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第7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68
第13章汇率、经济周期与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13.1 复习笔记一、汇率1.名义汇率两种货币兑换的比率就是两国的名义汇率。
更准确地说,两种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1单位本国货币所能购买的外国货币的数量。
(1)浮动汇率制在弹性汇率制(flexible-exchange-rate system)或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 system)中,汇率不是由官方确定的,而是由外汇市场的供需情况决定的。
在这种制度下,汇率不断变化,且对可能影响到各种货币供求状况的经济或政策信息的反应十分迅速。
(2)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fixed-exchange-rate system)是指汇率被固定在官方确定的水平上。
通常,固定汇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会承诺在固定的汇率下买卖本国货币,以维持官方汇率。
(3)布雷顿森林体系距今最近的固定汇率制实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种货币的价值钉住美元,而美元的价值则被锁定在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这一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因为那时美国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使得试图阻止黄金价格超过35美元/盎司的努力变得不切实际。
鉴于此,世界主要货币国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
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不再去试图保持美元的固定价值。
2.实际汇率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或者说1单位本国产品能兑换外国产品的数量,被称为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以及两国的价格水平相关。
实际汇率的总公式为:——名义汇率——以外国货币度量的外国产品的价格——以本国货币度量的本国产品的价格3.升值和贬值当一国货币的名义汇率下降时,那么它所能购买的外国货币的数量减少,称该国货币经历了名义贬值(nominal depreciation),这意味着该国货币变得“更加疲软”。
相反,当名义汇率上升时,该国货币就经历着名义升值(nominal appreciation),意味着货币变得“更加坚挺”。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4.1复习笔记一、消费与储蓄国民意愿消费水平为d C,它等于在收入和其他决定家庭经济行为的因素既定时家庭愿意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意愿消费的总值d C等于所有家庭意愿消费的总和。
意愿国民储蓄d S是当总消费达到意愿水平时的国民储蓄水平。
意愿国民储蓄的表达式是d d=--。
S Y C G1.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当人们考虑到未来时,现在的消费少于当期收入,余下的部分进行储蓄,这会使人们未来某个时期的消费高于收入。
当人们只考虑现在时,通过借款使消费高于当期收入,但所付出的代价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必须偿还贷款,消费将低于收入。
总之,人们要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中做出取舍。
人们做出怎样的取舍取决于经济体中普遍存在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决定了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
人们会尽量避免消费发生巨大的波动,保持消费相对稳定的愿望称为消费平滑动机(consumption-smoothing motive),即避免某段时间消费较多而另一段时间消费较少的情况。
由于存在消费平滑动机,人们会尽量使每段时间的消费支出平均化。
2.当期收入变化的影响当期收入是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由于存在消费平滑动机,人们会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使当期消费增加),而其余部分则用于储蓄(使未来消费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是当期收入的增量中用于增加当期消费的比例。
由于人们不会消费掉全部的额外收入,因此,MPC界于0和1之间。
可以预见到总产出(收入)Y的增加同样会导致总意愿消费d C的增加。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所以d C的增加值小于Y的增加值。
由于并非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因此,意愿国民储蓄d S同样会随Y增加而增加。
3.预期未来收入变化的影响现期的消费决策不仅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同样受到预期未来收入的影响。
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会使人们增加当期消费并减少当期储蓄。
第5章 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一、复习题1.经常账户中贷方和借方各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是经常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与净出口有什么关系?答:(1)经常账户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
经常账户贷方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以及来自国外的收入,借方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支付给外国居民的收入以及净单方面转移。
(2)经常账户中所有贷方之和减去所有借方之和为经常账户余额。
(3)经常账户余额等于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国外净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三者之和。
2.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所记录的交易,二者主要区别在哪里?答:(1)经常账户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经常账户主要包括三个独立部分:产品和服务净出口、来自国外的净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其中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2)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常账户只包括当前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而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
3.某美国出版商向巴西居民出售了价值200美元的书籍,这被记录在美国经常账户的贷方。
请列举出一些交易,这些交易对美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的影响相互抵消,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
答:美国向巴西居民出售书籍计入经常账户的贷方,与之相抵消的交易包括计入经常账户借方或资产与金融账户借方的任何交易。
举例说明:一个美国公民购买巴西公司的价值200美元的股票,此时美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借方计入200美元,与出售书籍的交易行为相抵消,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或一个美国公司进口价值200美元的巴西坚果,计入经常账户的借方,抵消出售书籍的交易行为对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使得经常账户余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和为0。
4.一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如何影响国外净资产?如果A国的人均国外净资产高于B国,则A国居民的生活就优于B国吗?答:(1)在任何时期,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国外净资产都等于经常账户余额,反过来必须等于其资本与金融账户赤字。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
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人均资本水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在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时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
第三部分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第8章经济周期8.1复习笔记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是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波动,而这些经济活动总量主要由工商企业的活动构成。
一个周期包括扩张期(经济扩张在许多经济部门同时发生)和接下来的整体衰退与收缩,在这之后经济开始复苏并进入下个经济周期的扩张期。
这一系列变化周而复始,但持续时间不确定,有的经济周期持续1年多,而有的经济周期则长达10或12年。
1.经济活动总量经济周期被定义为“经济活动总量”的普遍波动,而不是像实际GDP这样单一的、特定的经济变量的波动。
2.扩张与收缩如图8-1所示,虚线表示平均或正常的经济活动总量增长轨迹,实线表示实际经济活动的起伏。
经济活动总量下降的那段时间为收缩期(contraction)或衰退期(recession)。
非常严重的衰退则被称为萧条(depression)。
当达到收缩的最低点——谷底(trough,T)后,经济活动总量开始增加,此时的经济进入了扩张期(expansion)或繁荣期(boom)。
当达到扩张的最高点谷峰(peak,P)后,经济活动总量又开始下降。
经济衰退和经济复苏之间交替出现的一个完整回合(从一个谷峰到下一个谷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被称为一个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图8-1经济周期图8-1表明经济周期是对正常增长路径的暂时性偏离,然而,产出在经济周期中减少或增加的那部分却是永久性的。
经济周期的谷峰和谷底被统称为拐点(turning points),研究经济周期的目标之一就是确定拐点何时出现。
3.协动性经济周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或收缩几乎同时发生。
因此,尽管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敏感度有所差别,但大部分行业的产出和就业还是趋向于在衰退期下降,而在扩张期上升。
许多经济变量在经济周期中同步运动,这种趋势被称为协动性。
4.周而复始但不定期发生经济周期并无周期性可言,换言之,经济周期发生的间隔并不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且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也不固定。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②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什么?③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④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⑤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⑥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指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对许多人而言意味着陷入经济困境,此外,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其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第5章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5.1 复习笔记一、国际收支账户1.经常账户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衡量了一国对当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的贸易,以及该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单方面转移。
经常账户可分为三个独立部分:①产品和服务净出口;②来自国外的净收入;③净单方面转移。
(1)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净出口被分成两部分:产品和服务。
①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包括各国生产的产品。
在记录交易时,进口方记为借方,因为资金用于支付流出了进口国,出口方记为贷方,表示资金流入了出口国。
②国际贸易中的服务包括旅游、保险、教育和金融服务等。
(2)国外净收入国外净收入等于从外国得到的收入减去支付给外国居民的收入。
①流入一国的收入在经常账户中记为贷方,包括国外务工人员的收入和投资外国资产的收入。
投资外国资产的收入包括利息支付、红利、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外国资产带来的回报,其中资产包括债券、股票和专利等。
②流出一国的收入在经常账户中记为借方,包括对在本国工作的外国居民的薪金支付和对持有本国资产的外国人的支付。
(3)净单方面转移单方面转移(unilateral transfers)为无偿转移支付,即一国向另一国进行支付且这些支付与产品、服务或资产的购买无关。
例如,官方对外援助(即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进行的支付)和一国居民向居住在他国的家庭成员进行的支付。
(4)经常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中所有贷方之和减去所有借方之和为经常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
如果经常账户余额为正,即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则该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反之则经常账户赤字。
2.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记录了国际交易中的资产(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其中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资本账户包括国家间资产的单方面转移,如债务减免和移民的资产转移(即移民者从一国带到了另一国的资产)。
第7章资产市场、货币和价格7.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货币资产市场是指人们在其中买进和卖出诸如黄金、房屋、股票、债券等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整个市场。
经济学中的货币(money)专指那些作为支付手段被广泛运用和接受的各类资产,如现金、活期存款账户等。
在当代经济体中,最常见的货币形式为硬币和纸币,或合称为通货,另一种常见的货币形式是支票存款,也就是可开立支票进行支付的银行账户。
1.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种功能: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
(1)交易媒介在没有货币的经济体中,交易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然而就一般而言,物物交换是一种无效率的交易方式。
在一个采用货币的经济体中,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或者交易手段,减少了人们用于交易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2)计价单位作为一种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货币是度量经济价值的基本单位。
货币天生是用来表示经济价值的(计价单位功能)。
然而,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并不总是一致的。
当价格频繁地调整时,通货价值的波动使本国货币成为一种较差的计价单位。
(3)价值储藏作为一种价值储蓄(store of value)手段,持有货币是贮藏财富的一种方式。
人们之所以将货币用做价值储藏手段,其原因在于即使其回报相对较低,但作为一种有效的交易媒介,持有货币仍是有价值的。
2.货币的度量:货币总量(1)货币总量M1M1是公认的最狭义的货币度量,主要包括通货和支票账户余额两部分。
更确切地说,M1是由通货(包括境外流通的)、公众持有的旅行支票、活期储蓄(无息支票账户)及其他支票账户(主要包括有息支票账户)构成。
M1可能最接近于货币的理论定义,因为其所有组成要素都是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支付手段。
(2)货币总量M2M2包括M1及其他一些“准货币”资产,这些资产主要包括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以及非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
第6章长期经济增长
6.1复习笔记
一、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个经济体中,产品和服务的产出取决于诸如资本和劳动等可获得的投入品的数量及其生产率。
1.增长核算等式
生产函数描述了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即:
()
Y AF K N =,生产函数表明,如果投入与生产率保持不变,产出也将保持不变,即不存在经济增长。
为了提高产量,要么增加投入量,要么提高生产率,或者两者同时增加。
产出增长率、投入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K N Y A K N a a Y A K N
∆∆∆∆=++此式是生产函数的增长率形式,被称为增长核算等式(growth accounting equation)。
式中Y Y ∆——产出增长率;A A ∆——生产率增长率;K K ∆——资本增长率;N N ∆——劳动增长率;K a ——产出的资本弹性;N a ——产出的劳动弹性。
产出的资本弹性K a 表示资本存量增加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数;而产出的劳动弹性N a 则表示劳动投入量增加1%时,产出增长的百分数。
两者都是从历史数据中估算出来的,其值介于0和1之间。
2.增长核算的计算步骤
(1)将产出增长/Y Y ∆划分成三个部分:①由生产率增长引起的产出增长;②由资本投入增加/K a K K ∆引起的产出增长;③由劳动投入增加/N a N N ∆引起的产出增长。
(2)在实证研究上,增长核算(growth accounting)能够衡量出产出增长的三个来源的相对重要性。
典型的增长核算分析包括四个步骤。
①衡量在考察期内的产出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
=Y
Y ∆产出增长率=K
K ∆资本增长率=
N
N ∆劳动增长率②通过历史数据估算产出的资本弹性K a 和劳动弹性N a 的值。
③计算资本和劳动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K
K K a ∆资本增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N N N
a ∆劳动增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④计算作为余量的生产率增长率(经济增长中不能由资本与劳动的增加解释的那部分)。
=
=K N A Y K N a a A Y K N
∆∆∆∆--生产率增长率3.增长核算与生产率下降丹尼森运用增长核算框架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发现1973~1982年间的生产率增长是负值(-0.27)。
这一现象不仅局限于美国,而且也符合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情况。
表6-1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丹尼森的估算(%)
对生产率下降的解释有很多,包括指标测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法律和人类环境的改变、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革命。
二、增长动态化:索洛模型
索洛模型研究动态化的经济增长,也就是随时间变化的增长过程,阐明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索洛模型还有助于解答两个关于增长的问题:①一国的长期生活水平与诸如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率等基本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②一国经济增长率如何随时间变化?经济增长是否会出现平稳、加速以及停滞三种状态?
1.索洛模型的建立
(1)基本假定
①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②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③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④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s为储蓄率;
⑤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⑥人口不断增长,且在任意特定的考察期内,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不变。
每年产出的一部分用于新的投资或是替换破损的资本,而未用于投资的部分被用来消费。
用t Y 代表t 年的产出,t I 代表t 年的总投资,t C 代表t 年的消费,则:
t t t
C Y I =-(2)单位工人的生产函数
t t t Y y N =代表t 年的单位工人产出;t t t C c N =代表t 年的单位工人消费;t t t K k N =代表t 年的单位工人资本存量。
单位工人资本存量t k 也被称为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labor ratio)。
生产函数可以用单位工人的形式表达出来,即:
()
t t y f k =图6-1描绘了单位工人生产函数,横轴表示资本―劳动比率(单位工人的资本数量)t k ,纵轴表示单位工人产出t y 。
单位工人的生产函数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因为资本―劳动比率的上升将提高单位工人的产量。
单位工人的生产函数曲线弯曲成弓形,这反映了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因此,当资本―劳动比率已经相当高时,其数值每上升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单位工人产出的增加将越来越小。
图6-1
单位工人的生产函数曲线
(3)经济稳态索洛模型最主要的结论之一是:如果生产率没有出现增长,经济将在长期中达到稳态(steady state),即单位工人产出
t y 、单位工人消费t c 和单位工人资本存量t k 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
①稳态中的投资与消费
总投资t I 有两方面用途:替换破损或折旧的资本以及扩大资本存量的规模。
如果d 是资本的折旧率,那么折旧资本的总量为t dK 。
资本存量增加的数量叫做净投资,因为稳态的单位工人资本/t t K N 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总资本存量将同劳动力一样,以速率n 增长,这意味着稳态中的净投资为t nK 。
稳态中的总投资等于净投资t nK 与资本折旧t dK 之和:
于是稳态的消费:
将其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工人数量t N 就得到:
式中,c 代表稳态单位工人消费,k 代表稳态单位工人资本,由于在稳态条件下这两个变量均为定值,因此,时间下标t 被舍去。
稳态资本―劳动比率的上升使每位工人的产量()f k 增加,同时单位工人产出的增加又必然会促进投资()n d k +的增长。
②稳态条件下c 与k 关系的图形分析
当单位工人消费达到最大值时,资本劳动的比率被称为资本―劳动比率的黄金律(Golden Rule capital-labor ratio),此时未来几代人的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
然而,当k 大于黄金律水平时,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则引起单位工人消费的减少。
在极端的情况下,全部的产出都被用于投资以便扩大资本存量,此时单位工人消费为0。
如图6-2所示,横轴表示稳态资本―劳动比率k 。
图6-2(a)中的曲线表示单位工人生产函数()y f k =,直线代表稳态下单位工人投资()n d k +。
图6-2(b)中,稳态消费c 是图6-2(a)中生产函数曲线高度与投资线高度之差,单位工人消费表示为图6-2(a)中阴影区域的高度,在G k 达到最大点,此点就是资本―劳动比率的黄金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