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友记剧本第一季01(中英文对照)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了《文艺理论与语文教育》这门课,深深地佩服竺洪波教授广博的知识,深刻独到的见解,这门课凝聚了竺教授的文学智慧和研究精粹,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于一些文艺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相信对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大有益处。竺教授在《历史与道德的双重选择:拥刘反曹》一讲中,提到了文艺界“反曹”和“为曹操翻案”的争论内容,现在我想就和曹操有直接关联的“建安文学”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历史上称作“建安文学”,尤以诗歌为盛。由于建安文人亲身经历了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战争频仍之苦,本身又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才华,因此在继承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形成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

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

“风骨”还指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以及建安七子。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县)。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早年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他在参与打击黄巾起义的战争中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东汉初平三年占据兖州,编成“青州兵”。汉献帝初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大将军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实行屯田,兴修水利,恢复了战乱中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他用人强调唯才是举,打破了两汉的世族门第观念,得到中下层人士的拥戴。

作为一位心怀雄图的军事家,曹操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