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数蛤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数蛤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四川童谣?数蛤蟆?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九课内容,是一首幽默的游戏歌曲。
数蛤蟆是低年级儿童很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学生能在玩中愉快地学习音乐,同时也不乏知识性,在游戏中帮助学生熟悉量词的用法。
歌词生动、形象,衬词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改变、扩充了歌曲结构,充分表达出儿童的喜悦心情。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身心可塑性强。
但音乐素养能力浅缺,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声音控制能力弱、并且才开始进行识谱学习、注意力时间短,因此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参加乡村少年宫奥尔夫音乐游戏社团,认识并能熟练操作一些奥尔夫乐器〔非洲鼓、沙蛋、鱼类蛙鸣筒、铝板琴、三角铁、音响筒等〕。
结合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律动激趣、游戏体验,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游戏中完成歌曲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设计:本课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1年版〕?第一局部实施建议:“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情感体验的根本理念〞,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韵律节奏法、听唱法、音乐游戏法为辅。
以及第四局部实施建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背景。
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跳、看、唱、演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表现。
四、多媒体资源使用说明:1希沃5白板软件〔软边条〕2希沃授课助手〔此软件是一款移动白板——移动设备操控电脑,并能通过移动设备在白板上进行批注〕米AV,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和蛤蟆玩游戏,掌握歌曲中较复杂的节奏,并解决为歌曲乐句伴奏的问题。
通过教师范唱,解释歌曲歌词的意思,并引出课题。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下册《(演唱)数蛤蟆》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数蛤蟆》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地演唱四川童谣《数蛤蟆》。
2.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3.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能使学生养成保护小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课件、蛙鸣筒、蛤蟆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歌曲(出示谜语)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师:“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
穿件绿色花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
”猜一种动物。
生:青蛙。
2.师:那同学们知道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吗?
生:知道
师:那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教师出示PPT节奏)。
X X | X X X | X X X | X XX X |
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XX X X | XXXX X |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
二、新授内容
1. 师:小青蛙叫得非常的热闹,诶,老师有一个问题,你知道青蛙家族里边。
鲁教版(五四制)音乐二上《唱歌数蛤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歌数蛤蟆》是鲁教版(五四制)音乐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
歌曲以数数的方式描述了一群蛤蟆在池塘里的情景,歌词简单有趣,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为音乐二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准、节奏、唱名等。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仍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唱歌数蛤蟆》。
2.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蛤蟆的活泼形象。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和音准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绪和表现力来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节奏和音准。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3.蛤蟆玩具或图片: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蛤蟆的趣味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展示蛤蟆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蛤蟆。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歌数蛤蟆》,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接着教师进行歌曲示范,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操练,可以通过分组演唱、竞赛等形式进行。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独立演唱。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歌词、添加节奏等。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最后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欢快情绪和蛤蟆的活泼形象。
新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愉快的游戏教案和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资料第—课时读童谣(花蛤蟆)、唱歌(数蛤蟆)教学内容1.读童谣(花蛤蟆)2.唱歌(数蛤蟆)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2.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
3.能随音乐用动作表演。
教学教程1.导入(1)朗读童谣(花蛤蟆)。
认识并学习“X X〞“ X〞两种节奏型的读法。
(2)首先用手敲击童谣的节奏,然后边敲击节奏边读童谣。
这既是对童谣节奏的学习,也是为后面(舞龙)编创节奏做打算。
2.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2)学生模唱曲谱前10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辩旋律的相同与不同:第3、第4小节是第1、第2小节的重复;第7、第8小节与第9、第10小节相同;第11、第12小节与第13、第14小节相同。
(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0小节。
先练好“X 〞节奏,然后再模唱旋律。
(4)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4小节。
①先引导学生看曲谱。
找出第9、第10小节与第7、第8小节是完全重复;第13、第14小节是第11、第12小节的完全重复。
②练习第7-14小节节奏,然后模唱旋律。
(5)演唱歌词。
注意第7-14小节的歌词比拟密集,吐字要求清楚,不要“赶〞。
“水〞“年〞“梭〞“漂〞字要唱够一拍。
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击拍,或教师用双响筒伴奏(一拍一下),以使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
(6)“太平年〞“荷儿梅子梭〞“花儿梅子梭〞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思。
(7)完整演唱歌曲。
3.表现歌曲(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可分领唱与齐唱。
(2)编创歌词演唱。
①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
②把歌曲中的“蛤蟆〞换成其他动物唱一唱。
(3)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节奏。
4.拓展观赏(1)民歌中有许多唱动物的歌曲,童谣(花蛤蟆)就是依据山东民歌(花蛤蟆)改编而成。
教师可用山东方言演唱(花蛤蟆))。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下册《(演唱)数蛤蟆》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演唱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同时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沙锤、串铃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师带领学生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师:同学们,听说今天池塘边要开音乐会了,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的,来跟着我的音乐一起出发吧。
(二)音乐会的主角(猜谜导入)
1. 师:同学们,河边到了,你们听一听什么在叫?(放录音)(青蛙)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哦头顶大眼睛,身披绿衣裳,宽嘴巴,大肚皮,蹦蹦跳跳叫呱呱。
可是今天这个声音到底是不是青蛙呢,谁知道和青蛙长得很像的好朋友是谁呢?(蛤蟆)我们来看看(课件)哦,原来它是青蛙的好朋友,它的名字叫蛤蟆,谁来说说长的有什么不同?(放幻灯片列出蛤蟆的特征)(体型大,背上有层层叠叠的点)它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去做呢?
2.板书课题
老师: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我们也学着它们的样子,蹦蹦跳跳地一起去参加好吗?它们带来了一首歌曲《数蛤蟆》(板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数了蛤蟆哪些部分?
(三)音乐会的歌声(学习歌曲)。
演唱:数蛤蟆-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南民歌《数蛤蟆》的歌词和曲调。
2.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吟唱《数蛤蟆》的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知识点1.湖南民歌《数蛤蟆》的歌词和曲调。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数蛤蟆》歌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了解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2.通过歌曲欣赏,让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
3.学生们可在听歌的同时,看着课本上的歌词跟唱。
第二部分:讲解歌曲(1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歌曲的歌词,并解释歌词的含义。
2.教师逐句演示歌曲的吟唱,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可在此环节中加入一些音乐知识和技巧的介绍,如平板声、抖音唱法等。
第三部分:分组练习(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让他们分别练习歌曲的吟唱和动作表演。
2.要求学生掌握歌曲的韵律和动作,注意歌曲的节奏和呼吸控制。
第四部分:展示表演(15分钟)1.各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可以聆听和观赏。
2.教师指导和评价学生的表演,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鼓励支持。
第五部分:总结(5分钟)1.教师概括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今天的教学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自我评价,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韵律和动作,正确吟唱,并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1.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避免唱错谱子。
2.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同,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如何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通过听学生的表演,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歌曲的韵律和动作。
2.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湘文艺版音乐下册》。
2.《数蛤蟆》歌曲。
教学延伸1.通过《数蛤蟆》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湖南的民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下册《(演唱)数蛤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歌曲《数蛤蟆》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地演唱四川童谣《数蛤蟆》,并随着音乐律动。
2.通过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与小伙伴合作参与伴唱,能用声势动作随歌伴奏。
教学重点:能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地演唱四川童谣《数蛤蟆》。
教学难点: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头饰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做律动。
2.师生互相问好。
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猜,谁欢迎我们来了?(出示课件)“水中有位歌唱家,身穿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捉虫本领它最强”,它是谁呀?生:青蛙。
师:非常好!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生:癞蛤蟆。
师:癞蛤蟆也叫蟾蜍,它和青蛙统称为蛤蟆。
师:同学们,蛤蟆王国的音乐会要开始了,我们快走吧!二、新歌教学1.学生(扮演小青蛙):呱,站住,我们大王说了,谁答对了口令,就让谁进去。
请听口令:“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课件出示蛤蟆)生: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2.师:同学们真聪明!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我们边走边读读口令吧!(出示歌词)3.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拍手读歌词)。
4.加上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歌词。
(播放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为小蛤蟆的歌曲编上声势动作表现一下吧!(二)学习节奏。
1.学习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十六分节奏。
师:小蛤蟆是水里的歌唱家,它的声音长短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播放歌曲)(出示三种节奏)(1)认一认节奏。
(2)读一读节奏。
(3)找一找节奏。
(4)拍一拍节奏。
2.学习歌曲的节奏。
师:小蛤蟆长短不同的声音组合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的节奏。
(出示歌曲节奏)(1)拍手读歌曲节奏。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二年级下册《(演唱)数蛤蟆》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型】唱歌课
【年级】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数蛤蟆》四川民歌,是一首风趣的游戏歌曲。
同时也有知识性的特点,在游戏中帮助儿童熟悉量词的用法。
蛤蟆是用“只”、嘴用“张”,腿用“条”等量词,歌词形象生动,具备了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象,能歌唱的特点。
歌曲中衬词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直接影响着歌曲的结构。
歌曲中的“太平年”等衬词,将歌曲的结构改变、扩充了,更充分地表达出儿童的喜悦心情。
学生在本课不仅能学到好听的歌曲,而且还能知道蛤蟆像青蛙一样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不要伤害它而去保护它,渗透保护动物的知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数蛤蟆》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创编歌词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编一编等系列活动中学习。
(2)方法:模仿法、讲述法、创编法、表现法、聆听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让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编一编等系列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教育诱导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教学难点】
听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
(演唱) 数蛤蟆-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吟唱歌曲《数蛤蟆》。
2.能够了解蛤蟆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吟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
掌握歌词并能够配合动作。
教学准备
1.《数蛤蟆》湘文艺版音频。
2.蛤蟆图片或图书。
3.讲台、麦克风、音响设备。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介绍自己,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引出今天的主题:《数蛤蟆》。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蛤蟆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在哪里生活?思考完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蛤蟆的基本知识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步骤二:展示歌曲
1.开始播放《数蛤蟆》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2.再次播放音频,学生可以跟着唱。
3.教师可以多次播放音频,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步骤三:分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主组队,对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
每一个小组掌握一段歌词,并准备一个独立的动作。
2.让每一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分析的段落和动作。
3.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引导一些正确的表演技巧。
步骤四:歌曲大合唱
1.让学生整体跟着音乐唱歌,并组织一次全校大合唱。
2.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音乐老师或社会音乐人现场演唱,让学生感受现场演唱的氛围。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吟唱《数蛤蟆》这首歌曲。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蛤蟆的基本知识以及表演技巧。
此次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热爱,唤醒学生内心的自然情感。
(演唱)数蛤蟆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
2、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3 、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物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歌。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告诉我们?
(学生说出喜欢的动物的名字:小羊,小猫,小狗等)
2、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
“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
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它长得什么样?
生: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长着四条腿……(老师根据学生描述用简笔画形式把青蛙画出来)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
3、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课件,讲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
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
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用小朋友喜欢的话题激趣引题,在区别小动物的同时进行爱护益虫的思想教育)
三、歌曲学唱。
1、师: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数蛤蟆》(板书:《数蛤蟆》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数蛤蟆的吧。
2、听范唱录音。
(出示多媒体动画范唱)
3、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板书:1=F 2/4)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
5领读歌词。
(课件出示歌谱)
(1)师:下面我们跟节奏来读读歌词。
一只蛤蟆 | 一张嘴 |两只眼睛 | 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希,水上漂”。
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
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
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
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揭示课题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德育渗透游戏激趣,同时练习歌曲中的节奏,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情趣。
指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得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歌词)
6、学唱歌曲
(1)师:大家跟老师配合得真默契,下面我们跟蛤蟆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师弹琴教唱旋律,并解决歌曲难点。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希”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
(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
(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
师: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请学生找出来唱一唱,师伴奏。
(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
(4)跟课件范唱齐唱歌曲。
对唱的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5)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
(鼓励学生,生动演唱)
(播放伴奏录音)
(6)分男女组进行赛唱。
(让学生从欣赏到熟悉节奏再到学唱的一步步过渡,然后学会歌曲的旋律,这个重难点解决之后,教师再一步步深入,包括对歌词的了解、歌曲的处理的深化,让学生熟悉掌握歌曲。
)
四、拓展延伸
1、师:大家唱得真棒!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
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师在黑板上贴出蛤蟆图片)
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2、创作表演
①师:你能加上动作来表演吗?(全班同学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②师生舞蹈表演。
(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带上蛤蟆头饰)
③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用“双胞胎”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并有兴趣积极地进行探究。
从而进行难点突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精彩,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六:作业
师:请小朋友回去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让我们随着歌曲的旋律结束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小朋友们再见!(播放歌曲《数蛤蟆》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