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厂水泥质量控制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散装水泥出厂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散装水泥出厂管理,提高散装水泥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散装水泥的企业。
三、管理要求1. 企业应具备生产资质和相应的认证证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 企业应制定散装水泥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能够准确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流向。
5.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和投诉。
四、生产管理1. 原材料采购:企业应选择优质、合格的水泥原料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2. 生产工艺: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 设备管理: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 质量检测:企业应建立独立的质量检测部门,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抽检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5. 包装标识:企业应规范产品包装,标识清晰、完整,包装前应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无破损和泄漏。
五、储存管理1. 企业应建立干燥、通风、防潮、防火的散装水泥储存库房,定期清理、消毒和除尘。
2. 对储存的散装水泥应实行先进先出原则,定期检查存储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3. 对产品实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
六、运输管理1. 企业应选择资质合格的运输公司进行散装水泥的运输,确保产品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受到挤压、震动等影响。
2. 在运输过程中,应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适应散装水泥的特殊运输要求。
3. 对散装水泥的装卸作业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确保产品包装不受损。
七、销售管理1.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保证产品畅销。
2. 对产品销售情况应及时掌握,定期进行销售数据分析,为产品改进和市场拓展提供依据。
3. 对用户提出的投诉和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用户满意。
水泥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水泥生產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 保障產品質量, 滿足市場需求, 保證用戶的使用安全,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 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從事水泥生產的企業。
第三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泥產品質量管理體系, 對生產環節進行嚴格監控, 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管理, 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
第四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水泥產品質量檢測機構, 對產品進行監測, 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第五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 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確保生產過程中的品質管理。
第六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設備的維護, 確保生產設備的良好運行, 減少設備故障率。
第二章生產管理第七條水泥生產企業在進行生產過程中, 應當根據市場需求, 合理進行生產排程, 確保生產進度與市場需求相符。
第八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制定生產計劃, 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進度。
第九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嚴格控制原材料進料, 合理配置原材料, 確保原材料質量。
第十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生產管控體系, 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 確保產品質量。
第十一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護, 確保設備的良好運行。
第十二條水泥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當遵循相關規定, 對廢氣、廢水進行排放控制, 確保生產環境安全。
第三章質量管理第十三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 對產品質量進行全程監控。
第十四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原材料的檢測, 確保原材料的質量。
第十五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產品檢測機構, 對產品進行嚴格檢測, 確保產品質量。
第十六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產品質量檢測人員的培訓, 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
第十七條水泥生產企業應當加強產品質量信息管理, 建立產品質量信息檔案, 對每批產品進行追溯。
第十八條水泥生產企業在產品質量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 應當立即停產, 進行排查, 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确保水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生产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将从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探讨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标准。
二、原材料控制要求1.石灰石:合格的石灰石应具有充分的石英、石膏、镁含量低等特性。
不得使用含有大量杂质和有害元素的石灰石原料。
2.粘土:应选择具有适宜粘结性、合适品种和矿物组合的粘土。
粘土中不宜含有过多的氧化铁等有色杂质。
3.煤炭:应使用低灰分、低硫分和低燃烧热的煤炭。
确保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不对水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产工艺控制要求1.石料破碎:对石灰石和粘土等原料进行合理的破碎,确保石块粒度适宜,并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原料预热:通过旋风筒或窑筒等设备对原料进行预热,达到合适的温度,为下一步煅烧做好准备。
3.煅烧过程:在煅烧过程中,要控制好煅烧温度、停留时间和空气流量等参数。
确保煅烧后的熟料具有高的活性和合适的化学成分。
4.磨碎过程:对熟料进行适当的磨碎,以获得合适的细度和表面积。
控制磨机的运行参数,确保产生的水泥粉体质量稳定。
四、质量检测要求1.化学成分检测:根据相关标准,对水泥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如SiO2、Al2O3、Fe2O3等。
确保水泥产品符合规定的成分范围。
2.物理性能检测:对水泥产品进行强度、凝结时间、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能的检测。
确保水泥具有合适的力学强度和使用性能。
3.质量稳定性检测:通过长期稳定性测试,检测水泥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情况。
确保水泥产品具有长期稳定的质量。
五、生产质量管理要求1.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控制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2.加强原材料和产品的进货和发货检验,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3.建立质量档案,对每批产品进行记录和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4.定期进行设备和仪器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分析摘要:居民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建筑的质量安全,需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水泥质量时,应对水泥生产的原材料以及后续生产中的石膏、生料、熟料等进行质量控制。
水泥的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质量情况,对水泥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从水泥生产的各个方面入手,保障水泥的质量,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泥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策略引言水泥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影响重大,因此必须严格管理控制好水泥的质量。
为此,需要相关质量检测单位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和控制措施,加强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水泥质量检验内容及方法1.1水泥的安定性在进行安定性试验的过程中,相关检验人员应加强对相关细节的重视,在试验未成型情况下,仔细观察测量雷氏夹角的宽度,保证切口宽度满足一定的数据标准,同时针尖没有出现过大或过小现象。
夹挂砝码的各种参数值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反复测量。
定期检查沸煮箱,明确沸煮箱内水位高度和沸煮时间曲线关系,根据曲线变化规律在试验前预先调整确定好水位高度,保证每个试件都会被沸水淹没,而且需保证试验用水充足,试验过程中不会出现再次添补水的情况,同时满足加热沸腾时间要求。
根据第一次试验数据,将其与现行试验标准数据进行比对,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二次试验。
相关人员应根据行业规范标准,针对需要进行二次试验的情况制订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获得准确有效的试验结果。
1.2水泥凝结时间在水泥和水发生混合反应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水泥浆液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会逐渐降低,最终会发生水泥凝结情况。
因此,控制水泥的凝结过程成为水泥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精准确定凝结时间,以便合理控制水泥材料的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
水泥凝结分为初凝和终凝两个阶段,从加水到发生初凝前,水泥浆液会失去可塑性。
水泥质量控制要点水泥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水泥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
以下将详细介绍水泥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原材料的选择水泥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石灰石、黏土、铁矿粉等。
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验。
石灰石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其碳酸钙含量要高,杂质含量要低。
黏土的可塑性和化学成分也至关重要,要选择合适的黏土种类和产地。
铁矿粉的含铁量和粒度分布也会影响水泥的性能。
此外,还应注意原材料的储存和管理,避免受潮、混杂和变质。
二、生产工艺的控制水泥的生产工艺包括生料制备、熟料烧成和水泥粉磨等环节。
在生料制备过程中,要精确控制各种原材料的配比,确保生料的化学成分均匀稳定。
同时,生料的粉磨细度也会影响后续的烧成过程,需要合理控制。
熟料烧成是水泥生产的关键环节,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参数的控制直接决定了熟料的质量。
要确保烧成温度足够高,使熟料中的矿物充分反应,形成合适的矿物组成。
水泥粉磨过程中,粉磨时间、细度和添加剂的使用都会影响水泥的性能。
粉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水泥过细,增加能耗;粉磨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水泥细度不够,影响强度。
三、出厂检验水泥出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化学分析主要检测水泥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硫等,确保其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等指标。
细度反映了水泥颗粒的大小分布,对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强度发展有重要影响。
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要符合施工要求,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安定性是衡量水泥体积稳定性的指标,不合格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开裂等问题。
强度是水泥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通常要检测 3 天、28 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只有各项指标均合格的水泥才能出厂销售。
四、运输与储存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水泥受潮、混入杂物和包装破损。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泥厂进出厂管理,确保生产、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安全、有序、高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水泥厂所有进出厂活动,包括原材料、产品、设备、人员等。
第三条水泥厂进出厂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依法依规、规范操作;(三)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四)高效便捷、节约成本。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水泥厂设立进出厂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进出厂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制定、修订进出厂管理制度;(二)组织进出厂管理培训;(三)负责进出厂手续的办理;(四)监督进出厂活动;(五)处理进出厂相关事宜。
第六条各部门、车间应积极配合进出厂管理办公室的工作,确保进出厂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进出厂手续办理第七条进出厂手续办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申请:需进出厂的单位或个人向进出厂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水泥厂进出厂申请表》。
(二)审批:进出厂管理办公室对申请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
(三)通知:批准后,进出厂管理办公室通知申请单位或个人。
(四)领取通行证:申请单位或个人凭《水泥厂进出厂申请表》和批准通知领取通行证。
(五)登记:进出厂时,应主动出示通行证,接受登记。
第四章进出厂活动管理第八条进出厂活动应遵守以下规定:(一)原材料、产品、设备等进出厂应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得占用消防通道、紧急通道等。
(二)车辆进出厂应减速慢行,注意安全,不得超速、逆行、抢行。
(三)禁止携带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进入厂区。
(四)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厂区。
(五)进出厂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九条进出厂活动应接受以下监督检查:(一)进出厂管理办公室对进出厂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二)各部门、车间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工作。
(三)对违反进出厂活动规定的,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条进出厂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身体健康,符合岗位要求;(二)熟悉进出厂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水泥厂质量管理制度一、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及部委条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制度和车间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
二、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认真贯彻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三、企业内部的工资、奖金分配,必须体现“质量第一”的方针,要与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及产品质量挂钩,认真、坚决贯彻质量否决权。
四、企业设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____厂长担任,以便能独立行使监督,检验职权,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把好原材料、燃料进厂质量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销售。
五、化验室应根据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建立健全检验制度;负责全厂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检验,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车间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各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生产要求进行配料比计算,并及时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整和修订,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六、化验室要严格贯彻执行水泥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背质量管理制度的行为,保证出厂水泥全部合格和留足富裕强度,进一步提高实物质量,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加强各项目的对比试验,根据本厂的实际生产工艺,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值。
七、企业要建立和坚持访问用户制度,每年至少要信访、走访有代表性的用户两次,广泛征询用户对本厂水泥的品质性能、包装、装运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措施迅速改进。
八、企业对出厂水泥的自检结果中,有任意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电告用户停止使用,同时向建材主管部门和水泥检测中心报告,经批准将封存样复验,并以复验结果为准;经复验,产品质量不合格属重大质量事故,企业企业要进行质量事故检查,并向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检查报告,根据用户损失程度承担质量责任。
九、企业要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出厂水泥的合 格确认制度(一)出厂水 泥的合格确认制度1 目的通过对出厂水泥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出厂水泥质量符合GB175- 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 标准和《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 并满足顾客需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出厂水泥控制管理。
3相关引用文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4 职责4.1 生产副总主管出厂水泥交付工作。
4.2 化验室负责出厂水泥的管理和控制。
4.3 销售公司负责出厂水泥的交付实施。
5 工 作程序5.1 以出磨水泥控制出厂水泥控制组每小时或每 2 小时对出磨水泥取样并测定其 细 度、比表面积,三氧化硫。
为确保出厂水泥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化 验室对每台水泥定的取样方法取样,按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的全部项目(出磨水泥包 括: 氧化硫、烧失量、细度、比面积,氧化镁,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验结果及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JC/T452-2009 通用水泥质量等级 》GB9774-2010水泥包装袋》5.1.15.1.2不同品种、 等级的出磨水泥均按 GB/T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国家标准Cl )- , 检5.1.3 控制组负责对出磨水泥的取样,物理组负责对出磨水泥的物理检验工作,分析组负责对出磨水泥SO,烧失量,氧化镁,CL,游离氧化钙的化学分析检验工作。
5.1.4 对出磨水泥的1 天和3 天强度与28 天强度进行回归分析, 在满足我公司28天强度目标值的前提下,推算出出厂水泥1天和3天强度控制值。
5.2 出厂水泥的质量要求。
521水泥出厂前,以W 600吨为一个编号,从每个编号不少于20个的不同部位取样,或在每一个编号包装(或装车)过程中连续取样,混合均匀后,按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规定的办法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的全部项目,确认所检项目的指标均符合GB175- 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和《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时,方可通知出厂。
出厂水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出厂水泥生产和销售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出厂水泥的企业。
三、出厂水泥生产管理1. 生产企业应当依法设立生产车间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监督和管理。
2. 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生产水泥,确保产品质量。
3.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原材料检测、生产控制、成品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
5. 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6. 生产企业应当定期进行产品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7. 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8. 生产企业应当确保产品交货期准时,不得拖延交货。
四、出厂水泥销售管理1. 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销售,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 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办理销售手续,确保产品合法流通。
3. 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价格政策,不得操纵市场价格。
4. 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出厂水泥监督管理1. 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依法生产经营。
2. 监督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
4. 监督部门应当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六、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2. 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制定机构所有。
以上就是关于出厂水泥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所有生产、销售企业都能够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出厂水泥的管理制度一、严格控制出厂水泥质量1、出厂水泥的检验和确认必须按相关标准或合同要求进行。
2、经检验确认各项质量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由化验室主任或出厂水泥工程师出具水泥出厂通知单,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确保出厂水泥三个合格率为100. 00%,努力提高水泥均匀性、稳定性及一等品和优等品率。
出厂水泥不合格属重大质量事故,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水泥均化:均化岗位应严格按化验室开具的均化通知单采用空气搅拌的均化措施执行。
三、包装车间要严格按照化验室签发的水泥出库通知单所指定的库号和比例出库包装或散装,决不允许随意改变库号和比例,违者按质量事故处理。
水泥库每季轮流进行清库,并对卸料装置进行维修,确保卸料畅通正常出库。
四、散装水泥出库前必须均化,确保散装水泥的均匀性。
五、包装水泥标志必须齐全、清晰、包装袋质量必须符合GB9774-2002《水泥包装袋》标准要求。
六、包装质量抽查由化验室进行,每班随机抽取不少于20包,其20包的质量不得少于1000kg,单包净含量不得少于49.5kg,并作好质量记录作为对包装工的考核依据。
其包装质量和标志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作破包处理。
大包散装水泥应出具与袋装水泥包装标志相同内容的散装卡片。
散装罐车水泥必须有铅封方可出厂,签封后保存90天,出厂水泥以不超过1000吨为一个编号,严禁超吨位包装。
出厂水泥质量交货验收按GB175-2007标准或合同要求执行。
当用户需要是,在七日内开具除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检查结果的该编号的质量检验报告单,32天内补报28天强度检测结果的该编号的质量检验报告单。
七、出厂水泥强度的预测规定:公司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切实掌握出厂水泥各龄期的强度关系。
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掌握出厂水泥一天、三天、二十八天强度的关系,确保出厂水泥各项指标达到目标值。
八、不合格水泥的处理:1、水泥出厂后发现水泥质量不符合或对某项检验结果有怀疑时,立即电告用户暂停使用该编号水泥,双方将封存样送国家水泥质检中心(省级站)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经复检不合格,属重大质量事故。
2024年出厂水泥质量控制要求及依据(一)出厂水泥质量控制的要求(1)出厂水泥合格率100%。
即水泥的各项技术要求,如氧化镁、三氧化硫、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必须满足相应品种标号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2)富裕强度合格率100%。
即确保出厂水泥28天抗压强度富裕2.5MPa以上;(3)均匀性合格率100%。
即每季度进行一次均匀性试验,10个分割样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SO3、烧失量、强度等指标必须符合标准;28天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Cv≤3.0%;(4)28天抗压强度目标值≥水泥国家标准规定值+2.5MPa+3S;标准偏差S≤1.65MPa。
(二)水泥出厂的依据为使水泥厂的生产正常进行,加快水泥储库的周转,不可能等水泥28天强度出来后再出厂,而是参考有关质量指标提前出厂,决定水泥出厂的依据一般考虑下列因素:(1)熟料质量:熟料质量是水泥质量的基础,在日常质量控制中,要摸清熟料3天到28天强度的增长率,掌握熟料各龄期强度以及化学成分、率值的变化对强度的影响。
还要特别注意,熟料试验小磨与水泥大磨由于工艺条件不同所反映在强度上的差异。
(2)出磨水泥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出厂水泥质量,必须对出磨水泥按班次或库号进行全项检验,用以指导水泥出库管理工作。
如果各库中的水泥质量有差别,甚至有的指标不合格时,应根据检验结果和入库数量进行合理的搭配、混合或存放,以使出厂水泥合格并达到规定要求的标号及强度目标值。
(3)出磨水泥与出厂水泥的强度关系:掌握出磨水泥与出厂水泥之间的强度关系,就可根据出磨水泥的强度推算出出厂水泥的强度,控制出厂。
它们之间的关系,因厂而异,它与水泥的性能、试样的取样方法及水泥均匀性、存放期等有关,各企业可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找出出磨水泥与出厂水泥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但出磨水泥的检验数据不能作为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数据。
(4)根据出厂水泥的检验结果:水泥出厂前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的编号、吨位取样。
出厂水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人们对建筑成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水泥质量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文主要对水泥企业如何做好出厂水泥质量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字∶水泥质量;管理;生产;检验
前言
出厂水泥质量管理不仅关系到能否保证出厂水泥满足企业内控质量指标,同时还可以通过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在保证质量满足企业要求和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努力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通过对部分水泥企业(基本是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调研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对出厂水泥质量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
化验室都配备有专业或专职人员负责出厂水泥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出厂水泥管理程序,能够认真、严格执行《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水泥实物质量比较稳定。
但也有部分企业在出厂水泥质量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导致出厂水泥质量出现较大波动。
1 企业领导重视是做好出厂水泥质量管理的关键
优质、稳定的产品质量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好的产品不仅仅要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更要以较高的产品实物质量赢得用户。
同时,通过加强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精细的质量管理,在稳定地满足企业内控质量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效益。
因此,出厂水泥质量管理在水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企业领导足够的重视。
2 出厂水泥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是责任心要强,肯于吃苦,乐于奉献,把水泥质量管理当作一种事业来做。
要敢于坚持原则,质量状况应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取得领导对工作的支持,对有损产品质量的事要顶得住压力。
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是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对本企业的水泥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非常熟悉,有一定的质量管理工作经验。
三是要有良好的管理素质。
要懂管理,善于管理。
出厂水泥质量管理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重要岗位,只有在工作中肯于动脑、技术全面、管理到位,才能真正使质量管理受控,并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3 出厂水泥质量管理的方法要到位
制定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出厂水泥内控质量指标,出厂水泥内控质量指标合适与否不仅标志着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实物质量水平,也基本确定了在市场中的产品定位。
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内控质量指标的制定必须符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要严于现行国家标准,其中,28天抗压强度控制值要保证≥水泥国家标准规定值+富裕强度值+3s。
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用户对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以及相关竞争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综合考虑后再确定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出厂水泥各项内控质量指标。
水泥强度目标值应首先确定好28天强度控制值,然后再根据所应用的有效的数理统计推算出3天强度控制值或1天强度控制值。
这些数值都应进行动态管理,即本月数值应是以上月检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计算所得,个别工艺条件或生产中出现变化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出厂水泥内控质量指标初步确定后应经企业主管领导及质量部门领导的认可、批准后方可实施。
3.2 出厂水泥管理确认程序要完善
水泥是重要的安全产品,出厂时即必须要保证百分之百合格,而且富裕强度合格率也要达到百分之百。
但由于产品特点,水泥不能等待28天强度指标检验完成即需确认出厂。
因此,制定科学、严谨、有效的出厂水泥管理确认程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出厂水泥管理确认程序除要清楚地注明企业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以及管理职责外,还要清楚地说明水泥出厂的判定依据。
水泥出厂前,即管理人员开具水泥出厂通知单之前,都应查看哪些检验数据,水泥3天及28天强度是如何预测的,以及用何种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预测的。
出厂水泥通知单要由负责出厂水泥质量的管理人员签发,应在程序中具体明确,还要说明出厂水泥管理人员不在时授权何人负责产品验证和判定,以及何人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3.3 足够的水泥储量是水泥质量的重要保证
只有足够的水泥储库和储量,才能保证出磨水泥有必要的检验时间,然后按照管理程序进行确认出厂。
但由于目前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些企业水泥储库在设计时即存在数量不多、储量不够的
问题,再加生产中随着不同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的增加,给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在生产、销售与质量发生矛盾时,企业必须首先保证质量,严格执行出厂水泥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
严禁出磨水泥上入下出或不见必要的检验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即出厂。
3.4 水泥生产控制的第一手资料
水泥是流程性材料,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同时过程质量控制也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作为出厂水泥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掌握生产过程的第一手生产和质量控制及检验数据。
主要的检验数据还要建立质量控制台帐,比如水泥熟料质量台帐、出磨水泥质量台帐、出厂水泥质量台帐等,并要随时记录检验数据。
管理人员只有清楚地掌握正在生产的水泥熟料的质量状况、生产的量以及入库情况,再根据熟料储库里的质量情况才能下达熟料使用通知和水泥生产质量控制指标。
出磨水泥按要求入库后,还要标明库号及入库的水泥数量,再根据出水泥的确认程序经检验和判定出厂。
第一手检验数据掌握了,才能在生产过程控制做到心中有数。
3.5 对水泥生产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判定
水泥生产过程与最终检验的数据是否准确,对水泥质量影响较大。
作为水泥出厂管理人员肩负着产品生产和最终放行的重大职责,所以必须时刻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予以关注。
要经常查看化验室内部质量抽查数据,及时分析企业与有关水泥质检机构进行的对比检验,检查试验环境条件和检验设备及人员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对已出现的可疑数据,要及时查找留存样品进行复检,避免由于检验失误给产品质量控制带来的误判。
3.6 随时与生产、质量控制部门保持沟通和联系
水泥质量管理人员需在下班和休息的时间都要随时掌握水泥生产的有关情况。
有时人不在工厂,也需要随时与水泥生产的关键岗位如中心控制室、化验室生产控制及物理检验等关键岗位保持沟通和联系,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必须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做好出厂水泥质量管理工作要掌握超前控制的原则。
需密切关注原材料进厂、半成品生产的质量状况,以便在水泥生产和水泥出厂时采取必要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水泥产品绝不允许有不合格的出厂。
3.7 精心控制,努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如何降低水泥生产成本也是水泥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此,质量管理人员要在保证满足产品内控质量指标的前提下,通过下达合理的生产控制指标,尽可能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努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8 掌握产品使用信息,做好售后技术服务工作
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要通过用户的使用才能得到验证。
因此,出厂水泥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掌握产品在使用中的情况。
根据用户的
反馈对产品实物质量重新进行分析,凡是属于用户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向用户解释清楚;凡是属于水泥生产中应予以改进的,要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束语: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人们的生活面貌日新月异,对于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水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质量标准和市场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出厂水泥质量管理作为水泥生产及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也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水泥质量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