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适应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一新生心理讲座同学们:你们好!高中和初中的学习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说高一阶段是你们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型期,你们的学习和身心较初中都有较大的改变。
我以前辅导的经验表明现在的高一同学本身存在着很多特点,你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你们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愿意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你们对未来有着多种梦想,有很多同学没把考大学作为自己日常学习的动力;你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你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挫折总想逃避;你们有着敏感的心理,也许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可以激励你努力学习;你们一方面渴望与人交流,另一方面却在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面前把自己包裹起来;你们的自控力普遍很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终等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刚进入高中的你们对新环境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憧憬。
他们一方面在向往着成功,另一方面又在经受着高一转型期的各种考验。
中考,是在座的各位同学人生中第一次正规的大型考试,从备考到被新会华侨中学录取,相信每个同学一路走来,肯定都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有的同学至今,心理的压力都还没有缓解过来。
初中到高中的六年又是人生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特别是初三到高一,同学们再见面时,都发现被此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仿佛一夜之间,长高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但在心理上却是变化很小,还处在心理学上所说的青春发育期。
初三到高一,虽然换了一个学校,换了一个集体,课程的开设却几乎一点都没变,九大主科,几个副科,连称呼都没变,但只要上几天课,同学们就会发现,几乎全变了,几乎不知道该怎学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了。
毫无学习心理准备的同学一个月下来,觉得简直受不了。
实际上,毫无准备的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饭该怎么吃、觉该怎么睡、休息时间该怎么打发,同学之间该怎么相处,衣服该怎么洗,钱该怎么花,一个相对封闭的集体中的生活就足以令你不知所措。
让“心”适应新生活---高一新生适应讲座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你们的心理老师,新学期伊始,把各位同学带进了一个新的学校,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今天的讲座。
首先我要祝贺你们昂首迈进了成功之门,成为凤凰中学的一名学生。
进入学校第三天了,大家感觉如何啊?可能每个同学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这里的三年对大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顺利成功的走完这三年,我们必须尽快适应新生活,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走进新生活,一起起航梦想。
热身活动:双手交叉,反复做三次再反过来,同学们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我们,刚刚进入到学校,处在新的环境有一点不适应呢?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升入高中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有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好的,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在生活上,大部分同学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会有一些不适应(以自己第一次住校的感受来举例),在学习上,大家翻看了自己的教科书,感觉如何?在人际交往上,有的同学面对陌生的面孔可能会不知道如何交往,在心理方面,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适应角色的转换,这些变化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可是这些变化如果没有很好的顺应,常常会演变为一些适应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消极情绪情感。
我们大家都知道,刚降生的婴儿首先会以一声啼哭来迎接这个世界,这其实是婴儿以它的方式来适应这个对它而言完全崭新的世界,因为妈妈的肚子和外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婴儿也要学会适应,而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卢梭曾经把青年期比喻为人的“第二次降生”,那么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这一段过渡期其实也就等同于婴儿降临人间时那段挣扎、痛苦的关键时期。
我们大家现在所要面临的“第二次降生”,都必须学会怎么来“哭”,当然这个哭是要加上引号的,大家要学会适应。
首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同学们来到高中后为什么会不适应,具体会有哪些方面的不适应。
1、角色转换带来不适应我们到了新的环境,一些曾经在初中时代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也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有的同学在初中原来的班级是班干部,指挥管理别人,现在为普通一员被别人指挥管理等等。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讲座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个体验,请用您觉得舒服的方式,双手十指紧扣,然后请你们再改变两只手指交叉的位置,现在有怎样的感觉呢?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打破习惯的时候,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不适应。
孩子升入高中,迈向新的阶段,意味着孩子的独立之旅开始,他们会面临很多变化。
面对新的改变,良好的适应需要时间,个别同学表现出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孩子会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逐步适应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
目前高一新生已经开学有一段时间了,高一阶段适应得如何,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情绪情感和自我评价,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这期间学校及老师们会尽其所能帮助孩子们适应新阶段的生活,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帮助同样是重要的力量。
家长对孩子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会让孩子如沐春风,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高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呢?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进入了心理断乳期;很关注自己在父母、老师、同龄人眼中的样子;有的孩子感情变得内隐,内心世界活跃,有的孩子会产生迷茫、自我怀疑和痛苦,有的孩子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家长需要适应孩子的这些变化。
第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尊重、理解孩子,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尤其不要在单位同事、朋友面前议论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也可能伤害孩子自尊心。
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他们绝大部分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最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情感交流,给孩子充分自由,提供敢想、敢说、敢做的时间、空间,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同时多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积极引导他(她)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第二,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循序渐进。
「高中开学适应」新生入学适应心理讲座推荐理由:1.问题切入激发兴趣讲座从“开学综合症”这一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切入,让学生感受到话题的贴近性和重要性。
2.全方位多角度指导讲座从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以及生活和行为适应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适应指导。
3.案例分析增强实用性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和分析,帮助学生直面并理解开学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增强了讲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程信息教学场地:ppt报告厅、大教室课堂形式:心理讲座学生年龄段:新高一设计理念对于新生而言,入学适应是其进入新学校、新环境最重要的一环。
入学适应良好,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增加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风险。
本次讲座针对高一新生展开,内容覆盖环境、学习、人际、情绪、生活和行为适应6大方面。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校适应和开学适应。
2.了解和掌握初中阶段高效学习的方法,减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3.降低人际交往的恐惧,了解和掌握人际相处和谐之道。
4.正确认识开学初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学会情绪调适方法。
5.更顺利地完成生活和行为适应,避免从众心理对生活适应的消极影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校适应和开学适应。
2.了解和掌握初中阶段高效学习的方法,减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3.降低人际交往的恐惧,了解和掌握人际相处和谐之道。
4.正确认识开学初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学会情绪调适方法。
5.更顺利地完成生活和行为适应,避免从众心理对生活适应的消极影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6.在6个学校适应维度的分析和讨论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开学适应,学习并了解调整自我状态的方法。
课程环节:一、导入二、环境适应三、学习适应四、人际适应五、情绪适应六、生活和行为适应七、祝愿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2. 引出主题——适应问题3. 介绍学校适应的概念和维度环境适应1. 游戏:谁是卧底【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了解学校,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学校进一步的探索。
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讲座首先要祝贺大家成为淄博五中高51级的一名学生。
高中生意味着什么,成大人了,有了责任。
有了自主,独立。
你们将带着好奇和各种不同的憧憬开始了高中生活,但是,对即将开始的高一生活,大部分学生是陌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反差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大部分同学,很多学生将会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新旧环境的巨大落差,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以至于会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严重的会造成某些学生的心理疾患。
因此帮助同学们积极地适应新环境,完成初、高中的衔接,是我们今天讲座的重中之重。
(一)高一新生遇到的几个不适应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环境的改变会使高一新生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首先,进入高中,跨入新的校园,看到的景物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园、校舍,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
其次,来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伴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新的集体、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你们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群体”,重新构建自己新的人际关系系统,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因此而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更使他们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2、学习要求提高导致的不适应。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差异很大。
初中开设课程较少,所学知识相对简单,每节课的容量也小一些,考试题与课本上的内容和习题贴得较紧,能力要求也不是很高。
高中则不同,一下子开设八、九门功课,学科知识变得抽象,每节课容量也变大,能力要求大幅度增高,考试题的灵活性增强,许多课程的考试题远远高于教材上所给的例题、习题和复习题。
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不能及时跟上,必然导致学业水平低下,一遇考试再考个低分,将直接影响学习兴趣。
如果你仍旧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
3、自我认识方面的不适应。
“自我介绍时,我发现别人爱好广泛,特长很多,而我什么都没有,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晚自习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我根本沉不下心看书。
新生适应---高一学生心理讲座讲稿概要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适应了高中的生活,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觉得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高中生活的同学请举手。
看来很多同学还是没有适应我们的高中生活的。
有同学告诉我,由于中考的辉煌,自己是带着自豪与喜悦的心情如愿以偿地跨入了五中,也有同学告诉我,由于中考的失误,自己是怀着沮丧与痛苦的心情无可奈何地走近了五中。
不管你是何种原因进入五中,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已确确实实地成为了五中的一员。
新学期已经开始,你们也将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适应高中的生活与学习呢?一.心理上:准确定位,心态平和经过中考进入高中的同学,有的曾经是班上优秀的同学,一直是同学、老师关注的焦点,现在一下子变得普通了,一般了,甚至考试成绩排在了后面(因为总会有人排在后面的,心理上是难以适应的。
而有的同学中考成绩相当较差,进入高中后,感到压力很大。
其实,大家进入高中后,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同学们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摆正心态,不管自己过去身上曾经有多少光环,或者过去有多么的贪玩,都要把过去忘掉,初中的一页已经成为历史,把握好现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要明白从初中到高中有一个衔接过程,有一个适应期的问题。
适应的快,需要一个月左右,适应的慢,则需要半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
在适应期内,可能会产生种种困惑和烦恼,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必为此过度焦虑。
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学会通过向老师、家长和同学倾诉的方式为自己减压,通过积极参与集体事务融洽自己的人际关系,通过做好每一小事来树立信心。
从进入高中时,就要把目光投向三年后,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准自己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并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二、尽快融入集体离开了以前的同学、朋友、老师,走近一个新的环境,离开了以前的天真、幼稚、单纯,开始接触人性的丑陋,心理上觉得难以适应新的集体,再加上失去的东西总让人留恋,所以有些同学会沉湎于过去,甚至夸张过去、编织过去,来满足心理上的失落。
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学习生活适应讲座稿重点高中高一新生学习生活适应讲座稿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在经过一段兴奋期以后,往往都会出现对高中生活和学习的不适应现象,尤其是在第一次各科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之后,表现的特别明显。
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已经很认真的在学习了,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呢?”有时也会听到学生抱怨:“当初不报重点高中,那该多好啊!”深有一种“只恨身在此山中”的感叹。
所谓心理适应(或社会适应),是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并且与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
大多数学者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都把社会适应作为重要的一条。
对于高一新生的不适应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同行的关注,比如某校在开学三个月后对高一部分班级进行学习适应性(AAT )测验,结果发现,有74.2%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偏差(见韦贵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探析》)。
另据某重点中学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发现:在适应型和焦虑型测试中,被测人数322人,属于适应型的占18.3%,焦虑型的占19.3%,介于两者之间的占62.4%(见广东仲元中学郭慧玫的《论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策略》)。
而有的干脆把高一前3个月定为高一新生的“过渡期”。
本人也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几个值得商榷的观点1、片面强调不适应现象的危害性许多同行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过于强调高一新生对新学习、新人际的不适应现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认为只要是不适应,必定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其实,每个人在面对新环境时,往往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对于身心正处于剧烈变化期的中学生来说,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对新环境暂时的不适应也是完全正常的。
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和发展自我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也应当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高一新生的适应过程。
2、片面强调外在因素造成的不适应此处的外在因素是指相对于学生自身来讲的一切其他因素。
高一新生适应讲座热场:身体操,学会一个表示安静的手势1. 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高中生的意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ERIKSON 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中,12-18岁属于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时期,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自我同一性良好的人能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并且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和方向,接近于所谓的责任感。
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只有20%左右能够很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找到自我同一性的正确方向和框架。
大学毕业后能够达到自我同一性不在混乱的也不过40%。
我们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度过这个时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你是不是仍然思想不成熟,看到别人买了一个大房子,自己就一定要卖了现在的家也和别人一样买个大的;是不是仍然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你身在农村的农民父母;是不是还在和别人计较某些方面的差别?理想的我,现实的我,社会的我.PS:曾佚可小活动:问问自己你做了多少天的高中学生了?让学生写出看到”初中生和高中生”这两个字时第一时间想到了甚么?认识你自己—我的自画像我是一个( )的人,写的越都越好.我的优点有哪些高一新生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高中生了。
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依此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经过中考进入高中的学生,初中时都相对较优秀,心理上不自然地就会有一种优越感。
但是进入高中后,每一个人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高中,学生尤其出色,有的学生由初中班级前几名甚至跌到高中的中下游,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
高一新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时学校的尖子生,不少得过省级甚至全国的奖项,但是进入高中后,很多都会跌到了班级四五十名,不少学生一时还不适应。
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摆平心态,不管自己过去身上曾经有多少光环,都要把过去的哪些忘掉,踏踏实实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来,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2. 高中阶段的学习(学习特点,学习方方,学习习惯)树立理想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阶段学科知识综合性强,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知识量大,难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能力要求高。
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维、分析、阅读、动手等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进入高一后,无论是学习量还是学习深度,都迅速的增强。
初中时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自学空间相对较小,但是进入高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老师讲完课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
学校一开学,高一新生就应该慢慢培养自学能力,不能遇到任何学习困难都要寻求他人帮助,要学会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高中学习量比较大,高一新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最初一段时间遗忘速度最快。
因此,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要及早复习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高一新生中有不少的人,上课时精力很不集中,经常走神。
对于这些,高一新生应该慢慢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上听课效率,处理好课上和课下的关系。
3. 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沟通)小活动:请一名同学上台来做沟通员,其他同学拿出纸笔。
(图)沟通员:思考30秒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其他同学描述看到的图形,力求让其他同学清楚这个图形。
期间要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其他同学:将自己听到的描述按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期间可以发问,但仍不许和其他同学交流。
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时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考虑对方的感受。
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声音,他人的意见也很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方严重受挫,一方看似占了上风,实际却是筋疲力尽。
双赢的沟通是一种让双方都得到满足的沟通,是沟通的最高境界。
初中学生一般很少住校,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开始住校。
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家吃得好,住的是单人间,但是到了学校后,都是集体住宿,刚开始可能感觉很不习惯,觉得没有私人空间。
有些新生由于不适应住校生活而选择转校等的。
高一新生要学会住校,要对自己进行慢慢地调整,让自己适应学校生活。
现在不少学生很不谦虚,生活学习上过于张扬,有的说话太直接,经常伤害其他同学。
本来自信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自信了,高傲自大很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反感,影响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高中不同于初中,人际关系上更应该注意,做人处事上都要谦虚,如果自己以往的处事方式不合理,应该尽早改正,否则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反过来会影响学习。
此外,高中生更应该培养团队意识。
高三考前心态调适讲座热场:抓兔子的游戏一.金领白领蓝领无领解决焦虑的问题1. 学习疲劳2. 压力3. 考前焦虑测试问卷4. 解决焦虑的方法:学会微笑活动设计:你真棒,我更棒二. 目标设定1.目标的重要性(图)哈佛大学的研究:3%:长远而清晰10%:短暂而清晰60%:模糊27%:没有2.目标的具体性具体的:北大、浙大…可量化的:650分、550分…有时间限制的:明年的6月6号以前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实力+ 愿望3.关于目标的小故事4.如何确定每天的计划n 紧急而重要的事;非做不可的事n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可做可不做的事n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n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不需要做的事三.我们如何成功1.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哪两种人呢?男人和女人,对的,因为上帝是这样认为的;活人和死人吗?也对,因为活人是这样认为的;穷人和富人吗?也对,因为穷人是这样认为的。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吗?也对因为失败的人就是这样认为的。
至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给出一种不同的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痛苦的思考着。
他曾经说过: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亨利福特认为一种是认为自己能行的人,一种是认为自己不行的人,他坚信自己能行。
经济学大师加尔布雷斯认为一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一种是并不知到自己什么都不懂的人,所以他讨厌无知。
巴尔扎克则认为一种人是骗子,一种人是傻子,因为他关注良心。
而我要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敢于面对的人和退缩的人。
敢于面对的人是狼,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艰险,并战胜他,这是成功者的心态是强者的心态。
敢于面对困境时的临危不乱,更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
退缩的人是驼鸟和装死的昆虫,以为自己的眼晶看不见就安全了,逃避没有用,因为困难无处不在,竞争无处不在。
逃无可逃,人生向来如此。
所以我们何不勇敢的去面对它呢?温斯顿.丘吉尔曾用手中的雪茄和永远的“V”手势鼓舞过他的人民,鼓舞英国人民拿起舞器去加入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
在近年BBC最新调查中发现,他以经击败了莎士比亚成为最伟大的英国人。
他生命中最后一次演讲是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本来是20分钟的时间,他只讲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never,never………说完以后,他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这个时候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掌声雷动。
当时在台下的学生被他这简单而有力的话深深的震撼了,其实,成功没有秘诀,有的只有两个,一是事无大小决不退缩,二是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第一句话,事无大小,决不退缩。
人生必定要不断的出现困难和挑站,还有敌人,才能更好的促使我们前进,你是选择做狼还是做羊,是驼鸟还是雄鹰,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大家知道在2003年的非典考验了中华民族的勇气。
“同非典做斗争,决不退缩”9.11恐怖事件美国公民自发的到遇袭地点就人,排队捐血.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公民拿出自己的手饰和外汇捐给政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论是作为整体的一部份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在困难面前勇于面对,只有面对,因为你没有选择。
亲爱的同学们,此刻,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哪种人?又或者你是想成为哪种人呢?我们只有半年,或说我们仅剩下半年,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决定了。
2.靠自己去成功计划——知道自己每天要走多少路n 每天的工作量= 复习教材的总数/ 天数n 如果时间不够,就做错题,因为这是薄弱之处n 捡最重要的事先做;n 20/80法则n 设置最后的期限;n 排除干扰和诱惑------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还不能回去”这是我在人生路上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因为成功往往是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再往前走一步就好了。
很多同学会过多的在意你的分数,去和别人比较,然后不断的否定自己。
我们不需要老是回头看我们以经走过的路,观望的太多就欣赏不到前面更好的风景,更看不到前面的路。
我们只能专注的走下去。
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盏阿拉丁神灯,谁不想呢,来他个十盏八盏的更好。
可是这现实吗?无论什么,只有自己争取回来的才有意思,那不是那样东西和事件本身,而是是从梦想到争取,从争取到期待,从期待到最终得到的一套过程,要是将结果直接给你,你也不会觉的开心和辛福了。
要相信到自己是最好的,不要管别人是怎么看你的,因为这都不重要,你是就是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需要去赢得成功,所以你就要对自己有无限的信念。
3.下定决心去争取胜利成功的机率有多大?n 希望成功:0.1%n 想成功:1%n 要成功:20%n 渴望成功:60%n 承诺成功:100%上天堂的故事。
没想到吧,就连上个天堂都要争,该争的时候为甚么不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家的“一切皆空”老子《道德经》里面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其实争是人的一种本能,为了让自己活下去,“物竞天择”.竟争是美丽的也是残酷的,关键我们怎么去面对它,看待它。
自卑的人,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而自信的人,总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竞争是成功的推动力。
所以大胆的争取,你想要的一切,不需要犹豫和怀疑。
5. 行动,并且全力以赴(我们如何去争取呢)换一种心情学习既然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尽可能用积极、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因为心情不同,结果也迥然不同;先有心情,后有事情;积极心态下,思维更活跃、更有创造性;进城门的故事我们常因为一些并非真正有影响力的外在因素(就好象上面那个守城门的)而失去机会。
比尔盖茨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我想该怎么去学习了,我想该用努力了,只是想,可是我们缺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