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现代设计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18
法国标准建筑设计法国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法国标准的建筑设计注重结合传统与现代,追求简洁、实用和美感的完美平衡。
本文将探讨法国标准建筑设计的特点、原则以及在实际建筑项目中的应用。
一、法国标准建筑设计的特点1. 简洁实用法国标准建筑设计追求简洁、实用和功能性。
建筑师注重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减少无关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
建筑外观通常呈现出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强调实用性和舒适性。
2. 比例与对称法国标准建筑设计非常注重建筑物的比例与对称。
建筑师通常会运用黄金分割法则和对称原则来确保建筑物的视觉平衡和美感。
这种追求完美比例的设计理念使得法国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和和谐感。
3. 材料与色彩法国标准建筑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
建筑师通常会选择高质量的材料,如石材、木材和玻璃等,使建筑物更加耐久且具有质感。
在色彩搭配上,法国标准建筑设计通常采用自然、中性的色调,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 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法国标准建筑设计擅长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法国建筑师也大胆地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建筑物在延续传统的同时焕发出现代的气息。
二、法国标准建筑设计的原则1. 功能性原则法国标准建筑设计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出发点。
建筑师将功能布局放在首位,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空间,并确保功能的合理性和便利性。
因此,在法国标准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结构和平面布置非常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考虑。
2. 美感原则法国标准建筑设计追求美感的完美平衡。
建筑师注重建筑物的外观、比例、对称和色彩等方面的设计,使建筑物既具有美感又符合功能需求。
在美感追求中,法国建筑师通常遵循自然规律和人类审美的基本原则。
3. 可持续性原则法国标准建筑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使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法国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
法国新艺术代表人物赫克托·吉马德作品探析作者:严琛来源:《设计》2015年第23期摘要:法国是新艺术运动开始最早的国家,他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历史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
吉马德是法国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大师,他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完整整合,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强调自然的性质,他的建筑通过吸取于自然、无限的创意和运用抽象或怪诞的新装饰手法与结构紧密融合在一起,让人们看到了超越传统的建筑风格,他在设计上的天分和造诣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造就了巴黎地铁站成为后人称赞和观摩的建筑典范。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建筑整体性非对称总体艺术线条吉马德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86-002一背景第十八世纪起,西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快速产生了大量的发明,使得建筑材料如钢铁、英泥、玻璃等能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加上新兴起的设计学科和工程学院,为现代设计奠定了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
但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对欧洲各国的设计进程起到立竿见影的鞭策作用。
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因为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形态的出现,影响了许多艺术家,设计师,他们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大工业时代极为反感。
普法战争结束后,许多新思想和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异常活跃并依次出现。
于是,从法国发端,发起了一场席卷欧洲大陆和美国影响力相当大的国际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开始于1880年代,在1890-1910年达到顶峰。
这一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来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从大自然吸取设计素材,反对单纯对传统的模仿。
在具体实践中,主张以有机的、富有生命力的“长的、敏感的、弯曲的”流动线条进行设计,避免使用直线。
新艺术运动主要体现在家具、陶瓷、玻璃设计和室内设计等方面,在不同国家叉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在法国和比利时,称为“现代风格”,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称为“分离派风格”,在意大利称为“自由风格”,在西班牙被称为“现代主义者风格”。
法国精神贯穿于法国现代设计作者:吴云荣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2期摘要:几乎所有的现代设计运动在法国都集中体现在豪华的、奢侈的设计上,法国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平民化的设计运动。
如果从时间上来看,“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时期,也正是现代运动开始在俄国、德国、荷兰等国发展的时期,法国没有能够参与真正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反而发展了具有浓厚资产阶级特色的“装饰艺术”运动,其实正反映出法国设计的特色——非民主化的、权贵与精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
法国在政治上、艺术上的民主倾向和设计上的精英主义倾向形成非常奇特和鲜明的对照。
关键词:法国设计现代主义民族精神法国工业设计不同于德国或美国。
法国人擅长设计精致对象、复杂技术产品、以及豪华用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机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的装潢艺术和豪华产品被看作是整个欧洲的典范。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而不是巴洛克)总是与法国精神密切联系,巴洛克建筑风格实际上只出现在路易十五时代(大约17世纪)。
1907年以后法国又出现了立体主义。
而英德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在法国没有多大影响。
法国设计师从不追求造型理论的美学原则。
可以看出法国的现代设计是基于法国悠久的设计传统的,这个传统的设计内容具有强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味道,即设计是为富裕的上层人服务的,设计的内容是繁华、奢侈的产品,设计不应该是民主的、大众的,而应该是权贵的、高尚的[1]。
法国唯一的国立设计学院——法国高等工业创意学院(简称Les Atteliers,位于巴黎)国际设计中心主任里兹.戴维斯(Liz Davis)曾说过:“法国的设计就是豪华的设计,高尚的设计(在法文中,设计被称为是高等文化的,包括豪华的时装、香水和化妆品、首饰和豪华的家具等等)”。
这种情况自然造成法国设计,特别是与百姓生活有关的工业产品设计、普通的平面设计水平曾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法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法国人对于美国式的设计非常厌烦,以至于1983年正式由法国政府下令,禁止使用具有强烈美国色彩的设计(design)这个字眼,而是以式样(Stylique)取代,引起法国设计界的强烈不满和困惑,这种以民族精神取代科学的方法显然是很骇俗愚昧的。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4):88~90JournalofShanxiAgriculturalSciences*收稿日期:2008-02-23作者简介:孟维康(1981-),男,河北沧州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1法国园林的发展历程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气候温和,国土大部分为平原,境内河流交错,土壤肥沃,宜与植物种植,园艺事业一直很发达。
而浪漫的法国人在创造园林的形式上,也是独树一帜。
它最早萌芽在罗马———高卢时期。
而在中世纪出现了附属于封建主或是修道院寨堡的园子,以种植蔬菜果木和草药为主。
这种园子由水渠划分成方形的地块,水井位于园子的中央,井上用格栅建亭并覆以攀缘植物;或用格栅建造的拱架覆在小径上,以攀缘植物形成绿色走廊园子的一侧建有鱼池,树木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
16世纪初,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风格的影响,出现了台地式园林布局、岸洞、果盘式喷泉等要素。
这些园林已经开始注意到因地制宜。
由于法国地势平坦,易于建设较意大利园林的规模更加宏大的园林。
在园林理水技巧上,多用较平静的水池和水渠,而很少用意大利园林常用的瀑布和落水;在树木和植物的边缘上加以花卉镶边,后逐步大量运用花卉,最终发展为绣花式花坛。
17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化界的各个领域开始盛行,造园艺术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1683年,J.布瓦索在他的《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一书中,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变化,就是指园林中地形与布局的多样性。
而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并且彼此协调”。
他认为应把园林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图,且一切都要服从比例的原则。
直线和方角是构图的基本形式,花园中基本上不种树木,以便一览无余的欣赏整幅图案。
17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在法国发展到了顶峰,国王和贵族迫切需要古典主义去表现他们的权力与地位。
那时,绝对君权的法国自比罗马帝国,国王则把自己比作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代表着辉煌和永恒的古典主义渗透到了法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法国现代美术馆设计研究作者:杨莉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摘要:明确设计项目来源、要求、依据,形成法国现代美术馆的设计概念,从功能关系、交通动线、风格文化、形态创意、设计要素等多个层面打造一个既突出表现法国设计元素,又强调法国艺术展品与现代美术馆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特定展示空间。
关键词:法国,现代,美术馆,设计1.设计项目概况1.1设计项目来源本案设计位置定位在杭州武林广场,几千年来杭州一直都有着较高的文化底蕴,市民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提高。
武林广场是杭州繁华的商业区之一,这里没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更多的是现代化的商业广场,因此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地段设计一个法国现代美术馆,作为喧闹城市中一座属于大众的精神文化殿堂一定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起到传承人类文明、传播艺术思想,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1.2设计要求(1)法国现代美术馆设计要有明确的主题性,在设计元素的使用上要与主题保持一致。
考虑美术馆给人的整体艺术氛围,以及传达给观赏者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展示风格符合现代主义设计,体现绿色生态文明与人文主义精神,在设计中讲究光影效果,使设计整体效果通透明亮。
(3)展示设计与空间布局相协调,整体设计简洁直接,同时展示空间主次明确,突出重点展品的位置,能让观赏者第一时间接收到展示内容。
(4)符合安全疏散、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考虑美术展馆内的人流走向问题,通过对展台的安排把控人流走向。
1.3设计依据首先,要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其次,要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尺度原则,包括静态尺度、动态尺度和心理需求的范围等,满足人们在美术展馆内正常的观赏、体验、交流、休息等活动。
再次,对空间的结构构成等问题进行严格把控。
最后,符合设计环境的要求,注重绿色生态文明,选择低碳环保的新材料,在灯光等问题上注重节约能源。
2.思维发展与创意说明2.1国内外同类设计研究比较与分析在展馆设计上,国外的美术馆更加注重环境的大气宁静,给人以开阔高雅的感觉,而中国的美术馆则能充分利用空间,尽可能体现功能的重要性。
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赏析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创意、创新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成为世界各地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文将带领您赏析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国外现代著名建筑赏析1.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是法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
它由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1889年竣工。
埃菲尔铁塔高约33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施工工艺,使其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典范。
2.美国的帝国大厦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座著名的摩天大楼。
它于1931年竣工,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保持了近40年的纪录。
帝国大厦以其典雅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建筑技术,成为了美国现代建筑的代表。
3.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皇家钟楼麦加皇家钟楼位于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是世界最高的钟楼。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的花朵,外观独特,充满现代感。
钟楼高约601米,是现代建筑技术的杰作。
二、国内现代著名建筑赏析1.上海的东方明珠东方明珠位于我国上海市,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于1994年竣工,高约468米,是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
东方明珠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灯笼”形象,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建筑名片。
2.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我国北京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手工编织艺术,外观呈鸟巢状,寓意着生命的摇篮。
鸟巢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了现代建筑的典范。
3.广州的小蛮腰广州塔位于我国广州市,因其独特的造型被誉为“小蛮腰”。
广州塔高约600米,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扭”文化,将现代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广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总结:国内外现代著名建筑以其独特的创意、创新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见证。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法国现代设计艺术对中国的启示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推动下,当今世界似乎正朝着一元化的方向发展。
单一的经济方式、物质方式和价值观念正逐步取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伦理情感、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念。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文化生活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本十文化传统发生消亡或流变,园林景观就是典型实例。
实际上,有关文化本土化、人类自身生存的根系、独特的生存象征、不同种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等一系列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只有顺应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潮流,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事业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就园林景观而言,既有深厚的园林文化渊源,又有独到的现代景观理念,并且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完美结合的国家,全球惟有法国堪称典范。
虽然就传统园林风格和表现手法而言,中法两国分处世界园林发展史一相反的两极,但就其深层次的园林文化和设计理念而言,两国之间又存在诸多相通相融的趋向。
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尤其对景观深刻的认知和细腻的情感投入,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了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哲学观点。
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
这就是我们今天人人乐道的"以人为本口号的由来。
作为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从路易十四起,君主扮演起至高无上的角色,神权不能再禁锢住人类征服改变自然的原望。
这时,园林成为自然满足人类感官享受的奢侈品,处处以取悦人类为目标。
所以说,路易十四把有秩序、有纪律的君主专制政体彻底建成,而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将欧洲传统的规则式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顶峰,也将"以人为本”的理令发展到极致。
“玻璃诗⼈”勒内拉⾥克——新艺术运动代表设计师作品赏析ReneLalique勒内.拉⾥克玻璃诗⼈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PART 1我很喜欢ReneLalique,⼀般译为勒内拉⾥克(⽣卒年: 1860-1945,出⽣地: 法国),勒内拉⾥克是法国最杰出的珠宝设计师和玻璃设计师之⼀。
在欧洲整个设计界由新艺术风格向装饰艺术风格转变的过程中,拉⾥克也做出了成功的转型,成为跨越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的⼤师。
他性格略孤僻,⼈们称之“隐⼠作风”,但当涉及艺术的时候,他的风格却⽣动⽽绚丽,取法⾃然和古典主义,作品始终贯穿着华丽灵动~这是Lalique最著名的作品《蜻蜓⼥⼈》,在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上⼴受赞誉,如今收藏于⾥斯本古尔本基安美术馆,蜻蜓翅膀为空窗珐琅,Lalique⾮常擅长使⽤珐琅,把空窗珐琅的制作推动到⼀个巅峰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在世界各国掀起了巨⼤的浪潮,在设计界的各个领域都产⽣了深远影响。
勒内拉⾥克是新艺术运动中最引⼈注⽬和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珠宝设计师,也是设计界第⼀位将⼥性胴体作为装饰元素运⽤到设计中的设计师。
其设计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然与古典主义风格,他的设计主要以⼤⾃然为素材并融合了其丰富的艺术想象⼒,设计灵感源于东⽅艺术、古典风格以及现代艺术。
因此,也被称为“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
以⼥性元素作为珠宝艺术主题⼀直被认为是不得体和缺乏品味的,直到新艺术运动的发⽣,这场处于新旧时代重⼤转折期的艺术⾰新运动,为珠宝艺术带来了新的风尚。
以⼥性脸庞或胴体为主题的珠宝设计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性形象不再如维多利亚时代般忸怩、羞怯,⽽是更加优雅、⼤⽅与⾼贵。
⼥性元素在珠宝艺术中的⼤量使⽤,既包含了这⼀时期西⽅社会尊重⼈性的现代意识,也标志着当时代⼥性的社会地位更加开放与⾃由。
PART 2⽤现在流⾏的话来说勒内拉⾥克重新定义了珠宝设计。
在他看来,珠宝设计的创意、造型和⼯艺要⽐其贵重程度及价格的⾼昂重要得多。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风格运动及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掀起了各种风格运动,下面我就这一时期的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风格运动做一下对比。
“工艺美术”运动: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相似,但是比较少强调中世纪或者哥特风格特征,更加讲究设计装饰上的典雅,特别是东方风格的细节,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品设计,特别是家居设计最大的不同特征,就是美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明显的东方设计影响,英国设计中的东方设计影响主要存在于平面设计与图案上,而美国设计中东方影响是结构上的。
比如格林兄弟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的帕萨迪纳市为根堡家族设计的根堡住宅就具有明显的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建筑的模数体系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如同应该过得工艺美术运动一样的一个统一的、具有比较集中性活动的设计运动,而仅仅是一种设计思潮而已。
“新艺术”运动:法国“新艺术”运动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因为反对工业化风格和雕琢的维多利亚风格而产生的,都主张从自然、东方艺术当中吸收创作的营养,特别是植物和动物的纹样,是它们创作的主要形式动机。
它们都反对机械化的批量生产,都反对直线,主张有机的曲线为形式中心,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它们的观念背景是相同的,但是,它们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主要的差异在于形式的参考倾向上。
199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法国的“新艺术”风格,特别是它的家具和室内装饰,引起世界广泛的注意。
这些设计的风格,比较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更加追求自然形式。
而从设计组织方式来看,法国的这场运动更加集中在几个比较密切的设计团体之间,而不像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那样囿于小规模的手工作坊之间。
“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各地都有不同的表现,虽然它的目的相似,都是对与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动,都是对于机械、大工业化风格的不安的体现,都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形式,特别是来自自然中的各种有机形态,都反对采用直线,甚至极端的认为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直线,被一些评论家揶揄为面条风格、蠕虫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