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新一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经____批准,“____”期间,国家决定在____等省区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
为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根据农业部、财政____《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____】____号),结合我区实际,经自治区政府同意,由农财两厅联合印发了《____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____-____年)》(内农牧草发【____】____号)。
按照工作安排,对各盟市的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核,并汇总形成了《____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____-____年)》。
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区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稳定,现将新一期生态奖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任务完成情况已与____户牧民签订____年《禁牧责任书》,签订完毕后,将____年草原补奖资金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牧民手中。
二、资金发放情况自____年以来,____区按照____市禁牧政策的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全面禁牧,制定了《____年至____年____区禁牧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禁牧执法大队,加大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力度。
____区____年草原禁牧补奖面积____万亩,____年中央为我区下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总资金为____万元。
通过与牧民签订禁牧协议书,对牧民进行补贴从而达到全面禁牧,____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正在发放中。
资金发放情况说明如下:____区现有牧民____户,结合草原确权工作,经实地勘验测量,符合发放条件的牧民____户,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____元;其余____户牧民不具备发放条件,暂缓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拒领生态奖补资金。
涉及牧民____户(毕力格),该牧民坚持要求按照原____年发放的第一轮草牧场使用证确认草场面积,与____等牧民草场面积重叠面积较大,且大部面积已被厂矿企业占用,现状为非草地类型。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2.11.14•【文号】财农[2012]425号•【施行日期】2012.11.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种植业,财政综合规定正文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2012年11月14日财农[2012]425号)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农业、畜牧)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畜牧兽医局:为加强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办法附件: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11]285号)和《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11] 53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中央财政安排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的支出效果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三条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规范的原则。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采用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科学规范的评价程序,全面衡量绩效情况。
(二)权责统一的原则。
通过绩效评价促进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的行使,与承担相应责任相统一。
(三)奖励先进的原则。
半月谈2011年国内外大事半月谈2011年第1期国内外大事 (1)半月谈2011年第2期国内外大事 (2)半月谈2011年第3期国内外大事 (3)半月谈2011年第1期国内外大事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并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首要任务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
2、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提高2010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
这是自2005年起第七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此外,会议决定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大中专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
3、教育部:取消小学收取借读费的规定2010年12月24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删除了《小学管理规程》第十二条中的“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小学管理规程》第十二条原来的规定为“小学对因故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就学的学生,经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4、央行加息应对通胀压力2010年12月25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2010年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5、湖南省衡南县校车坠河事故致14人遇难2010年12月27日,湖南省衡南县松江镇因果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14名小学生死亡、6名受伤。
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农业资源保护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资源保护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
第三条农业资源保护资金补助的区域范围:(一)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的省份,具体范围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根据国家政策确定。
(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省份,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5省和农业部直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场),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四条农业资源保护资金的支出内容:(一)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所需的耕地污染与产品监测、土壤改良培肥剂(料)、专用肥料、秸杆腐熟剂、接种根瘤菌、绿肥种子,种植结构调整所需的作物新品种、耕种条件改变、污染耕地修复治理期间农民收益损失补助等;(二)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所需的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绩效奖励、牧草良种补贴,飞播种草补助等;(三)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所需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渔民减船转产补助等;(四)畜禽粪污综合处理所需的主体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补助等;(五)与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相关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农业资源保护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建造楼堂馆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以及与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第四条第(二)项中草原禁牧补助的中央财政测算标准为平均每年每亩6元,草畜平衡奖励补助的中央财政测算标准为平均每年每亩1。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8•【字号】青政办[2011]229号•【施行日期】2011.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11〕229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发〔2011〕85号)精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畜牧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草原牧区实际,现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试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要意义草原是我省最大的生态屏障,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国务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2011年起在全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省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而且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牧民增收,同时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意义重大。
为此,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牧区“四个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务必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取得实效。
2011年兴海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兴海县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章综述 (1)第一节概要 (1)第二节编制依据 (2)第二章兴海县概况 (2)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2)第三节草原生态概况及保护建设情况 (3)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基本原则 (4)第三节目标任务 (5)第四章补奖方案 (6)第一节禁牧补助 (6)第二节草畜平衡奖励 (9)第三节牧草良种补贴 (11)第四节畜牧良种补贴 (13)第五节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14)第六节牲畜核减 (15)第七节绩效考核 (16)第五章总资金测算和筹措 (18)第六章工作进度安排 (18)第七章保障措施 (19)第一节组织保障 (19)第二节技术保障 (22)第三节政策保障 (24)附表:兴海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草原禁牧与草畜平衡任务分解表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概要一、项目名称:2011年兴海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二、主管单位:兴海县人民政府三、实施单位:兴海县农牧和科技局、财政局四、实施负责人:兴海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旦正加、财政局局长才让东主五、方案编制单位:兴海县农牧和科技局六、实施范围、主要内容与规模:对全县762万亩的大部分夏季草场和中度以上退化天然草原实施禁牧补助;对禁牧区域以外的682万亩可利用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3年核减超载牲畜63万羊单位;对牧区、半农半牧区5万亩人工种草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对9107户牧户实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按照《2011年海南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案》,以活体方式对牧民引进的良种畜实行补贴。
七、补奖标准:1、禁牧补助:采取差别化方式进行补助,分如下3类:I类:补助标准为10.3元/亩,适合乡镇:曲什安镇、唐乃亥乡;II类:补助标准为10.0元/亩,适合乡镇:中铁乡、龙藏乡;III类:补助标准为9.7元/亩,适合乡镇:温泉乡、子科滩镇、河卡镇(含河卡种羊场);2、草畜平衡奖励:1.5元/亩3、人工草地补助:一年生每亩每年10元,多年生50元/亩。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简报2011年第1期2011年12月18日履约行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成果鉴定会召开来源: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项目四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成果鉴定会于2011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
由环境保护部万本太总工程师、环境保护部金鉴明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文华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建章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院士及中国科学院资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出席了会议并听取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写人员代表对《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编写思路、基本内容和项目成果进行的介绍。
专家组对《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科技成果进行讨论评审后,认为项目意义重大、项目参与面广、项目研究成果丰富,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号召各成员国响应联合国大会65/161号决议,为生物多样性十年(2011-2020)做出新贡献来源:《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网站编译:项目四处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后,联合国决定宣布2011-2020年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在2011-2020年期间的实施。
决定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在咨询各成员国的基础上,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以及联合国相关基金和机构的帮助下,代表联合国系统领导和协调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各项活动,同事邀请各成员国在自愿的原则下为生物多样性十年的活动资金做出贡献。
生物多样性十年支持同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2011-2020)”。
该计划由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
生物多样性十年庆祝活动计划将很快出台并提供给各成员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于2011年1月11日发出通知,鼓励所有成立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国家委员会的成员国再接再厉,为生物多样性十年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1.08.22•【文号】发改西部[2011]1856号•【施行日期】2011.08.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的通知(发改西部[2011]1856号)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牧)业厅、财政(务)厅(局):为进一步完善退牧还草政策,巩固和扩大退牧还草成果,深入推进退牧还草工程,我们提出了《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业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附件:关于完善退牧还草政策的意见实施退牧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
工程自2003 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退牧还草政策,巩固和扩大退牧还草成果,深入推进退牧还草工程,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适当调整建设内容,强化配套措施合理布局草原围栏。
实行禁牧封育的草原,原则上不再实施围栏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今后重点安排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围栏建设,并与推行草畜平衡挂钩。
按照围栏建设任务的30%安排重度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任务。
逐步扩大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范围。
配套建设舍饲棚圈和人工饲草地。
在具有发展舍饲圈养潜力的工程区,对缺乏棚圈的退牧户,按照每户80 平米的标准,配套实施舍饲棚圈建设,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
在具备稳定地表水水源的工程区,配套实施人工饲草地建设,解决退牧后农牧户饲养牲畜的饲料短缺问题。
继续安排退牧还草任务。
经国务院同意的《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提出,279 个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县(旗、团场)共需治理退化草原23.76 亿亩,目前尚有约16 亿亩退化草原需要治理。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包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19•【字号】包府办发[2011]175号•【施行日期】2011.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包府办发〔2011〕175号)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包头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包头市草原基本状况(一)天然草原现状我市处于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属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土面积27691平方公里。
全市草原共有5大类10个亚类,草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
据2009-2010年全区草原普查调查统计,全市草场面积为3019万亩(其中,达茂旗2447万亩、固阳县399万亩、其它旗县区173万亩)。
2008年以前,由于受干旱、过度放牧、垦荒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市大青山以北地区生态植被状况日趋恶化,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现象逐年加剧。
其中,达茂旗草原“三化”面积达到2128万亩,占当地草原总面积的85%,严重影响我市北部地区生态屏障和农牧民生产生活。
经过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和我市全面实施围封禁牧工程,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据我市草原部门监测,2008年山北地区植被平均盖度达到29.5%,较禁牧前提高8.1个百分点。
2009年和2010年,山北地区由于遭受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草场植被盖度与2008年相比有所降低,但明显好于往年干旱年份,而且根系固沙作用明显,全市草原生态进入退化趋缓、局部好转的恢复阶段。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1)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我省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发〔2011〕8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84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草原基本情况(一)草原资源情况。
甘肃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拥有天然草原2.68亿亩(详见附件1),其中可利用面积2.41亿亩。
天然草原共有14个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西部荒漠区和黄土高原区等三大区域。
目前,全省91%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
(二)草原禁牧及草畜平衡区载畜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落实禁牧草原面积1亿亩,其中,工程性禁牧面积3744万亩,行政性禁牧面积6256万亩(详见附件2);主要分布为:青藏高原区1727万亩,西部荒漠区4116.87万亩,黄土高原区4156.13万亩。
禁牧区外的1.41亿亩可利用草原为草畜平衡区,主要分布在除庆阳、平凉、天水等3市以外的青藏高原区、西部荒漠区和黄土高原区,草原植被较好,可以适度放牧。
草畜平衡区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873.86万吨,折合干草597.87万吨,理论载畜量为737.623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963.336万个羊单位,牲畜超载225.713万个羊单位,平均超载率为30.6%(详见附件3)。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新疆畜牧业》
【年(卷),期】2013(000)A03
【摘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财政局、各地州市财政局:为加强和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532号)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实施情况,我们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总页数】4页(P12-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
【相关文献】
1.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J], 财政部;农业部
2.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
3.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J],
4.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中小企业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山西省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J], 无;
5.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自行车运营补助暂行办法和绩效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附件: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的决定,加强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以下简称补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补奖资金是指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央财政设立的专项资金,包括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第三条财政部、农业部组织指导各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
各级财政和农牧部门应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补奖资金预算,会同农牧部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拨付和发放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考评等。
农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完善草原承包,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核定补助奖励面积和受益牧户,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和监督管理,监管实施过程,提出绩效考核意见等。
第四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省级财政部门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基层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补助奖励范围与标准第五条补助奖励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草原牧区半牧区县。
第六条各省应按照草原生态状况、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确定禁牧区域和草畜平衡区域,并逐级细化到乡镇、村组和承包户。
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应划为禁牧区,其他可利用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
第七条项目县农牧主管部门应与牧民签订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书,明确牧民实行禁牧和完成草畜平衡任务的责任与权益。
编号:云南省基本草原转绘上图技术规程(试行)云南省草原监督管理站二〇一四年七月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主要依据 (2)3 总则 (3)3.1 目标 (3)3.2 原则 (3)3.3 任务 (3)4 内容及基本要求 (4)4.1 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基本要求 (5)5 作业流程 (6)5.1 技术流程 (6)5.2 作业步骤及要求 (7)6 质量控制 (11)6.1 质量保证措施 (11)6.2检查内容 (11)7 成果提交 (12)7.1 提交内容 (12)7.2 提交要求 (13)附录: 基本草原面积统计汇总表 (14)前言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划定基本草原,是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是草原法明确的重要任务,对于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程针对基本草原转绘上图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参考现有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基本草原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充分考虑我省各州市、县区的特点,并结合基本草原转绘上图工作试点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基本草原转绘上图的目标与原则、基本内容与要求、作业流程、质量控制以及成果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设计和规定。
本规程由云南省草原监督管理站归口。
负责起草单位:云南省草原监督管理站。
协助起草单位:云南瀚哲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谭鸿明阙龙云尹俊李永进蒋波刘洋邓昌军参加编制人:李锐王琳宗兴琴陈丽莉罗元金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云南省基本草原转绘上图的目标、原则、技术思路、作业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成果汇交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各地基本草原转绘上图工作。
2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农财发[2011]85号)《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基本草原保护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06]13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制的通知》(农牧发[2007]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1]25号《云南省草原禁牧管理办法》和《云南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人工草场牧草良种补贴项目验收细则》的通知(云农牧)[2013]37号《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图式》(GB12342-1990)《关于加快推进草原上图工作的通知》(云草监[2014]15号)《中国草地资源》和《云南省草地资源》云南省细网格气候区划图云南省草原承包基础档案资料3 总则3.1 目标统一基本草原转绘上图技术路线、技术要求,规范我省基本草原转绘上图工作,确保基本草原转绘上图的成果质量。
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实施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草原管理
【发文字号】农财发[2011]8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1.06.13
【实施日期】2011.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
(农财发[2011]85号)
有关省(自治区)农牧(农业、畜牧)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财务局:
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为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共同指定了《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 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有关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为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要意义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增收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牧民持续增收。
在有关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各地要从加快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作为稳当前、保长远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抓实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
在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稳步提高牧民收入,保障和改善牧区民生。
在实现草原科学利用中,推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畜牧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
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推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不断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