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之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04
广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广告对消费者心理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广告在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各种作用,试图揭示广告中隐藏的心理机制。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广告创意的设计、制作和展示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广告界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行为习惯和购买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
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消费者心理,它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和传媒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广告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研究内容包括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中使用的心理策略与手段、广告创意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对广告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1. 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是商家推销商品和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广告在影响消费者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人类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如认知简约原则、情感影响、人际比较等,来加强其传达的效果和影响力。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广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作用:① 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广告可以唤起人们对某种产品的需要,满足消费者潜在的买买欲望;② 形成品牌认知度:广告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多形式展现品牌信息,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记忆;③ 引导消费决策:广告利用一些心理策略和手段,如促销策略、刺激情感等方式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④ 塑造消费者形象:广告可以通过品牌形象刻画、消费者形象塑造等方式,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契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品牌忠诚度。
2. 广告使用的心理策略与手段广告心理学研究发现,广告设计者一般会采用一系列的心理策略和手段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的心理策略和手段:① 情感策略:广告首先是一种情感传达的方式,在广告设计中,广告创意人员通常会采用明喻、比喻、渲染情感、情感故事等方式,让广告充满感性、亲切、易于打动人心的情感元素;② 社会认同策略:社会认同策略是指广告中强调认同对象的行为、态度等,诱发成功论、荣誉感、身份认同等消费者的社会心理需求,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③ 竞争策略:竞争策略就是在广告中与同类品牌进行竞争或对比,利用对手不足、故障等因素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④ 促销策略:促销策略是一种通过优惠券、折扣、赠品及一些感性的情感配合等方式,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手段,常见的促销方式有限时特价、量价促销、套餐促销等。
广告心理学之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广告是商业世界中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媒介传递信息、刺激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在广告创作中,广告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研究人们心理活动与广告传播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人类心理规律和行为模式,广告创作者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撰写广告,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首先,广告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购买决策时是受情感驱动的。
因此,广告创作者应该善于运用情感元素,通过创造各种情绪的方式,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并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
例如,通过温馨的家庭场景、幸福的笑容或激动人心的音乐来唤起消费者的情感,让他们产生购买欲望。
其次,广告心理学指出,人类更容易被简单、易懂的信息吸引。
广告创作者在设计广告时应避免过多的文字、复杂的图片或过度的创意,以免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
相反,简洁明了的信息能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记住,从而增加广告的有效传达。
此外,广告心理学发现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品牌或产品。
这是因为人们会将熟悉感与信任联系在一起,而品牌的熟悉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
因此,广告创作者可以通过强调品牌的历史、优质的口碑或大众认可度来增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熟悉感,从而提高购买率。
此外,广告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们对于获益大于损失的倾向,因此广告创作者应重点强调产品的价值和好处,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此外,与产品相关的快乐和满足的感受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告宣传中的主要调性应以积极向上、愉悦的情绪为主。
最后,广告心理学指出人们更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和评价所影响。
因此,广告中的明星代言或用户评价等能够帮助产品建立信任和可信度,从而增加购买欲望。
总而言之,广告心理学为广告创作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模式。
通过运用情感元素、简明易懂的信息、建立品牌熟悉感、强调产品价值和好处、以及借助明星代言和用户评价等手段,广告创作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创作广告,从而更好地吸引潜在客户并促进销售。
广告心理学一:广告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现代广告活动是一个整体,包括市场调查和研究、广告目的的确立、广告诉求定位、广告的创意与表现、广告媒体调查、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广告效果的测定等一系列广告活动的整体广告运动。
二广告成功的心理基础——“注意”1、注意的种类(1)有意注意:有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被称为有意注意。
(2)无意注意: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无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但不需要努力克服困难的状态,称为有意后注意。
2、注意的一般动机(1)目的指向选择:有目的的选择注意。
(2)刺激驱动捕获:发生在刺激的特征,环境中的物体,自动抓住你的注意。
不依赖于知觉者当时的目的。
(3)在某些情况下,刺激驱动捕获会胜过目的指向选择。
3.注意广告信息的一般动机(1)有用性的信息:对广告信息而言,一切能够帮助消费者作出满意购买决策的信息,都有实用价值。
(例:价格昂贵、新的、复杂的产品)(2)支持性信息:人们往往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3)刺激性信息:变化,给人的注意。
(4)娱乐性信息:人们倾向有趣的信息,对自身以及自身的各种延伸物感兴趣。
4.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特点(1)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的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个瞬间都能够选择某个特定的对象,离开另外一些对象。
(2)集中性:离开一切与注意对象无关的东西,并且对干扰注意对象的刺激产生抑制作用,以保证注意对象能够得到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5.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有以下作用:(1)选择作用:选择性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与自己有关联的信息。
(2)维持作用:广告受众在注意某个广告时,会保持一段时间,这使得他的感知、记忆、思维与认知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3)调节监督作用:帮助我们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6.广告引起广告受众注意的方法利用悬念广告信息的特点符合广告对象的兴趣选择广告的位置重复运用幽默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增加广告的艺术性三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接受心理—感知1.什么是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意广告设计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产品销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学科,对于创意广告设计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并探讨其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首先,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和动机是设计创意广告的重要前提。
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广告设计师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创意设计来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新奇、独特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可以采用巧妙的创意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其次,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还表现在情感营销的研究。
情感是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对于消费者决策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广告设计师可以在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上下功夫,以创意广告设计打动消费者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例如,通过使用温馨、幽默或激励性的广告语言和形象,广告设计师可以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此外,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还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研究。
广告设计师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了解消费者如何感知和理解广告信息,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创意设计。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有着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广告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这些认知规律来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广告。
例如,可通过简化广告信息,突出主要信息以便于消费者的理解和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在创意广告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结合目标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消费习惯,因此在进行创意广告设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并将心理学研究应用到具体的广告设计中,才能真正实现广告的目标,并取得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5篇篇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广告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广告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广告策划和宣传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我的学习总结。
一、广告心理学概述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消费者心理关系的一门科学,主要探讨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行为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广告策划过程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感知、记忆、情感等因素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制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效果的广告。
二、消费者心理与广告策略消费者心理是广告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需求、动机、感知、学习、记忆等。
针对这些因素,广告策略需要精准定位,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例如,通过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运用情感诉求、权威诉求等手法,使广告更具说服力。
三、广告创意与心理机制广告创意是广告策划的关键环节,而创意的产生与心理机制密切相关。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创意的产生受到认知灵活性、联想、原型启发等心理过程的影响。
在广告创意过程中,需要运用这些心理机制,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表现,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记忆点。
四、广告效果评估与心理实验评估广告效果是广告策划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运用心理实验方法来评估广告效果,如A/B测试、眼动追踪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度、记忆效果、情感反应等,从而优化广告策略,提高广告效果。
五、实际应用与经验分享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广告策划和宣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策划某产品的广告时,我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然后结合广告心理学的原理,制定精准的广告策略。
在广告创意方面,我运用联想、原型启发等心理机制,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广告创意。
最后,通过心理实验方法评估广告效果,不断优化广告策略。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广告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广告策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广告的心理功能:传递与沟通功能(认识功能),诱发或劝说功能,影响态度功能。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广告人,消费者)和心理现象。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询问调查法3、投射法4、问卷量表法5、实验法6、内容分析法广告心理学的概念:广告心理学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消费者在接受广告时的心理活动顺序:①Attention注意②Interest兴趣;③Desire欲求④Memory记忆;⑤Action行动广告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无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有预定、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某些人对广告有很浓厚的兴趣,对广告的注意处在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状态。
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的方法(1)广告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是相对的。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吸引人;色彩配置如红色比绿色夺目,绿色又比黑色明亮。
(2)感情诉求方式比理性说教更吸引人。
(3)广告内容应当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4)提高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次数。
注意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现象。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①适应性运动。
②无关运动的停止。
③呼吸运动的变化。
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主要指感受器官对相对应的适宜刺激产生的感觉。
感觉阈限即指能引起感觉并使其持续一定时间所需的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阈限高表明感受性低,感觉迟钝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20、差别感觉阈限:刚刚使人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例是个常数。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研究广告创意中的心理学原理是广告心理学的一个部分。
广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广告创意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了正确在广告中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方法。
要研究广告创意中的心理学原理,首先就需要了解什么才是广告创意。
所谓"创意"(Idea)是指创造性的独特的主意。
对广告设计而言,广告创意是指表现广告主题的独创性的意念或新颖的构想。
美国着名广告专家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指出:创意是一种组合,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
广告创意是广告设计的核心,广告创意是广告获得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人们从接触广告到采取购买行动一般都有一个心理过程,可以归纳为AIDMA 公式,即注意(Attention):诉诸感觉,引起注意;兴趣(Interest):赋予特色,激发兴趣;欲望(Desire):确立信念,刺激欲望;记忆(Memory):创立印象,加强记忆;行动(Action):坚定信心,导致行动。
广告创意正是要从这一个心理过程入手,通过对于这个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前四个阶段的刺激与影响,最终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发生。
在现实广告中,平面广告通常是以3-4幅图片组成的一个产品系列的广告,也有1幅图的产品广告。
平面广告的优势在于简便,可承载媒体多。
下面便是通过4则平面广告的实例谈谈广告心理学原理分析。
原理一、性感吸引注意原理。
Globus超市广告为例。
国外一家名为Globus的超市的系列平面广告。
它以黑白色为广告色调,突出了一种神秘的感觉。
广告的主体内容只是水果而已,不过三张图分别用水果拼凑出了类似于女性臀部、乳房以及大腿的形象,十分地诱人且具有创意。
这个超市的系列广告就是充分运用了广告心理学中思维联想规律和需求理论的一个例子。
水果本来并不是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商品。
但是通过广告设计者的构思,将特定的水果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加上摄影角度和光线的配合,消费者在初看广告之后极易产生联想,联想到女性的一些身体部位。
广告心理学名词解释:1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广告活动中有关活动中有关信息传播,说服购买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联觉:是一种已经产生的感官刺激引发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形成感觉的挪移和转化【在广告中使受众在知觉、听觉的同时获得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完整的感官体验】3认知失谐:就是打破人们头脑中的常规图式,以一种与固有知识和经验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刺激已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受众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冲击力,巧妙传达商品的独特卖点。
4目标沟通: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用特定利益的承诺与消费者达成共识,从而引发购买行为。
5定位沟通:不是去塑造新的东西,而是去操纵人类心中原本的想法,打开联想之结,在顾客心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6 识别沟通:传播学中的“识别”是一种来自单一来源,用符号、信息和产品自身传播而滋生的事物,识别沟通中的识别也就意味着做回自我,意味着坚持自己的稳固和独特。
7个性沟通:通过广告沟通,塑造强有力的个性品牌,从而引起人们对他高度的认同与热切向往。
个性是沟通的最高层面。
8感性沟通:通过引导消费者去接近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情绪,品位某种生活,以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所带来的一种感觉和心理上的满足。
9提醒式诉求:对消费者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进行提示,使受众将这一品牌牢记在心。
10条都是诉求:引进新产品的广告主常常采用挑逗式广告,此类广告常常仅仅提到品牌,但并不是完全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人们对产品或品牌的好奇与兴趣。
11恐惧性诉求:用反切的手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切,使人们不安,从而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广告的建议则适时的为其提供解决之道。
12儿童广告: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针对儿童市场所做的个镇南关产品的广告,如儿童玩具、儿童食品等;另一个含义是指有些产品虽然不是儿童使用的,但广告中有儿童参加演示的广告。
13广告效果:是广告传播过程中信息刺激所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变化的总和。
14广告心理效果:是一种内在的、能够产生长远影响的效果。
第一章绪论在这开门见山的第一章,按照惯例,我们将简要地介绍一下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分析广告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回顾广告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广告活动是广告人组织、策划的,广告作品是广告人制作设计出来的。
广告人策划的广告活动、设计的广告作品,目的是要对消费者的思想、情感、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但是,消费者受到广告的影响及其程度因广告活动不同而异。
柯达胶卷系列电视广告的幽默和人情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万宝路广告气势磅礴的场面虽然过去了许多年,却仍然历历在目。
恒源祥广告那“发羊财”、“羊羊羊”烦人的叫声还在耳边,而类似恒源祥的产品广告,叫声虽然同样烦人,却早已烟消雾散。
20世纪90年代铺天盖地的“脑黄金”葬送的史玉柱以及他的“巨人”帝国,而今铺天盖地的“脑白金”却又奇迹般地救活了史玉柱。
也就是说,有的广告活动对人产生了深刻的正面影响,有的影响不大,有的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广告只对人的认识产生影响,有的广告只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有的广告却对人的认识、情感和语言都产生了影响。
广告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程度是大还是小,都与广告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广告设计制作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使广告产生预期的影响力,这就需要对广告活动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实质作深入的探讨。
广告心理学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广告主期望达到的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实质上就是要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希望消费者看了广告之后能够采取了购买行动。
但是,如果消费者接触了广告之后,没有采取购买行动,产品的销售量没有上升,这是否意味着广告就没有作用呢?要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要求广告心理学研究者研究在广告刺激的作用下,消费者经历了哪些心理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