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陕北地区的油松截根造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9
刍议陕北油松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陕北地区,油松林是重要的经济林种,但却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油松的生长发育,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陕北油松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陕北油松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促进陕北油松林的健康发展。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陕北油松林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功能。
油松林遭受的病虫害危害严重,给油松林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
研究陕北油松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陕北油松林主要病虫害可以帮助了解这些病虫害的种类及对油松林的危害程度,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通过对常见虫害及其特征的研究,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松林的危害。
研究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可以为提高油松林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2. 正文2.1 病害种类及危害陕北油松林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福建松松轮枝枯病、松软腹菇锈病、刺尖枯病、枯萎病等。
这些病害会给油松林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严重的危害,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叶片掉落、枝干变形等现象,严重影响油松林的林木质量和经济效益。
福建松松轮枝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病原菌侵染树木引起树枝的枯萎和死亡;松软腹菇锈病则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树叶上出现红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落叶;刺尖枯病则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表现为树叶呈现枯黄色、枯黑色等异常情况;枯萎病主要是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会导致根系受损,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树木死亡。
要有效防治陕北油松林的病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及时发现病害,及时治疗感染树木,加强栽培管理等。
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利用天敌、益生菌等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方法则可以采用药剂喷雾、土壤消毒等措施。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陕北油松林的病害,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陕北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陕北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同时也是油松的重要分布区域。
油松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林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在陕北地区进行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油松的生长和发育,也影响了陕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本文将就陕北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改善陕北地区油松的种植效果,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首先要指出的是,陕北地区的土壤条件较差,土壤贫瘠、石灰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这对油松的生长发育构成了一定的限制。
在进行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时,需要注意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入足够的有机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为油松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油松在种植前的土壤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杂草数量,减少对油松幼苗的危害。
陕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温度低、湿度大,这也对油松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进行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育苗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油松幼苗的影响。
在油松苗圃的管理中,要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清除积水,避免因积水导致油松幼苗的枯死。
陕北地区的人工造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的人工造林工作并不规范,甚至存在乱植乱护的情况,这也对油松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此,应加强对人工造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造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人工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陕北地区的火灾频发,火灾对油松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中,需要做好防火工作,加强对油松苗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抗火能力,减少火灾对油松的危害。
陕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对油松的生长发育也构成了一定的限制。
在进行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时,要注意节约用水,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证油松的生长需要。
陕北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中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但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改良土壤、优化工作流程等措施,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云坪林场位于甘肃省两当县东南部,地处陕甘交界秦岭山区。
境内山高谷深,锋锐坡陡,地形复杂。
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土壤主要为褐土和棕壤土。
土壤通气良好,矿物质养分丰富,土壤肥力较高,非常适合苗木培育和营林造林。
云坪林场有苗圃,已经形成了“白皮松为主、油松、华山松为辅”的绿化苗木发展模式。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油松的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为油松人工林的造林区划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油松苗木培育1.种子处理。
第一步,要采集油松种子,一般在每年的9月上中旬,从20年以上树龄的母树上采种,母树要生长良好,树形优美,适应性强,没有病虫害,当球果由深绿色变为黄褐色的时候进行采收,不能过早或过迟。
过早种子不成熟,影响发芽率;过迟,球果会裂开,造成种子飞散。
采集的种子要放在通风干燥处进行晾晒,防止种子发霉,影响育苗效果。
晾晒以后,去除杂质贮存。
第二步,种子处理。
在播种以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就是温水浸种法。
在播种前用2%的硫酸亚铁将种子浸泡1.0-1.5h,再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 h,再用清水洗涤,去除药液,然后用37℃左右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4h,再把浸泡后的种子捞出,放在湿润的麻布上,每天要定时洒水,保持湿润,待种子有55%以上出现裂口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二、播种育苗1.选择苗圃地。
最好选择排水、灌溉都方便的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方作为苗圃地。
2.播种。
油松一般在春季播种,春季播种宜早,最好解冻后就及时进行。
一般采用条播的方式,播幅为3-7cm,行距为15-20cm,沟深为1cm,播种量一般为100-150 kg/hm2。
开沟后把种子均匀的撒在沟内,然后在上面覆盖1cm左右厚的土,再稍加压实,使土壤和种子结合。
催芽以后的油松种子经过10天左右就可发芽出土。
3.浇水施肥。
底水灌足的情况下, 播种后到出苗前一般不用浇水。
如果苗圃地保水性能差,一般在播种后需要浇水,多采用喷灌或侧方灌溉的方式。
浅谈陕北地区油松截根造林技术摘要:油松自然分布于102°—108°e,33°—43°n,海拔范围在1300—1900m之间,在我国北方地区营造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过程中,油松是常用的一种重要树种。
采用油松截根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治理沙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主要针对陕北地区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进行讨论,首先分析油松截根造林前所做的前期准备,然后对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最后根据工作实践得出结论。
关键词:油松截根造林技术一、油松截根造林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油松截根造林技术中,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采集种子、播种、抚育管理以及培育移植苗等几个环节。
第一、采集种子:时间最好选择九月上旬,此时油松的种子已经成熟,球果由绿色变为黄色时即可采收。
选择采种的母树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树龄,并且具备良好的干形与较强的抗性,发育健壮,不得存在病虫害等问题。
采摘下来的球果要进行晾晒,晾晒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每天要翻动一次。
直至几天后球果鳞片呈卷曲状而自动裂开,此时可用木棍轻轻的敲打球果,来回翻动,此时种子可自动从球果中脱出。
把种子收集起来后,再进行搓揉去翅膀处理,去除杂质,晒干后妥善贮藏即可。
第二、播种:油松的播种季节有两季,即春播与秋播,通常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在春季播种,尽可能的将播种时间提前;如果要在秋天播种,为了省略种子催芽的环节,要求在结冻前进行。
在播种前要保证底水充足,播种方法主要采用条播的方式,播幅在3—7公分左右,行距控制在15—20公分范围内,覆土厚度控制在1公分。
种子经过催芽后,播后一周即可发芽出土;如果采用大棚育苗,则播种就要提前一个月,并且要注意保持良好通风,防止苗木立枯病。
第三、抚育管理:在播种后为了保持地温的适宜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出土,无需进行灌溉与覆盖。
如果在沙地上播种,由于其保水性能相对较差,所以要及时采取镇压措施,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土壤增温剂喷洒床面,有利于保温、保水,促进种子发芽。
西北地区油松的育苗与栽培技术研究摘要:油松是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常绿针叶树种。
西北地区多半干旱及干旱区,由于河流较少,沟壑较多,淡水资源比较贫乏,所以,西北地区的造林成活率一直很低,因此,针对油松的育苗与栽培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基于此,对西北地区油松的育苗与栽培技术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油松;育苗;栽培技术林业产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人们对现代林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充分保证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才能为我国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1油松栽培对西北地区造林的意义我国西北地区长期处于气候干旱地域,地域面积较大,且很多区域居住人员较少,生活环境恶劣,由于长期降水量较少,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十分匮乏,多地常年降水量大多集中在350毫升或500毫升左右,因此导致西北地区的多数植物、树木的存活率极低。
因此,需要利用目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植物进行科学处理,采用育苗、造林的方式,改善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情况。
油松(Cp.tabue formis)属常绿针叶乔木,树形独特,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南部及宁夏贺兰山、罗山、六盘山等地区。
宁夏、内蒙、河南、陕西等地区,常应用于园林绿化中。
油松属于阳性树种,它的抗风能力和抗土壤瘠薄能力都很强,低温环境也可以正常生长,油松应用价值非常高,它根系发达,树姿优美,有良好的保持山地水土与美化环境作用。
油松木材坚硬、纹理直且耐腐蚀,可以用其作建筑材料或制造家具等。
由于油松本身具有的极强适应能力,能够快速的适应干旱少水环境,能够在西北广大恶劣区域环境下快速成长,对西北地区的环境适应度较好,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好家园”的今天,针对西北地区油松的育苗与栽培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试论陕北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摘要:所谓的油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松树,是我国城市绿化的大功臣,也是陕北地区的福音。
所以为了美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净化空气,在种植油松时,应采用科学的育苗办法来提高其成活率,造福于人民。
接下来本文着重谈论的就是陕北油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关键词:陕北油松;育苗;造林技术我国陕北地域的特点是:地广人稀、干旱,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中职其它树木的成活率是很低的,只有适应能力超强的油松适合生长在陕北。
但如果种植方法不恰当,则会导致种植油松成活的概率是很低的。
所以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就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当地的地域特点出发,采用科学的育苗造林技术来提高其存活率,造福子孙后代。
接下来先详细阐述陕北油松育苗的技术。
一、陕北油松育苗技术1.要合理选择种子与育苗场所。
油松种子的成熟时间是每年9月上、中旬,判定种子成熟的依据是:看其果球是否完成了绿色到黄色的变化,当种子成熟后,一定要赶快采取,以防大量掉落。
在采取种子的过程中,要有所区别,比如:对母树就应该另眼相待,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采取,而是应挑选20年以上树龄的树种,这样种子的成活率较高。
等完成采摘任务后,应做好后续工作,进行晒干处理,在这个过程,为了能够使晒的种子较为均匀,在晾晒过程中就要进行翻动处理。
当对球果晾晒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球果表面有类似鳞片的脱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使其脱落的速度加快,就可以采用木棍敲打的方式来促进种子的脱落。
但是当种子脱落后,还是难以避免在表层留下一些鳞片,这时为了清理干净,可以对其进行轻微的揉搓,等树种变得光滑后,对其进行集中储藏。
在种植油松时,我们最好根据不同种类油松的特点来挑选适合的育苗场地,因为油松种类不同必然特性也存在多多少少的差异。
再加上油松自身拥有抗旱、寒的特性,在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光照,所以最好挑选的土壤要含酸性或者中性,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油松才能更好的存活,因而以后如果想快速的知道油松的发育情况,就可以检测其土壤PH数值,看其是否呈中性。
简析陕北地区落叶树种秋季截杆覆土抗旱造林技术的运用作者:罗彩玲马景荣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力度增大,植树造林力度也逐渐的增加。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关键在于对植树时令的选着以及对树苗蒸腾量的限制,如果树苗的蒸腾量太大,树苗就会被风干,这也是保证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的关键。
落叶树种截杆覆土抗旱造林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树苗的蒸腾量,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技术。
关键词:陕北地区;落叶树种;截杆覆土;抗旱造林陕北地区在我国陕西省北部,全年降水基本上集中在七八九这三个月份,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在春、夏、冬三季雨水较少,风沙较大,而在陕北地区秋季雨水相对较多,风沙也相对较小。
以往陕北地区都是在春季进行植树造林,但造林成活率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并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等具体情况,提出了秋季截杆覆土抗旱造林技术。
这一技术经过几期的推广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造林成活率达到75%以上,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陕北地区在秋季实施截杆覆土抗旱造林技术的原因造林成活率在半干旱地区主要取决于造林时令的选择以及减少苗木的蒸腾量。
陕北地区在春季雨水较少,比较干旱,风沙也相对较大,气温上升的幅度较大,在这一时令实施植树造林,由于树苗根系还未发育,树芽也正在发育,苗木整体的蒸腾量比较大,由于风沙大、气温高,苗木的蒸腾量也就相对增加。
树苗地上的部分蒸腾量大于树苗根系供水量,这就会导致苗木缺水,从而导致陕北地区春季造林成活率低。
七八九这三个月是陕北地区的雨季,降水量较多,风沙也相对较小,土壤中积累了较多的水分。
在这个季节中,苗木落叶正处在休眠状态,苗木的根系部分具有生长的能力,这样能够保证土壤与根系之间协调结合,但是在这个季节如果不对地上部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冬季、春季,就会由于寒冷被抽干,导致苗木成活率下降。
截杆覆土两种措施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诉问题。
2023年第08期现代园艺北方地区油松种植技术要点何后俊(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747600)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生态建设持续关注,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希望北方地区培育油松圃地,以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增绿、场增收,建设北方的秀美山川。
以北方地区油松种植技术要点开展论述,以供参考、评价。
关键词:种植技术;油松;北方地区北方油松作为一种人们十分熟知的树种,抗旱御寒能力极强,生命力顽强,条件恶劣的荒山中同样适合种植,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油松长成后,能够在树叶、树干及花粉部分提取松节油、松香,也可以从中提炼药物。
1北方地区油松种植圃地及种子选择1.1圃地选择即使油松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但也应挑选合适的土壤种植油松,以确保幼苗的质量。
土壤以中性或偏酸性的效果为佳。
同时,应关注圃地的排水性,如通过适当提高圃地坡度,既便于灌溉,又可以促进排水。
圃地坡度通常应以坡度较低的半阳坡或阴坡为宜。
油松的连作性较强,其幼苗根部有着特有的根菌,因此,在选择圃地后,应确保只能在这块土地上种植油松,而不适合在这块圃地种植其他种类植被。
若之前圃地种植过刺槐、小麦、土豆等作物,则不适合种植油松。
选择圃地还应注意选择油松喜欢的土层较厚的、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土壤的pH值应以中性或弱酸性为宜。
此外,选择好圃地后,需对圃地进行整地规划,在播种前一年的春季、夏季进行深耕,耕地深度为20~30cm,并保证地面平整。
对于出现凝结的情况,应打碎土块,加入一定的肥料,在喷施杀虫剂环节,可采用30.0%~35.5%敌百虫粉剂kg/hm2,或35.5%~75%的农家肥/hm2。
为确保油松健康生长,还应注意确保供给营养,并注意防治病虫害,以此为油松的生长奠定基础。
1.2采集种子北方地区可在每年9月中旬,选择表皮光泽度好、颗粒饱满的种子,且种子的颜色以灰褐色或黑褐色为宜,在气味方面,种子应带有一定的松脂香气。
谈陕北地区的油松截根造林技术摘要:油松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常绿针叶树种。
其材质坚实、耐腐朽、纹理直、抗压力大,可用于建筑、家具、矿柱、电杆、枕木等。
油松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文以陕北黄龙山林区为例,就陕北地区的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进行说明。
全文从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试验地概况谈起,然后就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进行说明,最后对试验地的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试验地概况截根造林技术实验结果分析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区位于陕西省黄龙县林区内,该试验地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9度48分到110度02分,北纬35度45分至35度57分,全场总面积20726平方公顷。
该地区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平均降水量6o2.7mm,无霜期可达180d。
该林区的森林主要是由多次破坏后逐渐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所组成,其天然林成分中主要是油松,其次是山杨和白桦等。
本试验主要就该林区的油松进行截根造林技术进行的,而该林区中油松的分布由于立地条件差异等原因,呈不均匀的分布状态。
二、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说明(一)前期的准备工作1、种子的采集油松的种子在9月上中旬成熟。
当球果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就应及时采收。
采种前母树要选择树龄为20年以上,发育健壮、干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的树木作为采种母树。
采下来的球果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摊开晾晒,每天翻动一次。
几天后球果鳞片卷曲自行裂开,再用木棍轻轻敲打并来回翻动,种子就自动脱出。
将收集起来的种子经过搓揉去翅,筛选去杂,晒干后即可贮藏。
2、播种油松播种季节分为春播和秋播。
一般春播为好,应尽力早播种,秋播应在结冻前进行,可免去种子催芽程序。
播前灌足底水,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主,播幅3~7cm,行距15~20cm,覆土1 cm左右。
催过芽的种子播后7~10天即可发芽出土。
大棚育苗要提前1个月播种,但要注意通风,防苗木立枯病。
3、抚育管理播种后不进行灌溉也不覆盖,以保持适宜的地温,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出土。
在保水性能差的沙地,播后及时镇压,有条件时可用土壤增温剂喷洒床面,以利保温保水,加速发芽。
如土壤水分不足,可进行灌溉,但会使床面土壤板结,降低地温,延迟出苗期,幼苗生长不良。
油松幼苗耐干旱,春季不宜多灌,以免影响地温,使幼苗生长缓慢。
4、移植苗的培育油松苗木一般是1.5年至2年生的苗出圃造林,中间不经过移植。
如需要2.5年以上苗木造林应进行移植培育。
要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针叶浓绿、无病虫害的苗木,在早春进行移植。
(二)油松截根造林技术1、苗木截根移植培育选择生长良好的1.5年至2年生的播种苗,起苗后截去主根梢端,要求截去的部分应为主根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截取主根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侧根不被截取。
对于截根后的种苗用一定浓度的保水剂进行蘸根处理,然后按140株每平方米左右的密度进行移植,培育一年后出圃造林。
2、造林地的选择油松造林地要选择在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盐碱地不宜育苗。
山地要选择地势平缓的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的生荒地和腐殖质含量多,病虫害少的地方。
以东北坡、北坡为好,地势应选山腹或较平坦的地方,坡度小于30度为佳。
3、造林技术要点造林苗木一般选用两年生的油松截根培育苗木。
造林时间为春季,要适时早栽,陕北地区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造林。
造林前必须细致整地,造林地的整地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它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手段。
陕北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分配不均,是不利于造林的主要矛盾。
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全靠天然降水。
如何将有限的天然降水蓄存起来,并使林木得到充分利用,细致整地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第一、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的一般规格长3—4米,上口宽70—80厘米,下底宽50—60厘米,深40—60厘米。
挖法和水平条相同。
每沟内栽4—6丛。
第二、反坡梯田整地。
即在山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将生土石块筑沿,修成里低外高的梯田,使田面形成10—20度的反坡,保持30—50厘米深的活土层,宽度1.2—2米,上下两个反坡梯田保留0.3—1.0米的距离。
第三、带状整地在已固定的平沙地上栽油松,应尽量用机械化的全面整地;容易风蚀,存在重新起沙的威胁时,则用带状整地,带宽不等,因地制宜,一般1一3米,带向与主风向垂直,带间留1一2米宽的原生植被作保护带。
4、造林密度油松幼年时生长较慢,干形不够端直,侧枝又较粗壮,再加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所以要适当密植,本试验的造林密度规定为3500到5000株/hm2。
5、抚育管理造林后头几年要加强抚育管理工作,搞好松土除草,改善土壤蓄水保墒情况,免除杂草竞争,为幼树成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松土除草一般进行3年左右。
幼树超出杂草层时即可停止,有条件时也可进行到油松行内达到郁闭时结束,春季土壤解冻泛浆是油松高生长盛期,要松土保墒,保证油松旺盛的生长。
初夏进入雨季,杂草开始滋生,油松的直径生长也正值盛期,要及时消灭杂草,改善土壤吸水性能及通气状况,促进油松径向生长及顶芽的充实发育。
三、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实验结果分析本试验分别选用油松截根移植培育的苗木以及未截根留床培育的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其中的试验结果见下表。
通过对上表中的数据,对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油松截根移植培育的苗木的达标率要明显高于未截根留床培育苗,而且截根移植培育苗木粗壮、侧根发达,成活率高。
摘要:油松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常绿针叶树种。
其材质坚实、耐腐朽、纹理直、抗压力大,可用于建筑、家具、矿柱、电杆、枕木等。
油松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本文以陕北黄龙山林区为例,就陕北地区的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进行说明。
全文从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试验地概况谈起,然后就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进行说明,最后对试验地的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试验地概况截根造林技术实验结果分析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区位于陕西省黄龙县林区内,该试验地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09度48分到110度02分,北纬35度45分至35度57分,全场总面积20726平方公顷。
该地区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平均降水量6o2.7mm,无霜期可达180d。
该林区的森林主要是由多次破坏后逐渐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所组成,其天然林成分中主要是油松,其次是山杨和白桦等。
本试验主要就该林区的油松进行截根造林技术进行的,而该林区中油松的分布由于立地条件差异等原因,呈不均匀的分布状态。
二、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说明(一)前期的准备工作1、种子的采集油松的种子在9月上中旬成熟。
当球果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就应及时采收。
采种前母树要选择树龄为20年以上,发育健壮、干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的树木作为采种母树。
采下来的球果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摊开晾晒,每天翻动一次。
几天后球果鳞片卷曲自行裂开,再用木棍轻轻敲打并来回翻动,种子就自动脱出。
将收集起来的种子经过搓揉去翅,筛选去杂,晒干后即可贮藏。
2、播种油松播种季节分为春播和秋播。
一般春播为好,应尽力早播种,秋播应在结冻前进行,可免去种子催芽程序。
播前灌足底水,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主,播幅3~7cm,行距15~20cm,覆土1 cm左右。
催过芽的种子播后7~10天即可发芽出土。
大棚育苗要提前1个月播种,但要注意通风,防苗木立枯病。
3、抚育管理播种后不进行灌溉也不覆盖,以保持适宜的地温,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出土。
在保水性能差的沙地,播后及时镇压,有条件时可用土壤增温剂喷洒床面,以利保温保水,加速发芽。
如土壤水分不足,可进行灌溉,但会使床面土壤板结,降低地温,延迟出苗期,幼苗生长不良。
油松幼苗耐干旱,春季不宜多灌,以免影响地温,使幼苗生长缓慢。
4、移植苗的培育油松苗木一般是1.5年至2年生的苗出圃造林,中间不经过移植。
如需要2.5年以上苗木造林应进行移植培育。
要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针叶浓绿、无病虫害的苗木,在早春进行移植。
(二)油松截根造林技术1、苗木截根移植培育选择生长良好的1.5年至2年生的播种苗,起苗后截去主根梢端,要求截去的部分应为主根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截取主根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侧根不被截取。
对于截根后的种苗用一定浓度的保水剂进行蘸根处理,然后按140株每平方米左右的密度进行移植,培育一年后出圃造林。
2、造林地的选择油松造林地要选择在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盐碱地不宜育苗。
山地要选择地势平缓的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的生荒地和腐殖质含量多,病虫害少的地方。
以东北坡、北坡为好,地势应选山腹或较平坦的地方,坡度小于30度为佳。
3、造林技术要点造林苗木一般选用两年生的油松截根培育苗木。
造林时间为春季,要适时早栽,陕北地区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造林。
造林前必须细致整地,造林地的整地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它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手段。
陕北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分配不均,是不利于造林的主要矛盾。
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全靠天然降水。
如何将有限的天然降水蓄存起来,并使林木得到充分利用,细致整地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第一、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的一般规格长3—4米,上口宽70—80厘米,下底宽50—60厘米,深40—60厘米。
挖法和水平条相同。
每沟内栽4—6丛。
第二、反坡梯田整地。
即在山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将生土石块筑沿,修成里低外高的梯田,使田面形成10—20度的反坡,保持30—50厘米深的活土层,宽度1.2—2米,上下两个反坡梯田保留0.3—1.0米的距离。
第三、带状整地在已固定的平沙地上栽油松,应尽量用机械化的全面整地;容易风蚀,存在重新起沙的威胁时,则用带状整地,带宽不等,因地制宜,一般1一3米,带向与主风向垂直,带间留1一2米宽的原生植被作保护带。
4、造林密度油松幼年时生长较慢,干形不够端直,侧枝又较粗壮,再加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所以要适当密植,本试验的造林密度规定为3500到5000株/hm2。
5、抚育管理造林后头几年要加强抚育管理工作,搞好松土除草,改善土壤蓄水保墒情况,免除杂草竞争,为幼树成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松土除草一般进行3年左右。
幼树超出杂草层时即可停止,有条件时也可进行到油松行内达到郁闭时结束,春季土壤解冻泛浆是油松高生长盛期,要松土保墒,保证油松旺盛的生长。
初夏进入雨季,杂草开始滋生,油松的直径生长也正值盛期,要及时消灭杂草,改善土壤吸水性能及通气状况,促进油松径向生长及顶芽的充实发育。
三、油松截根造林技术的实验结果分析本试验分别选用油松截根移植培育的苗木以及未截根留床培育的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其中的试验结果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