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动物病毒
- 格式:docx
- 大小:13.57 KB
- 文档页数:2
列出6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一类疫病包括: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小反刍兽疫等。
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
包括布氏杆菌病、牛传染性气鼻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椎虫病等。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包括牛流行热、牛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等。
附:三类动物疫病详细版: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
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吸血虫病。
绵羊和山羊病(2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
猪病(12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
马病(5种):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
禽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动物传染病与防控措施一、引言动物传染病是指可以通过接触、吸入或摄取感染源而传播的疾病,对动物健康和畜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动物和维护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动物传染病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影响有蹄类动物,例如牛、猪和羊等。
它会导致牲畜以及野生动物的口蹄部肿胀、溃烂,严重影响动物的进食能力和生存状况。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对禽类造成了严重的病毒性感染。
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可能会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传播给人类,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3. 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传染病,可以通过动物的咬伤或唾液感染人。
该病毒对人和动物的致命性很高,因此采取及早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三、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口蹄疫和禽流感,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防控措施。
适时为动物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它们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2. 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动物场所、设备和工具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一环。
通过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可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3. 早期检测和隔离一旦发现动物出现异常症状,如发热、食欲减退等,应立即进行检测。
隔离患病动物,以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
4. 限制交易和运输在爆发传染病的地区,应限制或暂停动物交易和运输活动。
这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并帮助控制疫情。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和加强动物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报告和响应出现的传染病疫情,是防控措施的关键。
只有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四、结论动物传染病对动物健康和畜产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要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卫生管理、早期检测隔离、限制交易和运输、加强监测和报告等都是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损失。
主要的动物病毒痘病毒科(鸡胚·尿囊膜)绵羊、山羊痘病毒粘液瘤病毒【兔】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家猪】疱疹病毒科——密切接触传染;持续感染or垂直感染;多宿主专一。
——集约化养殖易染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疱疹病毒1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疱疹病毒1型】——牛多系统感染马立克式病病毒【MDV】【禽疱疹病毒2型】——【鸡& 鹌鹑】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ILTV】【禽疱疹病毒1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1型】——【水禽】————鸭瘟腺病毒科————·可凝集红细胞——血凝与血凝抑制(HA-HI)实验诊断;·多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只能用天然宿主的细胞培养;·多为亚临诊感染;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犬腺病毒CA V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V】——【鸡&鸭&鹅】细小病毒科————·感染:持续分裂的淋巴细胞and 肠上皮细胞————·导致泛白细胞减少& 肠炎猪细小病毒【PPV】————猪繁殖障碍犬细小病毒【CPV-2】【犬细小病毒2型】鹅细小病毒【GPV】【小鹅瘟病毒】————【3~20日龄小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猫温热病毒】貂肠炎病毒【MEV】【貂细小病毒】————貂记性呼吸道传染病貂阿留申病毒圆环病毒科————·已知最小的动植物病毒;————·本科成员形态&基因组类似;生态学&生物学&抗原性差异较大;————·本科成员无共同抗原决定簇and 序列同源性猪圆环病毒【PCV】————猪圆环病毒病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病毒【ALV】——甲型反转录病毒属——各种传染性肿瘤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CAEV】——慢病毒属——【山羊】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 V】——慢病毒属——【马】呼肠孤病毒科————宿主种属多禽正呼肠孤病毒——[正呼肠孤病毒属] ———【鸡】蓝舌病毒【BTV】——【绵羊;通报疾病】——蓝舌病质型多角体病毒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家蚕】双RNA病毒科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名甘保罗病副粘病毒科————·主要感染哺乳动物& 禽类新城疫病毒【NDV】【旧称:禽副粘膜病毒1型】————新城疫(需通报)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麻疹病毒属]——【绵羊、山羊、长角羚】犬瘟热病毒【CDV】——[麻疹病毒属]——【犬】————犬温热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所有温血动物】————狂犬病牛暂时性热病毒【BEFV】【又名:牛流行热病毒;三日热病毒】——[暂时热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的分类指标: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禽流感病毒【AIV】——[甲型流感病毒属]——需通报冠状病毒科————·抑制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IBV】——严重影响养鸡业4种冠状病毒可感染猪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温和的呼吸道疾病or 无症状感染·来源于TGEV 突变,获得呼吸道嗜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仔猪腹泻(伴有呕吐)动脉炎病毒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FMDV】————口蹄疫;需通报猪水疱病病毒【SVDV】——猪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类似口蹄疫)鸭肝炎病毒【DHV】————鸭病毒性肝炎嵌杯病毒科————·表面有32个杯型凹陷,形成特征性嵌杯结构;兔出血症病毒【RHDV】————兔出血性败血症(兔瘟)黄病毒科猪瘟病毒★【CSFV】——[瘟病毒属]——需通报(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猪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急性——牛病毒性腹泻;·慢性持续性——粘膜病;日本脑炎病毒【JEV】【又名:乙型脑炎病毒】——[黄病毒属]——流行性乙脑(人畜共患)朊病毒————·绵羊:痒病;·牛:疯牛病;核型多角体病毒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干病毒科;真杆状病毒亚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主要的动物病毒痘病毒科(鸡胚·尿囊膜)绵羊、山羊痘病毒————皮肤&粘膜丘疹——化脓结痂——全身痘(死亡率高)·囊膜;双链DNA·传播途径:皮肤伤口(流行时:呼吸道、蚊虫叮咬)·绵羊痘病毒——全身性疱疹,肺部特征性“干酪样结节”。
陈双钊一常见的致动物疾病性病毒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是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一、生物学特性病毒子长140~180nm,宽75~80nm,一端钝圆,另端平凹,呈子弹头形或试管形。
在螺旋对称的衣壳中,含有负股单股RNA。
具有脂蛋白的囊膜,在膜上有血凝素的穗状突起。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二、抵抗力病毒在pH为7~9的范围内比较稳定,在56℃经30min可使病毒灭括。
五、致病性狂犬病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脊椎动物,同样也能感染人。
本病主要由患病动物咬伤后而感染。
当健康动物皮肤粘膜有损伤时,接触病畜的唾液亦可以感染。
病犬的唾液于症状出现前1~2周便可能会有病毒。
存在于病畜唾液中的病毒,通过咬伤而进入易感动物的皮下组织,然后沿着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
也有人认为病毒是由外周经血液侵入脑组织。
病毒在脊髓和脑组织中增殖,并可按离心方向由中枢神经向外扩散,而脑脊髓液在病毒扩散中,亦起着重要作用,使所有器官都能查出病毒。
抵达唾液腺的病毒,在其上皮细胞内又大量增殖,并进入到唾液中。
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继续繁殖,损害神经细胞和血管壁,引起血管周围的细胞浸润。
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引起兴奋症状,如神经紊乱和反射性增高,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当呼吸中枢麻痹后即可造成死亡。
六、微生物学诊断常用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有包涵体检查,动物试验,荧光抗体检查等三种。
(一)包涵体检查取大脑、小脑,特别是海马角部分,用刀片切开印片,趁印片未完全干燥时,以塞勒(Seller)氏液染1~5s,水洗、干燥、镜检。
内基氏小体呈鲜红色、间质呈粉红色、红细胞则为桔红色。
内基氏小体为圆形、卵形、核形、阿米巴形。
大小为24~27μm,位于细胞浆内。
用姬姆萨氏(Giemsa)染色,小体为红色(图10-1)。
由于有些犬、猪和草食兽的病例及病初死亡或早期剖杀动物中可能不见包涵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能检查出包涵体来。
病毒病禽病毒性疾病一、禽流感(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AIV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并繁殖,在粪便中存活3个月以上,在羽毛中存活18天。
水平传播或强毒株引起毒血症垂直传播。
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喷嚏、流泪、粘液性鼻漏、呼吸道啰音等呼吸道疾病症状,伴发腹泻和神经功能障碍等。
病程1~2天,体温迅速升高达43.3~44.4℃。
HPAIV感染的鸡表现为严重不适,病死率接近100%,头颈部水肿、失明、惊厥、瘫痪。
病火鸡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或中等,表现厌食、沉郁、窦炎。
鸭感染后表现为窦炎、腹泻和死亡率增加。
病理变化有明显差异。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常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病变;头面部浮肿;……;腿部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脚趾鳞片出血。
公鸡睾丸变性坏死;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
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无致病性禽流感一般无临床症状,偶尔可见呼吸道轻微病变。
二、鸡新城疫/鸡瘟/伪鸡瘟(鸡新城疫病毒NDV)鸡新城疫病毒NVD副黏病毒科,含红细胞凝集素,通过带毒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或咳嗽喷嚏污染空气,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侵入机体。
在感染36h内,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2~8天可检测,6天后进入潜伏期无法检测。
在4℃可存活7个月以上。
主要临床症状36h即可出现全身性出血和微血栓。
感染强毒的禽类可能无任何症状突发死亡。
多数表现为精神沉郁、蹲地、鸡冠和肉髯发紫、流涎流泪、排黄白或黄绿色粪便呼吸困难。
有的运动障碍常表现为神经性抽搐和平衡失调,雏鸡神经症状表现为观星状。
病理变化内脏器官和组织的出血性素质表现:胸腹腔浆膜、呼吸道粘膜的斑点状出血,腺胃乳头尖部出血,被覆灰色粘液;特征性病变为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常见有出血带。
常见肠淋巴小结内形成枣核状肿胀,有时呈急剧肿胀和坏死,形成纽扣状凝乳样突起;小肠粘膜出血充血和纤维素性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一、蝙蝠蝙蝠是很可怕的动物,身体内部含有一百多种病毒,人类得过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在蝙蝠的身上发现,现在自然界的蝙蝠数量也是在急剧的减少,虽然有很多的病菌但人类也不希望他们销声匿迹。
二、野猪最近几年猪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猪肉的价格也是大幅度的增长,猪瘟也是属于传染性很强的病毒,野猪生长的环境是不可控的,人类无法去约束他们,所以在野猪身上的细菌也会更多。
三、穿山甲很多人都认为穿山甲有着药用价值,其实穿山甲并不能治病,而且穿山甲身体内部的病毒很多不适合食用,现在的穿山甲是很难得的,已经成为了稀有动物,就是因为人类在不断的捕杀。
四、土拨鼠土拨鼠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土拨鼠外表很呆萌,但是它身体内部的病菌很多,土拨鼠会传染鼠疫,是我国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之前东北地区就出现过鼠疫,有很多人受到了感染。
五、野兔野兔比土拨鼠要常见,在农村的地里很可能会看到野兔,野兔也是不能吃的,内部也含有很多的寄生虫,可以直接伤害人的器官,更不要吃狗咬完的野兔子,病菌更多。
六、刺猬刺猬也是比较常见的野生动物,这几年数量急剧下降,有很多人都想吃野生的刺猬,刺猬的身体内部含有多种寄生虫,可以直接伤害人的肠道、大脑、眼睛,危害很大。
七、浣熊其实狂犬病最初不是来源于狗,而是来源于浣熊,浣熊内部的寄生虫可以直接伤害到肠胃器官,是很难再修复的,就算是治好了,也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不能吃浣熊。
八、果子狸果子狸和很多的病毒都有关系,非典和果子狸也有分不开的关系,所以人类不要去触摸、食用野生动物,最后吃亏的就是人类自己,病毒的传染能力、变异能力是人类想不到的。
九、猴子中国是不吃猴子的,有些国家把猴子当做绝美的食物,猴子身体内部也含有很多的病毒,平时见到猴子也应该保持距离,猴子是会挠人的,直接把细菌、病毒带到了人身上。
十、野生蛇野生蛇也是不可以食用的,除了有毒素以外,还有病毒的存在,蛇是经常吃老鼠的,很可能身体里面有鼠疫的存在,在南方地区有喜欢吃蛇的,可以吃养殖的,千万不能吃野生的。
禽病毒性疾病一、禽流感(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AIV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并繁殖,在粪便中存活 3 个月以上,在羽毛中存活18 天。
水平传播或强毒株引起毒血症垂直传播。
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喷嚏、流泪、粘液性鼻漏、呼吸道啰音等呼吸道疾病症状,伴发腹泻和神经功能障碍等。
病程1~2 天,体温迅速升高达43.3~44.4℃。
HPAIV感染的鸡表现为严重不适,病死率接近100%,头颈部水肿、失明、惊厥、瘫痪。
病火鸡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或中等,表现厌食、沉郁、窦炎。
鸭感染后表现为窦炎、腹泻和死亡率增加。
病理变化有明显差异。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常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病变;头面部浮肿;⋯⋯;腿部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脚趾鳞片出血。
公鸡睾丸变性坏死;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
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无致病性禽流感一般无临床症状,偶尔可见呼吸道轻微病变。
二、鸡新城疫/鸡瘟/伪鸡瘟(鸡新城疫病毒NDV)鸡新城疫病毒NVD 副黏病毒科,含红细胞凝集素,通过带毒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或咳嗽喷嚏污染空气,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侵入机体。
在感染36h 内,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2~8 天可检测,6 天后进入潜伏期无法检测。
在4℃可存活7 个月以上。
主要临床症状36h 即可出现全身性出血和微血栓。
感染强毒的禽类可能无任何症状突发死亡。
多数表现为精神沉郁、蹲地、鸡冠和肉髯发紫、流涎流泪、排黄白或黄绿色粪便③、呼吸困难。
有的运动障碍常表现为神经性抽搐和平衡失调,雏鸡神经症状表现为观星状。
病理变化内脏器官和组织的出血性素质表现:胸腹腔浆膜、呼吸道粘膜的斑点状出血,腺胃乳头尖部出血,被覆灰色粘液;特征性病变为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常见有出血带。
常见肠淋巴小结内形成枣核状肿胀,有时呈急剧肿胀和坏死,形成纽扣状凝乳样突起;小肠粘膜出血充血和纤维素性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常见的动物病毒
一、口蹄疫病毒
1、群体:口蹄疫病毒是牛、猪等动物口蹄疫的病原体,人类偶能感染
2、防制:由于病毒高度的传染性,防制措施必须非常严密。
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牲畜,一旦发病,立刻样封锁现场,焚毁病畜,周边地区畜群紧急免疫接种疫苗,建立免疫防护带
二、狂犬病病毒
1、群体:引起人和各种混血动物的狂犬病,感染的人和动物一旦发病,几乎都难免死亡
2、防制:目前各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大致为几个方面
1)、扑杀狂犬病患畜、对家养犬猫定期免疫接种、检疫控制输入犬、捕杀流浪犬,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人和动物狂犬病的发病率
三、痘病毒
1、群体:各种动物的痘病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2、防制:主要采用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良好
四、猪瘟病毒
1、猪瘟病毒只侵害猪,使之发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2、防制: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疫苗,得到广泛应用
五、犬瘟热病毒
1、群体:是引起犬瘟热的病原体,本病是犬、水貂及其他皮毛动物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
2、防制:检疫、卫生及免疫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
六、兔出血症病毒
1、简介:是兔出血行败血症的病原体,一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2、防制: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外,用组织灭活疫苗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七、新城疫病毒
1、简介:能是鸡和火鸡发生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2、防制:新城疫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防制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卫生、消毒、检疫和免疫等
八、禽流感病毒
1、简介:能使家禽发生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
2、防制:预防措施包括国际、国内及局部养殖场3个不同水平
国内是防制病毒传入及蔓延;养殖场还应侧重防止病毒有野禽传给家禽,要有隔离措施阻挡野禽。
九、马立克氏病病毒
1、简介:引起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体
2、防制:搞好育雏室的卫生消毒工作,防止早期感染,同时做好1日龄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加强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
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1、简介:是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
2、防制: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十一、鸭瘟病毒
1、简介:可使鸭发生鸭瘟,偶尔也能使鹅发病
2、防制:病愈鸭和人工免疫鸭均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另外,免疫母鸭可以将免疫力通过鸭蛋传给小鸭,形成天然被动免疫
十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1、简介:是马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体
2、防制:接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