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58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6月杨竞莹等:改性纳米零价铁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中,CMC 改性的nZVI 相较于淀粉改性的nZVI 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更大的反应速率和活性;并且CMC 价格低廉、易获取、无毒害,可深入研究其与铁颗粒之间的作用机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保障。
但表面包覆的方法很难在循环中保持可重复使用性和可分离性,仍需基于生产成本、功能及环境兼容性研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新材料。
2 负载型nZVI负载型改性通过将nZVI 分散到具有孔隙结构的支撑载体上,为nZVI 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
本身具有吸附性能的载体材料也可加速污染物跟nZVI 的反应,从而促进污染物的降解。
负载材料一般包括碳基材料、黏土矿物、膜材料等。
2.1 碳基材料负载型nZVI活性炭、生物炭、有序介孔碳、氧化石墨烯等碳基材料具有丰富的基团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常用作nZVI 的支撑材料[31],且厌氧系统中添加Fe-C 颗粒可减少酸性物质的积累,提高产甲烷菌的活性。
生物炭(BC )不仅为nZVI 的负载或微生物的黏附提供潜在的位点(图6),还可促进直接种间电子转移(DIET ),加速产甲烷菌对乙酸盐的转化,也可通过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的作用促进甲烷的生成[32]。
Lim 等[33]发现添加松木屑生物炭负载的nZVI 可以缓解高负荷食物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和氨的抑制作用,甲烷产量比对照组提高105.55%。
石墨烯(GNS )是sp 2杂化的二维碳,具有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二维载体,可用于支撑金属纳米颗粒,有效抑制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34]。
陈砚田等[35]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零价铁可将废水中三硝基甲苯(TNT )处理到检出限0.1mg/L 以下,且处理后的杂化材料活性可通过煅烧恢复。
碳基材料作为nZVI 的载体不仅可以提高nZVI 的比表面积,减少其团聚,还可以加快电子传递效率(表5)。
但在合成Fe-C复合材料的过程中,铁图6 稻壳衍生生物炭负载nZVI 的SEM 图像[38]及负载改性效果图图5 胞外聚合物改性nZVI 的TEM 图像及元素扫描图像[29]··2979化工进展, 2023, 42(6)芯被大量腐蚀,其合成方法还有待提高。
α-氧化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赵倩; 吕伟伟; 陈占路; 李美; 王培勋; 王晓钟【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9(048)011【总页数】4页(P2749-2752)【关键词】α-氧化铁; 制备; 应用【作者】赵倩; 吕伟伟; 陈占路; 李美; 王培勋; 王晓钟【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1; O69铁氧化物又可称为铁的(氢)氧化物,是无机材料中重要的功能性材料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材料科学家们对其制备及应用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铁氧化物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其价态、晶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FeO、(α-,β-,γ-) Fe2O3、Fe3O4以及(α-,β-,γ-,δ-) FeOOH 等。
目前,文献报道中铁氧化物研究最多的晶型材料有3种,分别是α-Fe2O3、γ-Fe2O3和Fe3O4,在这些铁氧化物中,α-Fe2O3是最稳定的一种晶型结构,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光性、耐候性、磁学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及对紫外线具有显著的吸收和屏蔽作用,在催化、电化学、吸附、传感器、磁性材料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对α-Fe2O3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1 α-Fe2O3的制备目前,α-Fe2O3材料的合成研究已相对成熟,通常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有机铁或无机铁盐作铁源,使用水或非水溶液作溶剂,尤其是引入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无机盐以及硬模板等来控制产物粒子的形貌以及颗粒大小从而影响α-Fe2O3材料的性能。
根据制备过程的不同,合成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沉淀法、微乳液法以及热分解法等。
1.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1]通常以可溶性铁盐(金属盐或金属醇盐)为前驱体,使其经过水解和聚合反应形成溶胶,再经进一步脱水形成凝胶,最后经干燥、热处理得到α-Fe2O3的过程。
第2期2020年4月No.2 April,2020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粒径能够降到几纳米,有着极高的催化活性以及很好的磁响应与耐候性等优点,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合理运用。
比如,汽车面漆与皮革方面、塑料与涂料方面、催化剂与组织工程方面等,与此同时,有望探索新的用途。
本研究针对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各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1 四氧化三铁性质与结构铁氧化物可以划分成3种类型,即四氧化三铁、一氧化铁与三氧化二铁,其化学名称是Fe 3O 4、FeO 、Fe 2O 3,而M (Fe 3O 4)=231.540。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晶状固体,是电的导体,具备磁性,同时,不溶于水,还有还原性与氧化性。
四氧化三铁高温有氧加热容易氧化成三氧化二铁;还易于被还原性强的物质还原成铁单质。
经过X-射线衍射能够发现:四氧化三铁化合物是以Fe 2+与Fe 3+混合氧化态构成,属于反尖晶石结构。
2 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式分析通常而言,影响纳米四氧化三铁性能的核心因素有结晶度与磁饱和量、粒径与矫顽力等。
不一样的性能,其适用范围不同,如此看来,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制备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制备方式的关键为物理与化学方式。
物理方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机械球磨方式,该制备方式简单,可是所花时间长,颗粒大小不同,产品纯度不高,所以,该方式制备出来的纳米材料不能满足科学领域的需求。
当下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常用法为化学方式,合成的纳米粒子很稳定,形状可以控制,同时,可以单分散,该制备方式程序简单,费用低。
当下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方式较多,比如热液、沉淀与热水解方式等。
2.1 水热方式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热液方法,从宏观角度而言涵盖了水溶剂热方式以及溶剂热法。
反应是于高压和高温下的水溶液中展开的,因此,一定形式的前驱物质会产生和常温下不一样的性质,比如,溶解度提高、化合物晶体结构转型、离子活度加强等。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刘国华;陈燕明;蔡庆;陈晓军;洪若瑜【摘要】目的:制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并研究其物理、磁学性质及传递特性,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阴性对比剂的可能性.方法: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分析其内部晶体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表面结构,透射电镜(TEM)及动态激光粒度仪测量其大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磁化率等参数.此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家兔血和不同脏器中的样品铁含量,MRI观察注射样品后肝、淋巴结的增强效果.结果: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表面包覆葡聚糖,核心粒径6~8 nm,整体颗粒直径为33 nm.样品铁含量为0.2 mlnol/L.磁化曲线表现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48.1 emu/g.样品在家兔体内血循环时间较长(>6 h),主要分布至脾、肝、肺、心、淋巴等网状内皮系统,注射样品后肝、淋巴结在T2WI1号明显降低.结论:实验表明,制备的样品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阴性造影剂,广泛用于肝脾、淋巴结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0(007)019【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物理性质;磁学性质;传递特性;磁共振阴性对比剂【作者】刘国华;陈燕明;蔡庆;陈晓军;洪若瑜【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呼吸科,江苏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呼吸科,江苏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放射科,江苏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呼吸科,江苏苏州,215001;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纳米生物材料被广泛研究并投入临床,其中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作为一种新型的磁性纳米生物材料,常用于磁共振的阴性对比剂、示踪剂及靶向药物载体等,但该产品价格昂贵,国内市场难觅踪影,本实验采用化学共沉淀一步法制备USPIO,从物理、磁学性质、传递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阴性对比剂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特性分析在当今的科学研究领域中,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了材料科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居里温度等特性,在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对其特性的分析。
一、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1、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磁性纳米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二价和三价铁离子的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混合,通过加入碱液使金属离子沉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得到磁性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尺寸分布较宽,且容易团聚。
2、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使反应物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纳米材料。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所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结晶度高、分散性好,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对设备要求较高。
3、热分解法热分解法通常是在高沸点有机溶剂中,将金属有机前驱体在高温下分解,得到磁性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但所用的前驱体往往较为昂贵,且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气氛。
4、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利用微乳液体系中的微小“水池”作为反应场所,控制纳米粒子的成核和生长。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磁性纳米粒子,但微乳液的制备和后续处理较为复杂。
二、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1、磁学特性磁性纳米材料的磁学特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小于一定值时,会出现超顺磁性现象,即在没有外加磁场时,纳米粒子的磁性消失,而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此外,磁性纳米材料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等参数也会随着粒子尺寸、形状和晶体结构的变化而改变。
2、表面特性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所占比例高,因此表面特性对磁性纳米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修饰可以改善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赋予其特定的功能,如生物相容性、靶向性等。
纳米复合材料的水处理应用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当今的水资源已经开始出现短缺的现象。
因此,如何科学地利用和处理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而在这个问题中,纳米复合材料在水处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以上的材料结合而成,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功能。
在水处理方面,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利用其特有的结构,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从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和水处理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纳米复合材料的种类目前,纳米复合材料种类繁多,其中在水处理方面应用较多的包括: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氧化铁复合材料、纳米银复合材料等。
这些复合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下面将针对其中的几种进行简要介绍。
1.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纳米级的纤维和其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纳米纤维具有非常细小的尺寸和高的比表面积,可以增大材料的接触面积和反应活性。
利用纳米纤维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制备出高效的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材料。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利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2. 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可以用于制备不同种类的纳米复合材料。
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光催化和抗菌性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其成为了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水处理材料。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了石墨烯/纳米氧化铁、石墨烯/纳米银等复合材料,并在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3. 纳米氧化铁复合材料纳米氧化铁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吸附性能,可以利用其在材料中的特殊作用制备出一系列高效的水处理材料。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多种纳米氧化铁复合材料,并用于去除水中的氯苯、氯化物离子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其制备出具有可控释放铁离子的纳米氧化铁复合材料,可用于实现对磷酸盐的去除。
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氧化铁复合材料是一类由氧化铁和其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性能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有物理混合、机械合成、溶液法、凝胶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先将氧化铁纳米颗粒和其他材料的溶液混合,然后通过溶剂挥发或热处理使溶液中的物质沉淀形成复合材料。
制备过程中可以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以控制复合材料的组分、形貌和尺寸。
其次,对氧化铁复合材料进行表征有助于了解其结构和性质。
常用的表征手段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
这些手段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元素成分和功能基团等信息。
例如,SEM和TEM可以观察到复合材料的颗粒形状和分布情况,XRD可以确定其晶体结构,而FTIR可以分析其化学键和官能团。
最后,氧化铁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是提高其应用价值的关键。
氧化铁本身具有较高的磁性、光学、电化学等性能,而复合材料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改变其性能。
以磁性为例,复合材料中引入的其他材料可以调节氧化铁颗粒间的磁耦合效应,进而调控复合材料的磁性能。
此外,复合材料还可以通过控制含有其他材料的比例和形貌来调节其导电性、光学吸收等性能。
例如,将氧化铁与金属或半导体纳米颗粒复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催化性能。
总之,氧化铁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制备方法,通过适当选择制备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形貌和性能的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可以揭示其结构和性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性能研究的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调节组分和形貌来改变其磁性、导电性和光学吸收等性能。
这些发现为氧化铁复合材料在磁性、电子器件、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铁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性能,以挖掘其更多的潜在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氧化铁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制备方法和多样的性能调控手段。
高纯纳米氧化铁
高纯纳米氧化铁是指具有高纯度的纳米尺寸的氧化铁颗粒。
氧化铁(Fe2O3)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高纯度的纳米氧化铁通常通过化学合成或物理方法制备得到。
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水热法等,物理方法包括气相沉积、磁控溅射和电弧放电等。
这些方法可以控制氧化铁颗粒的尺寸、形状和分散性。
高纯纳米氧化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应用:
1.纳米尺寸效应:纳米尺寸的氧化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
表面活性,对于某些应用而言具有优势。
例如,在催化剂、电池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纳米氧化铁的高比表面积可以
提高反应活性和敏感性。
2.磁性特性:氧化铁具有磁性,而纳米尺寸的氧化铁也表现
出较强的磁性。
这使得高纯纳米氧化铁在磁性材料、医学
诊断和磁性储存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3.生物医学应用:高纯纳米氧化铁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
应用,如磁性成像、磁性导向释药、癌症治疗和组织工程
等。
其磁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药物输送和生物传感等
应用的理想候选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高纯纳米氧化铁时,需要注意其合成、制备和处理过程中可能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以确保安全性
和可持续性。
此外,具体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定其在各个领域的性能和效果。
纳米氧化铁
纳米氧化铁是一种无害的、粒径大小在10 nm以下的氧化铁颗粒。
因其粒径很小,能
够形成独特、可控的结构,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和电镀性能,为周期性室温电化学设备
的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纳米氧化铁具有众多有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高比表面积、饱
和摩尔质量和高比表面能电位等。
因此,纳米氧化铁在污水处理、电化学储能、电池、催
化剂、病毒检测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纳米氧化铁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湿法和干法。
湿法解决了纳米氧化铁制
备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如获得稳定产品、控制颗粒粒径大小、保持纯度、降低制备过程中
的不可控性。
干法技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及快速制备周期为优点,但所获得纳米氧化铁粒
径更大,比表面积更低,特定氧化铁特性不明显。
纳米氧化铁颗粒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土壤改良、病害防治和植物繁殖。
它可以提高土壤的垂直水分、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堆积。
纳米氧化铁还可以作为抗菌剂,降
低化肥的毒性和防止病害的滋生,从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植物染色、形态调控、花青素合成以及光合色素分布调节等方面,从而改善植物功能。
纳米氧化铁是一种以其优越的化学、物理性质和技术性能为基础,可用于室温电化学
系统中的普及和应用技术。
它不仅可以广泛用于农业领域,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治理、药
物促进剂和能源储存及转换等多领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混凝土中纳米氧化铁的应用技术一、介绍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然而,由于其天然矿物质含量较低,其耐久性和强度受到了限制。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氧化铁的应用技术。
二、纳米氧化铁的特性纳米氧化铁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颗粒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
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活性、高热稳定性和高机械强度等特点。
因此,纳米氧化铁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光催化、电化学储能、磁学、生物医学等。
三、纳米氧化铁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1.制备方法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共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水热法是一种简单、低成本、易于控制的制备方法,因此在混凝土中添加纳米氧化铁时常采用此方法。
2.添加量添加纳米氧化铁的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当纳米氧化铁的添加量为2%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提高约20%。
但是,过量添加纳米氧化铁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因此需要控制添加量。
3.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添加纳米氧化铁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凝土的配比、纳米氧化铁的大小和形状、纳米氧化铁的分散度等。
因此,在添加纳米氧化铁前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4.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机制纳米氧化铁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的:(1)填充作用:纳米氧化铁颗粒能够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和毛细孔,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2)增强作用:纳米氧化铁的添加可以增强混凝土的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3)催化作用: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能够降解混凝土中的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提高混凝土的环境友好性。
四、纳米氧化铁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案例1.纳米氧化铁改性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该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铁,并将其添加到混凝土中,研究了添加量、纳米氧化铁大小、形状和分散度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氧化铁超细颗粒的制备及其表征陈嘉敏;蔡育妮;彭雨辰;陈泽鸿;徐焱焱;龚晓钟【摘要】The nano-powder of ferric oxide have been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 method by using ferric nitrate honahydrate as raw material and then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It is found that the of ferric oxide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 method are rhombohedral, shaped spherality, and 120~150nm in its diameter, which are highly dispersed.%以Fe(NO3)3·9H2O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铁超细粉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得的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中运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的氧化铁超细颗粒晶型为斜方六面体系,颗粒为球状,直径在120~150nm之间,能够达到程度较高的分散效果.【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1(025)002【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水热法;氧化铁;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作者】陈嘉敏;蔡育妮;彭雨辰;陈泽鸿;徐焱焱;龚晓钟【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38.1Abstract:The nano-powder of ferric oxide have been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method by using ferric nitrate honahydrate as rawmaterialand then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SEM).It is found that the of ferric oxide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method are rhombohedral,shaped spherality,and 120~150nm in its diameter,which are highly dispersed.Key words:hydro-thermalmethod;ferric oxide;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二十一世纪,纵观新材料、信息、能源等技术领域,纳米材料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和表征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小灰(081015xxxx)指导教师司书峰摘要:通过控制pH值,缓慢水解FeCl3合成纳米Fe2O3,对其物相进行XRD和TEM表征,并作气敏性质的测试。
XRD和TEM显示制得的粒子为椭球形α-Fe2O3,粒径约为28nm,且分散性好。
粒子对乙醇、丙酮和90#汽油都有响应,且随气体浓度增加,气敏阻值线性降低。
关键词:纳米Fe2O3;XRD;SEM;气敏性质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Abstract: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solution phase controlled hydrolysis method,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techniques. Its gas-sensitivity was also tested later.XRD and SEM results show that ellipsoidal alpha iron oxide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28nm were obtained through our method. And these particles show sensitivity to acetone, ethanol and gasoline with a linear dependence on the gas concentration.Key words:Fe2O3Nanoparticles; XRD; SEM; Gas-sensitivity1.介绍氧化铁系列化合物,按其价态、晶型和结构之不同可分为(α,β,γ)-Fe2O3、(α,β,γ,δ)- FeOOH、Fe3O4、FeO[1]。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纳米材料
作为新型复合材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保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其中,纳米氧化铁因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光催化活性和矫顽效应等性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着重探讨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一、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氧化铁有多种方法,其中热分解法、水热合成法和溶胶凝胶法是最常
见的方法。
热分解法是将氯化铁等铁盐与有机物混合后,通过热解得到纳米氧化铁。
该方
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产物纯度高,但需要高温处理,操作难度大,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水热合成法是利用水热条件下的高压和高温合成纳米氧化铁。
该方法产物纯度高,纳米晶体尺寸可控,但需要特殊设备进行合成,操作也比较复杂。
溶胶凝胶法则是将金属离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经热处理或水热处理得到
纳米氧化铁。
该方法对制备条件要求不高,且可以制备出高纯度、单相的纳米氧化铁,但是溶胶凝胶法的制备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实验条件。
以上方法虽然各有优点,但都需要考虑纳米氧化铁的晶体尺寸、晶相、比表面
积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并对制备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高质量的制备样品。
二、催化性能
(一)光催化性能
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主要表现在光解水和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
光解水是利用纳米氧化铁表面的空穴和电子对水分子进行催化分解的过程,产
生的O2和H2可以用于清洁能源的制备;光降解有机污染物则是利用纳米氧化铁
对光的吸收和反应进行催化降解,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环境污染物。
纳米氧化铁的光催化性能受制于晶体尺寸、晶相、表面性质和电子结构等因素。
晶体尺寸越小、晶相越纯,则光吸收率越高。
此外,表面羟基(-OH)和吸附氧物
种(Oads)对于其光催化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二)矫顽效应
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矫顽效应,可应用于处理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矫
顽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纳米氧化铁作为催化剂能够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易被降解的有机物。
其原理是利用纳米氧化铁的电荷转移能力,与有机污染物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从而降解其分子结构。
纳米氧化铁的矫顽效应主要受其表面性质、晶体尺寸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通
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和控制,可调控其表面性质和晶体结构,从而提高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活性。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纳米氧化铁在催化处理水中污染物时,需要注重其生
物学毒性和生态安全性。
因此,在应用中必须考虑到产物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做好生态评估和环境监测等相关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纳米氧化铁因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环保技术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和研究。
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对于其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纳米氧化铁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