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的显色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木质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trade/supply/index--1000100610001015--.htm)不同制浆工艺和提取方法获得的木质素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以下方面:1、木质素的颜色原本木质素是一种白色或接近无色的物质.我们见到的木质素的颜色,是在分离、制备过程中造成的。
随着分离、制备方法的不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酸木质素、酮胺木质素、过碘酸盐木质素的颜色较深,在浅黄褐色到深褐色之间,出Brayns分离的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云杉木质素是浅奶油色。
2、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通常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木质素虽然也是高分子化合物,但分离木质紊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低得多,一般是几干到几万,只有原本木质素才能达到几十万。
相对分子质量的高低与分离方法有关。
高分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子具有多分散性,即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一定范围。
高聚物的分子量具有统计平均意义,采用不同的测试办法测得的结果不同。
常常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表示分散性。
木质紊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量也呈多分散性。
针叶木磨木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阔叶木磨木木质素的稍低;用硫酸从黑液中沉淀出的木树木质素分子量在330—63000之间,其中65%—80%的木质素分子量在500—50000之间。
草浆木质素的分子量也呈现出多分散性,其分散系数一般大于2.3、木质素的溶解性高聚物的溶解过程实质上是溶剂分子进入高聚物中,克服大分子的作用力,达到大分子和溶剂分子相互混合的过程。
同低分子物质相比较,高聚物的溶解过程一般有二个阶段—溶胀和溶解,整个溶解过程比较复杂和缓慢。
木质素是一种聚集体,结构中存在许多极性基团,尤其是较多的羟基,木质素具有很强的分子内能和分子间的氢键,因此原本木质素是不溶于任何溶剂的。
分离木质素时,因为发生了缩合成降解,许多物理性质改变了,溶解度也阻之改变。
一、结构性质木质素是由4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它是包围于管胞、导管及木纤维等纤维束细胞及厚壁细胞外并使这些细胞具有特定显色反应(加间苯三酚溶液一滴,待片刻,再加盐酸一滴,即显红色)的物质。
根据木质素的性质,测定木质素的方法有直接浓酸水解分离测定法、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等,对花生壳的木质素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二、反应原理木质素在醋酸的作用下,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在硫酸介质中用重铭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如下:CH O+4K Cr O+16H SO = 4Cr (SO) +4K SO +6CO +21HO6 10 5 2 27 2 4 2 4 3 2 4 2 2C^O2- + 14H+ + 6I^= 3I + 2Cr3++ 7H O ,2 72 2 Cr3+为亮绿色2S O r + I =: S O。
+ 2I-2S2O32-+I2 S4O62遇浓硫酸有红色针状晶体铬酸酎析出,对其加热则分解放出氧气,生成硫酸铬,使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绿色。
稍溶于冷水,水溶液呈酸性,属强氧化剂过量的重铭酸钾用硫代硫酸钠回滴,淀粉KI溶液为指示剂。
其中加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让溶出的木质素和硫酸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一起沉淀。
三、试剂准备1.1%醋酸(质量分数):15mL;1mL36%的乙酸,加水定容到36mL2.V 乙醇:V 乙醚=1:1 : 20 mL;3.72%硫酸:3 mL;72%硫酸密度:1.634g/cm3,98%硫酸密度:1.84 g/cm3.量取652mL98%硫酸加水定容到1000 mL,即为72%硫酸。
4.10%氯化钡(质量分数):0.5 mL;取1g定容到10 mL.5.10%硫酸(质量分数):10 mL;10%硫酸密度:1.07 g/cm3,量取593.4mL98% 硫酸加水定容到1000 mL,即为10%硫酸.6.0.025mol/L重铭酸钾:10 mL;先经过120°C烘干2小时,称取1.225g加水定容到1000 mL,避光,棕色瓶保存。
木质素木质素: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一种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其含量可占木材的50%。
在植物组织中具有增强细胞壁及黏合纤维的作用。
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无定形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氧代苯丙醇或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芳香性高聚物。
形成纤维支架,具有强化木质纤维的作用。
木质素是由四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
木质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具有使细胞相连的作用。
在植物组织中具有增强细胞壁及黏合纤维的作用。
其组成与性质比较复杂,并具有极强的活性。
不能被动物所消化,在土壤中能转化成腐殖质。
如果简单定义木质素的话,可以认为木质素是对羟基肉桂醇类的酶脱氢聚合物。
它含有一定量的甲氧基,并有某些特性反应。
木质素是由聚合的芳香醇构成的一类物质,存在于木质组织中,主要作用是通过形成交织网来硬化细胞壁。
木质素主要位于纤维素纤维之间,起抗压作用。
在木本植物中,木质素占25%,是世界上第二位最丰富的有机物(纤维素是第一位)。
单体与结构木质素单体的分子结构木质素是由四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
木质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具有使细胞相连的作用。
木质素是一种含许多负电集团的多环高分子有机物,对土壤中的高价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
因单体不同,可将木质素分为3种类型:由紫丁香基丙烷结构单体聚合而成的紫丁香基木质素(syringyl lignin,S-木质素),由愈创木基丙烷结构单体聚合而成的愈创木基木质素(guajacyl lignin,G-木质素)和由对-羟基苯基丙烷结构单体聚合而成的对-羟基苯基木质素(hydroxy-phenyl lignin,H-木质素);裸子植物主要为愈创木基木质素(G),双子叶植物主要含愈创木基-紫丁香基木质素(G-S),单子叶植物则为愈创木基-紫丁香基-对-羟基苯基木质素(G-S-H)。
从植物学观点出发,木质素就是包围于管胞、导管及木纤维等纤维束细胞及厚壁细胞外的物质,并使这些细胞具有特定显色反应(加间苯三酚溶液一滴,待片刻,再加盐酸一滴,即显红色)的物质;从化学观点来看,木质素是由高度取代的苯基丙烷单元随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一起,形成植物骨架的主要成分,在数量上仅次于纤维素。
糖和苷的检识1.菲林反应:还原糖能使碱性酒石酸铜试剂还原,产生砖红色的氧化亚铜2.多伦反应:还原糖与氨性硝酸银试剂反应产生金属银,呈银镜或黑色沉淀3.Molish反应:在糖或糖苷的水或乙醇溶液中加入a萘酚乙醇溶液,沿器壁滴加浓硫酸,二液层交界处呈现紫色环。
碳苷及葡萄糖醛酸苷与该试剂反应呈阴性4.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反应:糖类与其生成有色物质醌类化合物显色反应1.Feigl反应: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醛类和邻二硝基苯加热,呈紫色2.无色亚甲蓝反应:苯醌类及萘醌类的专用显色剂3.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羟基蒽醌类由于酚羟基的存在,在碱性条件下呈色(Borntrager反应)4.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法):苯醌类及萘醌类化合物的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可在碱性条件下与该试剂显蓝绿色或蓝紫色,蒽醌类不发生反应香豆素显色反应1.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结构,呈红色2.Gibb’s反应: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酚羟基取代且酚羟基的对位无取代,则能与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Gibb’s试剂)反应显蓝色3.Emerson反应: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后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Emerson试剂)反应生成红色缩合物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可判断香豆素碳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木质素类显色反应Labat反应,Labat试剂与亚甲二氧基的化合物反应产生蓝绿色黄酮类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显色,而异黄酮(少数例外)、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则为阴性反应2.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可被四氢硼钠还原产生红至紫红色,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
对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专属性较高的还原剂3.三氯化铝反应:一般样品在紫外灯下显鲜黄色荧光,4/-羟基黄酮醇或7,4/-二羟基黄酮醇类显天蓝色荧光4.锆盐-枸橼酸反应:黄酮中有游离的3-或5-羟基时,可与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反应显黄色,若枸橼酸过多5-羟基黄酮显著褪色、3-羟基黄酮仍显鲜黄色5.氨性氯化锶反应:有邻酚羟基者,产生绿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6.硼酸显色反应:5-羟基黄酮和2/-羟基查耳酮呈阳性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可与硼酸反应产生亮黄色五氯化锑反应:溶于四氯化碳中,加2%五氯化锑的四氯化碳(必须无水),查耳酮类生成红或紫红色沉淀,而黄酮、二氢黄酮及黄酮醇类显黄色至橙色,用于区别查耳酮与其他黄酮。
木质素染色方法1 引言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常以纤维素为基质形成。
因其坚硬而耐磨,其在纸浆工业、木材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同时,它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壁中二次生长的指标,对于解析植物的薄壁部分结构,例如种子或根尖、花粉,都有很好的帮助。
因此,木质素染色方法在生物学、植物学、林学、纸浆工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木质素染色方法。
2 基本原理木质素是由苯丙烷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分为三类:芳香族木质素、异构木质素和脂肪族木质素。
荧光性木质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色荧光,可通过多种染色方法观察到。
在荧光显微镜下木质素成为深色,易于区分。
3 常用的染色方法3.1 Mäule染色法Mäule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木质素含量的颜色度分析方法。
它就是利用木质素中含有的酚羟基与铁盐反应形成暗红色。
经过染色后,木质素呈深红、紫蓝色或黑色,而其他细胞成分则呈淡蓝色或绿色。
该方法适用于相对宽粗的样品,如木材或根部。
但是,由于样品对染色条件非常敏感,且染色时间较长,对样品的处理方法较为苛刻,因此变异性较大。
3.2 苔藓醇染色法苔藓醇染色法是一种快速便捷的可视化木质素染色法。
它利用苔藓醇(Phloroglucinol)与浓氢氯酸反应,生成紫红色的芴咔啉类化合物,主要染色中东带、胶原纤维以及木质素等成分。
该染色法对样品的处理方法较为宽容,染色较为稳定,但染色时间略长。
3.3 Klason法Klason法是一种直接估算木质素含量的方法。
它是利用浓硫酸的条件下,木质素的酚基和硫酸结合生成炭水化合物,进而计算样品中的木质素含量。
该方法对样品的处理过程较为繁琐,操作较为危险,但结果准确度高,适用于大型纸浆的质检以及定量研究。
4 结论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木质素染色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
选择适合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植物的结构,并在生产和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原理一、引言木质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纸浆、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硫酸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木质素含量,本文将介绍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原理及相关实验步骤。
二、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原理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是基于木质素与浓硫酸发生特定反应的原理。
在硫酸的作用下,木质素分子中的苯环结构被破坏,发生酚环开环反应,生成酚类产物。
这些酚类产物在硫酸的催化下,可以与显色剂相互作用,形成有色化合物。
通过测定这些有色产物的吸光度,可以间接反映出样品中木质素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取适量,研磨成粉末状,确保样品充分均匀。
2. 加入浓硫酸: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注意要慢慢加入,并进行充分搅拌,避免产生剧烈反应。
3. 反应:将容器密封,并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一般为60-70摄氏度,进行一定时间的反应。
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所需测定的木质素含量。
4. 稀释:将反应后的样品稀释,使其适应于后续的分析测定。
稀释液的选择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而定。
5. 分析测定:将稀释后的样品取出,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所用显色剂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测定。
6. 计算:根据所用的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将测得的吸光度值转化为木质素的含量。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与浓硫酸直接接触,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2. 样品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测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浓硫酸用量等,因此在进行测定时要进行恰当的控制。
4. 硫酸法测定的样品通常需要经过稀释,稀释液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
5. 在进行分析测定时,要根据所用显色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波长,并进行校正和背景校准。
五、结论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是一种简单、经济、可靠的方法。
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原理引言:木质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其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木材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硫酸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木质素含量的方法之一,它基于木质素的独特性质和硫酸与木质素的化学反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原理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是基于硫酸与木质素的化学反应。
木质素中的苯环结构在硫酸存在下会被硫酸氧化,生成具有紫色或蓝色的吸收物质,其吸收峰位于280-310nm的紫外光区域。
该吸收物质的含量与木质素的含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吸光度来间接测定木质素的含量。
二、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步骤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一般包括样品的制备、硫酸处理、吸光度测定等步骤。
1. 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粉碎成细粉,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硫酸处理:将样品与稀硫酸混合,并加热反应。
硫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浓硫酸和高温能够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的稳定性。
3. 吸光度测定:将反应产物与溶剂进行稀释,并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通常选择在280-31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测定,根据吸光度与木质素含量的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得出样品中木质素的含量。
三、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的应用硫酸法测木质素含量广泛应用于木材、纸浆、纸张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木材品质评估:木质素含量是评估木材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含量的木质素通常表示木材具有较好的硬度、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2. 纸浆制备:纸浆的制备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对纸浆的颜色、强度和抗老化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测定木质素含量可以优化纸浆的制备工艺,提高纸张的质量。
3. 纸张性能改进:纸张中的木质素含量会影响其光泽、透明度和耐久性等性能。
通过测定木质素含量,可以调整纸张的配方和加工工艺,改善纸张的性能。
4. 生物质能源开发:木质素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对生物质能源的燃烧性能和热值有着直接影响。
木质素的显色反应
①木质素与浓无机酸的缩合反应:主要与木质素结构中松柏醛结构有关。
②Maule显色反应:用高锰酸钾和盐酸处理木材,再以氨水处理,阔叶才木质素显紫色。
紫丁香环经过高锰酸钾和盐酸处理生成甲氧基领苯二酚,在用氨水处理生成甲氧基邻苯醌结构显色反应。
③Cross-Bevan反应:用氧气处理湿润状态下的无抽提物木材,木质素反应后生成氯化木质素,后用亚硫酸及亚硫酸钠处理,阔叶材木质素显红紫色。
木质素重要的显色反应是Mäule反应,可用此鉴别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
Mäule反应是将木材试样用1%高锰酸钾溶液处理5min,水洗后用3%盐酸处理,再用水冲洗,然后用浓氨水溶液浸透。
针叶树材显黄色或黄褐色,阔叶树材则显红色或红紫色。
这是因为组成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木材的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不同,阔叶树材的紫丁香基结构与高锰酸钾和盐酸作用时,生成甲基-O-儿茶酚,用氨水反应后形成甲基-邻醌结构显红色。
当有浓盐酸或浓硫酸存在时,原本木质素和酚类、胺类能呈显色反应。
Maule 反应是最有实用意义的显色反应,此反应常用来鉴别针、阔叶材样品。
阔叶材木质素中大约含有20%~70%的紫丁香基,在反应中能形成3-甲氧基-O-醌结构,呈显出美丽的玫瑰红色;针叶材木质素基本上都是愈创木基型的结构单元,对Maule染色不产生正反应,反应后的木片则显黄色,或黄褐色,籍此可将混合试样中的针、阔叶材区别开来。
一、应用仪器及试剂
1、天平,精确至0.01 克;
2、烧杯50~100 毫升;
3、1%KMnO4水溶液;
4、6N 的HCl;
5、10%的NH4OH。
二、测定方法
将3~5 克混合试样置于烧杯中,在室温下先用适量10% KMnO4水溶液处理10分钟。
倾出KMnO4溶液,用自来水洗至不显紫色,将洗涤水倾干。
再用9N 的HCl 处理一分钟,倾出酸液,用水洗净,将剩余的水挤出。
再用40%的NH4OH 处理10-20 分钟,此时木片呈现两种颜色。
将氨水倒出,用水洗净木片,将红色的阔叶材木片与黄色(或褐色)的针叶材木片分开,干燥,然后分别称重,计算出两
2 种木材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