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1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8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2.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3.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祖冲之和圆周率。
3.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1.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2.汉代以来的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我们这节课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和历史地位各是什么?2.科学家祖冲之有哪些科学成就?3.钟繇、胡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各是什么?4.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什么?有何特点?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0页“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节以及补充图片《贾思勰种植农作物》,思考回答: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水稻、粟、蔬菜。
2.我国汉朝农业耕作水平怎样?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牛耕法,能够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表明作者怎样的精神?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
贾思勰具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5.《齐民要术》有何影响?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1页“科学家祖冲之”一节以及补充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1.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之前,有谁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取得哪些成就?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11月教案号2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教学难点书法、绘画艺术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组织学生自学:(四)检测(五)探究新课:(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教师直接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教师讲述: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
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
《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
(板书)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②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环节一熟悉课标1、把握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的要紧成绩。
2、了解书法艺术的进展及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
3、明白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期特点与科技文化的关系。
环节二自主预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先的一部完整的,是北朝撰写的,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汲取民间体会,还在生产中丰硕了这些体会。
《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硕。
贾思勰专门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必需,不误农时,要改良和,他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这部农业高作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的务实精神。
二、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是时期的杰出科学家,他在、和方面都有重大成绩。
祖冲之把精准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
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探讨测算的一年时刻,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大体相似,他还创制出那时最先进的历法。
3、魏晋书法、绘画与雕塑钟繇和胡昭是时期的书法名家,都擅长书,钟繇独创,被后世称为绝世之作。
西晋设置,教学生学习书法。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的,其代表作被称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盛兴,占了主腹地位。
东晋是最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代表作有和。
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很多石窟,其中最闻名的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环节三合作探讨探讨一:祖冲之、贾思勰在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一起缘故?探讨二:依照所学知识,归纳石窟艺术的艺术价值?探讨三:简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环节四课堂作业一、选择题一、北朝时期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其中该文献要紧介绍了()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北方农业生产体会2、以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闻名的农学家。
以下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体会全数来源于走访B.他写了闻名的农业科学高作《齐民要术》C.他的高作活着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腹地位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3、为纪念祖冲之对人类的奉献,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和《齐民要术》等。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
【教学难点】1.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2.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新课引入】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然而,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对我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其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呢?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史料实证)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学习难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作者:2、年代:北朝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要、不误农时;提倡改进;提出了和等思想。
4、地位:是我国现存。
5、影响:反映出当时。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1、年代:南朝2、成就:①数学:把,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一书。
②天文历法:其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相差不到50秒;创制。
③机械制造:有、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灿烂的文化1、书法艺术发展①原因:的发明和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②表现①曹魏:、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钟繇尤擅。
②西晋:设置;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③东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东晋。
代表作是,被称为“”。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④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2、绘画东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和。
3、石窟统治者大力宣扬,人们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这些造像,继承了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4、文学曹操父子的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朴实恬淡。
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
【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史料实证】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探究二:问题:【家国情怀】材料体现了贾思勰的什么精神?探究三:问题:【家国情怀】从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探究四: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对比两个石窟造型,分析各自有什么特色,这反映了什么?探究五:问题:【唯物史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可从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探究六:问题:【家国情怀】结合材料思考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绵延与传承?参考答案与解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1课时)课型新课授课时间 11月教案号2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
2.掌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掌握郦道元和《水经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2.通过本课学习,应该学习祖冲之、贾思勰等人的钻研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多媒体预设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动手实践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生成(一)导入新课:(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探究新课:(四)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导入新课,解题一、祖冲之和圆周率1.祖冲之生平多媒体出示祖冲之像及其生平简介2.祖冲之和圆周率幻灯出示有关圆周率发展的人物图片:刘徽、张衡等幻灯出示割圆术的图片幻灯片打出几组数字幻灯出十几道简单的加减运算题3.祖冲之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幻灯片补充下面内容:这一时期,东晋虞喜发现了“岁差”。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
通过本课学习,应该学习祖冲之、贾思勰等人的钻研精神,继承中华民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今天,我们来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部分。
我们说,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是承上启下。
承上:指上承两汉;启下,指下启隋唐。
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又为什么会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讲到的内容。
[教师讲述]祖冲之(429~500),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字文远。
范阳(今河北涞水县北)人。
西晋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
他曾任刘宋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从事史,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萧齐长水校尉,掌管学生了解图片及生平简介学生看书学生归纳:(1)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
(2)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
(3)他设计制造的水碓(duì)磨,能同时舂米、磨面。
(4)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掌握了祖冲之和圆周率的价值培养了学生以往的天文学家不知分“天周”和“岁周”,以为太阳运行一周就是“岁周”。
虞喜观察到太阳从第一年冬至运行到第二年冬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而是每50年向西移动一度。
这种“天周”与“岁周”的差就叫“岁差”。
祖冲之把“岁差”应用到他制订的《大明历》中,根据计算,《大明历》规定一年为365.天,与近代科学测量的日数相差不到50秒。
《大明历》中另一重要成果是对闰法做了新的调整,将古法19年7闰改为391年144闰。
《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从510年开始采用,到589年废止,共用了80年没有改动。
除此之外,祖冲之创造了以机械发动的日行百里的“千里船”,还改造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创造了一架“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的运输机械。
西晋刘景宜创造牛转连磨,杜预发明连机碓和水转连磨。
祖冲之在这个基础上前进一步,创造了水转连碓磨,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效率更加提高了。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幻灯片介绍“齐民”的含义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掌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掌握郦道元和《水经注》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禁卫军守卫京城。
曾写过《安边论》,建议齐明帝“开屯田,广农殖。
”但他的主要成就在自然科学方面。
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
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了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成就。
那么,他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哪些贡献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问题: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本目的内容阅读一下,找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并指出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
提问:请大家归纳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讲解:课本上提到的“前人创造的割圆术”,指的是刘徽创造的割圆术。
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割圆术。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活动与探究”一的图形)刘徽认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其周长即愈益逼近圆周长。
“割之弥细,所失弥小。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由此可以看到,刘徽已把极限的思想应用于圆周率的计算。
刘徽应用割圆术,从圆内接六边形算起,边数逐步加倍,直算至圆内接192边形的面积,也就是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5)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
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学生看课本后面“活动与探究”一的图形学生动手摆数字,做题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回答:答案一: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广博的知识和突出的贡献。
答案三: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以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创新精神获得这个世界承认的,而不是靠其他。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归纳能力学生掌握了“算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能够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读书提炼信息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运用表格归纳史实的能力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贾思勰生平幻灯片介绍贾思勰生平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
由于古代史籍上无传,贾思勰的生卒年月,详细身世和经历,缺乏记载,颇难于考查。
惟各家书目和各种书刊都作“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四库总目”也说只知道他曾经出任高阳太守。
据考证,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
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
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他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
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
2.《齐民要术》三、郦道元和《水经注》1.郦道元生平2.《水经注》的成就和特色求得圆周率π=3927/1250(相当于3.141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据。
在实际应用时,他则主张采用π=157/50(相当于3.14)。
到祖冲之时,求出了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
同学们,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竹棍,即古人所说的。
现在,我们看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算筹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竹、木、骨、铁、铜等各种材料都可以做筹,但每种筹必须一样长短、粗细。
用算筹表示数字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纵式,也叫直式;一种是横式。
人们规定用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用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如果遇到‘0’数,则空位不摆算筹。
筹算的运算程序同珠算的运算程序基本一样。
”教师:同学们请看“动脑筋”目下的内容:“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教师过渡]祖冲之除了在数学上的成就以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在这些方面的成就。
教师结合幻灯简单介绍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歌谣。
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
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学生回答:答案一: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要死读书。
要学以致用。
答案二: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它才有更加强劲的指导意义。
学生回答:答案一:“齐民”指齐国的百姓答案二:指人民答案三:指普通老百姓答案四:指平民学生回答:主要内容有: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学生回答:《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直到北宋年间,政府还将《齐民要术》刻印成册,发给地方官,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而且《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它在农学史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学方面,除了数学以外,农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杰出的代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下的内容,看完之后,思考两个问题:1.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齐民”的含义是什么?2.《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教师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由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教师提问: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教师讲解“齐民”的含义: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
《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
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教师提问:《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教师提问:《齐民要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教师:下面我们分两个小问题来看一下详细内容。
1.贾思勰生平2.《齐民要术》教师讲解:《齐民要术》全书正文10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其内容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方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其文字特色为这部书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学生动手设计表格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卷,92篇。
另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约12万字。
其内容包括耕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土壤肥料、植保、果树、蔬菜、动物饲养、酿造、果品加工和资源植物利用,以至文具、日用品生产,等等。
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学体系。
下面我们先看题目。
书名《齐民要术》中的“齐”字,据贾思勰在序言开端的解释是:《史记》曰:齐人无盖藏。
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人”者古,今言“平人”也。
翻译过来,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