离心上清液转移到新离心管中,再次进行超高速离心,将外泌体沉淀下来。
4. 去除上清液,将外泌体沉淀悬浮于适当的缓冲液中。
三、外泌体的应用与流程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介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介绍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流程。
1.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这些分子的组成和含量可以反映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因此,外泌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来寻找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2. 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外泌体具有天然的包裹和传递生物分子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研究人员可以将药物封装在外泌体中,并通过改变外泌体的表面性质,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释放。
这种外泌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对于治疗肿瘤等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 疾病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外泌体中富含的生物分子可以提供重要的疾病机制信息。
通过分析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干货外泌体的提取储存、临床应用和给药途径摘要: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小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与脂质体、纳米颗粒等合成载体相比,外泌体的内源性和异质性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优势。
直径约 40-100nm 的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生物纳米级球形脂质双层囊泡,以 1.13-1.19 g ∙ mL-1 的密度漂浮在梯度溶液中。
1981 年,科学家Trams 等将质膜来源的囊泡统称为外泌体,并首次提出了“外泌体”的概念,将其视为具有5'-核苷酸酶活性的膜囊泡,可能具有生理功能,起源于各种细胞系培养物的分泌物。
外泌体 Exosomes目前定义的外泌体(40-100nm)于1983年首次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发现,科学家Johnstone 等人追踪了网织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转铁蛋白受体,发现外泌体的形成是成熟红细胞中转铁蛋白受体丢失的机制细胞。
为了将它们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外囊泡(EV) 区分开来,它们被命名为外泌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ISEV 2018 指南,“外泌体”一词即使被广泛使用,也被建议替换为“小细胞外囊泡(sEVs)”一词,由于分离方法上的困难。
研究发现,外泌体含有核酸、蛋白质、脂质、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外泌体蛋白成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成分,参与这一过程囊泡的形成和分泌,即外泌体无处不在,包括膜转运和融合相关蛋白(如Rab、GTPases)、热休克蛋白(如HSP70、HSP90)、四跨膜蛋白超家族(如CD63、CD81)、 ESCRT 复合物相关蛋白(如 Tsg101、Alix)、整合素等;另一种是特异性成分,与其祖细胞密切相关,即细胞特异性,如抗原呈递细胞来源的CD45和MHC-II。
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外泌体可以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充当细胞间通讯和物质交换的介质。
外泌体提取方法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其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细胞间通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外泌体的提取方法对于研究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超速离心法。
超速离心法是目前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之一。
首先,将细胞培养上清液收集起来,并经过一系列离心步骤,逐渐提取出外泌体。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处理。
但是,超速离心法需要专业的离心设备,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离心参数,以确保外泌体的完整性和纯度。
2. 超滤法。
超滤法是利用超滤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外泌体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无需离心设备,适用于小样本的处理。
但是,超滤法对超滤膜的选择和使用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外泌体的大小和特性选择合适的超滤膜,以确保提取的外泌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
3. 免疫磁珠法。
免疫磁珠法是利用特定抗体与外泌体表面标记物的结合,通过磁珠的作用将外泌体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适用于特定标记物的外泌体的提取。
但是,免疫磁珠法需要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抗体,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外泌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体,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筛选和验证工作。
4. 超声法。
超声法是利用超声波对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处理,破碎细胞膜,将外泌体释放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无需昂贵的设备,适用于小样本的处理。
但是,超声法对超声处理的参数和时间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外泌体的损伤和降解。
综上所述,外泌体提取方法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条件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样本的特性和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外泌体提取方法,并进行充分的验证和优化工作,以确保提取的外泌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外泌体提取方法能够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最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外泌体作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及追捧。
由于外泌体内携带有大量的miRNA, 少量lncRNA,Mrna 以及DNA蛋白质成为液体活检的潜力无限的研究对相。
所以,获得纯度高、内容物完整的外泌体非常之重要,那么,外泌体的提取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法可以说是最传统最普遍的外泌体提取方法。
原理是:首先低速离心以除去细胞和细胞凋亡碎片;随后,高速离心以去除大囊泡;最后高速离心以沉淀外泌体。
具体步骤是: 以下所有步骤都在4℃下进行,1、300×g 10min,弃沉淀,去除细胞2、2000×g 20min,弃沉淀,去除死细胞3、10,000×g 30min ,弃沉淀,去除细胞碎片等亚细胞成分4、10,000×g 70min,弃上清,沉淀即为外泌体5、PBS(每10ml细胞培养液用30mlPBS重悬)清洗沉淀物,混匀, 10,000×g 70min6、l ml PBS溶解沉淀(外泌体),立即使用或置于-80℃备用。
7、一般超速离心法会结合密度梯度离心,这样得到的外泌体更纯,具体做法第4步后蔗糖梯度离心,10,000×g 70min,以去除密度大于1.21g/ml的颗粒。
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获得的囊泡数较多。
缺点是:耗时耗力(需用时8-30h,并且每次只能处理6个样本),获得的外泌体纯度不是很高,高速及重复离心也会对外泌体产生很大的伤害,并且不适用于如血浆和血清等粘性液体生物样本。
二、密度梯度离心法该方法由于比较繁琐,用的较少。
原理是:像所有的脂质小囊泡一样,外泌体可以悬浮于特定密度梯度的蔗糖中,其密度范围1.13g/ml-1.21g/ml,将要分离外泌体的样本液体置于梯度蔗糖介质上,随后通过离心将外泌体分离。
此法获得的外泌体纯度较高,但步骤繁琐,耗时,对离心时间极为敏感。
具体步骤是:收集培养2d的上清液。
peg提取外泌体原理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中分泌的小囊泡组成的细胞外泡泡,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调节细胞功能并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EG(聚乙二醇)提取外泌体的原理是利用PEG对外泌体的特殊亲和力,将其与外泌体相互结合,然
后通过离心等方式将外泌体与其他成分分离。
PEG提取外泌体的步骤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1.准备样品:首先,我们需要获得含有外泌体的细胞培养液或体液样品。
这个
样品可以是细胞培养基中的上清液、血浆、尿液等。
2.预处理样品:为了去除残留的细胞碎片、蛋白质和其他物质,我们首先对样
品进行预处理。
这可以通过离心将样品离心来去除大颗粒物质,然后用滤膜过滤以去除更小的颗粒物质。
3.PEG结合:将样品与一定浓度的PEG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搅拌。
PEG与外泌体之间存在特殊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
4.离心:将PEG和外泌体的复合物通过离心的方式分离出来。
通过调整离心的
速度和时间,我们可以获得不同大小和浓度的外泌体颗粒。
5.洗涤:为了去除与复合物中的PEG残留物,我们可以使用缓冲液对复合物进
行洗涤。
这可以通过多次离心的方式进行。
6.最后抗凝固洗涤:在洗涤过程中可以添加抗凝固剂,以防止外泌体在洗涤过
程中的凝聚。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从样本中提取外泌体。
PEG提取外泌体的方法
简单、高效,并且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外泌体颗粒。
这为研究外泌体的组成、功能和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和平台。
外泌体提取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外泌体提取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 (30-150nm),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
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
现已证实可以分泌外泌体的细胞有: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
外泌体在免疫中抗原呈递、肿瘤的生长与迁移、组织损伤的修复等生理病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不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
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
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
所有培养的细胞类型均可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天然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中。
有关他们分泌和摄取及其组成、“运载物”和相应功能的精确分子机制刚刚开始研究。
外泌体目前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对外泌体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无论是研究其功能还是了解如何将其用于微创诊断的开发。
外泌体携带大量特异性的蛋白质(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促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免疫等生理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程密切相关。
由于外泌体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使得它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作为诊断多种疾病的生物指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治疗手段,未来有可能作为药物的天然载体用于临床治疗。
外泌体的分离纯化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获得高纯度的外泌体对后续的研究至关重要。
据了解,目前人们多采用超速离心、免疫磁珠、超滤、沉淀或试剂盒等方法实现外泌体的提取分离:1. 超速离心法(差速离心)超离法是最常用的外泌体纯化手段,采用低速离心、高速离心交替进行(如图所示),可分离到大小相近的囊泡颗粒。
干货肿瘤组织外泌体提取全流程一些小伙伴们看了前期有关组织外泌体的软文后,咨询组织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吉凯基因外泌体平台组织外泌体项目的小伙伴们专门为大家准备了直观的流程图片,来吧,让我们一起看看以MDA-MB-231肿瘤组织为例的外泌体提取过程吧!相关实验材料及耗材冻存的肿瘤组织、胶原酶(Gibco)、PBS缓冲液、RPMI-1640基本培养基、Quick-Seal Centrifuge Tubes(Beckman)等。
相关仪器和设备. 01恒温孵育器(Eppendorf ThermoMixer C). 02小型冷冻离心机(Thermo Fresco21). 03超速离心机(Beckman Optima XPN-90)一、实验方法及步骤1. 预处理样本:肿瘤组织获取后,用PBS缓冲液冲洗干净,切成小块,称重,20mg的肿瘤组织加入500ul 含Ⅰ型胶原酶的RPMI-1640基本培养基,如图:清洗干净的MDA-MB-231瘤体。
2. 酶解组织:将组织小块与胶原酶的混合液放到恒温孵育器中,37℃,震荡消化,期间进行1-2次轻柔的翻转,20min后轻轻地用移液枪吹打,混匀,继续消化直到无块状颗粒,如图:消化好的肿瘤组织3. 去除细胞:4℃,300g离心5min,如图:4. 去除组织碎片:转移上清液到新的1.5ml EP管中,4℃,2000g离心10min,如图:5. 去除较小的杂质:转移上清液到新的1.5ml EP管中,4℃,10000g离心30min,如图:6. 富集外泌体:收集上清液并用0.22um滤网过滤,装到Quick-Seal Centrifuge Tubes中,用预冷的PBS补满,4℃,120000g离心90min,可明显观察到沉淀,此沉淀的为外泌体粗提物,如图:7. 纯化外泌体:弃上清,用PBS重悬沉淀,并装到新的Quick-Seal Centrifuge Tubes中,4℃,120000g离心70min,此次的白色沉淀即为外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