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浙江专版)备战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择题 考点快速练11 地理信息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8
2019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系列(7)李仕才(试一试)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1.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答案】D(一)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1.B 2.B 3.A【解析】2.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
故选B。
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故选A。
【点睛】第1题考查了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重庆为“山城”,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所以限速的是地形。
第2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必修II 第一苹人H 与环境---------------------------------------------------------------------------------------------------------------------------------------------------------------------------------------------------------------------------------------------------------------------------------------------------------------------------------------------------------------------------------------------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必考+加试)考核要求 知识体系预览3 •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4 •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b②人口容量的特点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试 标 准 1 •人口增长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 •人口增长模式不同大口了曾长模式的特点及典 型地区分布 阐述人口增长 b ②影响人口分析其考点一人口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必考+加试)[考点梳理1.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加试)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b+加试)增长模式"高一高一低"模式"高一低一高"模式“低_低_低”模式原始型模式 传统型模式 过渡型模式现代型模式 基本特点高岀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 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8世纪中期〜19世废送国家和少 典型热带原始森林非洲的个别国经末20世纪初的欧数发展中国家分布深处的土著居--------------家洲;20世纪50年代 以后,人多数发展屮 (如古巴、新加 坡、韩玉、屮国家国等)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由“高 一低一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二讲人口迁移(必考+加试)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知识体系预览必考加试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类型a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人口迁移的因素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cb考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必考+加试)[考点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1)人口迁移的概念a.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b.主要特点:①必须跨越行政区(一般指县、市以上);②变更定居地;③迁移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以上)。
(2)人口迁移的类型①按空间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因素(c+加试)(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好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政治因素政局动荡、战争优惠的移民政策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考点突破]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生态移民”或“环境移民”2.经济因素(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4.社会文化因素因素影响举例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军人家属的随军迁移未成年人随父母工作迁移宗教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2015·浙江10月选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发生了大规模迁移,其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差异B.交通运输的发展C.建设项目的布局D.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解析经济因素往往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
快练五水循环及洋流(绍兴一中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给7只来自冰岛和格陵兰岛的北极燕鸥装上GPS定位器,根据定位器的飞行轨迹,绘制出了“北极燕鸥的完整飞行路线图”。
完成3~4题。
3.北极燕鸥如图的迁徙路径,迁徙过程中可以( )A.利用洋流顺行B.获得充足的日照C.利用盛行风顺行D.获得淡水补充4.北极燕鸥越冬期间,与甲地相比,其繁殖地的( )A.昼夜温差较大B.白昼时间更长C.太阳辐射更强D.平均风速更大(浙江省2019年4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处深度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河水冲蚀B.洋流侵蚀C.海水溶蚀D.板块运动6.丙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原因主要有( )①陆地径流输送营养物质②洋流对海底营养物质的扰动③温暖开阔的温带海域④巨大强盛的涌升流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水电站广布的原因是( )①落差大②经济发达③降水丰富④科技发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图示地区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科技发达④廉价水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衢州二中2019年4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读“非洲西海岸区域图”,回答9~10题。
9.若图示大陆西岸一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最先漂到( )A.南美洲西海岸B.北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南部D.欧洲西海岸10.图中陆地部分( )A.植被覆盖率低B.水土流失强烈C.昼夜温差小D.冰川融水丰富(金华十校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调研考试)读“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11~13题。
快练12浙江乡土题材(2017 •宁波十校高三模拟)读“ 2005〜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与其他水陆交通方式比,城际轨道交通的优点是()A. 速度快B.成本低C.占地少D.运量大2 •在已有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再建这些城际轨道交通线的目的是()A. 缩短城市之间的交通距离B.加快城市之间的产业融合C.增强城市之间的货运能力D.提高城市之间的竞争能力3. (2018 •嘉兴一中高三期末)近年来,衢州市积极打造创新“飞地”,先后在上海建立孵化研发基地,探索“上海孵化一衢州生产”的发展新模式。
“上海孵化”与“衢州生产”之间的联系属于()A. 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C.科技与信息联系D.投入一产出联系(2018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瑶琳仙境”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图1为“‘钟乳石’景观图”,图2是“三大类岩石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过程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完成4〜5题。
團14. 图1 “钟乳石”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B.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D.流水溶蚀5 •当地岩石的形成环境及过程,与图2中数码对应正确的是()A. I —①B.H—④C.川一⑥D.I—②盐官镇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有“中国鞋都”之称。
是全国鞋制造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最强的生产基地。
目前,镇内拥有生产型企业 2 000多家,商户15 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70%^上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 .盐官镇最早布局鞋制造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劳动力B.资金C.科技D.政策7.目前,盐官镇成为全国鞋制造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能力最强的生产基地的原因是()A. 环境优美B.市场需求量大C.交通运输便利D.原料供应充足渔光互补是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形式,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必考+加试)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知识体系预览必考加试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概念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ab分析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c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必考+加试)[考点梳理]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a)(1)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b+加试)地形条件聚落规模聚落分布聚落发展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式、棋盘式自然条件对聚落发展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南方丘陵地区规模较小、人口稀少分布相对分散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考点突破]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形态平原地区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我国北方的村落丘陵山区分布相对分散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我国南方的村落聚落的区位平原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山区高原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及分析思路影响因素分析思路自然因素地形在××(地形类型),受××因素影响,多分布在××,呈××状分布,密度疏/密,规模大/小气候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气温和降水)适宜河流在××(河流的具体位置,如河口、干支流交汇处、水运起点或终点等),水运便利,取水方便社会经济因素资源靠近××(矿产名),自然资源开发形成城市交通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其他科技、旅游、政策、边境贸易、政治中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思考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
2019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系列(9)李仕才(试一试)读图,回答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答案】B(一)(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资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1.D 2.D【解析】2.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
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选D。
【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二)(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1.D 2.A【解析】4.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
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向西为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北为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以南为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A、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在经纬网图上进行方向判断时,两点间的东西方向的判断是容易出错的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在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下图中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数字式:1∶500 000线段式: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图示-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右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5)看闭合: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右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看递变: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考点二地形剖面图(必考)[基础梳理]1.地形剖面图的概念(必考)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第四讲 地球的公转(加试)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加试)[考点梳理]1.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个恒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
(3)轨道与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思考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交角为70°,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提示70°N~90°N小小[考点突破]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思考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并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A、B、C、D、E、F六点中,处于近日点的是________,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_点,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点。
(3)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顺次排列图中A、B、C、D、E五点。
________。
(4)当地球在D、E之间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解析据图中地球倾向可知A为夏至日,D为冬至日;夏至日位于远日点附近,因此太阳位于距离A较近的位置。
快练11 地理信息技术1.(2018·浙江省温州市六校协作体期末)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温州进入全国出行最拥堵的“TOP10城市”排行榜。
“双节”期间,在温州开车出行,为了避免交通拥堵路段,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RS B.GPS RSC.GIS GPS D.RS VR(2018·浙江省9+1联盟)2017年8月8日21:19,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地震危害巨大,原因之一是它会产生一系列次生灾害,比如形成堰塞湖,造成滑坡。
根据材料,完成2~3题。
2.下列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堰塞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量子通信3.按照成因划分,地震属于(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地质地貌灾害D.海洋灾害(2018·嘉兴一中高三期末)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下图所示的“彩虹-5”是我国研制的最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而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则能够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根据数据全自主作业,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喷洒。
完成4~5题。
4.“彩虹-5”无人机侦察和精确打击分别应用了哪两种地理信息技术( )A.GIS GPS B.GPS GISC.RS GPS D.RS GIS5.利用植保无人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 )A.生态农业B.有机农业C.精确农业D.“处方”农业6.(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试卷)“滴滴出行”利用软件采集乘客附近网约车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手机上,并规划最近的路线,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GIS②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RS④GPSA.③④ B.①③C.②③ D.①④7.民用GPS的应用领域包括( )①导弹的精确制导②微信高精度共享位置③城市公共汽车调度管理④监测大气污染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2018·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7年底,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开通运营。
“无人驾驶”列车通过自带的传感器获得车体周边全方位的地理事物(如障碍物)信息并由远方的“控制中心”操控,驾驶员主要监看仪表、线路的情况。
完成8~9题。
8.“无人驾驶”列车传感器获得障碍物信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 B.GPSC.RS D.VR9.北京大力发展地铁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交通拥堵B.减轻大气污染C.带动经济发展D.增加就业机会10.“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是小黄车”,共享单车正在快速崛起。
下图为某单车APP界面,该APP获取单车和用户位置信息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主要依靠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A.GPS B.RSC.GIS D.GPRS2017年6月8日,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方网站发布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发现赤潮,面积约2平方千米,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
完成下题。
11.获得以上赤潮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GPS B.GPS GISC.VR GIS D.RS GIS(2018·浙江省稽阳联考)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1日晚生成,气象部门对其进行跟踪监测,下图为中央气象台7月3日6时发布的两条消息。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消息①和消息②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 GIS B.GPS GISC.RS RS D.GPS RS13.7月3日5时,台北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
下图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
完成14~15题。
14.鸟类学家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15.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B.气候变迁C.栖息地破坏D.水土流失下面图1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示意图”,图2为“北京市电动汽车车主通过手机APP 软件查找到的附近汽车充电桩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6~17题。
16.图中电池生产厂与整车生产厂之间的主要联系属于( )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C.科技联系D.信息联系17.“电动汽车车主通过手机APP软件查找到的附近汽车充电桩”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IS、GPS B.GIS、RSC.GPS、RS D.GIS、GPRS读“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壳运动,完成18~19题。
18.监测地壳运动并分析相关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 B.GPS和GISC.RS和GIS D.数字地球技术19.对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用以确定板块边界B.无法反映生长边界的地壳运动特点C.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是均匀的D.箭头越长表示地壳越稳定(2017·浙江省选考十校联考)2016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
完成20~21题。
20.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A.考虑后代人的需要B.提倡公众参与C.追求舒适优美环境D.转变发展模式21.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污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
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GIS和VR B.GPS和RSC.RS和GIS D.GPS和VR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
下图示意2000年与2016年的沙湖面积。
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把沙湖从东南西北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被黄褐色的土地掩埋。
一条楚汉路将沙湖拦腰截断。
完成22~23题。
22.获取该图片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GPRS23.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工程建设C.水产养殖D.治理污水靠近伊朗与土耳其边界的乌鲁米耶湖面积曾达4 500平方千米,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
进入21世纪,乌鲁米耶湖水位下降,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下图是不同时间乌鲁米耶湖的水域分布。
完成24~25题。
24.获取乌鲁米耶湖水域分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5.乌鲁米耶湖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类围湖造田②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③地壳断层下陷④人类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精析1.C 2.A 3.C 4.C 5.C 6.D7.C [民用GPS的应用领域包括微信高精度共享位置,方便人们交流,②对。
导弹的精确制导是军用GPS领域,①错。
城市公共汽车调度管理,方便人们出行,③对。
监测大气污染,是专业环保管理领域,④错。
]8.C 9.B 10.C 11.D 12.A 13.D14.A 15.C [第14题,鸟类学家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技术是GPS,对候鸟迁徙路线进行定位跟踪,A对。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实现网络上的传输、共享,不能确定路线,B、C、D错。
第15题,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频繁,栖息地破坏,C对。
迁徙路线不经过城市,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A 错。
气候没有明显变化,B错。
水土流失不是影响鸟类迁徙线路的主要因素,D错。
] 16.A 17.A [第16题,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联系。
图中电池生产厂为整车生产厂提供零部件,两者之间存在生产协作联系。
第17题,“电动汽车车主通过手机APP软件查找到的附近汽车充电桩”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
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取汽车充电桩的位置,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查询汽车充电桩在北京市的分布状况。
]18.B 19.A [第18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壳运动比较缓慢,监测地壳运动主要运用的是具有高精度测算位移功能的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分析相关信息应利用具有数据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即GIS。
故B项正确。
第19题,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的判断。
全球地壳运动矢量图可以反映地壳运动的方向,从而可以用来确定板块的碰撞和张裂运动,确定板块边界;可以反映消亡和生长边界的地壳运动特点;矢量图也可以反映板块运动速度和剧烈程度,箭头越长,板块运动的速度越快,运动也越剧烈。
故A项正确。
] 20.B 21.C [第20题,根据材料可知河道水质APP推出主要是为了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因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提倡公众参与的理念。
第21题,河道水质APP实施后,在全市安装监控点位,来实现河道监控可视化。
在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中需要运用RS 来观测被污染的现象,再根据GIS技术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哪种排污企业导致,因此C选项正确。
]22.C 23.B [第22题,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S”技术中,GIS主要用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RS用于观测、监控地表面状事物;GPS用于跟踪导航,主要针对点状事物。
材料中给出的是湖泊的面积变化图,观测的对象是面状事物,故选C。
第23题,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湿地萎缩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和楚汉路的修建占用了湖泊大面积的水域,说明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扩建引起了湖泊面积减小。
故选B。
]24.A 25.D [第2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查询。
获取水域分布信息应利用RS,故A项正确。
第25题,本题主要考查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湖泊面积迅速缩小的原因一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蒸发加大;二是人类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
故D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