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万里行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66
一、考点聚焦“古朴秦川”——陕西省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北部是陕北高原(黄土高原),中部是渭河平原(关中),南部是秦岭山脉和汉水谷地。
2.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八百里秦川),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灌溉便利。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生产小麦、棉花。
3.主要的城市:多位于渭河平原,陇海线串通西安、咸阳、宝鸡。
4.省会西安:位于渭河平原中部,是我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的古都。
名胜古迹(兵马俑、明长城、大雁塔),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科研、教育、文化、交通中心。
5.新能源基地:陕西榆林(煤炭、天然气、石油)“乌金之乡”----山西省1.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侧、黄河中游以东、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上。
2.地形:地势北高南低。
山地(吕梁、太行、五台、恒山)盆地(大同、太原、临汾)3.河流:黄河、汾河、沁河。
4.农业区:大同、太原、磷粉等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物产:小麦、玉米、高粱、棉花。
5.矿产: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 ,居首位。
6大煤田:大同、宁武、西山、河东、霍西、沁水。
6.铁路:大(同)秦(皇岛)、朔(州)黄(骅)。
7.名胜古迹:太原晋祠、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佛光寺、恒山等。
“中原之州-”-----河南省1.位置: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
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
2.黄河及治理:“地上河”景观在河南最典型,治理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另外还有加高加固黄河大堤等。
3.工业:煤炭(平顶山)、石油(中原)、电力、冶金、机械、化学等。
4.交通发达:京广线、陇海线、太焦线、焦枝线、京九线。
省会郑州位于陇海、京广线的交汇处,是国内最重要最繁忙的枢纽之一。
5.河南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人多地少、交通拥挤、耕地不足、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
6.盐碱地的治理:河南土地盐碱化情况严重,采取措施由改蓄为排、灌溉冲洗、引黄淤灌、种稻洗盐等。
一、考点聚焦“江河之源”——青海省1.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2.“江河之源”:长江的上源沱沱河、通天河和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曲都位于青海省,长江和黄河上源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寒冷、干燥,大陆性特征明显。
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
1998、8、19-----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成。
(保护生态平衡、不能使其灭绝。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地区。
5.青海湖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西北部有著名的鸟岛。
6.湟水谷地农业区:谷地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温凉,盛产小麦、青稞、豌豆等。
“丝路咽喉”----甘肃省1.位置:南倚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东部是黄土高原,西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为河西走廊。
2.河西走廊:古代丝绸之路(嘉峪关、敦煌莫高窟),现代西北粮仓(绿洲农业:靠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生产为主。
)主要城市: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
3.省会兰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石油化学,冶金工业发达,又是内地与新疆、青海、西藏联系的交通枢纽(陇海线、兰新线、包兰县、兰青线)。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贺兰山纵贯西北,六盘山绵延南部,黄河流经中部,沿岸形成银川平原。
2.“塞上江南”—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
出产:滩羊、枸杞、煤炭。
3.民族和宗教:是我国回族的聚居区,回族占1/3,多信仰伊斯兰教,银川和吴忠有伊斯兰的清真寺。
4.交通:包兰铁路经过首府银川(方格沙障)。
二、友情提醒1.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天然草场沙化现象严重,溪流逐渐消失,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千百万华夏儿女。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经济地理概况是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黄河跨越九个省区,而教材在本章重点介绍了青、甘、宁、陕、晋、豫等六省、区,把山东归于“沿海万里行”,内蒙古自治区归于“陆疆万里行”,四川归于“长江万里行”。
教材通过如此的处置更突出各省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也便于学生学习比较。
本章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依照各省情形有所偏重。
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培育学生自学、分析、总结的学习适应,每一节都安排了必然量的图片、阅读材料和活动,学生既能够从中取得大量的地理信息,拓宽知识面,又能够从中学会解决地理问题的方式,对培育学生学习爱好,发挥学生潜能超级有利。
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整体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各省区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并能做出比较适当的评判。
了解各省区的突出特点、要紧物产,如“江河之源”、“丝路咽喉”、“塞上江南”、“乌金之乡”等等。
本章六个省区是以黄河为主线贯穿一路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宝贵的财富,也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应该让学生辩证的试探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成为本章教学的主线,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
但因为全国各地选修的内容不同,本书对内容进行了调整,从头组织省区关系,试图作一些探讨,因此与教材整体顺序有些出入,具体省区安排请参考目录。
单元重难点一览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中国自然地理河流部份对黄河沿线自然与人文特点已经有必然了解,而且对大体知识和技术已经有必然的熟练应用能力,同时气候、地形、资源方面的知识也有必然的铺垫,因此本章的学习应该充分表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素养教育理念。
黄河沿线有着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古代文化、丰硕多彩的风土人情,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极好素材。
本区的资源、交通、农业特点等学生在前面时期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但在本区内部也存在着内部不同,明白得这些“大同”之下的内部不同是学生认知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