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整理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43.32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王朝诞生,产生于父系社会末期(据迄今发现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我们认为中国在尧舜时代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产生法律)也成为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成员关系的工具

二、“法”“刑”“律”的含义

✓“法”迄今仅见的最早的是在西周金文中

商周人只知有“刑”而不知有“法”,大量引用“法”字是春秋之后的事

“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其实践来源是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得到蓬勃

发展的成文法运动。战国时期度量衡逐步统一,为了反映国家公布的“法”的行为

规范性质,逐渐出现了由“法”字和度、量、衡各字构成的词,表示严格、具体的

各种标准、规范。

✓商鞅“改法为律”

三、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2.原始风俗转变为法律

3.血缘纽带关系影响至深

4.维护部落首领的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强化

第二节夏商立法概况

一、立法思想

夏商以“恭行天罚”、“天讨”的神权思想作为法律的思想基础

宣言“君权神授”、“王权神佑”,使统治政权合法化和神圣化

原始自然宗教和阶级社会有政治目的的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的产物——神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立法活动

(一)王命:包括誓、诰、命等多种形式

誓:意味约束

诰:古“告”字,其义为告诫

命:指君主的命令

(二)禹刑、汤刑

✓禹刑不一定是禹在位时制定的法,可能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怀念和崇敬。

✓汤刑,一般指商朝法律的总称,和禹刑一样,以汤为名表示对上组杰出领袖和开国之君汤的怀念和崇敬。

(三)官刑

据古籍记载,夏商时已有约束和惩治官吏的官刑。

第三节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一、行政法律规范

(一)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二)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三)地方行政官吏体制

二、军事管理制度

三、刑事法律规范

(一)五行:墨、劓、髌、宫、大辟

(二)刑罚罪名的规定:不孝罪、不从王命罪、危害社会,破坏公共秩序罪、贼杀罪、不

事农业罪、弃灰于公道罪······

(三)刑法的适用原则

由人罚代替天罚

具有以肉刑为主的身体残害报复主义刑罚为特点

1.罪及本人,刑不诛连的原则

2.疑罪从轻的原则

3.不杀无辜的恤刑原则

4.过失从轻的原则

四、经济法律规定

(一)土地管理:土地王有,即国有制

(二)赋税制度:

1.赋纳

2.贡献

(三)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

(四)商业管理制度

(五)自然资源立法:“禹禁”

第四节夏商司法制度

一、法官

二、国王

三、审判制度

四、证据制度

1.神明的暗示

2.卜辞

五、监狱制度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第一节立法概况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天罚”思想

✓明德慎罚: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

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

✓礼治思想:礼治首要职能就是维护等级制度;其二在于预防犯罪;其三还能起防民的作用

二、西周的立法活动

(一)周礼

✓周公制礼是西周最早的立法

✓周礼的名目:“五礼”

吉礼:是五礼之首,是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

凶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

宾礼:是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房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

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军礼:用于征伐,是军事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嘉礼:是引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

✓礼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亲亲为孝,尊尊为忠,亲亲与尊尊说明维护王权与族权是礼的核心

(二)《九刑》

(三)《吕刑》——西周中期的一部重要刑书

✓《吕刑》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赎刑是《吕刑》的核心内容

✓《吕刑》规定的适用刑罚的总原则是“明德慎罚”

✓在审理案件的方法方面,《吕刑》提出了三条原则:“上下比罪”,使惩罚与罪行相符;在案情不能确定时,从轻不从重,在罚了一定数量的铜以后,

就给予赦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量刑时,“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

重上服”

✓周王的誓、诰、命也是周朝法律的重要渊源

✓周礼就是习惯法规范的体现

第二节礼与刑及其适用

一、礼

(一)礼制

✓主要规定了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地位和等级特权

✓西周的礼制和宗法制的发展是相一致的,礼制的作用在于维护宗法等级制度

✓西周礼制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两个方面。“亲亲”的核心是“孝”,“亲亲父为首”;“尊尊”的核心是“忠”,“尊尊君为首”。

(二)礼治

✓以“德”为核心

(三)关系:礼治思想为礼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礼制的完善,则促进了礼治思想

的成熟,并且为礼治思想的实现准备了社会条件,两者相辅相成。

二、刑

西周的刑事法律是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中最为详备和发达的

(一)西周刑罚的适用原则

(二)西周的刑罚

(三)西周的罪名

三、礼与刑的关系

(一)出礼入刑:礼与刑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在适用上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可见,刑是以礼为基础和渊源的,刑的实际应用以礼的原则为指导,礼的约束作

用靠刑的强制力来维系,故礼之所许,法所不禁,法之所禁,礼所不容。

(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体现了西周礼的本质,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重要原则: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庶人的身份低贱,且忙于生产劳动,又不具备

礼所要求的物质条件,故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礼和特权,庶人不得享有,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的约束,礼不仅约束贵族,也约束庶人;“刑不上

大夫”是指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某些宽宥,也体现

了刑主要不是针对大夫以上的贵族,而是惩治奴隶和贫民的,西周法律公然维

护奴隶主的等级特权,但不等于大夫以上的贵族可以不受刑罚制裁。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礼崩乐坏:是指原来以西周礼制和礼仪所维系的“礼乐征伐自天子”的社会政治秩序被

破坏,即春秋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与以西周的礼为根本大法的要求根本不相容的局面,说明了奴隶制法正在解体。

二、诸侯国富国强兵的改革

三、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其争议

1.郑国的《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2.邓析造“竹刑”

3.晋铸刑鼎

4.楚作“仆区”和“茆门”之法

(二)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1.法的公布成为历史潮流

2.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步打开

3.“礼治”、“法治”之争拉开了序幕

第二节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封建法治的初创时期

一、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原则

1.赏少多罚和轻罪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