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基础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45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培训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培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培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污染也随之而来,低碳、环保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分享一些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绿色环保小知识。
1、节约用水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看见漏水的龙头一定要拧紧它。
尽量使用二次水。
例如,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脸、洗衣后的水可以留下来擦地、冲厕所。
如果您家冲水马桶的容量较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你的这一小小行动每次可节约1.25升水。
2、少用洗洁精大部分洗涤剂是化学产品,会污染水源。
洗餐具时如果油腻过多,可先将残余的油腻倒掉,再用热面汤或热肥皂水等清洗,这样就不会让油污过多地排入水道了。
有重油污的厨房用具也可以用苏打加热水来清洗。
3、节约用电1 / 18随手关灯、少用电器、少用空调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只用遥控关闭,实际并没有完全切断电源。
每台彩电待机状态耗电约1.2瓦/小时;使用节能灯,节能灯虽然价格贵,但比普通灯要省电。
用温水、热水煮饭,可省电30%。
4、交通工具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地铁、自行车,少开私开车,减少尾气排放;有私家车的人尽量使用无铅汽油,因为铅会严重损害人的健康和智力。
5、节约森林少用快餐盒、纸杯、纸盘等,尤其要少用一次快筷子。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充分利用白纸,尽量使用再生纸,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
拒绝接受那些随处散发的宣传物,制造这些宣传物既会大量浪费纸张,又会因为随处散发、张贴而破坏市容卫生。
再生纸是用回收的废纸生产的。
一吨废纸=800千克再生纸=17棵大树。
环保基础知识培训课程第一节:环境保护意识1. 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环保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存。
2.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为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需要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每个个体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行为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其他有毒物质超过空气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农作物生长和生态平衡造成危害。
2. 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微生物或其他物质,对人类健康、水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等,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第三节:环境保护法规政策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2. 环境保护政策介绍政府部门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如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测等政策。
第四节:环保技术与方法1. 减少污染排放介绍如何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工业和生活中的污染排放。
2. 废物处理与资源利用介绍垃圾分类、废水处理、废气处理等废物处理技术,以及资源再生利用的方法。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企业社会责任1. 企业环保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承担环保责任,不仅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2. 企业环保实践介绍企业可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绿色生产、加强环保宣传等途径来履行环保责任。
第六节:个人生活中的环保行动1. 节约资源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方式来节约资源。
2. 垃圾分类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应知应会100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2·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4·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6·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7·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8·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当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9·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目前我国关于环境的权威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给出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八大公害事件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二)环境污染和污染源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物质因素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
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统称为污染源。
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问答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类所⾯临的⼀个严峻挑战,如何做好环境保护是⼈们所重点关注的⽬标,环境保护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希望⼤家喜欢! 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1、环境污染与⼈体健康 ⼈体通过新陈代谢和环境进⾏着物质交换。
在正常状况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体保持动态平衡,使⼈体得以正常⽣长、发育,充满活⼒。
由于⼈类的活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进⽽危害⼈类⾃⾝及其它⽣物正常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当环境受到污染时,环境中的废⽔、废⽓、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达到⼀定的量后,就会影响⼈体机能,产⽣中毒反应,严重时甚⾄会危及⽣命。
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化学、物理、⽣物三种,环境污染对⼈体的危害从时间上可分为急性、慢性、远期三种情况,有的环境污染不仅危害我们⾃⾝,还会影响到下⼀代。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体污染 ⼈类⽣产和⽣活活动排⼊⽔体的污染物超过了该物质在⽔体中的本底含量和⽔体的⾃净能⼒,使⽔体的物理、化学及⽣物性发⽣不良变化,影响到⼈类的正常⽣产、⽣活,破坏⽣态平衡,就是发⽣了⽔体污染。
表⽰⽔污染的主要指标有悬浮物、PH值、有机物、细菌和有毒物质。
我市近年来投⼊⼤量资⾦对“⽔、声、渣、⽓”环境污染进⾏了治理,但由于历史⽋帐较多,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3、⼤⽓污染 ⼤⽓由多种⽓体混合组成。
⾃然状态下的洁净⼤⽓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组成。
恒定组分主要有氮、氧、氩及微量的氖、氦、氪、氙等稀有⽓体;可变组分指⼆氧化碳和⽔蒸⽓等,它们随地区、季节、⽓象因素以及⼈类的⽣产和⽣活等因素的影响⽽变化。
如果⼤⽓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定浓度,并持续⾜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材料、⼤⽓特征或环境美学产⽣可以测量的影响,就构成⼤⽓污染。
⼤⽓污染影响⼈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候,降低能见度。
其中有些影响是明确的并可以测量,但⼤多数影响是长期的、慢性的,尚难以定量化。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行动,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环境保护包括对大气、水域、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对垃圾处理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
二、为什么需要环境保护?1.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稳定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可以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2.维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空气和水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会引发胃肠道问题等。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这些污染源,降低人类健康风险。
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物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链的完整性。
4.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利用,保证未来世代的生存和繁荣。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例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烟尘等。
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减少烟尘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2.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指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存在,例如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
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水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广农业节水和农药合理使用,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土地污染防治:土地污染是指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例如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
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促进土壤修复和重建,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环保培训资料一、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和技能,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环保培训资料,旨在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了解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二、环保基础知识1.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环境保护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强调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2.环境法律法规:介绍国家和地区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以及环保政策和标准。
三、常见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法1.大气污染: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如减少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车辆尾气治理等。
2.水污染:介绍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影响和治理方法,如加强污水处理、限制工业废水排放、提倡水资源节约等。
3.土壤污染:介绍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方法,如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控、重视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等。
4.固体废物管理:介绍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的问题,包括垃圾分类、循环经济、资源回收利用等。
四、环保技能培训1.节能减排:介绍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如能源管理、高效照明、建筑节能等。
2.环保监测与评估:介绍环境监测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环境评估的流程和指标。
3.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以及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4.环境管理体系:介绍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相关认证,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五、环保意识培养1.环保教育与宣传:介绍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组织宣传活动、开展环保主题演讲等。
2.环保习惯养成: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鼓励绿色出行等。
3.环保公民责任:强调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保护者,号召大家积极履行环保公民责任,如减少能源消耗、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六、案例分享与实践指导1.环保成功案例:分享国内外环保成功案例,鼓励其他个人和组织效仿。
2.环保实践指导:提供环保实践的具体指导,如组织环境清洁行动、推广绿色出行等。
环保基础知识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环境保护类基础知识1、什么是颗粒物?(HJ836-2017)燃料和其他物质在燃料、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2、颗粒采样装置由组合式采样管、冷却和干燥系统、抽气泵单元和气体计量系统以及连接管线组成。
3、《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于2018年3月1日执行。
4、什么是CEMS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和(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所需要的全部设备。
5、有效数据:符合HJ75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经验收合格的CEMS,在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条件下,CEMS正常运行所测得的数据。
6、CEMS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应≥2000kg/m²,站房内若仅有单台机柜,面积应≥2.5m ×2.5m²,若同一站房放置多套仪器,每增加一台机柜,站房面积应至少增加3m²。
7、站房内配电功率应满足仪表实际要求,功率不少于8KW,至少预留三孔插座5个,稳压电源1个,UPS电源一个。
8、为便于颗粒物和流速参比方法的校验和比对监测,CEMS不宜安装在烟道内烟气流速<5m/s的位置。
9、CEMS仪器设备的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电缆应采用大于4mm²的独芯护套电缆,接地电阻小于4Ω,且不能与避雷接地线共用。
10、CEMS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测试单元每6个月至少做一次校准,没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测试单元每3个月做一次校准。
11、CEMS停用、拆除或更换,应当事先报主管部门批准。
12、CEMS若数据存储/控制仪发生故障,应在12小时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
13、CEMS系统分钟数据标记有哪些?14、《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76-2017)于2018年3月1日执行。
15、CEMS样品传输管线内包覆的气体传输管应至少为两根,一根用于样品采集传输,另一根用于标准气体全系统校准。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各种资源和美景。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给我们的生存和未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那么,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简单来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使其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生态服务。
这包括保护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减少能源消耗,应对气候变化等。
二、为什么要保护环境1、保障人类健康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水污染可能引发肠胃疾病、肝脏疾病等;土壤污染则可能使农作物受到污染,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2、维护生态平衡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
如果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能够为经济活动提供持续的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优美的环境能够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反,如果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制约。
4、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利益,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环境保护,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那么未来的人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困境。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方面1、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2、水环境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但水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环保基础知识培训资料1.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环保是指人们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和活动。
具备环保意识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只有提高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环保知识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2. 节约能源的方法能源是维持人类生活活动所必需的资源,但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减少能源的浪费,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如LED灯和节能空调。
其次,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比如关灯、拔电器等。
最后,倡导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3. 减少废物产生垃圾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持续的污染,所以减少废物的产生是环保的重要举措。
我们可以通过分类垃圾的方式来减少废物量,同时也方便垃圾的再利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可降解的物品,如纸质袋子代替塑料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植树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环保行为,它可以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植树不仅可以增加森林面积,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同时,森林也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5. 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支撑。
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政府也在积极倡导各项环保政策的实施,如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限制工业排放等。
我们要积极宣传并响应这些政策,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6. 小结环保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产生、植树造林以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环保问题。
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进而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环保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培训集合3篇第1篇: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培训一、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海斯倡议,在全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以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群众运动,美国民间组织将4月22日定为地球日。
1990年,由世界知名人士、环保专家、环保组织组成了地球日协调委员会。
从此,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
二、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是为纪念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而设立的纪念日。
在197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灯环境会议,是各国政府第一次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历史盛会,会议建议将其开幕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被同年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认。
三、世界水日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这标志着水的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世界水日的确定,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一天,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采用各种形式,分不同层次,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公众水意识。
人类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的依赖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确立世界水日,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也体现了对今后的展望。
纪念世界水日是为了唤醒世人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四、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
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
尤其是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生活中的环保常识一、家庭如何节水1、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垫圈以减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冲洗;3、将餐具放到滴有洗洁精溶液的盆里浸泡摸洗,冲洗时再拧开水龙头;4、在抽水马桶里放块砖头;5、将用过的水二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