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色度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8
色度ab值的取值范围色度是由光谱特性决定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光透过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测样品的色牢度。
色牢度是由波长组成的波长在同一位置上观察到最小色块而引起的。
如果一种波长光透过率为50%或更多时称其为最小色块或被称为小色块,它会使被测样品成为无颜色或者黑色。
色牢度是评价物质外观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为有些物质的颜色与其它物质的颜色不同,就会对人们产生心理影响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人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而导致皮肤发生变化(老化)现象的比率比没有紫外线辐射危害所致病例高出五倍多。
因此,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被测对象由白色变为红色是目前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办法。
1.被测对象应保持清洁、干燥。
被测对象中的染料及其他材料的表面,必须保持清洁、干燥。
对于化学试剂或添加剂,必须在使用前充分洗净方可使用。
如用有机溶剂,在洗净后,用水洗涤后,须彻底晾干才可使用。
例如,在有机溶剂中有氯化橡胶的溶剂或用氯化橡胶的溶剂的溶液清洗后,必须立即使用。
为防止被测物中染料等污染物与树脂接触时被吸收造成变色,还应保持被测对象清洁干净。
对于化学试剂或添加剂的使用要有严格的规定。
使用化学试剂的产品后应进行彻底洗涤;被测对象表面的染料也应进行彻底洗涤;对于有机试剂或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
对染料及其它物质的清洗使用方法与一般物质相同。
2.使用温度应在40℃~60℃之间,且不超过65℃。
温度太低,容易使荧光增白剂与纤维反应,产生黄光;温度太高又会使染料分子失去正常反应性,使样品的颜色变为白色。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测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温度上限,不得超过。
色度 ab值表示:色度 a值=10,400-10,400-10,400-10,400-10,400-10,400-10,400-10,400-10,400-10,400-801-801-801-801-901-901-801-901-801-901-801-801-900-1000-100000-100000-100000-10,200-1100-1150-1150-1100-1150-1150-1100-1150-1100-1250-1100月值=1%一15%以上的荧光增白剂。
色度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色度学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色度学基本概念及常用色度学参数。
2.通过测量不同颜色的刺激物,在CIE坐标系中求出各个颜色的坐标,并分析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1.色度计
2.标准光源
3.标准色卡
4.黑白参照板
实验原理:
色度学是旨在描述人类视力系统,特别是对于颜色的感受。
常
用色度学参数有CIE 1931三刺激值方法和CIE L*u*v*方法,其中CIE L*u*v*方法是一种亮度有序的色度空间,它包括三个颜色度:亮度(L*)、红绿性(u*)和黄蓝性(v*)。
实验步骤:
1.将色度计调零,并放入标准光源下。
2.根据实验要求,选取不同的色块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
实验笔记本上。
3.根据测得的数据,在CIE坐标系中,求出各个颜色的坐标值,并绘制出不同颜色的坐标点图。
4.根据色度学理论,分析不同颜色之间的亮度、饱和度和色度
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数据和图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之间的坐标值;我们还可以分析CIE坐标系中各颜色之间的关系,识别哪些颜色是相似的,哪些颜色是相反的。
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习到了色度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参数,并通过实测,进一步了解了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
我们深刻认识到,色彩是人类感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带来美感,还能影响我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颜色测量方法
颜色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视法:通过人眼观察物体的颜色,并与标准颜色进行比较,从
而确定物体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观性强,受观察者的经验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色度计法:利用色度计来测量物体颜色的方法。
色度计使用光电
传感器来测量物体反射光的颜色,并将结果转换为颜色参数,如色相、饱和度和亮度等。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分光光度计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物体颜色的方法。
分光光
度计通过将物体发出的光分成光谱,并测量每个波长下的反射率或透射率,从而确定物体的颜色。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光谱信息,但设备成本较高。
4.积分球法:利用积分球来测量物体颜色的方法。
积分球内部涂有
标准白色材料,可以将入射光均匀地反射到各个方向,从而减小了测量时的不均匀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高精度颜色测量。
以上是常见的颜色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测量需求和应用场景。
甲醇制氢装置原料甲醇的指标要求和检测方法,分子量:32。
甲醇是无色有酒甲醇是基础的化工原料,来源广泛,化学式为CH3OH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熔点-93.9℃、沸点64.7℃、闪点12℃、密度0.7914g/cm3(20℃)。
能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
甲醇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
甲醇制氢装置对原料甲醇的要求较高,需要达到国标一级(GB338-2011)以上。
一、技术指标工业甲醇的分类②乙醇含量和氯化物含量两项,当用户有要求时进行测定,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此两项不作产品控制项目。
二、检验方法1、外观的测定1.1 原理甲醇试样与水比较,观察试样的澄清度和机械杂质。
1.2 测定步骤取试样注入100ml比色管至刻度线,在充足的光线下观察。
一、二级品应为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三级品应为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保留比色管中的试样为测定色度时的试样。
2、色度的测定2.1 原理甲醇试样与铂-钴色度标准比色液目视比色。
结果用铂-钴色度单位(每升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和1mg铂的溶液的颜色)表示。
2.2 仪器和试剂比色管(容量100ml,无色玻璃制品并带玻璃磨口塞);盐酸:c(HCl)=0.1mol/L,c(HCl)=6mol/L;色度标准液。
配制:准确称取1.245g氯铂酸钾(K2PtCl6)和1.000g氯化钴(CoCl2·6H2O),称准至0.001g。
溶于适量水中,加入200ml 6mol/L盐酸,移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液为500号色度标准溶液。
放于暗处,有效期为一年。
取500号色度标准溶液0.0、0.4、1.0、1.4、2.0、2.4、3.0……6.0ml分别注入各支100ml 比色管中,用0.1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即得0、2、5、7、10、12、15……30号色度标准比色液。
放于暗处,有效期为15d。
2.3 测定步骤取测定过外观的试样与色度标准比色液在白天或日光照明下,对正白色背景,轴向观察,比较出甲醇试样的色度号数。
AATCC TM16耐光色牢度1意义及范围1-1AATCC TM16检测方法提供了普遍应用于测定纺织品原料色牢度的一般原则和程序。
这种检测适用于各种纺织原料以及将应用于纺织原料的着色剂,整理剂和处理剂。
检测项目包括:1-碳弧灯,连续照射2-碳弧灯,照射和黑暗交替3-氙弧灯,连续照射,黑色面板选择4-氙弧灯,照射和黑暗交替5-氙弧灯,连续照射(标准黑板温度计)6-玻璃滤光1-2这些检测项目的应用适用于一特定的装置,它不意味着特别检测或者在其他方面的快速检测。
日晒检测和实际的曝晒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程度必须经过精确的数学测定,并由合同双方共同承认。
1-3检测方法包含以下部分,它们有助于纺织原料日晒检测各项的应用和执行。
2原理2.1待测的纺织样品和双方认同的比较标准同时曝露在特定环境的光源下。
试样的日晒色牢度通过比较曝晒部分和未曝晒部分的颜色差异来测定,或使用AATCC灰色样卡与原样品进行比较,也可通过仪器进行颜色测量。
日晒等级的确定是通过对比一套同时曝晒的AATCC蓝色羊毛耐光色牢度。
3术语3.1AATCC蓝羊毛耐光牢度标准:一组由AATCC分发的染色羊毛织物,用于测量在日晒检测中样品的色牢度(见32.1)3.2AATCC褪色单元(AFU):在各种不同检测方法要求的检测条件下特定的曝晒数量,其中一个AFU相当于AATCC的L4蓝色羊毛灰卡变为第四级的二十分之一。
3.3黑板温度计:一种温度测量装置,表面由黑色涂料覆盖,吸收曝晒中的大部分辐射能。
(见32.2)3.3.1这种装置提供了在自然或人造曝晒中样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与32.2中所描述的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测量的温度。
3.4黑色标准温度计:一种温度测量装置,表面由黑色涂料覆盖,吸收曝晒中的大部分辐射能,由塑料板进行热绝缘(见32.2)3.4.1这种装置提供了在自然或人造曝晒中样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与32.2中所描述的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测量的温度。
黑色标准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与黑板温度计测量的不相同,因此二者不能交换使用。
色度检验原始记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色度检验的方法,对给定的样品进行色度分析,从而判断其颜色的特点,并提供准确的色度数据。
实验原理:色度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色彩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可以得到样品的色度数据。
在色度空间中,颜色由三个参数决定: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色调指的是颜色在光谱中的位置,饱和度指的是颜色的纯度,明度指的是颜色的亮度。
实验材料和仪器:1.样品:包括红、绿、蓝、黄等不同颜色的样品。
2.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
3.反射光谱仪:用于测量样品的反射光谱。
4.电脑和色度分析软件:用于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分光光度计和反射光谱仪预热至稳定工作温度。
2.样品准备:将不同颜色的样品置于样品架上,标明每一个样品的颜色和编号。
3.吸收光谱测量:依次将每个样品置于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所需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测量每个样品的吸收光谱,并记录实验数据。
4.反射光谱测量:依次将每个样品置于反射光谱仪中,设置所需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测量每个样品的反射光谱,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处理:将实验获得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数据导入电脑中的色度分析软件,通过软件计算得到每个样品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数据。
6.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样品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数据,分析不同样品的颜色特点。
实验数据:样品编号色调饱和度明度1100.80.52500.60.731800.40.342700.90.6实验结果分析:样品1的色调为10,属于偏红的色调,饱和度为0.8,说明颜色比较纯净,明度为0.5,表示颜色的亮度适中。
样品2的色调为50,属于偏绿的色调,饱和度为0.6,说明颜色相对较浅,明度为0.7,表示颜色的亮度较高。
样品3的色调为180,属于偏蓝的色调,饱和度为0.4,说明颜色相对较淡,明度为0.3,表示颜色的亮度稍低。
样品4的色调为270,属于偏青的色调,饱和度为0.9,说明颜色很纯净,明度为0.6,表示颜色的亮度适中。
ASTM D5386-16用三色刺激比色法测定液体颜色的标准试验方法本标准以固定标号D 5386发布;紧跟标号后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或在修订的情况下,表示最后修订的年份。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上次重新批准的年份。
上标(e)表示自上次修订或重新批准以来的编辑性更改。
1.范围1.1 本试验方法包括CIE(国际电子科学委员会)三色刺激测量近透明液体样品颜色的仪器方法。
在铂-钴系统中,测量值被转换为颜色等级。
1.2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无雾透明液体样品的颜色测量,其标称铂-钴颜色值在0至100 范围内。
适用于光吸收特性与铂钴标准溶液相似的非荧光液体。
1.3 三色刺激比色法可以通过光谱测量来计算,或者直接从色度计中获得。
实施规程E1455 对色度计提供了一些指导,而试验方法D1686和D2108涉及近透明液体的目视和仪器测量。
1.4在使用本方法确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适用规范时,应根据实施规程E29的舍入方法对结果进行修约。
1.5 以国际单位表示的数值应视为标准值。
本标准不包括其他计量单位。
2.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D1193试剂溶液规范D1686熔融状态下固体芳烃和相关材料颜色的试验方法(铂钴标度)D2108卤化有机溶剂及其混合物颜色的试验方法(铂钴标度)D3437液体循环产品取样和处理规程D6809芳烃和相关材料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指南D8005透明液体颜色的试验方法(铂钴标度)E29在试验数据中使用有效数字以确定与规范一致性的实施规程E179材料反射和透射特性测量几何条件选择指南E308用CIE系统计算物体颜色的实施规程E313从仪器测量的颜色坐标计算黄度和白度指数的实施规程E691进行实验室间研究以确定试验方法精度的实施规程E1455使用三色刺激色度计从视觉显示装置获得色度数据的实施规程3.试验方法总结3.1液体样品的颜色测量为通过样品传输的光的三色刺激值减去通过相同路径长度的水传输的光的三色刺激值之差(规范D1193,IV型)。
LED发光的光谱及色度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一种新兴的光源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LED发光的光谱特性和色度分析对于提高LED的光效和色彩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LED发光的光谱特性、影响因素和色度分析方法。
一、LED发光的光谱特性LED的发光是通过电流通过PN结使载流子复合而产生的,其发光光谱与材料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的复合方式有关。
典型的LED光谱包含了一个主要的峰值以及一些辐射在其他波长范围内的辅助峰值。
主要的峰值对应于LED发光的主要波长,而辅助峰值则是由于材料的掺杂和杂质引起的。
二、影响LED发光光谱的因素1.材料的能带结构:LED的发光是由PN结的载流子复合产生的,材料的能带结构对载流子的复合方式有重要影响。
例如,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能带宽度和能带弯曲度,会导致发光峰值的差异。
2.掺杂浓度和类型:材料的掺杂浓度和类型也会对LED的发光光谱产生影响。
掺杂浓度的增加会导致主要峰值的增强,而不同类型的掺杂会引起主要峰值波长的变化。
3.温度:LED的发光光谱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晶格的变化,从而影响载流子的复合方式和发光光谱。
三、色度分析方法为了评估和描述LED发光的色彩特性,常用的色度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 色坐标系统:色坐标系统用于描述和标记颜色。
常见的色坐标系统包括RGB、XYZ、CIE Lab等,其中CIE Lab是应用最广泛的色坐标系统之一、通过测量LED发光的光谱,可以转换为对应的色坐标值,进而确定其颜色的色度属性。
2.色温和彩度: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颜色的一个重要参数,以热源的颜色特性来比较,单位为开尔文(K)。
常用的光源色温包括暖白色、白色和冷白色等。
彩度表示光源的饱和度,包括纯色光和混合光两种。
3. 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光谱功率分布曲线(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SPD)描述光源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
玻璃色度色差仪的参数介绍玻璃色度色差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玻璃、塑料等材料颜色和透明度的设备。
使用玻璃色度色差仪可以测量样品的颜色值和色差,同时还可以测量其透明度、传输和反射响应等参数。
色度参数明度(L*)明度(L*)是指样品与相同照度下的白色参照物之间的明亮程度差异。
它的值通常在0-100之间,其中0表示完全黑色,100表示完全白色。
色度a、ba和b分别代表橙色和蓝色的程度。
其中a的值通常在-100到+100之间,代表从绿色到红色的程度。
b的值也在-100到+100之间,代表从黄色到蓝色的程度。
a和b的值越大,表明颜色更鲜艳或更深。
色差单位ΔE色差是指两个颜色之间的差异程度。
颜色的差异程度取决于其色差单位ΔE的值。
颜色相同的样品ΔE值为0,ΔE的值越大,则颜色之间的差异越大。
通常,ΔE的值在1-10之间,但对于有些具有非常显著颜色差异的样品,ΔE的值可能超过20。
透明度参数透明度透明度是指光线穿过物体的程度。
在玻璃和塑料等材料中,透明度能够影响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透明度通常是指物体的透过率或透射率,用百分比表示。
透光率透光率是指单位厚度的样品能够透过的光的数量。
它的计算可以根据透明度和样品的厚度,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透光率 = -log10 (透明度) / 厚度传输和反射响应参数传输响应传输响应是指材料对经过材料的光强度的变化。
这种响应通常出现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中。
传输响应的范围通常在0-1之间。
反射响应反射响应是指材料对光线反射的程度。
在测量样品颜色值和色差时,反射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反射响应的范围通常在0-1之间。
综上所述,玻璃色度色差仪是一种既能够测量颜色值和色差,又能够测量透明度、传输和反射响应等参数的设备。
对于从事玻璃、塑料等材料相关科研及生产工作的研究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参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同材料同种颜色测量色差的方法一、引言色差是指同一颜色在不同光源下或在不同观察条件下的颜色差异。
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准确测量色差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色彩一致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不同材料中测量同种颜色色差的方法。
二、色差的定义和测量色差是描述颜色差异的一种量化指标,常用的表示方法有ΔE和ΔL*a*b*等。
其中,ΔE是一个综合了亮度差异、色度差异和饱和度差异的值,而ΔL*a*b*则是通过将颜色空间转换为L*a*b*空间得到的颜色差值。
三、同种颜色在不同材料中的色差测量方法1.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色差测量方法。
在比较法中,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放置在相同的光源下,通过肉眼观察两者的颜色差异来判断色差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颜色差异较大的情况,但对于小差异的测量则不够准确。
2.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精确测量色差的方法。
通过使用光谱仪来测量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光谱,然后根据反射光谱计算色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颜色差异较小的情况,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色差仪法色差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色差的仪器。
色差仪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反射光谱来计算色差值。
与光谱法相比,色差仪更加便携和易于操作,适用于现场和实时测量。
四、在不同材料中测量色差的注意事项1.光源选择不同光源的颜色温度和光谱分布不同,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在选择光源时,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2.观察条件控制观察条件如观察角度、观察距离等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在进行色差测量时,应尽量保持观察条件的一致性,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样品准备样品的表面状态和光学性质对色差测量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在样品准备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样品的一致性,避免因表面污染或损伤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五、结论在不同材料中测量同种颜色的色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比较法、光谱法和色差仪法等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色差结果。
在进行色差测量时,需要注意光源选择、观察条件控制和样品准备等因素,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碘呈色度指方便面中淀粉熟化的程度。
淀粉存在有两种结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淀粉中支链和直链对碘的反应是不同的,支链淀粉因其难与碘呈络合结构,而与碘仅成棕红色,碘分子极易进入直链淀粉的螺旋环内部,形成蓝色的络合物。
因此,将经过脱脂、糊化的方便面样品,加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碘一碘化钾溶液进行测定。
糊化程度越高,样品中的直链淀粉分子摆脱其束缚,脱离淀粉粒进入溶液的就多,吸附碘就多,呈蓝色越深,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越大,碘呈色度越高,方便面的品质和口感越好。
反之,糊化程度越低,直链淀粉分子进入溶液的就少,吸附碘就少,呈蓝色越浅,测得的吸光度越小,碘呈色度越低,方便面的品质和口感越差。
因此,碘呈色度是反应方便面熟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样品的测定值出现过高的现象。
而且,随着方便面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更突出。
吸光度可达到4以上。
一般情况吸光度都在1左右。
完全用现行LS/T3211-95标准方法已不适用目前对方便面质量控制的要求。
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验,对影响碘呈色度测定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确定适宜的测定条件,以确保测定碘呈色度的准确性。
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所用方法为LS/T3211-95标准。
1.1 材料和试剂材料:五谷道场牌红烧牛肉方便面(非油炸);0.05 mol/1碘-碘化钾溶液:按GB601规定的方法配制pH 5.8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吸取0.0136 g/mL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和0.01642 g/mL磷酸氢二钾溶液4.5 mL,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1.2 仪器恒温振荡器:振幅12mm,震荡频率140 r/min; 电动离心机:转速大于3000 r/min;分光光度计:本试验使用的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U一1901双光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样品筛:CB36号(100目);研钵。
实验十三色度、光泽度、透光度的测定一、目的意义1.了解什么叫色度、什么叫光泽度、什么叫透光度。
2.了解造成色度、光泽度、透光度测量误差的原因。
3.了解影响色度、光泽度、透光度的因素。
4.掌握色度、光泽度、透光度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各种物体对于投射在它上面的光,发生选择性反射和选择性吸收的作用。
不同的物体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吸收及透过的程度不同,反射方向也不同,就产生了各种物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泽度及不同的透光度。
光线照射在材料试样上,可以发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透射与漫透射。
漫反射决定了材料表面的色度,镜面反射决定了材料表面的光泽度,镜面透射决定了材料的透光度。
我们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几乎每时每刻都能见到大自然物体的各种颜色。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工制造物体的颜色也随处可见。
因此,色度指标值的测量和检验,已成为全世界各行各业生产中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的关键。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彩色水泥、彩色玻璃制品,彩色陶瓷制品、搪瓷用彩色珐琅等,都要涉及颜色的测量。
此外,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家用电器、食品等于行业也需要对颜色进行测定。
试样要求与制备待测试样可以是陶瓷墙地砖、平板玻璃等成型制品,也可以是水泥等粉末状制品。
1.块状样品的制备对于成型制品,每批取样一般不少于三块(件)。
①试样切割对于陶瓷墙地砖,用切害蝴将其切成6."5×6."5cm的小块做试样。
对于玻璃,用玻璃刀将其切成6."5×6."5cm的小块做试样。
试样切割之后,擦净备用。
②试样处理在一般情况下不必烘样。
如果试样受潮影响其测量结果时,应将其置于105~ 110℃的干燥箱中烘1小时。
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备用。
2.块状试样板的制备采用恒压粉体压样器,将粉体待测试样压制成粉体试样板。
试样板的表面应平整、无纹理、无疵点和无污点。
颜色迁移测试标准一、测试范围本测试标准适用于测定和评估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颜色迁移特性。
包括但不限于纺织品、塑料、涂料、纸张等材料。
二、测试方法1.常规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颜色变化情况。
2.仪器测试法:使用色度计等仪器测量材料的色度值,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分析颜色迁移情况。
3.紫外老化试验:将材料放置在紫外老化试验箱中,模拟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过程,并观察颜色迁移现象。
4.湿热老化试验:将材料放置在湿热老化试验箱中,模拟材料在不同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的老化过程,并观察颜色迁移现象。
三、测试设备1.色度计:用于测量材料的色度值,推荐使用具有国际标准认证的色度计。
2.紫外老化试验箱: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条件,用于测试材料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3.湿热老化试验箱:模拟不同湿度和温度条件,用于测试材料的耐湿热老化性能。
4.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色度计测量所得的数据,并生成颜色迁移报告。
四、测试材料1.被测材料:需要测试的材料,如纺织品、塑料、涂料、纸张等。
2.参照材料:用于对比被测材料颜色迁移情况的参照物。
五、测试环境1.实验室环境:保持在20℃±2℃,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下进行测试。
2.自然环境:选择具有不同光照条件(如直射阳光、散射光)和不同气候条件(如高温、低温、潮湿、干燥)的自然环境进行测试。
六、测试程序1.按照测试方法要求准备测试设备及材料。
2.将被测材料和参照材料分别放置在测试环境中,记录初始颜色状态。
3.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如24小时、48小时等)进行颜色测量,记录数据。
4.根据测量数据,分析颜色迁移情况,并生成报告。
七、测试结果评价1.比较被测材料与参照材料的颜色变化情况,评估颜色迁移程度。
2.根据设定的标准(如色差值、色牢度等),判断被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3.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被测材料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八、安全与环保要求1.在测试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及设备安全。
发光材料亮度/色度/辐射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亮度/色度/辐射度计的构造和组成;2.掌握光谱、亮度、色度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是美国photo research公司生产生的PR-680光谱/光度/ 色度/辐射度计。
(测试范围:可见光380 780nm)PR-680是一个平行快速扫描的分光辐射度计,它内部装有多色仪(衍射光栅),可以分离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其采用的探测部件为热电冷却和256色的硅光电二极管阵列接收器。
每一个256色接收器测量一个细分的颜色(波长),全部的光谱是同时测量的。
光电二极管阵列电子扫描和全光谱扫描能用最少的时间进行。
使用热电冷却探测器,可以改变探测器的曝光时间(适应灵敏度),多次扫描数位积分,最优化被测光源的灵敏性和动态范围。
三、基本概念1.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是指发光的能量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通常实验测量的是发光的相对能量。
发射光谱中,横坐标为波长(或频率),纵坐标为发光相对强度。
2.亮度光源在指定方向、单位投影面、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单位为cd/m2。
其实光源在某方向上的亮度,就是从该方向看光源,在此方向所看到光源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度。
3.色度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红、绿、蓝三原色的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在颜色匹配实验中,当这三原色光的相对亮度比例为1.0000:4.5907:0.0601时就能匹配出等能白光,所以CIE选取这一比例作为红、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即(R):(G):(B)=1:1:1。
尽管这时三原色的亮度值并不等,但CIE却把每一原色的亮度值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所以色光加色法中红、绿、蓝三原色光等比例混合结果为白光,即(R)+(G)+(B)=(W)。
4.色温某一种光源的色度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色度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3300K以下,光色偏红给以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6000K为中间,人在此色调下无特别明显的视觉心理效果,有爽快的感觉;故称为“中性”色温;色温超过6000K,光色偏蓝,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多羟基化合物检测方法
多羟基化合物检测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中多羟基化合物含
量的方法。
多羟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个羟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如多元醇、多元酸、多羟基聚酯等。
这些化合物在制造各种材料时广泛使用,如聚氨酯、涂料、塑料、纤维素等。
但是,多羟基化合物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多羟基化合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色度法和震荡法。
色度法是一种通过对多羟基化合物与酚酞反应的方法来检测多羟基化合物
的含量的方法。
酚酞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红色,且与多羟基化合物反应后会消耗酚酞,使其颜色变淡。
震荡法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与水混合后震荡,然后用氯化钠溶液沉淀多羟基化合物并用甲醇洗涤,最后用酸水溶解并测定其吸光度的方法。
多羟基化合物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材料中多羟基化合物的含量的检测。
- 1 -。
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碘呈色度指方便面中淀粉熟化的程度。
淀粉存在有两种结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淀粉中支链和直链对碘的反应是不同的,支链淀粉因其难与碘呈络合结构,而与碘仅成棕红色,碘分子极易进入直链淀粉的螺旋环内部,形成蓝色的络合物。
因此,将经过脱脂、糊化的方便面样品,加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碘一碘化钾溶液进行测定。
糊化程度越高,样品中的直链淀粉分子摆脱其束缚,脱离淀粉粒进入溶液的就多,吸附碘就多,呈蓝色越深,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越大,碘呈色度越高,方便面的品质和口感越好。
反之,糊化程度越低,直链淀粉分子进入溶液的就少,吸附碘就少,呈蓝色越浅,测得的吸光度越小,碘呈色度越低,方便面的品质和口感越差。
因此,碘呈色度是反应方便面熟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样品的测定值出现过高的现象。
而且,随着方便面质量的提高这种现象更突出。
吸光度可达到4以上。
一般情况吸光度都在1左右。
完全用现行LS/T3211-95标准方法已不适用目前对方便面质量控制的要求。
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验,对影响碘呈色度测定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确定适宜的测定条件,以确保测定碘呈色度的准确性。
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所用方法为LS/T3211-95标准。
1.1 材料和试剂材料:五谷道场牌红烧牛肉方便面(非油炸);0.05 mol/1碘-碘化钾溶液:按GB601规定的方法配制pH 5.8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缓冲液):吸取0.0136 g/mL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和0.01642 g/mL磷酸氢二钾溶液4.5 mL,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1.2 仪器恒温振荡器:振幅12mm,震荡频率140 r/min; 电动离心机:转速大于3000 r/min;分光光度计:本试验使用的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U一1901双光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样品筛:CB36号(100目);研钵。