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
- 格式:rtf
- 大小:1.85 KB
- 文档页数:1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即全部或部分的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和预制叠合楼板,现场拼装后浇注叠合层或节点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与现浇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是有区别的,如表1,2所示。
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表2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由装配规范和现浇规范的比较,可以确定:抗震设防烈度除8度0.3g外,预制装配框架结构与现浇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是相同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即剪力墙部分现浇,预制装配框架部分与传统现浇结构等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同等抗烈度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差10~20m。
装配式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适用高度相差总体幅度取决于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总剪力值的大小。
2、装配整体式框结构体系2.1 装配整体式框结构体系范围装配整体式框结构体系涵盖了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防屈曲钢板墙)。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中的框架部分采用与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相同的预制装配技术,使预制装配框架技术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得以应用。
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防屈曲支撑(防屈曲钢板墙)是今后抗震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的发展方向。
2.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关键技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关键技术在于装配式梁柱节点,其节点必须满足强度、耐久性、延性以及施工安装等要求。
目前预制装配柱的纵筋连接方式为套筒灌装连接,套筒钢筋的连接长度为8d,《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灌浆套筒连接技术为首选连接方式。
浆锚搭接连接,其要求的搭线长度为33d×1.6=52.8d,相对来说,浆锚搭接连接方式的施工、吊装难度比较大。
梁柱连接节点。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作者:赵洋赵艳杰许哲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介绍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应用的现状及其体系的特点基础上,对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
另外,对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在住宅施工中的合理化方案选择提出了建议,最后对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应用引言1956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中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现机械化、工业化施工,必须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地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
1977年北京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造的房屋占混凝土结构房屋总数的30%,上海占50%。
70年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得到了普遍应用。
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南斯拉夫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
随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发展,在工业厂房和住宅结构中不断得到应用。
近年来,国内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常点受力分析、整体性分析、极限承载力分析以及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等。
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国内应用现状及主要问题1.国内应用实例2005年底万科地产公司对建成的工厂化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层住宅1号试验楼对其进行有益的研发和探索。
该公司对其结构住宅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梁柱中间拆分框架体系。
该体系的优点在于梁和梁、柱和柱连接节点位置的选择在结构受力最有利的位置,更容易保证整个预制框架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8年万科又开发了沈阳万科工业化住宅示范楼,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预制外墙与现浇内墙结合式,首创了预制外墙和剪力墙结构体系融合的新模式。
同年南京大地集团公司从法国引进一种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一世构体系。
它的节点由键槽、U形钢筋和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其中的U形钢筋主要起到连接节点两端梁端的预应力钢筋在键槽即梁端塑性铰区实现搭接连接,U形钢筋在世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其施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世构体系的节点性能。
[8.单选] - 管线分离,是指建筑(D )体中不埋设备与管线的做法。
[1.单选] - 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基础是( A) A. 墙体A. 模数化B. 装修层B. 统一化C. 剪力墙C. 常规化D. 结构D. 创新化[9.单选] - 钢结构住宅套型设计应以( C)为设计要素。
[2.单选] - 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减少部品部件的( D )和接口种类是关键点。
A. 房向开间A. 种类B. 单元套型B. 花样C. 框架柱网C. 尺度D. 厨卫空间D. 规格[10.多选] - 钢构件的生产准备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ABCD )[3.多选] - 对于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ABC)。
A. 人员A. 由预制全截面混凝土剪力墙组成主体受力结构体系B. 物资B. 适用于 6 层级以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项目C. 设备C.预制部件为二维构件 D 预制部件为一维构件D. 工艺[4.单选] - 单元模块是将楼电梯,公共管线与( C)模块进行合理组合。
[11.单选] - 隔墙、吊顶和楼地面是装配式住宅建筑内装饰体的三大( D )部品A. 单元 A. 装配化B. 户型 B. 工业化C. 套型 C. 机械化D. 0 D. 集成化[5.多选] -非砌筑墙体评价项计算要点有(ABC)。
[12.单选] - 共用内装部品(C )设置在套内专用空间内A. 墙面面积应按各建筑功能区墙面面积计算,可按墙体数量单面计算,计算规则应统一 A. 必须B. 墙体高度应按实际高度取值 B. 应该C. 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方便计算 C. 不宜D. 阳台、空调板等不考虑面积折算系数,不应按照“建筑面积”进行折算 D. 0[13.多选] - 精益生产的组织与实施,一般要经过( ABD )阶段[6.单选] - 国务院于(B)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发展新的建设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24∣ 建设科技研究探讨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1月下总第423期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但长久以来,建筑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建造方式主要以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主,现场湿作业多,工业化程度不高,依赖低廉劳动力价格,建造效率低下,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建筑行业的弊病,国务院发起了“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鼓励地方和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号召[1]。
1 国内装配式结构体系研发现状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是与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同时起装配式预应力结构体系的研发与应用顾刘勇1 苏梦华1 谢超1 满建政1 倪路瑶2 夏烨楠2(1.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215131;2.东南大学,南京210009)[摘要]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多年,但建造过程中仍然存在建造效率低下,资源和能源消耗高,工业化程度较低等弊病,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然迫在眉睫。
基于此现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
该结构体系着重开发新型梁柱节点及大跨预应力叠合板,并在工程项目中对该结构体系进行了首次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梁柱节点;大跨叠合板;工程应用;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abricated Prestressed StructureSystemGu Liuyong 1, Su Menghua 1 , Xie Chao 1, Man Jianzheng 1, Ni Luyao 2, Xia Yenan 2(1.Zhongyif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Suzhou ,215131;2.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develop rapidly for many years in China, while there are still dis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such as low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high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is imminent.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ew type of fabricated structural system, whi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eam-column joints and large-span pre-stressed composite slabs, which has been first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ojects.Keywords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al system, beam-column joints, long-span laminated slab, engineering application步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住宅建设中注重标准化、工业化和机械化。
新型装配式RC结构:外壳预制核心现浇装配整体式RC结构的研究现状【摘要】在阐述国内外装配式RC结构发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装配式RC结构—外壳预制核心现浇装配整体式RC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该结构与传统的装配式结构相比具有与现浇结构基本相同的整体性、承载力特性和抗震性能。
【关键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1 国内外装配式RC结构的研究现状装配式RC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一个方向,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以及发展绿色环保建筑。
目前,我国主要又以下几类装配式结构形式:(1)装配式大板结构,该结构通过在连接部位设置均匀密布的小键槽,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成整体,能够保证剪力均匀的传递[1]。
(2)全装配式框架延性节点,可分为两类:强节点,依靠结构构件截面的非弹性变形耗散能量;延性节点,其节点区设计成较弱于预制构件[2]。
(3)预应力短向圆孔板装配式楼盖。
(4)装配式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盖梁,常用于城市高架桥梁的双柱式盖梁。
(5)大吨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
(6)装配式框架钢纤维混凝土齿槽节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作为齿槽式节点的后浇混凝土材料,钢纤维混凝土齿槽节点的承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3]。
(7)新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体系,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低松弛钢铰线,延性提高,改善破坏形态。
近年,我省已经开始发展的RC梁柱预制的装配式结构形式,即世构体系(Scope System),在增强整体性、提高抗震性能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装配式结构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发展较早,并且进行了很多装配式、半装配式RC结构研究工作,建立了较完整的设计规范和规程。
在美国和加拿大,装配式主要用于钢结构系统、墙体系统、屋面系统、门窗及附属配件,同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摩擦耗能技术进行了研究。
在日本装配式结构不仅适用于钢结构,也适用于RC结构;装配式RC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类:(1)梁、柱预制并在主筋位置留置配筋空洞,装配、定位,通过配置主筋并进行灌浆锚固主筋形成装配整体式RC结构,这类结构对主筋灌浆锚固的质量要求较高;(2)半装配整体式RC结构,如图1所示,RC梁、柱分别整体预制,装配定位后在连接部位(如梁柱节点、楼板等)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3)采用预制侧面板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如图2所示,梁的侧面采用埋入箍筋的预制薄板、配置主筋并设置底模后浇筑梁的核心混凝土;柱采用□形预制混凝土外壳,配置主筋、安装、定位后浇筑核心混凝土,形成装配整体式RC结构。
文件2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成套技术量化评价指标编制说明1、编制“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成套技术量化评价指标”(以下简称“评价指标”)有两个目的:一是应用评价指标对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的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量化评定。
二是鼓励在示范工程中采用先进适用的成套技术和新产品、新材料,以此引导住宅建筑技术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对住宅产业的贡献率,促进我国住宅的全面更新换代。
2、评价指标主要依据国务院国办发〔1999〕72号文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10号公告的内容编制的,涵盖了“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中有关住宅成套技术体系和住宅部品体系两大部分,共分8个类别,并对每项技术设置了评价分值。
分值的高低,反映出示范工程中产业化成套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程度。
本评价指标每年修编一次公布。
3、列入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实施计划的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材料的供应状况,选择其中若干成套技术应用到住宅建设中去。
4、对示范工程中采用的成套技术要按评价计分表(见附件)进行评价。
5、评价计分表的计分方法:(1)在某类成套技术中选择若干技术项目。
对照“评价指标”将这些项目评价分值累计后,填在选择项目评价分值累计栏。
(2)覆盖率附加分值:为了提高某些关键技术的应用覆盖率,考虑了附加分值。
现仅对“住宅建筑与结构体系”中的钢结构和大开间结构给予附加值。
附加分值:覆盖率>10% >20% >30%钢结构10分15分20分大开间结构5分10分15分(3)评价指标外成套技术项目附加分值:示范工程中强调推广成熟先进的成套技术,也要求集中力量解决住宅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未列入本评价指标的其他关键技术项目,可根据其科技含量给予分值,但最高值不得超过30分。
(4)产业化联带作用附加分值:在优选成套技术项目的同时,要求选择有配套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以期能带动地区住宅产品的发展,并以示范工程为辐射中心,扩展更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最终形成产业化基地。
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2月合刊总第424期交流探讨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同年,上海市开始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要求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工业建筑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且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
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结构体系特点及发展建议徐耀东(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上海 200032)[摘要]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快速发展。
其结构体系和相关技术日益成熟丰富。
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剪力墙、框架两种主要结构体系的特点和应用结合设计、生产、施工进行优缺点比较。
根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易建性、成本因素考量,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相关技术发展中应予重视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Main StructuralSystem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Xu Yaodong(Shanghai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Station ,Shanghai ,200032)Abstract : The country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relevant technology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s are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rich.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shear wall and frame structure system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sign,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moderniz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buildability and cost factors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e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which can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words :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al system, moderniz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进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快速发展,成为装配式建筑主力。
混凝土结构发展史建工二班:刘朝鹏一混凝土的名词定义: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工程结构。
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二混凝土结构简史:从现代人类的工程建设史上来看,相对于砌体结构、木结构和钢、铁结构而言,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兴结构,它的应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有的考古学者认为,水泥的起源约在公元前5—10万年,以后在公元前3000年,用熟石膏和石灰混合在一起建造了著名埃及的金字塔,这是现存的最早的混凝土结构物。
其后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用这种水泥建造了很多建筑物和公路。
进入近代以来,经过了J.Smeaton,J.Parker等人的试作阶段,1824年英国的烧瓦工人Joseph Aspdin调配石灰岩和粘土,首先烧成了人工的硅酸盐水泥,并取得专利,成为水泥工业的开端。
以后,对如何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854年法国技师J.L.Lambot 将铁丝网敛入混凝土中制成了小船,并于第二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这可以说是最早的RC制品。
从此以后,Francois Conigne,Wilkinson等人改进了Lambot 的制品,到1867年法国技师Joseph Monier 取得了用格子状配筋制作桥面板的专利,RC工艺迅速地向前发展。
1867这一年,是全世界公认为最早的RC桥架设的一年。
1877年美国的Thaddeus H yatt调查了梁的力学性质,1887年德国的Konen提出了用混凝土承担压力和用钢筋承担拉力的设计方案,德国的J.Baushinger确认了混凝土中的钢筋不受锈蚀等问题,于是RC结构又有了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直到19世纪末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试验工作的开展、计算理论的研究、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这一技术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浅谈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与张拉锚固体系张志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技术不同于单个构件,它是集技术先进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高效预应力结构技术,代表了现代建筑业的工业化发展方向。
它与其它许多先进技术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是应用预应力技术将地基基础、楼屋面、墙柱组装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典型的房屋整体预应力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1.1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体系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是在明槽〔板之间、梁之间〕配折线预应力筋,将预制板〔梁〕与柱〔墙上垫块〕在纵横2-3个方向拼装成无梁无柱帽,并只靠板〔梁〕柱〔墙〕之间平接接头和摩擦节点受力的装配整体式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骨架体系,国标上称为IMS体系。
我国1977年开始研究开发该体系.1979年建成全国第一栋试验建筑〔它标志了我国房屋整体预应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今已在北京、四川、唐山、沈阳、石家庄、广州、天津、兰州、常州等地建造住宅、商场、图书馆、办公楼、体育馆、厂房等20多万m2建筑。
编制并出版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筑技术规程〔CECS52:93〕》。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板墙、梁柱〕结构一般为大柱网、大开间,空间布置灵活,平面利用系数大。
同时还具有构件类型少,节点构造简单,预制装配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作业少,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高等优点,是一种通用的很有发展前途的整体预应力结构体系。
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桩〔板墙、梁柱〕结构适用于一切工业与民用建筑,可设计各种形状,如圆形、六角形等,当柱网较大时可做成拼装结构。
在设计时,要掌握结构及整体预应力工艺特点,例如抗震缝、沉降缝、伸缩缝等。
整体预应力施工是该体系施工的关键,建立可靠的预应力又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
预应力施工分楼层进行,每一层预应力筋先张拉锚固再压折固定。
张拉压折后,对柱孔及垫块挤压水泥浆,明槽内浇灌混凝土。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据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可看出,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了近几年建筑行业的热议话题,并且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快捷且高效的建造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探索和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不仅能把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等期间的所有问题实现信息化,还能有效减少施工期间出现的失误情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施工成本,为建筑企业获取较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标签:BIM技术;装配式建筑;优势;应用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在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而在装配式建筑中运用BIM技术,不仅能对建筑信息展开收集、管理和处理等工作,还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因此,有必要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加大重视,并合理运用在设计、管理及其运营等各个阶段中,促使我国建筑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基本概念1.1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1.2 BIM技术BIM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在绘图软件的基础上结合三大学科(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学)的专业学科知识而衍化出的新工具,主要进行与建筑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数据化工具。
运用数据对建筑建立三维信息模型,使工程施工人员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掌握,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点进行提前控制,以便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预应力预制整浇结构设计编制部门:XXXXX2017/10目录第一部分设计标准一、设计通则二、库房设计三、装卸货平台设计四、行车坡道设计第一部分设计标准一、设计通则1、结构选型及总体设计要求1.1上部结构选型及一般规定1.1.1 结构选型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其中梁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预制叠合梁,柱优先采用定型钢模柱,板采用闭口钢承板组合楼板或现浇密肋板在8度及以上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或梁端下部正弯矩较大时,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预应力支撑结构,支撑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单拉杆支撑,也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框架-钢支撑结构1.1.2 结构整体变形(1)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限值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表6.3.3取值(2)受弯构件挠度限值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3.4.3(3)预应力预制构件反拱度宜控制在3‰以内1.1.3 构件裂缝控制构件裂缝控制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表3.4.5选用,其中,预应力预制叠合梁裂缝控制等级按三级,且需按相应抗裂荷载进行抗裂验算1.1.4适用高度、抗震等级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及抗震等级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表6.1.1和表6.1.3进行设计注: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1.2地基基础设计1.2.1 地基基础结构选型、地基处理、材料、基础埋深要求等均同普通现浇结构1.2.2 柱下独基、承台设计计算时,基础底板、基础承台的厚度应满足定型钢模柱纵筋直线锚固长度+50mm要求,柱底筋锚固长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从基础或承台顶面起算,且柱筋需伸至基础底1.2.3 基础顶面标高应复核定型钢模柱底标高,当基础顶面标高低于定型钢模柱底标高时,可通过设置基础短柱调节,基础短柱每侧比柱边宽250 mm,短柱竖向构造配筋可按不小于φ12@150进行配置,箍筋不小于φ8@1001.2.4 柱底筋在基础中锚固采用波纹管灌浆方式,有基础短柱时,波纹管上端需伸至基础短柱顶,波纹管内径不应小于柱主筋外切圆直径10mm,且不宜小于60mm,镀锌波纹管壁厚不应小于0.3mm,基础锚固做法详下图所示:定型钢模柱基础预埋波纹管大样1.3变形缝设计1.3.1 装配整体式结构,变形缝宜控制在75m以内,超过不多时,可通过设置后浇带、加强带、控制缝、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加强养护等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尽量避免配置温度附加钢筋1.3.2 当变形缝间距超过规范较多时,需进行温度作用计算,必要时配置温度构造钢筋1.3.3 变形缝缝宽按规范要求设置,设缝位置应尽量结合建筑物放火分区界限,应尽量将建筑物设缝与放火分区隔墙设置位置重合1.3.4 伸缩缝下双柱基础可不必断开1.4荷载取值1.4.1 库房、装卸货平台、坡道等楼面活荷载详以下表格,库房楼面活荷载宜根据货柜布置、叉车等,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B换算成等效均布活荷载进行计算,平台行车活荷载应计取《道路桥涵通用规范》中公路一级荷载(15m 长集卡,总重55t,单个轮压7t),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B换算成等效均布活荷载进行计算注:1、预制预应力叠合梁的抗裂验算时,按表格相应值计算2、表中荷载针对单向次梁结构布置体系表2 平台等效均布活荷载建议值注:1、预制预应力叠合梁的抗裂验算时,按表格相应值计算2、平台大跨度梁,当设置纵向横隔梁,形成双向布置时,按主梁取值3、括号内为消防车道次梁荷载取值表3 坡道等效均布活荷载建议值注:1、预制预应力叠合梁的抗裂验算时,按表格相应值计算2、表中荷载针对单向次梁结构布置体系1.4.2 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按相关规范取值1.4.3 隔墙荷载、楼地面装修荷载等后期装修恒载按实际计算取值1.4.4 其他活荷载办公室楼面活荷载:3KN/m2,吊顶荷载0.25KN/m2,空中连廊活荷载要求:15KN/m2首层地面荷载:30 KN/m2卫生间:2.5 KN/m2楼梯:3.5 KN/m2厨房:4.0 KN/m2,餐厅2.5 KN/m21.5材料选用1.5.1 预制构件采用C50及以上混凝土,楼板及梁后浇叠合部分宜采用C40现浇混凝土,原位预制定型钢模柱宜采用C40及以上混凝土其他次要构件及夹层混凝土等级按常规设计1.5.2 预应力筋采用f ptk为1860级低松弛钢绞线,常用直径Φs15.2,普通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1.5.3 灌浆料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性能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表4.2.31.5.4金属波纹管材质性能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1.6设计协作1.6.1 因预应力预制整浇结构体系专业性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宜由专业咨询设计单位配合设计2、预应力预制叠合梁设计计算2.1 预应力叠合梁计算内容应包括: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叠合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叠合梁竖向接缝抗剪验算,正截面抗裂验算、斜截面抗裂验算、叠合构件裂缝宽度验算、叠合构件挠度验算、预应力构件反拱验算、次梁梁头抗弯、抗剪验算,主梁缺口抗弯、抗剪验算,柱帽抗剪验算2.2叠合梁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附录H进行设计,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1)第一阶段,即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未到达设计强度之前的阶段,荷载由荷载由预制构件承担,预制构件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构件自重、楼板自重、叠合层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2)第二阶段,即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的阶段,叠合构件按整体结构计算;荷载包括:考虑叠合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3)弯矩计算次梁(按铰接设计)第一阶段(预制部分受力)正弯矩M1+=M恒1+M活1第二阶段(整体受力)正弯矩M2+= M恒1+M恒2+M活2框架梁(按刚接设计)第一阶段(预制部分受力)正弯矩M1+=M恒1+M活1第二阶段(整体受力)跨中正弯矩M2+= M恒1+M恒2+M活2(+ M地)+M风端部正弯矩M2+= M恒2+M活2*(+ M地)+M风负弯矩M2-=M恒2+M活2(+ M地)+M风注:1、括号内表示地震内力组合控制情况;2、恒1表示预制构件自重、楼板自重、叠合层自重;3、恒2表示面层、吊顶等自重;4、活1表示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5、活2表示第二阶段荷载;6、M活2*为梁端活荷载不利正包络弯矩(4)剪力计算次梁(按铰接设计)第一阶段(预制部分受力)V1=V恒1+V活1第二阶段(整体受力)V2= V恒1+V恒2+V活2框架梁(按刚接设计)第一阶段(预制部分受力)V1=V恒1+V活1第二阶段(整体受力)V2= V恒1+V恒2+V活2(+ V地)+V风注:1、括号内表示地震内力组合控制情况;2、斜截面受剪计算混凝土等级按低值;3、不考虑预应力对叠合构件的有利影响2.3 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验算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2.2条计算2.4 预制构件高度应大于全截面的40%2.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包括混凝土截面受拉边缘抗裂验算及构件挠度计算挠度计算时,需考虑预加力产生的反拱,其值可按结构力学方法求解,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增大系数取1.75,反拱过大时,需采取相应的设计及施工控制措施此外,尚应对预应力构件施工阶段进行验算,施工阶段包括制作、张拉、运输、安装等工序,验算时,构件自重的动力系数不小于1.52.6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 ptk,≥0.4f ptk其中,σcon为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f ptk为钢绞线极限强度标准值,取1860N/mm2当要求提高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筋或者要求部分抵消预应力损失,可提高0.05fptk2.7 需验算预应力梁端部截面时,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σpe应根据预应力传递长度ltr,从构件端部按线性进行计算2.8 施工阶段的预拉区和预压区,其法向应力应满足σct≤ftk’σcc≤0.8fck’(σcc为截面预压区混凝土压应力)简支构件端部截面预拉区混凝土拉应力σct可放宽至1.2ftk’,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叠合式受弯构件σct可按不大于2ftk’控制;预拉区出现拉应力构件,预拉区纵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5%2.9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Mu应大于开裂弯矩Mcr2.10 先张法构件预应力损失按规范要求计算,且不小于100N/mm23、预制构件基本构造要求3.1 预制构件设计需满足标准化要求,梁宽应符合模具规格要求,预制梁最大高度应小于900(矩形梁)及1650(倒T形梁)mm,梁钢绞线位置、数量也需满足模数要求;柱截面采用800X800、800X(1200、1400),1000X1000,1000X1400等规格,且种类不宜过多3.2 预制构件保护层一般按:梁25mm、柱30mm设置3.3为防止端部集中受压产生劈裂裂缝,对多根分散布置预应力筋,应设置钢筋网片及其他相应措施框架梁端加强筋做法3.4 吊装宜采用预留吊装孔吊装,也可采用吊环,双拼梁应采用吊环,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或Q235B钢材制作,直径≥14时,采用Q235B3.5 次梁与主梁连接接头(节点详具体以下设计章节),当两侧次梁在主梁上的缺口贯通主梁顶面时,应在次梁吊装完毕后,采用水泥基灌浆料填实,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计算假定3.6 预制框架梁底钢绞线锚入柱的长度不小于35d(d为钢绞线公称直径),并且不小于0.5hc+15d (hc为柱宽)3.8 进行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施工阶段验算时,叠合楼盖的施工活荷载取值不宜小于1.5 kN/m 23.9 预制构件内的洞口应预留,未经设计允许,不得对预制构件进行切割、开洞3.10 无临时支撑预制梁的搁置长度不小于150mm3.11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构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10mm3.12 预制梁梁端应设置键槽,键槽数量、尺寸应满足抗剪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键槽可采用贯通式,深度t不宜小于3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叠合梁顶有不小于6mm的粗糙面3.13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框架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次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预制梁箍筋应伸入叠合层,箍筋伸入叠合层的直线长度不小于10d3.14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可采用组合封闭箍筋,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叠合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宜采用整体封闭箍筋3.15现浇梁与预制梁的连接,可采用预埋板通过抗剪钢板与现浇梁底筋焊接的方法,也可采用后期植筋的办法,现浇梁与预制梁接触面,需设置粗糙面并在浇筑前刷界面剂一道4、设计过程要点简述4.1 设计条件整理,包括建筑图、类似工程图纸,设防烈度、场地条件、风荷载等设计参数确定,设计荷载确定4.2 根据类似项目及荷载,定好主次梁布置方案,次梁间距,定好次梁、主梁总高及预制高度,板厚及板的做法(闭口钢承板组合楼板或密肋板,一般先采用闭口平板画法)4.3 试算整体模型,确定结构体系,复核各指标及粗算配筋量,初步完成预应力预制梁分类设计计算表(次梁,主梁,平台次梁,平台主梁,平台大跨次梁,平台倒T主梁,坡道主次梁)4.4 画模板图,明确梁板柱做法及尺寸,梁要区分现浇及预制(具体详制图要求),(重点关注:伸缩缝柱净距400,次梁间距2400左右(平台、坡道可在2100左右),卸货坑处梁顶标高,卫生间处局部降板和降梁顶标高,顶层钢柱台柱问题,悬挑处结构,主梁布置换方向时,次方向主梁梁高减100)并提交设计部,与其他部门进行初步内审4.5 计算0容重模型(必要时补充施工阶段简支模型),(注意:混凝土容重取0.1,调幅系数取0.85)4.6 画板配筋及梁配筋图,梁面筋采用0容重模型(施工阶段有支撑整体受力梁按基本模型除外),箍筋按表格计算并结合基本模型(常规次梁箍筋10,主梁8加吊筋)4.7 画柱配筋及节点详图(具体详制图要求)(柱图关键是柱底标高计算:根据柱帽顶标高减去柱模高度-50,即柱底标高=楼面标高-最大梁高(包括降标高高度)-柱模高-50,柱模高为9.9m,个别情况附加柱模1.3m)注意:卸货坑梁降标高处、平台处柱底标高)4.8 自校修改后,提设计部校核4.9 内部各部门审查,并修改意见4.10 提设计院、甲方,并修改意见4.11 提外审,设计部统一回复,设计人员修改4.12 项目经理施工前提前查看图纸,有问题及时提出5、模型实现5.0 关于一些模型的计算参数(提前与设计院沟通协调好,避免后期改动)5.0.1 调幅系数,根据高规5.2.3,装配整体式结构调幅系数取0.7~0.85.0.2 仓库的组合值系数1)活荷载分项系数1.3 or 1.4,活荷载大于4的工业房屋,可取1.3,其他房屋1.4,物流库算工业?2)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9 or 0.7,建议取0.93)地震组合中,仓库部分,活荷载重力代表值组合值系数取0.5 or 1.0 or 0.8,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建议取1.0,感觉太高,建学建议0.8,其他坡道和平台取0.5不变4)周期折减系数取0.8 ,框架结构,梁柱很强,且填充墙很少5.1简支模型(施工阶段验算)(需要时补充)5.1.1、楼层组装针对装配楼层,不针对现浇楼层楼板:[恒活设置] 计算现浇板自重,恒载:0,活载(施工):1.5,并检查荷载(恒活)平面,删除梁线荷载梁高:改为预制梁高,整梁-叠合层厚度分析计算:1、5.1.2、5.1.3、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1.0梁混凝土等级C50特殊梁:全部梁修改为铰接5.2 0容重模型(算框架梁负弯矩配筋)(针对二阶受力梁)5.2.1、不勾选:板自重计算(荷载恒活设置当中)5.2.2、荷载:附加恒荷载:一般1~2、活荷载:一般5~205.2.3、混凝土容重:0.1 (楼层组装——参数设计)5.2.4、调幅系数0.85 (楼层组装——参数设计)5.2.5、周期:可取0.8,常规轻质填充墙框架0.6~0.7 (填充墙越多,墙体刚度越大,整体刚度影响越大,折减系数越小)(楼层组装——参数设计)5.2.6、SATWE分析设计5.2.7该模型问题:地震力是不对的(没有自重恒载),需要放大到基本模型的地震内力可实现:1)、梁端负弯矩组合地震力的情况2)、梁端正弯矩组合地震力的情况,但,需每层设置地震调整系数,1.3*系数(针对高烈度地区)5.3基本模型(可以计算整体指标和墙柱、基础配筋、施工阶段有支撑整体受力梁)5.3.1荷载:计算楼板自重,附加恒、附加活,计算地震及风荷载5.3.2混凝土容重:25.5~265.3.3混凝土等级:C405.3.4调幅系数:0.755.3.5梁刚度:考虑梁翼缘宽度5.3.6周期折减:0.75~0.85.3.7特殊构件:次梁梁端铰接5.3.8一般需考虑楼梯刚度影响5.3.9强刚与非强刚均需计算5.3.10周期回填5.3.11该模型问题:梁端负弯矩多了结构自重引起的负弯矩,梁端正弯矩偏小,多减了结构自重引起的负弯矩梁端正弯矩的实现:增加组合16组,对恒载引起的正弯矩进行折减二、库房设计1 竖向结构设计1.1 柱截面应由框架侧向层间位移角计算条件和轴压比计算条件双控1.2 纵筋配置宜选用大直径钢筋(φ22~φ32),在满足规范最大纵筋间距要求下,尽可能减少钢筋根数,以利于预制梁构件安装1.3 柱截面宜采用定型钢模现浇的类方形或类矩形异型柱,梁柱节点处柱设柱帽,柱帽边比结构柱每边各宽180mm,定型钢模柱如下图所示:定型钢模柱1.4 底层柱与基础连接采用波纹管灌浆连接方式,二层以上柱筋采用机械接头或灌浆套筒连接(节点做法详设计通则中一、1.2.4条)1.5 顶层柱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柱顶设钢管水平系杆(顶层柱也可采用钢柱,需征得审图机构同意)2 楼盖结构设计2.1 楼盖结构采用单向次梁布置方案,主梁采用双拼预应力预制叠合梁,平行于防火墙方向布置,次梁采用预应力预制叠合梁,两端按铰接设计,次梁间距应小于3米,通常为2.4米左右,典型平面结构布置图,及常用节点做法如下所示:库房结构平面布置图梁柱连接节点主次梁连接节点双拼主梁节点2.2 楼板可采用闭口钢承板组合楼板或现浇密肋楼板,闭口钢承板采用1.0mm厚镀锌钢板,镀锌量为175g/m2,现浇密肋楼板波高为75mm,总厚度应大于175mm,典型做法如下图所示闭口钢承板组合楼板现浇密肋板2.3 楼板面筋宜采用小直径钢筋,最大间距满足规范要求,板跨中板带板底应配4Φ12以上横向通长钢筋2.4洞口尺寸在300mm以上时,应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定位2.5 结构板面不设建筑面层,采用结构自防水2.6 办公区夹层结构:采用钢结构平台夹层,柱上设预埋件,后期与钢梁进行连接,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3 抗侧移结构3.1 如抗震设防要求较高,框架梁正弯矩较大,采用框架结构抗侧移不经济时,可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墙体宜结合楼、电梯间布置,并尽量布置在建筑物的角部区域,宜对称、双向布置3.2 抗侧移结构采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时,支撑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拉杆支撑,支撑在同一方向应基本对称布置,且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布置,支撑设置位置不能影响正常使用三、装卸货平台设计1 竖向结构设计1.1柱截面应由框架侧向层间位移角计算条件和轴压比计算条件双控1.2 纵筋配置宜选用大直径钢筋(φ22~φ32),在满足规范最大纵筋间距要求下,尽可能减少钢筋根数,以利于预制梁构件安装1.3 柱截面采用定型钢模浇筑的类方形或类矩形异型柱,梁柱节点处柱设柱帽1.4 底层柱与基础连接采用波纹管灌浆连接方式,二层以上柱筋采用机械接头或灌浆套筒连接(节点做法详一、1.2.4条)2 楼盖结构设计2.1 楼盖结构采用单向布置,大跨方向为次梁,开间(短跨)方向为主框梁,相邻跨次梁布置方向与大跨次梁方向垂直,大跨次梁间应设置二道横隔梁,典型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平台结构平面布置图2.2 大跨度次梁采用预应力预制薄腹工字形叠合梁(详图示),按简支设计,搁置大跨次梁的主框架梁采用预应力厚腹工字形叠合梁(详图示),与横隔梁连接的次框架梁采用双拼薄腹工字形梁组合的叠合梁(详图示),横隔梁采用现浇矩形梁,相邻跨的主框架梁采用双拼矩形叠合梁,次梁采用按简支设计矩形叠合梁2.3 楼板采用闭口钢承板组合楼板或现浇密肋楼板,组合楼板板厚宜大于180mm,密肋楼板总厚度宜大于200mm,闭口钢承板采用1.0mm厚镀锌钢板,镀锌量为175g/m2,现浇密肋楼板波高为75mm2.4 楼板受力钢筋一般采用小直径筋,d8~14;板面应双层双向连续通长配筋,楼面上表面钢筋间距应不超过150mm,下表面钢筋间距应不超过200mm薄腹工字形叠合梁厚腹工字形叠合梁双拼大跨次框架梁2.5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宜采用抗渗砼,抗渗等级不低于P6(板厚较厚时,可分层浇筑),结构板面不设建筑面层,采用结构自防水,有坡度时,采用结构找坡2.6 平台外侧(远离月台),应配合建筑专业留设结构排水设施;平台内侧(靠近月台),应配合建筑专业留设平台楼面建筑防水铺设条件2.7 平台应与仓库楼面脱离设缝,结构缝留设条件应吻合建筑防水做法2.8 平台与坡道衔接处,应配合建筑要求留设变形缝做法条件2.9 室外楼梯宜采用预制钢筋砼楼梯3 抗侧移结构3.1 抗侧移结构采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时,支撑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拉杆支撑,支撑在同一方向应基本对称布置,且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布置,支撑设置位置不能影响使用四、行车坡道设计1 结构形式及总体设计要求1.1 地基基础设计:可采用天然地基、桩基础、地基处理,沉降量控制在60mm以内,相邻基础的相对沉降差控制在3‰以内,按国家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与行车平台衔接处,沉降差应不大于10mm1.2 结构类型:采用框架结构,短向作为主梁,长向作为次梁(典型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主次梁均采用预应力预制叠合梁,板为闭口钢承板组合楼板、密肋楼板或现浇平板,转弯处和结构复杂部位梁板采用非预应力现浇结构,柱采用普通现浇柱坡道结构平面布置图1.3 坡道变形缝设置间距宜按不超过70m控制1.4 柱距控制宜不超过12m,柱截面尺寸应不超过1mx1m1.5现浇框架梁截面高度宜不小于跨度的1/12,应考虑裂缝控制条件,坡道转弯处,柱布置位置应优化,避免出现弧形梁1.6 坡道起坡点应与建筑总图对应,底部衔接处,必要时应设计钢筋砼挡墙1.7 结构板面不设建筑面层,采用结构自防水,有坡度时,采用结构找坡1.8 道两侧栏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其配筋应锚固进入下部主梁,栏板厚度应不小于150mm,高度吻合建筑设计要求体系特点概述无支撑叠合梁两阶段受力,梁底跨中区域先张法预应力,框架梁端部钢绞线释放预应力作为普通钢筋锚固(小震下钢绞线按360计算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大震下,按钢绞线强度换算,远远大于360,作为裂缝开展后塑性耗能机构,有利于塑性铰的形成,所以不应该附加富余普通钢筋),预制叠合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显式牛腿施工阶段用于搁置,使用阶段形成加强型梁柱节点,对抗震设计有利原位定型钢模预制柱搁置式装配简支次梁(参考法国世构体系)五法解决特殊大跨度梁(数量少)1、先张法构件1)先张预制加高截面法(钢绞线数量跟其他一样,应力一样,上排钢绞线位置一样,仅加高截面,可附加普通钢筋)(二阶受力)2)先张预制,搁置次梁后,先浇2米宽翼缘法(部分二阶受力)3)先张预制支撑法(一阶受力)2、后张法构件1)后张预制法(可分批张拉,按二阶受力考虑)2)后张普通现浇法(一阶受力)。
一丶单选题(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1瑞典装配式建筑占比为()。
A70%B80%C60%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2新加坡()的住宅由政府建造。
A80%B60%C70%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3()是有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
A骨架板材建筑B盒式建筑C板材建筑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4我国既有建筑中,()是高耗能建筑。
A50%以上B80%以下C95%以上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5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以上。
A3至4倍B4至5倍C2至3倍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6(),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了管理要求。
A2018年2月B2017年8月C2017年2月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7双T板是美国人Harry Edwards于()设计成型的。
A1960年B1955年C1952年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8()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A2016年10月29日B2015年10月29日C2014年10月29日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9()是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常用的楼板形式。
A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B预制混凝土双肋板C PK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板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10美国装配式建筑占比为()。
A90%B60%C80%评卷结果:正确答案:我的答案: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满分:5分二丶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1钢结构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整体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介绍导言:在建筑领域,不同的结构类型可以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整体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四种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现浇结构:现浇结构是指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施工的结构体系。
现浇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方法:现浇结构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通过模板和支撑体系来固定混凝土的形状。
2. 灵活性:现浇结构适应性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设计和施工。
3. 应用范围:现浇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和桥梁等领域。
二、装配式结构:装配式结构是指在工厂进行预制构件制作,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的结构体系。
装配式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方法:装配式结构采用工厂化生产,通过组装构件来形成整体结构。
2. 节约时间:装配式结构施工速度快,可以节约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3. 应用范围:装配式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和公共设施等领域。
三、装配式整体结构:装配式整体结构是指在工厂进行整体构件制作,然后在现场进行整体安装的结构体系。
装配式整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方法:装配式整体结构采用整体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减少了现场施工工序。
2. 质量控制:装配式整体结构在工厂进行制作,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
3. 应用范围:装配式整体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体育馆和机场等领域。
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使混凝土结构产生预压应力的结构体系。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方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施工方式,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2. 抗震性能: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
3. 应用范围: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建筑、桥梁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结语: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整体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常见的结构类型,它们在施工方法、应用范围和特点上各有差异。
某钢结构高层建筑,位于某市区中心地段,西侧紧临繁华道路。
此工程为钢结构,全部构件均工厂制作,运至现场后拼装就位依据当地气候资料,涂装施工期间天气多雨,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方供应进一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务必制订详细防雨方案( l )在用高强螺栓进行钢结构安装中.( )是目前被广泛采纳的基本连接形式A 承压型连接B 张拉型连接C 摩擦型连接D 摩擦-承压型连接答案C(2)现场西侧围挡高度应为()以上。
A 1.5mB 1.8mC 2.2mD 2.5m答案D( 3 )钢结构安装时,螺栓的紧固次序应按()的次序进行A 从中间起先,对称向两边B 从两边起先,对称向中间C 从一端起先,向另一边D 从中间起先,向四周扩散答案A( 4 )钢结构涂装后至少在()内应爱护免受雨淋A lhB 2hC 3hD 4h答案D( 5 )钢结构构件的防腐施涂作业依次一般为()A 先左后右B 先上后下C 先内后外D 先易后难E 先阴角后阳角答案ABCD(6)在高强螺栓施工中,摩擦面的处理方法有()A 喷砂(丸)法B 砂轮打磨法C 化学处理酸洗法D 汽油擦拭法E 钢丝刷人工除锈答案ABCE寒冷地区某商业大厦室外采纳铝合金门窗,外墙涂料装饰。
室内装修内容有采纳木门安装、走廊地砖地面、领导办公室铺实木地板、墙面采纳乳胶漆、两道玻璃砖装饰墙。
经检查发觉门窗与洞口之间的缝隙全部采纳水泥砂浆嵌缝、木地板铺设不符规范要求等质量问题。
( l )寒冷地区木门窗框与墙体的空隙应填充()。
A 水泥砂浆B 水泥混合砂浆C 防腐材料D 保温材料答案D( 2 )铝合金外门窗框与砌体墙体固定方法错误的是()。
A 门窗框上的拉接件与洞口墙体的预埋钢板焊接B 射钉固定C 墙体打孔砸人钢筋与窗框上的拉接件焊接D 金属膨胀螺栓固定答案B( 3 )涂饰工程施工应限制环境温度,其中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当限制在()。
A 不应低于-5 ℃B 不应低于0 ℃C 5- 35 ℃D 36 - 38 ℃答案C( 4 )木地板施工中,实木地板面层与墙体之间应预留的缝隙为()。
什么是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
装配整体式框架的部分梁柱为预制构件,在吊装就位后,焊接或绑扎节点处的钢筋,通过浇捣混凝土连接为整体,形成刚接节点。
兼具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既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又可以通过预制构件减少现场工作量和标准化生产。
该体系又称为IMS体系,来源于前南斯拉夫.其柱子9-12米预制,柱网内楼板带边肋预制,柱网安装后,吊装楼板,在柱轴线用预应力筋对楼板拼装,接点为摩檫节点.梁钢筋未进入节点,只有预应力筋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