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高程控制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放线、测量、定位的技术措施一、测量控制方式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的测量控制方式如下:使用全站仪测放施工基准点。
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辅以全站仪进行校核。
现场测量工作包括:建筑物平面控制;高程控制;柱、梁的位置、垂直度及标高的控制、屋盖桁架安装控制,钢构件(预埋件、钢柱、钢梁、屋架、支撑架等)的安装测控等。
对累积误差的处理,采用在每分块结构安装时在接缝处进行调整的办法,逐块消除,防止因累积量过大一次性消除而对结构产生影响。
对测量数据,应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加上预变形值后使用,并根据施工同步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预变形值。
二、钢结构施工测量构件安装之前,先将构件设计坐标换算到施工坐标系中,将构件上各控制基准点、线用色笔醒目标出。
测量人员随时检查构件的几何尺寸与设计值是否相符。
1、柱的安装测量施工前准备工作首先采用水准仪对先前施工的每一个预埋钢板进行复测,并对四个角进行标高复测。
以实测的水平标高为依据通过调节螺母进行调整,使四点达到统一的设计高程。
预埋钢板位置允许偏差预埋钢板位置允许偏差钢柱的复测及标识在吊装段交付安装之前,工厂报监理验收,并提供验收控制尺寸及测量方法。
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现场对厂内提供的数据进行复核,重点对与安装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检测,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时,构件予以接受。
具体按照要求对构件进行复测长度及截面,对于符合要求的构件进行标识根部柱安装过程测量控制柱进行吊装施工分两步骤。
第一步,中心定位;第二步,吊装柱主体,调整柱至设计位置。
2、柱平面控制线测放首先根据场内已建立的控制网,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放样的方式放出柱的十字交叉(轴线方向)的四个角点准确位置,用墨线弹出做出明显标记,各条线的线端必须超出构件物边10cm左右,以便吊装时能检查柱安装位置,如下图。
其次,在柱的下端与基础控制线相对应位置画出明显标记。
柱安装允许偏差标高测量控制点:钢柱以桁架下弦接口处中线上一点为标高控制点。
在地面或合适的位置安置水准仪,并从柱顶部上悬挂钢卷尺至贴近地面的地方,钢卷尺的零点在下边,并在尺子下边配以拉力范围内的重锤,使钢尺呈铅直状态。
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第一节、控制网测量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两级。
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施工控制网。
一、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场区平面规划和招标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城市导线)为依据。
建立十字型场地平面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借用平面控制网的桩点,进行布设。
这两个控制网是工程整体控制和变型监测的依据和基准,用以保证各单项工程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
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
其网形依具体使用对象而定。
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为矩形网,采用场地坐标系,市政管线施工控制网为导线网,采用城市坐标系。
三、控制网的精度设计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相邻两点距离误差第一级 200~300 ±5 1/40000 ±3mm第二级 <10 ±10 1/20000 ±3mm 一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 0.1mm。
二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1.0mm。
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或结点水准测量。
对于钢结构,比赛设施及辅助系统等高精度安装工程,建立局部高精度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测控的精度。
四、首级控制网测设平面控制网测设在满足规划主要条件的前提下,根据红线桩用坐标测量的方法首先测设出中心点KO;用全圆归零测法依次定出KN、KW、KS、KE的方向点位;依次测量相邻两点的距离及∠KN、∠KW、∠KS、∠KE的角度值;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进行修正。
首级高程控制采用精密数字水准仪附合水准测量进行引测;引测校核精度合格后,根据观测数据对高程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根据平差结果对桩点高程进行修正。
定位测量放线及高程控制方案一、编制依据本测量定位、放线的依据为:1、施工图纸2、总平面布置图及坐标高程图3、建设单位及测绘局出定的坐标、标高引点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二、定位测量放线及高程控制本工程施工中设专职测量技术人员协助技术负责人作好工程测量工作,并作为工程施工重点之一。
为了切实保障施工测量与放线测量与放线的精确,现场成立一个测量小组,小组成员配置为1名专业测量员和两名辅助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测量与放线工作。
1、设备配置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与有关部门办理测量控制点复测与交接工作,对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强制检验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选点就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必须用砼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3)、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城市网点坐标或定位测量成果桩位进行角度、距离复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再测设建筑物主轴线(至少纵横各两条),然后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引桩到开挖线以外安全、易保护的地方,作为场区首级控制网。
4)、场区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基础平面图采用极坐标、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放出建筑物其它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布设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5)、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上。
为了便于控制,方便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布设,以建筑边轴偏1m为基准控制轴线。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制度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3、高程控制网的测设1)、依据场区水准基点(不少于三个),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依据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2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测量放线方案(1)基础放线根据场地上建筑主轴线控制点,先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测定于地面上,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
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轴线都一一测出。
然后检查房屋轴线的距离,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00,且不超过5mm 。
(2)龙门板的设置1)在建筑物四角与内纵、横墙两端基槽开挖边线以外约1~1.5m 处钉设龙门桩,龙门桩要钉得竖直、牢固,木桩侧面与基槽平行。
2)根据建筑场地水准点,在每个龙门桩上测设±0.000 标高线,若现场条件不许可时,也可测设比±0.000 高或低一定数值的线,但同一个建筑物最好只选用一个标高。
3)沿龙门桩上测设的高程线钉设龙门板,龙门板顶面的标高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标高测定容差为±5mm 。
4)根据轴线桩,用经纬仪将墙、柱的轴线投到龙门板顶面上,并钉小钉标明,投点容差为±5mm 。
5)用钢尺沿龙门板顶面检查轴线钉的间距,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
经检核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将墙宽、基槽宽标在龙门板上,根据龙门板上的标志点进行测量定位。
2.基础施工测量(1)基槽抄平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在基坑清槽前,应用水准仪在基坑的四壁或者坑底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同一标高的标点,以便根据标高拉线控制坑基底标高。
清槽完后,经过设计、勘察、建设单位、监理和质检站验收完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垫层.(2)基础定位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好后,根据龙门板上的轴线钉,用经纬仪把轴线投测到垫层上,然后在垫层上用墨线弹出基础边线(3)底板轴线的测量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好后,根据施工图,在垫层上投测中心线,根据中线点弹出墨线,绘出底板的外皮尺寸线,然后支模,绑扎钢筋。
要用水准仪在钢筋上引测同一标高的标点,拉上通线,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控制底板混凝土的标高。
(4)基础模板的测量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好以后,根据施工图和定位桩,在底板上放出剪力墙和基础、柱子的中心线,并弹墨线标明,用为支模的依据。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放线、验收测量标准第一部分总则测量工作是证后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为保证建筑工程严格按照规划审批要求实施,促进城市建设的合理发展,保证城市公共和个人的合法利益,促进证后管理的深入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及规划放线、验收测量的规范性,特制定本规定。
测量单位在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实施测绘的基础上,应按本规定进行规划放线、过程查验测量、验收测量工作,对测量成果负责,并对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制相应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建筑工程)和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技术报告(建筑工程)。
第二部分建筑工程规划放线测量一、建筑工程规划放线测量工作要求(一)管理要求:测绘单位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进行放线,不得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已过期的建设项目放线;因现状地形条件无法满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测绘单位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到原审批部门申请变更后,再重新进行放线。
相关地物间距必须现场实测,现场实测的细部条件点在规划放线资料中必须体现。
规划放线图中标注的所有尺寸均为首层满外尺寸(包括保温层和外装饰层),标注位臵要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总平面图相对应。
测量单位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建筑工程),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现场验线合格后,作为建设单位施工的法定依据。
(二)测量依据:规划放线测量工作采用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高程年代施测。
二、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建筑工程)要求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建筑工程)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保证测绘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建筑工程)应包括以下部分:(一)封面包括以下要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号;项目名称;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测量单位;测量单位资质;报告编制日期。
市政测量放线规范最新标准市政工程测量放线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市政测量放线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最新的市政测量放线规范标准:一、总则1. 市政工程测量放线应遵循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工程规划和设计要求。
2. 测量放线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
3. 测量放线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误差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详细审阅工程设计图纸,了解工程规模、特点及技术要求。
2. 准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确保仪器经过校准并处于良好状态。
3. 制定测量放线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步骤和精度要求。
三、平面控制测量1. 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控制点的布设。
2. 控制网的布设应满足工程规模和精度要求,保证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对控制点进行定期复测,确保控制网的准确性。
四、高程控制测量1. 建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控制点的布设。
2. 高程控制点应均匀分布,满足工程的高程控制要求。
3. 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确保高程控制网的准确性。
五、施工放线1. 根据设计图纸和控制网,进行施工放线,包括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放线。
2. 施工放线应精确到设计要求的精度,确保工程的几何尺寸和位置准确。
3. 施工放线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六、质量控制1. 测量放线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建立测量放线记录和档案,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便于追溯和分析。
七、安全与环境保护1. 测量放线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采取措施减少测量放线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
八、技术培训与交流1. 定期对测量放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2. 加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测量放线技术和经验。
测量放线、轴线及标高控制
一、定位放线
进行定位放线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上的放线基点及总平面图上XX#和XX#住宅楼与建筑红线关系放线,确定轴线的位置。
根据建筑平面图上各轴线的位置关系放线得到其它各轴线的位置。
用直角座标法放线测出各定位轴线桩及各轴线的交点桩后,用白灰放出各征位线。
在施工中必须层层分中弹线,浇筑完基础及各层现浇板后,应及时校对轴线和标高,使其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控制建筑物的竖向高差在1/1000以内,总高差不大于20mm。
二、标高控制
将设计给定的高程引至施工现场进行控制,将引出的标高引至永久性物体上并作好标记,标记点均匀分布,且每栋不少于4个,标出±000标高,用卷尺控制水平线,向上引测点,测点不少于3处,
并用精密仪对引上来的标高进行闭合检查。
在测量岗位工作已经有三个月到时间了,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和收获了许多,现对这三个月的工作学习做一下总结。
测量工作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测量放线(坐标计算),高程控制。
一、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到主要技术包括坐标计算和仪器使用。
坐标计算包括直线段坐标计算和曲线段坐标计算。
1、直线段坐标计算。
直线坐标计算分为中桩坐标计算和边桩坐标计算。
1)中桩坐标计算。
根据公式ααsin ,cos d Y Y d X X +=+=起中起中d — 所求点到起点距离;α— 该直线坐标方位角。
在此顺带详细介绍一下坐标方位角到计算方法: (1)坐标方位角的计算ABABA B A B AB x yx x y y ∆∆=--=arctan arctanα当Ry x R y x R y x R y x -360,0,0180,0,0-180,0,0;,0,0︒=<∆>∆+︒=<∆<∆︒=>∆<∆=>∆>∆αααα;;(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北,,218021*********βαβααβαβαα-︒+=-=+︒+=+=B B AB BA B 由此推出:βαα±︒+=180后前(“左”→“+”,“右”→“-”),计算中,若α值大于360°,应减去360°;若小于0°,则加上360°。
2)边桩坐标计算应用公式 )90sin(90cos(︒±+=︒±+=ααl y y l x x 中边中边), 进行边桩坐标到计算。
北客站为直线车站,坐标计算较简单,现以位于机场线第二段底板的变电所夹层东北角C 点为例进行计算:以机场线右线为基准来计算中、边桩坐标。
已知起点坐标A (22264.4009,11553.2031),终点坐标B (22180.2655,11279.0739),起点里程为YDK0+255.275,C 点里程为YDK0+286.075,偏距为15.33m ,则由以上公式计算C 点坐标:α=arctan((11279.0739-11553.2031)/(22180.2655-22264.4009))+180°=252.938°,=中x 22264.4009+(286.075-255.275)*cos252.938°=22255.3640 =中y 11553.2031+(286.075-255.275)*sin252.938°=11523.7586 =c x 中x +15.33*cos (252.938°+90°)=22270.0193=c y 中y +15.33*sin (252.938°+90°)=11519.2606,则可求出C(22270.0193,11519.2606)。
市政工程测量规范要求(作者:老氧)1.1 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确定。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且应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2.5cm/km。
(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 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3)导线测量控制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
(4)观测的角度和边长均应作为三角形网中的观测量参与平差计算。
1.2 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1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2)水准测量中应将水准点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3)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两次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1.3 施工放线测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施工布桩、放线测量前应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依实地情况埋设牢固、通视良好。
道路施工放线采用的经纬仪等级不应低于 DJ6 级。
(2)城镇道路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高程测量视线长宜控制在 50~80m;②水准测量应采用 DS3 及以上等级的水准仪施测;③水准测量闭合差为±12 mm(L 为相邻控制点间距,单位为 km)。
(3)城镇道路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 DJ2 级仪器时,角度应至少测一测回。
采用DJ6 级仪器时,角度应至少测两测回;②距离测量应采用普通钢尺往返测一测回,用电磁波测距仪可单程测定;③道路中心桩间距宜为 10~20m。
定位丈量放线及高程控制方案目录一、编制依照 (1)二、定位丈量放线及高程控制 (1)三、 +0.00 以下轴线控制丈量 (3)四、± 0.00 以下标高控制施工丈量 (5)五、± 0.00 以上轴线控制施工丈量 (6)六、± 0.00 以上高程的传达 (7)七、施工过程丈量控制 (7)八、丈量要点控制点 (8)九、施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9)一、编制依照本丈量定位、放线的依照为:1、施工图纸2、总平面部署图及坐标高程图3、建设单位及测绘局出定的坐标、标高引点4、工程丈量规范《 GB50026-93》二、定位丈量放线及高程控制本工程施工中设专职丈量技术人员辅助技术负责人作好工程测量工作,并作为工程施工要点之一。
为了确实保障施工丈量与放线测量与放线的精准,现场建立一个丈量小组,小构成员配置为1 名专业丈量员和两名辅助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丈量与放线工作。
1、设施配置仪器名称数目用途设施性能STS-752Rlc 全站仪 1 台建筑定位放线精度: 2+2ppm NAL132水平仪 1 台标高丈量与传达精度: 1mm 50m钢尺 1 把轴线量测经过检定2、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与相关部门办理丈量控制点复测与交接工作,对进场的仪器设施进行强迫查验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选点就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一定用砼保护,必需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丈量标记。
3)、依照相关部门供给的城市网点坐标或定位丈量成就桩位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切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再测设建筑物主轴线(起码纵横各两条),而后采纳经纬仪方向线法引桩到开挖线之外安全、易保护的地方,作为场区首级控制网。
4)、场区首级控制网布设达成后,依照基础平面图采纳极坐标、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放出建筑物其余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切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布设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
测量放线高程控制规定
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 拟合高程测量。
2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 个高程控制点。
4.2 水准测量
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2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DSl 型不应超过15;DS3 型不应超过20。
2)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0.2,三等不应超过0.5。
3)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