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三章荧光增白剂
- 格式:ppt
- 大小:7.73 MB
- 文档页数:120
荧光增白剂定义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英文名称: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定义:能吸收近紫外线(波长300~400nm)、再放射出蓝紫色荧光(420~480nm)的无色有机化合物。
多数是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应用学科:材料科学技术(一级学科);高分子材料(二级学科);高分子材料相关助剂(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简介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
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
我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33#等)。
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的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试验》规范性附录D“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判定,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CBS)为无毒,与日常食用的食盐的急性毒性属于同等级别。
编辑本段荧光增白剂的发现人类首次从理论上阐述荧光现象是在1852年,当时Stokes提出了被后人称为Stokes定律的理论。
1921年Lagorio观察到荧光染料发出的可见荧光能量高于它所吸收的可见光能量,为此,他推论:荧光染料具有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荧光的能力。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纸张、塑料及洗涤剂等工业领域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物体表面看起来更白、更亮。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主要是利用荧光效应。
荧光增白剂分子中含有苯并三唑和双咪唑等芳香环结构,这些结构中的π-电子能吸收紫外光,并在经历激发后迅速释放出
蓝光。
这种蓝光可以被人眼所感知,并与原来的物体表面发出的黄光相混合,从而使物体整体呈现出一种更白、更亮的外观。
具体而言,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后激发到高能级电子态,随即通过非辐射跃迁、内部转换等过程回到低能级电子态,释放出蓝光。
而物体表面的黄光在相同波长范围内也被荧光增白剂吸收,然后重新辐射出更白、更亮的蓝白光。
这样,人眼就会感知到物体表面更白的效果。
荧光增白剂在增白过程中并不改变物体本身的颜色,而是利用光的特性来改善物体的视觉效果。
荧光增白剂有很好的增白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造纸、塑料、洗涤剂等不同领域。
/newsdetail.asp?id=28085 /newsdetail.asp?id=28395
28
86
87 CBS-X;
ER-III;
OB-1;
双鲸牌荧光增白剂33号增白剂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 牌: 双鲸 型 号: 33#
规 格: 荧光强度:100% 单 价: 28.00元/公斤 起 订:
25 公斤 供货总量: 5000000 公斤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所在地: 上海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3-01-06 浏览次数:
1213
QQ 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QQ 收藏更多0
纯碱、CMC、酶制剂等良好的配伍。
当与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配伍时,可产生协同效应,提高
增白效果;与阴离子配伍时,可产生增艳作用;但不能与阳离子染料、阳离子助剂同浴混用。
本品具有增白效果好、泛黄点低、耐氧漂,是中高档洗衣粉、肥皂、纺织印染、造纸、乳胶漆
用增白剂。
33#荧光增白剂包装贮存:净含量25公斤/纸板桶。
在室温密闭容器中贮藏,防潮、防晒。
荧光增白剂中文名称:荧光增白剂英文名称: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定义:能吸收近紫外线(波长300~400nm)、再放射出蓝紫色荧光(420~480nm)的无色有机化合物。
多数是具有较大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百科名片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rightener)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简介概述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多个领域中。
荧光增白剂约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种结构。
我国允许在衣物洗涤剂中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有两种类型: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如CBS等)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如33#等)。
作用原理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波长范围约为360—380 nm),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因而可以补偿基质中不想要的微黄色,同时反射出比原来入射的波长在400——600 nm范围的更多的可见光,从而使制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全称:二苯乙烯联苯二磺酸钠荧光增白剂CBS分子式:分子式原理亮白效果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是吸收光线中不可见的紫外光,并发出可见的蓝光,与织物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后,互补形成白光,使织物发出的白光增加,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织物明显变得亮白,这就是亮白效果。
分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1、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4、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5、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结构式:中文名称: 4,4’-双(2-二甲氧基苯乙烯基)联苯分子式:C30H26O2分子量: 418外观:本品为浅黄色结晶粉末熔点:216℃~222℃含量: 99%min干燥失重: 0.5%max灰份: 0.1%max用途:一种高效的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合成洗衣化学名称:2,5-双(5-叔丁基-2-苯并噁唑基)噻吩结构式:分子式:C26H26SO2N2分子量:430.57性质:为亮黄绿色结晶粉末,无味,熔点:196-203℃,分解温度大于220℃,难溶于水,溶于烷烃、脂肪,矿物油,蜡及通常的有机溶剂中,荧光色调为蓝色光,最大吸收光波长375nm(乙醇)。
技术条件:外观:亮黄绿色结晶粉末色光:鲜艳蓝色荧光(与标准品近似)熔点:196℃-203℃含量:≥99.5%细度:通过100目用途:用于热塑性塑料,聚氯乙烯、聚乙烯(PF)、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醋酸纤维素(CA)、聚酰胺(PA)、聚甲基丙基醋甲酯(PMMA)、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纤维(涤纶)、油漆、涂料、油墨的增白。
粉,印染,洗染以及人造纤维等行业。
荧光增白剂OB—1化学名称:2,2’-(4,4’-二苯乙烯基)双苯并噁唑结构式:分子式: C28H18N2O2分子量: 414性质:荧光增白剂OB-1为黄色结晶物,熔点353℃,不溶于水,无气味,性能稳定,最大吸收光谱波长374nm,具有强烈荧光,荧光发射波长为434nm。
技术条件:外观: 黄色结晶粉末熔点: 351℃-353℃含量: ≥99.5%细度:≤120目用途: 作聚酯原液增白,特别适用于涤纶纤维的增白及涤纶与棉和其它混纺织物的增白,还可用于塑料制品的增白。
包装:10kg纸板桶包装,也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大包装或小包装。
分子式: C18H14N2O2分子量: 290性质: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182-188℃,最大吸收波长363nm,荧光色调红光蓝,有较好的牢度和耐光性能,不溶于水,溶解于苯、醇、酯、醚等有机溶剂。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原理
助剂在洗涤剂、塑料、印染等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在印染助剂中荧光增白剂也是值得一提的。
荧光增白剂本身就是一种近乎无色的染料,它能够把光线中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吸收掉,一部分转化成了自己的振动能,而另一部分则转化成了可以看得见的蓝色光线。
这样,衣物看起来更白、更鲜艳。
实际上,它利用的是一种视觉效应。
在荧光增白剂之前,抵消黄色的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蓝色染料。
然而添加蓝色会减少可见光光谱中的长波长部分的反射。
其结果是,纺织品能够呈现出中和的白色,但同时也损失了一部分亮度,使材料看起来变得灰暗。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化学漂白,通过氧化纺织品表面的色素使其褪色,但同时对材料本身有着相当的破坏作用。
荧光增白剂出现后基本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在阳光下,荧光增白剂可以抵消纺织品上不需要的黄色。
更美妙的是,由于人眼不可见的紫外线被转换成了可见光,材料的亮度而被提高成为一种绚丽的白色。
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与应用一、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1、 荧光的基本定律物质吸收光时,所吸收的能量如下变化。
1) 变成热能,提高物质的温度。
2) 变成化学能引起化学反应。
3) 在物质中再次发光。
发光分为光发光、热发光及X 线发光等。
其中光发光根据其寿命,又如下分为荧光发光和磷光发光。
荧光(Fluorescence )——10-4秒以下的寿命磷光(Phosphorescence )——10-4秒以上的寿命所谓荧光就是物质吸收光后,把所吸收的能量以发光现象发射出来,指的是10-4秒以下寿命的光发光。
第一定律 物体要发光,必须要吸收光等能源。
(根据此定律,放射线等当然与荧光不同)第二定律 荧光的波长比吸收光的波长大。
第三定律 荧光在1分子或1原子吸收1光量子时产生量子的过程中,荧光的量子收率Q 如下:NeQ= ———— Ne=发光频度(sec.-1)N 1+Ne N 1=无辐射过渡的频度(sec.-1)2、物体颜色和白色光射到物体上时,其中某个波段的光被吸收,剩余的全部被反射。
我们肉眼所感到的物体的颜色,可以说是反射光的颜色,是光学上对反射光刺激的视感觉。
图1 光入射、吸收及反射概念我们的肉眼一般只能看到400~700nm 波长的光,把这段波长叫做可视波段,把这个光叫做可视光线。
把可视波段的光分光的话,能够看到从蓝紫色(短波长)变化到红色的光(长波长),称此为光谱。
把这些所有的光按某个比例混合的话,看上去就是白色的,把光通量按同样比例减少下去的话,就从灰色最后变到黑色,最终变成漆黑状态。
把此白灰黑色系列称为无彩色。
就图1来考虑的话,入射的自然光在可视波段内按一样的比例反射的物体呈无彩色。
另一方面、可视波段的光谱中,如果某个特定光相对增大的话,其色就很突出,从无彩色变到有彩色,我们就觉得是物体的固有颜色。
因此,所谓白度就是指物体反射的可视部分所有光谱段按同一比例,即按无彩色充分且漫射性的反射。
3、 色的三属性和三原色及补色红、蓝、黄称作三原色,通过它们之间的混合,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能调出。
荧光增白剂属于精细化学品,由于其添加量小,因此被成为工业味精。
荧光现象最早是在1852年,首次从理论上被阐述,荧光增白剂最早发现是在用于纺织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白剂的应用范围也是越来越广。
塑料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OB-1化学名称:二苯乙烯基双苯并噁唑分子式:C28H18N2O2分子量:414.4547CI:236CAS:1533-45-5性质:荧光增白剂OB-1,浅黄色粉末,不溶于水,无气味,性能稳定;最大吸收光谱波长为374nm,具有强烈荧光,发射波长为434nm。
技术条件:标准:HG/T3703-2016外观:浅黄色粉末色光:蓝光或蓝紫光熔点:350-355℃含量:≥98%细度:≥200目紫外线吸收:≥2000挥发份:≤1%灰分:≤1%适用范围:1、荧光增白剂OB-1适用于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纶纤维等化纤的增白。
2、适用于聚丙烯塑料、硬质PVC、ABS、EVA、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的增白增亮。
3、适用于聚酯和尼龙的常规聚合中加入。
4、特别适用于高温成型的塑料制品的增白。
荧光增白剂OB分子式:C26H26SO2N2分子量:430.5618CI:184CAS NO:7128-64-5外观:淡黄色粉末纯度≥99.0,熔点:196-203℃分解温度:大于220℃标准:HG/T4707-2014色光:亮蓝光紫外线吸收:1100-1200挥发分:≤0.2%灰分:≤0.3%透光率:450nm≥96% 500nm≥97%细度:通过100目一般溶剂:甲醇三氯甲烷性能特点:1、外观:淡黄色粉末,无味2、透光率好,适合透明塑料制品,油漆油墨行业3、毒性小,适应环保要求,本色浅,色光纯,价位适中。
4、溶解性:难溶于水,溶于烷烃、矿物油、通常的有机溶剂。
5、最大吸收光波长357nm(乙醇)6、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35nm。
适用范围:1、注塑、吹膜、色母料,PVC建材2、PE、PP、PS、ABS3、透明塑料制品、热熔性塑料4、油漆、油墨、墙纸、涂料5、醋酸纤维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醋酸纤维素、聚酰胺( P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纤维(涤纶)6、食品容器,儿童玩具荧光增白剂FP-127化学名称:二苯乙烯基双苯并噁唑分子式:C30H26O2分子量: 418.5262CI:378CAS: 40470-68-6性质:荧光增白剂FP-127淡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无气味性能稳定;最大吸收光谱波长为368nm,最大发射波长为436nm。
1、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对于要增白的底物之所以呈现黄色光,是因为底物中含有一种有色的杂质,它会吸收波长为450nm左右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
荧光增白剂吸附在底物上后可吸收波长为350nm左右的紫外光,同时发射波长为450nm左右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
他发射的光补偿了被底物吸收的光,形成了白色光,所以人眼的感觉是该物体的白度和鲜艳度增加了,也就是说物体被增白增艳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荧光增白剂是可增加物体白度的白色颜料。
利用荧光增白剂增白物体实际上是一种光学效应,故他们常常又被称为光学增白剂。
和化学漂白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损伤底物,但用其处理的制品如果长期曝露在日光下,其白度会因荧光增白剂分子的逐渐被破坏而下降。
和一般染料相比:1、荧光增白剂在低用量时它的白度和用量成正比,但超过一定极限时,再增加用量不禁得不到提高白度的效果反而会使织物带黄色,即所谓的泛黄;2、染料染色越深越能遮盖织物上的疵点,而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越好,疵点越明显;3、荧光增白剂本身及其水溶液在日光下的荧光效果不明显。
一定要吸附在底物上才呈现强烈的增白效果。
2、荧光增白剂的应用2.1棉纤维的增白主要用阴离子水溶性的增白剂(例如CBS-X)对棉纱的增白工艺流程如下:漂白棉纱→浸水→沥干→增白→脱水→烘干→成品对棉布的增白工艺流程如下:干白棉布→漂白增白液浸轧→汽蒸→皂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成品2.2蛋白质纤维的增白纯毛制品的增白主要用水溶性的增白剂在酸性浴中进行,工艺流程如下:已漂白羊毛→增白→水洗→酸洗→水洗→烘干→成品蚕丝制品的增白主要用水溶性的增白剂,工艺如下:湿润的丝制品→增白→洗涤→干燥→成品2.3合成纤维的增白2.3.1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的增白增白工艺和棉制品相似2.3.2尼龙的增白:常用阴离子增白剂,工艺如下:尼龙织物→还原漂白、增白→水洗→干燥→成品2.3.3涤纶(聚酯纤维)的增白:聚酯原液的增白,可以在合成中加入,也可以在聚酯切片熔融前加入,常用的增白剂有:OB-1/OB/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