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文具的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文具图片,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文具的家在哪里吗?2.识字写字- 教师出示“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13个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发现其中的规律。
-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偏旁部首、生活经验等。
- 教师示范书写“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生字,学生跟着书写。
-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 教师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精读感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文具的家在哪里?- 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文具的家就是文具盒。
-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了7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了爱护文具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认识“文具的家”这个概念,懂得珍惜文具。
3.能够简单描述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学习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2.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文具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学会保护、珍惜文具。
四、教具准备1.课件:包含各种文具图片和词语。
2.文具模型、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文具的重要性,引出学习文具的目的。
2. 学习文具名称(15分钟)•出示各种文具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出文具名称。
•教师介绍不同文具的用途,并请学生重复练习。
3. 搭建“文具的家”(2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几种文具,搭建一个“文具的家”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搭建的“文具的家”,描述其中文具的作用。
4. 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文具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互相讨论:讨论文具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强调文具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文具进行创意画或手工制作,提高他们对文具的使用兴趣。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或办公室,了解更多种类的文具和用途。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书包,认真对待文具,保持整洁。
•提醒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文具使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保养文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文具,提高他们的文具管理能力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15《文具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书包、文具盒、教室、作业本等文具的使用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文具,爱惜公共财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内容,如“珍惜”、“爱护”。
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背景音乐:欢快的音乐。
3.教具:文具盒、作业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在黑板上大声读出课文标题。
2.让学生自由讨论文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二、新课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嘱咐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文具的家》。
三、学习内容
1.讲解并示范文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文具,并描述它们的使用方法。
3.分组讨论:珍惜文具、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同学之间互相展示文具的使用方法。
2.小组合作:绘制文具使用场景,并进行分享。
五、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2.强调珍惜、爱护文具的重要性。
课后延伸
1.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绘制自己的文具家。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15《文具的家》教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4《文具的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能够理解课文要传达的情感,并进行适当表达。
5.培养学生对生活用品的爱护意识,关注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3.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表达。
2.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课文《文具的家》相关课件和教材2.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展示物品3.课堂上需要用到的教具和道具4.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眼镜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物品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文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课文(20分钟)•听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复述(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每组表演一次课文内容。
4. 角色扮演(20分钟)•指定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5. 情感表达(15分钟)•讨论课文中展示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让学生描述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感受,鼓励他们进行分享。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应该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情感。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文,准备下节课的口头复述。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文具的作文,发表自己对文具的看法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指导,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具、次”等13个生字,认识“斤字旁”,会写“办、包”等7个生字,积累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标点提示,注意长句子的停顿与连贯,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构想】《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教学中拟从学生兴趣出发,力求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在课文阅读方面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字词,认识“文具”与“家”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今天我们来猜两个谜语,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铅笔)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
(橡皮)2.板书“文具”,认识生字。
(1)导语: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尺子、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板书:文具),文具就是文化学习的用具。
(2)师示范“文”字的书写,强调书写要求。
(“文”的第3笔从竖中线起笔)(3)(出示“具”的字理演变图)这个“具”字你在哪里见过?如:商城里的家具城,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
(4)完成板书,齐读课题:文具跟我们一样,也有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文具的家》。
3.初读课文,找出文具的“家”。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一想,文具的家在哪儿?二、巧用方法,识记生字新词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出示字词,检查自读情况。
要点:“次、仔、所”是平舌音,“査、找”是舌音,“新”是前鼻音,“平”是后鼻音。
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次、找、让”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观察说出插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孩子要爱护文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插图,通过学习贝贝前后的变化,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理解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法和学法】教法:图文结合法创设情境法学法:朗读感悟图文对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挂苹果游戏导入课件出示苹果树,出示一个苹果生字,学生个别读,再齐读,纠正读的不规范的生字。
二、师生共读1、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我和学生合作读一遍课文,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纠正。
三、看图说话1、读完课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内容,通过观察贝贝和妈妈的表情,让学生说说此时的贝贝是怎么样的,结合学生平时的实际情况说说这样好不好。
(学生自由回答)预设:丢三落四不会收拾2、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对话,明白贝贝是一个丢三落四,不会爱护文具的孩子。
3、观察第二幅插图,图文对照,体会妈妈的耐心教导以及对贝贝的希望。
并用横线划出妈妈说的话,学生读。
四、体会贝贝的变化1、指导学生读课文,并用波浪线划出贝贝的变化。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对“每天、仔细、检查”等词语的理解,学习贝贝爱护文具的习惯以及与之前的不同。
五、联系实际让学生例举爱护文具的办法,并进行整理文具盒的比赛,出示整理文具的儿歌,让学生读。
六、延伸让学生招领丢失的文具,进行爱护文具的习惯教育。
七、总结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在正确使用的同时还要仔细爱护,让文具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八、板书设计15文具的家贝贝回家爱铅笔护橡皮文具盒文转笔刀具九、教学反思由于这是一篇新选编的课文,因此可以借鉴和查阅的资料较少,再加上自己教低段经验不足,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上课语言不够儿童化,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不能及时客观多样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文具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掌握相关文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培养学生细心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文具的名称。
2.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文具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区分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描述文具的形状和颜色。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各种文具图片的课件。
2.玩具文具:让学生实际接触各类文具,加深印象。
3.白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各种文具的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文具的名称,并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 学习1.老师介绍各种文具的名称和用途,让学生逐一认识。
2.学生观察玩具文具,根据实物描述文具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展示一种文具,其他组员描述该文具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4. 拓展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文具家的场景,让学生想象文具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各类文具的名称和用途。
六、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展示文具时是否能准确描述文具的形状、颜色和用途,以及在总结时是否能准确说出各种文具的名称。
七、作业布置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文具,写下各种文具的名称,并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精神,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
以上是本节课《文具的家》的教案,希望老师们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更加精彩!。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具的家》通过一个小朋友找不到铅笔、橡皮时妈妈与他的对话以及后来他的改变,渗透着对于孩子们要爱护文具的主题思想的教育。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常常出现与文中贝贝相同的丢三落四的情况,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学生借助拼音,可以自己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对话。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法学法】1、生字认读时,可采用游戏的方式。
例如:开火车认读、小老师领读、我是小小神枪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2、朗读课文时,可采用自读认字、同桌对读相互帮扶、师生对读掌握语气、指名朗读检验效果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疏通自己朗读时的各种阻碍,以达到通顺流利朗读的目的。
3、生词积累时,用一字组词开花的方式,让学生爱上组词和积累,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孩子们,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呢?2、上课。
孩子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请认真听,第一个: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必有脏。
(橡皮)第二个: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
(铅笔)同学们,你们刚才猜到谜底,铅笔、橡皮它和格尺、转笔刀都是我们学习的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回忆你在哪里见过“具”这个字?(指生回答)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找找文具的家(15、文具的家)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问问老师和同学。
(第二遍读)刚才老师看大家读的这样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圈出文后双横线中的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5.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
日历书包尺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
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
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5.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
仔(zǐzhǐ)所(sǔosuǒ)
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妈妈的话出现在第自然段。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5.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3.你的铅笔盒里都有哪些文具?
二、联系实际,结合课文,自我教育
1.出示课文中妈妈的话。
指名学生朗读。
2.听了妈妈的话,贝贝是怎样做的?她做得对吗?(学生自由回答)
(1)说说你们的妈妈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2)你有没有认真听妈妈的话呢?
3.联系实际,自我教育。
(1)翻翻自己的小书包,说说里面有哪些小伙伴。
(2)说说你的小伙伴们都好吗?它们有家吗?它们的家干净整洁吗?
(3)学生自由回答,推选说得最好的学生作总结。
4.文具的家是()。
A.书包
B.文具盒
C.贝贝的家7.妈妈告诉贝贝要怎样做,文具才不会丢?
三、学习会写字,辨析字形,正确书写
1.复习“文具”,并用文具说一句话。
2.拿出识字卡片,独立分析: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同桌检查汇报,再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4.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指导。
5.生字找朋友。
组词练习,巩固记忆。
6.描红抄写。
教师巡视。
8.比一比,组词语。
欠()
次()力()
办()
上()
让()平()
伞()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同学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
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9.描一描,写一写。
找包
[教学板书]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仔细疼爱
平平安安
[教学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开课伊始,我就出示学生们丢失的文具引起他们的注意,以让他们帮助文具找家的方式引入课文,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出示妈妈说的话,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妈妈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最后举行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从言到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亲身感受将文具收拾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