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安全技术设计方案.2013.3
- 格式:docx
- 大小:48.15 KB
- 文档页数:13
探放水方案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放水方案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放水方案的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放水方案设计1.1 放水流量计算放水方案的核心就是确定放水的流量。
一般根据河流水文学资料和现场实际调查,结合灌区开发流量、湖泊水位等因素计算放水流量。
1.2 放水时间和频率放水时间应根据水位变化而定,并结合灌区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供应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水资源利用。
同时根据河流的流动速度、水位变化、潮汐等自然因素,确定放水频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3 放水点和灌区需求匹配灌区和放水点的位置、用水需求和放水量需相互匹配,保证灌溉需求和河流生态的平衡。
放水点应尽量靠近灌区,便于维护和调整。
1.4 不同放水方式的选择目前常见的三种放水方式分别为:自然排放、机械排放和深槽放水。
自然排放是利用河道的自然高差将水流引入灌区,适用于自然坡降比较大的流域。
机械排放依靠各种机械设备控制放水流量和方向,一般用于多条分散的支流和小型灌区。
深槽放水是在较小范围内利用深槽沟渠将水引入灌区。
二、安全技术措施2.1 放水过程中的应急处理在放水过程中,随时准备好应急预案。
如发现水位突然升高、流量异常等情况,要立即停止放水流程,并采取安全措施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
同时,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确保事故处理及时有效。
2.2 对放水设施的安全管理放水设施的安全问题是放水方案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般开展设施安全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如安装防护栏、增强设施的结构安全性等。
同时要定期检修和维护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加强管辖范围内的巡查和保养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2.3 放水过后的环境治理放水过后,要及时清理和修整影响河道生态的区域,恢复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对灌区用水的管理,保证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综上所述,放水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确保放水流量、时间和频率的合理性,灌区和放水点的匹配,以及选择适合的放水方式。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二采皮带下山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生产技术部:调度室:通风队:掘进队:编制:编制日期:年月日一、探水设计的目的二采皮带下山在掘进过程中,常受小断层的影响,常出现煤层变薄、片帮、冒顶等现象,加之掘工作面左帮水文地质状况不明。
为预防发生透水事故,本着“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确保掘进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在二采皮带下山往前决计时必须采取探水方式掘进。
为此,特编制本探水设计及安全措施。
二、探水区域的积水范围,积水量及水压:1、积水范围及积水量不详。
2、探水线确定:根据二采皮带下山掘进情况及二采回风下山布置情况和《阳和煤矿水灾因素分析和水害预测》有关规定,现从在二采皮带下山掘进应头开始探水掘进,超前探水距离为20米。
三、二采皮带下山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二采皮带下山从二采三联络巷掘进70m后开始掘进,按41度方位沿9号煤层掘进,煤层厚度变化不大。
在开始掘进过程中无水患情况。
四、二采皮带下山技术参数:二采皮带下山沿9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全锚网支护,矩形断面。
巷道断面规格为:净宽为4.0米,净高2.6米。
净断面积10.4平方米,巷道施工程序为:采用普通毫秒雷管全断面一次起爆,一次成巷的施工方式。
施工顺序为:打眼→装药→连线→放炮→排烟→临时支护→出煤→永久支护。
五、探水钻眼设计技术要素:1、设计参数依据:9号煤厚度2.6米,倾角10度。
二采皮带下山:净宽为3米,净高2.6米。
2、设计原则:钻孔每孔长度45—50米,钻孔超前距离为20米,钻孔在平面上呈半扇形布置。
3、设计钻孔参数:钻孔可按半扇形布置,1号孔布置在工作面迎头中央,钻孔距巷道底部为0.5米,方向与巷道掘进方向相同;倾角与9号煤层倾角一致,2、3号孔分别布置在1号孔右侧,孔距为0.5米,与1号孔的夹角均为25°。
三个钻孔孔深均为45—50米,掘进作业必须保证有20米以上的超前距离,一次打孔后可连续掘进30m。
探放水设计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空间的建设越来越聚焦于实用性和便利性。
而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和升级也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成为了供水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供水系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诸如漏水、追踪供水管道、监控供水质量等问题,我们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探放水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探放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应用。
控制原理和实现方式探放水系统以多节点行进式单管道自动走检技术为核心,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动态控制和远程监测。
系统分为探头部分、传感器控制部分和数据中心三个部分。
探头部分探头部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探头、拖绳和导管。
探头通过拖绳和导管与地下管线接触,利用自带的超声波和红外线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地下管道情况,并采集相关数据。
探头的设计考虑到在地下管道中行进时易受到地面干扰或管道内部复杂的管路和接口限制,因此特别加强探头自身的灵活度和适应性。
探头可以分裂成多个部分,支持钻孔处理,可应对不同规格和材质的管道。
传感器控制部分传感器控制部分则由多个传感器组成,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水质监测传感器等。
传感器可以采集探头接触管道时的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为了保证传感器的稳定和高效工作,传感器控制部分还采用了智能调度算法,能够根据当前管道情况和传感器工作状态,自动调节传感器的检测频率和方式,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则作为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心,用于对探放水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
数据中心可以通过使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整个城市供水系统的可视化和动态监控。
在数据中心中,可以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管道漏水及其他问题所在的位置、数量和程度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管道检修方案和紧急处理模式,实现大规模管道检修、维护和管理工作的智能化。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1. 引言探放水是重要的水处理工艺,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然而,探放水的设计和操作需要高度谨慎和规范,才能确保水质的安全和高效。
本文将从探放水的设计和操作两方面,介绍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
2. 探放水的设计探放水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技术参数设计探放水时需要根据处理水的种类和水质状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和处理工艺。
必须了解水的来源、水质检测结果,还要确定处理水的流量和处理水的质量要求。
根据这些技术参数,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和处理方法,以确保水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2 设备选型和配置根据探放水的处理流程和设备类型,确定不同的设备选型和配置,保证单元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备选型和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到处理量、工艺流程、设计压力和使用环境等因素,以保证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
2.3 设施安全在探放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设施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条例》和相关安全规范,包括:设施硬件设备、生产设备和环境设备等三个方面。
硬件方面必须有多重安全保护,例如:安全阀、过渡阀、防爆保证、紧急切断装置等;生产方面必须员工操作流程和标准制度,以确保员工安全。
环境方面,必须使操作场地干净、整洁,充分考虑到温度、湿度等环境方面的因素。
3. 探放水的操作除了设计外,探放水的操作过程也非常重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安全:3.1 工艺工序探放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操作,技术流程必须合理、可靠,严格控制工艺工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2 化学药剂的使用在探放水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剂使用是关键因素之一。
必须准确掌握药剂的摆放和使用,遵守药剂使用的标准,要求工程师严格控制浓度、用量和流量等参数,以保证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维护和保养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确保水质安全和持续运行的关键之一。
维护和保养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故障也需要及时处理。
XXXXXXXXX有限公司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为进一步强化水患管理,及时探明前方水情,避免水患威胁,本着“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望相关科、队严格执行。
一、探放水设计1、探孔布置:(1)单巷掘进单巷掘进时在掘进正头布置三个探水孔,一个中心孔,两个外斜孔,中心孔按巷道掘进方位布置,外斜孔与中心孔成30°夹角,钻探竖直角度同于煤层倾角。
(2)双巷平行掘进双巷平行掘进时,前后巷错距不得小于30m,前巷按单巷掘进规定进行探放水;后巷布置两个探水孔,一个中心孔,一个外斜孔,中心孔按巷道掘进方位布置,外斜孔与中心孔成30°夹角,钻探竖直角度同于煤层倾角。
(3)切眼掘进切眼掘进时,另一顺槽未掘够尺寸时,切眼按单巷掘进规定进行探放水;如另一顺槽掘够尺寸时,在切眼内布置两探水孔,一个中心孔,一个外斜孔,中心孔按切眼方位布置,外斜孔与中心孔成30°夹角(外斜孔向相邻矿井侧),钻探竖直角度同煤层倾角。
(4)联络巷掘进如两顺槽或大巷已掘出,在两顺槽或大巷中间掘进联络巷时,不再进行钻探,否则按平巷掘进规定进行探放水。
2、探水钻机使用ZDY-660型全液压坑道钻机,钻杆长度1.5m,直径42mm,使用直径为42mm高效钻头。
3、一次钻探长度不小于60m,掘进30m后进行二次钻探,特殊情况若钻探长度不小于60m时,掘进与探孔终点错距不得小于30m二、安全技术措施1、钻场应选在顶板完好处,距掘进头2m,探水点附近安设一部与生产调度室直通的专用电话。
2、钻探前测量人员必须按设计标定探水孔位置、角度。
3、钻探时,测量人员、督查人员、瓦斯检查员、班组长必须跟班作业,现场予以指导督查。
4、探水前,必须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顶帮,在巷道正头打好坚固的立柱。
5、在探水巷道内低洼处安设污水源、排水管,接至水仓。
6、施工钻探前电工、施钻人员必须仔细检查钻机各位置,进行试运转,确认钻机正常后方可钻探。
正华矿业有限公司水城县化乐乡兴化煤矿探放原兴化煤矿采空区积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总工:矿长:时间:2013年9月10日第一章:设计方案为了防止井下水害事故发生,确保我矿南翼安全生产,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特编制兴化煤矿老系统积水探放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望施工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一、探放目的:通过钻探,了解南翼原兴化煤矿M2#煤层采掘和积水情况,进一步掌握兴化煤矿老系统内的积水区域范围、水性、水质和积水量等情况,了解该区域内水源补给规律和状况。
二、原兴化煤矿开采范围及采空区积水情况1、原兴化煤矿位于朝阳煤矿新系统南翼,原兴化煤矿老系统主采M2#煤层,根据现有资料表明老系统10201工作面切眼在我矿主斜井上部位置,工作面进风巷标高1438.2m,回风巷标高为1437.5m。
M2#号煤层采空区面积为26767.1m²。
该区域煤层倾角在8°-15°,厚度为1.6-1.8m。
井口标高1438.2m,井底标高1375.7m。
由于老系统已关闭,现无去实测。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M2老空标高在1435m以上26767.1m2,老空积水4.28万 m3,水头高度62.44m,最大静水压为0.3Mpa;2、根据调查,朝阳老窑的充水因素主要是龙潭组中的裂隙水和地面大气降水。
地面井口赵家河,根据观测赵家河河水不具备渗入采空区的条件,。
根据矿井已经揭露的正、逆断层来看,井田内埋藏较深的断层含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差。
浅部断层多有漏水现象,具有透水而不含水的性质。
但是目前探水地点和区域断层发育不明显,资料无明显断层标示。
垂直地下水流向的,倾向和斜向逆断层及正断层含水性较强。
二、设计方案1、(1)、在112回风石门揭M2处后退10m(因M2煤层中间有约0.2m 厚泥岩,无抵抗性)处施工探放水钻,设计钻孔长度不小于60米,共施工3个探放水孔。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1、工作面概况12020工作面里段位于我矿井田+87m水平西翼一侧,该工作面东侧为12020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上部)为本矿上水平工作面采空区,西部、北部(下部)为原始煤层。
开采煤层为五3煤,12020工作面(里段)走向长760米,倾向长150米,煤层倾角25-30度,煤层厚度0.6—0.9m,平均厚0.69m,工作面地质储量11.7万吨。
12020上下付巷沿煤层走向掘进。
2、地质情况12020工作面上付巷掘进515米,下付巷掘进650米时揭露新F7断层,走向155°,倾向65°,倾角48°,延伸长度约350m,落差0-30m;该工作面上部最高海拔标高为+660米,最低海拔标高为+590米,相对高差70米,地面处在伏牛山的顶部,地表荒芜,无居民及建筑物存在。
3、水文地质情况①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新近系潜水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地面坡度较大,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迳流排泄条件好,因而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区内新近系地层呈零星发育,以坡积、洪积及冲积于沟谷、坡脚处,厚度较小,岩性复杂,含富水性差。
加之上部上石盒子组隔水层较厚,故此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新近系潜水对五3煤开采无影响。
仅在井筒揭穿层段有少量淋漓水现象。
②五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五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系指煤层之上60m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粒砂岩,一般发育2~5层,累计厚度约0~30m,一般20m左右,岩性完整致密,裂隙不发育,且部分被方解石脉所充填。
生产开采过程中该含水层裂隙承压水将首先充入矿坑,是矿坑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由于该含水层单层厚度较薄,裂隙不甚发育,且补给条件差,裂隙水储存量有限,导、富水性弱,生产中易于疏排。
③五3煤层底板砂岩裂隙承压水主要由1~2层中粒岩屑砂岩组成,厚2.39~11.09m,平均5.70m,泥质胶结,局部含泥砾及石英细砾。
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含富水性弱。
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措施放水设计是指对其中一区域进行合理的排水和蓄水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以确保降雨时水的流动和排放能够顺畅进行。
下面是一份放水设计方案及措施的示例,供参考: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地区由于降雨过程频繁且强度较大,导致景观区、城市道路以及低洼区域常常出现积水现象,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通留下了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该区域进行放水设计。
二、问题分析降雨水无法顺利排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市区排水管网不完善,无法进行快速排水;2.部分城市道路和小区缺乏有效的排水设施;3.地表河道、水库容量有限,无法承受强降雨冲击。
三、设计方案基于以上问题,该放水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排水管网整治:对现有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建立起完善的市区排水管网;2.城市道路排水设施建设: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改造,增设雨水收集箱、检查井等排水设施;3.建设蓄洪区:对地表水河道进行改造,增加蓄洪区容量,以缓解强降雨时的水流冲击;4.增设雨水花园:在低洼区域增设雨水花园,通过植物吸收雨水,并进行渗透,改善地表排水;5.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城市居民对放水设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措施详述1.排水管网整治:a.检查排水管网的状况,修复漏水和堵塞问题;b.清理排水管道口,加大排水的通量;c.增设检查井和雨水收集箱,便于排水的检修和管理。
2.城市道路排水设施建设:a.对重要城市道路增设排水设施,如雨水收集箱和雨水井,以便排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b.规划城市道路的纵横坡度,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放。
3.建设蓄洪区:a.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蓄洪区的规划和建设,增加地表水的储备能力;b.根据蓄洪区的需求,安装并监控液位传感器,保证水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增设雨水花园:a.选择合适的低洼区域建设雨水花园,增强雨水的收集、过滤和渗透能力;b.配置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提高雨水花园的抗洪和防蚀能力。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10 页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1、探水起点的确定为保证采掘工作和人员的安全,防止误穿积水区,将水淹区的积水范围、水位标高、积水量等资料填绘在采掘工程图上,经过分析划出三条界线:即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
(1)积水线:积水边界线(小窑采空区范围、整合前矿进采区范围),其深部界线应根据小窑或老空的最深下山划定。
(2)探水线: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可靠程度、采空区和巷道受矿山压力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具体规定如下:1)对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积水区,如边界准确,水压不超过10kPa时(该矿小窑开采深度小)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得小于30m,岩层中小于20m。
2)对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的积水区,该矿缺积水区范围水量,探水线至推断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
3)对有图纸资料的小窑,探水线至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小窑,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防止发生透水事故。
4)掘进巷道附近有断层或陷落柱时,探水线至最大摆动范围预计煤柱线时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
5)石门揭开含水层前,探水线至含水层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m。
(3)警戒线:沿探水线外推50-150m(在上山掘进时指倾斜距离)即为警戒线。
第 2 页共 10 页2、探放水钻孔布置探放水钻孔布置图见。
1)钻孔深度及超前距离为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的一段距离,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距不得小于20m,本设计取30m,钻孔深度本设计取5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2)允许掘进距离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长度,为每次探水钻孔施工完毕之后,以最短的钻孔长度(水平投影长度)减去超前保护距离之后之后剩余的距离。
编号:绥阳县联盟煤矿2013年矿井探放水方案设计绥阳县联盟煤矿编制日期:二0一三年一月联盟煤矿2013年探放水方案设计会审意见栏第一章概述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突水、透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并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四邻关系进行水患调查,特制定矿井探放水设计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岗位责任为高度重视,落实责任,使探防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矿成立探防水领导小组。
一、矿探防水领导小组:组长:杨兴谷副组长:董洪贵成员:张健、朱毅、曾广友、汤毅、董超美、周光勇、陈明辉、简华强、淩波、杨泽君。
二、联盟煤矿专职探放水施工队:队长:陈志云成员:陈常国、喻昌伦、周光良、陶明书、张记权。
三、岗位责任组长:全面负责探水调度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水工作,配合组长调度人力、物力等后备物资。
技术科: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总工的安排,制定防探水措施,掌握开拓进度,及时填写图纸,为防探水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正确指导施工。
安全科:履行岗位职责,按照防探水实际方案,进行现场监督,监视现在变化,随时按照程序上报矿调度室。
机电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机电设备的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水设备与电力供给与正常运转。
通防科:履行岗位职责,随时监视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
调度室: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通知、通报的上传下达,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
探放水队长:负责组织好施工人员、施工机具、材料,施工巷道的安全检查,按设计要求施钻,按实际施钻结果,做好现场记录,每天拉通尺向调度室汇报。
第三章水文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1、地形地貌联盟煤矿地貌属中低山侵蚀、剥蚀、溶蚀山地地貌,区内主要为山麓地形,其间发育有小规模冲沟及岩溶落水洞,冲沟两侧为斜坡。
最高点为矿区中部一山头,海拔+1546.5 m,最低标高+1085 m,相对高差+461.5 m。
2、地表水:矿区地处长江流域属乌江水系,区内无较大的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一泉水形成的小溪沟,从北东向南西径流,最后汇入矿区外围的后水河。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西侧约2公里的河流, 河床标高+1050 m。
3、主要含水层特征和矿床充水关系(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山间洼地及各冲沟的沟底地段,主要为耕植土及粘土,局部地段见有崩积块体,厚度极不均一。
厚度为0~13.57m。
地表调查中,未见泉水出露。
该层具透水性,局部地段含水,但富水性弱,对矿床充水不会构成威胁。
(2)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岩溶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外围西侧,主要为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层间夹泥质薄膜,厚度>100m。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通常以管道水的形式赋存,分布极不均匀,其富水性强。
由于该层下伏有隔水层相阻,故与矿床充水无关。
(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均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且二层之间仅有4.10~9.03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该夹层层薄,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
在受力的作用下易变形破坏。
届时,将失去隔水的作用。
故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T1y2+P2c”岩溶裂隙含水层。
①玉龙山段(Ty2):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岩性主要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质1灰岩及泥灰岩,厚度为128.26m。
调查泉水点3个,涌水量为0.00~2.087 L /s,泉口标高为1272~1424.32m。
调查岩溶漏斗1个,标高1424.01m。
c):地形上常形成陡崖或陡坡,分布于矿区中部,主要为②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结核,下部间夹薄层泥岩或钙质泥岩。
厚度为73.61m 。
未见泉点出露,调查岩溶点3个,其形态有落水洞、溶洞,标高1315~1490m。
综合分析认为,该层岩溶不太发育,补给条件不是太好,富水性弱至中等,具当地补给当地排泄特点。
故该层为矿床的间接顶板,将来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采空冒落而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有可能触及该层,从而该层将构成矿床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将产生影响。
该层底界至C4煤层之间厚度为13.34~17.44m,开采C4煤层时,该层将成为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l)裂隙含水层:(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出露于矿区的东部,主要为浅灰色薄层状泥岩、浅灰至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粘土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含多层煤层及煤线,底部为浅灰色含黄铁矿粘土岩层。
厚度75.87~77.66m。
调查泉点一个,涌水量0.610 l/s,标高1193m。
含可采煤层两层(C1、C4),据C1煤层生产坑道和老窑长观资料,平均涌水量0.088~3.03l/s,单位长度涌水量0.0001~0.022l/s.m。
该层补给条件较差,具当地补给当地排泄特点,富水性弱,由于可采煤层赋存于该层内,故煤系本身构成了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m+q)岩溶裂隙含水层:(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及栖霞组(P2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东部,主要为深灰色灰岩,厚度>100m。
调查岩溶落水洞1个,标高1188m。
该层岩溶发育,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但又分布极不均匀。
该层地下水以暗河管道形式总体上由北向南运移。
该层顶界至C1煤层之间平均厚度仅3.03m的含黄铁粘土岩,开采C1煤层时,由于该层顶界至C1煤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甚薄,因此将该层定为矿床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
4主要隔水层特征和矿床充水关系1、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y3)隔水层:上部为浅紫、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夹1粉砂质泥岩及钙质泥岩,局部夹灰绿色细砂岩;中上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钙质泥岩、;中下部为紫红、浅紫、灰绿色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灰岩。
厚度为235~320m。
调查泉水点1个,出露于泥岩,调查时涌水量为0.155L/s,泉口标高为1375m。
,该层仅灰岩段内之局部地段具一定的富水性,从整个层来讲,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5、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F12正断层,该断层切穿了P2m~T1y2地层,断距为10m,为一导水断层。
但由于地表补给差,巷道内涌水量极小,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F13断层,位于矿区南端,切穿了P2m~T1y3地层,由于矿区内绝大部分资源量在北部,故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6、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内无较大地表水体,季节性溪沟对矿床充水性影响较小。
7、生产巷道及老窑水文地质情况矿山采用平硐开采,有利于自然排水,采空区内积水不多,坑道涌水量0.088~3.031 l/s,单位长度涌水量为0.0001~0.002l/s.m,显示了富水性弱的特点。
涌水量大小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水主要来自煤层顶板渗透水及采空区。
8、充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井田内各含水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雨季降水量增大,地下水接受补给后,与矿床有关的各含水层地下水会通过采空冒落、导水裂隙带、地面塌陷等进入矿井,使矿井涌水量增大,大气降水就构成矿井重要的充水因素。
地下水:将来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含煤岩系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内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井,而成为矿床充水的直接因素;若采空塌陷影响到“T1y2+P2c”间接顶板含水层,其内地下水也将进入矿井,对矿床的充水产生影响;当开采C1时,底板含水层地下水会将在隔水层薄弱地段,以突水的形式进入矿井,将构成矿床充水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老窑积水:矿区范围内老采空区面积较大,老窑积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威胁。
(二)涌水量预测矿井排水情况:据矿井提供资料,枯水季节1310主平硐涌水量为3.031l/s、1210副平硐涌水量为0.088l/s由于矿井目前采空面积较小,水量不大,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上覆地层的采矿导水裂隙带范围扩大,弯曲下沉带将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变化,涌水量也随着增大,尤其在靠近地表附近、构造破碎带附近地应力集中地段,矿井涌水量增加更大。
(三)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矿区内煤矿床底板P2m+q岩溶含水层上距C1仅有3.03m,可将其视为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水头压力高;“T1y2+P2c”含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C4煤层之间厚度为13.34~17.44m,开采C4煤层时,该层将成为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另外矿区内资源量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西侧约2公里的河流,河谷标高1050米)以上,根据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划分标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初步定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即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根据《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意见》中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表标准本矿井划分为水文地质简单类型。
第四章探放水工程布置与设备一、探放水工程布置位置2013年我矿开拓工程布置102、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在开拓掘进工作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二、掘进工程要求(一)探放水前的准备1、配备ZLJ-360型探水钻三台,2、配备2寸潜水泵两台。
3、配备50mm阻燃型塑料管两趟长度各300m。
4、配备50mm钢丝胶管两节各4m带水笼头。
5、配备直通矿调度室直通电话一部,备用一部。
6、配备50㎡阻燃电缆200m,35㎡阻燃电缆200m。
7、配备 DW350/660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1台,QBZ—60防爆型开关2台。
(二) 探放水的步骤1、即掘进工程开口必须安装探水钻机。
2、随掘进工程的进展向前移动。
(三) 探放水的方法1、掘进巷道控制探眼布置方法探水钻眼11个,靠近煤层底板1m处。
中心眼沿巷道中心线布置,距巷道底板1m,方向沿巷道中心线方向布置与水平面夹角上仰4°,探进深度50m,控制掘进巷道正前50m的局部窝水,达到探放水的目的。
右侧边眼的布置:距底壁各1m,探眼方向346°00′与巷道的走向夹角3°00′,与水平面上仰夹角4°,探进深度50m,控制掘进巷道右侧以外20m的局部窝存水,达到探放水的目的。
左侧边眼的布置:距底壁各lm,探眼方向346°00′与巷道水平面夹角4°,探进深度50m。
控制巷道左侧20m以外的局部窝存水,达到探放水的目的。
2、绝对控制钻眼布置方法探水钻眼11个,靠近煤层底板1m处。
中间眼:水平方向349°00′,钻眼与水平面上仰角0°57′,探进深度50m,探到终止距煤底板0.3m,探放局部窝水。
左侧边眼:水平方向346°00′,钻眼与水平面上仰角0°57′,探进深度52m,探到终止控制巷道外20m,探放局部窝水。
右侧边眼:水平方向352°00′,钻眼与水平面上仰角0°57′,探进探度50m,探到终止控制巷道外20m,探放局部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