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3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重要程度不同,其保管期限也有所不同。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永久档案即长期保管,不可以销毁的档案;定期档案根据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种。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预算单位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具体规定如下:1、需要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有: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以及年度财务报告、财政总决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决算)。
2、保管期限为25年的会计档案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税收日记账(总账)和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
3、保管期限为15年的会计档案有:会计凭证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会计移交清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各种完税凭证和缴退库凭证;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及其他会计凭证;农牧业税结算凭证;会计移交清册。
4、保管期限为10年的会计档案有: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财政总预算保管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国家金库年报、基本建设拨货款年报;税收会计报表(包括票证报表)。
5、保管期限为5年的会计档案有:固定资产卡片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财政总预算会计月、季度报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
6、保管期限为3年的会计档案有:月、季度财务报告;财政总预算会计旬报。
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一.会计凭证类1.原始凭证15年2.记账凭证15年3.汇总凭证15年二.会计账簿类4.总账15年(包括日记账)5.明细账15年6.日记账15年(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为25年)7. 固定资产卡片( 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8.辅助账簿15年三.财务报告类(包括各级主管部门汇总财务会计报告)9.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所属单位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3年(包括文字分析)10.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永久(包括文字分析)四.其他类11.会计移交清册15年12.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13.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14.银行余额调节表5年15.银行对账单5年会计档案的概念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总账、明细账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等等,还有很多变化。
具体请见下表,作为一个资料收藏吧!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2015年12月11日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
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总账、明细账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等等,还有很多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2015年12月11日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
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总账、明细账的保存期限由15年变为30年,等等,还有很多变化。
具体请见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2015年12月11日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
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一会计凭证类1 原始凭证15年2 记帐凭证15年3 汇总凭证15年二会计帐簿类4 总帐15年包括日记总帐。
5 明细帐15年6 日记帐15年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25年。
7 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8 辅助帐簿15年三财务报告类包括各级主管部门汇总财务报告。
9 月、季度财务报告3年包括文字分析10 年度财务报告(决算)永久包括文字分析四其他类11 会计移交清册15年1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1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14 银行余额调节表5年15 银行对帐单5年2013年深圳会计从业考试《初级会计电算化》大纲: 本文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2013年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电算化》大纲”,希望对参加2013年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生的考生有所帮助!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会计电算化相关法规制度有,《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一、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一)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三)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对照(四)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人员岗位及操作权限设置的功能(五)会计核算软件应当符合GB/T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要求(六)会计核算软件在设计性能允许使用范围内,不得出现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死机或者非正常退出等情况(七)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在机内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八)单位修改、升级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改变会计核算软件运行环境,应当建立相应的审批手续(九)会计核算软件开发销售单位必须为使用单位提供会计核算软件操作人员培训、会计核算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方面的服务二、会计数据输入功能的基本要求(一)对初始数据输入的基本要求1.输入会计核算所必需的期初数据及有关资料2.输入需要在本期进行对账的未达账项3.选择会计核算方法4.定义自动转账凭证5.用户设置(二)对记账凭证输入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输入记账凭证的功能(三)对记账凭证的控制功能1.正在输入的记账凭证编号与已输入的记账凭证编号重复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2.以编号方式输入会计科目的,自动显示该代码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名称3.借贷双方金额不平衡,或没有输入金额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4.有借方会计科目而无贷方会计科目或者有贷方会计科目而无借方会计科目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5.正在输入的收款凭证借方科目或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不是“现金”或“银行存款”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6.会计核算软件应提供对已经输入尚未记账的记账凭证进行修改和审核的功能7.对同一张记账凭证,应当具有权限控制功能(四)对原始凭证输入的基本要求1.在输入记账凭证的同时,输入相应原始凭证2.在记账凭证未输入前,直接输入原始凭证,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三、会计数据输出功能的基本要求(一)屏幕查询的基本要求1.各级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年初余额、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和当前余额等项目2.本期输入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3.本期和以前各期的总账和明细账4.往来项目的结算情况5.本期和以前各期的会计报表(二)打印输出的基本要求1.应当提供打印输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的功能2.在总账和明细账的直接记账依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总账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余额对照表替代3.在保证会计账簿清晰的条件下,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中的表格线条可以适当减少4.对于业务量较少的账户,提供会计账簿的满页打印输出功能四、会计数据处理功能的基本要求(一)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记账功能(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自动进行银行对账的功能(三)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结账的功能(四)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自动编制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的功能(五)会计软件应当采取加密存储、用户身份验证等多种手段确保会计数据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的未授权访问、复制、篡改、删除第三节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的基本要求一、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及职责(一)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二)软件操作,负责会计核算软件具体使用操作(三)审核记账,负责凭证的审核记账(四)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五)电算审查,对电算化系统运行进行监督,防范利用电算化系统的舞弊(六)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七)会计档案保管,负责会计电算化数据和程序备份,打印的账表、凭证和各种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二、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设置第四节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一、替代手工记账的任务和条件(一)替代手工记账是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之一(二)替代手工记账的条件1.配有适用的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2.配备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3.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一)整理手工会计业务数据1.重新核对各类凭证和账簿,做到账证、账账、账实相符2.整理各账户余额3.清理往来账户和银行账户(二)建立会计账户体系并确定编码1.符合财政部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2.满足本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3.满足会计报表的要求,凡是报表所用数据需要从账务处理系统中取数的,必须设立相应科目4.保持体系完整,不能只有下级科目而没有上级科目5.保持相对稳定6.要考虑与核算模块的衔接,凡是与其他核算模块有关的科目,在整理时应将各核算大类在账务处理模块中设为一级科目三、规范各类账证表格式和会计核算方法与过程四、会计核算软件初始化五、计算机与手工并行(1)检验各种核算方法(2)检查会计科目体系的有效性(3)考查操作准确性(4)纠正会计核算软件程序错误或业务处理错误第五节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一、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一)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要求每天打印输出,做到日清月结(二)明细账要求每年打印一次或在需要时进行打印(三)会计电算化后,在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账一般用“总分类科目余额、发生额对照表”替代,“总分类科目余额、发生额对照表”一般要求每月打印一次(四)会计报表每月打印一次进行保管二、系统开发资料和会计软件系统也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三、制定与实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一)存档的手续(二)各种安全和保密措施(三)档案管理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四)档案分类管理办法(五)档案使用的各种审批手续(六)各类文档的保管期限及销毁手续四、会计电算化档案安全和保密措施。
附表1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一会计凭证1 原始凭证30 年2 记账凭证30 年二会计账簿3 总账30 年4 明细账30 年5 日记账30 年6 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 5 年7 其他辅助性账簿30 年三财务会计报告8 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0 年9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永久四其他会计资料10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 年11 银行对账单10 年12 纳税申报表10 年13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 年14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15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16 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1附表2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保管期限序档案名称财政行政单位税收备注号总预算事业单位会计一会计凭证1 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10 年10 年凭证2 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10 年3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30 年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传票汇总表4 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30 年包括: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5 日记账30 年30 年6 总账30 年30 年30 年7 税收日记账(总账)30 年8 明细分类、分户账或登记簿30 年30 年30 年9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 5 年三财务会计报告10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永久下级财政、本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保管 2 年11 部门财务报告永久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 2 年12 财政总决算永久下级财政、本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保管 2 年13 部门决算永久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 2 年14 税收年报(决算)永久15 国家金库年报(决算)10 年16 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10 年17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10 年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 2 年18 税收会计报表10 年所属税务机关报送的保管 2 年四其他会计资料19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 年10 年20 银行对账单10 年10 年10 年21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 年30 年30 年22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永久永久23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永久永久24 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永久永久注:税务机关的税务经费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按行政单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办理。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多久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
永久档案即长期保管,不可以销毁的档案;定期档案根据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种。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中国企业和其他组织、预算单位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该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具体规定如下:1、需要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有:年度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资本金、股金及股权明细;开销户登记簿;客户挂失申请书、挂失登记簿、补发凭单(卡)收据;账销案存的清单或资料。
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销毁清册;7有价单证、业务公章销毁清册;机构变动交接清册;有权机关查询、冻结及扣划书;己用凭证、账簿登记簿;会计系统数据移植日的所有会计档案;会计初始环境文本、基础数据维护修改有关记录、文件;其他需要永久保管的档案。
2、保管期限为25年的会计档案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税收日记账(总账)和税收票证分类出纳账。
3、保管期限为15年的会计档案有:会计凭证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簿(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会计移交清册;行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各种完税凭证和缴退库凭证;财老总预算拨款凭证及其他会计凭证;农牧业税结算凭证;会计移交清册。
4、保管期限为10年的会计档案有: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财老总预算保管行单位和事业单位决算、税收年报、国家金库年报、基本建设拨货款年报;税收会计报表(包括票证报表)。
5、保管期限为5年的会计档案有:下级行上报的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月度、季度、半年度报表及附件、说明);联行往来清单及查询查复书;密押代号表使用保管登记簿;存、贷款单位余额对账回单;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卡片;客户申请办理电子支付业务的基本资料、协议;其他需要保管五年的会计档案。
6、保管期限为3年的会计档案有:各级行本身及汇总全辖的日计表;会计系统运行日志;不定期报表;会计检查工作底稿、检查报告、整改情况等检查资料;流水账;其他需要保管三年的会计档案。
公司会计档案保留时间及法律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发布单位】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文号】(98)财会字第32号【发布日期】1998-08-21 【生效日期】1999-01-01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