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测量最终
- 格式:ppt
- 大小:612.00 KB
- 文档页数:32
工程测量技能比武理论试题一、判断题(每题。
.5分)1.地下管线的纵断面图的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要一致。
对错(正确答案)2.在城市轨道交通联系测量中,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导线边长必须对向观测。
对(正确答案)错3.工程测量不是高危职业,不必特别注意安全生产。
对错(正确答案)4.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35。
,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是45°。
对错(正确答案)5. GPS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Imm。
对(正确答案)错6.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不能消除地球曲率对观测误差的影响。
错(正确答案)7.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不能消除地球曲率对观测误差的影响。
对错(正确答案)8.对已测路线上水准点的接测,按新设路线和已测路线中较高等级的精度要求施测。
对错(正确答案)9「自由设站”是一种不在已知图根点上设站,而在通视良好、测图范围广的、没有已知图根点的地点安置全站仪的测站安置方法。
对(正确答案)错10.观测过程中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一般会同时产生。
对(正确答案)错IL地面点的高程通常是指该点到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
对错(正确答案)12. GPS绝对定位的中误差与精度衰减因子DOP值无关。
对错(正确答案)1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5条。
对错(正确答案)14.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和优化设计较之其他工程控制网更加丰富:网的精度是愈高愈好,需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对(正确答案)错15. GPS相对定位是测站相对于某一点的定位,其观测结果为GPS坐标系(WGS-84)下的三维坐标。
对错(正确答案)16.水准标石埋设后,一般地区应经过一个雨季,冻土深度大于0∙8m的冻土地区不需要经过冻解期就可以进行水准观测。
()对(正确答案)错17.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
高程控制测量一、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面------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大地水准面•验潮站,(浙江)坎门,吴淞口,青岛,大连•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5.1.2水准原点------青岛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水准原点的高程值72.289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的高程值72.2604m两系统相差-0.0286m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一)国家高程控制网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逐级控制、逐级加密的原则。
一二三四等。
我国国家水准网布设情况分三期:第一期,1976年以前完成,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基准。
第二期,1976年至1990年完成,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为基准的一二等网。
1990年后进行的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复测和局部地区二等水准。
•国家一等水准网共布设289条路线,总长度93360km,全网有100个闭合环和5条单独路线,共埋设固定水准标石2万多座。
•国家二等水准网共布设1139条路线,总长度136368km,全网有822个闭合环和101条附合路线和支线,共埋设固定水准标石33000多座。
•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分等级平差,一等水准网先将大陆的进行平差,再求海南岛的结果。
二等是以一等水准环为控制进行平差计算的。
•一等水准网每隔15~20年复测一次。
•三四等水准,加密,布设成附合路线,并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
(二)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网•分二三四等3个等级,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设成闭合环。
三、正常水准面(一) 水准面不平行性1水准面不平行性2 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分成两部份: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有较小的值,而在两极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收敛的、接近椭园的曲线;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3水准面的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的影响⑴因为水准面不平行性,如果沿水准面观测高差不等于零(应该等于零),要加改正数。
⑵用水准测量测得两点间的高差随路线不同而有差异⑶环形路线闭合差不等于零,理论闭合差。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一、概述高程控制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籍测绘中的重要部分,其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精度和可靠性。
因而,质量检验是确保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可靠性的基础。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技术方法和标准。
二、检验内容1.应领取检测成果地点的地形图,以及垂直控制测量原始记录、计算记录和校验记录,对测量数据进行检验。
2.对高程测量数据进行精度分析,主要包括精度评定和精度和,签定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点和控制点。
3.对检验数据进行检查和优化,检查未达到精度要求的各项指标,根据要求做出评价和合理化建议。
4.测量成果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高程控制精度符合要求。
(2)测量点的控制精度符合要求。
(3)成果图准确无误。
(4)应提供完整的成果资料,记录齐全,严密可靠。
三、检验方法1.大型工程基准点应在测量前、中、后,分别在三个时间段里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稳定精度。
2.通过交叉验证方法,对同一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3.在测量数据处理时应对数据进行检查和审查,对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四、检验标准1.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应满足精度标准和合理度的要求。
2.各测量点的控制精度应符合要求,控制点的精度要求最高。
3.成果图应准确无误,且应符合规范标准。
4.测量成果的附加信息应齐全、准确可靠,并且应在最终成果内体现出来。
五、检验结论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高程控制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提供作出质量评价建议的依据。
六、附则1.本技术规程中所指的高程控制测量数据,是指通过测量和计算获得的分布在测区内的三维高程数据。
2.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高程控制测量的检验和质量评价。
3.本技术规程中涉及的术语和方法参考各国家及地方标准和法规。
工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是什么?从字面意思就能够看出来工作总结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了。
工作总结就是你上班的时候以一个周期循环而写的一篇文章,主要是以月度、季度、半年度而写的一篇工作总结。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120____年很快过去了,迎新之际,我们总结过去的20____年。
入职以来我在新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积极的思想,平和的心态和充足的干劲才能促进工作进步和工作的顺利。
为使自己在工作上在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起点,我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我很感谢领导的信任,20____年来,我在领导的关怀和批评指导下配合各项工作,在自己的工长岗位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辛劳和泪水并存,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同时也使我转变了很多,思考了很多。
这些转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积累出来的。
过去的那些工作日子里充满了激情,也饱含了泪光,甚至也有过挣扎。
在老员工的指引下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做好本职的那些工作。
作为一名测量员,我参与到GTC606项目的前期测量工作,刚刚参加工作的紧张、兴奋伴随我度过了开始的几天,紧接着各种不适接踵而来。
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中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40多度的酷热天气,语言交流不通的窘迫等,这些扑面而来的困难让我非常不适。
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真正面对这些困难时,才发现原来我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
下面是我20____年工作情况:一、地形测量来到这是第一次接触到用皮卡车装着GPS进行地形测量,这样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我们四个人分成两组,我和______一组、______和______一组。
我们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是开着皮卡车进行测量,遇到有地物的地方我们一个人拿着GPS测,一个人画草图,这样我们晚上回到营地可以及时的把白天测的数据导入到电脑上绘出来。
常规控制测量与 GPS 控制测量点位精度比较朱雄豪(无锡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根据测量中存在误差的基本理论,对常规控制测量与 GPS 控制测量点位精度比较,在平面控制的测量中,两者的控制精度不相上 下;在对于高程控制的测量中,常规控制测量比 GPS 控制测量点位的精度稍微高一点。
为了使精度更高,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利用 GPS 中 的定位技术与常规控制中的测量计算,可以得到三维坐标的高精度控制点。
关键词: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函数方程因为社会中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测绘科学技术也不甘落 后,应用的测量仪器需要根据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
所以更多科学的 新型仪器都被利用在测量的工作中。
测绘行业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之 前,都使用的经纬、测距和平板仪等一类的光学和仪器。
跟着时间的 变迁,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推进了测绘行业的发展。
GPS 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测量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转变,其技术的具有精度 高、速度快、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势,在测绘行业的工作中得以广 泛应用,特别是在控制测量方面。
如今 GPS 技术在控制测量中基本 代替了常规控制测量的主要位置。
常规控制测量和 GPS 控制测量点位精度的比较。
用平面控制和 高程控制方面得出的数据来对两者达到的精度高低,给出相对应的建 议。
一、控制测量对测量工作中得到数据误差的传递和积累进行一定程度控制,保 证测量数据的精度。
在全测量区范围中选取一定的控制点,将其构造 成几个图形,使用测量仪器和测算方法,在坐标统一的系统中,对其 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进行确定,再把控制点作为基础,把其他碎步 点的位置测算出来。
由此看出控制测量的工作被分为两种:平面控制 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①平面控制测量:把控制点设置在平面位置上 进行工作,三角网、三边网与导线网三种都是平面控制网中主要的常 规布设法。
我国的土地范围是很广阔的,国家测绘局把平面控制网建 立在全国范围内;其主要是按照三角网的方法进行布设,国家控制网 对于城市地区的平面控制布设,是按照该城市范围的大小,布设的平 面控制网是不同等级的。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测量一般规定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i,DSl 型不应超过15″;DS3 型不应超过 20"。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 0.2″,三等不应超过 0.5″。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 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 4.1.4 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
标志及标石的埋设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测量放线高程控制规定
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 拟合高程测量。
2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 个高程控制点。
4.2 水准测量
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2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DSl 型不应超过15;DS3 型不应超过20。
2)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0.2,三等不应超过0.5。
3)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条文说明--高程控制测量4.1 一般规定4.1.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仍然沿用《93规范》的等级系列。
对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精度等级,《93规范》是按四等设计的,但未明确表述它的地位。
本次修订予以确定。
本次修订初步引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概念和方法,现说明如下:1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均有很大的进展。
2 从工程测量的角度看,GPS高程测量应用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仅局限在拟合的方法上,实质上是GPS平面控制测量的一个副产品。
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可归纳为插值和拟合两类,但本次修订不严格区分它的数学含义,统称为“GPS拟合高程测量”。
3 从统计资料看(表9),GPS拟合高程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高有低,不尽相同,本次修订将其定位在五等精度,比较适中安全。
4.1.2 区域高程控制测量首级网等级的确定,一般根据工程规模或控制面积、测图比例尺或用途及高程网的布设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虽然在4.1.1条明确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拟合高程测量的地位,但在应用上还应注意:1 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网应由三等水准点起算(见条文4.3.2条注释)。
2 GPS拟合高程测量是基于区域水准测量成果,因此,其不能用于首级高程控制。
4.1.3 根据国测[1987]365号文规定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起算点是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2604m。
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及相应的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289m,两系统相差-0.0286m。
对于一般地形测图来说可采用该差值直接换算。
但对于高程控制测量,由于两种系统的差值并不是均匀的,其受施测路线所经过地区的重力、气候、路线长度、仪器及测量误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须进行具体联测确定差值。
本条“高程系统”的含义不是大地测量中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等意思。
高程测量中的精度评定和控制方法高程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不同点的垂直高度差,并对地形进行了解和分析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高程测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精度评定和控制。
本文将讨论高程测量中的精度评定和控制方法。
1.测量设备的精度评定和控制高程测量中使用的设备包括水准仪、全站仪、导线等。
首先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精度评定和控制。
精度评定可以通过校准、比较和检验等方法进行。
例如,使用已知高度的参考点对水准仪进行校准,使用全站仪进行比较测量等。
通过校准和比较,可以确定设备的测量误差,并将其纳入到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中。
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设备的误差。
例如,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台设备同时进行观测,以相互验证和校正测量结果。
2.观测数据的精度评定和控制观测数据是进行高程测量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精度评定和控制。
观测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人为误差、仪器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观测方案: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环境条件,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和测量参数。
合理的观测方案可以减少误差的积累和传递。
(2)提高观测精度: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测量中的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可以采用双面观测和交替观测的方法,以减小仪器读数误差。
在全站仪测量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减小仪器的观测误差。
(3)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观测结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平差、误差传递、可视化分析等。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小观测误差的影响,提高数据的精度。
3.精度评定和控制的标准与方法高程测量中的精度评定和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方法。
国际上常用的标准有国际尺度和国家标准等。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标准。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面高程的变化,用于工程测量中的控制点的建立和高程控制的确定。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而计算方法则是通过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一、目视测量法:目视测量法是指测量员直接观测临近标志物的高程,通过比较目视读数来确定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1.设站法:在测量中,需要先确定基准点(即控制点),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测站点,将三等水准仪安装在测站上,并进行精确定位,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观测目标:根据地面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目标作为观测目标,可以是杆子、铜钉等。
3.目视测量:在观测目标上方悬挂一个目视标尺,然后通过调节三等水准仪使目视标尺的刻线与视线重合,记录测量读数。
4.记录数据:将测量读数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格中,包括测站号、观测目标点号、前视高程、后视高程等。
5.计算高差:根据测站前后视高程的差值,即可得到该测站点的高差。
二、相对测量法:相对测量法是指在已知控制点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测站点之间的高差测量,来确定控制点之间的高程变化的一种测量方法。
1.测量路线确定:选择一条经过已知控制点和待测控制点的连续路线,将该路线划分为多个测站点,以便进行相对高程的测量。
2.设站法:在每个测站点上安装三等水准仪,并进行精确定位。
3.直接观测:观测连续测站点之间的高程,记录测站点的前视高程和后视高程,并计算出高差。
4.戴尔塞法:通过不同测站点之间的高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控制点之间的相对高差。
其中,戴尔塞法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之一,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测站点的前后视高程和高差进行计算。
5.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修正观测误差、检查数据异常等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计算高程:根据相对高差和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可通过逐步累积的方式计算出各个测站点的高程,最终得到测量区域内各个点的高程信息。
施工测量规范一、平面首级施工控制点测区内至少有三个D级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或不低于E级GPS平面控制点作为施工控制点。
首先对已有首级GPS控制点按国家E级要求进行点位复核,测量结果符合D级精度要求。
当施工控制GPS点远离测区边界距离大于10KM或大于GPS测程,应按国家E级GPS规范布设测区施工控制网,控制网为闭合网或全面网。
1、选点点位应在基础稳定、净空条件较好、保证视场障碍物仰角小于150,便于架GPS接收机的位置。
点位应远离高压线100m,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300m,同时。
应考虑周围高大的地物(如楼房、大桥、山头等)、地形对无线电的影响,点位应尽量选择高点。
选好点后埋设测量标志点,点位的埋设按国家四等要求。
同进做好点之记。
2、观测(1)、观测应满足下列条件:①、卫星高度角应不小于150;②、观测时应不少于30min;③、采样间隔应为15~60s;④、观测卫星数应不少于四颗,卫星分布象限应不少于二个;⑤、观测时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不大于8;⑥、使用单频接收机时,基线长度应不大于20km。
⑦、观测记录格式统一采用下列格式3、数据处理二、高程控制测量测区内至少有三个Ⅲ等高程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或不低于Ⅳ等高程等控制点作为施工控制点。
首先对已有首级高程控制点按国家Ⅲ等要求进行点位复核,测量结果符合Ⅲ等精度要求。
当测区高程控制点远离测区边界距离大于10KM或大于GPS测程,应按国家E级GPS规范布设测区施工控制网,控制网为闭合网或全面网。
确定高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个测区应采用同一高程基准,本测区采用珠基高程系统;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等形式,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线形式;首级高程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
控制点的位置应高于高水位线,并应选择在地基稳固、便于观测和埋设标石的地点。
对于三、四等不准点,严禁在河岸大堤上埋设标石。
三、四等水准点应绘点之记。
水准测量测站的观测顺序应为:三等: 后-前-前-后四等与图根: 后-后-前-前图根水准也可使用单面水准尺观测。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制度一、工程控制测量质量检验:平面控制测量以点为成果;高程控制测量一般以测段为单位成果,不便以侧段为单位成果时,以点为单位成果。
成果质量检验的抽样方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随机抽样。
成果质量元素包括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
其中,数据质量包括数字精度、观测质量、计算质量三个质量子元素;点位质量包括选点质量、埋石质量两个质量子元素;资料质量包括整饰质量、资料完整性两个质量子元素。
成果检验方法包括比对分析、核查分析、实地检查、实地检测等方法。
二、地形图质量检验(1)检验样本以幅为单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
(2)成果质量元素包括数字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其中,数字精度包括数字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三个质量子元素。
(3)成果检验方法包括比对分析、核查分析、实地检查、实地检测等方法。
三、规划测量质量检验(1)在定线、拨地测量过程中,应进行校核测量。
校核测量包括控制点校核、图形校核和坐标校核。
(2)定线、拨地测量时,直接利用的已有控制点应进行角度、边长等校核;拨地测量时,利用的规划道路中线转角、交角与边长也应校核,直线上相邻三点应验直,确保点位无误后方可使用。
(3)规划监督测量成果应进行外业抽查和100%内业检查,应做好质量检查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建筑工程测量质量检验建筑工程测量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和建筑施工放样。
五、市政工程测量质量检验市政工程测量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中线测量、施工放样等六、线路与桥隧测量质量检验线路与桥隧测量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线路中线测量、线路施工放样等。
七、不动产测绘质量检验不动产测绘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
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检查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后由不动产测绘单位的主管机关实施,二级检查和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分别写出检查、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