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千里光中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_李定祥
- 格式:pdf
- 大小:259.40 KB
- 文档页数:4
千里光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与总黄酮含量测定王如阳;刘满红;王泓;刘晓芳;吕维永【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09(030)005【摘要】目的:研究千里光浸提液的抗氧化活性和黄酮提取量.方法:通过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分光光度法和光照核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提液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率来考查千里光浸提液的抗氧化作用;通过碱性条件下NaNO2-AlNO3显色、芦丁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提液的总黄酮含量.结果:千里光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其中水提液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较好,醇提液清除羟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较好,总黄酮提取量水提液比醇提液高,可达31.15mg/g.结论:千里光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黄酮含量.【总页数】2页(P51-52)【作者】王如阳;刘满红;王泓;刘晓芳;吕维永【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连翘提取液中连翘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黄九林;魏春雁;李庆华2.苍耳子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与总黄酮含量测定 [J], 王如阳;刘晓芳;刘满红;吕维永3.神农香菊茎叶废弃物中多糖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阮文静;赵耀鑫;周捷;马国飞;赵玲4.神农香菊茎叶废弃物中多糖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阮文静;赵耀鑫;周捷;马国飞;赵玲5.复方罗欧咳祖帕中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玮;李莉;王晓梅;刁娟娟;王新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里光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急性毒性研究
李华;聂芳红;陈进东;何盛昱;于增杰;林红英;陈进军
【期刊名称】《中兽医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7)1
【摘要】用60%乙醇作溶剂制备千里光抗菌有效部位冻干粉(即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分析其化学成分,并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
结果发现,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含有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但不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测得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 206
mg/kg,95%可信限为1 867-2 607 mg/kg。
表明千里光60%乙醇提取物属低毒性物质,并可保留千里光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而排除其中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进一步提高了千里光的安全性。
【总页数】3页(P7-9)
【关键词】千里光提取物;化学成分;半数致死量;小鼠
【作者】李华;聂芳红;陈进东;何盛昱;于增杰;林红英;陈进军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宁夏煤炭石嘴山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7
【相关文献】
1.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J], 吴斌;李文;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
2.千里光的化学成分鉴定及体外抗菌试验 [J], 陈进军;王建华
3.千里光植物化学预试及抗菌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检查 [J], 徐晓彬;林红英;冯羽裳;陈进军
4.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 吴斌;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
5.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 吴斌;吴立军;张磊;金哲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郭晨旭;朱国福【摘要】翼首草为藏族常用药材,本文主要综述了藏药翼首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为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并系统地阐述了三萜皂苷和环烯醚萜苷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翼首草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s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terocephalus hookeri as a com-monly used Tibetan medicine,in which triterpenoid saponins and iridoid glycoside are the main ingredients that have anti-tumor ac-tivity.This article also reviews systematically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Pterocephalus hookeri.【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440-1443)【关键词】翼首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抗肿瘤【作者】郭晨旭;朱国福【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05;R285.1翼首草系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匙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hookeri(C.B.Clarke)Heck.的全草[1],为藏族常用药材,藏语名为榜孜毒乌、榜子毒乌、榜孜夺吾等,在南派藏医药中,翼首草被喻为地上七种仙草之一,应用广泛。
林荫千里光的化学成分
石宝俊;侴桂新;王峥涛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1
【摘要】为了研究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的化学成分,从林荫千里光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烟酰胺(Ⅰ),香草醛(Ⅱ),丁香酸(Ⅲ),丁香醛(Ⅳ),3-乙酰基-4-羟基苯甲酸(Ⅴ),4,4-二甲基-1,7-庚二酸(Ⅵ)3-醛基吲哚(Ⅶ),咖啡酸乙酯(Ⅷ),对-甲氧基桂皮酸葡萄糖酯(Ⅸ),(6S,7E)-6-hydroxy-4,7-megastigmadien-3,9-dione(Ⅹ),Annuion-one D(Ⅺ)和(1′S,6′R)-abscisic acid(Ⅻ)。
【总页数】3页(P26-28)
【关键词】林荫千里光;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作者】石宝俊;侴桂新;王峥涛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比较 [J], 何忠梅;王慧;包海鹰;白冰;刘汉彬
2.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朱立刚;李志峰
3.林荫千里光、葎草提取液对鳗弧菌的药敏试验 [J], 刘海涛;杨春华;杨柳;陶晓璇
4.中药千里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燕;赵鸿宾;蒙慧彤
5.菊状千里光化学成分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J], 谢小燕;王睿睿;邹秋萍;苏刘艳;李艳平;何红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里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肖凤艳【摘要】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茎、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千里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为0.503%,从中鉴定了2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а-金合欢烯(13.37%)、正十六烷酸(8.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6.93%)、石竹烯(5.32%).千里光茎挥发性化学成分得率0.036%(mL/100g),从中鉴定了36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正十六(烷)酸(24.12%)、石竹烯氧化物(11.16%)、1-甲基-2-戊基一环丙烷(9.55%)、石竹烯(5.78%).本文为进一步评价千里光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were reported. The yield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leaves of S. cannabifolius was 0.503%. The 26 compounds, including α-famesene (13.37%).n-hexadecanoic acid (8.62%). 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 -bicyclo[3.1.1]hept-2-ene (6.93%), caryophyllene (5.32%). were identified. The yield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stem of S. cannabifolius was 0.036% . The 36 compounds, including n -hexadecanoic acid (24.12%), caryophyllene oxide (11.16%). 1-methyl-2-pentyl-cyclopropane (9.55%), caryophyllene (5.78%). were found.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evaluating its quality and developing new drugs.【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50)002【总页数】5页(P389-392,397)【关键词】千里光;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者】肖凤艳【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千里光,系菊科(compositae)千里光属(Senecioneae)植物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的全草或带根全草,生于长白山海拔400~900 m的山沟、林缘和湿地草甸等处。
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对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以探究其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提取、分离与纯化,鉴定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性质,最终评价其生物活性。
研究发现,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该植物资源的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信息。
【关键词】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提取、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鉴定、性质研究、生物活性评价、总结、潜在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缕半枫荷叶,俗称金银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其主要产地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以湖北、湖南、浙江等地最为著名。
金缕半枫荷叶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炎、消炎等多种药用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咽炎、百日咳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金缕半枫荷叶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金缕半枫荷叶中的正丁醇部位备受关注。
正丁醇部位是金缕半枫荷叶的一种重要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和生物活性。
对金缕半枫荷叶的正丁醇部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拓展其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潜在价值。
1.2 研究目的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该植物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具体目的如下:1. 确定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提取方法,探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达到高效、纯净的提取效果。
2. 对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确定最优的分离技术和纯化方法,以获得高纯度的化学成分。
3. 对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进行确认和分析。
4. 研究金缕半枫荷茎枝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性质,了解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刘亭;蒋礼;何燕玲;刘俊宏;黄勇;邹欢;李勇军【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8(040)009【摘要】目的研究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 Pierre.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风子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helminthicol A(1)、腺苷(2)、牡荆素(3)、8-羟基喹啉(4)、柴胡色原酮酸(5)、邻羟基苯甲酸(6)、阿魏酸(7)、胡萝卜苷(8)、对羟基苯甲酸(9).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总页数】4页(P2017-2020)【作者】刘亭;蒋礼;何燕玲;刘俊宏;黄勇;邹欢;李勇军【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黄秋葵果实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刘桂凤;周志强;许妍;廖争争2.山豆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J], 魏鑫;张卫;丁彩凤;于浩飞;张丽艳;周英3.蚊子草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J], 鲍和;杨晶;王博博;陈丽娅;刘娜娜;张睿;王欣;高阳;张海龙4.钩毛茜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J], 朱敏汇;杨贵香;郑林;汪洋;马雪;林昌虎;李勇军5.核桃青皮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周媛媛;刘宁雨;马丹娜;高蕙蕊;于海龙;刘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第10期广东化工第47卷总第420期 · 75 · 中药千里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李燕,赵鸿宾,蒙慧彤(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千里光S. scandens Buch.-Ham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散瘀消肿等功效,千里光中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滴虫、保肝等药理活性。
对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千里光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千里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10-0075-02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necio Scandens Buch.-HamLi Yan, Zhao Hongbin, Meng Huitong(College of Pharmacy,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China)Abstract: S. scandens Buch.-Ham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antipyretics and detoxification, relieving eyesight, insecticide and antipruritic, swelling and stasis. It contains flavonoids, organic acids, alkaloids and volatile oil compound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re antibacterial, antiviral, antitumor, trichmonas, and liver protecti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 scandens Buch.-Ham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asonable use of S. scandens Buch.-Ham.Keywords: S. scandens Buch. –Ham;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s;research progress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 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始载于《本草拾遗》,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散瘀消肿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广东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降香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姓名:孙丽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指导教师:郭丽冰20090501摘要降香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为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有香味,可做香料用,根部心材呈红褐色,供药用,为良好的镇痛剂。
降香为海南特有植物,分布在白沙、东方、乐东和三亚等地,现在福建、广东、广西也有分布。
本文对降香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两个中成药中的降香含量测定方法做了考察,以期开发出降香更多的药用和社会价值。
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 乙酸乙酯部位应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理化和UV、NMR等波谱鉴定,为黄颜木素(1)和木犀草素(2);正丁醇部位通过多次硅胶、葡聚糖凝胶及反相硅胶柱色谱的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和UV、1HNMR、13C-NMR、MS等波谱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染料木素(3)、异半皮桉苷(5)、北美圣草素(6)、高北美圣草素(7)、甘草素(8)、大豆素(9)、柚皮素(12),其中化合物(1)、(2)、(3)、(5)、(7)和(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3个化合物初步鉴定为生物碱、芳香醛类化合物及黄酮鼠李糖苷,结构还在鉴定中。
(2) 用自制的异半皮桉苷和黄颜木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分别测定了冠心丹参胶囊中的异半皮桉苷含量和香丹注射液中的黄颜木素含量。
结果显示冠心丹参胶囊中的异半皮桉苷含量及香丹注射液中的黄颜木素含量都较低,该方法为中成药中的降香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降香;化学成分;异半皮桉苷;黄颜木素;含量测定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arts n-butanol of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Sun Lili(Medicinal Chemistry)Supervisor: Vice-professor Guo Libing[Abstract]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is the dry heart wood of trunk and root of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 which is the legume dicots plant. It can be harvested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it has spices, so it can be use for the flavor. The roots of the heartis also red-brown timber for medicinal, as a good analgesic.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is the endemic plant in Hainan Province, located in White Sands, East, Ledong and Sanya and other places, and now Fujian, Guangdong, Guangxi is also distributed.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 part of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of 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was established for two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with a view to develop a more medicinal Dalbergia and social value. The result and conclusion of this work are as follows:(1) Two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cetic ether-soluble extraction by repeated column chromatography, recrystallization and so on,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um as fisetin (1) and luteolin (2).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n-butanol extraction by silica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reversed-phase silica gel and so on, and eleven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um as genistein(3),benjaminamide (4),isohemiphloin (5), eriodictyol (6), hesperetin (7), glycyrrhizin (8),daidzein (9) and naringenin (12). Compounds (1)、(2)、(3)、(5)、(7)and (9)were found to been isolated in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2) HPLC quantitative method was established using isohemiphloin and fisetin as references. The quantities of isohemiphloin and fisetin in Guanxin Danshen Jiaonang and Xiangdan Injection were measured. The contents of isohemiphloin and fisetin in Guanxin Danshen Jiaonang and Xiangdan Injection were both lower, and the method for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research laid the foundation.Keywords: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 chemical constituent; isohemiphloin; fisetin;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广东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峨眉千里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峨眉千里光(EMC)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成分,来
自峨眉山地区的一种藤本植物(Spatholobus suberectus)。
它被广
泛用于中国传统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哮喘、胃炎、肝炎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峨眉千里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受到了人
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EMC主要由十七种组分组成,包括三萜类化
合物(桑酚、桑黄酚及桑素),其中桑酚是EMC的主要成分,占50%
以上,而桑黄酚及桑素各占30%左右。
另外,还衍生出三萜氨基酸、
糖类等,以及一种含影子的未知物。
峨眉千里光的生物活性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桑素及桑酚对抗肿
瘤活性最为突出。
研究表明,它们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促进
癌细胞凋亡,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此外,EMC还具有抗炎、抗氧化、
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过敏反应,促进细胞修复,并且具有显
著的抗菌作用。
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EMC还可以提供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综合征,减轻心肌梗死损伤等。
也有证据表明,EMC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总之,峨眉千里光的化学成分和其生物活性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
广泛关注,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以及对心血管疾病
保护作用等作用,可以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发挥作用。
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庄小翠;晏永明;张庆芝;程永现【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7(019)009【摘要】目的:对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相、凝胶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法结合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分离和鉴定臭参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为7R,8R-苏式4,7,9,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儿茶素-7-O-β-D-葡萄糖苷(2),紫丁香酚苷(3),松柏苷(4),党参苷Ⅱ(5),(Z)4-羟基肉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6),2-羟甲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7),苄基-6-O-β-D-吡喃木糖基-O-β-D-毗喃葡萄糖苷(8),(2E)-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3-苯基-2-丙烯酸(9),(2Z)-2-(3-D-吡喃葡萄糖氧基)-3-苯基-2-丙烯酸(10),2-苯乙基-6-O-β-D-吡喃木糖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党参苷Ⅰ(12),3-羟基4-{4-[(1E)4-羟基丙-1-烯-1-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基-β-D-毗喃葡萄糖苷(13),(2E)4-羟基-2-己烯酸(14),(2E)-3-甲基-2-戊二酸(15),5-乙酰莽草酸(16),色氨酸(17),腺苷(18),烟酸(19),咖啡因(20),5-(甲氧羰基)-2-吡咯烷酮(21).结论:2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8、9、11、13和21为首次从臭参中分离得到.【总页数】7页(P1233-1239)【作者】庄小翠;晏永明;张庆芝;程永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魏娜;王勇;魏晴;张旭光;张俊清;黄艳2.药用植物双参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陈雅凤;张祖珍;王福生3.白英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李瑞玲;孙俊馥;杨森;王林江;徐顺4.药用植物双参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陈雅凤;张祖珍;王福生;;;5.油茶根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J], 汪凤华; 任琦; 胡寿荣; 付辉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Ⅲ)吴斌;李文;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05(17)4【摘要】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受试菌,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追踪抗菌活性部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麻叶千里光的水提醇沉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苄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糖苷(1)、(6S,9S)-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2)和(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3).它们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总页数】4页(P440-443)【作者】吴斌;李文;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沈阳,110016;日本高知大学农学部生物资源科学科,高知,南国,783-85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麻叶千里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J], 杨秀东;冯乾坤;李婷婷;路芳;赵博;刘大有2.单麻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J], 马鸿雁;王峥涛3.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 吴斌;林文辉;高慧媛;吴立军;金哲史4.麻叶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 [J], 贾辉;高慧媛;宋小妹;崔九成;吴立军5.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 吴斌;吴立军;张磊;金哲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川西千里光质量标准研究
张宁;傅强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目的:建立川西千里光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川西千里光中的绿原酸,采用乙腈-0.5%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7nm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西千里光中的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可以在T LC色谱条件下检出绿原酸的特征斑点。
绿原酸在0.042~0.252μg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2%,RSD为1.6%(n =6)。
结论:建立了川西千里光的质量标准。
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能简便有效地控制川西千里光的质量。
【总页数】3页(P492-493,498)
【作者】张宁;傅强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院西安710061;青海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西宁8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HPLC测定藏药川西千里光中绿原酸的含量
2.藏药川西千里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3.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川西千里光中的绿原酸、金丝桃苷和木犀草
苷的含量4.藏药千里光膏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5.藏药饮片川西合耳菊膏质量标准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里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吴斌;吴立军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3(28)2
【摘要】查阅国内外文献33篇,综述近年来有关千里光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及其特征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千里光属植物由于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具有肝毒作用,故在对该属植物进行开发研究新药时,安全性评价应放在首位。
今后在化学成分、构效关系、药理、临床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充分开发和利用。
【总页数】4页(P97-100)
【关键词】千里光属;化学成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肝毒作用
【作者】吴斌;吴立军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中药学——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J], 梁爱华;叶祖光
2.千里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J], 胡军
3.千里光属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J], 梁爱华;叶祖光
4.人字果属及近缘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J], 吴敏;何顺志;封晔;张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研究黄健军;刘珂宇;谭文波;何光远;蒋才武【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年(卷),期】2012(23)5【摘要】目的研究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吸附色谱法、重结晶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及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九层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烃(I),α-波甾醇(II),豆甾醇(III),β-谷甾醇(IV),油酸(V),正二十四烷酸(Ⅵ),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七酸酯(Ⅶ),正十六烷酸(Ⅷ),丝石竹皂苷元(Ⅸ)。
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总页数】2页(P1206-1207)【关键词】九层风;α-波甾;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七酸酯;丝石竹皂苷元【作者】黄健军;刘珂宇;谭文波;何光远;蒋才武【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壮药山风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J], 何丽丽; 姚彩云; 闫炳雄; 吴玲玲; 刘喜慧; 缪剑华; 宋志军2.壮药鬼灯笼茎、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J], 程仕宇;杨小良;刘振飞;吴瑞胜;钟小灵;吴晓蕊3.抗肝炎类壮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何瑞婷;朱华;李鹏;黄飘玲;杨雯琪;韦安达4.壮药火炭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韦安达;戴忠华;林思;秦慧真;邓玲玉5.壮药一点红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梁丽清;陈少锋;卢苇;苏华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峨眉千里光C硷的分离鉴定蔡定国;王英贞【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1983(0)5【摘要】关于峨眉千里光(Senecio fuberi Hemsl.)的化学成分,已知含有两种生物硷,峨眉千里光A硷,即全缘千里光硷(Squalidine);峨眉千里光B硷,即阔叶千里光硷或红苦菜硷(Platyphylline)。
我们在用峨眉千里光大量提取全缘千里光硷和阔叶千里光硷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生物硷的TLC Rf值与阔叶千里光硷非常接近,暂命名为峨眉千里光C硷,经分离、纯化,鉴定,证明为新阔叶千里光硷(neoplatyphylline),与阔叶千里光硷互为同分异构体。
峨眉千里光总检经pH6.5氯仿提取全缘千里光硷,又经pH7.0~7.5氯仿提净全缘千里光硷后的水液,调pH9,以氯仿提取其中的生物硷。
回收溶剂,抽干得阔叶千里光硷粗品。
将粗品溶于氯仿与等量硅胶拌匀,80℃以下烘干,装入简易固体提取器或索氏提取器,以30~60℃石油醚加热回流洗脱。
每隔15分钟左右更换新鲜溶剂继续洗脱提取,【总页数】1页(P45-45)【关键词】峨眉千里光;生物硷【作者】蔡定国;王英贞【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应用高速逆流层析分离峨眉千里光主要生物碱 [J], 蔡定国;张天佑2.3种菊科千里光族植物病原链格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J], 罗欢;贾国庚;宋正兴;张宝玉;周焱;邓建新3.从峨眉千里光中分离倒千里光裂碱盐酸盐 [J], 郭建新;蔡定国4.应用高速逆流层析分离峨眉千里光生物碱 [J], 蔡定国;顾明娟;金涛;张天佑5.溶剂法提取分离峨眉千里光A碱和B碱 [J], 蔡定国;卢涌泉;高凤荣;王英贞;贺启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