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1
课题23内战爆发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0年12月4日,旗开月表,五星闪耀,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开五星红旗,展示了新时期中国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也引发了人们对月球的极大关注。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是()A.张衡B.蔡伦C.祖冲之D.鲁班【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贡献。
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解答】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 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C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A.贾思勰﹣﹣《水经注》B.祖冲之﹣﹣《大明历》C.王羲之﹣﹣《兰亭集序》D.顾恺之﹣《洛神赋图》【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文化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A项对应错误。
故选:A。
3.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分析】本题以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为依托,考查钟繇。
【解答】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钟繇。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是由锺繇独创的。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第20、21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①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②地点——山东台儿庄③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④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1938年6月—1938年10月)①背景——武汉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②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③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④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①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支援太平洋战事,并策应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防止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②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4.豫湘桂战役(1944初)①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
(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摧毁中美两国设在广西、湖南等地的空军基地。
)②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时间——1937.9 (2)地点——山西平型关(3)中国主力——八路军115师(4)指挥——林彪(5)结果——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
⼋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 战略⼤决战是⼋年级上历史第18课所学习的内容,那么知识点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络⼋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量不断壮⼤。
到1948年秋,⼈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从兵⼒对⽐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下降到365万⼈,能够⽤于第⼀线的兵⼒只有170万⼈;⼈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上升到280万⼈。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提⾼。
政治⽅⾯:国民党因发动内战,遭到⼴⼤⼈民的强烈反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不断⾼涨;同时,各党派对国民党的政治独裁也⼗分不满,国民党处境⽇渐孤⽴。
⽽在解放区,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原先分散的多块解放区已经连成⼀⽚,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统⼀战线不断扩⼤。
经济⽅⾯:全⾯内战爆发后,为了弥补因军费⽀出急剧增⼤⽽出现的巨额财政⾚字,国民党政府⼤量印发钞票,直接造成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民族⼯商业纷纷破产,农村经济⽇益凋敝,⼈民苦难深重,民不聊⽣。
⽽在解放区,⼟地改⾰已基本完成,⽣产发展,⼈民⽣活有了改善,翻⾝农民踊跃参军,⽀前热情⾼涨。
⼋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北平谈判三⼤战役结束后,蒋介⽯赖以发动反⾰命内战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部队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陷于⼟崩⽡解。
1949年1⽉1⽇,蒋介⽯发表新年⽂告,表⽰愿意与中共进⾏和谈。
1 ⽉14⽇,⽑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包括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在内的⼋项和谈条件,得到全国⼈民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拥护。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蒋介⽯不得不于1⽉21⽇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西北野战部队在_______的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知识。
当时在陕甘宁指挥部队同敌人英勇作战的是彭德怀。
答案:彭德怀2. 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千里跃进大别山3.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是在()A.1949年4月20日B.1949年4月21日C.1949年4月22日D.1949年4月23日解析: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一战役后()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7万多人,从此,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A2.三大战役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的战役是()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解析:辽沈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的战略战术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平津战役的战略战术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而渡江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
答案:A3.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而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D4.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是()A.杜聿明B.傅作义C.李宗仁D.卫立煌解析: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而李宗仁主要指挥的是徐州会战;卫立煌是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的重要将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教材内容】本课以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反攻为主线,从宏观上勾画了解放战争初期大约一年的历史。
包括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实。
它不仅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转折,也是人民力量与中国反动势力之间战略态势的转折。
从此,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走上了灭亡。
【课程标准】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对比联系、归纳法讲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经过并指出其意义;运用历史地图直观讲述历史史实,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图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教学重点: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内容故事性、趣味性强。
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在对课文重点之处进行突破这一环节要结合课文图片、地图,并利用一些影视剧的片段,使学生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并走上战略反攻的史实。
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了解中共中央“诱敌深入”的战略和战术,感悟毛泽东、周恩来等不顾个人安危、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
分析大别山地区的战略地位,使学生理解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用灵活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并学习人民解放军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二[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章节] 第14课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文件] c2x14.doc[标题] 第14课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内容](一)填空1.1946年初,国共签订《____》,宣布停止内战。
同时,________会议在重庆开幕。
(二)单项选择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课堂效果检测(一)填空1.彭德怀和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 "战术,同敌人周旋。
2.1946年,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所谓《________》和《________》,把中国的主权大量出卖给帝国主义。
3.1947年5月,上海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反________、反________、反________"示威游行。
这一斗争迅速扩展到南京、北平等许多城市。
(二)单项选择4.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为了纪念()A.黄继光B.董存瑞C.刘胡兰D.白求恩5.标志国民党统治在政治上空前孤立的事件是()A.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B.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D.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伪国民大会,各民主党派也拒绝参加(三)多项选择6.1947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重点进攻的地区有()A.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苏皖解放区7.除青化砭战役外,西北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的战役还包括()A.羊马河战役B.沙家店战役C.孟良崮战役D.蟠龙战役。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8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却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决定发动内战。
但是,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过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3.结果:10月10日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国民党策动内战
4.秘密大量印发蒋介石编写的“剿匪手本”。
5.大规模调动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
6.接受日军武器装备,收编大量伪军。
7.镇压反内战运动,制造“下关惨案”。
三、全面内战爆发
8.时间1946年6月。
9.标志: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山东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10.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