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3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和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3)、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4)理解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初步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化学计算在生产和生活及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了角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准备:练习教学方法:类比—迁移—归纳。
【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二、知识回顾:1、溶液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与之比3、溶液在稀释前后,其中质量保持不变4、溶液的配制步骤:⑴⑵称量和量取⑶⑷装瓶巾标签三、例题讲解1、某化工厂为了测定氯化钠样品的纯度,取30克氯化钠样品(杂质为氯化钙)溶于水制成252克溶液,再加入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求:⑴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错题再现1、实验室有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这瓶浓盐酸中溶液的质量为克。
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 Ml,水的体积是 ml四、学生练习(一)、选择题1、在50克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克水,所得溶液()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C、溶质质量为20克D、溶剂质量增加一倍2、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计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信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9.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背景“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
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学生都很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计算溶液的组成却是第一次接触。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把握此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所以综合性比较强。
教学中要牢牢抓住概念,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课题内容可分三部分:建立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本节是本课题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始终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在“讨论”、“活动探究”、“习题”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9.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宋仲燕一、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溶液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同时很多化学反应也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因此,在学习了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后再来专门的讨论有关溶液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定量的研究溶液的组成具有认识和应用的双重价值。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更使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2.学生分析: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学生对溶液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又通过日常生活中溶液例子的分析、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标签上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方法的分析,为这节课的学习成功做了铺垫。
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能进行溶液的浓度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液的浓度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实验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学生:喜欢。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①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
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液的浓度”的概念。
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 清水量 加入的食盐量 鸡蛋 小结 1 250 g 不放食 沉?浮? 2 250 g 1匙(约5克) 沉?浮? 3 250 g 2匙(约10克) 沉?浮? 4 250 g 3匙(约15克)沉?浮? …………②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0 g 、1.5 g 固体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编号 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量1 2 3师生一起归纳小结: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溶液的浓度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以及溶液的配制方法。
但学生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溶液的浓度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和练习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其意义。
2.让学生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让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等方式,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器。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片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它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解释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示例演示如何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PPT上的实例,计算不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